第16章
厂里的大车为了给副厂长一家送冬菜、特意开过来一趟,哪怕韩学礼愿意补贴油钱,可这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于是,这活儿就被退休了的韩老爷子揽了过去。
不过,新女婿进门第四天,就要人家去拉几百斤大白菜回来,听着总感觉是把人当牛给使呢。
说完后,琢磨着不大对劲儿的韩老爷子赶忙解释清楚:
“等副食品店开门,那边儿可有不少揽活儿的人等着呢,咱们家买上四百斤白菜,找两辆架子车,一趟就能拉完。”
就算在城里,那也不是人人都有工作的,有的人宁愿躺在家里睡大觉,也有的人愿意趁着机会赚点儿钱。
哪怕是下苦力的活儿,哪怕走一趟也就挣五毛到一块不等,但,小钱也是钱啊,去买粮食、吃进肚子里的白面条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百斤白菜?一个冬天呢,够吃吗?”
梁万其实没想到那一茬儿,老爷子的解释,算是白费功夫了。
“之前,我还在宋家的时候,七口人,得买七百斤白菜呢,咱们家现在是六口人,四百斤,是不是少了点儿?”
梁万可不是刚来这个世界的他了,抽空的时候,他早就把原主的记忆反反复复地、又看了两遍,特别是一些和现代不符的常识细节,他都是牢记在心里的。
所以,这会儿,他才没有为“四百斤”这个数字感到吃惊,反而觉得似乎买少了。
向英喜欢女婿说“咱们家”,笑着给他解惑:
“一个冬天呢,还能天天吃大白菜啊?那估计用不了多久,看见白菜都要反胃了。
白菜、土豆、萝卜,这是过冬的老三样儿,除此以外,咱们家之前还攒了些粉条、豆角干、茄子干。
另外,还有跟人淘换的野山药、大南瓜、大冬瓜,总归是能换着花样儿顶一阵的。
再说,去年报纸上都写了,东北有个地方,把拱形的蔬菜大棚都给捣鼓出来了。
虽然这大棚现在还没来得及向其他地方推广,产出的蔬菜也少,但菁菁就在蔬菜公司上班,但凡是运到咱们安城的,她到底是能分上一些的。
四百斤,不少了,正好买完冬菜,大后天就是冬至,咱们就包一顿白菜大肉饺子,吃完饺子,一整个冬天……”
听着被吞进去的这半句话,韩菁就笑,梁万发现了,回屋就问她,还做出了一副“刑讯逼供”的架势。
被挠了痒痒肉,韩菁边笑边躲,立即“投降”了:
“我说,我说还不行吗?就‘吃完饺子不冻耳朵’那句话,我真是从小听到大,结果,我五岁的时候,跟同学在外面玩儿。
估计是在外面待得时间长了点儿,隔天就发现,耳朵冻了。
耳朵又红又痒,止不住地想伸手去挠,偏偏妈不让,我就问她,我不是吃饺子了吗,怎么还会冻耳朵。
妈让我给问住了,想半天,编不出来合适的理由,就骗我说,因为我吃的饺子不够多。
直到我长大,想起来这事儿,问妈的时候,她说她不记得了,然后,再说吃饺子的时候,妈的话就总会说个半截儿。”
【作者有话说】
嘿嘿,今天是“社牛小韩”和“社恐小梁”的日常~
第16章
◎长知识◎
韩菁总共就三天婚假,已经用去了两天,剩下的这一天,要是继续在家里窝着,可就真有些浪费大好时光了!
所以,小两口昨晚就说好了,今天是要出门的。
大冷天的,在公园里散步什么的,能把人冻僵,梁万和韩菁当然不会去做这种不合时宜的浪漫之举。
这年头儿的娱乐活动也少,最后,俩人商量着要去看电影,谁成想,临出门的时候,却看到爷爷奶奶也收拾齐整、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放心,虽然都去附近那家电影院,但咱们各走各的,不用非得凑到一块儿,你们小两口不嫌挤,我还嫌人多、打扰了我们老两口呢。”
余秀芳笑眯眯地说,她是当奶奶的人不假,可要想让她像别人一样、一大把年纪还要给儿孙当老妈子,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打从年轻的时候起,她就是这么个性子,都这么多年了,想改也改不掉了。
何况,她也不觉得老人贪图享受一点儿,就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韩老爷子附和地点点头:“是啊,你奶奶听说,城东那边儿的老字号饭庄最近上了新菜。
我们老两口打算待会儿看完电影,坐个公交车,过去尝尝味道。”
梁万有点懵,韩菁却是早都见怪不怪了。
“爷,奶,你们年纪也大了,昨晚下了小雪,路上滑,在公交车上可得抓牢了啊!”
越是老人,才越发不愿意服老呢,而且,韩老爷子觉得,他还没过七十大寿呢,这能叫年纪大?
“知道了知道了,你这丫头,小小年纪的,怎么比你爸还爱唠叨?”
老爷子嘟囔一句,拉着老伴儿飞快地出了门,只留韩菁在原地,“倔强”地演完了下半场:
“这还不是关心你们吗?哼,不就是下馆子吗?待会儿,咱们也下馆子去,吃涮羊肉,成不?”
韩菁征求着梁万的意见,她知道,虽然是肉,可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羊肉那个膻味儿的,比如她二姑。
“成啊,大冷天的,吃完肉,再喝上一碗羊汤,那滋味儿,可别提有多美了!”
记忆中,宋承志过生日的时候,那一家子难得狠狠心、去吃了回涮羊肉,可惜,偏偏原主那天“正巧发烧”了,便没了这个口福。
过后,宋涛在原主跟前炫耀过好几次,原主确实有点羡慕,但还不至于把这顿涮羊肉上升到执念的程度。
可是,这会儿,梁万大口地吃着涮羊肉,突然从记忆里翻出了这件事儿。
他的心眼儿至少比原主多,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宋涛那些话好像别有深意了。
妈的!那群黑心的家伙,该不会为了不带原主、就故意给人弄病了吧?
“再来两盘羊肉吧!快吃,不够了咱们再加!”
看梁万不动筷子了,韩菁还以为他是因为剩的羊肉不多、才不好意思继续吃了呢。
虽然以她对梁万的了解,这个可能性不大,但她还是果断下手,又要了两盘羊肉。
毕竟,这家涮肉馆的价格不低,但要的票少,真算下来,还是比去黑市儿上倒腾肉票要划算的。
“嗯,等会儿咱们走的时候,再要两盘肉带走吧,带回去让爸妈也尝尝。
锅底可能调不出跟人家一模一样的味儿,可这羊肉新鲜,回去哪怕是用清水涮呢,也是好吃的。”
说着,梁万也收敛了忍不住发散的思维,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别说他根本不愿意再和那家人牵扯上,就算真去找他们对质,那家人肯定也不会承认的。
“行啊!”韩菁一口应下,也没说“爸妈都不缺这一口”之类的话。
梁万能把她爸妈放在心上,她高兴还来不及呢,要是一次、两次地都给拒了,梁万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怎么办?
这就跟小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东西让给爸妈是一个道理,韩菁还没当妈,却已经懂得这些教育理论了。
晚上,向英把俩孩子带回来的羊肉和酸菜、萝卜、豆芽这些烩到了一块儿,又整了点儿手擀面煮进去,弄了满满一锅。
每人盛了一碗,连面带汤下肚,感觉手脚都热乎起来了。
念及凌晨要去排队买冬菜的事儿,一家人早早就歇下了。
闹钟是从老丈人那儿临时借的,声音突然响起来的时候,梁万从睡梦中惊醒,好在,很快他就想起正事来了。
按掉闹钟,梁万小心翼翼地下床。
眼瞅着他媳妇儿因为被子掀开、突然灌进来的冷风、翻了个身、整个人在床上呈现出豪迈的“大”字形,梁万翘了翘嘴角。
他可算是意识到“日久生情”这事儿的科学性了!
当然,今天有正事要忙,这会儿可不是看着媳妇儿的睡姿傻笑的时候!
脸都没洗,梁万和韩老爷子就出门了,他把手都缩进了袖子里,又借着宽大的袖口、握着手电筒。
也幸好家里还有只手电筒,要不然,摸黑出门,梁万觉得,这条街上就要发生“人吓人、吓死人”的惊悚事件了。
一老一少来得不算晚,可副食品商店门口依旧已经有人排上队了。
经验丰富的韩老爷子递给梁万一个小马扎,示意他坐着慢慢等,又低声指点着孙女婿:
“这买冬菜呀,也是有讲究的,单是大白菜,就分了一、二、三个级别,三等的白菜便宜,但东西最差,基本上,买回家往地窖里一放,要不了半个月,就得烂一大半儿。
二等就好很多了,所以,买二等菜的人也是最多的。
咱们家人少,又个个都是讲究吃穿的,倒也不用在这上头省钱,待会儿排到了,咱们就要一等菜,如果今天没来一等的,再买二等的。”
于是,这活儿就被退休了的韩老爷子揽了过去。
不过,新女婿进门第四天,就要人家去拉几百斤大白菜回来,听着总感觉是把人当牛给使呢。
说完后,琢磨着不大对劲儿的韩老爷子赶忙解释清楚:
“等副食品店开门,那边儿可有不少揽活儿的人等着呢,咱们家买上四百斤白菜,找两辆架子车,一趟就能拉完。”
就算在城里,那也不是人人都有工作的,有的人宁愿躺在家里睡大觉,也有的人愿意趁着机会赚点儿钱。
哪怕是下苦力的活儿,哪怕走一趟也就挣五毛到一块不等,但,小钱也是钱啊,去买粮食、吃进肚子里的白面条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百斤白菜?一个冬天呢,够吃吗?”
梁万其实没想到那一茬儿,老爷子的解释,算是白费功夫了。
“之前,我还在宋家的时候,七口人,得买七百斤白菜呢,咱们家现在是六口人,四百斤,是不是少了点儿?”
梁万可不是刚来这个世界的他了,抽空的时候,他早就把原主的记忆反反复复地、又看了两遍,特别是一些和现代不符的常识细节,他都是牢记在心里的。
所以,这会儿,他才没有为“四百斤”这个数字感到吃惊,反而觉得似乎买少了。
向英喜欢女婿说“咱们家”,笑着给他解惑:
“一个冬天呢,还能天天吃大白菜啊?那估计用不了多久,看见白菜都要反胃了。
白菜、土豆、萝卜,这是过冬的老三样儿,除此以外,咱们家之前还攒了些粉条、豆角干、茄子干。
另外,还有跟人淘换的野山药、大南瓜、大冬瓜,总归是能换着花样儿顶一阵的。
再说,去年报纸上都写了,东北有个地方,把拱形的蔬菜大棚都给捣鼓出来了。
虽然这大棚现在还没来得及向其他地方推广,产出的蔬菜也少,但菁菁就在蔬菜公司上班,但凡是运到咱们安城的,她到底是能分上一些的。
四百斤,不少了,正好买完冬菜,大后天就是冬至,咱们就包一顿白菜大肉饺子,吃完饺子,一整个冬天……”
听着被吞进去的这半句话,韩菁就笑,梁万发现了,回屋就问她,还做出了一副“刑讯逼供”的架势。
被挠了痒痒肉,韩菁边笑边躲,立即“投降”了:
“我说,我说还不行吗?就‘吃完饺子不冻耳朵’那句话,我真是从小听到大,结果,我五岁的时候,跟同学在外面玩儿。
估计是在外面待得时间长了点儿,隔天就发现,耳朵冻了。
耳朵又红又痒,止不住地想伸手去挠,偏偏妈不让,我就问她,我不是吃饺子了吗,怎么还会冻耳朵。
妈让我给问住了,想半天,编不出来合适的理由,就骗我说,因为我吃的饺子不够多。
直到我长大,想起来这事儿,问妈的时候,她说她不记得了,然后,再说吃饺子的时候,妈的话就总会说个半截儿。”
【作者有话说】
嘿嘿,今天是“社牛小韩”和“社恐小梁”的日常~
第16章
◎长知识◎
韩菁总共就三天婚假,已经用去了两天,剩下的这一天,要是继续在家里窝着,可就真有些浪费大好时光了!
所以,小两口昨晚就说好了,今天是要出门的。
大冷天的,在公园里散步什么的,能把人冻僵,梁万和韩菁当然不会去做这种不合时宜的浪漫之举。
这年头儿的娱乐活动也少,最后,俩人商量着要去看电影,谁成想,临出门的时候,却看到爷爷奶奶也收拾齐整、一副要出门的样子。
“放心,虽然都去附近那家电影院,但咱们各走各的,不用非得凑到一块儿,你们小两口不嫌挤,我还嫌人多、打扰了我们老两口呢。”
余秀芳笑眯眯地说,她是当奶奶的人不假,可要想让她像别人一样、一大把年纪还要给儿孙当老妈子,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打从年轻的时候起,她就是这么个性子,都这么多年了,想改也改不掉了。
何况,她也不觉得老人贪图享受一点儿,就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韩老爷子附和地点点头:“是啊,你奶奶听说,城东那边儿的老字号饭庄最近上了新菜。
我们老两口打算待会儿看完电影,坐个公交车,过去尝尝味道。”
梁万有点懵,韩菁却是早都见怪不怪了。
“爷,奶,你们年纪也大了,昨晚下了小雪,路上滑,在公交车上可得抓牢了啊!”
越是老人,才越发不愿意服老呢,而且,韩老爷子觉得,他还没过七十大寿呢,这能叫年纪大?
“知道了知道了,你这丫头,小小年纪的,怎么比你爸还爱唠叨?”
老爷子嘟囔一句,拉着老伴儿飞快地出了门,只留韩菁在原地,“倔强”地演完了下半场:
“这还不是关心你们吗?哼,不就是下馆子吗?待会儿,咱们也下馆子去,吃涮羊肉,成不?”
韩菁征求着梁万的意见,她知道,虽然是肉,可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羊肉那个膻味儿的,比如她二姑。
“成啊,大冷天的,吃完肉,再喝上一碗羊汤,那滋味儿,可别提有多美了!”
记忆中,宋承志过生日的时候,那一家子难得狠狠心、去吃了回涮羊肉,可惜,偏偏原主那天“正巧发烧”了,便没了这个口福。
过后,宋涛在原主跟前炫耀过好几次,原主确实有点羡慕,但还不至于把这顿涮羊肉上升到执念的程度。
可是,这会儿,梁万大口地吃着涮羊肉,突然从记忆里翻出了这件事儿。
他的心眼儿至少比原主多,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宋涛那些话好像别有深意了。
妈的!那群黑心的家伙,该不会为了不带原主、就故意给人弄病了吧?
“再来两盘羊肉吧!快吃,不够了咱们再加!”
看梁万不动筷子了,韩菁还以为他是因为剩的羊肉不多、才不好意思继续吃了呢。
虽然以她对梁万的了解,这个可能性不大,但她还是果断下手,又要了两盘羊肉。
毕竟,这家涮肉馆的价格不低,但要的票少,真算下来,还是比去黑市儿上倒腾肉票要划算的。
“嗯,等会儿咱们走的时候,再要两盘肉带走吧,带回去让爸妈也尝尝。
锅底可能调不出跟人家一模一样的味儿,可这羊肉新鲜,回去哪怕是用清水涮呢,也是好吃的。”
说着,梁万也收敛了忍不住发散的思维,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别说他根本不愿意再和那家人牵扯上,就算真去找他们对质,那家人肯定也不会承认的。
“行啊!”韩菁一口应下,也没说“爸妈都不缺这一口”之类的话。
梁万能把她爸妈放在心上,她高兴还来不及呢,要是一次、两次地都给拒了,梁万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怎么办?
这就跟小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东西让给爸妈是一个道理,韩菁还没当妈,却已经懂得这些教育理论了。
晚上,向英把俩孩子带回来的羊肉和酸菜、萝卜、豆芽这些烩到了一块儿,又整了点儿手擀面煮进去,弄了满满一锅。
每人盛了一碗,连面带汤下肚,感觉手脚都热乎起来了。
念及凌晨要去排队买冬菜的事儿,一家人早早就歇下了。
闹钟是从老丈人那儿临时借的,声音突然响起来的时候,梁万从睡梦中惊醒,好在,很快他就想起正事来了。
按掉闹钟,梁万小心翼翼地下床。
眼瞅着他媳妇儿因为被子掀开、突然灌进来的冷风、翻了个身、整个人在床上呈现出豪迈的“大”字形,梁万翘了翘嘴角。
他可算是意识到“日久生情”这事儿的科学性了!
当然,今天有正事要忙,这会儿可不是看着媳妇儿的睡姿傻笑的时候!
脸都没洗,梁万和韩老爷子就出门了,他把手都缩进了袖子里,又借着宽大的袖口、握着手电筒。
也幸好家里还有只手电筒,要不然,摸黑出门,梁万觉得,这条街上就要发生“人吓人、吓死人”的惊悚事件了。
一老一少来得不算晚,可副食品商店门口依旧已经有人排上队了。
经验丰富的韩老爷子递给梁万一个小马扎,示意他坐着慢慢等,又低声指点着孙女婿:
“这买冬菜呀,也是有讲究的,单是大白菜,就分了一、二、三个级别,三等的白菜便宜,但东西最差,基本上,买回家往地窖里一放,要不了半个月,就得烂一大半儿。
二等就好很多了,所以,买二等菜的人也是最多的。
咱们家人少,又个个都是讲究吃穿的,倒也不用在这上头省钱,待会儿排到了,咱们就要一等菜,如果今天没来一等的,再买二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