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说着,她有些感慨。
“上回看城中的灯会,竟已是八年前的事了。”
闻言,燕无辰亦回想了一番自己记忆中的灯会,发觉那段记忆除却攒钱赶路,便只剩下在全力奔行间于眼前一晃而过的灯影。
彼时适逢凌云宗开山门,遣使者于人间皇城设下验灵石,测出灵根者皆可随灵舟前往修界,参加凌云宗的入门考核。
燕无辰一路从所在之地赶至皇城时,已是正月十五黄昏,亦即灵根测试的最后期限。顾不得看市街间花灯如昼,他只来得及将掌心摁在验灵石上,一时间光芒大作,自此,他再未返回人间。
好像自那时起,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又好像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就此开始循环。
燕无辰想,论丰富多彩,他在山巅静修的八百年,大抵远不如褚眠冬在世间游历的八年。
曾经他不觉得没有色彩的生活有何难熬,如今再逢灯会,他却想将挂满花灯的街巷一条条走遍。
“我也有数载没有看过灯会了。”他说,“在城中安顿下来后,就一同去看罢。”
褚眠冬从储物袋中取出一只令牌,笑着晃了晃:“这回不用住客栈。”
跟随褚眠冬的步伐,二人在一处幽静的宅邸前停下。
宅院门扉上并未如寻常人家般落锁,而设一方凹槽,恰似令牌形状。
褚眠冬将手中令牌嵌入后,门扉发出机关齿轮运作的轻响,不多时,院门敞开,映入眼帘的是打理得宜的庭院一角。
见燕无辰扶门细细观察机关构造,褚眠冬介绍道:
“开国女帝容曦下旨设机巧司,广纳精工巧匠者,与科举入仕者平权,民间工匠技艺由此得到促进,繁盛发展。这门上机巧,便是司中工匠所制。”
她领燕无辰步入庭中,转过亭台回廊,远远便见中庭里一树红梅花开正盛。
再走近些,又见庭中梅树下正有一人身披朱色鹤氅而立,听闻二人走近,树下人转身看来,眸中惊讶之色一闪而逝。
“老师……?”
褚眠冬也看清了树下女子的面容。
记忆中的包子少女已彻底长开,眉眼之间的雍容妍丽不掩那分自小便有的锐利英气。
她油然而生几分吾家有徒初长成的欣慰,笑应道:
“阿昭,不,如今应称陛下才是。一别八载,近来可好?”
金凰皇朝由开国女帝容曦征战四方、一统朝野后创立,至今已存四十三载。
十五年前,女帝容曦微服私访期间带回孤女容昭,作为继承人悉心教导。
八年前,褚眠冬游历至此,以教导皇太女容昭为交换,受封太女太师,得以翻阅宫中历朝历代积攒而来的藏书经卷。
去岁冬,容曦六十大寿之际,宣旨传位予太女容昭。冬末,容昭登基,容曦携船队出海远航。
“老师还是唤阿昭便好。八载过去,老师一点未变。”
年轻的女帝容昭眉眼含笑,目光转向褚眠冬身侧的白衣少年,“不知这位是?”
褚眠冬道:“燕道友与我同为修者,亦为同游之人。”
燕无辰颔首致礼:“在下燕无辰,见过陛下。”
容昭颔首:“见过燕仙长。”
“我本是倦了宫中宴会来老师院中躲个清闲,不想竟有缘得见老师,倍觉欣悦。”
容昭笑道,“老师和仙长一路舟车劳顿至此,想来此时不便细聊,我便不在此多做打扰。后日不知老师是否得空,届时我前来拜会?”
褚眠冬与容昭定下来访之约,容昭便跃上房檐,几个腾跃间,身形消失在皇城的重重檐瓦之中。
“原本我还疑惑女帝出行竟未摆驾,现在想来,是我狭隘了。”
容昭的离开方式显然给燕无辰带来了些许震撼,“如今人间的帝王都已经身具飞檐走壁之能了吗?”
“倒也不是必须。”
褚眠冬认真回想了一番历代帝王的武功水平。
“不如说,只是容曦和阿昭于此道颇为精通。”
“帝王是份高危职业,靠侍卫不如靠自己。”褚眠冬道,“再者,摆驾出行动静过大,远不及这般灵活。”
燕无辰已在来时路上听褚眠冬讲过不少当朝之事,但直到此刻才直观体会了一番两位女帝的与众不同。
“不止灯会,如今我当真非常好奇二人治下的坊市之景是何模样了。”
想来应不会是八百年前,让他觉得拼尽全力离开人间、前往修界才是唯一出路的模样。
第11章 明君策
是夜,华灯初上时,褚眠冬与燕无辰二人换了装束,掐诀掩去过于出挑的容色,一同漫步于街巷之间。
“其实自金凰开国以来,城中便不再以坊市为制,如前朝那般将居住区划作「坊」,与划作「市」的商业区严格区分,并分行宵禁。”
褚眠冬道:“开国女帝容曦下旨拆坊墙,城中区划行街巷制,店铺、住宅、官邸皆可临街而建,走商亦可在街巷间自由穿行。取消宵禁,夜市也因此而兴。”
一路走来,临街的商铺与楼阁皆在檐角点亮灯笼、挂起花灯,更有店家别出心裁,将花灯样式制成店中商品之态,权作招徕之用。
沿街摊贩走商所售,从最常见的应季小食、应景饰品到各式工巧小物,亦有杂耍者二三,引得周边民众频频叫好称奇。
褚眠冬与燕无辰在街边一方花灯摊前驻足,准备各挑一盏花灯,入乡随俗,只待届时沿街巷行至河畔,放入水中以作祈愿。
摊主热情询问是否需要介绍,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转身同一旁包点铺的店主续上了未尽的交谈。
“说到你家银丝卷深得陛下喜爱我就要说了,如今陛下登基已近整月,这封赏也都下的差不多了,怎还未听闻对傅家大公子的旨意?”
“我瞧你只是想拿我家银丝卷做个话筏子。”包点铺店主道,“也罢,如今这京中谁人不关心那位傅寻白傅公子同陛下的二三事?”
“可不是。世家出身,傅家近百年最具实才的子弟。品行端方,又同陛下青梅竹马。陛下还是太女时,傅公子就一直伴在陛下身侧,防治益州水患,预判江州饥荒,速治梁州时疫,说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
“是这个理儿。如此才华横溢人物,便是……”
花灯摊主露出英雄所见略同之色:“便是入主鸾宫为君后,也是使得的啊。”
包点铺店主顿了一顿,方道:“其实我想说的是,便是拜相也是使得的。”
两人对视片刻又思索一番,互相觉得对方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花灯摊主遗憾开口:“这君后可不能带官职呐。”
“君后不得干政,也是考虑到不宜世家独大。”包点铺店主摇头,“无论傅公子是拜相还是入鸾宫,于傅家而言,皆为巨大助力。倘二者兼为之,这平衡就破了。”
“也是。如今相位空悬,鸾宫无主,傅公子若取这二者之一,另一位便大概率许给闻家。闻氏此代中庸,难有堪担相位者……”
花灯摊主沮丧地叹气。
“你是对的,想来傅公子多半是会拜相的。”
“这倒不一定了。”包点铺店主却道,“你我能看到的,陛下岂有不见之理?傅公子迟未封赏,便足以说明问题。”
“此言有理。”花灯摊主又支楞起来,“总归无论陛下最终作何旨意,想来也会是英明之举。”
“毕竟陛下是曦帝手把手带出的。若非曦帝当年提倡经商、工巧、务田同科举平权,皆择其优者而仕,哪有如今你我这般坐在这里,经营些小营生还有闲心漫侃,只怕满心都是挑灯苦读数十载,只求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一飞冲天。”
包点铺店主亦笑道:“是啊,若非如此,你我也不可能在街巷间闲聊这些。”
于摊前选好花灯、听了一耳朵闲谈的褚眠冬和燕无辰付了钱,皆若有所思。
燕无辰在心底慨叹,坊市制改作街巷制,农工商入仕与科举平权,如今人间百姓的选择,确实比八百年前多出许多。
褚眠冬则在思索皇权与世家之问。
“看来傅闻两家,便是如今朝野中最具权势的两大世家。”她回想经史所载,“傅家崇文,闻家尚武,皆是开国之时曦帝所倚重的功臣之家,两家也都有家中子入女帝后宫,皆为贵君。”
“不过,曦帝虽广开后宫,却并未立后,亦不允许诞下子嗣。太女容昭与朝中世家皆无关联,乃女帝微服私访带回,至少明面上如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曦帝以此很好地杜绝了外戚势大之患。”
“无论太女由哪家贵君诞下,于其所在世家而言,都是助力。”燕无辰亦颔首,“这一碗水,曦帝端的很平。”
褚眠冬挑眉,“既然情势如此,曦帝禅位之时令朝中肱骨随行出航,想来便既是为阿昭安排自己的势力腾出空间,也同样是对阿昭的最后考验。”
“若依旧沿用端水一策,则相位与后位应分许给傅闻两家,以示君恩。”燕无辰分析道,“或同曦帝一样,摒弃后位,许闻家子贵君之位,以平衡傅家子拜相给傅家带来的助力。”
“上回看城中的灯会,竟已是八年前的事了。”
闻言,燕无辰亦回想了一番自己记忆中的灯会,发觉那段记忆除却攒钱赶路,便只剩下在全力奔行间于眼前一晃而过的灯影。
彼时适逢凌云宗开山门,遣使者于人间皇城设下验灵石,测出灵根者皆可随灵舟前往修界,参加凌云宗的入门考核。
燕无辰一路从所在之地赶至皇城时,已是正月十五黄昏,亦即灵根测试的最后期限。顾不得看市街间花灯如昼,他只来得及将掌心摁在验灵石上,一时间光芒大作,自此,他再未返回人间。
好像自那时起,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又好像从那时起,他的生活就此开始循环。
燕无辰想,论丰富多彩,他在山巅静修的八百年,大抵远不如褚眠冬在世间游历的八年。
曾经他不觉得没有色彩的生活有何难熬,如今再逢灯会,他却想将挂满花灯的街巷一条条走遍。
“我也有数载没有看过灯会了。”他说,“在城中安顿下来后,就一同去看罢。”
褚眠冬从储物袋中取出一只令牌,笑着晃了晃:“这回不用住客栈。”
跟随褚眠冬的步伐,二人在一处幽静的宅邸前停下。
宅院门扉上并未如寻常人家般落锁,而设一方凹槽,恰似令牌形状。
褚眠冬将手中令牌嵌入后,门扉发出机关齿轮运作的轻响,不多时,院门敞开,映入眼帘的是打理得宜的庭院一角。
见燕无辰扶门细细观察机关构造,褚眠冬介绍道:
“开国女帝容曦下旨设机巧司,广纳精工巧匠者,与科举入仕者平权,民间工匠技艺由此得到促进,繁盛发展。这门上机巧,便是司中工匠所制。”
她领燕无辰步入庭中,转过亭台回廊,远远便见中庭里一树红梅花开正盛。
再走近些,又见庭中梅树下正有一人身披朱色鹤氅而立,听闻二人走近,树下人转身看来,眸中惊讶之色一闪而逝。
“老师……?”
褚眠冬也看清了树下女子的面容。
记忆中的包子少女已彻底长开,眉眼之间的雍容妍丽不掩那分自小便有的锐利英气。
她油然而生几分吾家有徒初长成的欣慰,笑应道:
“阿昭,不,如今应称陛下才是。一别八载,近来可好?”
金凰皇朝由开国女帝容曦征战四方、一统朝野后创立,至今已存四十三载。
十五年前,女帝容曦微服私访期间带回孤女容昭,作为继承人悉心教导。
八年前,褚眠冬游历至此,以教导皇太女容昭为交换,受封太女太师,得以翻阅宫中历朝历代积攒而来的藏书经卷。
去岁冬,容曦六十大寿之际,宣旨传位予太女容昭。冬末,容昭登基,容曦携船队出海远航。
“老师还是唤阿昭便好。八载过去,老师一点未变。”
年轻的女帝容昭眉眼含笑,目光转向褚眠冬身侧的白衣少年,“不知这位是?”
褚眠冬道:“燕道友与我同为修者,亦为同游之人。”
燕无辰颔首致礼:“在下燕无辰,见过陛下。”
容昭颔首:“见过燕仙长。”
“我本是倦了宫中宴会来老师院中躲个清闲,不想竟有缘得见老师,倍觉欣悦。”
容昭笑道,“老师和仙长一路舟车劳顿至此,想来此时不便细聊,我便不在此多做打扰。后日不知老师是否得空,届时我前来拜会?”
褚眠冬与容昭定下来访之约,容昭便跃上房檐,几个腾跃间,身形消失在皇城的重重檐瓦之中。
“原本我还疑惑女帝出行竟未摆驾,现在想来,是我狭隘了。”
容昭的离开方式显然给燕无辰带来了些许震撼,“如今人间的帝王都已经身具飞檐走壁之能了吗?”
“倒也不是必须。”
褚眠冬认真回想了一番历代帝王的武功水平。
“不如说,只是容曦和阿昭于此道颇为精通。”
“帝王是份高危职业,靠侍卫不如靠自己。”褚眠冬道,“再者,摆驾出行动静过大,远不及这般灵活。”
燕无辰已在来时路上听褚眠冬讲过不少当朝之事,但直到此刻才直观体会了一番两位女帝的与众不同。
“不止灯会,如今我当真非常好奇二人治下的坊市之景是何模样了。”
想来应不会是八百年前,让他觉得拼尽全力离开人间、前往修界才是唯一出路的模样。
第11章 明君策
是夜,华灯初上时,褚眠冬与燕无辰二人换了装束,掐诀掩去过于出挑的容色,一同漫步于街巷之间。
“其实自金凰开国以来,城中便不再以坊市为制,如前朝那般将居住区划作「坊」,与划作「市」的商业区严格区分,并分行宵禁。”
褚眠冬道:“开国女帝容曦下旨拆坊墙,城中区划行街巷制,店铺、住宅、官邸皆可临街而建,走商亦可在街巷间自由穿行。取消宵禁,夜市也因此而兴。”
一路走来,临街的商铺与楼阁皆在檐角点亮灯笼、挂起花灯,更有店家别出心裁,将花灯样式制成店中商品之态,权作招徕之用。
沿街摊贩走商所售,从最常见的应季小食、应景饰品到各式工巧小物,亦有杂耍者二三,引得周边民众频频叫好称奇。
褚眠冬与燕无辰在街边一方花灯摊前驻足,准备各挑一盏花灯,入乡随俗,只待届时沿街巷行至河畔,放入水中以作祈愿。
摊主热情询问是否需要介绍,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转身同一旁包点铺的店主续上了未尽的交谈。
“说到你家银丝卷深得陛下喜爱我就要说了,如今陛下登基已近整月,这封赏也都下的差不多了,怎还未听闻对傅家大公子的旨意?”
“我瞧你只是想拿我家银丝卷做个话筏子。”包点铺店主道,“也罢,如今这京中谁人不关心那位傅寻白傅公子同陛下的二三事?”
“可不是。世家出身,傅家近百年最具实才的子弟。品行端方,又同陛下青梅竹马。陛下还是太女时,傅公子就一直伴在陛下身侧,防治益州水患,预判江州饥荒,速治梁州时疫,说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
“是这个理儿。如此才华横溢人物,便是……”
花灯摊主露出英雄所见略同之色:“便是入主鸾宫为君后,也是使得的啊。”
包点铺店主顿了一顿,方道:“其实我想说的是,便是拜相也是使得的。”
两人对视片刻又思索一番,互相觉得对方说的似乎有些道理。
花灯摊主遗憾开口:“这君后可不能带官职呐。”
“君后不得干政,也是考虑到不宜世家独大。”包点铺店主摇头,“无论傅公子是拜相还是入鸾宫,于傅家而言,皆为巨大助力。倘二者兼为之,这平衡就破了。”
“也是。如今相位空悬,鸾宫无主,傅公子若取这二者之一,另一位便大概率许给闻家。闻氏此代中庸,难有堪担相位者……”
花灯摊主沮丧地叹气。
“你是对的,想来傅公子多半是会拜相的。”
“这倒不一定了。”包点铺店主却道,“你我能看到的,陛下岂有不见之理?傅公子迟未封赏,便足以说明问题。”
“此言有理。”花灯摊主又支楞起来,“总归无论陛下最终作何旨意,想来也会是英明之举。”
“毕竟陛下是曦帝手把手带出的。若非曦帝当年提倡经商、工巧、务田同科举平权,皆择其优者而仕,哪有如今你我这般坐在这里,经营些小营生还有闲心漫侃,只怕满心都是挑灯苦读数十载,只求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一飞冲天。”
包点铺店主亦笑道:“是啊,若非如此,你我也不可能在街巷间闲聊这些。”
于摊前选好花灯、听了一耳朵闲谈的褚眠冬和燕无辰付了钱,皆若有所思。
燕无辰在心底慨叹,坊市制改作街巷制,农工商入仕与科举平权,如今人间百姓的选择,确实比八百年前多出许多。
褚眠冬则在思索皇权与世家之问。
“看来傅闻两家,便是如今朝野中最具权势的两大世家。”她回想经史所载,“傅家崇文,闻家尚武,皆是开国之时曦帝所倚重的功臣之家,两家也都有家中子入女帝后宫,皆为贵君。”
“不过,曦帝虽广开后宫,却并未立后,亦不允许诞下子嗣。太女容昭与朝中世家皆无关联,乃女帝微服私访带回,至少明面上如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曦帝以此很好地杜绝了外戚势大之患。”
“无论太女由哪家贵君诞下,于其所在世家而言,都是助力。”燕无辰亦颔首,“这一碗水,曦帝端的很平。”
褚眠冬挑眉,“既然情势如此,曦帝禅位之时令朝中肱骨随行出航,想来便既是为阿昭安排自己的势力腾出空间,也同样是对阿昭的最后考验。”
“若依旧沿用端水一策,则相位与后位应分许给傅闻两家,以示君恩。”燕无辰分析道,“或同曦帝一样,摒弃后位,许闻家子贵君之位,以平衡傅家子拜相给傅家带来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