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4节
  九、训练场的功能已经基本完成,行动前后勤组要毁掉训练场,消除军事训练痕迹。
  山地都是租赁,无需关注。购买的2000多亩土地,名义上李思华已经卖给了一家皮包公司,实际上这公司就是出个名义,转手又卖给了李思华答应的士兵们的家庭,过过手收笔钱而已,公司马上就会解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十、整个行动都会冒充粤军,军服已经准备好,到时李思华会和曹子卿协商细节,毕竟从粤军出来的他,才最熟悉粤军。
  李思华说,之所以选择新界,是因为要创造灯下黑的效果,让到时候气疯了的英国人追查之下,只会以为这是某部粤军的胆大妄为,因为除了军队,英国人难以想象自己的正规军,居然会被直接干掉。这样大的武装行动,他们是不会关注民间的,就算是怀疑“黑帮”,他们也想不出谁有这样的力量。新界也只是一个暂时的据点,下一步的计划,到会师后再说。
  李思华也安排了一些其它细节,例如现在虽然对士兵们总体还是保密,但是预先散播队伍要到外地革命的消息,借此再筛查一波不坚定者,将其排除在外。提前几天才会公布行动计划,而这几天将完全警戒,不允许任何人脱离队伍等等。
  会议结束,激动的干部们散去。曹子卿留在最后,李思华看了看他,笑着说:“子卿兄,这一步迈出,那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来路已断,随时可能掉脑袋,作何想啊?”
  曹子卿哈哈一笑,说道:“我觉得这才是我想要干的事情,我只愿男儿到死心如铁。”李思华已经将他的家人接到香港托付于李家。他也下了决心,跟着李思华干革命,看能不能把这个黑暗的天,捅出个大窟窿!
  李思华最后让他通知下去,以后这只队伍的所有人,都叫她“李力胜”,外界未来可以知道的,就是这只革命军的领导人叫“李力胜”,听上去像个男人。曹子卿心里有点吐槽这个古怪的名字,但尊重她坚决的意志。
  李思华回到宿舍,在窗前静静望着远方,忽然一笑,她想,远方的你知不知道未来一段时间,你会被叫做“李德胜”?以德而胜吗?所以我就先叫做“李力胜”,以力而胜,希望在未来殊途同归。
  这一夜,能够很快睡着的知情者,没有一个人。
  第7章 行动的前夜
  第二天4月1日,送别了出征剿匪的队伍后,多数士兵仍然投入训练,而李思华和曹子卿则带领这10多个人组成的“参谋组”,对整个行动进行细节规划,李思华指导他们,应用后世美军大名鼎鼎的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中的城市特种侦察破袭系统(cso)思想,来做行动规划,现在当然没有后世的技术条件和电脑,所以只能是吸收其中的逻辑精华,根本不可能做到战役视图化。
  整个作战任务按照后世项目管理的思路,分成6项子任务,分别为侦察规划、联合侦察、作战筹划、联合打击、运输转运规划、撤退筹划。例如侦查规划,就有区域划定,侦察路线制定,侦察执行时间约束,冲突消解等子项目,而联合侦查则包括战场环境侦察、情报获取、目标探测、目标识别等子项目。初步规划完成则再进行武器火力的计算匹配、通讯中继的执行安排等等。
  这些小部队中的“精英”,面对李思华提出的计划思路,几乎都是目瞪口呆,作战有那么大的学问?真是想也想不到的,他们是这只部队中最能学习的,可多数也才只认识不到1000多个字,数学只会最简单的,如何进行这样的规划?就算曹子卿,他过去的德国军事教育,也根本没有这样完善的体系,他同样也目瞪口呆,不过对于李思华的神奇,他现在已经麻木了。
  她耐心地解释着整个系统,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来解释具体的要求,专业军事名词看上去酷炫,但落地执行都是一项项具体的工作,“说人话”之后还是能够理解的。
  今天的任务,其实是把框架整理出来,计划已经清晰的部分,是“地图作业”为主。
  然后几天的时间,分为若干个小组现场侦查,将侦查结果总结汇报,曹子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计算,例如某个侦查员只会说,从某地到某地大约需要走1000步,曹子卿就要计算出两地距离大约750米,急行军需要多少时间、跑步需要多少时间、隐秘躲闪行进需要多少时间等,然后放到计划中去。
  整个计划就是要体现系统性,要像一部工业机器,各种零件在符合公差条件下,精密地组合起来,才能正常运转,而不是手工业,产品好坏全靠个人手艺。
  李思华知道这些人还是些半文盲,更缺乏作战经验,指望他们能很好地完成cso规划是不可能的,但这是一次宝贵的实战演练,能够让他们学会一点基础,了解真正的战役,是如何计划和执行的,磕磕碰碰的低质量不要紧,做了总有好处。至少通过这个过程,他们对于这一次行动,会有更充分的准备和计划,而不是这个时代的常规,派两个人打探一下就算完成了侦查,那种情报给出来的都只是一个轮廓,没有任何精确性可言。
  她将整个行动命名为“攀登高峰”,将4月15日称为“d日”,让他们以此倒数规划,同时恶趣味地将行动开始的命令设定为“虎!虎!虎!”,她想,可惜他们还不懂历史上著名的这个梗。
  接下来又作了分工,分为作战组、武器组、后勤组、转运组、撤退组等,分别安排了负责人,这些负责人将带领各组,在未来几天完成现场和路线侦查,然后再将侦查结果整合到计划中去,形成细节。
  李思华宣布,“参谋组”所有人必须严格守秘,除了被选拔参与侦查的少数士兵外,对其余士兵还不能泄密。第二次剿匪队伍返回后,最后4天基地封闭,模拟合练,在基地封闭后,会对所有士兵公开并动员,并在d-1日潜入广州市内指定地点潜伏。这段时间她还会加强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士气,坚定士兵们的信心。
  d-14日,各个侦查小组一早就出发了,参谋组的人员带头,眼睛几乎都是红红的,昨天为了完成初步规划熬夜熬的。
  每个侦查员都发了市民的常服,他们进入市区前会换上。实际上不少人心里还是有点慌,有的一辈子都没有进入过城市,但是这段时间的训练,至少让他们能够保持表面的平静。
  李思华则带队训练。今天曹子卿自己也要去广州,考察重要的行动目标地点,在他回来后,两人将对计划
  细节进行详细讨论。说是参谋组,在这个时刻,其实有能力真正做出规划的,还是只有这两人,至于其它人,暂时只能是配合补充细节,对他们的培训意义更大一些。
  d-10日,在昨天侦查已经全部完成,李思华对结果的评判是,质量很差,疏漏的地方不少,但对于最终计划也不无补充。万事开头难,她也没有什么不满的,就是对每一组侦查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和分析,让他们吸取教训。有一组还出了岔子,一个小伙子在侦查渣打银行时,引起了保安的怀疑,上来问话,结果他一着急就掏出了驳壳枪,吓住了保安后他就跑了,估计渣打这几天要加强警戒了,可能会以为有人想抢银行柜台。
  就在今天,第一批剿匪的队伍归来,而第二批剿匪的队伍出发。第一批队伍顺利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不难,不走叉路,不犯大的错误,他们对于广东的这种小团队盗匪,那完全是降维打击,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事实上,这几天剿匪的事情正逐渐在广东轰动了,地方粤军和豪强地主们都在打听,哪来的好汉啊,是有一个新的匪帮在立威吗?好像实力很强很厉害,报纸上都已经有很多报道了。
  李思华和曹子卿看着在他们面前列队的出征返回部队,看上去就多了两分杀气,满意地点点头。事实上,盗匪的数量根本就不够杀的,有的士兵都没捞到战斗中开枪。但即使是死人,也要求这些新兵们上前对死人开几枪、刺几刀,死人还不让马上掩埋,需要每个士兵伴着死人睡上一晚再埋尸。鲜血淋漓、横尸各处的场面,以及现场的气味,让不少士兵呕吐。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克服战士们的战斗恐惧感。这一次剿匪,没有战士牺牲,但有十几个负伤的,重伤的只有一人。
  d-8日,李思华和曹子卿终于领导参谋组,完成了这一次行动的全部细节计划。她无畏地想着,我已经竭尽所能,就让历史证明看,我们会否成功?
  计划完成,已在基地的队伍立即开始了基础模拟,实际上就是针对路线和现场的基础战术动作的磨练,例如行进中随时警戒和开火的短距离急促行军,例如向屋宇的集体手雷投弹,例如使用炸药炸开墙体和大门,例如在街道突遇敌方军警的战术攻击等。多数战士虽然还不知道这些训练是为什么,但从头儿们的表情中,也能猜到接下来,可能有什么大的行动了。
  d-5日,第二次剿匪的队伍归来。附近百多公里内的匪帮纷纷覆灭,已经成为广东和广州近日的舆论热点。各路媒体、各色人等,都在猜测讨论是哪里来的替天行道的好汉,粤军也四处打听,那些利益关联体则咬牙切齿,财路被断了嘛。不过所有这一切外界的喧嚣,对于正在最后训练中的队伍,毫无影响。
  这一天下午,全体集合校场。李思华和曹子卿站在队伍前。曹子卿宣布了整个计划,各个队伍和分组的负责人则盯着士兵们的反应,试图发现还有没有不坚定的人,有没有害怕的人,以剔除最后的不稳定因素。
  这等大事,自然让士兵们大吃一惊,整齐的队伍中“啊、喔”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都听得到。李思华没有去管这些,她淡淡地想着,自己有心潮澎湃吗?似乎也没有,似乎是自然而然,每逢大事有静气,希望我能长久保持这种状态。
  最后曹子卿宣布李先生做动员,她拿着喇叭,开始说话: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互称革命的同志了,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这只小小的革命军,就要真正地枪出手、刀出鞘,我们要开始真正的革命行动了。”
  “我们是军队,战斗不会没有流血牺牲。但人总有一死,有的死得重如泰山,有的死得不过是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人民还记得他,而有的人死了,只剩下唾弃声。我们今天流血牺牲,就是为了缔造一个新中国,让我们的家人和孩子后人、让全国的穷人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再不受外国的帝国主义欺负。”
  “我们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这个黑暗的世道,能过上好日子吗?那些外国侵略者、买办资本家和地主豪强,在我们的身上吸血剔髓,让我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样的世道,我们不该去打破它吗?打破这个旧世界,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我们失去的,只会是枷锁,我们获得的,将会是整个世界!”
  士兵们非常激动,曹子卿也是,在李思华讲完话后,他吼了一声“人死屌朝天,不死万万年!”这是李思华偶尔说过的几句“粗话”之一,让他印象很深,一个大小姐出身的也能说粗话。
  在此时此刻,他觉得没有比这句粗话更能反映他的心情了。士兵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校场上充满了“人死屌朝天,不死万万年!”的吼声。
  会后,所有队伍立即按照计划进行编排和模拟适应训练。比较大的问题是通讯,李思华本来想用无线密码电报,可是最终她发现这个时代的电报机非常沉重复杂,根本难以在战场前线移动布置,也许西方列强已经有了轻巧的电报机,可是她也买不到。现在的小部队规模,让她也没法布置有线电话,在前线拉电线通讯。所以最后还是只好依靠详细的计划,规定每个行动和汇合地点的时间。她买了一批怀表,配备到了每个战斗人员和后勤转运的负责人手中,让他们可以掌握时间。
  另外毕竟主要战斗都集中在广州不大的一个区域,所以作为辅助手段,部队已经训练了6名骑马通信兵,这已经是最快的手段了,用来进行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行动协调。但这也有风险,通信兵独立行动,如果碰上敌军警,就可能被袭击,所以只能是非必要不使用。
  d-4~d-2日,这是最后训练的3天。士兵们的士气达到了高峰,确实也有少数士兵有点担心,可是在李思华的政治思想教育下,也都能稳定下心思来了,毕竟都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李思华当初选择这些人,都是16岁到23岁的年纪,就是因为这个年龄的青年,易于被教育和鼓动。
  而外围配套的准备也已经基本就绪。
  新界基地的建设已经完成,因为比较简单。新界毕竟在英国人统治的香港,是不能进行现在这样的武器军事训练的,很容易暴露。所以建设的主要是仓库、屋舍、码头,补充一些物资储备,也买了几艘渔船作为掩护。这里对于军队来说,就是个短期隐藏的地方,未来主要是用来进行航运和物资转运的。
  两艘500吨的船,已经在d-2日晚上抵达沙面岛附近,为了规避以后英国人的调查,他们并不直接到港口停泊,而是在附近海面徘徊。在目标海滩已经准备了7艘渔船。两艘船和渔船使用的船长和海员,李思华都对他们家庭在香港进行了安置或者发放了一笔安家费,所以基本的忠诚还是有的,而且当时的海员们,几乎没有不参与过走私的,胆子本来就比较大,所以李思华还是比较放心的。
  后勤运输队也完成了准备,20辆能拉货也能拉人的马车是最主要的,还配套打造了若干个放在马车后面的木箱,木箱上表明了“被服”,到时用来装放获得的资财。这样封闭存放,在转运过程中,不易被人发现内容物。
  这些马车进城后会配备在行动的各个地点附近。在海滩几艘渔船附近,也存放了一些箱子,这是到时候用来装武器的。到达海滩,队伍就会存放武器,穿上常服,让大船船员以为是老板在大陆的走私团体,偷渡香港的。
  d-1日,全体行动人员集合。肃穆的校场上,整齐的队伍静默无声。李思华吸了一口气,用喇叭喊道:“全体出发,按计划行动!”没有多说别的,该说的都早已说尽了,现在剩下的,唯行动而已。
  运输队已经将所有武器弹药,都装箱送到了农庄建筑,除了计划中的20辆马车外,今天的运输,还租赁了车马行的80辆大车,这样才能运输完所有的武器,运输路线上的关卡也早已打点好,李家一些管家和管事来引路,进城后他们都会坐船去香港,李家的其它人,包括两位姨娘,早就去了香港。
  战士们化妆成随车的劳工,分批入城。而武器装备到时候分两批,行动用的,会存放到英租界外准备的一处屋舍,哪里也是战士们集中的地点。其余的会直接送到海滩,用渔船提前驳运到2艘船上,转移新界基地。
  李思华首批入城,掌控城内的管理和协调;而曹子卿在最后一批,掌控整个队伍进城的分批实施。
  到下午4点,所有战士都已经集中在了租赁的集中屋舍中,这是一个有一个大院的私宅,面积不小,当初找到这个地方也费了不少力气。武器箱就堆在大院一侧。人员全部分配到各个房间,不过房间是不够的,走廊各处,都分配了人员,今晚的大家伙,就只能是将就着休息了。
  李思华让大家试穿了粤军的军服,战斗人员每个人还配了个面罩,面罩露出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么一配,倒是让李思华、曹子卿和大伙儿都笑了起来,有点不伦不类。曹子卿选择了当时还在北伐中的粤军将领张发奎的留驻韶关的一只部队进行模仿,反正现在就是要给粤军挖坑。粤军还不知道,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口大黑锅,已经要飘到他们的头上了。
  部分人员外出,进行了最后一次现场侦查,包括刘尔崧住所附近,包括国民党清党可能行动的几个地点,包括英法租金的驻军营地、两个银行附近等关键地点。明天一早,部队就会按照相应的计划,潜伏部署到规定的位置。
  整个行动就是两部分,第一部分白天救人,第二部分夜晚攻击。第二部分行动中,计划的是先覆灭英法驻军,然后攻击两个银行,最后转运。
  夜色已深,虽然大家都很激动,李思华和曹子卿还是严令他们好好睡觉,明天的行动需要充足的精神体能。
  李思华在脑子里仔细地将计划和安排,过了一遍又一遍,看看天色,已经是天将破晓,她只够时间眯一会了。
  第8章 拯救大兵刘尔崧
  d日来临。一大早还没天亮,行动部队们就分批出发了,最主要的三个地点,一是刘尔崧的住所,二是位于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三是惠爱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较多的工人领袖和共产党员会在这个场所。其它有几只小分队,埋伏在其它几个可能的地点,但整体局部没有太大,只有那么多人员,要避免损失。
  刘尔崧生于1899年,是广东紫金(民国时叫永安县)人。1918年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任校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广州爱国学生运动。1921年春参加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历任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广东省工代会主席。说得简单点,28岁的他已经是广东工人运动的总负责人,最关键最核心的领导。拯救了他,自然有利于整个救人行动的执行。
  对于李思华,则还有一个用意,就是给党内高层,留下深刻的印记,结下香火缘。因为刘尔崧如果能活着,就必然是党内的高层领导。
  清晨,国民党军警已经开始了全城大搜捕,广州各处都糟杂纷乱起来,偶尔还传来枪声。刘尔崧住所附近,李思华带领的行动小组,已经隐蔽在周边待变。到上午8点左右,大约有七八个装着警察制服的人,被发现来到了刘尔崧家门口,战士们一下子警戒起来,敌人来逮捕刘尔崧了。李思华低低地说了一声:“传令下去,准备行动。待他们准备进门时狙击。”
  十几只步枪慢慢地从隐蔽地伸出来,正对着大门口的几个警察。警察们用力地拍打着大门,看见没人开门,踹开了大门,李思华知道按照历史记录,这个时候刘尔崧和妻子陈露躲在厨房。就在这个时刻,李思华大喊了一声“射击!”步枪准确地集中攒射,所有警察都被命中,哭喊中滚了一地,小队冲了过去,对没死的补枪,这不是仁慈的时候。
  在厨房,他们果然发现了刘尔崧和妻子陈露。刘尔崧长得很帅,非常清秀的一个人,在后世可能会被称为男神,不过这个时候有点灰头土脸。
  他和妻子惊异地看着穿着粤军军服,却头上带着古怪头罩,全身武装的小队战士们。这个时候,走在最前面的一个掀开了头罩,居然是个清秀然而英姿勃勃的女人!李思华在这个时代属于女性中的高个子,因为在富商家庭生长,从小营养好又富养,故而身高足有1米68,所以身高甚至超过了很多战士,不打开头罩,有点看不出来男女。
  李思华平静地看着刘尔崧,并递给他自己的党员证,然后说道:“刘尔崧同志,我是妇女部所属的党员。我们已经击毙了来逮捕你的伪警察,但是他们很快还会派人来,国民党军警正对我党成员,进行全城搜捕和屠杀。请你还有你的妻子,立即跟随我们撤离。”
  刘尔崧收起自己的惊异,看到党员证上的名字叫李思华,一张黑白照片是个笑盈盈的小姑娘,就是眼前这个女军官?他一头雾水,这些人都穿着粤军的军服,怎么会来救自己?他迟疑地问道:“你们是?”
  李思华打断了他的疑问:“我们没有时间了,我们还要去救别的同志,国民党军警正在行动,每一刻都可能有同志牺牲。我们在路上可以边走边说。”
  刘尔崧迅速理解到事态的紧急,李思华让夫妻俩只带最重要的物品。刘尔崧只收拾了一些文件,而他的妻子陈露也只收拾了一个小包裹。李思华点了点头,这也算是老经验的党员了,很有工作和斗争经验。按照她的了解,刘尔崧几乎是广东的第一批党员,1921年就入党了。
  来到门口,看到七八具躺在血泊中警察的尸体,夫妻俩都吓了一跳。李思华没有多解释,对门口警戒的战士说:“我们撤”。队伍先撤向设在附近的一个隐蔽点。
  在撤退的路上,李思华简单解释了目前的情况,她只是普通党员,除了妇女部的人员外,不认识太多党员,目前只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两处,部署了救援小组,准备现场如果有党员被捕,就袭击国民党军警,救出人后撤退。
  然后她解释了队伍的由来,她在妇女部的直接上级是邓颖超,但近期很久已经没有联系。她丈夫刘云峰也是我党党员,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她父亲也因此悲病去世。此后她决意献身革命,散尽家财,在郊区建立和训练了一只小部队,并用马恩思想,教育培训部队,使之成为革命队伍。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清党大屠杀,她家人生意上有电报传讯,她敏感地认知到,广州可能也会同样发生反动派针对我党的屠杀行动,因此昨天动员部队潜入广州,没想到事变今天就发生了,她以前听过刘尔崧的演讲,知道他是我党在广州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故而先来救他,让他引导队伍,拯救更多同志的生命。所有被拯救的同志,将在部队护送下到沙面岛附近的海滩上,用渔船送上她已经准备好的一艘大船,撤退到新界某地基地,暂时潜伏。
  刘尔崧紧皱眉头,他不认识她,对她的说法将信将疑,但无论如何她和她的队伍击毙了伪警察,拯救了他和妻子是事实,这只队伍和城中的军警,无疑是敌对的。他问了他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事先汇报给组织?”
  李思华先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因为不可能被信任,还可能被暴露。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412屠杀的信息你们也是知道了的,可在广州还是这样的缺乏防备,我们没有发现什么有组织撤退的行动,连你自己,如果没有我们的话,也会被逮杀。”刘尔崧耳根子有点发热,因为情况确实就是这样,他们大大低估了敌人的凶残程度。
  她接着说:“至于我组建这只部队为什么不汇报,等撤退在新界基地后,我会详细和你及必要的同志沟通。现在简单地说,是我对这两年我党组织的方针政策不认可,我党在这两年犯下了严重的幼稚病。我信仰共产主义,但不信任当下的党组织高层。如果当时和中间阶段,我向组织汇报了,这只革命部队就不会存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拯救行动。”
  刘尔崧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女人……,他都无语了,胆大妄为都不足以形容,没有一点组织纪律性,他从来没有从党员口中,听到如此犀利和不留情面的批评。他有点冒火,但现在情况紧急,拯救同志要紧。他压下了火气,也想到她批评党组织犯下了幼稚病,至少从现在的事实来看,是没错的。他的妻子陈露在边上也听到了,诧异地眼睛瞪了个滚圆。
  刘尔崧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深入,到了汇集点,他和李思华商量,让陈露先在此等待,他带着李思华小队,先去拯救附近一些他熟悉的党员,救出的人都先带到这个汇集点,然后让小队部分成员,护送这批人,先去指定海滩撤离。他和李思华小队剩下的人员,再继续搜救党员们。
  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枪声从远处响起,李思华望了望远方,说:“部队已经和敌人交火了,从枪声方向看,是工人总工会方位。”部队主要分了3个方向,每个方向一个排,分别由李思华、曹子卿和黄敬带领,黄敬比较机灵,在训练中表现比较出色,现在是副连长兼任最精锐的1排排长,另一位老兵钟荣福,就差一点,体能也跟不上,现在负责后勤队。工人总工会方向正是黄敬负责的。
  刘尔崧对于附近的党员同志都是很熟悉的,周边大部分都是工人居住区,他很有威信,所以很快就汇集了一群党员,每次有七八个人了,李思华就让两个战士掩护他们先去汇集点,其余人继续行动。刘尔崧告诉这些党员,情况紧急,拯救同志要紧,先不要打听,服从命令。
  突然,听到3声短促的短哨,这是撒开去前面的侦查战士,在报告前行会遭遇敌人,3声表示敌人有30人左右。李思华小队立即安排刘尔崧和其余同志,到边上隐蔽,不要出声,她和小队战士们立即冲前几步,有的上了路边的房屋控制高点,有的在路边比较隐蔽的地方,趴下来潜伏,短短几十秒,小队都隐蔽了,侦查的战士也跑回来潜伏好,场面安静了下来。
  刘尔崧们又激动又紧张,他们不懂军事,但是感觉这只小队好像很“专业”。不一会,脚步声开始传来,前面走来了一群军队,李思华望去,判断是城内国民党驻军的一个排,他们的武器配备,主要就是步枪。越来越近,大概接近35米了,李思华拍了拍旁边的吴盛,吴盛力气很大,虽然沉默寡言,但训练的成绩很好,射击不错,但尤其擅长投弹,他现在是李思华的警卫员。两人现在躲在一个柱子后面。
  吴盛点点头,他手里已经握着两颗手雷,左右手各一颗,先拔掉右手的时间引信,猛然站起,向敌军丢了过去,然后非常迅速地左手交右手,再次拔掉引信,又扔过去一颗!
  李思华同时大喊一声:“开火!”霎时间,十几颗手雷凌空,然后就是枪声响起,不仅是步枪的射击音,还伴随几挺伯格曼轻机枪的连续射击。很短的时间,就传来了手雷连续爆炸的“轰轰”雷声,碎片四射,枪弹纵横,敌军瞬时就倒下大半,剩下的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慌乱四散,都顾不得开枪,但是哪里逃得掉?子弹很快追上他们,不到3分钟,已经没有站着的敌人了,不仅是没有站着的,由于事前李思华吩咐过战士尽量以消灭为主,因为现在没有办法正常处理俘虏,对于抽搐中的敌人,士兵也马上补枪,已经没有活人了,现在歪七竖八的尸体,都躺在了血泊中。
  隐藏在后面的刘尔崧和其它同志看得目瞪口呆,好厉害的部队,敌人一个排就这样报销了?
  刘尔崧上前和李思华说道:“好厉害,这只小队很强,非常精锐。”
  李思华却随口说了一句:“批判的武器,很多时候是比不上武器的批判的。”刘尔崧看了看她,没有评价这句话。
  这个时候,广州各处,已经不时传来枪声,李思华估计另外两处都已经交火了。她告诉刘尔崧,这只部队只有3个排,虽然精锐,但人数太少,是不可能压倒敌人的广州驻军的,所以需要迅速撤离,拯救行动,只能限制在上午完成。时间长了敌人反应过来了,调兵遣将,形势就可能逆转,我们只能尽量拯救一些能够拯救的同志。
  刘尔崧点点头同意,大家都尽快地行动。
  实际上,相关区域的敌人都被吓住了,广州国民党的各机关头目们都被搞蒙了,因为报告几处,都出现了头戴古怪面罩的粤军士兵,搜捕队伍被直接打击,造成了重大伤亡,是有粤军哗变了?还是粤军中的共产党在举事?还是有其它广东军阀,在打广州的主意?在附近区域,搜捕都被停了下来,他们需要安排大批军队,结阵后再重新进入这些地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接下来的搜救工作进行得相对顺利。在将刘尔崧熟悉的党员和少部分家属完成搜救后,先将这部分人员转移海船。
  计划的海滩就在沙面岛西侧数百米,大约半数的小队成员,将护送人员转移后再返回,而李思华则率剩余人员,去和另外两个排汇合。
  时间已经很紧张,因为派遣在城内驻军三个主要军营的侦察兵,都已经跑回来汇报了——李思华让他们发现军队大举出动,就返回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