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5节
李思华对刘尔崧说:“刘尔崧同志,你们必须先撤了,国民党军队已经大举出动,我们可能要和敌军周旋一阵,然后出城,我们需要把敌人的视线,从海船上移开,从陆路出城实施疑兵之计后,再到新界,不能让敌人注意到海运,否则接下来还是不安全,所以我们应该会在3~5天后,才会到新界基地,我们在新界基地,有接应的人员和小股兵力。请您到新界后,先组织和约束撤出的同志们,在新界,我们需要暂时完全隐蔽,不能暴露。”
刘尔崧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也知道,现在这只小部队,需要摆脱他们这些“累赘”,才能有机动能力和敌人周旋,反过来保证海船撤离同志们全过程的安全。因此他走前,只是深深地看了李思华一眼,说了一句“新界再见。”运输队组织的马车,早已在附近分散等待,这个时候都集中过来,对人员进行转运。
李思华及剩余战士,去掉头罩,戴上军帽,完全伪装成了粤军,接近计划预定的部队汇合点后,又换装民服,然后隐蔽到达汇合点,今天行动的好处是,由于国民党大举上街,搜捕共产党人,因此多数市民都被吓回家了,也不敢上街,街上的人相对平日少了许多,这为行动增添了不少便利。
等她到达的时候,曹子卿和黄敬都已经在等候了,根据他们的汇报,他们都等到了国民党逮捕党员的时候出击,消灭了当面敌军,他们当然都是打着刘尔崧派来的旗号,但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他们和刘尔崧是熟悉的同志,尤其黄敬在总工会那里,那里的同志几乎都和刘尔崧熟悉,他们从来没有从刘尔崧那里,听说过这一只武装。
所以虽然这只武装救了他们,而且击毙了试图逮捕他们的国民党军警。但是要他们带部队去找其它的同志,还是很警惕的,不太愿意。黄敬他们可没有李思华这样的说服力,所以只好将拯救的这些同志,直接护送往海滩。正因如此,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其实比李思华小队早得多。
李思华叹了一口气,只能说尽我所能,而人力终有尽时。
他们三人核对了一下,大约总共救出了300多人,其实曹、黄两队,只救出了100多人,而李思华这面,有刘尔崧引导,反而救出了200多人,其中大概七八十人是家属。到目前为止,队伍里没有人牺牲,只有3人轻伤,1人重伤,伤亡之所以如此轻微,主要是都实现了袭击的突然性。唯一的重伤员,是因为掩护被救的同志,所处的战位不利的缘故。2人轻伤都不妨事,重伤员已经随同被拯救的同志们一起撤离。
倒是在救援中,因为士兵们都不认识这些党员,只能发现国民党军警试图逮捕他们时,确认是同志才能发动袭击,因此这些党员中有3名同志牺牲,受伤的也超过10人。
曹子卿又汇报,完成救人后,他选择队伍中射术最好的一些士兵,组成狙击小组,对出动的敌军进行行进间的骚扰,不断以冷枪威慑对方,让敌军行进迟缓,不过也挡不了多久。
李思华点了点头,看了下怀表,说:“运输队马车送人,大概1个小时可以完成,海船会靠近到离岸边150米左右的位置,7艘渔船,每次至少可以转运140多人,每次10多分钟可以完成,总计3刻钟可以完成,所以总的时间,保守估计2个小时,可以将救出的同志完成全部登上海轮离开。”这是李思华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她对时间精准的要求很高。
她接着说:“现在是11点过5分,按照敌军的常规速度,2个小时其实搜索不到海滩,但为了保险,让他们对敌军继续骚扰1个小时,然后撤回。”
曹子卿和黄敬去执行命令了,李思华又思考了一会,她在脑子里快速地核对了一遍计划执行到现在的情况,基本都还在预料之中。她走出房门,已经撤回的战士们都站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上午的任务他们执行得很好,自信心都有了。
李思华笑着对他们说:“不许声音太大啊,我们要继续隐秘,任务才执行了一半,所有人都好好检查一下枪支弹药,下午好好睡一会,养足精神,我们晚上再上演大戏!”战士们低声地笑了起来,欢快的气氛洋溢着。
第9章 虎!虎!虎!
到下午2点,所有小队都已撤回,护送被救援同志的小队报告,已经全部完成转运,海船已经起航。
不过负责狙击敌军的几个小队中,又一次出现了一名重伤员,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狙击手,射击敌军的时候,也会碰上反应迅速的对手。每个狙击小组还是实行三三制,所以另外两人赶紧背着他撤离。轻伤员也增加了3名,其中有1名因为受伤在右手,其实已经不方便出击。本来欢快的战士们脸色上也出现了一丝凝重。这就是战争,总有流血牺牲。
李思华没有多说什么,战士们已经有自我调节心理的初步能力了。他们的隐蔽场所,离开英法租界的沙面岛很近,大致就在前世的文化公园一带。因为离开英租界近,也比较能够安全。国民党军警,肯定对于在英租界附近行动是有顾忌的。这个场所的屋舍看上去并不大,前院也不大,不过后庭很深,多数战士都在后庭倚靠歇息。
4月的春天,广州的天已经黑得很晚,而且计划要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行动的时间也定得比较晚。
夜幕降临已经是7点过了。按照侦查员们的汇报,国民党军警发现对手消失后,主要还是搜索他们掌握的以前那些共产党员的住所和办公场所,他们肯定没有想到,很多人已经从海上撤走了,海滩留守人员,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影子。
吃过晚饭,战士们继续休息。不过到了8点后,大家都准备起来了,认真地反复检查待会要携带的武器弹药,参谋组负责后勤和转运的人员早已出门,马车散布在附近的几个地点,他们要提前去指挥安排。有的战士念念有词,他们还在反复记忆着计划中安排他们的任务和步骤。
9点不到,第一批人员潜出,他们是最精锐的一批,会潜伏到英军和法军军营附近,监视好计划路线中的沙面岛2座桥梁,守卫以及军营的各个进出口,一旦大部队到达并发布命令,立即争取轻声击杀守卫,在不惊动英军的情况下,掌握以上要点。
李思华还是觉得可惜,训练的时间太短,她手下还没有那种可靠的特种战士,否则直接潜入英军军营,几个炸药包和手雷,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所以思忖再三,还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案。这就有风险,如果在先头部队控制的要点弄出了枪声,可能就会让英军醒来警觉,那就可能演变成强攻,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大了。
10点,李思华和曹子卿对视一眼,站了起来,全体战士也都站了起来,他们已经全副武装,枕戈待发!“出发!”她直接命令。
10点20分,他们已经到达沙面岛桥梁处,路上虽然潜行,但还是碰到了几个提着灯的行人,广州实在人太密集了,何况是租界附近。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些人穿着好像是军服,但每个人都带着古怪的头罩,看不见面目,夜色下差点以为是撞鬼了,让他们吓得魂都要飞了,战士们用粤语斥责:“不想死就赶紧到边上去,不许嚷嚷!”行人们胆战心惊地跑开了,第二天看到报纸他们才知道遭遇了“超级大盗”,他们居然能够保住命,真是祖宗保佑。
到达桥梁边上潜伏下来,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很多战士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怦怦跳,他们还没有那么老练。
10点30分,李思华发布命令:“过桥!”。其实已经潜伏的先头部队听不到她的命令,不过事先已经规定好10点半发动。主力部队立即以三三小组的形式开始冲过桥梁,这时候突然大家都听到了清脆的一声枪响,李思华心里咯噔一下,喊了一声:“加快速度!”
冲过桥梁,就可以发现先头部队已经控制了桥对面,守卫横尸在地,只有3个人,小队的队长跑上来汇报,他面色有点羞愧,说刺杀一个守卫的时候,他已经掏出了枪,在死前还是挣扎着开了一枪。李思华顾不得别的,对曹子卿说:“按计划行动!先快后慢!”
曹子卿领会她的意思。按照计划,英军是一个不满编的连,100人出头,所以由李思华和黄敬带领2个最精锐的排对付,而法军则只有30余人,大致是一个排,所以由曹子卿带领剩下的一个排攻击。他知道她说先快后慢是先急促行军,因为到军营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在接近军营的时候,要低速隐蔽潜行,观察敌军动向后再开始攻击。
双方分头带领队伍急行军,夜色很深,幸好战士们都已经在脑子里,不知道对路线重复熟悉多少遍了。所以虽然有点看不清,但基本还算顺利。
小跑了几分钟,李思华虽然心里有点急,但也没有让战士们放开来跑,必须保持体力和反应力。接近军营300米,她一挥手,战士们都慢了下来,并向边上散开开始潜伏前进,潜伏行进很慢。
过了一小会,提前潜伏的侦查人员已经找到他们,汇报说枪声响起的时候是有几个人,大概是军官出来张望了一下,但接下来军营内无异常,英军并没有开始整备,李思华这才放下心来。
她想着,白天国民党清共的时候,城内枪声四起,沙面岛上可能也有听到,至少他们知道今天城内在清共,所以偶尔一声枪响,可能他们以为还是在附近,清共所发生的冲突,并没有联想到桥梁守卫被袭击,否则他们至少会联系守卫询问,这也算是有点侥幸了。在半殖民地的舒服日子过久了,英军的警惕心并不强。
过了一会,队伍已经潜行到了离开军营仅有十几米的地方,全部停了下来,大家静静地匍匐在地上,等待命令。爆炸队员已经一寸一寸地匍匐磨到了军营大门的两边门口,在两边都堆上了炸药包。然后缓缓无声后撤,把长长的导火索,布置在警卫室看不到的地上,一直退到了李思华的边上。
11点整,李思华对2个爆炸手做了个手势,他们立即点燃导火索,她吸了口气,看着燃烧的导火索,脑子里估量了剩下的时间,大吼一声“虎!虎!虎!”,她也要点仪式感,这念头在脑海里快速闪过。
“轰”的一声巨响,两组炸药包几乎同时爆炸,大门破飞,碎片四射,警卫室也瞬间塌了一半,战士们都埋头,避免砖石瓦块砸到自己。不等硝烟散去,先锋队员已经冲入了坍塌的大门,随手就是几颗手雷丢到已经半塌的警卫室内,不管警卫已经被炸死了没有,充分火力覆盖灭杀!
英军的军营并不大,因为从来没有考虑在此驻扎重兵,实际上英军主要都集中到香港去了,所以除了宿舍楼、军官楼,主要建筑就只有一栋提供军人娱乐、餐饮和淋浴功能的后勤楼,以及一个武械仓库。
时间已是深夜,英军必然主要都集中在宿舍楼和军官楼中,后勤楼和武械仓库应该只有少量守卫。事先侦查人员已经用望远镜,对军营做了尽可能的侦查,战士们都很熟悉计划。不用命令,几秒钟的时间,就已按照事前计划分兵而进,一个班去军官楼干掉军官们,一个班去武械仓库干掉守卫,至于后勤楼,派了一个3人战斗小组,而剩余所有的人,攻击宿舍楼!
这个时候,李思华也已经可以看见不远的地方,有爆炸声和枪声传来,她知道曹子卿那面同时发动了。
极速冲到楼前,大家已经听到宿舍楼和军官楼一片喧嚣,两栋楼挨得很近,还能听到似乎是军官的大声嘶吼,除了李思华,其它战士没有人听得懂英语,不过也不用听懂,肯定是军官在催促英军赶紧拿起武器抵抗——不过一切都来不及了。
宿舍楼只有2层,单层面积较大,而军官楼只有3层,单层面积很小。按照预先计划,先是投掷石头,砸破各个窗户,然后密集的手雷,就顺着窗户被投进去,两栋楼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四溢,到处燃烧起来,砖块碎石四处乱飞。
爆炸刚刚停歇,各个三人小组就冲入两栋楼宇,军官楼进去了3个3人小组,而宿舍楼则被超过10个3人小组,从各个方向冲入,对方也有零碎的枪声开始反击,总有少数机灵的军人,不管是因为侥幸还是聪明,总算是避过了刚才的爆炸损伤。我方战士们开始攻击,不但是步枪声响成一片,更密集的是20挺轻机枪的连续射击声!
很快,在如此密集的攒射下,剩余的抵抗消失了,只剩下非常零星的几个方位,还有活着抵抗的英军士兵,李思华也不招降,命令投弹,几堆手雷扔过去,所有的火力点都沉寂了。
战士们仔细地搜索每一个房间,偶尔还传来几声枪响,那是极少数躲避的英军残余被搜索出来了,或反击开枪,或被战士们击毙。所以不确定死亡的英军,都被补枪,务必保证没有活口,让英军难以确定攻击营地的是谁。
等到完成了全部搜索,确认敌军已经被全部消灭,李思华开始统计自己一方的损失。她发现有2名战士牺牲,2名重伤,7名轻伤,她想,这还是达成了完全突然性的结果,这只部队还远远达不到成熟。她发现,损失最大的是进攻武械仓库的那个班,牺牲1名,重伤1名,3名轻伤。原因是武械仓库离得稍远,英军反应的时间,相对充足一点,而且有一个班守卫,英军军官还是很注意武械仓库的防备的,这让她有点自责,还是低估了这个因素。
打开武械仓库,她检查了一下英军的武器弹药存货,虽然很眼馋,但是她知道,最好还是不要拿走,否则未来可能被英国人根据英械这个线索,找到他们。他们现在使用的武器和弹药都是德制的,当初购买的时候,她就是用马甲出面,德国人并不知道是她购买的,马甲被她安排去了香港。而且这个时代的德国人,是最仇恨英国人的,因为一战失败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盘剥太过分了,当英军发现敌人弹药是德制的时候,德国人肯定不会认真配合调查,反而在华的德国人们,会对这次事件很爽,对他们而言,英国人和法国人本来就该死。
检查完成,她命令转进目标银行,目标的两家银行都在沙面岛上,距离不远。而马车都已经开始进入沙面岛,计划就是当后勤队听到枪声和爆炸声的时候,开始进入。
队伍急行军,到了沙面大街接近汇丰银行的计划汇合点,没有几分钟,曹子卿也已经带队过来会师。两人简单沟通了一下,曹子卿汇报说攻击法军军营相比英军军营更顺利,完全没有防备,也反应不过来,地方太小。在手雷的攻击下,就没有几个剩余的法军还能反击的,很快就彻底消灭了他们,他这头只有2名战士轻伤,其中一名,还是不小心被爆炸的砖石砸伤的。
这两家银行的守卫,对于正规部队而言,完全不存在威胁,所以简单地由李思华和曹子卿各带一半人员,各自负责一家银行。
李思华自己负责的是资财应该最厚实的汇丰银行,20辆马车中有12辆跟着她,另外8辆跟曹子卿。携带了一些炸药,如果不能打开金库,就炸开它们。
另外有2个班已经去监控巡捕房,还有1个班散开去,警戒国民党军队有没有向租界开动的迹象。刚才那么大动静,巡捕房头目可能被惊动,但是除了晚上的巡警,深夜也不可能集合多少人,在这个时代由于通讯难度,集合起全部人马,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完全谈不上军事素质,武器也很差。所以如果巡捕房真的出动,向军营这面来,就消灭他们。至于国民党军警,常规是不敢干涉租界事务的,预防万一而已。
李思华带领的大半个排,来到了汇丰银行门前,大门紧闭,爬上围墙的战士,却汇报说里面有隐隐约约的灯影,应该是刚才的军营动静,惊动了值班的人员,如果他们聪明的话,可能会判断英军军营出了事,不过恐怕很难想到,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银行。
汇丰银行不像军营那样有警卫室,值班人员是在银行大楼内,前面是个小广场。时间紧迫,战士们直接将4个炸药包,分布在门口和挂上大门把手,导火索布置完毕后,点火!
“轰轰”爆炸声中,汇丰的铜皮大门四分五裂,银行的大门质量,当然要比军营好得多,但也挡不住代表这个时代真理的炸药。
战士们冲入银行大厅,缴枪不杀的吼声,充斥着大厅,银行值班的那几个保安,刚才已经被爆炸惊得半死,看到冲进来的队伍,吓得赶紧把自己手中的烧火棍丢到地上,战士们把他们通通关进了一间办公室,并用铁链锁好了门。
一群人来到了金库门前。这个时代的金库,可没有后世那样机关重重、难以打开,何况广州的汇丰银行,在其全球体系中并不算大的分支。找到金库后发现,其实金库的格局,就是一个厚的水泥大盒子,只有很小的几个通风口,通风口的尺寸是无法让人爬进去的,除非有传说中的缩骨功。另外就是金库的大门是钢制的,特别沉重、特别结实。银行的英国高管早就下班,密钥是弄不到的。
不过这难不倒李思华他们,暴力拆迁就是了,局部损失是难免的。其实李思华通过李家,早已了解了汇丰金库内部的建筑格局,所以拆迁方法是早已计划好的。
他们找了两个通风口作为下手的地方,在通风口侧绑上炸药包,“轰”地爆炸后,通风口四周崩开了一大堆碎片,但是还没有崩溃,果然4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墙体没有那么好对付,但是什么叫无限暴力?再次绑上炸药,再次爆炸,通风口已经裂开了一大块。李思华让大家再炸一次,时间紧张不能浪费,于是第三次爆破,两个通风口都终于坍塌了。
接下来就是进入金库,士兵们迅速搬运清理了一些碍事的墙壁碎块。整个金库的格局终于展现在了大伙儿的面前,有一堆金砖,本来堆得很整齐,不过被爆炸和碎墙砸塌了,地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箱子,打开看都是银元和外币,外币以英镑为最大宗,其它美元也不少,其它国家的外币就不多。然后就是沿墙放着的一些钢制柜子,柜子由很多有锁的小抽屉构成。场面还是很震撼的,有些士兵们的呼吸有点急促,倒不一定是贪欲,而是他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那么多财宝。
李思华笑了笑,说到:“哈哈,这些都是未来我们事业发展的资本,有了这些,我们才能买更好的武器,才能壮大我们的队伍。大家都是革命军人,眼热一下就可以了啊。”战士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李思华命令立即装运金砖、银元和外币,放弃柜子那些小抽屉,她知道那些,都是广州富人们的私藏,主要应该都是些珠宝、房契和存折之类的,不方便处理,对于部队而言价值也不大,说起来,这里还有李家的抽屉呢。
早已准备好的空箱,立即被送进来装箱,战士们迅速地将金库内的资财,转而装入这些空箱中,装好一个就运出去一个,到后面发现,足足20个箱子用完,都还剩一些银元,只好就用汇丰的箱子把剩下的银元装上。这些资财的总额还不知道,但李思华觉得可能不会低于一千多万大洋的价值。
不过马车是足够的,一辆马车上面至少可以放两三个箱子,即使金砖和银元沉重,也没有超越马车的载重量。大约花了20多分钟,一切都已完成,而曹子卿那里也已经派人汇报他们也顺利完成了,渣打银行的防卫和金库大致与汇丰差不多,所以还是很顺利。
李思华看了一下怀表,时间已经接近凌晨的12:30分。她命令:“全体按计划撤离!”
第10章 撤退与风云激荡
监控小队派人报告,确实有20几个巡捕房的人,朝这面赶来,不过在他们的突然袭击下,打死了十多个,领头的头目都被击毙,其余人放跑了,短期内,巡捕房肯定组织不起力量了。李思华点点头,告诉通讯员小队继续监控,等待部队掩饰性撤退时一起行动。
这个时候,她发现曹子卿在沉思,于是问他:“子卿同志,在想什么?”
曹子卿回了回神,说到:“力胜同志,我认为你最好直接率队,跟船去往新界,获得的资财和我们大部分的军火都在两艘船上,而且此事必然满城风雨,甚至轰动全国,按原计划,你可能要3到5天才能回到新界,这样脱线不好。向顺德的伪装撤退,可以由我领导执行。”
李思华理解他的用意。她现在也感觉到有此必要。在完成救人后她已经觉察到了原计划中,可能有一个大的疏漏。
这个疏漏,就是没想到救出的人那么多,300多人中的绝大多数,肯定短期内,就会返回广东甚至广州,即使她通过刘尔崧以党纪约束,但单是家属就有七八十人,人多嘴杂,有几个大嘴巴的不足为奇,新界基地短期就被泄秘的可能性不小。
尤其是救人的时候,这些人都知道,他们是一只戴古怪头套的队伍,这是明显的特征,这与英租界行动的目击者一对比,就知道是同一只队伍,等他们回到广东看到报纸,就会发现原来是他们干的。而如果英国人知道了新界基地,就意味着他们知道,部队可能潜伏在英国人的大本营——香港地区,这将让她后继的计划难以执行。
在行进到海滩的路上,她对曹子卿说了自己的顾虑,两人都觉得问题严重,李思华和曹子卿原来计划过几个备用基地选址预案。两人边走边说,对几个标的协商后,决定如下:
一、李思华率领一个排护送资财到新界。而剩余战士全部由曹子卿率领,完成伪装撤退路线后,转折前进,到后世珠海市范围的泗东山、燕石围一带隐蔽数日,但最终的目的地是淇澳岛,将以淇澳岛为新界的替代基地。
原因比较简单,淇澳岛是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山脉纵横,90%以上面积都被林木覆盖,而且人烟稀少,就一个渔村,到后世2016年也仅有2000余人,因此这一岛屿非常适合短期隐蔽。这座岛离开香港很近,便于依托香港,执行李思华的下一步计划。
二、由于距离有100多公里,加上部分物资和财物运输,曹子卿部预计将在4~5天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附近。后勤和少量战士化妆商旅走大路,而战斗队伍在旁侧,迂回前进、暗中保卫。20辆马车,等会完成转运后,全部由曹子卿部带走,用以运输。
等会的撤退,方向先向北出城,留一些明显的线索,混淆视线,让敌人以为这只部队,是向清远和韶关而去。出城后10公里左右,才绝对隐蔽折向西面一段距离,最后再回到真正正确的方位,即向南而行到珠海海边。李思华放下心中的重担,笑着说,这就是个“南辕北辙”的调整计划。
三、曹子卿部抵达后,应立即摸清淇澳岛的全部细节情况,确定新基地位置,并指挥后勤队,对补给进行安排,购买部分渔船。可能的话,还应买下淇澳村的一些土地,将淇澳岛现有的几百居民和渔民全部雇佣,作为掩护。但基地必须设置于山地中,以利隐蔽。
四、李思华部抵达新界后,预计将花费10天左右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包括对新界基地的处置、物资转运、人员分置安排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被拯救的那些同志和家属们的分流和安排。
因此10天内曹子卿应安排人员到香港指定地点,汇报工作,从而保证李思华可以正确安排后继行动。这样预计李思华会在12~15天后才到淇澳岛。
安排好计划,李思华诚挚地对曹子卿说:“子卿同志,千钧重担,时间又非常紧张,拜托了!”
曹子卿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接着他向李思华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李思华点点头,她望向黑黑的海面,500吨蒸汽船就在不远处,因此看得见稍有些蒙蒙的轮廓,渔船正在接驳转运物资,看起来再有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全部完成了,于是向曹子卿说:“立即按照刚才我们协商的调整计划,安排执行吧。”
10分钟后,按照计划分配的兵力,曹子卿部不等海轮接驳完成,已经先行整理出发。
按照计划,他们要按照预设路线,由南向北,从广州西城分批穿越城市,现在是凌晨1点半左右,最夜深人静的时候,但是20辆马车,即使每批3~4辆,动静也不小,会不会遭遇国民党军警,是不好说的事情,概率总是有的。尤其是上午的袭击,让敌军的警惕性应该很高。虽然选择的路线是比较隐蔽,避开了侦查到的现在敌军的部署,选择了不受敌军正常情况下关注的路径,但万一呢?整个撤退行动,到出城为止,可能需要近2个小时。
李思华压下心头的焦虑。她想着,这就是革命者的宿命,每一步都有着巨大的风险,鲜血和生命随时可能需要奉献给理想。
曹子卿带走了差不多3个排,还有运输队的差不多50人,总共大约150人左右,而随海船返回的李思华部还有1个排,当然到了新界基地,临时总共会有2个排的兵力。
终于,全部转运完成了,李思华望了一眼曹子卿们离去的方向,转过身来,对战士们说:“上船!”
仔细检查了船上的安排,安排好战士们分批警戒和休息。李思华回到安排给她的舱位,半躺着眯着眼,她想着,回到新界见到刘尔崧他们,还有连续的“嘴仗”要打呢,不知道能否顺利。其实从昨天到今天,李思华基本没多少休息,很疲累了,但时间过去了很久,她都没有睡得着。
“连长!”曹子卿猛然惊醒,时间已经是4月16日的接近中午,今天的阳光比较烈,似乎已经有点初夏的感觉了。他睁开眼,发现侦查员来找他汇报,他精神为之一震,说到:“情况怎么样了?”
侦查员很兴奋地说:“那些白狗子果然向北去了!”昨夜完成出城任务后,他们又向北走了大约10公里,沿途都留下一些“痕迹”和“破绽”,然后再折向西行,在北向道路上留下了隐蔽观察哨,以确定敌军行踪。
西行不远,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让大家休息,昨天一天的战斗,撤退又行军了超过20公里,大家伙都很累了,需要修整。所以索性等到敌军动向明显后,再继续执行计划。
他回想着昨晚的撤退,大体上还比较顺利,通过侦查,避开了敌军大部队的附近。昨天上午的行动帮助了他们,因为敌军还在摸索,到底是什么部队袭击的他们,因此很谨慎,兵力都集中在几个地点,没有分散部署,担心袭击他们的部队火力很猛,如果分散,可能会被各个击破。
这样在他们的行军路上,没有太多阻碍,深夜二三点钟,路上行人很少,偶尔有人发现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部队已经都去掉了头罩,戴着粤军的军帽,因此行人能看到的,就是一只好像有点古怪的粤军在深夜行军。部队不知道有没有特务或伪警察发现他们,但深夜即使被看到了,找谁去汇报呢?国民党在广州的力量可没有那么机敏,而他们之间的合作,如果有合作的话,也是很缓慢的。
说到底,就是广州的国民党特务军警,被李思华部队的这种超越时代的“以快打慢”特种战法,给一时打蒙掉了,就像是重量级的胖子被一个迅捷的刺客突袭,中了一剑,由于刺客速度太快,而自身反应太慢,等到反应过来,自己负伤暴怒的时候,却发现刺客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曹子卿他们是大约清晨5点多,到达这个临时驻地的,而现在按照侦查员所说,6个小时后,敌军才跟随我军的“踪迹”而动,足以说明反应的缓慢。
曹子卿想,其实按国民党军的标准,已经算是快的了,估计是英国人愤怒地向驻军施压,所以驻军不得不立即开始寻找搜索我军。
刘尔崧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也知道,现在这只小部队,需要摆脱他们这些“累赘”,才能有机动能力和敌人周旋,反过来保证海船撤离同志们全过程的安全。因此他走前,只是深深地看了李思华一眼,说了一句“新界再见。”运输队组织的马车,早已在附近分散等待,这个时候都集中过来,对人员进行转运。
李思华及剩余战士,去掉头罩,戴上军帽,完全伪装成了粤军,接近计划预定的部队汇合点后,又换装民服,然后隐蔽到达汇合点,今天行动的好处是,由于国民党大举上街,搜捕共产党人,因此多数市民都被吓回家了,也不敢上街,街上的人相对平日少了许多,这为行动增添了不少便利。
等她到达的时候,曹子卿和黄敬都已经在等候了,根据他们的汇报,他们都等到了国民党逮捕党员的时候出击,消灭了当面敌军,他们当然都是打着刘尔崧派来的旗号,但也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他们和刘尔崧是熟悉的同志,尤其黄敬在总工会那里,那里的同志几乎都和刘尔崧熟悉,他们从来没有从刘尔崧那里,听说过这一只武装。
所以虽然这只武装救了他们,而且击毙了试图逮捕他们的国民党军警。但是要他们带部队去找其它的同志,还是很警惕的,不太愿意。黄敬他们可没有李思华这样的说服力,所以只好将拯救的这些同志,直接护送往海滩。正因如此,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其实比李思华小队早得多。
李思华叹了一口气,只能说尽我所能,而人力终有尽时。
他们三人核对了一下,大约总共救出了300多人,其实曹、黄两队,只救出了100多人,而李思华这面,有刘尔崧引导,反而救出了200多人,其中大概七八十人是家属。到目前为止,队伍里没有人牺牲,只有3人轻伤,1人重伤,伤亡之所以如此轻微,主要是都实现了袭击的突然性。唯一的重伤员,是因为掩护被救的同志,所处的战位不利的缘故。2人轻伤都不妨事,重伤员已经随同被拯救的同志们一起撤离。
倒是在救援中,因为士兵们都不认识这些党员,只能发现国民党军警试图逮捕他们时,确认是同志才能发动袭击,因此这些党员中有3名同志牺牲,受伤的也超过10人。
曹子卿又汇报,完成救人后,他选择队伍中射术最好的一些士兵,组成狙击小组,对出动的敌军进行行进间的骚扰,不断以冷枪威慑对方,让敌军行进迟缓,不过也挡不了多久。
李思华点了点头,看了下怀表,说:“运输队马车送人,大概1个小时可以完成,海船会靠近到离岸边150米左右的位置,7艘渔船,每次至少可以转运140多人,每次10多分钟可以完成,总计3刻钟可以完成,所以总的时间,保守估计2个小时,可以将救出的同志完成全部登上海轮离开。”这是李思华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她对时间精准的要求很高。
她接着说:“现在是11点过5分,按照敌军的常规速度,2个小时其实搜索不到海滩,但为了保险,让他们对敌军继续骚扰1个小时,然后撤回。”
曹子卿和黄敬去执行命令了,李思华又思考了一会,她在脑子里快速地核对了一遍计划执行到现在的情况,基本都还在预料之中。她走出房门,已经撤回的战士们都站了起来,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上午的任务他们执行得很好,自信心都有了。
李思华笑着对他们说:“不许声音太大啊,我们要继续隐秘,任务才执行了一半,所有人都好好检查一下枪支弹药,下午好好睡一会,养足精神,我们晚上再上演大戏!”战士们低声地笑了起来,欢快的气氛洋溢着。
第9章 虎!虎!虎!
到下午2点,所有小队都已撤回,护送被救援同志的小队报告,已经全部完成转运,海船已经起航。
不过负责狙击敌军的几个小队中,又一次出现了一名重伤员,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狙击手,射击敌军的时候,也会碰上反应迅速的对手。每个狙击小组还是实行三三制,所以另外两人赶紧背着他撤离。轻伤员也增加了3名,其中有1名因为受伤在右手,其实已经不方便出击。本来欢快的战士们脸色上也出现了一丝凝重。这就是战争,总有流血牺牲。
李思华没有多说什么,战士们已经有自我调节心理的初步能力了。他们的隐蔽场所,离开英法租界的沙面岛很近,大致就在前世的文化公园一带。因为离开英租界近,也比较能够安全。国民党军警,肯定对于在英租界附近行动是有顾忌的。这个场所的屋舍看上去并不大,前院也不大,不过后庭很深,多数战士都在后庭倚靠歇息。
4月的春天,广州的天已经黑得很晚,而且计划要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行动的时间也定得比较晚。
夜幕降临已经是7点过了。按照侦查员们的汇报,国民党军警发现对手消失后,主要还是搜索他们掌握的以前那些共产党员的住所和办公场所,他们肯定没有想到,很多人已经从海上撤走了,海滩留守人员,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影子。
吃过晚饭,战士们继续休息。不过到了8点后,大家都准备起来了,认真地反复检查待会要携带的武器弹药,参谋组负责后勤和转运的人员早已出门,马车散布在附近的几个地点,他们要提前去指挥安排。有的战士念念有词,他们还在反复记忆着计划中安排他们的任务和步骤。
9点不到,第一批人员潜出,他们是最精锐的一批,会潜伏到英军和法军军营附近,监视好计划路线中的沙面岛2座桥梁,守卫以及军营的各个进出口,一旦大部队到达并发布命令,立即争取轻声击杀守卫,在不惊动英军的情况下,掌握以上要点。
李思华还是觉得可惜,训练的时间太短,她手下还没有那种可靠的特种战士,否则直接潜入英军军营,几个炸药包和手雷,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所以思忖再三,还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案。这就有风险,如果在先头部队控制的要点弄出了枪声,可能就会让英军醒来警觉,那就可能演变成强攻,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大了。
10点,李思华和曹子卿对视一眼,站了起来,全体战士也都站了起来,他们已经全副武装,枕戈待发!“出发!”她直接命令。
10点20分,他们已经到达沙面岛桥梁处,路上虽然潜行,但还是碰到了几个提着灯的行人,广州实在人太密集了,何况是租界附近。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些人穿着好像是军服,但每个人都带着古怪的头罩,看不见面目,夜色下差点以为是撞鬼了,让他们吓得魂都要飞了,战士们用粤语斥责:“不想死就赶紧到边上去,不许嚷嚷!”行人们胆战心惊地跑开了,第二天看到报纸他们才知道遭遇了“超级大盗”,他们居然能够保住命,真是祖宗保佑。
到达桥梁边上潜伏下来,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很多战士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怦怦跳,他们还没有那么老练。
10点30分,李思华发布命令:“过桥!”。其实已经潜伏的先头部队听不到她的命令,不过事先已经规定好10点半发动。主力部队立即以三三小组的形式开始冲过桥梁,这时候突然大家都听到了清脆的一声枪响,李思华心里咯噔一下,喊了一声:“加快速度!”
冲过桥梁,就可以发现先头部队已经控制了桥对面,守卫横尸在地,只有3个人,小队的队长跑上来汇报,他面色有点羞愧,说刺杀一个守卫的时候,他已经掏出了枪,在死前还是挣扎着开了一枪。李思华顾不得别的,对曹子卿说:“按计划行动!先快后慢!”
曹子卿领会她的意思。按照计划,英军是一个不满编的连,100人出头,所以由李思华和黄敬带领2个最精锐的排对付,而法军则只有30余人,大致是一个排,所以由曹子卿带领剩下的一个排攻击。他知道她说先快后慢是先急促行军,因为到军营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在接近军营的时候,要低速隐蔽潜行,观察敌军动向后再开始攻击。
双方分头带领队伍急行军,夜色很深,幸好战士们都已经在脑子里,不知道对路线重复熟悉多少遍了。所以虽然有点看不清,但基本还算顺利。
小跑了几分钟,李思华虽然心里有点急,但也没有让战士们放开来跑,必须保持体力和反应力。接近军营300米,她一挥手,战士们都慢了下来,并向边上散开开始潜伏前进,潜伏行进很慢。
过了一小会,提前潜伏的侦查人员已经找到他们,汇报说枪声响起的时候是有几个人,大概是军官出来张望了一下,但接下来军营内无异常,英军并没有开始整备,李思华这才放下心来。
她想着,白天国民党清共的时候,城内枪声四起,沙面岛上可能也有听到,至少他们知道今天城内在清共,所以偶尔一声枪响,可能他们以为还是在附近,清共所发生的冲突,并没有联想到桥梁守卫被袭击,否则他们至少会联系守卫询问,这也算是有点侥幸了。在半殖民地的舒服日子过久了,英军的警惕心并不强。
过了一会,队伍已经潜行到了离开军营仅有十几米的地方,全部停了下来,大家静静地匍匐在地上,等待命令。爆炸队员已经一寸一寸地匍匐磨到了军营大门的两边门口,在两边都堆上了炸药包。然后缓缓无声后撤,把长长的导火索,布置在警卫室看不到的地上,一直退到了李思华的边上。
11点整,李思华对2个爆炸手做了个手势,他们立即点燃导火索,她吸了口气,看着燃烧的导火索,脑子里估量了剩下的时间,大吼一声“虎!虎!虎!”,她也要点仪式感,这念头在脑海里快速闪过。
“轰”的一声巨响,两组炸药包几乎同时爆炸,大门破飞,碎片四射,警卫室也瞬间塌了一半,战士们都埋头,避免砖石瓦块砸到自己。不等硝烟散去,先锋队员已经冲入了坍塌的大门,随手就是几颗手雷丢到已经半塌的警卫室内,不管警卫已经被炸死了没有,充分火力覆盖灭杀!
英军的军营并不大,因为从来没有考虑在此驻扎重兵,实际上英军主要都集中到香港去了,所以除了宿舍楼、军官楼,主要建筑就只有一栋提供军人娱乐、餐饮和淋浴功能的后勤楼,以及一个武械仓库。
时间已是深夜,英军必然主要都集中在宿舍楼和军官楼中,后勤楼和武械仓库应该只有少量守卫。事先侦查人员已经用望远镜,对军营做了尽可能的侦查,战士们都很熟悉计划。不用命令,几秒钟的时间,就已按照事前计划分兵而进,一个班去军官楼干掉军官们,一个班去武械仓库干掉守卫,至于后勤楼,派了一个3人战斗小组,而剩余所有的人,攻击宿舍楼!
这个时候,李思华也已经可以看见不远的地方,有爆炸声和枪声传来,她知道曹子卿那面同时发动了。
极速冲到楼前,大家已经听到宿舍楼和军官楼一片喧嚣,两栋楼挨得很近,还能听到似乎是军官的大声嘶吼,除了李思华,其它战士没有人听得懂英语,不过也不用听懂,肯定是军官在催促英军赶紧拿起武器抵抗——不过一切都来不及了。
宿舍楼只有2层,单层面积较大,而军官楼只有3层,单层面积很小。按照预先计划,先是投掷石头,砸破各个窗户,然后密集的手雷,就顺着窗户被投进去,两栋楼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四溢,到处燃烧起来,砖块碎石四处乱飞。
爆炸刚刚停歇,各个三人小组就冲入两栋楼宇,军官楼进去了3个3人小组,而宿舍楼则被超过10个3人小组,从各个方向冲入,对方也有零碎的枪声开始反击,总有少数机灵的军人,不管是因为侥幸还是聪明,总算是避过了刚才的爆炸损伤。我方战士们开始攻击,不但是步枪声响成一片,更密集的是20挺轻机枪的连续射击声!
很快,在如此密集的攒射下,剩余的抵抗消失了,只剩下非常零星的几个方位,还有活着抵抗的英军士兵,李思华也不招降,命令投弹,几堆手雷扔过去,所有的火力点都沉寂了。
战士们仔细地搜索每一个房间,偶尔还传来几声枪响,那是极少数躲避的英军残余被搜索出来了,或反击开枪,或被战士们击毙。所以不确定死亡的英军,都被补枪,务必保证没有活口,让英军难以确定攻击营地的是谁。
等到完成了全部搜索,确认敌军已经被全部消灭,李思华开始统计自己一方的损失。她发现有2名战士牺牲,2名重伤,7名轻伤,她想,这还是达成了完全突然性的结果,这只部队还远远达不到成熟。她发现,损失最大的是进攻武械仓库的那个班,牺牲1名,重伤1名,3名轻伤。原因是武械仓库离得稍远,英军反应的时间,相对充足一点,而且有一个班守卫,英军军官还是很注意武械仓库的防备的,这让她有点自责,还是低估了这个因素。
打开武械仓库,她检查了一下英军的武器弹药存货,虽然很眼馋,但是她知道,最好还是不要拿走,否则未来可能被英国人根据英械这个线索,找到他们。他们现在使用的武器和弹药都是德制的,当初购买的时候,她就是用马甲出面,德国人并不知道是她购买的,马甲被她安排去了香港。而且这个时代的德国人,是最仇恨英国人的,因为一战失败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盘剥太过分了,当英军发现敌人弹药是德制的时候,德国人肯定不会认真配合调查,反而在华的德国人们,会对这次事件很爽,对他们而言,英国人和法国人本来就该死。
检查完成,她命令转进目标银行,目标的两家银行都在沙面岛上,距离不远。而马车都已经开始进入沙面岛,计划就是当后勤队听到枪声和爆炸声的时候,开始进入。
队伍急行军,到了沙面大街接近汇丰银行的计划汇合点,没有几分钟,曹子卿也已经带队过来会师。两人简单沟通了一下,曹子卿汇报说攻击法军军营相比英军军营更顺利,完全没有防备,也反应不过来,地方太小。在手雷的攻击下,就没有几个剩余的法军还能反击的,很快就彻底消灭了他们,他这头只有2名战士轻伤,其中一名,还是不小心被爆炸的砖石砸伤的。
这两家银行的守卫,对于正规部队而言,完全不存在威胁,所以简单地由李思华和曹子卿各带一半人员,各自负责一家银行。
李思华自己负责的是资财应该最厚实的汇丰银行,20辆马车中有12辆跟着她,另外8辆跟曹子卿。携带了一些炸药,如果不能打开金库,就炸开它们。
另外有2个班已经去监控巡捕房,还有1个班散开去,警戒国民党军队有没有向租界开动的迹象。刚才那么大动静,巡捕房头目可能被惊动,但是除了晚上的巡警,深夜也不可能集合多少人,在这个时代由于通讯难度,集合起全部人马,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完全谈不上军事素质,武器也很差。所以如果巡捕房真的出动,向军营这面来,就消灭他们。至于国民党军警,常规是不敢干涉租界事务的,预防万一而已。
李思华带领的大半个排,来到了汇丰银行门前,大门紧闭,爬上围墙的战士,却汇报说里面有隐隐约约的灯影,应该是刚才的军营动静,惊动了值班的人员,如果他们聪明的话,可能会判断英军军营出了事,不过恐怕很难想到,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银行。
汇丰银行不像军营那样有警卫室,值班人员是在银行大楼内,前面是个小广场。时间紧迫,战士们直接将4个炸药包,分布在门口和挂上大门把手,导火索布置完毕后,点火!
“轰轰”爆炸声中,汇丰的铜皮大门四分五裂,银行的大门质量,当然要比军营好得多,但也挡不住代表这个时代真理的炸药。
战士们冲入银行大厅,缴枪不杀的吼声,充斥着大厅,银行值班的那几个保安,刚才已经被爆炸惊得半死,看到冲进来的队伍,吓得赶紧把自己手中的烧火棍丢到地上,战士们把他们通通关进了一间办公室,并用铁链锁好了门。
一群人来到了金库门前。这个时代的金库,可没有后世那样机关重重、难以打开,何况广州的汇丰银行,在其全球体系中并不算大的分支。找到金库后发现,其实金库的格局,就是一个厚的水泥大盒子,只有很小的几个通风口,通风口的尺寸是无法让人爬进去的,除非有传说中的缩骨功。另外就是金库的大门是钢制的,特别沉重、特别结实。银行的英国高管早就下班,密钥是弄不到的。
不过这难不倒李思华他们,暴力拆迁就是了,局部损失是难免的。其实李思华通过李家,早已了解了汇丰金库内部的建筑格局,所以拆迁方法是早已计划好的。
他们找了两个通风口作为下手的地方,在通风口侧绑上炸药包,“轰”地爆炸后,通风口四周崩开了一大堆碎片,但是还没有崩溃,果然4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墙体没有那么好对付,但是什么叫无限暴力?再次绑上炸药,再次爆炸,通风口已经裂开了一大块。李思华让大家再炸一次,时间紧张不能浪费,于是第三次爆破,两个通风口都终于坍塌了。
接下来就是进入金库,士兵们迅速搬运清理了一些碍事的墙壁碎块。整个金库的格局终于展现在了大伙儿的面前,有一堆金砖,本来堆得很整齐,不过被爆炸和碎墙砸塌了,地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箱子,打开看都是银元和外币,外币以英镑为最大宗,其它美元也不少,其它国家的外币就不多。然后就是沿墙放着的一些钢制柜子,柜子由很多有锁的小抽屉构成。场面还是很震撼的,有些士兵们的呼吸有点急促,倒不一定是贪欲,而是他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那么多财宝。
李思华笑了笑,说到:“哈哈,这些都是未来我们事业发展的资本,有了这些,我们才能买更好的武器,才能壮大我们的队伍。大家都是革命军人,眼热一下就可以了啊。”战士们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
李思华命令立即装运金砖、银元和外币,放弃柜子那些小抽屉,她知道那些,都是广州富人们的私藏,主要应该都是些珠宝、房契和存折之类的,不方便处理,对于部队而言价值也不大,说起来,这里还有李家的抽屉呢。
早已准备好的空箱,立即被送进来装箱,战士们迅速地将金库内的资财,转而装入这些空箱中,装好一个就运出去一个,到后面发现,足足20个箱子用完,都还剩一些银元,只好就用汇丰的箱子把剩下的银元装上。这些资财的总额还不知道,但李思华觉得可能不会低于一千多万大洋的价值。
不过马车是足够的,一辆马车上面至少可以放两三个箱子,即使金砖和银元沉重,也没有超越马车的载重量。大约花了20多分钟,一切都已完成,而曹子卿那里也已经派人汇报他们也顺利完成了,渣打银行的防卫和金库大致与汇丰差不多,所以还是很顺利。
李思华看了一下怀表,时间已经接近凌晨的12:30分。她命令:“全体按计划撤离!”
第10章 撤退与风云激荡
监控小队派人报告,确实有20几个巡捕房的人,朝这面赶来,不过在他们的突然袭击下,打死了十多个,领头的头目都被击毙,其余人放跑了,短期内,巡捕房肯定组织不起力量了。李思华点点头,告诉通讯员小队继续监控,等待部队掩饰性撤退时一起行动。
这个时候,她发现曹子卿在沉思,于是问他:“子卿同志,在想什么?”
曹子卿回了回神,说到:“力胜同志,我认为你最好直接率队,跟船去往新界,获得的资财和我们大部分的军火都在两艘船上,而且此事必然满城风雨,甚至轰动全国,按原计划,你可能要3到5天才能回到新界,这样脱线不好。向顺德的伪装撤退,可以由我领导执行。”
李思华理解他的用意。她现在也感觉到有此必要。在完成救人后她已经觉察到了原计划中,可能有一个大的疏漏。
这个疏漏,就是没想到救出的人那么多,300多人中的绝大多数,肯定短期内,就会返回广东甚至广州,即使她通过刘尔崧以党纪约束,但单是家属就有七八十人,人多嘴杂,有几个大嘴巴的不足为奇,新界基地短期就被泄秘的可能性不小。
尤其是救人的时候,这些人都知道,他们是一只戴古怪头套的队伍,这是明显的特征,这与英租界行动的目击者一对比,就知道是同一只队伍,等他们回到广东看到报纸,就会发现原来是他们干的。而如果英国人知道了新界基地,就意味着他们知道,部队可能潜伏在英国人的大本营——香港地区,这将让她后继的计划难以执行。
在行进到海滩的路上,她对曹子卿说了自己的顾虑,两人都觉得问题严重,李思华和曹子卿原来计划过几个备用基地选址预案。两人边走边说,对几个标的协商后,决定如下:
一、李思华率领一个排护送资财到新界。而剩余战士全部由曹子卿率领,完成伪装撤退路线后,转折前进,到后世珠海市范围的泗东山、燕石围一带隐蔽数日,但最终的目的地是淇澳岛,将以淇澳岛为新界的替代基地。
原因比较简单,淇澳岛是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山脉纵横,90%以上面积都被林木覆盖,而且人烟稀少,就一个渔村,到后世2016年也仅有2000余人,因此这一岛屿非常适合短期隐蔽。这座岛离开香港很近,便于依托香港,执行李思华的下一步计划。
二、由于距离有100多公里,加上部分物资和财物运输,曹子卿部预计将在4~5天左右,才能抵达目的地附近。后勤和少量战士化妆商旅走大路,而战斗队伍在旁侧,迂回前进、暗中保卫。20辆马车,等会完成转运后,全部由曹子卿部带走,用以运输。
等会的撤退,方向先向北出城,留一些明显的线索,混淆视线,让敌人以为这只部队,是向清远和韶关而去。出城后10公里左右,才绝对隐蔽折向西面一段距离,最后再回到真正正确的方位,即向南而行到珠海海边。李思华放下心中的重担,笑着说,这就是个“南辕北辙”的调整计划。
三、曹子卿部抵达后,应立即摸清淇澳岛的全部细节情况,确定新基地位置,并指挥后勤队,对补给进行安排,购买部分渔船。可能的话,还应买下淇澳村的一些土地,将淇澳岛现有的几百居民和渔民全部雇佣,作为掩护。但基地必须设置于山地中,以利隐蔽。
四、李思华部抵达新界后,预计将花费10天左右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包括对新界基地的处置、物资转运、人员分置安排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对被拯救的那些同志和家属们的分流和安排。
因此10天内曹子卿应安排人员到香港指定地点,汇报工作,从而保证李思华可以正确安排后继行动。这样预计李思华会在12~15天后才到淇澳岛。
安排好计划,李思华诚挚地对曹子卿说:“子卿同志,千钧重担,时间又非常紧张,拜托了!”
曹子卿回答说:“我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接着他向李思华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李思华点点头,她望向黑黑的海面,500吨蒸汽船就在不远处,因此看得见稍有些蒙蒙的轮廓,渔船正在接驳转运物资,看起来再有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全部完成了,于是向曹子卿说:“立即按照刚才我们协商的调整计划,安排执行吧。”
10分钟后,按照计划分配的兵力,曹子卿部不等海轮接驳完成,已经先行整理出发。
按照计划,他们要按照预设路线,由南向北,从广州西城分批穿越城市,现在是凌晨1点半左右,最夜深人静的时候,但是20辆马车,即使每批3~4辆,动静也不小,会不会遭遇国民党军警,是不好说的事情,概率总是有的。尤其是上午的袭击,让敌军的警惕性应该很高。虽然选择的路线是比较隐蔽,避开了侦查到的现在敌军的部署,选择了不受敌军正常情况下关注的路径,但万一呢?整个撤退行动,到出城为止,可能需要近2个小时。
李思华压下心头的焦虑。她想着,这就是革命者的宿命,每一步都有着巨大的风险,鲜血和生命随时可能需要奉献给理想。
曹子卿带走了差不多3个排,还有运输队的差不多50人,总共大约150人左右,而随海船返回的李思华部还有1个排,当然到了新界基地,临时总共会有2个排的兵力。
终于,全部转运完成了,李思华望了一眼曹子卿们离去的方向,转过身来,对战士们说:“上船!”
仔细检查了船上的安排,安排好战士们分批警戒和休息。李思华回到安排给她的舱位,半躺着眯着眼,她想着,回到新界见到刘尔崧他们,还有连续的“嘴仗”要打呢,不知道能否顺利。其实从昨天到今天,李思华基本没多少休息,很疲累了,但时间过去了很久,她都没有睡得着。
“连长!”曹子卿猛然惊醒,时间已经是4月16日的接近中午,今天的阳光比较烈,似乎已经有点初夏的感觉了。他睁开眼,发现侦查员来找他汇报,他精神为之一震,说到:“情况怎么样了?”
侦查员很兴奋地说:“那些白狗子果然向北去了!”昨夜完成出城任务后,他们又向北走了大约10公里,沿途都留下一些“痕迹”和“破绽”,然后再折向西行,在北向道路上留下了隐蔽观察哨,以确定敌军行踪。
西行不远,就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让大家休息,昨天一天的战斗,撤退又行军了超过20公里,大家伙都很累了,需要修整。所以索性等到敌军动向明显后,再继续执行计划。
他回想着昨晚的撤退,大体上还比较顺利,通过侦查,避开了敌军大部队的附近。昨天上午的行动帮助了他们,因为敌军还在摸索,到底是什么部队袭击的他们,因此很谨慎,兵力都集中在几个地点,没有分散部署,担心袭击他们的部队火力很猛,如果分散,可能会被各个击破。
这样在他们的行军路上,没有太多阻碍,深夜二三点钟,路上行人很少,偶尔有人发现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部队已经都去掉了头罩,戴着粤军的军帽,因此行人能看到的,就是一只好像有点古怪的粤军在深夜行军。部队不知道有没有特务或伪警察发现他们,但深夜即使被看到了,找谁去汇报呢?国民党在广州的力量可没有那么机敏,而他们之间的合作,如果有合作的话,也是很缓慢的。
说到底,就是广州的国民党特务军警,被李思华部队的这种超越时代的“以快打慢”特种战法,给一时打蒙掉了,就像是重量级的胖子被一个迅捷的刺客突袭,中了一剑,由于刺客速度太快,而自身反应太慢,等到反应过来,自己负伤暴怒的时候,却发现刺客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曹子卿他们是大约清晨5点多,到达这个临时驻地的,而现在按照侦查员所说,6个小时后,敌军才跟随我军的“踪迹”而动,足以说明反应的缓慢。
曹子卿想,其实按国民党军的标准,已经算是快的了,估计是英国人愤怒地向驻军施压,所以驻军不得不立即开始寻找搜索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