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3节
  吃完饭,曹子卿等驱赶着士兵们来到操场,连吼带骂加上踹,花了好大的劲,才把士兵们排列成了纵横略微整齐的方格,今天相比他们刚到的昨天,又多了12个人,管事们昨天接过来的,所以现在有148个人了。
  李思华看着并不整齐的队列,一群缩头缩脑、傻头傻脑、站立都不会端直的士兵,心里却涌起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无论怎样,今天成军了!我在这个时代的征途,从现在开始!
  第5章 训练、训练、再训练
  12月3日,第一天的队列训练,尤其在上午,基本上就像赶羊一样,乱哄哄的,一群都不知道区分左右前后的农民,面对的完全是极度陌生的事物,经常会傻住,不知道自己该干嘛。
  李思华直接采用了后世的队列操典,和民国时代的完全不同。曹子卿三人也比较陌生,在李思华不断的示范之下,他们自己先学会,然后就是李思华示范,而他们在队伍中不断穿行,不断纠正,不断连吼带骂加上踹,他们已经知道了训练计划,心里挺着急的,不过李思华自己却很平静,现在这样的状态很正常,难道要拿他们去和后世高中生为主的有文化的新兵训练相比?
  所以她表现得极度耐心,做一遍动作,用喇叭将动作要领说一遍,然后让大伙儿训练,观察主要的问题,再停下来让大家观摩她的动作,再说一遍要领,再观察问题,再示范,一遍又一遍,除了让大家喝两次水,整个上午都没有停歇。
  曹子卿等人则虎视眈眈,随时纠正动作,又骂又踹那些被发现的有点偷懒或者老是做不好动作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动作逐渐开始有点整齐了,看上去有了一点样子,虽然是有点冷的日子,运动之下大家都是出汗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后来,有些士兵已经有点机械了。
  终于上午的训练结束,李思华并没有立即解散队列,而是和曹子卿耳语了一会,然后用喇叭宣布了,有3人在上午训练中偷奸耍滑,对命令阳奉阴违,所以不给吃午饭和晚饭,并在黑屋子中关一天禁闭。实际上,这3个人已经被淘汰,惩罚过后就算留用,也不过是在后勤服务上了。
  队列中的士兵都被吓住了,主家眼里不揉沙子啊,吃人家的饭,不出力是不行的。李思华看着肃静的队伍,又宣布说,未来会从几百人中,选择一部分人称为正式的“护卫连”成员,每个护卫连正式成员会奖励3亩地,可以把家人都接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这下子整个校场都轰动了,还有这样的好事?曹子卿趁机吼了一声:“大家要不要对得起主家的厚待?”士兵们这下热血都起来了,“要..要”的回答响彻了整个校场。士气回复到了最高峰,他们初步理解了什么叫做奖和罚。
  午饭后继续操练,经过中午的波折,士兵们变得非常认真,动作的熟练度提升很快,到下午结束时,绝大多数人已经基本掌握了动作,整个队列初步看上去,像个军队的样子了。
  吃过晚饭,趁着晚霞还在,又让大家练习了一段时间,以熟悉动作和军令。然后就是文化课,几盏煤油灯照亮黑板还是足够的,不过大家都只能坐在黑暗中。
  李思华的政治教育计划主要是两部分,文化课,她计划在这3个月让士兵们能认识500个字以上,主要还是灌输民族大义思想;而她会通过与每一个士兵(三五成组)的小范围,拉家常灌输掺杂她私货的共产主义思想。两边齐头并进,争取在这3个月内建立起部队的基本政治思想倾向,如果能培养出一些狂信者是最好的,将“深信”人员组织成部队尖兵,作为执行她计划的主力。
  所以她在黑板上先写下了“中华”两个字,又在边上写了 “华夏”两个字。她讲述说,中字形体像竖立的一面旗帜,上下各两条旗斿向左飘动,方口表示中间,代表内、里、中心之义,我们的祖先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文明的内核,是天下的共主,这是祖先的骄傲;华通“花”,文明之花盛开于中土大地,华字的起源又很可能是大禹治水涂山附近的淮河、涡河等古代河流的水系图,有水才有生命,华又是华丽,文明的发展就是华丽,区别于蛮夷的华丽。中土之水催生和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夏”是饕餮文,又是龙纹,吞食一切,吸收一切优秀,成就强大的民族。
  我们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有近5000年的不断发展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我们在4000多年里,都领先全世界,在中华文明的光辉照耀世界的时候,西方还只不过是森林里的蛮族,他们在1000多年前抢夺了罗马帝国,在废墟上,扭曲地建立起了西方文明,这个文明的本质是游牧民族和海盗,所以他们今天把抢劫我们,视为他们所谓上帝的旨意。我们的使命,是复兴中华,让我们的民族重新站上世界之巅,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身家性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华夏的理想,就是华者,人取精粹广纳之意,物取绚美繁盛之相,无论什么领域,都要做世界第一,成就真正的华章。夏者,家继往圣先贤之学,国从民族利益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国护人民利益武威扬,此所谓夏章。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让吾国吾民永续传承。
  对于这些士兵,这是闻所未闻、非常新鲜的知识和思想,连曹子卿都听入了神,在那个年代他也算“学富五车”,是那个时代的高端知识分子了,但从来没有从这样的角度,去学习过历史,清末明初的教育还主要是八股一套,洋学堂的教育,更不会涉及中华文明和历史。
  在这个时代,连他在内,面对西方列强,都不知不觉内心有点怯懦,因为力不如人,所以低人一等。他也奇怪,从李思华的讲话中可以发现,她对民族极其自信,对现在强势的西方,那是真的鄙视,不仅仅是溢于言表而已,而是真的从内心就这样自信地认为。真是个奇女子呀,他不由得在心中又嗟叹了一声。
  至于士兵们,现在看着李思华,眼中都不由有了些崇拜之情,李先生不仅是他们的金主,让他们有机会吃饱饭、赚家财,还是个有大学问的人,对她所讲的虽然还有点似懂非懂,但是他们也知道了,原来我们中华民族是如此光辉、如此骄傲的伟大民族,我们都是它的一份子。
  接近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但是李思华严格遵守时间,命令全部人员归宿睡觉。曹子卿留下来,两人交换了对明天训练的一些安排后,结束了当天的内容,回到宿舍,曹子卿虽然疲累,但还是发了一会呆,这一天对他的冲击,根本不比那些士兵低。“她到底想干什么呢?”他嘀咕着,慢慢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开始了队列训练,5天后所有人都陆续到位了,一共310多人。晚到了就由黄敬两位老兵补训,中午的休息时间李思华也用上,她不得不将队列和军令的训练时间,延长到了15天,她安慰自己,时间还没有超纲,有15天,基础能打得更坚实一些,尤其是体能补充,能够更充足一些,让小伙子们多长点肉,更能适应科目训练时的残酷。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10天后已经比较明显,那些散漫的农民,已经在逐渐转化为军人,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走路跑步,都开始规范起来、整齐起来、排列起来,集合的时候,从左右上下斜侧都能看出一条线来,单从样子看,已经很有点军队的样子了,至少比那些军阀军队,像样子得多。
  而随着文化课和她抽时间不断地与士兵们的沟通,士兵们对她的崇拜越来越明显,他们都觉得,李先生是一个有大学问有大本事的人,听李先生的没错。而民族大义,也逐渐开始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对于这些底层士兵,以前牛马般的贫困生活,就像是海绵上堆积了砂石,隔绝了水的吸收,让他们变得麻木不仁,有如行尸走兽,就快枯死了。而训练和教育就像是拂去了阻隔的砂石,让海绵吸水的本能得到发挥,越到后来,吸收越快,因为头脑开始开窍了。
  十几天强化的充足营养供应,已经让大家伙的脸色红润起来,多数人的身体开始有了一点肉,看起来队伍有点壮实了,也已经开始步枪和拼刺的训练。她和曹子卿都觉得,科目训练的时机到了。
  12月18日,科目训练正式开始。一开始就是扛10公斤原木1000米跑,适应后会加到15公斤,尖子会加到20公斤,这是训练耐力和体能,今后还有群体5~6人联合扛原木跑,不仅训练耐力体能,还训练集体的协调和体能分配,由简单到复杂,压力一级接着一级增强。当然,相对后世的训练量,这还是减码的,后世军队的精锐,要达到扛30公斤原木3000米跑的标准。
  好不容易完成了原木跑,很快又是泥浆匍匐100米的训练,一个个都变成了泥人,很多人不断触碰到场地上面的绳网,狼狈不堪,而曹子卿则他们不断地吼着催促加速,就是要把所有人的体能耗尽,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时间不等人。
  其它包括射击、柔软器械、挂钩梯、哑铃等训练一个接着一个,很多人支撑不下来,这个时候曹子卿这些教官都变成了魔鬼,除非晕倒,死了也要练。
  从这天开始,饮食就不只是3餐了,李思华告诉他们3餐是基本,每餐不能太饱,吃7分饱就行,否则训练的时候,腹胀会出问题。但是训练间隙,随时小额加餐,说起来一天6~7顿不止。李思华这是通过训练,激发他们对能量的快速吸收,让充足的营养,加速转化为肌肉和体能。她在训练中不断观察士兵们的动作和心态,解释、示范、鼓励、安慰,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自己只有不断地喝菊花和苦丁茶降火。
  对于士兵们来说,每天只有李思华的文化课是最大的安慰,训练是枯燥残酷的,文化课就成了最大的向往,他们以往以为吃饱饭,就是人生最大的向往,可是在天天可以吃饱,满足若干天后,精神的需求,就变成了最大的向往,人的欲望总是随着满足而升级的。李思华的教育重点也在逐渐转变,民族大义的内容相对减少,在这个方面曹子卿可以帮她分担一些。而阶级阶层分析的内容在逐渐增加。除了文化课,她见缝插针,不断组织4~6人的小组沟通,灌输信仰。
  她的主要方式是,让询问组员们各自的家族史,抓到某一个典型的,例如被地主豪取强夺了土地,或者老人生病致贫,或者作为佃农,大部分收成都交了租,剩下的谷子根本不够自己吃等等,然后深度剖析背后的原因。
  她告诉了士兵们,以前他们闻所未闻的很多思想和知识。
  例如中国现在已经超过3.5万万人,也许已经有4万万人,看上去是地少人多,其实绝大多数耕地,根本没有好好利用,以广东为例,多数的水稻田,亩产不过200斤,好的也不过300斤,其实如果好好培育,堆肥精耕细作,亩产至少可以达到500斤以上,如果粮食产量翻倍,能不够人吃吗?可是地主很少有人关心产量的,因为他们粮食总是够自己吃的,关心的是粮价,他们通过卖粮食来赚钱,以维持自己和家族奢侈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在土地中投入,佃农自己又无力投入,连积点农家肥,都只有靠自家,根本买不起大牲畜,全靠自家拼命下苦力,如何能提高产量呢?收获后,地主再把大半的粮食收成拿走,剩下的怎么够佃农家吃饱呢?
  本来粮食不够,人们还可以从山林狩猎、采集,从湖池捕鱼。但现在农田附近的山泽林木,多半都是属于地主豪绅的私产,不允许佃农使用。佃农就靠地里这点剩余收成,怎么够维持家用呢?说到底,这世道,难道是正确的嘛?这就叫剥削啊,大多数人永远沦落在社会的底层,苟延残喘;少数人富贵荣华,奢靡无度。而且贪婪没有尽头,历代王朝,越到后期,剥削越狠,老百姓就越活不下去。
  例如士兵中的很多家庭,都有过失去自己本来只有的一点点土地的悲惨故事。为什么呢?例如碰到天灾,粮食减产或绝收,这个时候农民自己反而没粮食吃,要活下去,就要去买粮,可是有存粮的那些地主老爷们,这个时候以高高的价格卖粮,农民那可怜的几个钱,能买多少?没粮要活命,就只能卖自己的地,这个时候,地主老爷又把地价压得很低,到处都是卖地的,地主就可以用很少的钱或粮食买地,还耻高气扬,说这是在救你们的命,你们都要感谢老爷的恩典。
  等到新的一年,农民自己就发现,自家的土地没了,只能去做佃农,拼命下苦力,结果是大部分粮食被地主收走,自己剩下可怜的一点,都不一定够家人活下来。这就叫土地兼并,大地主们的土地越来越多,自己有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佃农就与奴隶无异。这样子的世道公平吗?对吗?那些看似仁慈的老爷,真的仁慈吗?
  在她讲这些的时候,经常有士兵会啜泣出声、感同身受。曹子卿等人有时候也会在边上默默听着,他虽然自诩纯粹军人,但对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也不是毫无所知,对于社会他也有自己的观察。但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人,还是个女人,能够这样用温柔而平静的语言,却能将民国社会血淋淋的残酷现实解剖得一干二净,将那些以往他只认知现象的社会现状背后的冷酷逻辑叙述得清清楚楚。到现在,他已经体认到自己的那点学识,远远比不上李思华。即使在他自傲的军事上,李思华也未必比他差,何况在训练中李思华体现出来的那些“奇思妙想”,他得承认,自己是没可能想得到的。在他不知不觉中,他对李思华已经很钦佩了,受这样一个奇女子领导,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士兵们的训练强度越来越大,虽然他们的身体在充足营养下变得越来越强壮,但还是有些人吃不消了,李思华按照计划,将他们转岗为后勤,负责辎重、运输和建设。士兵们最重要的变化,其实是他们的头脑进化了,李思华讲述的那些思想,逐渐在他们的脑子里生根——这个世道不公平,这个世道很黑暗,穷人要翻身,就要和这个世道斗争,我们不能这样老实懦弱地做牛做马,我们要斗争出一个大家都能活得好的新世道。新的认知和信仰,不知不觉已经开始萌芽。逐渐有人开始觉得,自己到这里赚到钱,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活得像个人才更重要。
  2月15日,李思华建立了一个17人的“积极分子政治小组”,其实她在心里给这个小组的定位,就是党支部,但她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发展党员要向组织汇报经组织批准。她也怅然地想着,按照她的计划,到后面不可能不建立党的组织,现在人微言轻,如果汇报组织的话,不可能不让自己的计划,受到还属于党的婴儿时代幼稚病的严重和负面影响,也许只能自己先发展,以后再设法合二为一。
  曹子卿了解到李思华的决定后,向她申请自己也加入。他来自一个当时的“中产阶级”家庭,而且已经破落,没有什么屁股决定脑袋的影响。作为军人,崇尚逻辑,李思华的思想,在这几十天中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每天的思考,也都是围绕着李思华的说法,这让这个过去的纯粹军人,认知到自己必须学习政治。不懂政治的军人,至少在中国,不是一个好军人。
  李思华这些天,每天深夜都写一点东西,然后将之汇编成了一本《中国社会主义论》的小册子,里面基本概述了社会主义的一般逻辑、理论,讨论了马恩理论。
  她在册子中叙述了不少自己的观点,例如马恩革命理论,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明确指出这在中国不可能,与欧洲工人阶级相当的中国工人甚至还不能称之为一个阶级,在人口总量中占比很少,中国的人口主体是农民,所以工农联盟才是中国革命的主体。
  工人是无产阶级,而且有组织性,所以被马恩视为革命主要力量,而在中国,大多数农民其实也是无产阶级,至于组织性,那是教育和组织的问题。无产阶级不是越穷越革命,革命的结果如果不能将无产阶级升级为按劳分配、生活能不断改善的“共同富裕”形态的有产阶级,那么革命就是失败的。
  她将这本册子油印了上百本,抽时间讲解,然后让他们在士兵中传播。为了读懂这本书,让这本小册子,成为了很多士兵的识字课本。
  第6章 准备与布局
  虽然训练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这段时间李思华也做了非常多的其它准备。她回了广州几趟,安排了很多相关事宜,李家的人都被她支使得团团转。
  她派管事到香港,建立了一个航运公司,命名为华海航运,还购买了2艘二手的500吨级的蒸汽机民船,虽然不能用于远海,但近海是足够的,买船后在公司名下,聘请了船长和船员,等待船到货后,先进行航运训练,成型后备用。管家们对这个倒没有疑问,以为她到香港后,会做一些航运的生意。
  李家在香港的住宅已经买好,不过她没有直接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将房产记在了肖、马两位姨娘的名下,还给她们改了名,低调地购买了一些商铺,也是同样如此处理。在她的计划中,她会留下20万大洋的资产和存款,给她们以及管家管事们,可以保障她们正常富裕的生活,这可能不符合当时共产党员的标准,但她觉得如此处理最好。
  管事中,她只会带走一个精干的叫龚光宗的,此人出身小市民,但最重要的是她观察到,此人对她极为忠诚而且几乎对她惟命是从,他精通财务,可以先帮她管理资财。
  老管家是李家老人,以后李家在香港的生意就是以他为主了。至于其它的,李思华想到,我也没法再多顾及了。儿子到时候先留在香港吧,稍大几岁再亲自带他。
  对于管家和管事们比较奇怪的是另外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她安排了高薪找两三个精通西班牙语又通华语的人,最好是华人,不行的话直接是西班牙人或南美人也行。香港虽然是当时的人种博物馆之一,这也不太好找。而且她要求说明的是,有可能翻译必须到时跟着她的生意走,会远航美洲,两三年内顾不了家的,当然可以给一笔安家费。另外还安排了找医生,除了不用会西班牙语外,条件是一样的,但是医生以中医为主。
  第二件是她安排用一个马甲皮包公司的名义,又在香港的新界买了一个破落的小渔村,新界当时没有开发,几乎就是香港的破落地,不过也花了几万大洋,毕竟面积并不小。她让不要问缘由,只是让管家们直接做就是了。只不过她找人修整出一个渔村的小码头,能让500吨的近海民船停泊,还有让人在渔村空地搭建仓库。所以管家们都以为这是用作未来航运使用的,不过这可不方便啊,运货的话还是要进香港市区的嘛,设在新界,简直是荒郊野岭,多不方便啊。但是小姐既然坚持,也只能照做。
  同样按照小姐的吩咐,船运公司主要先熟悉新界小码头到英租界沙面岛的航线,沿着航道大概需要走200多里,这两条船大概需要开8个小时左右,如果是夜晚,速度还要慢一些,大约需要10个小时左右。
  第三件是让管家们秘密采购了一些药品,尤其是伤药,西药和中药都有,并让管家们妥善保存。
  对于管家和管事们来说,大小姐现在变得奇奇怪怪的,但是明显是在做一件大事,关于航运的安排让他们有一些猜测,也许小姐要做近海的航运,甚至以后还要做远海航运,所以找精通西班牙语的人,生意里面可能还有违禁品走私(他们不相信小姐会做毒品,而是猜测走私药品什么的),要不然又是航运公司,又是新界设小港。也许小姐花了大价钱训练的那只队伍,就是用作这个生意护卫的,做这种生意,确实有可能打打杀杀的,说不定还要争地盘,所以有枪才有拳头,准备伤药大概也是这个原因。
  李家同当年虽然吝啬,但对自己人还算不错的,他们也都是李家的老人,如果离开李家,真不知道去哪里过活,现在小姐既然已经在香港都安排好了,他们尽量协助小姐,做好小姐要求的事情就是了。事情可能不是那么合法,对政府和军阀有顾忌,所以小姐没有明白地告诉他们。类似这样的脑补之下,李思华的所作所为,都被他们用类似的逻辑自我解释了。他们都看出来了,大小姐不是一般的人啊,现在虽然变得很陌生,但看上去就是那种能做大事的人了。
  老管家曾经含蓄地问过李思华,李思华笑笑只是让他不要管,做好吩咐的事情,照顾好李家就行。她心里也蛮好笑的,原来还有这样的解释,也不错啊,以后就可以发扬光大这家华海航运,确实是有大用的。他们能这样想,就避免了自己很多不必要的解释。
  奇怪的是,李思华还抽出时间去逛了几次街,尤其是繁华的英法租界沙面大街和沙面一街等。她单独呆在这两条街上就有整整一天时间,走入了多处楼宇,有的时候还在一个小本上,不知道写了些什么。
  时间逐渐过去,进入了2月下旬,李思华又将工作的重心转回了军事的训练,在曹子卿他们的努力下,20多个训练科目基本完成,训练进入了合成阶段。
  李思华在这个阶段,主要训练他们熟练应用三三制的军事小组,这是后世我军很成功的步兵小组战术组合,即9人的班,每班3组,每组3人,形成3个小群体,以班长所在小组为核心,根据敌情地形,散开3处,避免拥挤并彼此充分配合。熟悉三三制后,再训练如何纵深配置分组协作,实现小群多路,分散跃进,迂回包围的攻击。
  经过前期训练,每班已经从11人重新淘汰到9人,每个排3个班,加排部32人,所以现在有5个战斗排。其它炊事班、重机枪班、医疗班和连部22人,已经满编182人。
  上一阶段的射击训练简直是疯狂,最高峰时一个士兵一天要打掉50发子弹,总计到现在已经消耗掉了25万发左右的子弹,几乎将李思华首批购买的子弹消耗了一半,单单步枪,平均每个战士已经打掉了超过1000发子弹,这样的训练消耗远远超过了各国对正式军队的训练量。轻机枪和重机枪的耗弹倒比较少,因为不像步枪那样追求命中率,是靠量取胜,所以主要是熟悉操作,射击训练主要是在大方向上提升精度。
  时间太紧张,李思华只能以这样的普通民国军队不可能的耗费程度,来“催熟”士兵的射击技能,效果也是明显的,在这样的训练强度下,士兵们对于枪支熟悉的程度,已经几乎相当于自己的第三只手,反应速度和命中率以及感应的敏锐度,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民国军队。曹子卿充满信心地向她保证,这只小部队要是放在他熟悉的粤军,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精锐。
  “这才哪到哪?可惜我时间真的太有限。”李思华淡淡地想着。
  政治教育的作用是明显的,这些当初懵懵懂懂以为是来赚钱的农村仔,现在已经以革命军人而自居了,高强度残酷的训练熬过之后,形成的是自信和自尊,他们已经不像开始那样,盯他们一眼,都会瑟瑟缩缩有点鹌鹑的样子,而是挺胸抬头,平静对视。
  20多天后,小组和合成作战的训练基本结束,训练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城市特种作战。说是“特种”,也只能是初步的基础训练,李思华在基地里搭建了一幢楼,士兵们反复训练攀爬、垂降、楼间跳跃、开门搜索等攻击动作的要领、熟练度和反应速度。
  3月的最后一天,是个大晴天,春风和煦,阳光普照。
  李思华看着训练场上的士兵们,心中不由涌起了一阵自豪,这就是我建立的军队,现在人很少,战技和后世没得比,但在这个时代在国内军界无疑是顶尖中的顶尖,这是一只初步能执行这个时代还没有成型的特种任务的小军队,而这一切,是自己从准备开始到初步开花结果,4个月的成果,多少心血,没有白费。先进的训练机制、深入骨髓的政治工作、完善的组织体系、丰富的营养供给、不计成本的武器耗费,终于在短期内,炼成了这样一只可用的队伍。
  想到武器子弹的耗费,她又不禁心疼起来,除去在香港安置李家的20万大洋,她本身还有差不多90万大洋的,到现在已经耗费得所剩无几,新的经费,就要看这次行动的了,想到这里,她的脸色不由得严峻起来。
  这一天的晚上,决定命运的重要会议召开了,参与的人就是“积极分子政治小组”的成员,目前已经有30多个人,这些人几乎包括这只小军队的全部精华,所有的班排干部、各模块的领头人、连部干部,都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他们是这几个月以来,李思华反复观察考评所选出的人,如果感觉政治不可靠,她是不会提拔的。
  干部们有说有笑地进入了会堂,可是他们看到李思华严肃的表情,就立刻安静了下来,看起来今天不轻松。
  曹子卿敏感地觉得今天,是能够知道她计划的日子了,绝大部分的训练计划已经完成,她要行动了吗?他不禁激动起来。几个月后的他,和当初那个灰心丧气的旧军官已经判若两人。
  李思华说道:“一只军队不见血,那所有的训练都是白费。是骡子是马,到了该拉出去遛遛的时候了。”听完这话,会场上一下喧嚣起来,都是热血的年轻人,开始激动了。
  在墙壁上已经摊开了一张地图,地图上画了5个红圈,李思华介绍说这是为患广东的西江股匪中,罪恶极大的几只,他们在番禺、南海、顺德、香山一带肆虐。这一次的任务,就是歼灭这5股匪徒。
  她安排每个战斗排出2个班,排长带队组成军事小队,执行歼灭任务,时间为5天。
  广东的匪帮往往人数不多,又和当地豪强甚至粤军的驻军有勾连,官匪勾结,所以很难剿灭,但他们其实也有老巢,甚至被很多人知道,只不过是普通人拿他们没办法而已,所以李思华早早地让人摸清了这5股匪徒,其实她一共选了10股,剩下的留待第二次行动。这些匪徒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斗力,李思华只不过拿他们来给部队“淬血”,让战士们能克服恐惧感,形成战士的无惧心理。
  安排好行动后,李思华留下了曹子卿等十几人,这些人才是李思华前期准备的核心群体。她扫视了一下大家,说道“我能够信任诸位吗?”
  “来了来了”,曹子卿心里一哆嗦,他知道她要揭盅了。他带头站立起来,喊道“一切服从命令!”别的干部也激动地站立起来跟着喊,他们都是这个群体中的聪明人,从李思华的态度,就知道这只部队要干大事了。
  李思华点点头,让吴盛(现在是她的勤务兵)在墙上挂上了另一张地图,正是广州到香港一带的地形图!
  李思华缓缓讲解,在他们的面前展示出了一个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计划!
  一、根据可靠情报(李思华经常有很准的事情预报,他们从后来的报纸上证明都是正确的,例如北伐军的各种进展,所以他们猜想她有可靠的情报来源,但是她不说大家就都不问),国民党即将开始清共,4月12日将在上海,而4月15日将在广州发动对共产党员的屠杀和逮捕。
  她说,虽有情报提供到党内高层,但没有被重视。她在党内的地位不高,而且在思想上,和现在的他们也有分歧,所以只能单独行动。曹子卿他们以前其实都对国共两党不熟悉,而李思华之所以除了自己外,执行这个计划一个党员都没有拉进来,就是为了纯洁队伍、避免节外生枝。所以行动计划,就定在4月15日!
  二、行动的第一部分,是4月15日的白天,李思华熟悉的邓颖超等几个人历史上没有出事,而且是她名义上的直接领导,所以她没有考虑直接找她们。
  广州大屠杀的牺牲者,她记得的只有刘尔崧和肖楚,肖楚其实已经病入膏肓,所以行动的目标就是刘尔崧!广东当时的党员几乎有8千人,估计在广州的至少两三千,她不可能都救。所以就是先救出刘尔崧,然后在他的指引下能救多少算多少,看碟下菜。而她知道自己如果先去找刘尔崧,以她现在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得到信任,只有国民党开始行动了,刘尔崧才能醒悟以及服从。
  三、到时候会有两艘500吨的船等在沙面岛码头附近,救出的人送到船上,已经准备了体面的衣服,让被救的人换装,用马车转运。转运地点设在沙面岛租界外西面的一片海滩上,已经准备了7艘渔船,因为不能用码头,所以大船只能在海岸150米处等候,到时用渔船接驳人员上船,逐批将所有人送上大船,其中一艘大船专用于人员转运,救人完成先出发,由2个班护送,从沙面岛码头到新界的渔村,在新界这些天会完成准备,最后5天时,会先派遣一个班提前去渔村接应。
  四、完成救人任务的队伍,隐蔽到她已经租赁好的在英租界沙面附近的场所。
  晚上再次行动,行动第二部分的目标:先消灭租界中的英法驻军,然后打劫英租界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
  说到这里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跳了起来,太吃惊了,在她严厉的目光下才静了下来。
  她继续说道:“这两家银行都是英帝国主义,派在中国吸中国人血的恶魔,我们就是要从他们那,取得发展的资本!使用兵力:最精锐的3个战斗排,我亲自带队,曹子卿配合我。”
  曹子卿神经兴奋无比,他压抑着自己军人本能的情绪,这是何等的胆大妄为!但又何等的无所畏惧!
  五、剩下的一个排,主要负责护卫运输,预计获得的将主要是各国货币、黄金白银、大洋和一些贵重物,事先准备好木箱,到时迅速装箱,运输队到时会提前准备好马车在附近,在这个排护送下,迅速装箱送往剩下的那艘船,同样运往新界渔村!
  六、英法军队在租界的驻军不过100多人,来中国这种半殖民地,就是享福的老爷兵,如果还打不过他们,我们这只部队,可以集体去跳海了。要做到的是一击必杀!通过隐蔽接近目标,在第一击就要消灭他们的主要火力,然后打垮他们,迅速转移到银行,进行突破金库。
  在这个过程中,无需顾忌任何洋人的性命,如果有国人在场,一律打晕!不管什么人反抗,都可以击毙!
  七、在场的十几人分工,带上部分战士,在行动前摸清行动路线、熟悉所有目标。曹子卿等人组成参谋小组,对所有行动细节进行规划。后勤、运输、撤退等都必须有详细计划,并在可行情况下演练。对于意外情况要有备案,例如碰上了市内驻军或警察,都以消灭为主,至少击溃。
  八、完成行动后,主要部队不能跟船撤出,而是需要制造一个假象——从另一条陆地路线,制造沿途的痕迹,出城后再急行军,抢在粤军反应之前,到达位于番禺的另一个小港口附近隐蔽,等待第一艘船从新界过来,到这一个港口将队伍接出,到新界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