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秦始皇本就对求仙问道感兴趣,这几个月虽然放下了,但是他基础很扎实,不用人提醒,就问:前几个月被审问搜查的道士,如何了?
禀陛下,审讯的奏疏已经呈上来了,是否回去取?
始皇略一思索,摆摆手:不必了,下诏,让那些方士去给朕研究硝石炸炉,研究不出来就不用出监牢了。
内监在心里默默的同情了那些方士一秒钟,炸炉了人还能活?换种死法罢了。
[两万人越打越少,很多将士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物资也渐渐短缺,人困马乏之下,竟找不出没挂彩的人。但他们还是在凭意志在坚持,因为身后就是他们经营多年的家园,因为他们相信元帅一定回来救他们的!
终于,85天后,朱元璋解救了小明王,打退了张士诚,带着20万援军、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而来。
洪都城内一片欢呼,喜极而泣。]
朱元璋动容,朱文正虽然是他的侄儿,但并没有什么大的战功,而且平时经常花天酒地,被自己不止训斥过一两次。
虽然自己知道他打仗很勇猛,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让人刮目相看!
不愧是他的侄子!
[陈友谅暂退,但他心里越想越气,于是干脆在鄱阳湖,向朱元璋发动决战。
其实就算他不决战,朱元璋也不会让他走。因为朱元璋一来就让水军封住了鄱阳湖周围水系的出口,让陈友谅无法退回上游,讲究的就是一个关门打狗。
战斗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anguo.html target=_blank >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就是参考了这场战役。
所以铁锁链桥、火攻、围困这些元素一个不少,而且陈友谅更惨,当时是在鄱阳湖被困了一个多月,最终在突围时,身中流失,不治身亡。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朱元璋花了一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吞掉了陈友谅的广袤地盘,已然是南部霸主。
这时,他才从容的往东调头,去收拾东边沿海的两个私盐贩子--张士诚、方国珍。
没错,方国珍这么多年了,还在浙江沿海蹦跶。
但朱元璋接收了陈友谅的遗产,水师力量进一步增强,收拾他们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水师!水师!朱元璋在心里暗道,他一定要想办法把水师搞起来,现在他手下的水师确实不能跟徐寿辉那边比。
[终于,他统一了除封闭的四川外,整个长江以南地区。
到这时,他才正式建极,而且只自称吴王,把朱升的九字真言实践的非常到位。
这一年,朱元璋三十六岁,距离参加起义过去了整整十一年。]
【作者有话说】
推荐谭富英或谭元寿爷俩的《战太平》
因为最开始就是想写朱元璋起义的,所以细节多写了一点,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
第21章 元末农民起义10
◎飞龙在天!◎
[其实说他统一南方后才建极称王也不准确,因为吴这个封号最开始是来自于韩宋朝廷。
在朱元璋通过使诈,在江东桥大败陈友谅之后,小明王那边就紧急封他为吴国公。三年后他在鄱阳湖噶了陈友谅,都不用韩宋那边再出诏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就纷纷上疏,拥立他晋吴王。
那为什么我说他在彻底打败张士诚后才建极呢?
因为小明王韩林儿死了。]
酒楼中,王生嗤笑一声:呵,我就说个朱元璋不简单,天幕上的小娘子还为他分辨,说什么我阴谋论。看看,这小明王死的也太是时候了。
身为勋贵家庭出身的武人,宇文还是很佩服朱元璋的,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挽尊道:当年项羽杀了楚怀王,可是给刘邦留下了攻击他的口实,因此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这朱元璋能鼎定天下,想必不会留下污点。
王生本来想嘲笑他幼稚,能当皇帝和有没有污点有什么关系?咱们陛下当还玄武门弑兄迫父呢
不过想想身边这人对陛下的盲目崇拜,就咽了下去,实在怕他拳头硬。
[自从朱元璋投靠到韩宋朝廷,他的治下一应用的都是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即使小明王被朱元璋解救,安置在滁州后,韩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朱元璋这边也依旧没变。
毕竟我们八八是个体面人嘛。
但他和张士诚决战时候,小明王恰好死了。
朱元璋终于不用再奉行那九字真言做韬光养晦状了。
八八:我不装了,摊牌了。
他直接放弃龙凤这个年号,改称吴元年。
所以说,这时候开始,朱元璋才完全独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飞龙在天。]
[吴元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然后立刻开始北伐。
北伐时,吴王朱元璋发布了一篇正儿八经的讨元檄文--《谕中原檄》,散播于山东、河北、中原、关中等所有未收复的北方地区,我给大家画一下重点。
开篇先说了核心思想: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
北方地区已经被鞑虏统治了三四百年,或许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都认命了,觉得自己生为北方汉人,活该要过这种被人奴役的生活。
或许也有一些刚强之人心怀愤懑,可大势所趋之下,他们也无能为力。]
李世民眉头紧皱,三四百年?居然三四百年!后世如何会变成这样?那元廷国祚不也不到百年么?难道前面那什么辽和金,就如同鲜卑的北魏一般,后世又成了南北朝?
简直岂有此理!
[这让我想起了小鬼子侵华的时候,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借古喻今,创作了一出京剧《明末遗恨》。其实有一处情节是崇祯帝见大厦倾颓,国事已不可为,决心一死殉国。
但在殉国前,又怕起义军打来后,重演靖康旧事,让他的亲眷受牵羊礼之类的侮辱,于是挥剑想杀后妃与子女。他最宠爱的公主哭着问他:儿何罪之有?!
戏台上的崇祯帝道:儿身为中国人,就是一项大罪!
言罢,咚的一声锣鼓敲响,落在人的心里如千金铁砣一般,坠的生疼。
于是,台上台下会哭成一片。
因为谁都知道说的不是崇祯与公主。]
二凤很伤心,怎么还越来越差了呢?
哐当一声,朱元璋手里的茶杯掉了,摔了个粉碎。
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这样,半个时辰前听到自己未来会问鼎天下,还没高兴多久,现在就听到了什么《明末遗恨》,这谁受得了?
信息量太大了,连他这个平时不是很容易失态的人,都一时怔住,摔了茶杯。
咱就是说,咱这个大明,总不会是个连元廷都不过的短命王朝吧?
还有,这小鬼子是谁?难道还能比成吉思汗厉害?
凭什么把咱中国人欺负成这样!
[而朱元璋在檄文开篇说的这十六个字,就是要告诉那些北方汉人,不要自甘堕落,不要屈服于命运!原本,我们汉人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是不是有点耳熟?
六百年后,在相似甚至更危机的情势下,孙中山先生也化用了这句话,提出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更危机?李二凤好心焦,他好想去后世看看。
[然后檄文的第三段,朱元璋介绍了一下自己,说自己予本淮右布衣为众所推,并且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整个长江以南都是我的地盘!民安粮足,兵精将广,暗示自己就是那个降生的圣人。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驱逐胡虏,除暴安良,一雪中华之耻。
最后一段还打开了格局,说蒙古、色目人虽然不是华夏族类,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你们如果愿意守华夏礼义,乖乖当个顺民,那就算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大家一起相亲相爱。]
朱元璋平静了下来,先不管后世他那些败家子孙,他得好好把眼前的事业做好!
这篇檄文不错,抄了。
[檄文的效果非常好,底层百姓希望有圣人来解救,地方士绅愿意顺应天时,就连元廷官员,也在这篇檄文里,看到了自己缴枪不杀的美好未来。]
[关于北伐的路线,朝中还有过小小的争论。
第一猛男常遇春就觉得,现在我们兵精粮足,舆论形式也一片大好,就该一力降十会,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直抵大都。
但这个想法被朱元璋否定了,因为这是孤军深入,一旦战事不谐,关中的兵就会立刻出潼关,把他们的北伐军给包了饺子。
于是八八朱元璋指定路线的思路是这样的:先拿下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然后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再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
只要堵着潼关,那中原大地就任他驰骋,他就能再用一次擅长的关门打狗,让大都变得孤立无援,然后轻易拿下。之后剩下的关中、陇右也不是问题了。
禀陛下,审讯的奏疏已经呈上来了,是否回去取?
始皇略一思索,摆摆手:不必了,下诏,让那些方士去给朕研究硝石炸炉,研究不出来就不用出监牢了。
内监在心里默默的同情了那些方士一秒钟,炸炉了人还能活?换种死法罢了。
[两万人越打越少,很多将士再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物资也渐渐短缺,人困马乏之下,竟找不出没挂彩的人。但他们还是在凭意志在坚持,因为身后就是他们经营多年的家园,因为他们相信元帅一定回来救他们的!
终于,85天后,朱元璋解救了小明王,打退了张士诚,带着20万援军、数百艘战舰浩浩荡荡而来。
洪都城内一片欢呼,喜极而泣。]
朱元璋动容,朱文正虽然是他的侄儿,但并没有什么大的战功,而且平时经常花天酒地,被自己不止训斥过一两次。
虽然自己知道他打仗很勇猛,但没想到,居然还能这样让人刮目相看!
不愧是他的侄子!
[陈友谅暂退,但他心里越想越气,于是干脆在鄱阳湖,向朱元璋发动决战。
其实就算他不决战,朱元璋也不会让他走。因为朱元璋一来就让水军封住了鄱阳湖周围水系的出口,让陈友谅无法退回上游,讲究的就是一个关门打狗。
战斗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anguo.html target=_blank >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就是参考了这场战役。
所以铁锁链桥、火攻、围困这些元素一个不少,而且陈友谅更惨,当时是在鄱阳湖被困了一个多月,最终在突围时,身中流失,不治身亡。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朱元璋花了一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吞掉了陈友谅的广袤地盘,已然是南部霸主。
这时,他才从容的往东调头,去收拾东边沿海的两个私盐贩子--张士诚、方国珍。
没错,方国珍这么多年了,还在浙江沿海蹦跶。
但朱元璋接收了陈友谅的遗产,水师力量进一步增强,收拾他们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水师!水师!朱元璋在心里暗道,他一定要想办法把水师搞起来,现在他手下的水师确实不能跟徐寿辉那边比。
[终于,他统一了除封闭的四川外,整个长江以南地区。
到这时,他才正式建极,而且只自称吴王,把朱升的九字真言实践的非常到位。
这一年,朱元璋三十六岁,距离参加起义过去了整整十一年。]
【作者有话说】
推荐谭富英或谭元寿爷俩的《战太平》
因为最开始就是想写朱元璋起义的,所以细节多写了一点,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
第21章 元末农民起义10
◎飞龙在天!◎
[其实说他统一南方后才建极称王也不准确,因为吴这个封号最开始是来自于韩宋朝廷。
在朱元璋通过使诈,在江东桥大败陈友谅之后,小明王那边就紧急封他为吴国公。三年后他在鄱阳湖噶了陈友谅,都不用韩宋那边再出诏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就纷纷上疏,拥立他晋吴王。
那为什么我说他在彻底打败张士诚后才建极呢?
因为小明王韩林儿死了。]
酒楼中,王生嗤笑一声:呵,我就说个朱元璋不简单,天幕上的小娘子还为他分辨,说什么我阴谋论。看看,这小明王死的也太是时候了。
身为勋贵家庭出身的武人,宇文还是很佩服朱元璋的,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挽尊道:当年项羽杀了楚怀王,可是给刘邦留下了攻击他的口实,因此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这朱元璋能鼎定天下,想必不会留下污点。
王生本来想嘲笑他幼稚,能当皇帝和有没有污点有什么关系?咱们陛下当还玄武门弑兄迫父呢
不过想想身边这人对陛下的盲目崇拜,就咽了下去,实在怕他拳头硬。
[自从朱元璋投靠到韩宋朝廷,他的治下一应用的都是小明王的龙凤年号。即使小明王被朱元璋解救,安置在滁州后,韩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了,朱元璋这边也依旧没变。
毕竟我们八八是个体面人嘛。
但他和张士诚决战时候,小明王恰好死了。
朱元璋终于不用再奉行那九字真言做韬光养晦状了。
八八:我不装了,摊牌了。
他直接放弃龙凤这个年号,改称吴元年。
所以说,这时候开始,朱元璋才完全独立,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飞龙在天。]
[吴元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然后立刻开始北伐。
北伐时,吴王朱元璋发布了一篇正儿八经的讨元檄文--《谕中原檄》,散播于山东、河北、中原、关中等所有未收复的北方地区,我给大家画一下重点。
开篇先说了核心思想: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
北方地区已经被鞑虏统治了三四百年,或许他们中的很多人自己都认命了,觉得自己生为北方汉人,活该要过这种被人奴役的生活。
或许也有一些刚强之人心怀愤懑,可大势所趋之下,他们也无能为力。]
李世民眉头紧皱,三四百年?居然三四百年!后世如何会变成这样?那元廷国祚不也不到百年么?难道前面那什么辽和金,就如同鲜卑的北魏一般,后世又成了南北朝?
简直岂有此理!
[这让我想起了小鬼子侵华的时候,京剧表演艺术家,艺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借古喻今,创作了一出京剧《明末遗恨》。其实有一处情节是崇祯帝见大厦倾颓,国事已不可为,决心一死殉国。
但在殉国前,又怕起义军打来后,重演靖康旧事,让他的亲眷受牵羊礼之类的侮辱,于是挥剑想杀后妃与子女。他最宠爱的公主哭着问他:儿何罪之有?!
戏台上的崇祯帝道:儿身为中国人,就是一项大罪!
言罢,咚的一声锣鼓敲响,落在人的心里如千金铁砣一般,坠的生疼。
于是,台上台下会哭成一片。
因为谁都知道说的不是崇祯与公主。]
二凤很伤心,怎么还越来越差了呢?
哐当一声,朱元璋手里的茶杯掉了,摔了个粉碎。
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这样,半个时辰前听到自己未来会问鼎天下,还没高兴多久,现在就听到了什么《明末遗恨》,这谁受得了?
信息量太大了,连他这个平时不是很容易失态的人,都一时怔住,摔了茶杯。
咱就是说,咱这个大明,总不会是个连元廷都不过的短命王朝吧?
还有,这小鬼子是谁?难道还能比成吉思汗厉害?
凭什么把咱中国人欺负成这样!
[而朱元璋在檄文开篇说的这十六个字,就是要告诉那些北方汉人,不要自甘堕落,不要屈服于命运!原本,我们汉人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
[接着,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是不是有点耳熟?
六百年后,在相似甚至更危机的情势下,孙中山先生也化用了这句话,提出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更危机?李二凤好心焦,他好想去后世看看。
[然后檄文的第三段,朱元璋介绍了一下自己,说自己予本淮右布衣为众所推,并且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整个长江以南都是我的地盘!民安粮足,兵精将广,暗示自己就是那个降生的圣人。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驱逐胡虏,除暴安良,一雪中华之耻。
最后一段还打开了格局,说蒙古、色目人虽然不是华夏族类,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你们如果愿意守华夏礼义,乖乖当个顺民,那就算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大家一起相亲相爱。]
朱元璋平静了下来,先不管后世他那些败家子孙,他得好好把眼前的事业做好!
这篇檄文不错,抄了。
[檄文的效果非常好,底层百姓希望有圣人来解救,地方士绅愿意顺应天时,就连元廷官员,也在这篇檄文里,看到了自己缴枪不杀的美好未来。]
[关于北伐的路线,朝中还有过小小的争论。
第一猛男常遇春就觉得,现在我们兵精粮足,舆论形式也一片大好,就该一力降十会,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直抵大都。
但这个想法被朱元璋否定了,因为这是孤军深入,一旦战事不谐,关中的兵就会立刻出潼关,把他们的北伐军给包了饺子。
于是八八朱元璋指定路线的思路是这样的:先拿下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然后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再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
只要堵着潼关,那中原大地就任他驰骋,他就能再用一次擅长的关门打狗,让大都变得孤立无援,然后轻易拿下。之后剩下的关中、陇右也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