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傅棠梨微微一笑,柔声道:“话虽如此,但我既被圣上钦定为太子妃,言行更应谨慎,本朝以孝治天下,我怎能在今日做欢愉之态,只愿为先人素服持斋。再一说,元真宫香火鼎盛,仍在十丈软红中,不能显我诚心,深山道观,隔离尘世,陋室箪瓢,霜寒露重,方具天地自然之意,祈愿可达诸天神。”
韩子琛叹息:“表妹不必如此苛待自己。”
傅方旭却笑了起来,直白地道:“雀娘言之有理,圣上选你为太子妃,看重的就是你品性端方,远胜他人,如今你既有这番孝行,祖父找人替你宣扬一番,益增你美名,甚妙。”
傅棠梨目的既已达成,不再多说,行了个礼,慢慢地退了出去。
外面起了风,雪在半空中打着旋儿,一点一点地飘下,如同呜咽的声音,细听时,却又无了。
胭脂候在书房外,给傅棠梨披了一件藕灰缂丝银狐大氅,又撑了一把伞。
才走了没几步,听见韩子琛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表妹留步。”
傅棠梨当作没听见,脚步一下也未曾顿住,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
倒是胭脂犹豫了一下。
韩子琛几步上前,从胭脂手里接过伞,伸出手,稳稳地为傅棠梨撑在上方。
“梨花这件狐毛大氅是祖母几年前给你的,如今穿着太短、也太旧了,很该换一件新的。”
傅棠梨漫不经心地道:“我素有怪癖,只爱旧物。”
韩子琛低低地唤了一声:“梨花……”
“莫要再唤我梨花。”傅棠梨却打断了韩子琛的话,“昔日闺中小字,不宜传诸外人之口,你我均已长成,不复年幼天真,大表兄还须庄重些。”
韩子琛敛了笑容,深深地望着傅棠梨:“你是在怨我吗,怨我当时拒了祖母之议?”
傅棠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斜斜地瞥了韩子琛一眼,忍不住笑了一下:“我怨你?大表兄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蠢话?”
谁说她端方静娴?那一眼,宛如惊鸿照影来,胜似这世间春光无数,令人目眩。
韩子琛未曾没有后悔过,尤其是此时此刻,但他只能强行压抑下去,低声道:“你一向是个明事理的,当能懂我,我身不由己,只望你莫要因此心生芥蒂,伤了你我兄妹情意。”
傅棠梨的嘴角抽了又抽,差点控制不住,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手把立在远处的胭脂招了过来。
“娘子有何吩咐?”胭脂殷勤地问。
“去找面镜子给表公子。”傅棠梨一脸庄重之色,冷静地道,“叫他仔细照照镜子,看清自己的尊容,莫要出此悖妄之语。”
胭脂听得有些发傻,左右看看,不知所措。
韩子琛苦笑:“梨花还是这么淘气。”
傅棠梨不欲与他继续纠缠,扭头就走,不免要自顾自叹息两句:“真真流年不顺,所遇皆小人,福生无量天尊,我须得赶紧去观里烧几柱香,求神仙庇佑,瘟神勿近,百邪辟易。”
胭脂急急拔腿跟上。
韩子琛止住了脚步,他撑着伞,独自站在雪里,望着傅棠梨渐行渐远的背影,面无表情,目光冰冷,没有一丝方才温煦君子的模样。
——————————
第15章 道长对梨花的温柔
风扑面而来,不很烈,寒意却透到骨子里,雪下了很久,纷纷扬扬沾湿了眉眼。山林萧索,飞鸟无迹。
山路崎岖湿滑,连轿子也坐不得,傅棠梨只能下来,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一干奴仆纷纷劝说:“今日雪下个不停,山路难行,娘子不如回头,待明日天晴再上山也不迟。”
傅棠梨却一句话都不说,一路沉默前行。
待到了山上,已近了黄昏。
傅棠梨连自家宅院都不进,径直去了云麓观。
黛螺、胭脂劝说不得,只得一人打着伞、一人捧着暖炉,急急跟上。
日光在云层后面坠落,暮色四合,云麓观的院墙檐瓦更显陈旧,雪落下,山野空旷。
傅棠梨走得很急,到后面几乎撩起裙裾小跑了起来,到了云麓观的门口,却发现大门紧紧地关闭着,她怔了一下。
黛螺和胭脂从后面追了上来,见状劝道:“今日天色不好,也迟了,想来观中的师父们都已经歇着去了,娘子还是明日再来吧。”
傅棠梨恍若未闻,抬手敲门,轻轻的,好像是试探了一下。
门马上打开了,青虚子探出头来,好似等候已久,这老道士看见傅棠梨,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旋即又板起脸:“女善信可知如今是什么时辰了?”
他指了指天,冷冷地道:“天色已暮,小观要闭门了,请改日再来。”
他说着,作势要关门。
傅棠梨后退了一步,轻声细语道:“我今日与玄衍道长原本有约,意外失约,诚我之过,既如此,请师父代为转达,待我明日登门,再来致歉。”
青虚子又怒,反而叫住了傅棠梨:“致歉还等什么明日,现在就去,快去。”
傅棠梨松了一口气,应道是,进了观院。
此时观中的道人做完晚课,大抵都已经各自回房,偌大的观院冷冷清清,只有风摇晃着树枝,发出一点点“咯吱”的声响。
傅棠梨才走没几步,听见隐约有琴声随风而来。
她心头跳了一下,疾步循声而去,越过前庭、穿过月洞门、折过迂回长廊,琴声渐大,及至观院深处。
隔墙就是梅林,有白梅横斜,越墙而来,缀在青瓦灰檐上。
殿阁古朴,廊庑下,阶台已旧,玄衍席地抚琴,道袍深碧近墨,风卷着雪和白梅一起落下来,他不知在那里已经坐了多久,肩头覆了一层白。
琴声低沉而缓慢,带着苍茫的韵味,似远山回音。
殿阁外,设了一处法坛,高台以筑,九重长明灯盏,十二日月星辰幡,黑檀香案上供奉着紫金烛台、珐琅香炉,青瓷瓶中插了一枝白梅,旁边还摆着一叠经卷。
玄安和玄度恭敬地侍立在一旁,他们的冠帽上落满了雪。
或许是因为方才走得太急,
傅棠梨此时心跳得很厉害,“噗嗤噗嗤”地要从胸膛里蹦出来,她呆呆地望着玄衍。
玄衍停了琴,微微抬眼。黄昏时,天光朦胧,花影斑驳,落在他的脸上,恍惚间,叫人看不太清楚他的神情。
傅棠梨压了压发鬓,整了整衣裳,平复了呼吸,慢慢地走过去,深深地拜了一拜,轻轻地道:“未曾想道长还记得今日之约,是我来迟,累道长久候,给您赔罪。”
玄衍推开琴,站起身来,他拂去肩上雪,他没有多余的言语,语气依旧如往常,冷冷的:“去,焚道香,点明烛,我为你起斋醮、敬神明。”
傅棠梨低声应了“是”。
少顷,科仪起,燃松脂长明灯、焚真腊笃耨香,道童以山泉洗涤尘埃。年轻的道士在法坛前掐法诀,摇钟磬,吟步虚词,敬颂八方神明。
暮色渐浓,而雪未歇。
玄衍捧着经卷,诵读太上救苦经,他的声音磁性浑厚,低低的,犹如云端的仙人,偶尔怜悯苍生。
黛螺和胭脂远远地候在阶下,垂手敛眉。
傅棠梨跪倒在法坛前,叉手按地,俯伏叩首,额触手背,而后,起身拱手,三拜而九叩,礼敬膜拜。
玄衍诵经罢,亲焚青词表章,祭告上苍,曰,有傅氏女子名梨花者,为先人祈福,祈众圣救苦,亡灵受度,早赴仙乡。
左右道士散花,齐齐颂唱。
末了,玄衍又焚了一张小表,曰,今为彼之生辰,上祈天尊,恩命下颁,为其赐福延年。
他持了琉璃莲花钵,走到傅棠梨的身前,以手指蘸水,轻轻地在她的额头上点了三下:“祝汝芳龄永继,勿忧勿愁,喜乐安康。”
他那么冰冷的一个人,手指却是炙热的。
傅棠梨跪在那里,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似乎上面还留着他的温度,她有些发怔,她很少露出这种神情,好似一时间神思有些恍惚起来,说话也特别慢:“今我生辰,家中至亲无一人为我贺,只有道长而已。”
玄衍收回手,略一颔首,神色淡漠:“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汝为善信,当为汝祝。”
傅棠梨勉强笑了一下,那个笑容模糊而低沉,如同此间暮色,她轻轻地说道:“勿忧勿愁,喜乐安康,道长您说得真好,不像我的父亲,他只会说我生来克母,是个孽障。”她的语气如同在叹息,“外祖母曾经告诉我,我是母亲留给她的念想,是上天的恩德所赐,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呢?”
玄衍无从回答,他沉默着,天色越发暗沉,黄昏的光阴落入他的眼眸,白色的雪飘下,恍惚间,竟有一种悲悯的错觉。
“小时候,外祖母叫我‘小梨花’,现在呢,父亲叫我‘雀娘’,因为妹妹是‘燕娘’,她是燕子,我就是一只小麻雀吗?”她喃喃自语着,其实也不是说给他听,只是一时觉得委屈起来,无处诉说。
韩子琛叹息:“表妹不必如此苛待自己。”
傅方旭却笑了起来,直白地道:“雀娘言之有理,圣上选你为太子妃,看重的就是你品性端方,远胜他人,如今你既有这番孝行,祖父找人替你宣扬一番,益增你美名,甚妙。”
傅棠梨目的既已达成,不再多说,行了个礼,慢慢地退了出去。
外面起了风,雪在半空中打着旋儿,一点一点地飘下,如同呜咽的声音,细听时,却又无了。
胭脂候在书房外,给傅棠梨披了一件藕灰缂丝银狐大氅,又撑了一把伞。
才走了没几步,听见韩子琛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表妹留步。”
傅棠梨当作没听见,脚步一下也未曾顿住,依旧不紧不慢地走着。
倒是胭脂犹豫了一下。
韩子琛几步上前,从胭脂手里接过伞,伸出手,稳稳地为傅棠梨撑在上方。
“梨花这件狐毛大氅是祖母几年前给你的,如今穿着太短、也太旧了,很该换一件新的。”
傅棠梨漫不经心地道:“我素有怪癖,只爱旧物。”
韩子琛低低地唤了一声:“梨花……”
“莫要再唤我梨花。”傅棠梨却打断了韩子琛的话,“昔日闺中小字,不宜传诸外人之口,你我均已长成,不复年幼天真,大表兄还须庄重些。”
韩子琛敛了笑容,深深地望着傅棠梨:“你是在怨我吗,怨我当时拒了祖母之议?”
傅棠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斜斜地瞥了韩子琛一眼,忍不住笑了一下:“我怨你?大表兄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蠢话?”
谁说她端方静娴?那一眼,宛如惊鸿照影来,胜似这世间春光无数,令人目眩。
韩子琛未曾没有后悔过,尤其是此时此刻,但他只能强行压抑下去,低声道:“你一向是个明事理的,当能懂我,我身不由己,只望你莫要因此心生芥蒂,伤了你我兄妹情意。”
傅棠梨的嘴角抽了又抽,差点控制不住,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手把立在远处的胭脂招了过来。
“娘子有何吩咐?”胭脂殷勤地问。
“去找面镜子给表公子。”傅棠梨一脸庄重之色,冷静地道,“叫他仔细照照镜子,看清自己的尊容,莫要出此悖妄之语。”
胭脂听得有些发傻,左右看看,不知所措。
韩子琛苦笑:“梨花还是这么淘气。”
傅棠梨不欲与他继续纠缠,扭头就走,不免要自顾自叹息两句:“真真流年不顺,所遇皆小人,福生无量天尊,我须得赶紧去观里烧几柱香,求神仙庇佑,瘟神勿近,百邪辟易。”
胭脂急急拔腿跟上。
韩子琛止住了脚步,他撑着伞,独自站在雪里,望着傅棠梨渐行渐远的背影,面无表情,目光冰冷,没有一丝方才温煦君子的模样。
——————————
第15章 道长对梨花的温柔
风扑面而来,不很烈,寒意却透到骨子里,雪下了很久,纷纷扬扬沾湿了眉眼。山林萧索,飞鸟无迹。
山路崎岖湿滑,连轿子也坐不得,傅棠梨只能下来,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一干奴仆纷纷劝说:“今日雪下个不停,山路难行,娘子不如回头,待明日天晴再上山也不迟。”
傅棠梨却一句话都不说,一路沉默前行。
待到了山上,已近了黄昏。
傅棠梨连自家宅院都不进,径直去了云麓观。
黛螺、胭脂劝说不得,只得一人打着伞、一人捧着暖炉,急急跟上。
日光在云层后面坠落,暮色四合,云麓观的院墙檐瓦更显陈旧,雪落下,山野空旷。
傅棠梨走得很急,到后面几乎撩起裙裾小跑了起来,到了云麓观的门口,却发现大门紧紧地关闭着,她怔了一下。
黛螺和胭脂从后面追了上来,见状劝道:“今日天色不好,也迟了,想来观中的师父们都已经歇着去了,娘子还是明日再来吧。”
傅棠梨恍若未闻,抬手敲门,轻轻的,好像是试探了一下。
门马上打开了,青虚子探出头来,好似等候已久,这老道士看见傅棠梨,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旋即又板起脸:“女善信可知如今是什么时辰了?”
他指了指天,冷冷地道:“天色已暮,小观要闭门了,请改日再来。”
他说着,作势要关门。
傅棠梨后退了一步,轻声细语道:“我今日与玄衍道长原本有约,意外失约,诚我之过,既如此,请师父代为转达,待我明日登门,再来致歉。”
青虚子又怒,反而叫住了傅棠梨:“致歉还等什么明日,现在就去,快去。”
傅棠梨松了一口气,应道是,进了观院。
此时观中的道人做完晚课,大抵都已经各自回房,偌大的观院冷冷清清,只有风摇晃着树枝,发出一点点“咯吱”的声响。
傅棠梨才走没几步,听见隐约有琴声随风而来。
她心头跳了一下,疾步循声而去,越过前庭、穿过月洞门、折过迂回长廊,琴声渐大,及至观院深处。
隔墙就是梅林,有白梅横斜,越墙而来,缀在青瓦灰檐上。
殿阁古朴,廊庑下,阶台已旧,玄衍席地抚琴,道袍深碧近墨,风卷着雪和白梅一起落下来,他不知在那里已经坐了多久,肩头覆了一层白。
琴声低沉而缓慢,带着苍茫的韵味,似远山回音。
殿阁外,设了一处法坛,高台以筑,九重长明灯盏,十二日月星辰幡,黑檀香案上供奉着紫金烛台、珐琅香炉,青瓷瓶中插了一枝白梅,旁边还摆着一叠经卷。
玄安和玄度恭敬地侍立在一旁,他们的冠帽上落满了雪。
或许是因为方才走得太急,
傅棠梨此时心跳得很厉害,“噗嗤噗嗤”地要从胸膛里蹦出来,她呆呆地望着玄衍。
玄衍停了琴,微微抬眼。黄昏时,天光朦胧,花影斑驳,落在他的脸上,恍惚间,叫人看不太清楚他的神情。
傅棠梨压了压发鬓,整了整衣裳,平复了呼吸,慢慢地走过去,深深地拜了一拜,轻轻地道:“未曾想道长还记得今日之约,是我来迟,累道长久候,给您赔罪。”
玄衍推开琴,站起身来,他拂去肩上雪,他没有多余的言语,语气依旧如往常,冷冷的:“去,焚道香,点明烛,我为你起斋醮、敬神明。”
傅棠梨低声应了“是”。
少顷,科仪起,燃松脂长明灯、焚真腊笃耨香,道童以山泉洗涤尘埃。年轻的道士在法坛前掐法诀,摇钟磬,吟步虚词,敬颂八方神明。
暮色渐浓,而雪未歇。
玄衍捧着经卷,诵读太上救苦经,他的声音磁性浑厚,低低的,犹如云端的仙人,偶尔怜悯苍生。
黛螺和胭脂远远地候在阶下,垂手敛眉。
傅棠梨跪倒在法坛前,叉手按地,俯伏叩首,额触手背,而后,起身拱手,三拜而九叩,礼敬膜拜。
玄衍诵经罢,亲焚青词表章,祭告上苍,曰,有傅氏女子名梨花者,为先人祈福,祈众圣救苦,亡灵受度,早赴仙乡。
左右道士散花,齐齐颂唱。
末了,玄衍又焚了一张小表,曰,今为彼之生辰,上祈天尊,恩命下颁,为其赐福延年。
他持了琉璃莲花钵,走到傅棠梨的身前,以手指蘸水,轻轻地在她的额头上点了三下:“祝汝芳龄永继,勿忧勿愁,喜乐安康。”
他那么冰冷的一个人,手指却是炙热的。
傅棠梨跪在那里,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似乎上面还留着他的温度,她有些发怔,她很少露出这种神情,好似一时间神思有些恍惚起来,说话也特别慢:“今我生辰,家中至亲无一人为我贺,只有道长而已。”
玄衍收回手,略一颔首,神色淡漠:“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汝为善信,当为汝祝。”
傅棠梨勉强笑了一下,那个笑容模糊而低沉,如同此间暮色,她轻轻地说道:“勿忧勿愁,喜乐安康,道长您说得真好,不像我的父亲,他只会说我生来克母,是个孽障。”她的语气如同在叹息,“外祖母曾经告诉我,我是母亲留给她的念想,是上天的恩德所赐,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呢?”
玄衍无从回答,他沉默着,天色越发暗沉,黄昏的光阴落入他的眼眸,白色的雪飘下,恍惚间,竟有一种悲悯的错觉。
“小时候,外祖母叫我‘小梨花’,现在呢,父亲叫我‘雀娘’,因为妹妹是‘燕娘’,她是燕子,我就是一只小麻雀吗?”她喃喃自语着,其实也不是说给他听,只是一时觉得委屈起来,无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