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玄度一脸警惕:“福生无量天尊,师父不在,我们不缺香火钱,师兄不抄经,女善信不要再问了。”
俨然惊弓之鸟。
傅棠梨莞尔:“无妨,或许我明日再来,青虚师父就在了。”
玄度怒视她。
傅棠梨悠然自如,袖着手,慢慢地出了天尊殿。
玄安从那边迎上来,拱了拱手:“这位女善信,师兄请你过去喝茶。”
嚯,这可真叫人受宠若惊。傅棠梨一脸淡定,颔首笑道:“如此,叨扰了。”
玄安引路,带着傅棠梨主仆三人一路往道观后苑方向去,绕过四律、三清两殿堂,又经行过抄手回廊,在飞仙台侧边,有一雅舍,乌木为筑,廊庑宽长,屋瓦下悬着铁马檐铃。
小僮打起帘子,延客入内。
屋舍的地面皆是雪松木板,悬空架高三寸,人走在上面,发出一点点空旷的回响,更显寂静。
室内置了两方席、一张案,古琴挂在白墙上,此外并无多余摆设,素净宛如雪洞。
玄衍席地而坐,见傅棠梨来,略一抬手,说了一个字:“坐。”
很奇怪,他不过是一山野道人,语气间却自有一种颐指气使的威严,仿佛不容旁人违逆。
傅棠梨神态落落大方,依言坐下了,黛螺胭脂垂着手,侍立在身后。
玄衍的身前摆着炭匣、茶釜、罗合、水瓯、高碗等物件,又有红泥小炉,此时炉火正旺,茶水已开,在釜中“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泡。
雅舍幽静,光线似明还暗,玄衍居于半明半暗中,意态疏离,声音清冷:“今日为何而来?”
傅棠梨眉目静谧,回道:“若我说,为了先前唐突,来给道长赔礼,道长信是不信?”不待玄衍回答,她就微笑了起来,慢悠悠的,也问了一句:“道长今日又为何请我喝茶呢?”
玄衍煮着茶,未曾抬眼:“无他,闲来无事尔。”
傅棠梨听了便罢,笑着,不再言语。
少顷,茶水大沸,热气渐渐弥漫开,味道有些辛辣、有些苦,惹得傅棠梨的喉咙又不舒服起来,她拼命忍耐
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偏过脸,用袖子捂住嘴,低低地咳了两声。
站在一旁的玄安如临大敌,差点要扑过来。
玄衍却只是略一抬眼,脸色还算和缓,并无不悦之意,反而提起袖子,斟了一碗茶,置于案上,推到傅棠梨面前,道:“喝茶。”
傅棠梨止住咳,低头看了看。
茶汤热腾腾、黑乎乎,凑到近处,那股苦味愈发明显,闻上去很不美妙。
“道长给我下毒吗?”她认真地问道。
玄衍面无表情:“参苏饮,驱寒止咳,喝。”
道长的这份心意实在过于浓重,叫傅棠梨有点招架不住。她的眉头打了结,犹豫了半天,扭扭捏捏地端起碗,抿了一口,抬起眼睛,看了玄衍一下。
玄衍的眉毛都没有动弹一下。
傅棠梨又抿了一口,再看了玄衍一下。
他的神情依旧冷冷的,没什么变动,甚至目光中多了几分严厉之意。
傅棠梨顺势放下碗:“莫非道长觉得先前对我太过严苛,今日有示好之意?”
她说这话的时候,稍微歪了脑袋,眼波如水,带着一点狡黠的天真。
玄衍从鼻子里发出一点低低的声音,像是冷哼,又像是笑。
傅棠梨思忖了一下,眨了眨眼睛:“或者是,怕我再叫道长抄写经书,有求和之意?”
玄衍的手指在案上敲了两下,简单地吐出两个字:“喝茶。”
“这是药,不是茶。”傅棠梨叹了一口气:“说实话,我怕苦,可否容我辜负道长这番盛情,不喝它?”
“不可。”玄衍不为所动,“你频频来此,我不容有人在观中咳喘流涕,喝。”
傅棠梨有点想把碗扣在玄衍的头上,但她看了看玄衍英武高大的身形,斟酌了一下,自认并没有这种实力,还是忍了,又叹了一口气,开始喝药。
药太苦了,又太烫,傅棠梨喝得慢慢吞吞、犹犹豫豫,待到喝完,不自觉地,眼眸中又带上了盈盈的泪光。
玄衍将一个白玉小碟推到她面前,又说了一个字:“糖。”
小碟里放着几颗方糖,色做琥珀,上面撒着金黄色的桂花屑。
傅棠梨怔了一下,忍不住看了玄衍一眼,他依旧正襟危坐,面色沉稳,看不出一丝异样。
傅棠梨慢慢地拈起一颗糖,放入口中。那大抵也是药,桂花香甜,中间夹杂着清凉的味道,尾调有些苦,融化开,顺着喉咙咽下去,带着一点回甘。
她垂下眼眸,不觉有一滴泪从眼角落了下来。
玄衍终于皱起了眉头:“有那么苦吗?”
傅棠梨侧过头,用指尖飞快地抹了一下眼睛,转瞬又是娴静之态:“只是记起旧时,我若喝药,外祖母必然要给我一颗糖吃,此景仿佛昨日,而昨日不可追,一时伤感,让道长见笑了。”
自从外祖母去后,再也没人会这样哄着她了。
玄衍大抵对这种话题无法接口,沉默了下去。
第9章 算是……第一次抱抱?……
傅棠梨很快恢复了自若的神态,她将手支在案上,托着腮,带着一点懒洋洋的意味:“今日道长请我喝茶,足感盛情,待我酿一坛梅花酒,冬日埋下,春日取出,启坛时,我请道长喝酒可好?”
玄衍端起茶盏,啜了一口,其实盏中是白水,毫无滋味:“出家人,不沾荤酒。”
“是吗?”傅棠梨挑了挑眉毛,她翘起嘴角,腮边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盛着盈盈笑意,“圣人曰,不饮酒不茹荤者,乃祭祀之斋,非心斋也,道长心若向道,何拘于荤酒之戒?”
玄衍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未作言语,抬手给傅棠梨也倒了一盏白水。
两人对坐,一壶白水。
四下皆静,偶尔有风起,竹帘遮住天光,在室内映出一道暗、一道明的影子,人在其中,似乎也变得分外温柔起来。
——————————
傅棠梨从云麓观回来,在家里歇了几日,山中清静,偷得浮生闲暇,作了一幅画,读了两本书,又赏了几场雪。
胭脂嘴碎,提了一句:“娘子怎么不去云麓观了?”
傅棠梨倚在窗边看雪,闻言回眸一笑:“你不懂得,这叫张弛有度,不必屡屡往他面前去,我呢,这会儿腻味了,且晾他两日再说吧。”
胭脂确实不懂,傻傻地“哦”了一声。
不过说到这个,傅棠梨倒想起一事,轻轻抚掌:“对了,好像那时候对玄衍提了一句,要酿酒请他喝,是不是?我说了什么酒来着?”
黛螺记性好:“娘子那时说的是梅花酒。”
“嗯,梅花酒。”傅棠梨毫无诚意地点了点头,“此酒风雅,正合道长孤傲绝尘之意,甚妙。”
既要酿酒,傅棠梨便打发了奴仆下山去买白药小曲和乌衣红曲,再加一样碧糯米。想了想,还须得是梅花酒,便唤了黛螺,拿了竹筐子,要去梅林摘花。
顺便,她把严婶子也叫过来问了一下:“若要酿酒,这水也须得讲究一些,我们院子里那口水井只是寻常,我寻思着,大抵还是要用梅间雪或山间泉,却不知这山间可有泉水?”
严婶子赶紧回道:“娘子去了几趟云麓观,怎么没多走两步,观院北面有一石径,沿石径去,不过二百步,便有一处山泉,积水成潭,不过眼下天冷,我才没和娘子说,若到夏天,也是一处好景致。”
傅棠梨笑了起来:“这些道士会享受,山野幽静,梅花与清泉相伴,果然有神仙意境,我看长安城里的元真宫却不如此处。”
她又唤了胭脂,带了两个陶罐,顺道去取那梅间雪及山间泉。
先去了梅花林,此时不见玄衍在此,连白玉和珍珠那两只白鹤也不在,正宜行事。
傅棠梨亲自动手,摘花时,只要那将开未开的,香气未泄,最是浓郁,择了满筐。取雪时,却要寻那已经盛放的,用羊毫毛笔将花萼上的落雪扫下,这样的雪汲取了梅花的香气,最是清雅,不过只集了半罐。
“累得慌,若要酿一坛酒,那须再下五六场雪才够。”傅棠梨哪里肯这样尽心尽力,很快便道:“好了,先这么着,待我去试试那泉水,倘若尝着口感大差不差,还是用泉水吧,这梅间雪实在费劲。”
当下,傅棠梨便叫黛螺带着一筐梅花和半罐梅间雪先行回去,自己则和胭脂寻那泉水。
也不难找,按着严婶子说的,转到云麓观北面,旁有松柏掩映,冬日仍翠,一条石径曲折蜿蜒,通向幽处。
傅棠梨才走到半道,却听见隐约有琴声从前边传来。
她停下脚步,侧耳聆听片刻,指了指那个方向,对胭脂道:“听过去,应是玄衍道长在那里。”
胭脂道:“那不巧,娘子不若改日再来。”
傅棠梨笑了一下:“相请不如偶遇,来便来了,何须改日。”她将陶罐从胭脂手里接过,“道长喜清静,你不要跟着,先回去吧,我自去便是。”
俨然惊弓之鸟。
傅棠梨莞尔:“无妨,或许我明日再来,青虚师父就在了。”
玄度怒视她。
傅棠梨悠然自如,袖着手,慢慢地出了天尊殿。
玄安从那边迎上来,拱了拱手:“这位女善信,师兄请你过去喝茶。”
嚯,这可真叫人受宠若惊。傅棠梨一脸淡定,颔首笑道:“如此,叨扰了。”
玄安引路,带着傅棠梨主仆三人一路往道观后苑方向去,绕过四律、三清两殿堂,又经行过抄手回廊,在飞仙台侧边,有一雅舍,乌木为筑,廊庑宽长,屋瓦下悬着铁马檐铃。
小僮打起帘子,延客入内。
屋舍的地面皆是雪松木板,悬空架高三寸,人走在上面,发出一点点空旷的回响,更显寂静。
室内置了两方席、一张案,古琴挂在白墙上,此外并无多余摆设,素净宛如雪洞。
玄衍席地而坐,见傅棠梨来,略一抬手,说了一个字:“坐。”
很奇怪,他不过是一山野道人,语气间却自有一种颐指气使的威严,仿佛不容旁人违逆。
傅棠梨神态落落大方,依言坐下了,黛螺胭脂垂着手,侍立在身后。
玄衍的身前摆着炭匣、茶釜、罗合、水瓯、高碗等物件,又有红泥小炉,此时炉火正旺,茶水已开,在釜中“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泡。
雅舍幽静,光线似明还暗,玄衍居于半明半暗中,意态疏离,声音清冷:“今日为何而来?”
傅棠梨眉目静谧,回道:“若我说,为了先前唐突,来给道长赔礼,道长信是不信?”不待玄衍回答,她就微笑了起来,慢悠悠的,也问了一句:“道长今日又为何请我喝茶呢?”
玄衍煮着茶,未曾抬眼:“无他,闲来无事尔。”
傅棠梨听了便罢,笑着,不再言语。
少顷,茶水大沸,热气渐渐弥漫开,味道有些辛辣、有些苦,惹得傅棠梨的喉咙又不舒服起来,她拼命忍耐
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偏过脸,用袖子捂住嘴,低低地咳了两声。
站在一旁的玄安如临大敌,差点要扑过来。
玄衍却只是略一抬眼,脸色还算和缓,并无不悦之意,反而提起袖子,斟了一碗茶,置于案上,推到傅棠梨面前,道:“喝茶。”
傅棠梨止住咳,低头看了看。
茶汤热腾腾、黑乎乎,凑到近处,那股苦味愈发明显,闻上去很不美妙。
“道长给我下毒吗?”她认真地问道。
玄衍面无表情:“参苏饮,驱寒止咳,喝。”
道长的这份心意实在过于浓重,叫傅棠梨有点招架不住。她的眉头打了结,犹豫了半天,扭扭捏捏地端起碗,抿了一口,抬起眼睛,看了玄衍一下。
玄衍的眉毛都没有动弹一下。
傅棠梨又抿了一口,再看了玄衍一下。
他的神情依旧冷冷的,没什么变动,甚至目光中多了几分严厉之意。
傅棠梨顺势放下碗:“莫非道长觉得先前对我太过严苛,今日有示好之意?”
她说这话的时候,稍微歪了脑袋,眼波如水,带着一点狡黠的天真。
玄衍从鼻子里发出一点低低的声音,像是冷哼,又像是笑。
傅棠梨思忖了一下,眨了眨眼睛:“或者是,怕我再叫道长抄写经书,有求和之意?”
玄衍的手指在案上敲了两下,简单地吐出两个字:“喝茶。”
“这是药,不是茶。”傅棠梨叹了一口气:“说实话,我怕苦,可否容我辜负道长这番盛情,不喝它?”
“不可。”玄衍不为所动,“你频频来此,我不容有人在观中咳喘流涕,喝。”
傅棠梨有点想把碗扣在玄衍的头上,但她看了看玄衍英武高大的身形,斟酌了一下,自认并没有这种实力,还是忍了,又叹了一口气,开始喝药。
药太苦了,又太烫,傅棠梨喝得慢慢吞吞、犹犹豫豫,待到喝完,不自觉地,眼眸中又带上了盈盈的泪光。
玄衍将一个白玉小碟推到她面前,又说了一个字:“糖。”
小碟里放着几颗方糖,色做琥珀,上面撒着金黄色的桂花屑。
傅棠梨怔了一下,忍不住看了玄衍一眼,他依旧正襟危坐,面色沉稳,看不出一丝异样。
傅棠梨慢慢地拈起一颗糖,放入口中。那大抵也是药,桂花香甜,中间夹杂着清凉的味道,尾调有些苦,融化开,顺着喉咙咽下去,带着一点回甘。
她垂下眼眸,不觉有一滴泪从眼角落了下来。
玄衍终于皱起了眉头:“有那么苦吗?”
傅棠梨侧过头,用指尖飞快地抹了一下眼睛,转瞬又是娴静之态:“只是记起旧时,我若喝药,外祖母必然要给我一颗糖吃,此景仿佛昨日,而昨日不可追,一时伤感,让道长见笑了。”
自从外祖母去后,再也没人会这样哄着她了。
玄衍大抵对这种话题无法接口,沉默了下去。
第9章 算是……第一次抱抱?……
傅棠梨很快恢复了自若的神态,她将手支在案上,托着腮,带着一点懒洋洋的意味:“今日道长请我喝茶,足感盛情,待我酿一坛梅花酒,冬日埋下,春日取出,启坛时,我请道长喝酒可好?”
玄衍端起茶盏,啜了一口,其实盏中是白水,毫无滋味:“出家人,不沾荤酒。”
“是吗?”傅棠梨挑了挑眉毛,她翘起嘴角,腮边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盛着盈盈笑意,“圣人曰,不饮酒不茹荤者,乃祭祀之斋,非心斋也,道长心若向道,何拘于荤酒之戒?”
玄衍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未作言语,抬手给傅棠梨也倒了一盏白水。
两人对坐,一壶白水。
四下皆静,偶尔有风起,竹帘遮住天光,在室内映出一道暗、一道明的影子,人在其中,似乎也变得分外温柔起来。
——————————
傅棠梨从云麓观回来,在家里歇了几日,山中清静,偷得浮生闲暇,作了一幅画,读了两本书,又赏了几场雪。
胭脂嘴碎,提了一句:“娘子怎么不去云麓观了?”
傅棠梨倚在窗边看雪,闻言回眸一笑:“你不懂得,这叫张弛有度,不必屡屡往他面前去,我呢,这会儿腻味了,且晾他两日再说吧。”
胭脂确实不懂,傻傻地“哦”了一声。
不过说到这个,傅棠梨倒想起一事,轻轻抚掌:“对了,好像那时候对玄衍提了一句,要酿酒请他喝,是不是?我说了什么酒来着?”
黛螺记性好:“娘子那时说的是梅花酒。”
“嗯,梅花酒。”傅棠梨毫无诚意地点了点头,“此酒风雅,正合道长孤傲绝尘之意,甚妙。”
既要酿酒,傅棠梨便打发了奴仆下山去买白药小曲和乌衣红曲,再加一样碧糯米。想了想,还须得是梅花酒,便唤了黛螺,拿了竹筐子,要去梅林摘花。
顺便,她把严婶子也叫过来问了一下:“若要酿酒,这水也须得讲究一些,我们院子里那口水井只是寻常,我寻思着,大抵还是要用梅间雪或山间泉,却不知这山间可有泉水?”
严婶子赶紧回道:“娘子去了几趟云麓观,怎么没多走两步,观院北面有一石径,沿石径去,不过二百步,便有一处山泉,积水成潭,不过眼下天冷,我才没和娘子说,若到夏天,也是一处好景致。”
傅棠梨笑了起来:“这些道士会享受,山野幽静,梅花与清泉相伴,果然有神仙意境,我看长安城里的元真宫却不如此处。”
她又唤了胭脂,带了两个陶罐,顺道去取那梅间雪及山间泉。
先去了梅花林,此时不见玄衍在此,连白玉和珍珠那两只白鹤也不在,正宜行事。
傅棠梨亲自动手,摘花时,只要那将开未开的,香气未泄,最是浓郁,择了满筐。取雪时,却要寻那已经盛放的,用羊毫毛笔将花萼上的落雪扫下,这样的雪汲取了梅花的香气,最是清雅,不过只集了半罐。
“累得慌,若要酿一坛酒,那须再下五六场雪才够。”傅棠梨哪里肯这样尽心尽力,很快便道:“好了,先这么着,待我去试试那泉水,倘若尝着口感大差不差,还是用泉水吧,这梅间雪实在费劲。”
当下,傅棠梨便叫黛螺带着一筐梅花和半罐梅间雪先行回去,自己则和胭脂寻那泉水。
也不难找,按着严婶子说的,转到云麓观北面,旁有松柏掩映,冬日仍翠,一条石径曲折蜿蜒,通向幽处。
傅棠梨才走到半道,却听见隐约有琴声从前边传来。
她停下脚步,侧耳聆听片刻,指了指那个方向,对胭脂道:“听过去,应是玄衍道长在那里。”
胭脂道:“那不巧,娘子不若改日再来。”
傅棠梨笑了一下:“相请不如偶遇,来便来了,何须改日。”她将陶罐从胭脂手里接过,“道长喜清静,你不要跟着,先回去吧,我自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