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转回来时,抬手去碰姜宁额头,“疼不疼?”
姜宁摇头,“他才多大点劲儿,就刚才那一下有点感觉而已。”
“马上到家了,等会儿我跟着贾大哥他们卸要用的行李,其他的还是放车上,走的时候方便拿。”
卫长昀替他揉了揉额头,“你和娘他们,先把厨房收拾出来,让陆拙去村里买菜和肉,交代清楚哪些就行。”
“晓得了。”姜宁跟幼安玩得正开心,做了个鬼脸,“等吃过午饭,休息一阵子,我们便送他们去镇上安顿。”
卫长昀点头,收回手时,见他脑袋往车板靠去,手便垫了一下。
“当点心。”
姜宁抬起脸朝他一笑,也不说话。
卫长昀无奈摇头,笑了一声,干脆在一边整理起东西。
“大人、东家,前面可就到家门口,马车直接进院子吗?”
“直接进院子,门敞着的,推就开。”
家里院门不上锁,锁了也没用,这院墙连小孩都能翻得进去,有个院门只是防止家禽到处乱跑。
贾明答应了声,走在前面,先把院门打开,然后等着马车进院子。
卫家的老房子挨着村尾,没其他人家在,所以房子不多,但院子宽敞。
这会儿三辆马车进来,还有不小的地方可以摆张桌子在院里吃饭。
姜宁从马车先跳下去,伸手接了幼安,退开等卫长昀下来。
其他人也陆续下了马车,手里拎着小包袱,有好奇、有新鲜。
独独姜宁和卫长昀心里感慨万千,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回家了。”
-
大半个时辰后,终于收拾好老房子的人,各自寻了个地方坐着休息,尤其是一路骑马的贾明四人。
自打进了院子,就让他们一直歇着。
“东家,真不要我们帮忙吗?要不我们去河里再挑几桶水来。”
姜宁正在厨房里盯着锅,听到声音,跟朱红说了句,钻出厨房,“去河边离这里可全是坡,难走得很。”
“难走不还是得走,这几天不都得用水。”
贾明站起来,伸了伸胳膊,“歇了这么会儿,早休息好了。”
姜宁忍俊不禁,见他们实在坐不住,“那你们去吧,这里都能看得到河,正好,陆拙跟你们一起,刚才跟长昀去了一趟认得路。”
正在剥豆子的陆拙,连忙起身,“行行行,剥豆子的活不适合我,我还是去挑水。”
家里的厨具、炊具都保存得好,几乎擦洗一下就能用。
不过刚才挑的水,拿来收拾家里,用得差不多了,这么一口大缸,比看着的能装。
“春娘,豆子正好装满这一碗就好,吃不了那么多。”姜宁看春娘在屋檐下剥豆子,“其他的留着清炒。”
春娘笑眯眯地看他,“知道了,宁哥儿手艺在金陵时难得,往后怕是经常能吃上。”
“不说天天,往后十天里得有五天我掌勺。”姜宁比了个数字,又回了厨房。
半开放式的厨房,待着要舒服不少。
山间的风一吹,登时少了燥热。
“长昀去了有一阵,应该要回来了吧。”朱红揭开锅盖,给闷着的菜翻了个面,“这时间,都吃晌午饭。”
“要去二爷家,还有赵叔和三叔三婶那儿,可得一会。”姜宁坐在小板凳上,一转头看到朱红,总觉得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低笑一声,“顺道把小小他们带回来,他们才是玩野了。”
卫长昀从家里出去,不过一炷香多点的时间,这兄妹俩可是领着小桃在村里晃悠了大半个时辰还不见回。
他可算明白了,从小到大,大人们口中的“收心”是什么意思。
玩野了,还真一直想玩。
-
不得不说习武的人脚力就是好,陆拙尽管能干小厮的活,平时也手脚麻利,但之前跟不上卫长昀,现在也跟不上贾明他们。
跑了两趟,气喘吁吁的,被贾明大膀子搭在肩头,让他在家里歇会,不用跟着去。
短短一句话,重创了自尊心。
好在卫长昀回来得及时,事被岔了过去。
厨房外的水缸满了,灶台上的饭菜自然也烧好了。
考虑到人多,姜宁全用的盆来装,一盆大的,一盆小点,分成两桌人吃饭。
谁都不愿意往屋里待着,宁可在院子里的树下边吹风边吃。
“我们以前从黔州过,都不知道还有这地方,不然说不定早就认识东家了。”
贾明呼噜扒完一碗饭,“不过黔州看着全是山,百姓大多过苦日子,土地都得在山上,种庄稼都比别人费劲。”
“外面人都说黔州是穷山恶水刁民多。”姜宁失笑,“脾气是凶了点,但心眼不坏。”
“心眼是真实在。”贾明感慨。
他又盛了一碗饭,“有一回我们去蜀地,路过了黔州一个村子,谁家吃饭都喊我们进去吃一口。”
不过他没说的是,那锅里都是土豆,要么就是野菜。
放到一些人家,压根不好意思开口留人,觉得寒酸了。
偏偏黔州那些村子里的人,似乎不觉得,单纯就是看到有客来,招呼一声。
“贾大哥,你们要是喜欢吃黔菜,等会送你们去镇上时,我给你介绍几家店,肯定合你们的口味。”
姜宁见甑子里的饭还够,便不急着再煮。
一群人赶了这么久的路,舟车劳顿的,外加回来还干了点体力活,吃饱喝足休息好,比其他什么都强。
“镇上客栈只有一家,前两日赶集,恰逢村里有人去过,有空房,如果开不了四间,只能将就一下,两人住一间。”
卫长昀去了一趟村里,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拜访的拜访,顺道领着方叔把人认全。
往后去了惠安县,方叔操心家里大小事,得知道信是从哪儿来的。
小侯诧异抬头,“还住客栈?一人一间啊!”
柳二道:“那我不跟大哥一间,他打呼声太响。”
何老三擦了擦嘴,“我也不跟,小侯去吧,小侯年纪小,少睡一点不碍事。”
小侯:“……!”
“麻烦大人给个单间,后面路上,我一定比现在更努力。”
贾明脸上都要气绿了,愤懑地多吃了一碗饭。
邻桌挨着的卫小小生了一对灵敏的耳朵,捏着筷子举高手,“小侯哥哥,你睡着了根本什么都听不到,打呼声影响不了你的。”
不给小侯一点反驳的机会,“上回你睡着,哥哥扯了你一根白头发。”
小侯下意识抬手摸脑袋,完了,他真的毫无印象。
第269章
回到村里,先是安顿好家里人,又是打扫里外,去各家打了声招呼,最后吃过饭还要把贾明他们送到镇上休息。
这一通事情办完,等真正歇下来时,天色已经暗下,蝉鸣蛙叫阵阵响起。
连着赶了小半月路的大家伙,兴奋劲儿过了,只觉又累又困,入夜后不久纷纷回到房间里休息,明天什么时候能醒再说其他的事。
热闹一下午的小院,又安静下来。
姜宁哄小孩睡着,觉得热,又打了盆水在屋里擦身,刚拉好衣服,便听见开门声。
扭头看去,边拉衣服边问:“大家都睡了?”
“屋里的灯都熄了。”卫长昀反手关好门,“天有些热,这边的窗夜里开着通风。”
“今年这天也太怪,我记得去年端午后都还没这么热,还冷了好几天。”
姜宁系好衣服,“明后两天放大家休息,我们俩去村里一趟。”
尽管今天卫长昀去过,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
从前在村里对他们颇为照顾的长辈,都得一一去拜访,而且——
“不过去拜访前,明天一早得先带小小、小宝和幼安去祭拜父亲和母亲。”
卫长昀笑着看他,朝床边的摇篮看去,小孩睡得正熟。
“从村里离开那么久,这次回来,还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姜宁抖了抖被子,先躺到床上。
“笑什么?”
卫长昀理了理换下来的衣服,全部装进筐。
“心里高兴。”
姜宁看他走过来坐下,抬脚轻轻碰了下他腿,“这一路上,离家越近你看起来越心事重,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
不是人人都喜欢家乡的。
再多的乡情,发生了一些事情后,会让那些伴随成长的记忆和岁月都变得面目可憎。
但小河村对卫长昀而言,不是不想回来的地方,这里有他牵挂的旧友、如亲人的邻里。
唯一触景伤情的,便是这里再无家人等他回来。
父母和长兄的先后离去,的确让卫长昀怅然,尤其是未看到他金榜题名,一直令他耿耿于怀。
“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你高兴的。”姜宁从一旁靠近,伸手环着他肩膀,“往好了想,过这么些年,他们生前是个好人,一定能投个好人家。”
姜宁摇头,“他才多大点劲儿,就刚才那一下有点感觉而已。”
“马上到家了,等会儿我跟着贾大哥他们卸要用的行李,其他的还是放车上,走的时候方便拿。”
卫长昀替他揉了揉额头,“你和娘他们,先把厨房收拾出来,让陆拙去村里买菜和肉,交代清楚哪些就行。”
“晓得了。”姜宁跟幼安玩得正开心,做了个鬼脸,“等吃过午饭,休息一阵子,我们便送他们去镇上安顿。”
卫长昀点头,收回手时,见他脑袋往车板靠去,手便垫了一下。
“当点心。”
姜宁抬起脸朝他一笑,也不说话。
卫长昀无奈摇头,笑了一声,干脆在一边整理起东西。
“大人、东家,前面可就到家门口,马车直接进院子吗?”
“直接进院子,门敞着的,推就开。”
家里院门不上锁,锁了也没用,这院墙连小孩都能翻得进去,有个院门只是防止家禽到处乱跑。
贾明答应了声,走在前面,先把院门打开,然后等着马车进院子。
卫家的老房子挨着村尾,没其他人家在,所以房子不多,但院子宽敞。
这会儿三辆马车进来,还有不小的地方可以摆张桌子在院里吃饭。
姜宁从马车先跳下去,伸手接了幼安,退开等卫长昀下来。
其他人也陆续下了马车,手里拎着小包袱,有好奇、有新鲜。
独独姜宁和卫长昀心里感慨万千,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回家了。”
-
大半个时辰后,终于收拾好老房子的人,各自寻了个地方坐着休息,尤其是一路骑马的贾明四人。
自打进了院子,就让他们一直歇着。
“东家,真不要我们帮忙吗?要不我们去河里再挑几桶水来。”
姜宁正在厨房里盯着锅,听到声音,跟朱红说了句,钻出厨房,“去河边离这里可全是坡,难走得很。”
“难走不还是得走,这几天不都得用水。”
贾明站起来,伸了伸胳膊,“歇了这么会儿,早休息好了。”
姜宁忍俊不禁,见他们实在坐不住,“那你们去吧,这里都能看得到河,正好,陆拙跟你们一起,刚才跟长昀去了一趟认得路。”
正在剥豆子的陆拙,连忙起身,“行行行,剥豆子的活不适合我,我还是去挑水。”
家里的厨具、炊具都保存得好,几乎擦洗一下就能用。
不过刚才挑的水,拿来收拾家里,用得差不多了,这么一口大缸,比看着的能装。
“春娘,豆子正好装满这一碗就好,吃不了那么多。”姜宁看春娘在屋檐下剥豆子,“其他的留着清炒。”
春娘笑眯眯地看他,“知道了,宁哥儿手艺在金陵时难得,往后怕是经常能吃上。”
“不说天天,往后十天里得有五天我掌勺。”姜宁比了个数字,又回了厨房。
半开放式的厨房,待着要舒服不少。
山间的风一吹,登时少了燥热。
“长昀去了有一阵,应该要回来了吧。”朱红揭开锅盖,给闷着的菜翻了个面,“这时间,都吃晌午饭。”
“要去二爷家,还有赵叔和三叔三婶那儿,可得一会。”姜宁坐在小板凳上,一转头看到朱红,总觉得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低笑一声,“顺道把小小他们带回来,他们才是玩野了。”
卫长昀从家里出去,不过一炷香多点的时间,这兄妹俩可是领着小桃在村里晃悠了大半个时辰还不见回。
他可算明白了,从小到大,大人们口中的“收心”是什么意思。
玩野了,还真一直想玩。
-
不得不说习武的人脚力就是好,陆拙尽管能干小厮的活,平时也手脚麻利,但之前跟不上卫长昀,现在也跟不上贾明他们。
跑了两趟,气喘吁吁的,被贾明大膀子搭在肩头,让他在家里歇会,不用跟着去。
短短一句话,重创了自尊心。
好在卫长昀回来得及时,事被岔了过去。
厨房外的水缸满了,灶台上的饭菜自然也烧好了。
考虑到人多,姜宁全用的盆来装,一盆大的,一盆小点,分成两桌人吃饭。
谁都不愿意往屋里待着,宁可在院子里的树下边吹风边吃。
“我们以前从黔州过,都不知道还有这地方,不然说不定早就认识东家了。”
贾明呼噜扒完一碗饭,“不过黔州看着全是山,百姓大多过苦日子,土地都得在山上,种庄稼都比别人费劲。”
“外面人都说黔州是穷山恶水刁民多。”姜宁失笑,“脾气是凶了点,但心眼不坏。”
“心眼是真实在。”贾明感慨。
他又盛了一碗饭,“有一回我们去蜀地,路过了黔州一个村子,谁家吃饭都喊我们进去吃一口。”
不过他没说的是,那锅里都是土豆,要么就是野菜。
放到一些人家,压根不好意思开口留人,觉得寒酸了。
偏偏黔州那些村子里的人,似乎不觉得,单纯就是看到有客来,招呼一声。
“贾大哥,你们要是喜欢吃黔菜,等会送你们去镇上时,我给你介绍几家店,肯定合你们的口味。”
姜宁见甑子里的饭还够,便不急着再煮。
一群人赶了这么久的路,舟车劳顿的,外加回来还干了点体力活,吃饱喝足休息好,比其他什么都强。
“镇上客栈只有一家,前两日赶集,恰逢村里有人去过,有空房,如果开不了四间,只能将就一下,两人住一间。”
卫长昀去了一趟村里,该打招呼的打招呼,该拜访的拜访,顺道领着方叔把人认全。
往后去了惠安县,方叔操心家里大小事,得知道信是从哪儿来的。
小侯诧异抬头,“还住客栈?一人一间啊!”
柳二道:“那我不跟大哥一间,他打呼声太响。”
何老三擦了擦嘴,“我也不跟,小侯去吧,小侯年纪小,少睡一点不碍事。”
小侯:“……!”
“麻烦大人给个单间,后面路上,我一定比现在更努力。”
贾明脸上都要气绿了,愤懑地多吃了一碗饭。
邻桌挨着的卫小小生了一对灵敏的耳朵,捏着筷子举高手,“小侯哥哥,你睡着了根本什么都听不到,打呼声影响不了你的。”
不给小侯一点反驳的机会,“上回你睡着,哥哥扯了你一根白头发。”
小侯下意识抬手摸脑袋,完了,他真的毫无印象。
第269章
回到村里,先是安顿好家里人,又是打扫里外,去各家打了声招呼,最后吃过饭还要把贾明他们送到镇上休息。
这一通事情办完,等真正歇下来时,天色已经暗下,蝉鸣蛙叫阵阵响起。
连着赶了小半月路的大家伙,兴奋劲儿过了,只觉又累又困,入夜后不久纷纷回到房间里休息,明天什么时候能醒再说其他的事。
热闹一下午的小院,又安静下来。
姜宁哄小孩睡着,觉得热,又打了盆水在屋里擦身,刚拉好衣服,便听见开门声。
扭头看去,边拉衣服边问:“大家都睡了?”
“屋里的灯都熄了。”卫长昀反手关好门,“天有些热,这边的窗夜里开着通风。”
“今年这天也太怪,我记得去年端午后都还没这么热,还冷了好几天。”
姜宁系好衣服,“明后两天放大家休息,我们俩去村里一趟。”
尽管今天卫长昀去过,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
从前在村里对他们颇为照顾的长辈,都得一一去拜访,而且——
“不过去拜访前,明天一早得先带小小、小宝和幼安去祭拜父亲和母亲。”
卫长昀笑着看他,朝床边的摇篮看去,小孩睡得正熟。
“从村里离开那么久,这次回来,还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姜宁抖了抖被子,先躺到床上。
“笑什么?”
卫长昀理了理换下来的衣服,全部装进筐。
“心里高兴。”
姜宁看他走过来坐下,抬脚轻轻碰了下他腿,“这一路上,离家越近你看起来越心事重,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
不是人人都喜欢家乡的。
再多的乡情,发生了一些事情后,会让那些伴随成长的记忆和岁月都变得面目可憎。
但小河村对卫长昀而言,不是不想回来的地方,这里有他牵挂的旧友、如亲人的邻里。
唯一触景伤情的,便是这里再无家人等他回来。
父母和长兄的先后离去,的确让卫长昀怅然,尤其是未看到他金榜题名,一直令他耿耿于怀。
“他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为你高兴的。”姜宁从一旁靠近,伸手环着他肩膀,“往好了想,过这么些年,他们生前是个好人,一定能投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