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知道随谁了。”卫长昀递了块帕子过去,“擦擦脸和手,都是水。”
姜宁啊了声,擦完后顺手叠起来放在一边,心里莫名忐忑。
姑且理解为近乡情怯。
几里路就能回到村里,哪怕是下着雨,那也花不了一个时辰。
自从搬到镇上后,村里的老屋几乎就没再回去住过,风吹日晒两年多,也不知道什么样。
“你说家里住得下这么多人吗?总不能到家还住在马车里。”
姜宁琢磨了下,“不行安排贾大哥他们在镇上住,反正客栈不会满房。”
在镇上他们还自在一点,又有地方逛,还不用顾及着一屋子老小,几个大男人不方便。
“家里有三间房,堂屋还能改一间出来。”卫长昀来之前就已经盘算好了,“我们住你从前的屋子,娘和小小带着春娘、小桃住主屋,方叔和小宝挤一挤,陆拙就委屈他在堂屋将就两天。”
姜宁哦了声,扣了扣手,“那也行,家里正好住得下。”
“不过灶台很久没用了,得先开锅,怎么也得安排贾大哥他们吃一顿热饭才去镇上安顿。”
卫长昀眼里盈了笑意,“锅碗瓢盆这些,我们带得就有,只是灶台确实要打扫下才能再用,但人多收拾快,村里菜和肉都不麻烦,能买得到。”
“那……”
“宁宁。”
姜宁努嘴,这回不说话了。
“家里又没其他人在,村里的人,不管是先生还是赵叔、三叔家,都关系近,你要是想明日再去走亲戚,他们也不会多心。”
近乡情怯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
有一阵子,他甚至从镇上的私塾回家里,都会有不小的心理负担。
不为别的,就担心有人问起他在私塾里的情况。
“我只是觉得,有好些日子没回去,难免对什么都生疏了。”姜宁托着脸颊,“就是怕问东问西的嘛,你又不是不知道,村里大家都热心肠,但八卦得很。”
不是出于恶意的八卦,可当事人偶尔也会觉得尴尬。
“是生疏了。”卫长昀忽地接了一句。
姜宁立即看他,“是吧,我就说一定是这样。”
“我怎么记得有人在我背上,还能跟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直接把人说得哑巴了。”
卫长昀几乎是和姜宁一块开的口,“气得路过我们家地里,都得踢一脚田坎。”
姜宁:“……”
久远的记忆忽然涌上来,姜宁眼睛睁得微圆,脸上起了热意,终于意识到年轻气盛的意思了。
偏过头咳了声,不想搭理卫长昀了。
卫长昀看他这样,知晓他的心思,也不再揶揄他,只是给睡得正香的幼安扯了扯又被他咬住的手指。
半岁多的小孩,真有这么喜欢咬手指吗?
要不要去医馆请大夫看一看。
顶着大雨赶了几里路,终于到永安镇外往村子里的那条路上时,雨一下又停了。
雨水冲刷过的山林,绿意盎然,还有一阵一阵随着风飘来的清香,四处都能听到虫鸣鸟叫。
乌云散去后的阳光照下来,跟画里的情形似的,连叶子上都泛着光。
闷了一上午的姜宁,赶紧把窗户打开,连车门也微微敞着,探头看外面。
后面两辆车的小小和小宝比他还兴奋,整个脑袋都伸了出去,叽叽喳喳跟车里其他人介绍。
姜宁听了几耳朵,心里那点近乡情怯的情绪倏然没了。
他伸手接住车檐滴下来的水珠,笑着回头,“长昀,外面好漂亮,好久没看到这样的山了。”
卫长昀对上他弯弯的眼睛,心里一软,“可以在这里多待两日,来得及去惠安县。”
“可以吗?那多待两天。”姜宁又探头看着外面,嘴里不停。
“长昀,你看那棵树,竟然还在啊,而且好香的味道,应该是槐树又开花了。”
“那颗是李子吧,结得好好。”
“嗳!杨梅,不过看着还青,估计走之前是吃不上了。”
“……我看到你那次受伤,搬走的那棵树了,这么久了,竟然还有树干能剩下。”
“我怎么感觉路重新用石子铺过了?”
“长昀——”
……
其实,姜宁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叽叽喳喳过。
自打离开小河村,在镇上安家后,姜宁就逐渐变得稳重、可靠起来,偶尔说几句玩笑话,或者是狡黠的模样,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你发什么呆?”姜宁听不到他回应,努努嘴,“不都醒了吗?我又没吵到他。”
卫长昀失笑,把幼安放到安全的位置,挪到他旁边,“这个季节槐树是要开花,李子大概就是这时候成熟,杨梅要再晚半个月……”
“至于这条路,应当是县府因为我高中,才着人修过。”
姜宁被他直直地盯着,耳后逐渐泛起一片热,不由得抿抿唇,不自在地吞咽两下。
卫长昀轻轻扣住他手腕,视线往外扫去。
不远处已经能看到他们家背后的那座山,但更近一点的地方,有一道彩虹若隐若现。
“往外面看。”
“看什么?”
姜宁狐疑着转头,眼睛一下睁大,兴奋道:“是彩虹!长昀,外面竟然架起彩虹了。”
卫长昀挨着他,“不仅是彩虹,还是双虹。”
少见的圆形彩虹,一深一浅,好像两道彩色的环落在山间。
至少,是个好兆头。
第268章
“这、这是谁家的回来了?这么多人,可别是谁家大人来村里办事,查案子的吧。”
“咱们村里谁有那个胆子,还犯事?偷鸡摸狗都不敢。”
“那这场面是做什么,总不能是——”
“哎哎,探出头那小子,是不是村头卫家的小子?个头长这么高。”
“还真是卫家的回来了,不是在京城里当大官吗?怎么回村子里来了,村里连探亲的人都没有。”
马车徐徐驶进村里,正好赶上大家从地里干完活的时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已经开始跟他们闲侃起来。
小小和小宝原本在马车里还坐得住,但瞧见王子修时,立即问朱红能不能先下车。
朱红看了眼,点头说可以,但叫了小桃跟着他们。
“子修!”
“子修哥,我给你们带了礼物!”
“这个是小桃姐,对了,修远哥哥呢,我们也给他买了东西。”
“你们……回来了?”
前面一辆车上的姜宁,正哄哭闹起来的幼安,乍听到外面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朝外看了眼。
只一眼,看明白情况,就由着他们去。
“是不是有点饿了?”姜宁看向卫长昀,“但才吃了不到一个时辰。”
卫长昀上手检查,看了眼不是尿了和拉了,伸手去探他颈侧和额头,“都没事。”
姜宁皱起眉,轻轻晃着臂膀,小声道:“那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地就哭闹起来。”
总得是哪里不舒服,才会一直哭闹吧。
卫长昀看眼外面的天,“你先给他解开外面抱着的衣服,穿少一点,可能是热的。”
姜宁依言替孩子脱了件衣服,然后发现还在哭,实在有些焦心。
养小孩真的好辛苦。
“会不会是——”
姜宁实在没招,怎么都哄不好,瞥眼卫长昀,“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子不语,怪力乱神。”
卫长昀道:“可能是换了个地方,加上下雨,对气候的不适应,小孩子就是比较敏感一些。”
“我也只是胡乱说一句。”姜宁努嘴,低头专心逗幼安,心里想着要不下车走一走,说不定还好些。
卫长昀说的有道理,小孩脆弱又敏感,一路上都跟着他们坐马车,今天才闹起情绪,已经很听话了。
“不哭了啊,我带你下车去玩,一会儿——”
话还没说完,才被姜宁抱着换了个姿势,哭闹声瞬间停了。
姜宁震惊地看向卫长昀,在对方眼里看到一样的震惊。
“痛、痛。”
两双眼睛再度瞪大,齐齐看向怀里的幼安。
幼安一脸委屈地抬起手,红着眼睛咕噜咕噜发出几个音节,然后大眼睛转了转,好奇地打量四周。
姜宁低咳一声,思索了会,“好像是压着他的手了。”
卫长昀抓着他的手检查,“应该是外面加的衣服勒住手指,但又不会说话,才一直哭闹。”
“可怜得嘞,都怪我们不好,跟你说对不起了。”姜宁举起幼安,胳膊都有些吃力,但仰起脸亲了亲他的脸颊,“下次一定注意。”
幼安不知道听懂没有,挥着小手哼唧几声,然后脑袋往前,砰一下撞在姜宁额头上。
姜宁吃痛地轻呼一声,哭笑不得。
年纪不大,但是一点亏不肯吃。
卫长昀看眼车外,已经快要家门口,村里打量的人少了很多,也省去了一路还得打招呼。
姜宁啊了声,擦完后顺手叠起来放在一边,心里莫名忐忑。
姑且理解为近乡情怯。
几里路就能回到村里,哪怕是下着雨,那也花不了一个时辰。
自从搬到镇上后,村里的老屋几乎就没再回去住过,风吹日晒两年多,也不知道什么样。
“你说家里住得下这么多人吗?总不能到家还住在马车里。”
姜宁琢磨了下,“不行安排贾大哥他们在镇上住,反正客栈不会满房。”
在镇上他们还自在一点,又有地方逛,还不用顾及着一屋子老小,几个大男人不方便。
“家里有三间房,堂屋还能改一间出来。”卫长昀来之前就已经盘算好了,“我们住你从前的屋子,娘和小小带着春娘、小桃住主屋,方叔和小宝挤一挤,陆拙就委屈他在堂屋将就两天。”
姜宁哦了声,扣了扣手,“那也行,家里正好住得下。”
“不过灶台很久没用了,得先开锅,怎么也得安排贾大哥他们吃一顿热饭才去镇上安顿。”
卫长昀眼里盈了笑意,“锅碗瓢盆这些,我们带得就有,只是灶台确实要打扫下才能再用,但人多收拾快,村里菜和肉都不麻烦,能买得到。”
“那……”
“宁宁。”
姜宁努嘴,这回不说话了。
“家里又没其他人在,村里的人,不管是先生还是赵叔、三叔家,都关系近,你要是想明日再去走亲戚,他们也不会多心。”
近乡情怯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
有一阵子,他甚至从镇上的私塾回家里,都会有不小的心理负担。
不为别的,就担心有人问起他在私塾里的情况。
“我只是觉得,有好些日子没回去,难免对什么都生疏了。”姜宁托着脸颊,“就是怕问东问西的嘛,你又不是不知道,村里大家都热心肠,但八卦得很。”
不是出于恶意的八卦,可当事人偶尔也会觉得尴尬。
“是生疏了。”卫长昀忽地接了一句。
姜宁立即看他,“是吧,我就说一定是这样。”
“我怎么记得有人在我背上,还能跟他们打得有来有回,直接把人说得哑巴了。”
卫长昀几乎是和姜宁一块开的口,“气得路过我们家地里,都得踢一脚田坎。”
姜宁:“……”
久远的记忆忽然涌上来,姜宁眼睛睁得微圆,脸上起了热意,终于意识到年轻气盛的意思了。
偏过头咳了声,不想搭理卫长昀了。
卫长昀看他这样,知晓他的心思,也不再揶揄他,只是给睡得正香的幼安扯了扯又被他咬住的手指。
半岁多的小孩,真有这么喜欢咬手指吗?
要不要去医馆请大夫看一看。
顶着大雨赶了几里路,终于到永安镇外往村子里的那条路上时,雨一下又停了。
雨水冲刷过的山林,绿意盎然,还有一阵一阵随着风飘来的清香,四处都能听到虫鸣鸟叫。
乌云散去后的阳光照下来,跟画里的情形似的,连叶子上都泛着光。
闷了一上午的姜宁,赶紧把窗户打开,连车门也微微敞着,探头看外面。
后面两辆车的小小和小宝比他还兴奋,整个脑袋都伸了出去,叽叽喳喳跟车里其他人介绍。
姜宁听了几耳朵,心里那点近乡情怯的情绪倏然没了。
他伸手接住车檐滴下来的水珠,笑着回头,“长昀,外面好漂亮,好久没看到这样的山了。”
卫长昀对上他弯弯的眼睛,心里一软,“可以在这里多待两日,来得及去惠安县。”
“可以吗?那多待两天。”姜宁又探头看着外面,嘴里不停。
“长昀,你看那棵树,竟然还在啊,而且好香的味道,应该是槐树又开花了。”
“那颗是李子吧,结得好好。”
“嗳!杨梅,不过看着还青,估计走之前是吃不上了。”
“……我看到你那次受伤,搬走的那棵树了,这么久了,竟然还有树干能剩下。”
“我怎么感觉路重新用石子铺过了?”
“长昀——”
……
其实,姜宁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叽叽喳喳过。
自打离开小河村,在镇上安家后,姜宁就逐渐变得稳重、可靠起来,偶尔说几句玩笑话,或者是狡黠的模样,和现在是不一样的。
“你发什么呆?”姜宁听不到他回应,努努嘴,“不都醒了吗?我又没吵到他。”
卫长昀失笑,把幼安放到安全的位置,挪到他旁边,“这个季节槐树是要开花,李子大概就是这时候成熟,杨梅要再晚半个月……”
“至于这条路,应当是县府因为我高中,才着人修过。”
姜宁被他直直地盯着,耳后逐渐泛起一片热,不由得抿抿唇,不自在地吞咽两下。
卫长昀轻轻扣住他手腕,视线往外扫去。
不远处已经能看到他们家背后的那座山,但更近一点的地方,有一道彩虹若隐若现。
“往外面看。”
“看什么?”
姜宁狐疑着转头,眼睛一下睁大,兴奋道:“是彩虹!长昀,外面竟然架起彩虹了。”
卫长昀挨着他,“不仅是彩虹,还是双虹。”
少见的圆形彩虹,一深一浅,好像两道彩色的环落在山间。
至少,是个好兆头。
第268章
“这、这是谁家的回来了?这么多人,可别是谁家大人来村里办事,查案子的吧。”
“咱们村里谁有那个胆子,还犯事?偷鸡摸狗都不敢。”
“那这场面是做什么,总不能是——”
“哎哎,探出头那小子,是不是村头卫家的小子?个头长这么高。”
“还真是卫家的回来了,不是在京城里当大官吗?怎么回村子里来了,村里连探亲的人都没有。”
马车徐徐驶进村里,正好赶上大家从地里干完活的时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已经开始跟他们闲侃起来。
小小和小宝原本在马车里还坐得住,但瞧见王子修时,立即问朱红能不能先下车。
朱红看了眼,点头说可以,但叫了小桃跟着他们。
“子修!”
“子修哥,我给你们带了礼物!”
“这个是小桃姐,对了,修远哥哥呢,我们也给他买了东西。”
“你们……回来了?”
前面一辆车上的姜宁,正哄哭闹起来的幼安,乍听到外面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朝外看了眼。
只一眼,看明白情况,就由着他们去。
“是不是有点饿了?”姜宁看向卫长昀,“但才吃了不到一个时辰。”
卫长昀上手检查,看了眼不是尿了和拉了,伸手去探他颈侧和额头,“都没事。”
姜宁皱起眉,轻轻晃着臂膀,小声道:“那怎么回事?莫名其妙地就哭闹起来。”
总得是哪里不舒服,才会一直哭闹吧。
卫长昀看眼外面的天,“你先给他解开外面抱着的衣服,穿少一点,可能是热的。”
姜宁依言替孩子脱了件衣服,然后发现还在哭,实在有些焦心。
养小孩真的好辛苦。
“会不会是——”
姜宁实在没招,怎么都哄不好,瞥眼卫长昀,“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子不语,怪力乱神。”
卫长昀道:“可能是换了个地方,加上下雨,对气候的不适应,小孩子就是比较敏感一些。”
“我也只是胡乱说一句。”姜宁努嘴,低头专心逗幼安,心里想着要不下车走一走,说不定还好些。
卫长昀说的有道理,小孩脆弱又敏感,一路上都跟着他们坐马车,今天才闹起情绪,已经很听话了。
“不哭了啊,我带你下车去玩,一会儿——”
话还没说完,才被姜宁抱着换了个姿势,哭闹声瞬间停了。
姜宁震惊地看向卫长昀,在对方眼里看到一样的震惊。
“痛、痛。”
两双眼睛再度瞪大,齐齐看向怀里的幼安。
幼安一脸委屈地抬起手,红着眼睛咕噜咕噜发出几个音节,然后大眼睛转了转,好奇地打量四周。
姜宁低咳一声,思索了会,“好像是压着他的手了。”
卫长昀抓着他的手检查,“应该是外面加的衣服勒住手指,但又不会说话,才一直哭闹。”
“可怜得嘞,都怪我们不好,跟你说对不起了。”姜宁举起幼安,胳膊都有些吃力,但仰起脸亲了亲他的脸颊,“下次一定注意。”
幼安不知道听懂没有,挥着小手哼唧几声,然后脑袋往前,砰一下撞在姜宁额头上。
姜宁吃痛地轻呼一声,哭笑不得。
年纪不大,但是一点亏不肯吃。
卫长昀看眼车外,已经快要家门口,村里打量的人少了很多,也省去了一路还得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