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大理寺那地方,比刑部差不了多少。
“馆阁真的清闲吗?”卫长昀回到自己位置,坐下后开始整理东西,抬眼看他们。
原本一脸期待他回答的三人,神色纷纷变了。
这……
翰林院也的确算不得清闲,光是拟各种诏书,还有时不时送来的编撰任务,更别提要修的旧书、编写的新书。
“那这也不是你突然被调到大理寺的理由啊,你又不接触案子,怎么会调你过去?”
李平峥还是想不通,“难道是之前——”
卫长昀听他话音戛然而止,笑了下,而后正色道:“天下之事,皆应该有公正严明的律法,依法断案,不因家世、身份、权力而变更,如此才能得民心所向。”
李平峥和齐时信看着他,一时无言。
“翰林院之于朝廷,亦是代表天子之口,尤为重要。”卫长昀知道他们听进去,接着道:“上达天听,下达民情,每个字都应该对得起肩上担负的责任。”
孙编修默默停了笔,忽地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自古以来,众多朝代都是重武轻文,对文臣一向轻视,认为他们只会拿笔杆子,对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口诛笔伐,或是在朝会上弹劾别人。
然而,无文不成史,文武皆是撑起大厦的栋梁,又何须区别对待。
“我去大理寺,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又不是离开金陵,回到乡野安度余生。”
卫长昀道:“何况回到乡野,也并无什么好指摘的,能过好一处日子,已是难得。”
李平峥说不过卫长昀,气闷地坐回去。
他哪里不知道卫长昀的意思,只是觉得他们三关系要好,是这些年来榜上前三甲关系最好的了。
结果一声不吭离了翰林院,也不与他们说一声。
齐时信看他有情绪,却也顾不上宽慰,只觉卫长昀年轻比他小这么多岁,能有这般境界,实属难得。
“长昀所言极是,不管是身在翰林院的云云文书里,还是身在大理寺的旧案新案中,只要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自对得起十数年的苦读。”
齐时信向卫长昀道:“不管你去哪里,我们依旧是同僚。”
卫长昀嗯了声,和齐时信相视一笑,而后看向李平峥,笑意更深。
“今日若走得早,不如去我家里小坐?”卫长昀提议道:“之前姜宁酿的梅子酒,应当可以开封了。”
李平峥微微动了一下,继续装作没听到。
“还有一些凉菜、卤菜,加上一锅热腾腾的菜,边涮边吃,应当——”
“我是看在刚出生的幼安面子上,不跟你计较。”
李平峥一句话,逗笑了屋内四个人。
虽说卫长昀邀了大家一起去,但孙编修还是谢绝了,赶着回家陪夫人。
-
“你还要半个月才去大理寺?”李平峥夹着一块肉,震惊道:“我还以为你马上就要走。”
卫长昀把肉放到姜宁的碗里,抬头看李平峥,“手里的事情需要和你们交接清楚,不能出现纰漏,等到月底,我才会去大理寺报到。”
李平峥气闷地多吃了一块肉,“害得我白难过了一下午,原来不是立即走啊。”
齐时信心念一动,问道:“所以长昀你是打算跟我们说的?就跟老师他们商量后。”
卫长昀嗯了声,瞥了眼李平峥,又去问姜宁要不要吃别的。
“是是是,是我心浮气躁,一听到长昀要离开翰林院,就胡乱找他麻烦。”
李平峥拿起杯子,“我自罚一杯。”
今天锅底用的是猪骨熬的汤,味鲜又不会腻,正好姜宁能吃。
姜宁吃了不少菜,听到李平峥的话,低声好奇问:“他寻你什么麻烦了?一会儿卤的鸡腿不给他了。”
卫长昀正要开口,李平峥立即道:“哎哎哎,你们两口子说悄悄话也小声一点,我可听到了。”
姜宁忍不住笑,锅里冒出的热气,令神情更为柔和。
“听到就听到,我说给你听的。”
“啧啧,长昀,你家姜宁是一点亏都不肯吃,还帮你出气。”李平峥道:“鸡腿还是给我,下回谁欺负你家长昀,我替你收拾他。”
姜宁半真半假问道:“真的啊?那要是皇亲国戚怎么办,你可帮不了。”
李平峥语塞,“你就是舍不得那个鸡腿。”
旁边卫长昀与齐时信一脸无奈,干脆说起别的事情来。
不过今日家里人少,除了他们外,只有朱红和兄妹俩在。
他们吃饭一向快,加上孩子才出生不久,正新鲜,大的放心不下去守着,小的是想跟小侄子玩。
“大理寺内,这些年来也算太平。”齐时信分析道:“你去后,关系简单的话,事情才好上手,否则一堆理不清的账甩给你,光是卷宗都要花费不少时日来熟悉。”
卫长昀点头,按住姜宁想要吃辣椒的筷子,“即便如此,那些卷宗也是该看的,只有看,才能知道其中多少案子能拿出来重审。”
“你是指冤假错案?”
“大燕建朝这么多年,大理寺卷宗能放到几间屋子,自是会有错漏。”
“但你想要翻案,会不会太冒进?”
姜宁和李平峥各自竖起一只耳朵听,见卫长昀不回答,停下拌嘴,一块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把菜叶放到锅里,“既是冤假错案,就该翻出重审,哪怕受害人、犯人他们与亲属都不在世上,也应重判。”
卷宗是为了留下案件审理的详情,理应公正。
李平峥敏锐察觉到不对,试探道:“你可是已经有了目标?”
卫长昀不语,只和姜宁对视过后,才道:“安居牙行的吴掌柜,在两月前突然离世,我们与他有些交情,前一阵打算换宅子时去问,才知他已经过世。”
“你是觉得其中有隐情?”齐时信接过话,“可若是他杀,必定会有人报案,既然无人报案,说明……”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卫长昀道:“在这金陵里,想要一个人死,是不需要亲自动手的。”
李平峥与齐时信一下怔住,忽地明白卫长昀为何要去大理寺了。
当初舞弊案,卫长昀便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去查,抽丝剥茧一般,分析了每个人的舞弊可能、文章策论。
姜宁在一旁听着,心想他也应该去酒楼的。
朝堂的事,听起来比算账还头大。
还是赚钱最为实在,只要东西卖出去,银子到了手里,便不必再想七想八了。
大理寺啊,那不就是查案的地方。
以卫长昀的秉性,要是哪一日被大理寺用早上右脚先进门的理由革职他也不例外。
还好他赚得多,应该能养得起一家人。
第239章
入秋后,又进入昼短夜长的季节。
天色灰蒙蒙,然而卫家的院子里,已有屋子里亮起了灯。
姜宁站在床边,睡眼惺忪地替卫长昀整理衣领,打了个哈欠抬起眼看他。
“今日去大理寺报道,往后可就是司法单位的人了。”
大理寺,专断要案、奇案和重案。
不少案件的涉案人员,不是朝廷官吏就是与皇室沾亲带故,查起来并非易事。
卫长昀握住他手,牵着放下,“天色还早,你再睡会儿,等醒了再去酒楼。”
姜宁笑着点头,“知道,你一出门我就回被窝里睡个回笼觉。”
“外面天冷,出门时多穿些。”卫长昀的拇指无意识摩挲着他手背,“幼安有娘帮忙照顾,你去酒楼后安心。”
姜宁挑了挑眉,“有阿娘帮着照顾一日,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过话说回来,你这一阵忙着新宅子的事,可有眉目了?”
“已经安置得差不多,前两日寻了几个人去打扫,再晾几天,便能搬过去。”
卫长昀往床边摇篮看去,“正好能赶上幼安满月。”
姜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都差点忘了,过几天就是满月宴,正好能跟乔迁一起,请大家来吃个便饭。”
“嗯。”卫长昀看眼天色,“时辰差不多,我出门了。”
“包子在灶上,你吃一个再去。”姜宁叮嘱完,又忍不住揶揄,“在家吃最好,免得当街吃影响你这一身形象。”
卫长昀失笑,无奈摇头,“我这一身哪有什么形象。”
更何况,这个时辰街上都不见什么人,能碰到的无非是菜贩,还有一样赶着去公衙的同僚。
姜宁往床边走,“今科探花的形象。”
“唔,还有大理寺寺正。”
卫长昀看着他躺回床上,钻到被子里一裹,背对着他,不禁哑然失笑。
真要论起来,如今的揽月楼可比他有形象多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揽月楼在金陵站稳了脚跟,至少每月营收稳定,大家都有衣食保障。
“馆阁真的清闲吗?”卫长昀回到自己位置,坐下后开始整理东西,抬眼看他们。
原本一脸期待他回答的三人,神色纷纷变了。
这……
翰林院也的确算不得清闲,光是拟各种诏书,还有时不时送来的编撰任务,更别提要修的旧书、编写的新书。
“那这也不是你突然被调到大理寺的理由啊,你又不接触案子,怎么会调你过去?”
李平峥还是想不通,“难道是之前——”
卫长昀听他话音戛然而止,笑了下,而后正色道:“天下之事,皆应该有公正严明的律法,依法断案,不因家世、身份、权力而变更,如此才能得民心所向。”
李平峥和齐时信看着他,一时无言。
“翰林院之于朝廷,亦是代表天子之口,尤为重要。”卫长昀知道他们听进去,接着道:“上达天听,下达民情,每个字都应该对得起肩上担负的责任。”
孙编修默默停了笔,忽地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自古以来,众多朝代都是重武轻文,对文臣一向轻视,认为他们只会拿笔杆子,对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口诛笔伐,或是在朝会上弹劾别人。
然而,无文不成史,文武皆是撑起大厦的栋梁,又何须区别对待。
“我去大理寺,不过是换了一个方式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又不是离开金陵,回到乡野安度余生。”
卫长昀道:“何况回到乡野,也并无什么好指摘的,能过好一处日子,已是难得。”
李平峥说不过卫长昀,气闷地坐回去。
他哪里不知道卫长昀的意思,只是觉得他们三关系要好,是这些年来榜上前三甲关系最好的了。
结果一声不吭离了翰林院,也不与他们说一声。
齐时信看他有情绪,却也顾不上宽慰,只觉卫长昀年轻比他小这么多岁,能有这般境界,实属难得。
“长昀所言极是,不管是身在翰林院的云云文书里,还是身在大理寺的旧案新案中,只要为朝廷效力、为百姓做事,自对得起十数年的苦读。”
齐时信向卫长昀道:“不管你去哪里,我们依旧是同僚。”
卫长昀嗯了声,和齐时信相视一笑,而后看向李平峥,笑意更深。
“今日若走得早,不如去我家里小坐?”卫长昀提议道:“之前姜宁酿的梅子酒,应当可以开封了。”
李平峥微微动了一下,继续装作没听到。
“还有一些凉菜、卤菜,加上一锅热腾腾的菜,边涮边吃,应当——”
“我是看在刚出生的幼安面子上,不跟你计较。”
李平峥一句话,逗笑了屋内四个人。
虽说卫长昀邀了大家一起去,但孙编修还是谢绝了,赶着回家陪夫人。
-
“你还要半个月才去大理寺?”李平峥夹着一块肉,震惊道:“我还以为你马上就要走。”
卫长昀把肉放到姜宁的碗里,抬头看李平峥,“手里的事情需要和你们交接清楚,不能出现纰漏,等到月底,我才会去大理寺报到。”
李平峥气闷地多吃了一块肉,“害得我白难过了一下午,原来不是立即走啊。”
齐时信心念一动,问道:“所以长昀你是打算跟我们说的?就跟老师他们商量后。”
卫长昀嗯了声,瞥了眼李平峥,又去问姜宁要不要吃别的。
“是是是,是我心浮气躁,一听到长昀要离开翰林院,就胡乱找他麻烦。”
李平峥拿起杯子,“我自罚一杯。”
今天锅底用的是猪骨熬的汤,味鲜又不会腻,正好姜宁能吃。
姜宁吃了不少菜,听到李平峥的话,低声好奇问:“他寻你什么麻烦了?一会儿卤的鸡腿不给他了。”
卫长昀正要开口,李平峥立即道:“哎哎哎,你们两口子说悄悄话也小声一点,我可听到了。”
姜宁忍不住笑,锅里冒出的热气,令神情更为柔和。
“听到就听到,我说给你听的。”
“啧啧,长昀,你家姜宁是一点亏都不肯吃,还帮你出气。”李平峥道:“鸡腿还是给我,下回谁欺负你家长昀,我替你收拾他。”
姜宁半真半假问道:“真的啊?那要是皇亲国戚怎么办,你可帮不了。”
李平峥语塞,“你就是舍不得那个鸡腿。”
旁边卫长昀与齐时信一脸无奈,干脆说起别的事情来。
不过今日家里人少,除了他们外,只有朱红和兄妹俩在。
他们吃饭一向快,加上孩子才出生不久,正新鲜,大的放心不下去守着,小的是想跟小侄子玩。
“大理寺内,这些年来也算太平。”齐时信分析道:“你去后,关系简单的话,事情才好上手,否则一堆理不清的账甩给你,光是卷宗都要花费不少时日来熟悉。”
卫长昀点头,按住姜宁想要吃辣椒的筷子,“即便如此,那些卷宗也是该看的,只有看,才能知道其中多少案子能拿出来重审。”
“你是指冤假错案?”
“大燕建朝这么多年,大理寺卷宗能放到几间屋子,自是会有错漏。”
“但你想要翻案,会不会太冒进?”
姜宁和李平峥各自竖起一只耳朵听,见卫长昀不回答,停下拌嘴,一块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把菜叶放到锅里,“既是冤假错案,就该翻出重审,哪怕受害人、犯人他们与亲属都不在世上,也应重判。”
卷宗是为了留下案件审理的详情,理应公正。
李平峥敏锐察觉到不对,试探道:“你可是已经有了目标?”
卫长昀不语,只和姜宁对视过后,才道:“安居牙行的吴掌柜,在两月前突然离世,我们与他有些交情,前一阵打算换宅子时去问,才知他已经过世。”
“你是觉得其中有隐情?”齐时信接过话,“可若是他杀,必定会有人报案,既然无人报案,说明……”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卫长昀道:“在这金陵里,想要一个人死,是不需要亲自动手的。”
李平峥与齐时信一下怔住,忽地明白卫长昀为何要去大理寺了。
当初舞弊案,卫长昀便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去查,抽丝剥茧一般,分析了每个人的舞弊可能、文章策论。
姜宁在一旁听着,心想他也应该去酒楼的。
朝堂的事,听起来比算账还头大。
还是赚钱最为实在,只要东西卖出去,银子到了手里,便不必再想七想八了。
大理寺啊,那不就是查案的地方。
以卫长昀的秉性,要是哪一日被大理寺用早上右脚先进门的理由革职他也不例外。
还好他赚得多,应该能养得起一家人。
第239章
入秋后,又进入昼短夜长的季节。
天色灰蒙蒙,然而卫家的院子里,已有屋子里亮起了灯。
姜宁站在床边,睡眼惺忪地替卫长昀整理衣领,打了个哈欠抬起眼看他。
“今日去大理寺报道,往后可就是司法单位的人了。”
大理寺,专断要案、奇案和重案。
不少案件的涉案人员,不是朝廷官吏就是与皇室沾亲带故,查起来并非易事。
卫长昀握住他手,牵着放下,“天色还早,你再睡会儿,等醒了再去酒楼。”
姜宁笑着点头,“知道,你一出门我就回被窝里睡个回笼觉。”
“外面天冷,出门时多穿些。”卫长昀的拇指无意识摩挲着他手背,“幼安有娘帮忙照顾,你去酒楼后安心。”
姜宁挑了挑眉,“有阿娘帮着照顾一日,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过话说回来,你这一阵忙着新宅子的事,可有眉目了?”
“已经安置得差不多,前两日寻了几个人去打扫,再晾几天,便能搬过去。”
卫长昀往床边摇篮看去,“正好能赶上幼安满月。”
姜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都差点忘了,过几天就是满月宴,正好能跟乔迁一起,请大家来吃个便饭。”
“嗯。”卫长昀看眼天色,“时辰差不多,我出门了。”
“包子在灶上,你吃一个再去。”姜宁叮嘱完,又忍不住揶揄,“在家吃最好,免得当街吃影响你这一身形象。”
卫长昀失笑,无奈摇头,“我这一身哪有什么形象。”
更何况,这个时辰街上都不见什么人,能碰到的无非是菜贩,还有一样赶着去公衙的同僚。
姜宁往床边走,“今科探花的形象。”
“唔,还有大理寺寺正。”
卫长昀看着他躺回床上,钻到被子里一裹,背对着他,不禁哑然失笑。
真要论起来,如今的揽月楼可比他有形象多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揽月楼在金陵站稳了脚跟,至少每月营收稳定,大家都有衣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