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送走了荀彧的郭嘉摸摸自己也因为天热没什么食欲的肚子,思考要不要也去找主公要一副药方。
什么药方如此管用,短短半日就能让向来注重君子仪态、吃饭只吃七分饱的文若吃撑?
————————
邪恶矮脚猫·乐观主义者·曹某:送空食盒就是让我自己去取饭填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220章
七月的邺城郊外,官道被烈日烤得发白,尘土在车轮下懒洋洋地打着旋儿。一辆青篷马车不紧不慢地走着,车辕上的铜铃随着颠簸叮当作响。
官道上行人不少,挑担的货郎、赶驴的农妇、骑马疾驰的青年,各个在日光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偶有清风掠过道旁槐树,便惹得树叶沙沙作响,蝉丧命一样叫唤,烦躁得很。
天气炎热,这截官道从邺城直通昭明书院的路上依旧人流如织。这条路直通昭明书院、医学院和演武堂,三所学院五千师生,大半都是富家子弟。精明的百姓早早嗅到商机,日日挑着货物叫卖,官道便一日比一日拥挤。
哪怕挤得厉害,行人也都默契避开了那辆马车。
吕玲绮骑着赤兔马在马车左侧,一杆方天画戟斜扛在肩头,红袍银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眉飞色舞向陈昭炫耀她从吕布那借来的赤兔马。
赵云在马车右侧并马而行,白马银枪,神色从容,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并未带枪,只腰间系着一柄青虹剑。
“这条官道该修一修了,太窄了。”陈昭听完吕玲绮炫耀赤兔,将目光从拥挤的官道上收回来,“入冬后,让人把这条官道拓宽两丈。”
不仅这截官道要修,邺城周遭十几条路都要扩宽。
经过数年休养,邺城早已恢复乱世前的安宁。如今作为昭明军权力中枢,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竟有几分当年洛阳的盛景。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暮色渐沉,陈昭放下车帘,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作为书院院长,她要定期去巡视昭明书院,流水线一样慰问学子。
官道上尘土飞扬,行人往来如织,叫卖声、马蹄声、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显得嘈杂而寻常。青篷马车的帘子微微晃动,透出一线缝隙。
忽然——
“嗖!”
一支冷箭自道旁树丛中破空而来,直取马车帘幕!
吕玲绮眼神一厉,画戟骤然横扫,“锵”的一声,箭矢被斩作两段,断箭擦着车辕钉入地面。几乎同时,赵云剑尖一挑,另一支暗箭被凌空击飞,银光一闪,没入草丛。
数支冷箭从不同角度射出,赵云吕玲绮拦下几支箭,可马车目标太大,还是有箭穿过防护钉在了车壁上。
“有刺客!”赵云一声怒喝。
“保护主公!”跟在马车后方的几个护卫拔刀结阵,将车驾团团围住。
人群瞬间炸开,挑担的货郎丢下货物,农妇尖叫着拽走孩童,马匹受惊嘶鸣,官道上一片混乱。
而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原本担着竹筐在官道上埋头向前的几个货郎猛地掀翻箩筐,长刀自草席下抽出,寒光一闪,劈向车帘!
“铛——!”
刀刃砍在车壁上,入木三分后再难寸进,马车没如他想象那般一碰就碎。
(ezgc) 刺客瞳孔一缩,尚未回神,赵云已如鬼魅般掠至他身侧,剑光如雪,一剑封喉!
另一侧,另一名刺客刚跃上车辕,吕玲绮的画戟已呼啸而至,戟刃横扫,将他连人带刀劈飞数丈,血溅官道。
树丛中仍有箭矢零星射来,但侍卫已架起盾墙,箭镞钉在铁皮上,徒留一串闷响。
风过林梢,血腥气混着尘土弥漫开来。
官道上乱作一团,尖叫声、哭喊声、杂乱的脚步声混成一片。散落的箩筐、踩烂的瓜果、翻倒的货摊横七竖八地堵在路中央,人群像无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互相推搡着。
一群侍卫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瞪圆的眼睛左右扫视,一双眼睛盯住这个盯不住那个,只能死死贴着马车围成一圈,刀尖向外,寸步不离。
“子龙留在此处,玲绮带人去追击刺客。”
车厢内响起陈昭镇定的命令声。
众人瞬间有了主心骨。赵云闻言立刻横跨一步,长剑一甩,稳稳拦在马车正前方。他低喝一声,护卫们立刻调整阵型,将马车护得密不透风。
吕玲绮更不迟疑,反手将令牌甩给最近的亲兵,厉声道:“速去调兵!”话音未落,她已纵身跃起,方天画戟劈开拦路的树枝,带着数名精锐扑进道旁树丛,追逐刺客脚印而去。
官道上终于安静下来。
风卷着几片碎叶滚过路面,方才还拥挤不堪的道路此刻空无一人,只剩满地狼藉的货物和几只翻倒的草鞋。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四下寂静得可怕。
赵云持枪立在马车旁,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道旁幽深的树丛,耳边仿佛还能听见吕玲绮带人追出去的脚步声。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每一息都格外难熬。
“主公?”赵云心急如焚,实在难掩担忧,终于忍不住向马车内低唤一声,声音压在喉间。
没有任何回应。
赵云脸色骤然煞白,五指死死攥住缰绳,指节泛青。他身形一晃,险些从马背滑落,胸口如压千钧,连呼吸都窒住了。
“主公?”赵云提高了一点声音,祈祷是方才自己声音太小,隔着车厢陈昭没听到他的呼唤。方才主公还给他下了令……
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赵云耳畔嗡鸣如雷,眼前天旋地转。冷汗浸透后背,黏腻的布料紧贴皮肤,寒意直刺骨髓。他再顾不上其他,踉跄着下马扑到马车前,掀开车帘跳上马车。
却瞧见让他心脏猛然停止的画面。
陈昭仰躺在车厢地板上,面色灰败,双眼紧闭,连睫毛都不曾颤动一下,胸口不见起伏,仿佛……
赵云瞳孔骤缩,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颤抖着,从喉间挤出一声嘶哑的“主公——”,声音破碎得不成调。他几乎跪着踉跄扑到陈昭身旁,双膝重重砸在冰冷的车厢上也浑然不觉。
陈昭睁开眼,茫然地看着扑倒在身旁、面色惨白的赵云。
出什么事了?她先自己排练一下身受重伤,赵云咋这幅表情?马车内壁嵌着精钢,她连根头发丝都没少。
眼睁睁看见双目紧闭的陈昭忽然睁开眼的赵云:“……”
“嘘!”陈昭一把捂住赵云嘴巴,压低声音,“对外只当我身受重伤,命不久矣,诈诈他们。”
陈昭冷笑:“这些刺客能神不知鬼不觉混到邺城,可真是好大的本事。”
如此多的精锐刺客,如此多的武器,能隐藏在庶民中,又能根据她的行踪事先筹谋好这场天衣无缝的行刺计划。
绝不是一家一户能独自完成的大事。
是刘表刘璋那两头坐以待毙的蠢货想要拼死一搏?是那些不甘心被她打压的世家门阀想要铤而走险?是忠诚汉室的那些守冢之臣临死反扑?
反正不可能是死于她手中的那些人的门客故旧为旧主报仇,没有势力支持,几个游侠可谋划不出如此完美的刺杀。
最有可能,是其中一方主谋,其他势力顺水推舟帮着遮掩。而且绝对有邺城本地士族的帮助,伪装成货郎接近她的马车,这不是“外人”能想出的主意。
“我若不出差错,躲在暗处的那些人又怎敢露头?只有千日做贼,可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陈昭冷静带入暗处那些人的立场。
——若陈昭被刺身亡,那自然最好,天下又乱了起来,他们还有机会重新回到人上人的阶层;若陈昭什么事也没有,那他们也能龟缩在暗处叹气,把自己的尾巴收拾好,罪责全推给主手,接着夹着尾巴做人。
陈昭很记仇,她从不放过仇人。不可能因为这次她万事大吉,就轻飘飘不彻底追究,让那些老鼠接着缩回暗处。
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
陈昭眸光一凛:“诈伤之事,我知你知看伤势的大夫知,其他人一个都别说漏嘴。”
倒不是陈昭不信任她的臣子。只是一来演技这东西不是人人都有,一部分武将更是什么事都写在脸上,一点秘密都藏不住;二来心腹可信,其亲眷仆从呢?往来故旧呢?世上聪明人多如过江之鲫,难免没有旁人能从她心腹一点都不着急的态度里推测出什么。
却没有听到赵云的应答声。
陈昭侧目,便看到赵云薄唇紧抿,嘴角微微下沉,眼尾泛红,长睫低垂,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
哇哦,这很好看了。
不过……真哭啦?
“子龙怕我出事?”陈昭坏心顿起,侧着头笑眯眯凑到赵云脸边,遗憾发现没有眼泪。
赵云低低应了声。
陈昭双手交叠枕在脑后,懒洋洋地靠着车厢:“天下未定,我可不能出事。”
这些年她从不独行,出门必定带两个及以上武将,为的就是避免孙策那种“刺杀身亡,中道崩殂”的前车之鉴。
什么药方如此管用,短短半日就能让向来注重君子仪态、吃饭只吃七分饱的文若吃撑?
————————
邪恶矮脚猫·乐观主义者·曹某:送空食盒就是让我自己去取饭填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220章
七月的邺城郊外,官道被烈日烤得发白,尘土在车轮下懒洋洋地打着旋儿。一辆青篷马车不紧不慢地走着,车辕上的铜铃随着颠簸叮当作响。
官道上行人不少,挑担的货郎、赶驴的农妇、骑马疾驰的青年,各个在日光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偶有清风掠过道旁槐树,便惹得树叶沙沙作响,蝉丧命一样叫唤,烦躁得很。
天气炎热,这截官道从邺城直通昭明书院的路上依旧人流如织。这条路直通昭明书院、医学院和演武堂,三所学院五千师生,大半都是富家子弟。精明的百姓早早嗅到商机,日日挑着货物叫卖,官道便一日比一日拥挤。
哪怕挤得厉害,行人也都默契避开了那辆马车。
吕玲绮骑着赤兔马在马车左侧,一杆方天画戟斜扛在肩头,红袍银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眉飞色舞向陈昭炫耀她从吕布那借来的赤兔马。
赵云在马车右侧并马而行,白马银枪,神色从容,不疾不徐,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并未带枪,只腰间系着一柄青虹剑。
“这条官道该修一修了,太窄了。”陈昭听完吕玲绮炫耀赤兔,将目光从拥挤的官道上收回来,“入冬后,让人把这条官道拓宽两丈。”
不仅这截官道要修,邺城周遭十几条路都要扩宽。
经过数年休养,邺城早已恢复乱世前的安宁。如今作为昭明军权力中枢,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竟有几分当年洛阳的盛景。
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暮色渐沉,陈昭放下车帘,慵懒地打了个哈欠。
作为书院院长,她要定期去巡视昭明书院,流水线一样慰问学子。
官道上尘土飞扬,行人往来如织,叫卖声、马蹄声、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显得嘈杂而寻常。青篷马车的帘子微微晃动,透出一线缝隙。
忽然——
“嗖!”
一支冷箭自道旁树丛中破空而来,直取马车帘幕!
吕玲绮眼神一厉,画戟骤然横扫,“锵”的一声,箭矢被斩作两段,断箭擦着车辕钉入地面。几乎同时,赵云剑尖一挑,另一支暗箭被凌空击飞,银光一闪,没入草丛。
数支冷箭从不同角度射出,赵云吕玲绮拦下几支箭,可马车目标太大,还是有箭穿过防护钉在了车壁上。
“有刺客!”赵云一声怒喝。
“保护主公!”跟在马车后方的几个护卫拔刀结阵,将车驾团团围住。
人群瞬间炸开,挑担的货郎丢下货物,农妇尖叫着拽走孩童,马匹受惊嘶鸣,官道上一片混乱。
而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原本担着竹筐在官道上埋头向前的几个货郎猛地掀翻箩筐,长刀自草席下抽出,寒光一闪,劈向车帘!
“铛——!”
刀刃砍在车壁上,入木三分后再难寸进,马车没如他想象那般一碰就碎。
(ezgc) 刺客瞳孔一缩,尚未回神,赵云已如鬼魅般掠至他身侧,剑光如雪,一剑封喉!
另一侧,另一名刺客刚跃上车辕,吕玲绮的画戟已呼啸而至,戟刃横扫,将他连人带刀劈飞数丈,血溅官道。
树丛中仍有箭矢零星射来,但侍卫已架起盾墙,箭镞钉在铁皮上,徒留一串闷响。
风过林梢,血腥气混着尘土弥漫开来。
官道上乱作一团,尖叫声、哭喊声、杂乱的脚步声混成一片。散落的箩筐、踩烂的瓜果、翻倒的货摊横七竖八地堵在路中央,人群像无头苍蝇般四散奔逃,互相推搡着。
一群侍卫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瞪圆的眼睛左右扫视,一双眼睛盯住这个盯不住那个,只能死死贴着马车围成一圈,刀尖向外,寸步不离。
“子龙留在此处,玲绮带人去追击刺客。”
车厢内响起陈昭镇定的命令声。
众人瞬间有了主心骨。赵云闻言立刻横跨一步,长剑一甩,稳稳拦在马车正前方。他低喝一声,护卫们立刻调整阵型,将马车护得密不透风。
吕玲绮更不迟疑,反手将令牌甩给最近的亲兵,厉声道:“速去调兵!”话音未落,她已纵身跃起,方天画戟劈开拦路的树枝,带着数名精锐扑进道旁树丛,追逐刺客脚印而去。
官道上终于安静下来。
风卷着几片碎叶滚过路面,方才还拥挤不堪的道路此刻空无一人,只剩满地狼藉的货物和几只翻倒的草鞋。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四下寂静得可怕。
赵云持枪立在马车旁,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死死盯着道旁幽深的树丛,耳边仿佛还能听见吕玲绮带人追出去的脚步声。时间像是被拉长了,每一息都格外难熬。
“主公?”赵云心急如焚,实在难掩担忧,终于忍不住向马车内低唤一声,声音压在喉间。
没有任何回应。
赵云脸色骤然煞白,五指死死攥住缰绳,指节泛青。他身形一晃,险些从马背滑落,胸口如压千钧,连呼吸都窒住了。
“主公?”赵云提高了一点声音,祈祷是方才自己声音太小,隔着车厢陈昭没听到他的呼唤。方才主公还给他下了令……
依然没有任何回应。
赵云耳畔嗡鸣如雷,眼前天旋地转。冷汗浸透后背,黏腻的布料紧贴皮肤,寒意直刺骨髓。他再顾不上其他,踉跄着下马扑到马车前,掀开车帘跳上马车。
却瞧见让他心脏猛然停止的画面。
陈昭仰躺在车厢地板上,面色灰败,双眼紧闭,连睫毛都不曾颤动一下,胸口不见起伏,仿佛……
赵云瞳孔骤缩,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颤抖着,从喉间挤出一声嘶哑的“主公——”,声音破碎得不成调。他几乎跪着踉跄扑到陈昭身旁,双膝重重砸在冰冷的车厢上也浑然不觉。
陈昭睁开眼,茫然地看着扑倒在身旁、面色惨白的赵云。
出什么事了?她先自己排练一下身受重伤,赵云咋这幅表情?马车内壁嵌着精钢,她连根头发丝都没少。
眼睁睁看见双目紧闭的陈昭忽然睁开眼的赵云:“……”
“嘘!”陈昭一把捂住赵云嘴巴,压低声音,“对外只当我身受重伤,命不久矣,诈诈他们。”
陈昭冷笑:“这些刺客能神不知鬼不觉混到邺城,可真是好大的本事。”
如此多的精锐刺客,如此多的武器,能隐藏在庶民中,又能根据她的行踪事先筹谋好这场天衣无缝的行刺计划。
绝不是一家一户能独自完成的大事。
是刘表刘璋那两头坐以待毙的蠢货想要拼死一搏?是那些不甘心被她打压的世家门阀想要铤而走险?是忠诚汉室的那些守冢之臣临死反扑?
反正不可能是死于她手中的那些人的门客故旧为旧主报仇,没有势力支持,几个游侠可谋划不出如此完美的刺杀。
最有可能,是其中一方主谋,其他势力顺水推舟帮着遮掩。而且绝对有邺城本地士族的帮助,伪装成货郎接近她的马车,这不是“外人”能想出的主意。
“我若不出差错,躲在暗处的那些人又怎敢露头?只有千日做贼,可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陈昭冷静带入暗处那些人的立场。
——若陈昭被刺身亡,那自然最好,天下又乱了起来,他们还有机会重新回到人上人的阶层;若陈昭什么事也没有,那他们也能龟缩在暗处叹气,把自己的尾巴收拾好,罪责全推给主手,接着夹着尾巴做人。
陈昭很记仇,她从不放过仇人。不可能因为这次她万事大吉,就轻飘飘不彻底追究,让那些老鼠接着缩回暗处。
有一个算一个,谁都跑不了!
陈昭眸光一凛:“诈伤之事,我知你知看伤势的大夫知,其他人一个都别说漏嘴。”
倒不是陈昭不信任她的臣子。只是一来演技这东西不是人人都有,一部分武将更是什么事都写在脸上,一点秘密都藏不住;二来心腹可信,其亲眷仆从呢?往来故旧呢?世上聪明人多如过江之鲫,难免没有旁人能从她心腹一点都不着急的态度里推测出什么。
却没有听到赵云的应答声。
陈昭侧目,便看到赵云薄唇紧抿,嘴角微微下沉,眼尾泛红,长睫低垂,在眼下投下一片阴影。
哇哦,这很好看了。
不过……真哭啦?
“子龙怕我出事?”陈昭坏心顿起,侧着头笑眯眯凑到赵云脸边,遗憾发现没有眼泪。
赵云低低应了声。
陈昭双手交叠枕在脑后,懒洋洋地靠着车厢:“天下未定,我可不能出事。”
这些年她从不独行,出门必定带两个及以上武将,为的就是避免孙策那种“刺杀身亡,中道崩殂”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