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他就一个独子,千金的学费都掏了,五千钱的砚是不便宜,却也不是买不起……纨绔些就纨绔些吧。
  十二岁,还是个孩子。
  ————————
  评论前一百五依然小红包,可恶,我不信我能一直卡文
  第137章
  轻松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深秋,天气忽然冷下来了。
  晨光熹微时,邺城西郊已腾起白茫茫的霜气。枯黄的蓍草蜷缩在夯土墙根,叶缘结着冰碴子,两个值夜的工徒裹着麻絮袄子,蹲在将熄的篝火旁呵手。
  稻草帘子掀开,范桃蹑手蹑脚带着一对弟妹从草棚中钻出来。
  “小桃,又早起上工去?”呵气的工徒跺着脚,惯例聊两句。
  范桃裹紧身上大了两圈的旧裘褐,这件成年人的裘褐将将裹住一个皮包骨的半大孩子和两个更加瘦小的稚子。
  “嗯,得赶在辰时前把饭做好。”范桃怕打扰到旁人睡觉,小声应了一声。
  虽说也不差这一声了,一个草棚里五十口老弱妇孺挤作一团,呼吸里混着老妪的痰响、稚童的磨牙,还有打呼噜的妇人,声如钝锯拉朽木,震得草棚顶的霜屑都簌簌落下。
  来到厨传,范桃负责给厨娘打下手,她跟着的这个厨娘姓柳,原来是昭明军中的弓手,在战场上瘸了腿,就退下来被分到后厨做饭。
  柳厨娘手上动作飞快,指尖蘸了盐水,在面皮上旋出几道花纹。馕坑炭火正红,她俯身将饼甩上炉壁。不过片刻,麦香混着芝麻焦香窜出来,而后范桃用铁钩轻巧一挑,把饼挨个挑到竹筐里。
  范桃与三五个散工搭伙,将那柳条筐”嘿哟”一声抬上板车,并上三桶热粥,一起送到她负责的那片西墙根,等人都吃完了,再把用过的粥碗推回后厨。
  她的小弟范杨早就在院里等着了,与范桃一起把粥碗抬到水缸边,范杨撸起袖子蹲到水盆边上:“阿姊,我刷碗,你快去读书吧。”
  年纪最小的范花也忙点头,她五岁了,也能干点轻活,就挪着两只芦柴腿,把哥哥洗过的陶碗从青篾盆搬到灰陶盆里。
  院中众人早习以为常。这书院后厨上做活的,尽是些不足十六岁的孤儿。有拖着弟妹的,也有独个儿刨食的,各个瘦伶仃如霜打过的稗草。反正发饭只按一个人发,只要活能干完,谁干都一样。
  范桃没有客气,她擦干净手,跑到屋里翻出一摞破旧的纸页。
  “昨日剩下的纸塞在盐缸边上。”柳厨娘正靠着案台核对今日的菜肉支出,察觉到有人进来,头都没抬一下。
  范桃咧嘴一笑:“多谢柳阿姊。”她跑到盐缸边上,从两个盐缸缝隙中抽出一沓旧纸。
  每日送罢饭,范桃总要收两张按着红手印的纸回来。工头吃过饭后,就会按上凭证。待柳厨娘验过,这些纸便成了灶边的废料,不似柴米油盐支出那样还需存档。她求柳厨娘教她识字之后,这些纸就都留给她了。
  一张纸只有一半用过,其他地方还能写字呢!而且还不花钱!
  范桃又装上一竹筒的灶灰水,抱着纸页来到她的老地方。厨院右墙边上有几块废石料子,正好能坐着看书。
  她掏出一根削尖了头的苇管,蘸着灶灰水在空白处描画,再加上盛水的竹筒和还剩下不少干净地方的旧纸,灿烂一笑。
  笔墨纸砚都有啦!
  范桃郑重背诵起她抄在纸上的这本《太平要术·神力部》,一句话要背三十遍,很快她就沉浸在了背诵中。
  陈昭远远就看到了墙根那堆石头边上有个黑影。
  书院快收尾了,她这个甩手院长也该来看看自己的产业,正好今日休息,陈昭就拉着赵云来“微服私访”。
  “那是不是个正读书的小孩?”陈昭拉着赵云往这边走近几步,发现果然是个半大少年。
  男女倒是看不出来,只看出来年纪不大,又小又瘦。
  “这应该是冀州昭明书院第一个学生。”陈昭瞧得有趣。书院还没建好,其他学子也不回来,只能是那些在此做工的流民了。
  “云前去问问?”赵云今日换了一身天青长袍,衬得眉眼比穿甲胄时柔软几分。
  陈昭正欲应下,忽想起他常在书院周遭巡视,恐被认出来,便道:”子龙且在此处稍候,待我前去探看。”
  范桃正磕磕巴巴背书,连脚步声都没听到,直到一片阴影都头顶投下,范桃才察觉到来人,以为自己被巡查的何从事抓到了,慌忙把纸页往怀里塞。
  “小人这就去干活……”
  何从事可是出了名的见不着旁人闲暇,范桃还听后厨中的其他厨娘抱怨过,说旁处的官员从不像何从事这样整日四处晃悠,抓到人偷懒就要大骂一顿。
  “不用急,我不是来抓你偷懒的。”一道轻快的女声从头顶响起,范桃抬头看到一个漂亮的女郎站在自己身前,脸一下就红了。
  范桃下意识把自己右脸的头发撩下来遮住那块丑陋胎记,手里攥着一摞还站着油渍的纸页不知该往何处放。
  应当是哪位使君家中的女眷来这边玩。范桃心想,她见过一回何从事的独子,听说是来提前考察自己读书的学院,也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总用下巴看人。
  范桃讪讪坐在石头上,不知该怎么面对身前的漂亮女郎,倒是那漂亮女郎先动了,十分自来熟坐在了她身边。
  “你在读《神力部》?”陈昭抻长脖子看了两眼,迅速确认了那摞纸页上抄写的片段属于哪本书。
  她亲手编撰,又经过诸葛亮校正补充,最终成书的那本《太平要术·神力部》——也是最无人问津的一本。
  她编撰的新系列《太平要术》中,《长生部》看的人最多,谁都想长寿少病,看的人最少的就是这本《神力部》了,东汉士人明显对橘子为什么会掉在地上不感兴趣。
  “这本书挺难,很少有人愿意学,你很厉害。”陈昭由衷称赞。她为着能推广科学,还专门在昭明学院设立了神力舍这个特招班,奈何依然没什么人愿意学。
  昭明书院学子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外招生收学费,一部分是昭明军家眷免费入学。奈何富户子弟只愿习经学走仕途,军眷子弟偏重兵法匠艺。理工科……提前半步是天才,提前两千年就是疯子。
  范桃脸一下就红了,她低头扣着破旧的衣袖,呐呐道:“我不厉害……因为旁的书我学着也很难……”
  她半个月前还不识字呢,对她而言,都是死记硬背,橘子落地第一息掉落三丈和学而时习之没什么区别,都要背五十遍才能记住。
  “我听说学这个容易考上书院,一个月还给三百个新钱……其实也不难背,多背几遍就背下来了。”范桃小声解释。
  她打听过了,书院年前就能修完,修完之后就用不着工徒,也用不着她这个送饭的小工。可其他地方不会雇她这种又(vpne)小又瘦的人干活,卖身为婢人牙子也嫌她丑,更不会愿意让她带着两个拖油瓶。
  范桃想过学柳厨娘那样从军,可她个头力气不够,昭明军也不收她。最后打听出来一条路,昭明书院有一个招不到学生的学舍,考进去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给她三百个新钱。
  三百个新钱,省着点吃够养活一双弟妹了。
  范桃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柳厨娘说这个很难学,可她要是考不上,一家三口就都要饿死。
  学了几天,范桃觉得也没那么难学。
  没用几句话,陈昭让范桃敞开了心扉。
  “你是邺城本地过来做工的人吗?”陈昭只是偶尔问几句,范桃就会知无不言。
  “我是逃荒来的这边。”范桃的心眼比起陈昭差了七百九十九个,老实极了,“今岁村里庄稼都干死了,我和弟妹就跟着娘逃荒,半路上我娘……我就跟着二叔来了这边。”
  “我也打小没有爹娘,照样长这么大了。”陈昭听出了范桃语气中露出的那丝慌张,安抚一句。
  范桃高兴道:“是哩,还好有神女,要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该往哪里逃才能活下来。”
  “这一路上也没人刁难我们,中途还有几家好心人施粥……听说是因为神女来了冀州,那些使君们才好心施粥。”
  范桃真心诚意咧嘴笑:“而且现在只要把这两本书背下来就饿不死。书还不花钱就能看,真是提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
  她扬扬手中的纸页。工地上有昭明军来传授她们太平道,主要讲什么长生术,她稀里糊涂听了几句必须烧水喝。讲道的人走了,留下了一堆书放在西边屋里供人翻看。
  ”何从事见了也不敢管,”范桃眨巴着眼睛,”他不敢管神女的事。他还督促我们多去学习神女之道。”
  “那家伙见风使舵,惯会溜须拍马。”陈昭轻笑,评价一句。
  范桃很久没有人和她这么坐着聊天了,她一直提心吊胆想着怎么才能活下去,遇到陈昭,只觉这个漂亮女郎又温柔又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