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众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皆沉默不语。
天色上黑影,谁也没想出良策,只能各自散去。
曹操回帐之后,命帐中侍从退下,自己独坐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他半张脸隐在阴影里。他指尖轻叩案几,深吸一口气,“请程仲德来见我!”
曹操没有找戏志才,此事只有程昱会赞同他。
程昱不久就到了,他见曹操孤身一人坐在案后似在深思,皱了皱眉,垂首而立,没有打扰曹操。
“军中无粮,士卒将溃。”曹操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仲德,可有良策?”
“征粮。”程昱沉默片刻,缓缓吐出两个字。
说是征粮,可主臣二人都心有默契——东阿境内一共三千余户庶民,征粮能征出来多少粮食?哪能养得活六十万大军?
只能强抢,把庶民只能在家里的粮食都抢过来,一万百姓吃两个月的粮食就够六十万士卒吃一日。
可这招实在缺德。本就是荒年,百姓家中粮也不充裕,粮食抢了肯定是还不回去,六十万大军吃完拍拍肚子走了,上万百姓就只能饿死了。
“此战不胜,兖州必归陈昭。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程昱深吸一口气,口齿清晰劝道。在意百姓的前提的那是自己的百姓,此战事关生死存亡,要是自家势力都不存在了,东阿纵有千万百姓,与他们也没一文钱的用处。
帐内死寂。
曹操缓缓起身,阴影彻底吞没他的面容,他低声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程昱深深一揖。
————————
曹操初得兖州时”粮乏,东略陈地”,在陈留、汝南等地”纵兵抄掠”获取军粮(可以说很坏了!)
”初,太祖(曹操)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
第130章
”奉将军令,征调军粮!”为首的校尉挥动令旗,士兵们如狼似虎地冲入大街小巷。
”军爷,这是俺家最后的口粮啊!”老叟死死抱住粮袋,却被一脚踹翻在地。士兵粗暴地扯开老叟,冲入屋内就四处搜刮,黄澄澄的粟洒了一地。老叟的孙子吓得哇哇大哭,被一个兵丁用枪杆抽在腿上,哭声戛然而止。
住在临里的一个县中小吏踉跄奔来,缟巾歪斜:”校尉,本县已纳过三回粮税...”
寒光一闪,一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在冰冷的石板上。校尉甩去剑上血珠,狠狠扫视一眼:”抗命者,斩!”
这哪里是征粮?分明是索命。
征粮有亩四升、户输绢三匹的征法,那位袁将军来了之后还有“一亩刍二束”,无非就是有多有少……可哪有上来二话不说就杀人的征粮法子?
城内顿时哀嚎声一片。
长矛捣碎陶瓮,环首刀劈开床板。兵丁红着眼刨出藏在地窖的最后半斗麦种,嫌人哭嚎碍事,一脚将人踢到一边。
几个青壮年试图组织抵抗,他们拿着菜刀和木棍护在门外,但面对全副武装的士卒,他们的反抗如同螳臂当车……
夕阳西沉时,城门轰然关闭。数千百姓被赶出城外,哭喊声震天动地。
“军粮征调,闲杂人等不得入城!”守卒的冷喝淹没在哭嚎声中。有人扒着门缝嘶喊:“大人!麦种都交了,留一斗过冬吧……”话音未落,一支利箭突然从城头射下,惊得人群踉跄后退。
城墙内,士卒正将最后几袋粟米搬上牛车。
“将军有令,东阿只准出不准进。”城墙的兵丁大喊,“凡靠近城墙者,以陈昭细作论处!”
袁绍接纳了曹操的提议,向东阿百姓征粮,又特意命人打开城门让这些百姓去自寻活路。
——毕竟在他这位冀州牧脚下活活饿死这么多人也实在不像样子,可若出了东阿城,那能不能活下来就各凭本事了。
饿死在道边,也不能说是被他这个冀州牧逼死的,人家都能活下去,那你饿死了还是你没本事。
数里外的无名小丘上,一片乌泱泱的大军。
陈昭居高临下眺望着这一场闹哄哄的人间惨象,在她身侧,武将一字列开。
今日本是陈昭打算强攻东阿的日子。
“派人去问问城中发生了何事。”陈昭面无表情吩咐左右。
有心思略活跃些的庶民知晓只有哭喊无用,已经咬着牙离开东阿城下往周遭郡县去了,走出数里就被半路调查消息的昭明军士卒拦下。
“启禀主公,袁绍军在东阿城内强征粮食,所过之处掘地三尺,一粒米都不留,又驱除城中百姓出城,命他们自寻生路。”小校抱拳禀告。
陈昭沉默了许久,眺望着围在东阿城墙下乌泱泱的人群,过了许久,陈昭猛然转身。
“回营。”陈昭神色冷硬,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
打不了。
一来袁绍军如今不缺粮,二来要攻打东阿,就要先把围在东阿城墙外这成千上万的庶民杀了才能碰到城墙。
大军像一条沉默的长河,一声不吭随陈昭出征,又一声不吭随陈昭回营。
他们还能吃饱饭,对庶民还有物伤其类的怜悯。
回营之后,陈昭一声不吭独自返回了自己的大帐。
一众谋士本在营内焦急等待大军出征的消息,见自家主公回营后一言不发就钻入了帐内,皆面面相觑。
“莫非战况不利?”沮授忧愁。
郭嘉摇头:“主公并非因一战不利便失魂落魄之人。”
今日刚押送粮草来到军营的蔡琰已经抢先一步,拦住了赵云询问。
“袁绍强征粮草,东阿百姓被驱逐出城。主公见之不忍。”蔡琰面带愁绪,语气中亦满是不忍,“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蔡文姬共情力极强,从赵云寥寥数言中就能感受出庶民的悲哀。
“该去劝劝主公。”郭嘉忧心顿起,拉上了蔡琰走到陈昭营帐之外。
郭嘉隔着帐帘询问:“嘉与文姬前来拜见,主公可在?”
不多时,帐内传来一道明显低沉的声音:“进来吧。”
二人入内,陈昭没有命人赐座,而是拍拍坐榻,示意二人坐到她身边。
“奉孝,我观东阿百姓实在可怜……”陈昭轻咳一声,轻车熟路打算麻烦郭嘉。
郭嘉迅速道:“不可,流民之中不知夹杂多少袁曹细作,救入营中,反遭其害。”
陈昭长叹一声,愁容满面。
郭嘉坚定道:“这个真不行。”
还不如看上哪个将领呢!
“文姬……”陈昭又去蹭蔡琰。
蔡琰心一软,责怪瞪了眼郭嘉:身为谋士,便该为主公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主公这么辛苦,只是想救一点可怜百姓而已,这难道还能是坏事吗?
“臣不善谋,唯有后勤粮草可说上一二。主公且放心就是,青州粮草足够,十万流民也养得起!”蔡琰眼皮都不眨一下,斩钉截铁道。
青州已经在自家主公手下将近四年了,一村两井、两村一渠,农具先进、肥料充足,鼓励农耕,按田交税……徐州只够自给自足,青州却在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剩下大把粮草应对荒年。
陈昭立刻露出了笑容,提出了方才刚想好的方案:“不让这些流民靠近军营,且派些人马将流民带到泰山郡安置,沿途发些豆饼充饥,饿不死即可。”
“此良策也。”蔡琰立刻称赞。
她家主公当然哪哪都好了!
郭嘉无奈长叹一口气,得了,又是一大桩事。就算拗不过主公,可好歹也多说几句表达一下“下不为例”啊。也多亏青州粮草充足,但凡如那袁曹二人一般穷苦,这一桩消耗人力物力之事,便足以让战局扭转了。
出了营帐,蔡琰拦住了郭嘉,责怪道:“主公年纪还小,奉孝年长,当多替主公排忧解难,何故为难主公?”
郭嘉缓缓张大嘴巴,心中对蔡琰“温婉柔和”的滤镜咔嚓碎了一地:“……主公年纪还小?”
“至于为难主公之事更是无从有之啊!”郭嘉觉得自己在蔡琰眼中的形象已经变成虐待小可怜主公的郭·董卓·嘉了。
“等主公哪日开口就想要敌军将领的时候,你就知道到底是谁为难谁……”郭嘉恨不得提前千年写出一折六月飞雪的《郭郎冤》来替自己喊冤。
等待二人归来的沮授听到郭嘉转述的这桩命令,倒是没多少惊讶,十分沉稳颔首:“此事就由奉孝去做。”
郭嘉愁眉苦脸:“出谋划策乃嘉长处,安置流民实非嘉所长,不若还是沮公来做?”
“不。”沮授缓缓皱眉,“老夫总觉得主公还有后手。”
从方才看到陈昭之时,沮授心中就忽然升起了一阵说不出道不明的熟悉焦虑感。
他冥思苦想也没想到这股感觉为何会令他觉得熟悉,可出于谨慎,沮授还是打定了主意要小心为上。
天色上黑影,谁也没想出良策,只能各自散去。
曹操回帐之后,命帐中侍从退下,自己独坐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他半张脸隐在阴影里。他指尖轻叩案几,深吸一口气,“请程仲德来见我!”
曹操没有找戏志才,此事只有程昱会赞同他。
程昱不久就到了,他见曹操孤身一人坐在案后似在深思,皱了皱眉,垂首而立,没有打扰曹操。
“军中无粮,士卒将溃。”曹操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仲德,可有良策?”
“征粮。”程昱沉默片刻,缓缓吐出两个字。
说是征粮,可主臣二人都心有默契——东阿境内一共三千余户庶民,征粮能征出来多少粮食?哪能养得活六十万大军?
只能强抢,把庶民只能在家里的粮食都抢过来,一万百姓吃两个月的粮食就够六十万士卒吃一日。
可这招实在缺德。本就是荒年,百姓家中粮也不充裕,粮食抢了肯定是还不回去,六十万大军吃完拍拍肚子走了,上万百姓就只能饿死了。
“此战不胜,兖州必归陈昭。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程昱深吸一口气,口齿清晰劝道。在意百姓的前提的那是自己的百姓,此战事关生死存亡,要是自家势力都不存在了,东阿纵有千万百姓,与他们也没一文钱的用处。
帐内死寂。
曹操缓缓起身,阴影彻底吞没他的面容,他低声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程昱深深一揖。
————————
曹操初得兖州时”粮乏,东略陈地”,在陈留、汝南等地”纵兵抄掠”获取军粮(可以说很坏了!)
”初,太祖(曹操)乏食,(程)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
第130章
”奉将军令,征调军粮!”为首的校尉挥动令旗,士兵们如狼似虎地冲入大街小巷。
”军爷,这是俺家最后的口粮啊!”老叟死死抱住粮袋,却被一脚踹翻在地。士兵粗暴地扯开老叟,冲入屋内就四处搜刮,黄澄澄的粟洒了一地。老叟的孙子吓得哇哇大哭,被一个兵丁用枪杆抽在腿上,哭声戛然而止。
住在临里的一个县中小吏踉跄奔来,缟巾歪斜:”校尉,本县已纳过三回粮税...”
寒光一闪,一颗头颅滚落在地,鲜血喷溅在冰冷的石板上。校尉甩去剑上血珠,狠狠扫视一眼:”抗命者,斩!”
这哪里是征粮?分明是索命。
征粮有亩四升、户输绢三匹的征法,那位袁将军来了之后还有“一亩刍二束”,无非就是有多有少……可哪有上来二话不说就杀人的征粮法子?
城内顿时哀嚎声一片。
长矛捣碎陶瓮,环首刀劈开床板。兵丁红着眼刨出藏在地窖的最后半斗麦种,嫌人哭嚎碍事,一脚将人踢到一边。
几个青壮年试图组织抵抗,他们拿着菜刀和木棍护在门外,但面对全副武装的士卒,他们的反抗如同螳臂当车……
夕阳西沉时,城门轰然关闭。数千百姓被赶出城外,哭喊声震天动地。
“军粮征调,闲杂人等不得入城!”守卒的冷喝淹没在哭嚎声中。有人扒着门缝嘶喊:“大人!麦种都交了,留一斗过冬吧……”话音未落,一支利箭突然从城头射下,惊得人群踉跄后退。
城墙内,士卒正将最后几袋粟米搬上牛车。
“将军有令,东阿只准出不准进。”城墙的兵丁大喊,“凡靠近城墙者,以陈昭细作论处!”
袁绍接纳了曹操的提议,向东阿百姓征粮,又特意命人打开城门让这些百姓去自寻活路。
——毕竟在他这位冀州牧脚下活活饿死这么多人也实在不像样子,可若出了东阿城,那能不能活下来就各凭本事了。
饿死在道边,也不能说是被他这个冀州牧逼死的,人家都能活下去,那你饿死了还是你没本事。
数里外的无名小丘上,一片乌泱泱的大军。
陈昭居高临下眺望着这一场闹哄哄的人间惨象,在她身侧,武将一字列开。
今日本是陈昭打算强攻东阿的日子。
“派人去问问城中发生了何事。”陈昭面无表情吩咐左右。
有心思略活跃些的庶民知晓只有哭喊无用,已经咬着牙离开东阿城下往周遭郡县去了,走出数里就被半路调查消息的昭明军士卒拦下。
“启禀主公,袁绍军在东阿城内强征粮食,所过之处掘地三尺,一粒米都不留,又驱除城中百姓出城,命他们自寻生路。”小校抱拳禀告。
陈昭沉默了许久,眺望着围在东阿城墙下乌泱泱的人群,过了许久,陈昭猛然转身。
“回营。”陈昭神色冷硬,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
打不了。
一来袁绍军如今不缺粮,二来要攻打东阿,就要先把围在东阿城墙外这成千上万的庶民杀了才能碰到城墙。
大军像一条沉默的长河,一声不吭随陈昭出征,又一声不吭随陈昭回营。
他们还能吃饱饭,对庶民还有物伤其类的怜悯。
回营之后,陈昭一声不吭独自返回了自己的大帐。
一众谋士本在营内焦急等待大军出征的消息,见自家主公回营后一言不发就钻入了帐内,皆面面相觑。
“莫非战况不利?”沮授忧愁。
郭嘉摇头:“主公并非因一战不利便失魂落魄之人。”
今日刚押送粮草来到军营的蔡琰已经抢先一步,拦住了赵云询问。
“袁绍强征粮草,东阿百姓被驱逐出城。主公见之不忍。”蔡琰面带愁绪,语气中亦满是不忍,“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蔡文姬共情力极强,从赵云寥寥数言中就能感受出庶民的悲哀。
“该去劝劝主公。”郭嘉忧心顿起,拉上了蔡琰走到陈昭营帐之外。
郭嘉隔着帐帘询问:“嘉与文姬前来拜见,主公可在?”
不多时,帐内传来一道明显低沉的声音:“进来吧。”
二人入内,陈昭没有命人赐座,而是拍拍坐榻,示意二人坐到她身边。
“奉孝,我观东阿百姓实在可怜……”陈昭轻咳一声,轻车熟路打算麻烦郭嘉。
郭嘉迅速道:“不可,流民之中不知夹杂多少袁曹细作,救入营中,反遭其害。”
陈昭长叹一声,愁容满面。
郭嘉坚定道:“这个真不行。”
还不如看上哪个将领呢!
“文姬……”陈昭又去蹭蔡琰。
蔡琰心一软,责怪瞪了眼郭嘉:身为谋士,便该为主公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主公这么辛苦,只是想救一点可怜百姓而已,这难道还能是坏事吗?
“臣不善谋,唯有后勤粮草可说上一二。主公且放心就是,青州粮草足够,十万流民也养得起!”蔡琰眼皮都不眨一下,斩钉截铁道。
青州已经在自家主公手下将近四年了,一村两井、两村一渠,农具先进、肥料充足,鼓励农耕,按田交税……徐州只够自给自足,青州却在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剩下大把粮草应对荒年。
陈昭立刻露出了笑容,提出了方才刚想好的方案:“不让这些流民靠近军营,且派些人马将流民带到泰山郡安置,沿途发些豆饼充饥,饿不死即可。”
“此良策也。”蔡琰立刻称赞。
她家主公当然哪哪都好了!
郭嘉无奈长叹一口气,得了,又是一大桩事。就算拗不过主公,可好歹也多说几句表达一下“下不为例”啊。也多亏青州粮草充足,但凡如那袁曹二人一般穷苦,这一桩消耗人力物力之事,便足以让战局扭转了。
出了营帐,蔡琰拦住了郭嘉,责怪道:“主公年纪还小,奉孝年长,当多替主公排忧解难,何故为难主公?”
郭嘉缓缓张大嘴巴,心中对蔡琰“温婉柔和”的滤镜咔嚓碎了一地:“……主公年纪还小?”
“至于为难主公之事更是无从有之啊!”郭嘉觉得自己在蔡琰眼中的形象已经变成虐待小可怜主公的郭·董卓·嘉了。
“等主公哪日开口就想要敌军将领的时候,你就知道到底是谁为难谁……”郭嘉恨不得提前千年写出一折六月飞雪的《郭郎冤》来替自己喊冤。
等待二人归来的沮授听到郭嘉转述的这桩命令,倒是没多少惊讶,十分沉稳颔首:“此事就由奉孝去做。”
郭嘉愁眉苦脸:“出谋划策乃嘉长处,安置流民实非嘉所长,不若还是沮公来做?”
“不。”沮授缓缓皱眉,“老夫总觉得主公还有后手。”
从方才看到陈昭之时,沮授心中就忽然升起了一阵说不出道不明的熟悉焦虑感。
他冥思苦想也没想到这股感觉为何会令他觉得熟悉,可出于谨慎,沮授还是打定了主意要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