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顾将军,”阿聿忽而笑着开口,转向他,“你这杯是不是还没喝?你不喝,我可就要多敬沈姐姐几杯了。”
顾行渊握着酒盏,似慢慢咂摸着这话中意味,良久,才抬眼望了阿聿一眼,那目光沉静得像深井,无风无浪,却仿佛下一瞬便能风起云涌。
“你喝你的。”他说。
沈念之看了看顾行渊,又看了看阿聿,忽而笑了。
“你们两个今日真有意思,一个一个藏着掖着,一个一个拐弯抹角。”她笑着往桌上又倒了一杯,“干脆点吧,咱们仨,今日都不许醉。”
酒至酣处,席间吵嚷一阵又一阵。
沈念之原本端坐着同他们斗酒,话也越发随意,眼角微红,整个人都仿佛被夜里的热浪熏得发软。她刚给自己又斟了一盏,尚未送入口中,手却一滑,酒盏跌落。
顾行渊眼疾手快扶住她肩,沈念之却已整个人一歪,软软靠在了他肩上。
“沈姐姐?”阿聿也跟着站起身,略一皱眉,伸手要扶。
顾行渊冷眼看了
他一眼,沉声道:“用不着你。”
话音未落,他已经一把将沈念之打横抱起,怀中人身子极轻,醉意浓得像压了整夜的风,袖口也落了下来,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
“顾行渊……”沈念之脑袋抵在他肩上,喃喃地呢喃着什么。
顾行渊脚步一顿,偏头想听清她说什么。
下一瞬,她却忽然抬手,缓缓地,毫无预兆地,环住了他的脖颈。
她靠在他耳边,气息带着酒香,轻得像风:“你什么时候……把昭京……送给我啊……”
顾行渊整个人僵住,手中力道几乎没有变,却再也迈不出下一步。
“我想回家……”
“也想……嫁给你。”
这最后一句极轻,轻得仿佛一个梦呓,唯有抱着她的顾行渊听得清楚,站在一旁的阿聿也听得真切。
原本热闹的席间仿佛在这一瞬被风卷空,所有的杯盏交错、嬉笑喧哗都隐退至极远之处。
顾行渊站在原地,神情不动,眼底却翻滚着压抑的情绪。他一字未回,低头只看着她醉得微红的脸——那张明明是醉着,却带着难得的安然和真心的脸。
他抿了抿唇,抱着她转身便走。
阿聿望着他的背影良久,忽然轻轻一笑,那笑意里有一点不舍,也有点释怀。他抬了抬手,像是要拦,又终究没动,只道了一句:“她选你。”
他顿了顿,看着顾行渊,语气坦然:“我信你。”
夜风微凉,顾行渊抱着沈念之一路回了都护府的偏院。
她脑袋靠着他肩头,是醉极了,一路没再说话,只偶尔嘴角轻轻动一动,像是在梦里呢喃着什么,听不清,却不舍得打断。
顾行渊推开门,进了屋,将她轻轻放在榻上。她身上披着酒席上的那件大氅,松松垮垮,鬓边几缕发散下来,染着风,也带着点酒香。
他替她脱了靴子,又顺手将披风摘下搭好,再抬眼时,却发现她竟睁开了一点眼,瞧着他,像是要说话,却又只是软软地“嗯”了一声。
“别乱动。”他低声道,替她掖了掖被角。
沈念之却忽地抬手,轻轻拉住他的袖子,像个小孩子似的,不肯撒手。
她睫毛扑闪着,声音黏黏糯糯的:“顾行渊,你别走,好不好……”
顾行渊那一刻是真的动摇了。他盯着她那张被月光映得柔软无比的脸,喉头轻轻动了一下,终是抬手将她的手指一根根剥开。
“我不走。”他说。
“你快睡。”
他起身,走到门口,犹豫片刻,又在门边坐下,靠着柱子,听着屋里她呼吸一点点平稳,才慢慢闭上了眼。
直到天光微亮,他才站起身,走出去吩咐霜杏早膳,再回来时她仍旧熟睡未醒。
再醒来的时候,沈念之睁眼,发现自己已经好好地躺在榻上,衣裳整齐,披风也挂在一旁,枕边还放着一盏被换过水的醒酒茶。
她捏了捏额角,头还有点晕,正要坐起来,就听得外头脚步声响,顾行渊推门而入,一手还拎着药盅。
四目相对,她整个人一下僵住。
顾行渊扫了她一眼,语气平淡得像无事发生:“醒了?刚让人熬了醒酒汤。”
沈念之盯着他,忽然心里一跳。
她模模糊糊记得昨晚好像抱着他说了什么……
她忍不住问:“我……昨晚有没有说什么奇怪的话?”
顾行渊淡淡道:“你说想喝水。”
沈念之:“……没了?”
“嗯。”他点头,神情一本正经,完全不肯透露更多半分。
沈念之狐疑地看着他,怎么觉得这人好像在憋笑。
“你确定?”她眼角挑起,“我昨儿喝得不算少。”
顾行渊垂下眼,将药放在她手边:“快喝吧,别装糊涂了。”
沈念之盯着他背影,轻轻哼了一声,低声道:“狗男人。”
顾行渊却站住,回头看她一眼,嘴角轻轻一挑:“你昨晚也这么叫我来着。”
沈念之:“……”
第81章 “为何以前不带我来?”……
她挑了下眉梢,靠在榻头,像是在回想点什么。
回忆零碎断断续续,但那句“我想嫁给你”……她自己听得再清楚不过,随即抬头对顾行渊说:“顾将军还站在这儿干嘛,难道是要伺候我洗漱更衣吗?”
话音刚落,顾行渊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我这就走。”说的有些不情不愿的。
沈念之面上却波澜不兴,掀被起身,动作利落,照常梳洗更衣,直到霜杏进屋来端汤时,才听她慢悠悠地问了句:“昨晚我回来有没有说胡话?”
霜杏一怔:“我看小姐回来的时候已经不省人事了,我没听见你说什么。”
沈念之“哦”了一声,似是随意问起:“那他有没有多说什么?”
霜杏摇头:“没有啊,将您安顿好就出去了,一夜都没进来。”
沈念之轻笑了一声,没再多言。等人退下后,她从榻边抽出那件昨夜的披风,边走边自言似地道:“倒是装得严实。”
——
春日回暖,紫宸殿中炉火正盛,檀香袅袅,一曲《长春调》正奏至尾声,珠帘轻晃,灯火掩映下,一道纤影凭栏而坐。
陶月今日并未着华服,只披一件橘红,鬓发微松,眼角眉梢却带着一抹慵懒的漫不经心。她指尖拨弄着一枝春杏,随意地将花瓣丢入李珣手中那盏酒中。
李珣笑着看她:“你倒越来越不将朕放在眼里了。”
“臣妾哪有。”陶月抬眸,笑得慢条斯理,“只是陛下日日召我,说是作陪,其实是自己孤单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懒懒拈起酒盏,不急不慢抿了一口,唇角挑着漫不经心的讥意。
李珣盯着她看了很久,忽而笑了:“你倒真像她。”
陶月斜睨他一眼,唇角一挑:“像她?您要是想她就去找她呗,何必来我这儿凑热闹,倒显得我多余了不是。”
李珣被她噎住,先是一愣,继而笑出声来,眉眼舒展开几分,似是终于尝到了那股熟悉的刺激。
她越是不在意他,他越是被牵着走。
“阿之。”他低低唤她,眼神却带着一点近乎执念的温存,他一把将她拉进怀中,鼻息贴近她的脖颈,“若你早些进宫,也许……”
“陛下莫要说也许。”陶月抬手打断他,眼神却仍似笑非笑,“也许这两个字,说了太多,只显得陛下多情罢了。”
李珣低头笑,将她手中那杯杏花酒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殿外小太监匆匆跪下,禀道:“陛下,中书府来折,是急递。”
李珣神色微动,表情恢复严肃,一把推开怀里的人,让她滚出去。
李珣半倚在御案后,手中一封密折已经展开,指节轻叩桌案,神色不明。半晌,他轻声冷笑,语气中藏着三分讥诮:
“北庭绕开昭京旧道,自称是为通市,实则已将文书绕送至瀚州城下。”他将密折一摔,抬眼看向殿外,“他们当我死了么,通市何须递文书到瀚州,李珩好不安生啊。”
“这大昭谁作主,他们倒比朕更清楚。”
殿门外传来太监通禀:“中书令苍大人求见。”
李珣不动,只懒懒道:“宣。”
片刻,苍晏入殿,朝服整肃,步履沉稳,一揖到底:“臣参见陛下。”
李珣淡淡点头,未叫他起,只将那封密折推了过去:“你来得正好,朕正看这折子,里面写北庭送通商文牍到瀚州,你替朕瞧瞧,他们可把我放在眼中,到底谁才是大昭的主人,反了天了。”
苍晏接过细看,片刻后垂眸,拱手道:“臣斗胆一言。此局,或可引而破之。”
李珣盯着他,缓缓靠回御椅:“说来听听。”
苍晏声音沉稳,不疾不徐:“臣以为,可顺其意,设宴于四月初八,邀北庭使节与王子同行入京,明面上议通商之事,实则是设一局。”
顾行渊握着酒盏,似慢慢咂摸着这话中意味,良久,才抬眼望了阿聿一眼,那目光沉静得像深井,无风无浪,却仿佛下一瞬便能风起云涌。
“你喝你的。”他说。
沈念之看了看顾行渊,又看了看阿聿,忽而笑了。
“你们两个今日真有意思,一个一个藏着掖着,一个一个拐弯抹角。”她笑着往桌上又倒了一杯,“干脆点吧,咱们仨,今日都不许醉。”
酒至酣处,席间吵嚷一阵又一阵。
沈念之原本端坐着同他们斗酒,话也越发随意,眼角微红,整个人都仿佛被夜里的热浪熏得发软。她刚给自己又斟了一盏,尚未送入口中,手却一滑,酒盏跌落。
顾行渊眼疾手快扶住她肩,沈念之却已整个人一歪,软软靠在了他肩上。
“沈姐姐?”阿聿也跟着站起身,略一皱眉,伸手要扶。
顾行渊冷眼看了
他一眼,沉声道:“用不着你。”
话音未落,他已经一把将沈念之打横抱起,怀中人身子极轻,醉意浓得像压了整夜的风,袖口也落了下来,露出一截白皙的手腕。
“顾行渊……”沈念之脑袋抵在他肩上,喃喃地呢喃着什么。
顾行渊脚步一顿,偏头想听清她说什么。
下一瞬,她却忽然抬手,缓缓地,毫无预兆地,环住了他的脖颈。
她靠在他耳边,气息带着酒香,轻得像风:“你什么时候……把昭京……送给我啊……”
顾行渊整个人僵住,手中力道几乎没有变,却再也迈不出下一步。
“我想回家……”
“也想……嫁给你。”
这最后一句极轻,轻得仿佛一个梦呓,唯有抱着她的顾行渊听得清楚,站在一旁的阿聿也听得真切。
原本热闹的席间仿佛在这一瞬被风卷空,所有的杯盏交错、嬉笑喧哗都隐退至极远之处。
顾行渊站在原地,神情不动,眼底却翻滚着压抑的情绪。他一字未回,低头只看着她醉得微红的脸——那张明明是醉着,却带着难得的安然和真心的脸。
他抿了抿唇,抱着她转身便走。
阿聿望着他的背影良久,忽然轻轻一笑,那笑意里有一点不舍,也有点释怀。他抬了抬手,像是要拦,又终究没动,只道了一句:“她选你。”
他顿了顿,看着顾行渊,语气坦然:“我信你。”
夜风微凉,顾行渊抱着沈念之一路回了都护府的偏院。
她脑袋靠着他肩头,是醉极了,一路没再说话,只偶尔嘴角轻轻动一动,像是在梦里呢喃着什么,听不清,却不舍得打断。
顾行渊推开门,进了屋,将她轻轻放在榻上。她身上披着酒席上的那件大氅,松松垮垮,鬓边几缕发散下来,染着风,也带着点酒香。
他替她脱了靴子,又顺手将披风摘下搭好,再抬眼时,却发现她竟睁开了一点眼,瞧着他,像是要说话,却又只是软软地“嗯”了一声。
“别乱动。”他低声道,替她掖了掖被角。
沈念之却忽地抬手,轻轻拉住他的袖子,像个小孩子似的,不肯撒手。
她睫毛扑闪着,声音黏黏糯糯的:“顾行渊,你别走,好不好……”
顾行渊那一刻是真的动摇了。他盯着她那张被月光映得柔软无比的脸,喉头轻轻动了一下,终是抬手将她的手指一根根剥开。
“我不走。”他说。
“你快睡。”
他起身,走到门口,犹豫片刻,又在门边坐下,靠着柱子,听着屋里她呼吸一点点平稳,才慢慢闭上了眼。
直到天光微亮,他才站起身,走出去吩咐霜杏早膳,再回来时她仍旧熟睡未醒。
再醒来的时候,沈念之睁眼,发现自己已经好好地躺在榻上,衣裳整齐,披风也挂在一旁,枕边还放着一盏被换过水的醒酒茶。
她捏了捏额角,头还有点晕,正要坐起来,就听得外头脚步声响,顾行渊推门而入,一手还拎着药盅。
四目相对,她整个人一下僵住。
顾行渊扫了她一眼,语气平淡得像无事发生:“醒了?刚让人熬了醒酒汤。”
沈念之盯着他,忽然心里一跳。
她模模糊糊记得昨晚好像抱着他说了什么……
她忍不住问:“我……昨晚有没有说什么奇怪的话?”
顾行渊淡淡道:“你说想喝水。”
沈念之:“……没了?”
“嗯。”他点头,神情一本正经,完全不肯透露更多半分。
沈念之狐疑地看着他,怎么觉得这人好像在憋笑。
“你确定?”她眼角挑起,“我昨儿喝得不算少。”
顾行渊垂下眼,将药放在她手边:“快喝吧,别装糊涂了。”
沈念之盯着他背影,轻轻哼了一声,低声道:“狗男人。”
顾行渊却站住,回头看她一眼,嘴角轻轻一挑:“你昨晚也这么叫我来着。”
沈念之:“……”
第81章 “为何以前不带我来?”……
她挑了下眉梢,靠在榻头,像是在回想点什么。
回忆零碎断断续续,但那句“我想嫁给你”……她自己听得再清楚不过,随即抬头对顾行渊说:“顾将军还站在这儿干嘛,难道是要伺候我洗漱更衣吗?”
话音刚落,顾行渊叹了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我这就走。”说的有些不情不愿的。
沈念之面上却波澜不兴,掀被起身,动作利落,照常梳洗更衣,直到霜杏进屋来端汤时,才听她慢悠悠地问了句:“昨晚我回来有没有说胡话?”
霜杏一怔:“我看小姐回来的时候已经不省人事了,我没听见你说什么。”
沈念之“哦”了一声,似是随意问起:“那他有没有多说什么?”
霜杏摇头:“没有啊,将您安顿好就出去了,一夜都没进来。”
沈念之轻笑了一声,没再多言。等人退下后,她从榻边抽出那件昨夜的披风,边走边自言似地道:“倒是装得严实。”
——
春日回暖,紫宸殿中炉火正盛,檀香袅袅,一曲《长春调》正奏至尾声,珠帘轻晃,灯火掩映下,一道纤影凭栏而坐。
陶月今日并未着华服,只披一件橘红,鬓发微松,眼角眉梢却带着一抹慵懒的漫不经心。她指尖拨弄着一枝春杏,随意地将花瓣丢入李珣手中那盏酒中。
李珣笑着看她:“你倒越来越不将朕放在眼里了。”
“臣妾哪有。”陶月抬眸,笑得慢条斯理,“只是陛下日日召我,说是作陪,其实是自己孤单罢了。”她一边说,一边懒懒拈起酒盏,不急不慢抿了一口,唇角挑着漫不经心的讥意。
李珣盯着她看了很久,忽而笑了:“你倒真像她。”
陶月斜睨他一眼,唇角一挑:“像她?您要是想她就去找她呗,何必来我这儿凑热闹,倒显得我多余了不是。”
李珣被她噎住,先是一愣,继而笑出声来,眉眼舒展开几分,似是终于尝到了那股熟悉的刺激。
她越是不在意他,他越是被牵着走。
“阿之。”他低低唤她,眼神却带着一点近乎执念的温存,他一把将她拉进怀中,鼻息贴近她的脖颈,“若你早些进宫,也许……”
“陛下莫要说也许。”陶月抬手打断他,眼神却仍似笑非笑,“也许这两个字,说了太多,只显得陛下多情罢了。”
李珣低头笑,将她手中那杯杏花酒一饮而尽。
就在这时,殿外小太监匆匆跪下,禀道:“陛下,中书府来折,是急递。”
李珣神色微动,表情恢复严肃,一把推开怀里的人,让她滚出去。
李珣半倚在御案后,手中一封密折已经展开,指节轻叩桌案,神色不明。半晌,他轻声冷笑,语气中藏着三分讥诮:
“北庭绕开昭京旧道,自称是为通市,实则已将文书绕送至瀚州城下。”他将密折一摔,抬眼看向殿外,“他们当我死了么,通市何须递文书到瀚州,李珩好不安生啊。”
“这大昭谁作主,他们倒比朕更清楚。”
殿门外传来太监通禀:“中书令苍大人求见。”
李珣不动,只懒懒道:“宣。”
片刻,苍晏入殿,朝服整肃,步履沉稳,一揖到底:“臣参见陛下。”
李珣淡淡点头,未叫他起,只将那封密折推了过去:“你来得正好,朕正看这折子,里面写北庭送通商文牍到瀚州,你替朕瞧瞧,他们可把我放在眼中,到底谁才是大昭的主人,反了天了。”
苍晏接过细看,片刻后垂眸,拱手道:“臣斗胆一言。此局,或可引而破之。”
李珣盯着他,缓缓靠回御椅:“说来听听。”
苍晏声音沉稳,不疾不徐:“臣以为,可顺其意,设宴于四月初八,邀北庭使节与王子同行入京,明面上议通商之事,实则是设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