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直至他错拿了那本李斯特的琴谱。
言漱礼面无表情,打量着那幅用铅笔描画的肖像,潦草而鲜活的线条,一眼就知暗藏什么心思。
李絮喜欢他。他抿了抿唇,想,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当天晚上的击剑课,出乎意料地走了好几次神。老师小心翼翼劝他,今天状态不对,不如到此为止,回去好好休息。
他收拾了东西,提前结束课程,坐上回江心岛的车。
明月高悬。望着窗边帧帧掠过的风景,他突然又想,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他未来的路早早就被铺好了,毕业后会直接去往波士顿留学。学成归国,再开始着手接触集团事务,接言崐的班。
李絮的家庭背景差得可以忽略不计。个人修的是ib课程,成绩不差,申英美澳加的大学都可以。
他看过她填的目标院校,一家在纽约,一家在洛杉矶。到时候他们即便不在同一座城市,只要她在北美,距离就不算远。言漱礼做什么都有条不紊,完全可以很好地平衡学业与生活,分出时间去她在的城市。
李絮不是那种黏黏糊糊的性格,应该也不会需求那种时时刻刻黏在一起的低效率关系。异地恋对于他们而言,说不定还更适合一些,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言漱礼有理有据地说服了自己,合上琴谱,决定不必拒绝得那么彻底,一切等她申好院校再说。
毕竟她受了欺负,也只敢一个人躲在玫瑰丛里偷偷掉眼泪,哭得眼睛红红的,像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他又不是什么不近人情的人。
还是不要让她哭了吧。
结果言漱礼沉心等了好久。甚至耐着性子去了那场无聊的期末聚会,只等到她借着国王游戏的惩罚,轻飘飘说出口的一句“喜欢”。态度轻佻又随便。玩笑似的。不到五秒钟就反悔。
言漱礼冷了脸,当场就想起身走人。
之后偶尔在学校遇见,她也表现得像个陌生人。对他视而不见,隔得远远就避开,实在避不开,就匆忙点一点下巴,假模假样笑一笑。
看得人恼火。
更令人恼火的是——
她一声不响去了意大利,转头就跟陈彧在一起。
回忆起那些糟心事,言漱礼神情不由阴沉下去,冷声冷气控诉,“你以前眼光真不怎么样,李絮。”
李絮恍恍惚惚地听着他说话,看着倒映在他瞳孔中的自己,迟钝地,无所遁形地,似被漩涡卷入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里。惟有一片哑然,一片空白,而后才是砰地一声,心脏勃然的跃动。
她接住他视线,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只觉得彼此紧握的手,仿佛同时生出了荆棘与玫瑰,刺得她神不守舍。不必试图挣脱,也知道再挣不脱。
久久,她才别过脸去,很轻很轻地应了一句,“…那怎么办。我眼光一直都这样。”
过云雨转瞬即逝。
他们各怀心思,没有继续对话,也没有过多停留在旧记忆里。拿了那本琴谱,很快结账离开书店。
在去学院美术馆看正版david,以及去乌菲齐美术馆看美第奇家族的奢侈史之间,他们选择了回到李絮的小破公寓。
门被掩上。
言漱礼将采购回来的生鲜酒饮逐一分类放进冰箱,李絮盲目补货的一堆软糖巧克力放进收纳框,他用的mysize分浴室、沙发、床头柜各放一盒。随后又往喷壶斟满水,拉开露台的落地窗,给她那株还在努力开花的小柠檬树浇水湿土。
雨过天晴,日光明亮而温暖,照耀着空气中打旋的微尘。
李絮懒懒坐在地毯上,打开画具箱,无所事事地望他背影。
“如果没有那么多欲。望。”鬼使神差地,她忽然想起安德拉德的那句诗,“——下午应该是蓝色的。”
一朵云降落,覆过她的面容与视野,带来霜雪的味道,然后清凉与静谧蔓延。
轻轻一碰就分开,言漱礼伸手蹭了蹭她的唇环,“现在就画?”
李絮端着调色板,“嗯”了一声。
言漱礼低低说“好”,直起身单手脱掉短tee,露出精壮的胸腹,从容自若地挨着床沿,坐在她斜对面。
李絮从铝管中挤出颜料,换了支马毛笔,大致勾好明暗关系,开始对照着实物,慢慢填充镜中人的五官细节。
她没有戴耳机,也没有外放音乐,任由佛罗伦萨平缓悠长的城市白噪音,来填充彼此耳边的空白。
她在观察言漱礼。
言漱礼亦在观察她。
他的身体野蛮而优雅,充满克制的力量感,与脱离动物性的美。
很容易引发某种艺术化的遐想,与本。能的冲动。
李絮不知道那些热恋期的情侣是不是也会像这样。只是简单的对视,都忍不住俯身过去,小动物一样触碰对方的嘴唇。好像时时刻刻都需索彼此的体温,贪图彼此的视线,渴求彼此的亲吻。
因为她和言漱礼其实并没有在谈恋爱。
黄昏时分,天色渐渐暗下来。房间里没来得及开灯,静谧而幽暗,只有衣物挨蹭的窸窣声与唇舌交织的啧啧水声。
刚刚补充的消耗品很快就被拆开。言漱礼将她抱得很紧,像吃gelato那样吃她软绵绵的舌尖。李絮被时轻时重地磨着,浑身细细发颤,感觉自己即将溺毙于这片日落蓝调之中。
言漱礼将她捞起来,声音贴在她耳边,有种低低的温柔,“你肚子太薄了。”
落地窗没关。
不远处教堂广场此起彼伏的人潮声,伴随着凉爽的微风,若隐若现地涌入房间里。
言漱礼从背后紧紧搂住她,两人像被汗黏在了一处,侧躺在地毯上。室内暗而寂静,漂浮着她惯用的广藿玫瑰香,以及他身上的荷尔蒙气息。李絮醺醺然的,还在微微发抖。言漱礼低下头,温。存地吻在她肩膀。
夜晚保有它半舍半留的神秘习惯。
风静谧得没有形状。
昏昏欲睡之间,李絮忽觉颈间凉了凉。睁开眼,伸手一摸,发现身上突然多了一条项链。
她后知后觉支起手肘,疑惑地望向言漱礼,“这是什么?”
言漱礼起身去开灯。
画架旁边那盏羽毛灯轻柔亮起,将柑橘色的光迸落满地,也为那幅未完成的油画镀上了一层羽化蒙版。
言漱礼打开冰箱拿了一瓶柠檬气泡水,拧开了递到她唇边,不紧不慢道,“项链。”
“我知道是项链。”李絮嫌身上黏,不肯穿自己的衣服,随手套了件他的衬衫,“我问的不是这个。”
“别担心。”言漱礼帮她翻了翻衣领,口吻平淡,“只是普通的款式,没有镶钻石彩宝,去不到会令你有负担感的那种价位。”
李絮不吭声,就着他的手喝了半瓶水,自己低头看不见,于是又转向沙发旁边的穿衣镜。
镜中朦朦胧胧映出她的轮廓,凑近了,才看清那条项链的全貌。
确实没有镶嵌任何闪闪发光的宝石。
一条素链,白金材质,极简设计。只在居中锁骨处,颇具巧思地拧入了一个字母l。
李絮手指勾着这条平平无奇的项链,若有所思看向他,“为什么要送我首饰?”
上次是天价的蓝钻耳坠。
这次是朴素的白金项链。
“没有为什么。”言漱礼轻描淡写,目光落在她那枚沾水的唇环,“只是觉得很衬你。”
第37章 有点想sphynx了。
37
有一个德语词,叫作torschlosspanik。
字面意思,是“关门之前的慌乱”,用以描述时间即将用尽的焦虑与烦躁感。
它可以相当精准地,概括李絮当下的状态。
天刚蒙蒙亮,李絮睡眼惺忪坐在床沿,漫不经心地倾听窗外鸟雀的吱喳声。
言漱礼一身水汽地从浴室出来。宽肩窄腰,山眉薄唇。在昏暗的室内光线里不期然对上眼睛,说不出的清贵英俊。
“吵醒你了?”他打开冰箱,习惯性拎了瓶柠檬气泡水出来。
李絮摇了摇头,说“没有”。
与表现出来的不一样,她其实并不是那种非常依赖闹钟的人。
小时候若是遇到翌日有钢琴表演,或者罗跃青提前告知李兆霖会回家吃饭,诸如此类的状况,她就会莫名其妙精神紧绷地早起。
很神奇。
像是某种潜意识设定的生物钟,每当遭遇重大事项,就会自动敲心砸肺将她准时唤醒。
大概是心有预期,知道言漱礼今早会走。所以无论他再怎么轻手轻脚,她还是受到情绪驱使,早早醒了过来。
言漱礼走近,喂她喝了半瓶水,剩下半瓶自己仰脖喝空。
李絮有点恹恹的,看着他的眼神温和而湿润,像被打扰冬眠了的小动物。
言漱礼席地而坐,自下而上看她一眼,很自然地让她左脚踩在自己膝盖上,一手握住小腿肚,另一手缓慢地揉她脚踝。
“昨晚冷敷过了。”他声音低而沉,“今天要是还疼,记得自己再冷热敷交替处理一下。”
言漱礼面无表情,打量着那幅用铅笔描画的肖像,潦草而鲜活的线条,一眼就知暗藏什么心思。
李絮喜欢他。他抿了抿唇,想,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当天晚上的击剑课,出乎意料地走了好几次神。老师小心翼翼劝他,今天状态不对,不如到此为止,回去好好休息。
他收拾了东西,提前结束课程,坐上回江心岛的车。
明月高悬。望着窗边帧帧掠过的风景,他突然又想,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他未来的路早早就被铺好了,毕业后会直接去往波士顿留学。学成归国,再开始着手接触集团事务,接言崐的班。
李絮的家庭背景差得可以忽略不计。个人修的是ib课程,成绩不差,申英美澳加的大学都可以。
他看过她填的目标院校,一家在纽约,一家在洛杉矶。到时候他们即便不在同一座城市,只要她在北美,距离就不算远。言漱礼做什么都有条不紊,完全可以很好地平衡学业与生活,分出时间去她在的城市。
李絮不是那种黏黏糊糊的性格,应该也不会需求那种时时刻刻黏在一起的低效率关系。异地恋对于他们而言,说不定还更适合一些,不会造成什么问题。
言漱礼有理有据地说服了自己,合上琴谱,决定不必拒绝得那么彻底,一切等她申好院校再说。
毕竟她受了欺负,也只敢一个人躲在玫瑰丛里偷偷掉眼泪,哭得眼睛红红的,像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
他又不是什么不近人情的人。
还是不要让她哭了吧。
结果言漱礼沉心等了好久。甚至耐着性子去了那场无聊的期末聚会,只等到她借着国王游戏的惩罚,轻飘飘说出口的一句“喜欢”。态度轻佻又随便。玩笑似的。不到五秒钟就反悔。
言漱礼冷了脸,当场就想起身走人。
之后偶尔在学校遇见,她也表现得像个陌生人。对他视而不见,隔得远远就避开,实在避不开,就匆忙点一点下巴,假模假样笑一笑。
看得人恼火。
更令人恼火的是——
她一声不响去了意大利,转头就跟陈彧在一起。
回忆起那些糟心事,言漱礼神情不由阴沉下去,冷声冷气控诉,“你以前眼光真不怎么样,李絮。”
李絮恍恍惚惚地听着他说话,看着倒映在他瞳孔中的自己,迟钝地,无所遁形地,似被漩涡卷入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里。惟有一片哑然,一片空白,而后才是砰地一声,心脏勃然的跃动。
她接住他视线,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只觉得彼此紧握的手,仿佛同时生出了荆棘与玫瑰,刺得她神不守舍。不必试图挣脱,也知道再挣不脱。
久久,她才别过脸去,很轻很轻地应了一句,“…那怎么办。我眼光一直都这样。”
过云雨转瞬即逝。
他们各怀心思,没有继续对话,也没有过多停留在旧记忆里。拿了那本琴谱,很快结账离开书店。
在去学院美术馆看正版david,以及去乌菲齐美术馆看美第奇家族的奢侈史之间,他们选择了回到李絮的小破公寓。
门被掩上。
言漱礼将采购回来的生鲜酒饮逐一分类放进冰箱,李絮盲目补货的一堆软糖巧克力放进收纳框,他用的mysize分浴室、沙发、床头柜各放一盒。随后又往喷壶斟满水,拉开露台的落地窗,给她那株还在努力开花的小柠檬树浇水湿土。
雨过天晴,日光明亮而温暖,照耀着空气中打旋的微尘。
李絮懒懒坐在地毯上,打开画具箱,无所事事地望他背影。
“如果没有那么多欲。望。”鬼使神差地,她忽然想起安德拉德的那句诗,“——下午应该是蓝色的。”
一朵云降落,覆过她的面容与视野,带来霜雪的味道,然后清凉与静谧蔓延。
轻轻一碰就分开,言漱礼伸手蹭了蹭她的唇环,“现在就画?”
李絮端着调色板,“嗯”了一声。
言漱礼低低说“好”,直起身单手脱掉短tee,露出精壮的胸腹,从容自若地挨着床沿,坐在她斜对面。
李絮从铝管中挤出颜料,换了支马毛笔,大致勾好明暗关系,开始对照着实物,慢慢填充镜中人的五官细节。
她没有戴耳机,也没有外放音乐,任由佛罗伦萨平缓悠长的城市白噪音,来填充彼此耳边的空白。
她在观察言漱礼。
言漱礼亦在观察她。
他的身体野蛮而优雅,充满克制的力量感,与脱离动物性的美。
很容易引发某种艺术化的遐想,与本。能的冲动。
李絮不知道那些热恋期的情侣是不是也会像这样。只是简单的对视,都忍不住俯身过去,小动物一样触碰对方的嘴唇。好像时时刻刻都需索彼此的体温,贪图彼此的视线,渴求彼此的亲吻。
因为她和言漱礼其实并没有在谈恋爱。
黄昏时分,天色渐渐暗下来。房间里没来得及开灯,静谧而幽暗,只有衣物挨蹭的窸窣声与唇舌交织的啧啧水声。
刚刚补充的消耗品很快就被拆开。言漱礼将她抱得很紧,像吃gelato那样吃她软绵绵的舌尖。李絮被时轻时重地磨着,浑身细细发颤,感觉自己即将溺毙于这片日落蓝调之中。
言漱礼将她捞起来,声音贴在她耳边,有种低低的温柔,“你肚子太薄了。”
落地窗没关。
不远处教堂广场此起彼伏的人潮声,伴随着凉爽的微风,若隐若现地涌入房间里。
言漱礼从背后紧紧搂住她,两人像被汗黏在了一处,侧躺在地毯上。室内暗而寂静,漂浮着她惯用的广藿玫瑰香,以及他身上的荷尔蒙气息。李絮醺醺然的,还在微微发抖。言漱礼低下头,温。存地吻在她肩膀。
夜晚保有它半舍半留的神秘习惯。
风静谧得没有形状。
昏昏欲睡之间,李絮忽觉颈间凉了凉。睁开眼,伸手一摸,发现身上突然多了一条项链。
她后知后觉支起手肘,疑惑地望向言漱礼,“这是什么?”
言漱礼起身去开灯。
画架旁边那盏羽毛灯轻柔亮起,将柑橘色的光迸落满地,也为那幅未完成的油画镀上了一层羽化蒙版。
言漱礼打开冰箱拿了一瓶柠檬气泡水,拧开了递到她唇边,不紧不慢道,“项链。”
“我知道是项链。”李絮嫌身上黏,不肯穿自己的衣服,随手套了件他的衬衫,“我问的不是这个。”
“别担心。”言漱礼帮她翻了翻衣领,口吻平淡,“只是普通的款式,没有镶钻石彩宝,去不到会令你有负担感的那种价位。”
李絮不吭声,就着他的手喝了半瓶水,自己低头看不见,于是又转向沙发旁边的穿衣镜。
镜中朦朦胧胧映出她的轮廓,凑近了,才看清那条项链的全貌。
确实没有镶嵌任何闪闪发光的宝石。
一条素链,白金材质,极简设计。只在居中锁骨处,颇具巧思地拧入了一个字母l。
李絮手指勾着这条平平无奇的项链,若有所思看向他,“为什么要送我首饰?”
上次是天价的蓝钻耳坠。
这次是朴素的白金项链。
“没有为什么。”言漱礼轻描淡写,目光落在她那枚沾水的唇环,“只是觉得很衬你。”
第37章 有点想sphynx了。
37
有一个德语词,叫作torschlosspanik。
字面意思,是“关门之前的慌乱”,用以描述时间即将用尽的焦虑与烦躁感。
它可以相当精准地,概括李絮当下的状态。
天刚蒙蒙亮,李絮睡眼惺忪坐在床沿,漫不经心地倾听窗外鸟雀的吱喳声。
言漱礼一身水汽地从浴室出来。宽肩窄腰,山眉薄唇。在昏暗的室内光线里不期然对上眼睛,说不出的清贵英俊。
“吵醒你了?”他打开冰箱,习惯性拎了瓶柠檬气泡水出来。
李絮摇了摇头,说“没有”。
与表现出来的不一样,她其实并不是那种非常依赖闹钟的人。
小时候若是遇到翌日有钢琴表演,或者罗跃青提前告知李兆霖会回家吃饭,诸如此类的状况,她就会莫名其妙精神紧绷地早起。
很神奇。
像是某种潜意识设定的生物钟,每当遭遇重大事项,就会自动敲心砸肺将她准时唤醒。
大概是心有预期,知道言漱礼今早会走。所以无论他再怎么轻手轻脚,她还是受到情绪驱使,早早醒了过来。
言漱礼走近,喂她喝了半瓶水,剩下半瓶自己仰脖喝空。
李絮有点恹恹的,看着他的眼神温和而湿润,像被打扰冬眠了的小动物。
言漱礼席地而坐,自下而上看她一眼,很自然地让她左脚踩在自己膝盖上,一手握住小腿肚,另一手缓慢地揉她脚踝。
“昨晚冷敷过了。”他声音低而沉,“今天要是还疼,记得自己再冷热敷交替处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