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20节
萧琂心中暗暗庆幸父亲没见过她这般神采奕奕的模样,否则……
第40章 杀得你来我往?
岁暮天寒,殿外银装素裹,殿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檀香。
这种晌午时刻是最容易教人昏昏欲睡的,但杨满愿完全沉浸在棋局中,格外精神抖擞。
半晌后,她忽然莞尔一笑,将手中的白子摆在棋盘靠外围的位置。
“殿下,到您了!”
少女眉眼微弯,眼波流转间,两人的视线就这么在空中撞上了。
四目相对,二人皆微怔了下,气氛骤然微妙暧昧了几分。
俊美无俦的年轻男人眸光灼灼一瞬不瞬地盯着她,杨满愿不由心跳如鼓,脸上发烫。
看着她失神还被发现了,萧琂耳尖微微泛红,忙垂下眼眸,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棋局之上。
这回轮到他陷入了沉思,杨满愿执的白子已将他所有能走的路堵得密不透风。
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让他心潮澎湃。
胸中仿佛被一汪热泉溢满,说不出的满足畅快。
与萧琂对弈的人里,皇帝常是碾压之势将他击得溃不成军。而伴读徐承宗棋艺略逊色于他,也能稍稍厮杀一阵,只能说差强人意。
东宫的属臣中也有棋艺精湛之人,但在他面前却顾忌颇多,鲜少会全力以赴。
杨满愿端起红枣姜茶轻抿了几口,蓦然想起来什么,神色微变,急忙借口更衣去了净室一趟。
今晨刚醒来她发现自己推迟许久的月信来了,总算是松了口气。
被关瀛台的整整一月里,因月事迟迟未至,她很是提心吊胆了一阵子。
方才杨满愿盘腿久坐,全神贯注在棋局上,连月事带稍移了些位置都全然不觉,果真弄脏了亵裤。
杏云与素月有条不紊地替她换上新的月事带与亵裤。
昨日太子将她接回东宫时,杏云也跟着回来了。
而上回与杏云一起陪同杨满愿前往御花园、又被卫淑妃使唤去传太医的丹桂,早被太子寻了个错处调拨去别处当差。
忆起丹桂,杨满愿不禁又想起了卫淑妃,心底莫名生寒。
先皇永顺帝后妃众多,但大多在皇帝即位之初就挪到了别宫颐养天年,唯独庄贤皇后徐氏与太子生母卫淑妃仍留居宫中。
且这二人一个比一个怪异,正好与她两度在御花园偶遇圣上都有关系……
历来以孝治天下,太子温和谦逊,杨满愿不可能主动与他谈论他的嫡母、生母有何异常。
如今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自己小心着些了。
小半晌后,杨满愿款步回到内殿,并在方才的位置坐下。
方才等待的间隙,萧琂已决定“宁失数子不失一先”,颇为大胆地走了一步险棋,就等着看她将如何应对。
杨满愿微微一怔,也没想到他会走这一步,局势再次剑拔弩张起来。
从晌午直到天黑,二人在棋盘上杀得你来我往,硬是没能分出个胜负。
到了晚膳时分,他们不得不休战,命人将僵持的棋局绘画下来,待下回再有闲暇时间再继续。
梳洗过后回到床榻上,男人忽然低声问:“孤听闻过几日似乎是薛淑人的生辰,愿愿可想出宫为淑人贺寿?”
薛淑人是指杨满愿的母亲薛淑兰,她身上有个三品淑人的诰命,故而如此称呼。
杨满愿倏地掀起羽睫,面露惊诧,“妾身可以出宫为母亲贺寿?”
她此刻长发披散,身上一袭淡粉色寝衣,双颊绯红,杏眸湿漉漉的,泛着潋滟水光。
萧琂心尖微颤,握住她的小手捏了捏,“自然可以出宫,但需要微服出行,否则会惊扰百姓,以及寿礼还需愿愿备下,孤也不知薛淑人的喜好,担心准备不周。”
杨满愿惊喜交加,主动环住他劲瘦的腰身撒娇,“殿下对妾身真好,连妾身母亲的生辰都放在心上。”
别说他是堂堂一国储君,就是许多平民百姓也鲜少会记着岳母的生辰的。
今日杨满愿才刚因深觉宫中危机四伏而不太敢宣召母亲与妹妹,正好太子就主动提议带她出宫省亲了……
她这般投怀送抱,萧琂身上倏地燥热了起来,喉结滚动几下。
不假思索的,他俯身吻住了少女饱满红润的樱唇。
今日对弈时,他早想这么做了。
亲吻的动作温柔绵密,像是缠绵悱恻的春风细雨,丝丝绕绕,引人沉沦。
杨满愿很快就浑身软了下来,好似没骨头似的瘫软在男人结实精瘦的臂弯里。
随着二人越发情浓,衣衫层层解开,她才猛然惊醒。
“殿下别,今夜不可以……”她急忙挣扎几下,声音却娇媚欲滴。
“为何今夜不可?”萧琂眼角的热意蔓延到耳后。
杨满愿潮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解释:“妾身月事来了,不方便……”
萧琂微怔一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他在大婚前翻阅过的秘戏图也曾提过女子每月一度的癸水。
当时他虽觉不解但也并未放在心上,如今知晓她亦要每月出血数日,他的心脏像被莫名攥了下。
“会疼吗?”他小心翼翼地轻抚少女地小腹。
杨满愿羞赧地摇摇头,许是她生得丰腴微胖,身子还挺康健的,每逢月事几乎没什么不适,也就需要时常更换月事带麻烦些。
萧琂深深吸了口气,竭力压下浑身的燥热,并将她身上的衣物一件件系好。
躺下来后,杨满愿莫名想起内府派往杨家的教习女官所说的话——
若是信期或孕期不方便侍寝时,她应该贤惠地主动提议太子收用婢妾……
思及此,杨满愿撇了撇嘴,她才不要给自己添堵。
须臾,东宫寝殿彻底沉静了下来,两人相拥而眠。
转眼到了数日后,杨尚仪之母薛淑人的生辰到了,因杨父在外执行公务无法赶回,侍郎府只打算小办一场。
就在杨满愿与太子乔装打扮过即将乘车出宫之际,一个乾清宫的小太监火急火燎冲了过来。
“启禀太子殿下,圣上急召,命您速速前往乾清宫!”
第41章 皇帝似被戳中痛处?
车马与同样乔装打扮过的护卫已立在东宫徽音门与皇宫东华门之间的广场前,随时可启程前往城东杨府。
雪后初晴,日光和煦,地上的积雪被提前清理过,而各宫殿宇上的琉璃瓦仍覆盖着银白。
杨满愿听闻圣上急召,心中微微一沉。
萧琂不动声色地握住她的手,安抚似的捏了捏,“今日天色不错,愿愿先带着寿礼出发罢,孤随后就到。”
“妾身先独自前往?”杨满愿杏眸圆瞪。
她还以为,太子被宣召至乾清宫,今日出宫省亲兼贺寿的行程就要取消了。
萧琂轻笑,温声道:“薛淑人想见的本就是愿愿,孤倒是无妨,你先去罢,孤保证一定晚宴前到。”
临行前,他又揉捏了下她柔软可爱的小手。
两人贴得紧,且外氅衣袖宽大,周围一众内侍宫女也不敢直视他们,故而并无人知晓他们之间的亲昵举动。
杨满愿点点头,圆润小脸红扑扑的。
她发现了太子殿下格外喜欢捏她的手,而另一个男人也总爱捏她的脸。
她虽生得丰腴圆润些,可有这么好捏嘛……
车轮“轱辘轱辘”轧过空阔的宫道,两人就此朝相反的方向分开。
杨满愿刚抵达城东澄清坊的杨府大门,迎面便遇上了个身着紫色锦服、眉目清秀的少年。
正是她那年方十六的姨表弟徐淮英。
徐淮英见到她后恍惚了片刻,旋即双眸发亮,“满愿姐姐?”
杨满愿微微颔首,笑盈盈道:“是我,好久不见淮英又长高了。”
少年霎时羞得烧红了脸,心跳如鼓。
他们表姐弟二人只差了一岁,但女孩子天生长得更快些,自幼皆是杨满愿比他高半个头。
如今十六岁的徐淮英终于开始猛窜,一下子窜得比表姐高了半个头,说不准还能继续再长高些。
两人并肩踏入杨府,他们二人的母亲薛氏姐妹早在廊前等着了。
杨母薛淑兰瞧见女儿,眼圈倏地红了,正要按规矩行礼就被女儿拦了下来。
“今日是微服前来,阿娘不必多礼。”杨满愿亦是眼眶泛酸,声音微微哽咽。
薛淑兰月前听说太子出京赈灾而女儿莫名跑去西郊皇寺祈福便隐隐觉得不对劲。
女儿喜好读书与下棋,压根儿不信神佛,怎会自请前往佛寺清修呢?
这一整个月里她每日提心吊胆,偏丈夫又在外忙碌,更让她没了主心骨。
今日见到女儿好好地站在眼前,那颗高悬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眼泪也止不住地流。
一旁的薛姨娘急忙劝道:“尚仪大人难得回来省亲,淑兰你哭什么呀?这是大喜事呢!”
杨满愿也安慰了母亲几句,旋即环顾四周,也没瞧见妹妹的身影。
“真真呢?她又跑哪儿去了?”她软声问。
她的胞妹闺名静真,年十三,只因她自生下来就格外爱闹腾,杨父杨母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可惜没什么用。
杨满愿在家时每日不是在念书就是忙着到处找妹妹,或者按着妹妹陪她下棋。
第40章 杀得你来我往?
岁暮天寒,殿外银装素裹,殿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檀香。
这种晌午时刻是最容易教人昏昏欲睡的,但杨满愿完全沉浸在棋局中,格外精神抖擞。
半晌后,她忽然莞尔一笑,将手中的白子摆在棋盘靠外围的位置。
“殿下,到您了!”
少女眉眼微弯,眼波流转间,两人的视线就这么在空中撞上了。
四目相对,二人皆微怔了下,气氛骤然微妙暧昧了几分。
俊美无俦的年轻男人眸光灼灼一瞬不瞬地盯着她,杨满愿不由心跳如鼓,脸上发烫。
看着她失神还被发现了,萧琂耳尖微微泛红,忙垂下眼眸,重新将注意力放回棋局之上。
这回轮到他陷入了沉思,杨满愿执的白子已将他所有能走的路堵得密不透风。
这种棋逢对手的感觉让他心潮澎湃。
胸中仿佛被一汪热泉溢满,说不出的满足畅快。
与萧琂对弈的人里,皇帝常是碾压之势将他击得溃不成军。而伴读徐承宗棋艺略逊色于他,也能稍稍厮杀一阵,只能说差强人意。
东宫的属臣中也有棋艺精湛之人,但在他面前却顾忌颇多,鲜少会全力以赴。
杨满愿端起红枣姜茶轻抿了几口,蓦然想起来什么,神色微变,急忙借口更衣去了净室一趟。
今晨刚醒来她发现自己推迟许久的月信来了,总算是松了口气。
被关瀛台的整整一月里,因月事迟迟未至,她很是提心吊胆了一阵子。
方才杨满愿盘腿久坐,全神贯注在棋局上,连月事带稍移了些位置都全然不觉,果真弄脏了亵裤。
杏云与素月有条不紊地替她换上新的月事带与亵裤。
昨日太子将她接回东宫时,杏云也跟着回来了。
而上回与杏云一起陪同杨满愿前往御花园、又被卫淑妃使唤去传太医的丹桂,早被太子寻了个错处调拨去别处当差。
忆起丹桂,杨满愿不禁又想起了卫淑妃,心底莫名生寒。
先皇永顺帝后妃众多,但大多在皇帝即位之初就挪到了别宫颐养天年,唯独庄贤皇后徐氏与太子生母卫淑妃仍留居宫中。
且这二人一个比一个怪异,正好与她两度在御花园偶遇圣上都有关系……
历来以孝治天下,太子温和谦逊,杨满愿不可能主动与他谈论他的嫡母、生母有何异常。
如今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自己小心着些了。
小半晌后,杨满愿款步回到内殿,并在方才的位置坐下。
方才等待的间隙,萧琂已决定“宁失数子不失一先”,颇为大胆地走了一步险棋,就等着看她将如何应对。
杨满愿微微一怔,也没想到他会走这一步,局势再次剑拔弩张起来。
从晌午直到天黑,二人在棋盘上杀得你来我往,硬是没能分出个胜负。
到了晚膳时分,他们不得不休战,命人将僵持的棋局绘画下来,待下回再有闲暇时间再继续。
梳洗过后回到床榻上,男人忽然低声问:“孤听闻过几日似乎是薛淑人的生辰,愿愿可想出宫为淑人贺寿?”
薛淑人是指杨满愿的母亲薛淑兰,她身上有个三品淑人的诰命,故而如此称呼。
杨满愿倏地掀起羽睫,面露惊诧,“妾身可以出宫为母亲贺寿?”
她此刻长发披散,身上一袭淡粉色寝衣,双颊绯红,杏眸湿漉漉的,泛着潋滟水光。
萧琂心尖微颤,握住她的小手捏了捏,“自然可以出宫,但需要微服出行,否则会惊扰百姓,以及寿礼还需愿愿备下,孤也不知薛淑人的喜好,担心准备不周。”
杨满愿惊喜交加,主动环住他劲瘦的腰身撒娇,“殿下对妾身真好,连妾身母亲的生辰都放在心上。”
别说他是堂堂一国储君,就是许多平民百姓也鲜少会记着岳母的生辰的。
今日杨满愿才刚因深觉宫中危机四伏而不太敢宣召母亲与妹妹,正好太子就主动提议带她出宫省亲了……
她这般投怀送抱,萧琂身上倏地燥热了起来,喉结滚动几下。
不假思索的,他俯身吻住了少女饱满红润的樱唇。
今日对弈时,他早想这么做了。
亲吻的动作温柔绵密,像是缠绵悱恻的春风细雨,丝丝绕绕,引人沉沦。
杨满愿很快就浑身软了下来,好似没骨头似的瘫软在男人结实精瘦的臂弯里。
随着二人越发情浓,衣衫层层解开,她才猛然惊醒。
“殿下别,今夜不可以……”她急忙挣扎几下,声音却娇媚欲滴。
“为何今夜不可?”萧琂眼角的热意蔓延到耳后。
杨满愿潮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解释:“妾身月事来了,不方便……”
萧琂微怔一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他在大婚前翻阅过的秘戏图也曾提过女子每月一度的癸水。
当时他虽觉不解但也并未放在心上,如今知晓她亦要每月出血数日,他的心脏像被莫名攥了下。
“会疼吗?”他小心翼翼地轻抚少女地小腹。
杨满愿羞赧地摇摇头,许是她生得丰腴微胖,身子还挺康健的,每逢月事几乎没什么不适,也就需要时常更换月事带麻烦些。
萧琂深深吸了口气,竭力压下浑身的燥热,并将她身上的衣物一件件系好。
躺下来后,杨满愿莫名想起内府派往杨家的教习女官所说的话——
若是信期或孕期不方便侍寝时,她应该贤惠地主动提议太子收用婢妾……
思及此,杨满愿撇了撇嘴,她才不要给自己添堵。
须臾,东宫寝殿彻底沉静了下来,两人相拥而眠。
转眼到了数日后,杨尚仪之母薛淑人的生辰到了,因杨父在外执行公务无法赶回,侍郎府只打算小办一场。
就在杨满愿与太子乔装打扮过即将乘车出宫之际,一个乾清宫的小太监火急火燎冲了过来。
“启禀太子殿下,圣上急召,命您速速前往乾清宫!”
第41章 皇帝似被戳中痛处?
车马与同样乔装打扮过的护卫已立在东宫徽音门与皇宫东华门之间的广场前,随时可启程前往城东杨府。
雪后初晴,日光和煦,地上的积雪被提前清理过,而各宫殿宇上的琉璃瓦仍覆盖着银白。
杨满愿听闻圣上急召,心中微微一沉。
萧琂不动声色地握住她的手,安抚似的捏了捏,“今日天色不错,愿愿先带着寿礼出发罢,孤随后就到。”
“妾身先独自前往?”杨满愿杏眸圆瞪。
她还以为,太子被宣召至乾清宫,今日出宫省亲兼贺寿的行程就要取消了。
萧琂轻笑,温声道:“薛淑人想见的本就是愿愿,孤倒是无妨,你先去罢,孤保证一定晚宴前到。”
临行前,他又揉捏了下她柔软可爱的小手。
两人贴得紧,且外氅衣袖宽大,周围一众内侍宫女也不敢直视他们,故而并无人知晓他们之间的亲昵举动。
杨满愿点点头,圆润小脸红扑扑的。
她发现了太子殿下格外喜欢捏她的手,而另一个男人也总爱捏她的脸。
她虽生得丰腴圆润些,可有这么好捏嘛……
车轮“轱辘轱辘”轧过空阔的宫道,两人就此朝相反的方向分开。
杨满愿刚抵达城东澄清坊的杨府大门,迎面便遇上了个身着紫色锦服、眉目清秀的少年。
正是她那年方十六的姨表弟徐淮英。
徐淮英见到她后恍惚了片刻,旋即双眸发亮,“满愿姐姐?”
杨满愿微微颔首,笑盈盈道:“是我,好久不见淮英又长高了。”
少年霎时羞得烧红了脸,心跳如鼓。
他们表姐弟二人只差了一岁,但女孩子天生长得更快些,自幼皆是杨满愿比他高半个头。
如今十六岁的徐淮英终于开始猛窜,一下子窜得比表姐高了半个头,说不准还能继续再长高些。
两人并肩踏入杨府,他们二人的母亲薛氏姐妹早在廊前等着了。
杨母薛淑兰瞧见女儿,眼圈倏地红了,正要按规矩行礼就被女儿拦了下来。
“今日是微服前来,阿娘不必多礼。”杨满愿亦是眼眶泛酸,声音微微哽咽。
薛淑兰月前听说太子出京赈灾而女儿莫名跑去西郊皇寺祈福便隐隐觉得不对劲。
女儿喜好读书与下棋,压根儿不信神佛,怎会自请前往佛寺清修呢?
这一整个月里她每日提心吊胆,偏丈夫又在外忙碌,更让她没了主心骨。
今日见到女儿好好地站在眼前,那颗高悬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眼泪也止不住地流。
一旁的薛姨娘急忙劝道:“尚仪大人难得回来省亲,淑兰你哭什么呀?这是大喜事呢!”
杨满愿也安慰了母亲几句,旋即环顾四周,也没瞧见妹妹的身影。
“真真呢?她又跑哪儿去了?”她软声问。
她的胞妹闺名静真,年十三,只因她自生下来就格外爱闹腾,杨父杨母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名字,可惜没什么用。
杨满愿在家时每日不是在念书就是忙着到处找妹妹,或者按着妹妹陪她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