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褚元祯不等他回复,招手唤来了下人。
蔺宁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披上了外氅。临了,又伸手在褚元祯肩头拍了拍,“那为师走了,你好好休息。”
等人走远了,成竹从屋顶上跳下来,“殿下,属下总觉得,太傅和之前不大一样了。”
褚元祯的身子还绷着,便是这会儿也没放松下来,他扫了成竹一眼,问道:“或许……江湖上有什么杀人夺魂的秘术吗?”
“殿下这是打趣呢。”成竹笑出声来,“宁妃娘娘说的对,您平日里还是少看些话本的好。”
没有吗?那为何……模样还是那副模样,内里却像换了个人似的。
褚元祯盯着蔺宁远去的背影,觉得胸口发闷。
*
自那夜之后,褚元祯的态度明显恭敬了许多,甚至还有点儿刻意回避的意思。蔺宁倒乐得如此,每日里自娱自乐,这一晃就过了小半月。
建元帝龙体抱恙,京都官员上朝的次数自然就少了,等到再次早朝时,俩人同府而居的事情已不胫而走。
奉天殿里,站得近的朝臣已经相互私语起来。先是有人说道:“听说了吗?今早太傅是与五皇子一道来的,乘的是同一架马车。”
“一架马车算什么?”接着便有人接过话茬,“太傅都已经搬入五皇子府邸了,自然是乘一架马车了。”
“不可乱说,若真住在了一起,那岂不是……”这人话说了半截,抬眼在人群中寻找蔺宁,看见蔺宁站得有几人远,才又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太傅支持的是五皇子?可他之前还说‘唯东宫方可承大统’呢,这是改变心意了?”
“太傅之前执意要让太子主持祭祀,一度拼死进谏,你们可还记得?可前几日,听说太傅突然改口了,不再替太子说话,陛下顺势点了五皇子的名,礼部的章程都拟好了——不过东宫也好,五皇子也罢,说来说去都是他的学生,选择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蔺宁侧耳听着这些对话——奉天殿不大,朝臣们又聚在一处,想听清并不是难事。他微微垂着眸,目光落在胸前的仙鹤图上,脑子里随即冒出一个念头:拼死进谏?力保太子?难道老祖宗口中的“得意门生”竟是太子?
突然,一道清亮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低语——
“本宫竟不知,我朝的京官是如此爱嚼舌根,做派堪比后宅毒妇,奉天殿上也敢诽谤!”
一席话音落地,满殿噤若寒蝉。
蔺宁循声望去,见褚元祯不知何时立在了大殿正前方,眼神凌厉地扫过那些交头低语的朝臣。那些朝臣此刻均是抿紧了嘴一言不发,个个将脑袋埋在胸前,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
“本宫清楚各位在议论什么,既然各位都有疑虑,本宫不妨在此直言——”褚元祯一双眸子微扬,语调不紧不慢,“前些日子,本宫与老师深夜遇刺,可凶手至今仍未归案,为护老师安危,本宫才请老师到府中暂住。如此稀松平常之事,也能让各位浮想联翩,本宫听着都觉得可笑!如今在这殿中的均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平日里应是诸事繁忙,若还有心思编排他人,本宫大可赐他截舌之刑。朝廷用人,有手就行,无需多舌之人!”
这番话说完,本就缄口结舌的众人更是屏气不息,先前私语的几位朝臣立即上前请罪。
蔺宁怔怔地看着眼前戏剧性的一幕,突然有些感慨。这些日子他住在褚元祯府上,因院子隔得远,平日里也不怎么见面,但他的吃喝用度从没缺过,可见褚元祯是花了心思的。眼下褚元祯站出来平息流言,令他心底蓦地涌出一股感动——穿越到这个鬼地方以来,褚元祯是第一个替他说话、为他撑腰的人。
这一刻,蔺宁感受到了被人护在身后的滋味。
第11章
“陛下到——”内廷太监郭松韵的声音适时响起,奉天殿里的这场口舌之争才算告一段落。
蔺宁压下胸口的起伏,与朝臣一同跪地行礼。抬头的片刻,瞥见一个坐在四轮车1上的男子伴在建元帝身侧入了殿,那男子着一身靛蓝色绸质长袍,黑发用羊脂玉冠束起,虽是倚坐在四轮车中,仍是难掩周身浑然天成的贵气。
蔺宁即刻便猜到,这人大抵就是四皇子褚元苒了。
建元帝开口赦礼,待众人起身,他突然喝道:“褚元祯!你好大的胆子!”
朝臣皆是一惊,褚元祯起身到一半,立即重新跪下,“儿臣惶恐,不知哪里做错了。”
“你不知?”建元帝半瞌着眼,声音却洪亮,“方才朕听闻,你要赐这殿上京官截舌之刑,朕倒想问问,你想赐予何人?又因何事而赐?我大洺刑法素来惩戒有度,岂是你想用便用想罚便罚的?你还有没有身为皇子的自觉!”
“回禀父皇,儿臣没有罔顾法度。”褚元祯也不惊慌,磕了头行过礼,才开口解释道:“适才吏部侍郎郑明清等人胡乱攀咬,污蔑老师与儿臣的关系,硬是扯上‘党争’之嫌,儿臣由不得他们这般诋毁,故而才有赐截舌之刑一说。”
吏部侍郎郑明清闻言浑身一颤,忙慌跪下,“陛下,微臣冤枉。微臣确实与同僚讨论了太傅住进五殿下府邸一事,可这事京都人人皆知,微臣并无诋毁之意啊。”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似是都有道理。
建元帝眯眼看戏,却不做声。刚刚殿上窃窃私语者众多,褚元祯偏偏点了郑明清的名,建元帝自然明白其中之意,无非是吏部素来与太子交好;而郑明清看似为自己伸冤,却不经意道出蔺宁搬府之事,还直言此事京都人人皆知,话里有话更是别有一番深意。俩人都深知建元帝秉性,知道他最忌讳什么,所以宁愿铤而走险,也要令对手不快。
朝堂之争,向来如此。
殿中一时寂静无声,谁也不想做那出头的鸟。
“好啊,都有道理。”建元帝哂笑一声,冷不丁地点了一个人,“蔺卿,你来说说,你为何要搬府?若担心有性命之忧,你大可向朕要人,朕有上十二卫,个个都是高手,总能护你无恙。”
“陛下。”蔺宁“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思前想后,这话怎么回都是错的。建元帝摆明了不满眼前之事,却又不想拿自己儿子开刀,于是将他拎出来以儆效尤。他深呼一口气,说道:“是臣思虑不周,贸然搬至五殿下府上,这才引得众同僚议论,于殿前引起纷争,实乃臣的罪过。”
“你倒是明理。”建元帝看似满意这个回答,仰身靠在龙椅上,沉默片刻后复又开口,“可你教的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朝堂之上,没有君臣,只有师生,任何一个皇子,只要走出了国子监的门,于你便是君与臣的关系。”他故意顿了顿,又道:“说起来,这件事也要怪你思虑不周。蔺卿,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你身居高位,更是要以身作则才好,朕今日罚你廷杖十下,你受不受?”
什么玩意?廷杖十下!蔺宁瞪大了眼,觉得不敢置信,往日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东西眼下却要他亲历一遍?这十下打完,会死吗?若是一命呼呜了,老祖宗会怪他吗?他还能回家吗?
想到会死,想到不能回家,蔺宁瞬间慌了,哆嗦着唇角抬头望向建元帝,只见那人高高在上像看蝼蚁一般睨视着众人,仿佛他就是那主宰一切的神明,而蔺宁,仅是神明用来杀鸡儆猴的工具。
什么狗屁廷杖!他一个现代人,凭什么受?!
蔺宁定了定神,刚想回话,褚元祯突然上前一步跪在殿前——“父皇明鉴,此事错在儿臣,老师本无意搬府,是儿臣执意要求。父皇若要杖责,也应杖责儿臣,实在不该牵连老师。”
话音落地,满殿俱惊。先前垂头不语的朝臣纷纷抬起了头,把目光投向褚元祯。
建元帝在龙椅上挺直了身子,问道:“你以为朕不会罚你?”
“儿臣没有这么想。”褚元祯抬头与建元帝对视,“儿臣以为,此事错不在老师,一人做事一人担,儿臣甘愿受罚,但老师并无过错,还请父皇三思。”
“你竟要朕三思?”建元帝神色几变,“看来是朕对你太过纵容了,才养成你这般无法无天的性子。今日朕便告诉你,身为皇子,不得与臣子私交过甚,这是规矩,你邀太傅住到府上,便是无视朝纲法纪,坏了规矩。皇子并无免罪特权,朕也罚你廷杖十下,去领罚吧。”
好一个一视同仁。
褚元祯却跪着没动,良久又道:“儿臣还有一事,还望父皇成全。”
郭松韵适时为建元帝递上帕子,只见建元帝掩唇咳了几声,微微抬起耷拉的眼皮,“讲。”
“老师身上有伤未愈,学生愿替老师受罚。”褚元祯叩了头,“还望父皇成全。”
“你……”蔺宁蓦地直起身子,不敢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转头看向身侧跪着的人,“你闹什么?赶紧起来!”
褚元祯伏着身子一动不动,建元帝似是铁了心让他跪,既不应承,也不拒绝,只一口接一口地呷茶,那些平日里舌灿莲花的文臣此时也哑了声,一个个缩着脑袋往人后躲。
蔺宁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披上了外氅。临了,又伸手在褚元祯肩头拍了拍,“那为师走了,你好好休息。”
等人走远了,成竹从屋顶上跳下来,“殿下,属下总觉得,太傅和之前不大一样了。”
褚元祯的身子还绷着,便是这会儿也没放松下来,他扫了成竹一眼,问道:“或许……江湖上有什么杀人夺魂的秘术吗?”
“殿下这是打趣呢。”成竹笑出声来,“宁妃娘娘说的对,您平日里还是少看些话本的好。”
没有吗?那为何……模样还是那副模样,内里却像换了个人似的。
褚元祯盯着蔺宁远去的背影,觉得胸口发闷。
*
自那夜之后,褚元祯的态度明显恭敬了许多,甚至还有点儿刻意回避的意思。蔺宁倒乐得如此,每日里自娱自乐,这一晃就过了小半月。
建元帝龙体抱恙,京都官员上朝的次数自然就少了,等到再次早朝时,俩人同府而居的事情已不胫而走。
奉天殿里,站得近的朝臣已经相互私语起来。先是有人说道:“听说了吗?今早太傅是与五皇子一道来的,乘的是同一架马车。”
“一架马车算什么?”接着便有人接过话茬,“太傅都已经搬入五皇子府邸了,自然是乘一架马车了。”
“不可乱说,若真住在了一起,那岂不是……”这人话说了半截,抬眼在人群中寻找蔺宁,看见蔺宁站得有几人远,才又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太傅支持的是五皇子?可他之前还说‘唯东宫方可承大统’呢,这是改变心意了?”
“太傅之前执意要让太子主持祭祀,一度拼死进谏,你们可还记得?可前几日,听说太傅突然改口了,不再替太子说话,陛下顺势点了五皇子的名,礼部的章程都拟好了——不过东宫也好,五皇子也罢,说来说去都是他的学生,选择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蔺宁侧耳听着这些对话——奉天殿不大,朝臣们又聚在一处,想听清并不是难事。他微微垂着眸,目光落在胸前的仙鹤图上,脑子里随即冒出一个念头:拼死进谏?力保太子?难道老祖宗口中的“得意门生”竟是太子?
突然,一道清亮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低语——
“本宫竟不知,我朝的京官是如此爱嚼舌根,做派堪比后宅毒妇,奉天殿上也敢诽谤!”
一席话音落地,满殿噤若寒蝉。
蔺宁循声望去,见褚元祯不知何时立在了大殿正前方,眼神凌厉地扫过那些交头低语的朝臣。那些朝臣此刻均是抿紧了嘴一言不发,个个将脑袋埋在胸前,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
“本宫清楚各位在议论什么,既然各位都有疑虑,本宫不妨在此直言——”褚元祯一双眸子微扬,语调不紧不慢,“前些日子,本宫与老师深夜遇刺,可凶手至今仍未归案,为护老师安危,本宫才请老师到府中暂住。如此稀松平常之事,也能让各位浮想联翩,本宫听着都觉得可笑!如今在这殿中的均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平日里应是诸事繁忙,若还有心思编排他人,本宫大可赐他截舌之刑。朝廷用人,有手就行,无需多舌之人!”
这番话说完,本就缄口结舌的众人更是屏气不息,先前私语的几位朝臣立即上前请罪。
蔺宁怔怔地看着眼前戏剧性的一幕,突然有些感慨。这些日子他住在褚元祯府上,因院子隔得远,平日里也不怎么见面,但他的吃喝用度从没缺过,可见褚元祯是花了心思的。眼下褚元祯站出来平息流言,令他心底蓦地涌出一股感动——穿越到这个鬼地方以来,褚元祯是第一个替他说话、为他撑腰的人。
这一刻,蔺宁感受到了被人护在身后的滋味。
第11章
“陛下到——”内廷太监郭松韵的声音适时响起,奉天殿里的这场口舌之争才算告一段落。
蔺宁压下胸口的起伏,与朝臣一同跪地行礼。抬头的片刻,瞥见一个坐在四轮车1上的男子伴在建元帝身侧入了殿,那男子着一身靛蓝色绸质长袍,黑发用羊脂玉冠束起,虽是倚坐在四轮车中,仍是难掩周身浑然天成的贵气。
蔺宁即刻便猜到,这人大抵就是四皇子褚元苒了。
建元帝开口赦礼,待众人起身,他突然喝道:“褚元祯!你好大的胆子!”
朝臣皆是一惊,褚元祯起身到一半,立即重新跪下,“儿臣惶恐,不知哪里做错了。”
“你不知?”建元帝半瞌着眼,声音却洪亮,“方才朕听闻,你要赐这殿上京官截舌之刑,朕倒想问问,你想赐予何人?又因何事而赐?我大洺刑法素来惩戒有度,岂是你想用便用想罚便罚的?你还有没有身为皇子的自觉!”
“回禀父皇,儿臣没有罔顾法度。”褚元祯也不惊慌,磕了头行过礼,才开口解释道:“适才吏部侍郎郑明清等人胡乱攀咬,污蔑老师与儿臣的关系,硬是扯上‘党争’之嫌,儿臣由不得他们这般诋毁,故而才有赐截舌之刑一说。”
吏部侍郎郑明清闻言浑身一颤,忙慌跪下,“陛下,微臣冤枉。微臣确实与同僚讨论了太傅住进五殿下府邸一事,可这事京都人人皆知,微臣并无诋毁之意啊。”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似是都有道理。
建元帝眯眼看戏,却不做声。刚刚殿上窃窃私语者众多,褚元祯偏偏点了郑明清的名,建元帝自然明白其中之意,无非是吏部素来与太子交好;而郑明清看似为自己伸冤,却不经意道出蔺宁搬府之事,还直言此事京都人人皆知,话里有话更是别有一番深意。俩人都深知建元帝秉性,知道他最忌讳什么,所以宁愿铤而走险,也要令对手不快。
朝堂之争,向来如此。
殿中一时寂静无声,谁也不想做那出头的鸟。
“好啊,都有道理。”建元帝哂笑一声,冷不丁地点了一个人,“蔺卿,你来说说,你为何要搬府?若担心有性命之忧,你大可向朕要人,朕有上十二卫,个个都是高手,总能护你无恙。”
“陛下。”蔺宁“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他思前想后,这话怎么回都是错的。建元帝摆明了不满眼前之事,却又不想拿自己儿子开刀,于是将他拎出来以儆效尤。他深呼一口气,说道:“是臣思虑不周,贸然搬至五殿下府上,这才引得众同僚议论,于殿前引起纷争,实乃臣的罪过。”
“你倒是明理。”建元帝看似满意这个回答,仰身靠在龙椅上,沉默片刻后复又开口,“可你教的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朝堂之上,没有君臣,只有师生,任何一个皇子,只要走出了国子监的门,于你便是君与臣的关系。”他故意顿了顿,又道:“说起来,这件事也要怪你思虑不周。蔺卿,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你身居高位,更是要以身作则才好,朕今日罚你廷杖十下,你受不受?”
什么玩意?廷杖十下!蔺宁瞪大了眼,觉得不敢置信,往日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东西眼下却要他亲历一遍?这十下打完,会死吗?若是一命呼呜了,老祖宗会怪他吗?他还能回家吗?
想到会死,想到不能回家,蔺宁瞬间慌了,哆嗦着唇角抬头望向建元帝,只见那人高高在上像看蝼蚁一般睨视着众人,仿佛他就是那主宰一切的神明,而蔺宁,仅是神明用来杀鸡儆猴的工具。
什么狗屁廷杖!他一个现代人,凭什么受?!
蔺宁定了定神,刚想回话,褚元祯突然上前一步跪在殿前——“父皇明鉴,此事错在儿臣,老师本无意搬府,是儿臣执意要求。父皇若要杖责,也应杖责儿臣,实在不该牵连老师。”
话音落地,满殿俱惊。先前垂头不语的朝臣纷纷抬起了头,把目光投向褚元祯。
建元帝在龙椅上挺直了身子,问道:“你以为朕不会罚你?”
“儿臣没有这么想。”褚元祯抬头与建元帝对视,“儿臣以为,此事错不在老师,一人做事一人担,儿臣甘愿受罚,但老师并无过错,还请父皇三思。”
“你竟要朕三思?”建元帝神色几变,“看来是朕对你太过纵容了,才养成你这般无法无天的性子。今日朕便告诉你,身为皇子,不得与臣子私交过甚,这是规矩,你邀太傅住到府上,便是无视朝纲法纪,坏了规矩。皇子并无免罪特权,朕也罚你廷杖十下,去领罚吧。”
好一个一视同仁。
褚元祯却跪着没动,良久又道:“儿臣还有一事,还望父皇成全。”
郭松韵适时为建元帝递上帕子,只见建元帝掩唇咳了几声,微微抬起耷拉的眼皮,“讲。”
“老师身上有伤未愈,学生愿替老师受罚。”褚元祯叩了头,“还望父皇成全。”
“你……”蔺宁蓦地直起身子,不敢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转头看向身侧跪着的人,“你闹什么?赶紧起来!”
褚元祯伏着身子一动不动,建元帝似是铁了心让他跪,既不应承,也不拒绝,只一口接一口地呷茶,那些平日里舌灿莲花的文臣此时也哑了声,一个个缩着脑袋往人后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