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67节
平心而论,君山并非游玩赏花的好去处。它离汴京城不算近,此刻暮冬初春,花草未艾,满眼萧索。
再比较大相国寺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亭台楼阁,杳无人烟的君山显得更单薄了些。
看着近在咫尺的山,但真走起来,却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许栀和第一次深刻地领略到“望山跑死马”的真谛,她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喉咙也越发干涩,后来更是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扶着一棵刚刚吐芽的树干轻轻喘息。
等呼吸平缓,她隐约听到了汩汩的溪流声。
纯自然的山石层层叠叠下,有一股清澈的水流顺着山谷流淌,清澈的水珠反射着太阳的光线,明亮又晶莹剔透。
许栀和本躁动的心忽然被抚平。
冻土之下,生机喧发。本像是蛇蜕一般的蜿蜒山路少了几分荒芜苍凉,多了几分引人探究的野趣。许栀和恢复了力气,一边走一边想:幸好这君山就在汴京城外,不会有熊啊,野狐之类的野兽出没。
不然想想还真是够害怕的。
终于快到半山腰的红梅林。
许栀和靠在梅树下歇息了片刻,她背靠着树干,双眸闭合,但耳朵却时刻保持警觉状态,不让自己在山林彻底放松。
故而,当几道脚步声响起的时候,她立刻就睁开了眼睛,朝着声响来源看过去。
“许姐姐!”
常庆妤欢喜的嗓音准确无误地传入了许栀和的耳中,她回头朝着身后一直竭力劝阻自己的小厮道:“瞧,我就说许姐姐会等我的。”
小厮低着头诺诺,不与她争辩。
许栀和圆场道:“是我疏忽,事先没打听君山样貌。这条山道平时只有樵夫走动留下的痕迹,马车都不好行,他们有所顾忌,实属正常。”
常庆妤:“可是我觉得很有趣啊!我还是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山脚下有几块石阶缝隙中生了兰草,泛着幽幽蓝色,还有成片的鸟雀……”
这一次的体验对她来说太新奇了。第一次不是和其他京城贵女一道出现在打着“赏春”名义,实则带着某种局势、贵人相看目的的山上,不用去理会和猜测接近自己的人的想法,只需要尽情享受着拂面的风,这感觉太舒服了。
更别说,刚走到梅花林,还没有被晚谢的红梅惊艳,就被林中倚树休息的人惊艳。
她本想将脚步放得轻些,再轻些,最好能不惊扰许姐姐短暂的休憩,但旁边几个莽夫似的小厮显然没有这种意识,脚踩在树枝上,发出噼啪的脆响,惊扰了梅中人的休息。
不过也不坏。
“最妙的当属山石中流淌的溪水,清冽澄澈,我还尝了一口味道,和从前在外祖家的山泉味道相近,带着甘甜。”常庆妤道,“许姐姐路上见到了吗?”
她的嗓音和林中叽喳的鸟雀啼叫交织,像一曲和奏。
“见到了。”许栀和笑着点头。
常庆妤心满意足,又说了好长一段话,才说起正事,“许姐姐,怎么收集红梅?”
说来她只在家中喝过梅酒、桃花酒,可对于酿造的制备却一无所知。
突然奇想要来城郊的君山,还是前几日听说许栀和要来君山采集梅花。在常府和布坊来往跑,憋闷了一整个冬日的常庆妤听到能有机会出去玩,立刻举手表示自己也要跟着一起去。
她帮不上忙没关系,只要她带的小厮足够多,小厮能帮得上就行了。
当时的许栀和以为君山和大相国寺的山一样是个赏花游客众多的地方,浅想了一会儿就爽快答应了。
要是她事先知道君山连马车都同行不了,也断然不会答应。
不过现在嘛……许栀和看了一眼把采花当作春游的常庆妤……她来都来了,现在哄人回去,也不可能了。
许栀和回顾了一遍自己誊抄的内容,说:“用手或竹剪采集半开的梅花,折断后取葛布包裹,避免日气。”
蓄势待发的三个小厮来之前被常庆妤千叮咛万嘱咐,牢牢将等到了梅林一切听从许栀和的吩咐这句话记在心头。又因为刚刚许栀和主动帮他们说话,心生好感,本浅幽的埋怨顿时烟消云散。
只不过——
最前方的小厮抱着自己噌亮的工具,在太阳底下反射着光,“铁剪不可以吗?”
他语气中带着期待。
许栀和摇了摇头:“铜铁器皿败酒,若想品质上乘,不可取用。”
小厮闻言,叹息一声:“好吧。”
今日得知要上山采花,他们还特意和府上事虞园林的花匠借了草木剪,没成想做了一场无用功。
常庆妤道:“没关系,许姐姐说了,用手也可以。你们折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伤及其他枝桠。”
三个小厮将手中巨大的草木剪放在一旁,应了一声,跟在许栀和的身后看她挑选适合的梅花。
“就要这样的梅花,将开未开的状态……”许栀和折下一根,展示给他们看,“我们一共折两斤即可。”
小厮确认:“许娘子,真的只要两斤?”
面前的梅树数以千计,只要两斤,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这活未免也太轻松了。
许栀和被他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逗笑了,重重点了点头,“嗯,两斤就够了。”
小厮闻言,摆了摆手,“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才两斤的话,您就和我们姑娘一道在旁边树荫下休息吧。保管我们一会儿收的好好的来见您。”
许栀和刚想开口,旁边的常庆妤也跟着道:“许姐姐,你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三个人,做起来很快的。”
两边都这么说,许栀和便和常庆妤一道坐在树荫下。她想了想,对着正在梅林中寻寻觅觅的三人道:“若是有什么不确定的,就来问我。”
小厮们都嘴上齐齐应了,但都没放在心上。
找几朵梅花罢了,能有多难?
他们信心满满地在林中穿梭,不过半炷香时间,立刻有小厮抱着半兜葛布的梅花走到许栀和的身边,“娘子请看。”
许栀和目光落在他采集回来的梅花上,另取了一张葛布平摊,在其中挑拣。
“蒂萼浓盛者不要。”
“虫蠹者不要。”
许栀和每说一句话,旁边的常庆妤就会瞪他一下:前面蒂萼不知道剔除就算了,怎么还采了被虫咬过的?
一想到掰开将开未开的梅花花苞,里面爬出黑色小虫,常庆妤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小厮面色微红,见许栀和剔除了差不多一半后,重新拿了葛布,“娘子放心,这次定然小心小心再小心。”
许栀和莞尔:“有劳。”
另一边,在头一个小厮将梅花抱来时候就蠢蠢欲动、不愿意落后的两个小厮听到话语,准备上前的步子一顿,然后若无其事地往梅林更深去了。
有了第一回经验后,三人葛布兜中的梅花越来越符合许栀和的预期。等到日头快要偏中的时候,五人一道下山。
山脚下听着常家的马车,常庆妤想起从这儿到朱雀门的距离,主动道:“许姐姐,我送你回去吧?”
许栀和拎着葛布朝她摇了摇头:“我还要去找人,你们先回去吧。等梅花酒酿好,我请你们品尝。”
小厮探出半个脑袋:“我们也有份?”
许栀和笑:“当然有,这可是你们采摘的。”
小厮眼睛亮晶晶的,还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常庆妤忽然咳嗽一声,他立刻噤声。
常庆妤:“既然姐姐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不打扰了。下次姐姐若是还有什么好玩的,一定要再喊上我呀。”
许栀和:“嗯,我一定记得。”
目送常家的马车消失在视野后,许栀和拎着梅花,循着薛娘子提醒的方向寻找。欧阳家的酒窖就在京西一带,门口伫立写着“欧阳”两个字的旌旗。
是个不像是汴京样式的小院。
小院周围用草木和篱笆围着,没有用砖石,屋顶上面盖着芦苇和莎草,颇有几分古意。
如果没有硕大的“欧阳”二字,说是一个山村小院也未尝不可。
许栀和听到了小院当中刨木头的声响,她走到竹篙搭起的院门前叩门,抬高声音问:“桑伯在吗?”
刨木头的声音停下。
片刻后,一个看着六十多岁的老汉儿拉开了竹门,他看着清癯瘦小,鬓发斑白,但精神气尚可。他上下打量了许栀和一圈,问:“你便是薛娘子提到的人?”
眼前还不到她眉毛高,但被他提问的时候,许栀和下意识绷直了脊背,回答:“是,欧阳学士和薛娘子将梅酒、桃花酒和青梅酒的酒方告知于我,说我闲暇时候可以在君山附近的酒窖酿酒,看守酒窖的人称为‘桑伯’。”
老汉儿眯起眼睛,这话和薛娘子临走的时候说的一模一样,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心,算是认可来者的身份。
“我姓桑,叫什么已经不大记得,你跟着一道喊桑伯就是。”老汉儿让开半个身位,让许栀和跟着一道进来。
院中陈设简单,一张上了岁数的木桌,一棵刚刚吐芽的老树,还有一黄一黑两只狸花猫,懒洋洋地趴在茅草屋顶。姿态闲适,竖起的瞳孔却一动不动注视着进入院子的许栀和。
许栀和忍不住多望了一眼。
眼前的桑伯停下了脚步,他端起桌上装了水的竹筒喝了一口水,“那两只狸奴不咬人,你别怕。”
许栀和有种被抓包的羞赧,她说:“我不怕。”
确实不怕,只想伸手摸摸。
茅草房虽然看着潦草,但是那两只狸花猫被养的很好,一看就是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肚皮圆润,毛发在阳光下光泽柔顺,看着手感就好。
桑伯唔了一声,不知信没信。
但这都不是重点。
他瞥了一眼许栀和抱在怀中的葛布包,又看了一眼她鞋边沾着的泥土和梅花花瓣,静静问:“里头装的梅花?”
第117章
许栀和点了点头,“刚刚从君山上采下来的,正新鲜。”
桑伯让她摊开葛布包袱,露出里面夺目的红梅出来,他俯下身,凑得更近了一些,半响后瓮声瓮气道:“欧阳没和你说过时辰吗?想要梅花酒的味道清冽,最好在寅时之初摘下。”
越说,话语之中的不满越发明显。
许栀和迟疑了一瞬,脸上浮现羞愧,“许是说过,但我记性不好,大抵是忘记了。”说完,她定了定神,连忙接着问:“那今日采摘下来的梅花,是不是用不成了?”
桑伯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就开始认错的许栀和,心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这是在帮欧阳找补呢。他眉头深深皱起,半响后捏着鼻子叹了一口气,“也能酿,不过口感稍次些。”
许栀和一脸“受教了”地眼神看着桑伯:“那就好。今日君山上梅花被风吹谢了好多,若是今日这一捧不可用,明日说不定就凑不齐了。”
桑伯看着她一本正经的神色,本想训斥她对酿酒毫无追求——听到口感会差都毫不在意,哪是真心好酒之人?
可偏生她眸子中清澈明亮,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想法被人知道。桑伯抿了抿唇,最后像是说服自己一样开口道:“念在你珍惜梅花的份上,这一袋就不浪费了。”
许栀和喜出望外地看着他。
桑伯看着许栀和,忽然想起了当年和欧阳修刚认识那会儿,后者也是一脸求知若渴地看着他,不过现在二十年过去,原先毛手毛脚的酿酒小子也出落成了一方文坛巨擎,他的事情越来越忙,酒窖也越来越空荒。
欧阳学士哪里缺一坛自酿的好酒呢。他一句话后,便有数不清的人会捧着西州的佳酿、东海的醉天仙送到他面前。
再比较大相国寺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亭台楼阁,杳无人烟的君山显得更单薄了些。
看着近在咫尺的山,但真走起来,却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许栀和第一次深刻地领略到“望山跑死马”的真谛,她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喉咙也越发干涩,后来更是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扶着一棵刚刚吐芽的树干轻轻喘息。
等呼吸平缓,她隐约听到了汩汩的溪流声。
纯自然的山石层层叠叠下,有一股清澈的水流顺着山谷流淌,清澈的水珠反射着太阳的光线,明亮又晶莹剔透。
许栀和本躁动的心忽然被抚平。
冻土之下,生机喧发。本像是蛇蜕一般的蜿蜒山路少了几分荒芜苍凉,多了几分引人探究的野趣。许栀和恢复了力气,一边走一边想:幸好这君山就在汴京城外,不会有熊啊,野狐之类的野兽出没。
不然想想还真是够害怕的。
终于快到半山腰的红梅林。
许栀和靠在梅树下歇息了片刻,她背靠着树干,双眸闭合,但耳朵却时刻保持警觉状态,不让自己在山林彻底放松。
故而,当几道脚步声响起的时候,她立刻就睁开了眼睛,朝着声响来源看过去。
“许姐姐!”
常庆妤欢喜的嗓音准确无误地传入了许栀和的耳中,她回头朝着身后一直竭力劝阻自己的小厮道:“瞧,我就说许姐姐会等我的。”
小厮低着头诺诺,不与她争辩。
许栀和圆场道:“是我疏忽,事先没打听君山样貌。这条山道平时只有樵夫走动留下的痕迹,马车都不好行,他们有所顾忌,实属正常。”
常庆妤:“可是我觉得很有趣啊!我还是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山脚下有几块石阶缝隙中生了兰草,泛着幽幽蓝色,还有成片的鸟雀……”
这一次的体验对她来说太新奇了。第一次不是和其他京城贵女一道出现在打着“赏春”名义,实则带着某种局势、贵人相看目的的山上,不用去理会和猜测接近自己的人的想法,只需要尽情享受着拂面的风,这感觉太舒服了。
更别说,刚走到梅花林,还没有被晚谢的红梅惊艳,就被林中倚树休息的人惊艳。
她本想将脚步放得轻些,再轻些,最好能不惊扰许姐姐短暂的休憩,但旁边几个莽夫似的小厮显然没有这种意识,脚踩在树枝上,发出噼啪的脆响,惊扰了梅中人的休息。
不过也不坏。
“最妙的当属山石中流淌的溪水,清冽澄澈,我还尝了一口味道,和从前在外祖家的山泉味道相近,带着甘甜。”常庆妤道,“许姐姐路上见到了吗?”
她的嗓音和林中叽喳的鸟雀啼叫交织,像一曲和奏。
“见到了。”许栀和笑着点头。
常庆妤心满意足,又说了好长一段话,才说起正事,“许姐姐,怎么收集红梅?”
说来她只在家中喝过梅酒、桃花酒,可对于酿造的制备却一无所知。
突然奇想要来城郊的君山,还是前几日听说许栀和要来君山采集梅花。在常府和布坊来往跑,憋闷了一整个冬日的常庆妤听到能有机会出去玩,立刻举手表示自己也要跟着一起去。
她帮不上忙没关系,只要她带的小厮足够多,小厮能帮得上就行了。
当时的许栀和以为君山和大相国寺的山一样是个赏花游客众多的地方,浅想了一会儿就爽快答应了。
要是她事先知道君山连马车都同行不了,也断然不会答应。
不过现在嘛……许栀和看了一眼把采花当作春游的常庆妤……她来都来了,现在哄人回去,也不可能了。
许栀和回顾了一遍自己誊抄的内容,说:“用手或竹剪采集半开的梅花,折断后取葛布包裹,避免日气。”
蓄势待发的三个小厮来之前被常庆妤千叮咛万嘱咐,牢牢将等到了梅林一切听从许栀和的吩咐这句话记在心头。又因为刚刚许栀和主动帮他们说话,心生好感,本浅幽的埋怨顿时烟消云散。
只不过——
最前方的小厮抱着自己噌亮的工具,在太阳底下反射着光,“铁剪不可以吗?”
他语气中带着期待。
许栀和摇了摇头:“铜铁器皿败酒,若想品质上乘,不可取用。”
小厮闻言,叹息一声:“好吧。”
今日得知要上山采花,他们还特意和府上事虞园林的花匠借了草木剪,没成想做了一场无用功。
常庆妤道:“没关系,许姐姐说了,用手也可以。你们折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伤及其他枝桠。”
三个小厮将手中巨大的草木剪放在一旁,应了一声,跟在许栀和的身后看她挑选适合的梅花。
“就要这样的梅花,将开未开的状态……”许栀和折下一根,展示给他们看,“我们一共折两斤即可。”
小厮确认:“许娘子,真的只要两斤?”
面前的梅树数以千计,只要两斤,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儿?这活未免也太轻松了。
许栀和被他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逗笑了,重重点了点头,“嗯,两斤就够了。”
小厮闻言,摆了摆手,“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才两斤的话,您就和我们姑娘一道在旁边树荫下休息吧。保管我们一会儿收的好好的来见您。”
许栀和刚想开口,旁边的常庆妤也跟着道:“许姐姐,你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三个人,做起来很快的。”
两边都这么说,许栀和便和常庆妤一道坐在树荫下。她想了想,对着正在梅林中寻寻觅觅的三人道:“若是有什么不确定的,就来问我。”
小厮们都嘴上齐齐应了,但都没放在心上。
找几朵梅花罢了,能有多难?
他们信心满满地在林中穿梭,不过半炷香时间,立刻有小厮抱着半兜葛布的梅花走到许栀和的身边,“娘子请看。”
许栀和目光落在他采集回来的梅花上,另取了一张葛布平摊,在其中挑拣。
“蒂萼浓盛者不要。”
“虫蠹者不要。”
许栀和每说一句话,旁边的常庆妤就会瞪他一下:前面蒂萼不知道剔除就算了,怎么还采了被虫咬过的?
一想到掰开将开未开的梅花花苞,里面爬出黑色小虫,常庆妤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小厮面色微红,见许栀和剔除了差不多一半后,重新拿了葛布,“娘子放心,这次定然小心小心再小心。”
许栀和莞尔:“有劳。”
另一边,在头一个小厮将梅花抱来时候就蠢蠢欲动、不愿意落后的两个小厮听到话语,准备上前的步子一顿,然后若无其事地往梅林更深去了。
有了第一回经验后,三人葛布兜中的梅花越来越符合许栀和的预期。等到日头快要偏中的时候,五人一道下山。
山脚下听着常家的马车,常庆妤想起从这儿到朱雀门的距离,主动道:“许姐姐,我送你回去吧?”
许栀和拎着葛布朝她摇了摇头:“我还要去找人,你们先回去吧。等梅花酒酿好,我请你们品尝。”
小厮探出半个脑袋:“我们也有份?”
许栀和笑:“当然有,这可是你们采摘的。”
小厮眼睛亮晶晶的,还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常庆妤忽然咳嗽一声,他立刻噤声。
常庆妤:“既然姐姐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不打扰了。下次姐姐若是还有什么好玩的,一定要再喊上我呀。”
许栀和:“嗯,我一定记得。”
目送常家的马车消失在视野后,许栀和拎着梅花,循着薛娘子提醒的方向寻找。欧阳家的酒窖就在京西一带,门口伫立写着“欧阳”两个字的旌旗。
是个不像是汴京样式的小院。
小院周围用草木和篱笆围着,没有用砖石,屋顶上面盖着芦苇和莎草,颇有几分古意。
如果没有硕大的“欧阳”二字,说是一个山村小院也未尝不可。
许栀和听到了小院当中刨木头的声响,她走到竹篙搭起的院门前叩门,抬高声音问:“桑伯在吗?”
刨木头的声音停下。
片刻后,一个看着六十多岁的老汉儿拉开了竹门,他看着清癯瘦小,鬓发斑白,但精神气尚可。他上下打量了许栀和一圈,问:“你便是薛娘子提到的人?”
眼前还不到她眉毛高,但被他提问的时候,许栀和下意识绷直了脊背,回答:“是,欧阳学士和薛娘子将梅酒、桃花酒和青梅酒的酒方告知于我,说我闲暇时候可以在君山附近的酒窖酿酒,看守酒窖的人称为‘桑伯’。”
老汉儿眯起眼睛,这话和薛娘子临走的时候说的一模一样,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心,算是认可来者的身份。
“我姓桑,叫什么已经不大记得,你跟着一道喊桑伯就是。”老汉儿让开半个身位,让许栀和跟着一道进来。
院中陈设简单,一张上了岁数的木桌,一棵刚刚吐芽的老树,还有一黄一黑两只狸花猫,懒洋洋地趴在茅草屋顶。姿态闲适,竖起的瞳孔却一动不动注视着进入院子的许栀和。
许栀和忍不住多望了一眼。
眼前的桑伯停下了脚步,他端起桌上装了水的竹筒喝了一口水,“那两只狸奴不咬人,你别怕。”
许栀和有种被抓包的羞赧,她说:“我不怕。”
确实不怕,只想伸手摸摸。
茅草房虽然看着潦草,但是那两只狸花猫被养的很好,一看就是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肚皮圆润,毛发在阳光下光泽柔顺,看着手感就好。
桑伯唔了一声,不知信没信。
但这都不是重点。
他瞥了一眼许栀和抱在怀中的葛布包,又看了一眼她鞋边沾着的泥土和梅花花瓣,静静问:“里头装的梅花?”
第117章
许栀和点了点头,“刚刚从君山上采下来的,正新鲜。”
桑伯让她摊开葛布包袱,露出里面夺目的红梅出来,他俯下身,凑得更近了一些,半响后瓮声瓮气道:“欧阳没和你说过时辰吗?想要梅花酒的味道清冽,最好在寅时之初摘下。”
越说,话语之中的不满越发明显。
许栀和迟疑了一瞬,脸上浮现羞愧,“许是说过,但我记性不好,大抵是忘记了。”说完,她定了定神,连忙接着问:“那今日采摘下来的梅花,是不是用不成了?”
桑伯看了一眼二话不说就开始认错的许栀和,心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她这是在帮欧阳找补呢。他眉头深深皱起,半响后捏着鼻子叹了一口气,“也能酿,不过口感稍次些。”
许栀和一脸“受教了”地眼神看着桑伯:“那就好。今日君山上梅花被风吹谢了好多,若是今日这一捧不可用,明日说不定就凑不齐了。”
桑伯看着她一本正经的神色,本想训斥她对酿酒毫无追求——听到口感会差都毫不在意,哪是真心好酒之人?
可偏生她眸子中清澈明亮,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想法被人知道。桑伯抿了抿唇,最后像是说服自己一样开口道:“念在你珍惜梅花的份上,这一袋就不浪费了。”
许栀和喜出望外地看着他。
桑伯看着许栀和,忽然想起了当年和欧阳修刚认识那会儿,后者也是一脸求知若渴地看着他,不过现在二十年过去,原先毛手毛脚的酿酒小子也出落成了一方文坛巨擎,他的事情越来越忙,酒窖也越来越空荒。
欧阳学士哪里缺一坛自酿的好酒呢。他一句话后,便有数不清的人会捧着西州的佳酿、东海的醉天仙送到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