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56节
  她学着许栀和的用词。
  许栀和垂眸喝着水,听到梁影的话后,她喝水的动作一顿,被呛到了。
  “不用不用,”许栀和摆了摆手,“你们回去准备一番,记得带上从去年七月开始,每月各取两幅画作,累计直到去岁年关,一共十二幅。”
  两人同时应道:“是。”
  许栀和说:“然后现场作画一幅。”
  如果说前者还让两人不慌不忙,但随着她这句话声音落下,两人立刻如临大敌,紧张地绷直了身子。
  虽然回乡这段时间她们不曾懈怠,但是听到要现场作画,心中还是不免泛起紧张的情绪,总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学完,没学会。
  “不用紧张,”许栀和将茶杯放在一旁,语气轻柔和缓,“我相信你们。”
  梁影和陆云阔:“……”
  怎么办?更紧张了。
  方梨掀开了门帘,探出半张脑袋看向里面,“梁影姑娘、云阔姑娘,今日在家中留饭吧?今日我按照姑娘的单子新做了一种吃食,外表酥脆,内里柔软,可好吃了。”
  两人齐刷刷地摇头,“不了不了,多谢方梨姐姐的好意,我们还有事,就不留下用饭了。”
  说完,又看向许栀和:“师父,我们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看你!”
  方梨发出惋惜的一声叹息:“啊?我还觉得今日是我做的最成功的一次。”
  陆云阔心动了一瞬间,但想到三日后的现场作画,顿时什么心都没了,“下次吧师父。要是这次我画的好,可以让方梨姐姐再做一次吗?”
  她眨着眼睛,目露期待。许栀和忍不住伸手在她的脸上轻轻揉了一把,笑着应下:“自然可以。”
  两人离开之后,许栀和立刻站起身,全然没了方才稳重的样子,她一边拉着方梨的胳膊出门,一边小声问:“真的是最成功的一次吗?”
  方梨说:“我尝了尝,是姑娘你描述的那种口感,吃起来带着股淡淡的甜味。姑娘,这些日子你看食谱就是为了这个吗?”
  许栀和点了点头,“嗯。”
  那日在汴河桥头看见番邦人,她心中就想好了除了便捷的家常菜、饭团,还可以做出一些高淀粉的食物。查找食谱和植物记载,也是因为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引进土豆。
  许栀和在植物记载中寻觅一番,最后选择了芋头和薯蓣(山药)这两种根茎类植物作为替代物,这两者算不上罕见,去皮切成粗细得宜的细条后,用盐水浸泡去多余的粘液,沥干后中火炸至金黄酥脆。
  至于油炸的方式,本来许栀和还觉得如何描述正确也是一个难点。但方梨听了她的话后,主动说:“那不就是酥琼叶的做法吗?”
  许栀和迷茫地看了她一眼。
  方梨笑着说:“姑娘忘啦?以前府上中元、下元的时候做过,就是将面皮放入油锅中炸,变成带着气孔的油炸面皮。姑娘你当时觉得没味道,一口也不肯吃。”
  经过方梨的提示,许栀和从自己的记忆中想起来这么一件事。
  酥琼叶常出现在清明、中元这般时令。许府舍不得用荤油、糖酥,因此酥琼叶吃起来寡淡无味,许栀和吃过一回,就不肯再碰了。
  许栀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她原先翻书寻找,迟迟不肯下定决心,就是觉得油炸的分寸不好掌控。现在听到方梨这么说,最为难的一件事迎刃而解。
  “薯蓣和芋头中自带的甜味,但若是想要更好吃一些,还需要一些梅子粉。”许栀和说,“盐渍梅子那样子。”
  方梨咬唇思索了一会儿。虽然觉得许栀和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不可思议,但细想下去竟然很合适,她对许栀和说:“那我试试?”
  现在,就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许栀和走到院中的桌椅前坐下,方梨去厨房将还热乎的油炸薯蓣端出来。
  她将一碟子金黄放在许栀和面前,心中半是期待半是忐忑,“姑娘尝尝看?”
  还没有尝到味道,许栀和就被油炸薯蓣传出的香味吸引住了。不论尝起来滋味如何,光是其色泽和香味,方梨就已经成功了。
  油炸薯蓣带着特有的油香,犹自蒸腾着白雾,外表像是薄脆的釉面,焦边轻蜷处浮起了隐约有小小气泡。许栀和伸手捏起了一根,咬开酥脆的外衣,里面的薯蓣透出琼脂般的莹白,绵甜回甘。
  即便没有撒上梅子粉,也好吃的不行。
  许栀和再一次尝到油炸的味道,恨不得将舌头也吞下去,她说不出话,只能伸手朝着方梨比了一个大拇指。
  这就是认可了。
  方梨松了一口气,又折返回去将梅子粉端出来,然后坐在她对面,也吃了起来。
  两人快速地解决了半碗薯蓣。
  许栀和没贪嘴,解馋之后,她将手洗干净,从房中拿出几本书接着翻阅,准备继续寻找其他可替代的物品制作气泡水和酥鸡。
  王维熙从常府回来,刚走到门口,便被浓郁的油脂香味所吸引,他嗅着口气中浮动飘散的油香,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了家中。
  许栀和听到声响,朝着他挥了挥手,“你正好回来,取一些尝尝。方梨刚刚才用食盒装了一些送去梅府。”
  王维熙将带回来的账本放在桌上,闻言,笑了一声。
  桌上的油炸薯蓣还温热,姑娘让方梨送去,除了想让梅公和刁娘子尝尝味,其实也想着给姑爷送一些吧。春闱在即,姑爷这段时间忙得头脚倒悬,有时候学的晚了,会在梅府小住一晚。
  王维熙心思玲珑剔透,他也不戳破,顺着许栀和指的方向拿起油炸薯蓣,第一口下去,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
  他将剩下的包圆了,吃完后,意犹未尽地舔了舔自己的唇角,“姑娘,这东西真好吃,叫做什么?”
  明明刚刚才吃完,他就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吃了。
  许栀和正在翻书的动作一顿。名字,她在心中一直就顺嘴喊着油炸薯蓣,但听起来太过简单,一耳朵就能听出来是什么食材做了什么处理,毫无现在讲求的风雅、不落俗的美意。
  所谓风雅、不落俗,就是习惯性将吃食的名字取得玄之又玄。酥琼叶算其中的一个代表。
  她目光落在所读的这一页纸上,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轻声说:“就叫做金酥薯蓣吧。”
  直接说油炸薯蓣,太过直白,金酥薯蓣就很好,能猜到是什么,但不至于太直白。
  “我打算送去鸿胪寺门前卖。”许栀和说。
  王维熙:“嗯?那不是番邦人的住处吗?他们的口味可挑了,来来往往劝退了不少商贩。”
  许栀和:“你觉得好吃吗?”
  “好吃!”王维熙回答的斩钉截铁。
  许栀和面露微笑:“没有人可以拒绝金酥薯蓣。”
  其中太过细致的缘由许栀和无法明说,但淀粉高热量,对远道而来的番邦人有着巨大吸引力。许栀和第一步是准备现在鸿胪寺打响知名度,现在鸿胪寺门前的小摊贩中脱颖而出,然后再逐步推广。
  王维熙被她的坚定所感染,手握成一个拳头,跟着重复了一遍,“没有人可以拒绝金酥薯蓣。”
  许栀和看着他端正的站姿,忍不住笑了。她将书放在一旁,招呼王维熙坐下,“我打算将这件事交给你去做。你在秋儿身后学过,对经营事宜,应当不陌生。”
  王维熙闻言,立时急了。
  他欲言又止地看着许栀和。
  许栀和像是知道王维熙在担心什么,轻声安抚,“你放心,一步步来。有什么困难,可以询问我和秋儿,若是真的不行,我也不会勉强。”
  王维熙心中微动。
  许栀和弯了弯眉眼:“现在第一步,是先教你识字。听秋儿说你刻苦认真,自学了一部分字,你现在写给我看。”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蘸了墨水的毛笔递给王维熙。
  王维熙看了一眼许栀和递过来的纸笔,脸上出现了一丝窘迫,低声说:“姑娘,我……我没写过执笔写字。我怕浪费了笔墨。我还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吧。”
  他语速飞快。
  许栀和笑了:“没事,家中不缺这一份纸笔,我还打算将这一份送给你呢。”
  她保持着递笔的姿势,王维熙的目光落在湿润的笔尖上,迟疑着伸手接过。
  笔握在手中,他体会着自己心中紧张,然后不可避免地升起一抹浓烈的期待。许栀和看出他的跃跃欲试,站起身将位置留给了他。
  “坐着写。”
  王维熙应了一声“是”。他坐下后,模仿着秋儿掌柜、姑娘和姑爷写字的姿势,悬腕抬笔,一笔一划写得认真,一丝不苟。
  大小不一,笔画不对,但落在纸上,都能认出来。
  王维熙一开始写得很快,写了二十多个后,速度慢了下来,每写一个,都要绞尽脑汁写上很久。
  “……”最后一个字写完,王维熙将笔小心翼翼地搁在笔山上,抬头亮晶晶地看向许栀和,“姑娘,就这些了。”
  许栀和顺从他的期待,夸赞,“真不错。”
  王维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许栀和让他起身,叫他在旁边站着看,然后根据王维熙写得字一个个写下去,动作很慢,似乎为了让他看得清楚。
  王维熙一动不动地看着许栀和的动作,生怕错过了笔顺顺序。然后,心中那点子对无人教授自学的几十个字颇为满意的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
  ……自己好像就没几个字笔顺是正确的。
  他脸上的红就越来越明显,恨不得脚边上能有一个洞,好叫自己钻进去。
  一共四十八个字,许栀和写完,放下纸笔,侧头看向王维熙:“都记住了吗?”
  王维熙点了下头:“应该……差不多。”
  许栀和并未就此停笔,略略沉吟,道:“再教你两个字,‘维’‘熙’。”
  王维熙以为许栀和是在喊自己,立刻连脚尖都绷直了,许栀和被他的动作逗笑了,说:“不是喊你,是我要教你写维熙两个字,有些难,你看仔细。”
  今日出糗的事情已经太多了,也无所谓这一件了,王维熙努力维持着自己脸上的从容和快乐,乖乖站在许栀和的旁边。
  看完,王维熙就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惊叹——这两个字的笔画,能在他见过的所有字中名列前茅。
  他第一反应是“自己能行吗”,第二反应是“姑娘取的名字可真有文化”,第三反应是“自己一定可以的”。
  从前没有教导他都能学会那么“多”字,现在有姑娘和姑爷可以询问,一定可以学会。
  他几乎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会自己的名字。
  许栀和看出他的急迫,将纸笔递给他,“你先练着,明日午时你挑上两筐金酥薯蓣去鸿胪寺卖,价钱定为十文钱一份。”
  她说完,伸手比了个大小。
  王维熙前段时间很清闲,今日才收到了除夕以来的第一桩事:去常府取账本回来。至于在家中扫地挑水这些事儿,他都不觉得算是什么工作。
  终于听到许栀和给自己分配事项,王维熙脸上有按捺不住的笑意,他在心中暗暗记住许栀和比划的大小,拍着胸脯道:“好嘞,姑娘。”
  早上将水挑满,和方梨一道将菜收拾出来,午时去鸿胪寺门口,晚间回来练字,这样一整日都能充足,他才觉得自己不像是光吃饭不做事的米虫。去鸿胪寺门前摆摊这事儿他熟悉,之前他就在应天府书院门前摆过摊。
  许栀和见他活力满满,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
  世界上存在像她这样不太爱动弹的,自然就有像王维熙这样闲不住的。
  此事敲定之后,许栀和在心中规划了去看新铺子这件事。金酥薯蓣还只是单一的形式,挑着担去卖就已经足够了。新铺子还是延续应天府的形式,做出符合普通民众的饭菜吃食。
  她将要做的事情记在纸上,然后拿起从常府带回来的账本翻看。王维熙见她忙起来,不再打扰,自顾自拿了纸笔去一旁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