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152节
  常庆妤想起了自己兄长的话,忍不住再次思索起来。不过片刻,她又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虽然她现在已经日益成熟,但朝中仍有许多事并非她能够理解。兄长和许姐夫(许姐姐的夫婿)的事情,就留给他们自己操心吧。免得要是她做不好,反生了嫌隙。
  这些想不了,但别的东西还能好好想一想,常庆妤忆起自己私底下暗自可惜良久,叹息许姐姐早早成婚,让自己兄长半点机会都没有,忍不住红了脸庞。她支吾着说:“勉强配得上。”
  她声音太小了,许栀和没听清楚,“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常庆妤连忙摆手,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了,前些日子潘光哥哥还问我能不能见你一面。但那时候姐姐不在汴京,我推辞了几次……姐姐要见他吗?”
  许栀和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见啦。应天府食肆经营得好,我还准备在汴京城中也开几处呢,都是饮食生意,见了两人都不舒服。”
  常庆妤迫不及待,“那我帮你姐姐回绝了他?”
  她语气中的迫不及待太过明显,许栀和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怎么感觉你很急切?”
  常庆妤说:“哪有啊,我只是站在姐姐的角度考虑。”
  她一本正经地回答。
  虽然常家涉及的营生广泛,在吃食方面倒真不算常见,如果许姐姐有意为此,她也会努力说服父亲和兄长,试一试。毕竟许姐姐在应天府的铺子中,经营那么好。
  父亲和兄长不会不同意的。
  但眼下此事八字还没一撇,常庆妤只好忍不住了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
  许栀和又说了几句,起身告辞。常庆妤将她送到门口,回府之后,拆开了许栀和千里迢迢带回来的伴手礼。
  里面的东西算不上十分罕见,一些陶瓷、绢花、手帕和苏绣丝绸,更让常庆妤意外的是,里面还有两盒糕点。
  一盒桂花奶糖,一盒龙须酥。也只能趁着这些日子天气凉快,才能遥遥数日还能不坏。
  常庆妤心中最后那一点儿不愉快都消散了,龙须酥太过甜蜜,她就着茶水慢慢品着,心中思索着等到父亲和兄长下值回来,怎么和他们说起这件事。
  一盒龙须酥只有六个,洁白如雪,细如发丝。常庆妤舍不得多吃,将她放在桌面上。午后无事,她小睡了一场,醒来时夕阳西下,天已经黑了。
  她连忙从床上爬起来,揭开床帷,顿时天塌了一半。
  常庆妤不可置信地看着常稷轩坐在正堂中,捧着一卷书对着橘黄色的烛火下细读,手中拿着龙须酥,大口大口地吃着。
  六个龙须酥,她下午吃了一个,现在碟子中只剩下了两个。常庆妤的眼睛一瞬间就红了,她连忙上前。
  常稷轩听到声响,嘴角扬起了笑容,“这龙须酥味道端正,哪家糕点铺子买的?明日再多买一些。”
  “没啦!”常庆妤憋足气音,大吼一声,“那是许姐姐带给我的,从扬州带过来的,你吃了三块……”
  常稷轩面色一僵,暗道不好。
  常庆妤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她许姐姐回来,现在自己一口气吃掉了三枚龙须酥,简直是存心惹恼常庆妤。
  他略显局促和不安,“你别哭啊,别哭……我这不是不知道吗。哎呀,吃都吃了,我还能吐出来不成?”
  常庆妤瞪了他一眼,“你还说!”
  常稷轩只觉得今日来的真是不妙,过来后听丫鬟说姑娘还在睡着,他便坐在正厅吃了几口糕点,谁能想到还有这样一段缘由?
  第103章
  常稷轩索性闭上了嘴,老老实实听着常庆妤骂他,期间还倒了一杯茶放在她面前,脸上带着小心翼翼:“骂累了吧?喝点水吧。”
  常庆妤被他这么一打岔,原先酝酿在喉咙里的话噎了回去。
  她接过茶杯,又觉得自己的动作太过轻飘飘,抿了一口水后正色放下,“这件事可没完。”
  常稷轩在心中盘算着在樊楼找些大厨做一顿菜肴,或者是写封折子进宫,请宫中的御厨做些糕点回来,听到常庆妤的话,露出一幅果然如此的表情,如丧考妣地点了点头。
  常庆妤将剩下的两枚龙须酥拿走放到一旁,一回头见到常稷轩若有所思地垂着脑袋,心神忽动,“哥哥。”
  常稷轩一惊,浑身泛起鸡皮疙瘩。
  他动作轻微地搓了搓自己的胳膊。常庆妤还生着气,能用这样的语气喊他,肯定没什么好事。
  “做……”常稷轩轻咳一声,放缓了自己的声音,好让听起来不再那么冷冰冰,他说,“做什么?”
  常庆妤眼睛亮晶晶地说:“你还记得许姐姐在应天府的和乐食肆吗?今日许姐姐过来,提及了此事。许姐姐有想法,我们家正好有钱有铺子,不如继续合作。”
  常稷轩想起应天府送回来的回信,脸上露出一抹沉吟的神色。
  倒不是说对许栀和没信心,只不过汴京城的饮食大多在潘家手中。潘家和常家一样,家中并非完全商贾出身,要是他们选择和许栀和站在一起,岂不是是在和潘楼打擂台吗?
  常稷轩万事皆以利益为先。潘光和他有些交情,但不代表潘家的长辈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场面。
  常庆妤还准备说些什么,常稷轩打断了她:“此事慎重,等问过父亲和家中其他尊老才能下决定。”
  常庆妤一连遇到两件不顺心的事情,脸上的神色越发冷淡,“哥哥既然不愿意听,还过来做什么?”
  常稷轩被常庆妤的贴身丫鬟恭敬地请了出去,院门在他面前缓缓关闭,丫鬟的话还留在耳边:“还请郎君不要让奴婢难做。”
  常稷轩:“……”
  他今天出门就该看一眼黄历,今日实在不该出门。
  常稷轩掸了掸自己的衣袖,准备转身离开,想了想,又转折了回来,将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了捶院门,“常庆妤!常庆妤!你知道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吗?为了一个许姐姐根丢了魂一样!她但凡是个混小子,你看我——”
  院门外骂骂咧咧的声音渐行渐远,两个丫鬟面面相觑,她们何曾见过向来端方如玉的郎君露出这般情态,看起来真是被气得不轻。
  “要,”年纪小点的丫鬟有些艰难地开口,“要告诉姑娘吗?”
  年长一些的丫鬟一方面觉得郎君说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但另一方面又觉得郎君言之有理——这可怎么办呢?
  ……
  许栀和回去的路上买了几张曹婆肉饼。
  冬日羊肉暖身,羊肉饼这个时候已经被卖完了。许栀和也不挑,付清银钱后,将油纸包拿在手中。
  方梨和王维熙早早就回来了,时日空闲,她将羊毛和滚轴递给王维熙,说:“你见过汴京城的羊毛手衣吗?”
  王维熙从前没见过,但今日在路上见潘楼街绵延两里路,也好奇地望了一眼,才知道还有这样可用于御寒的好物。
  “见过,”王维熙实话实说,他看着方梨含笑的脸,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忍不住浮出水面,“难道?羊毛手衣也是姑娘的作品?”
  方梨点了点头:“正是。咱们姑娘会的可多了。来,你将东西拿好,我教你。正好现在离除夕还有些日子,你学会之后,也好给家中添置一些暖和的行头。”
  王维熙完全没有被方梨当成工具人的感觉,事实上,听到方梨愿意教授自己羊毛手衣,他心中只有一片被器重的暖流。他眼眶微涩,这么多年,还没有今年收到的温暖多。
  “方梨你放心,”王维熙拍着胸脯,“我肯定好好学。”
  方梨看着他湿润的眼眶,有些不明所以。她学着姑娘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将羊毛和工具摆正位置,然后说:“来,看我动作。”
  许栀和刚走到家门,见到的便是这一幕。
  王维熙奋力地扯着毛絮,越干越有精神,方梨在旁边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搓好的羊毛絮,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到了该做晚饭的时间,连忙喊王维熙一道洗菜。
  许栀和将馅饼放在了桌上,也想加进去帮忙,方梨将她挡在了门外,对许栀和说:“姑娘你就别进来了,你来了,不知道是帮忙还是……”
  添乱。
  她很客气地没有说出那两个字。
  许栀和:“我不会烧菜,我还能不会洗菜吗?方梨,你也别太小瞧我。”
  “是是是,可是姑娘,现在水太冰了。”方梨说,“现在你一幅画可值钱了,冻伤了可不得了。”
  许栀和还准备反驳,但方梨已经下定决心,将她推出门,“你要是继续站在这里,怕是晚饭的时辰又要延后了。”
  被推出门之后,许栀和坐在了王维熙留下的羊毛丝线位置,她伸手从箩筐中拿出了一根丝线。
  王维熙虽然是初学,但他做的十分仔细,丝线粗细均匀,蓬松绵软。
  许栀和今日听常庆妤说,已经有织娘在织布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可以通过增加和减少毛线的数量变换毛线平布的形状,织成可以穿在身上的羊毛短袄,并将毛线的颜色浸染变作另一种颜色织成花纹。
  她心中生起了一种无言的感慨和感动。那些她忘记了的事情,重新被古人的智慧拾起。
  许栀和将手中的丝线放下,目光看向隐约的月牙。
  薄雾霭霭围绕吴钩,露出并不明显的一段轮廓。巷口的老槐树叶片落尽,远远看着,像是从树梢长出去一样。这轮弯月千年照耀千年,照拂过千年前秦汉盛世,也会照耀到下一个文明。
  不曾停息。
  ……
  除了除夕。
  今年岁底的汴京比任何一年都更热闹,前些日子大朝会官家亲笔,更改来年年号为“皇祐”,只待今日除夕一过,便正式步入皇祐元年。
  宋辽贸易一度因为宋夏战事中断,岁底使臣进京,促言恢复两国商贸,提出“战和相济”。因此,现在汴京大街小巷中,除了从各地奔赴过来准备参加皇祐元年春闱的举子,岁底赴京述职的地方官员,还有不少来自异国他乡的番邦人。
  大宋承平之世,蕃夷辐辏。万国衣冠拜冕旒,四夷宾服。
  许栀和甚至在汴京城看见金色长卷发的男人——他们几个人站在汴河桥头低声说着什么。来往的百姓好奇地望着眼前一行人,但由于语言不通,只能悻悻作罢。
  她原先和陈允渡在逛着街市,乍然见到这样奇装异服的人,也不禁好奇地停下脚步。
  陈允渡见她好奇,站定观察着眼前的几人,低声说:“看着像是拂菻人。”
  像是为了方便许栀和理解,陈允渡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大宋往西,过西州回鹘、于阗国、喀喇汗王朝、塞尔柱国、拂菻国……”
  正说着,他拿起了许栀和的手,在她的掌心中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栀和可想象一片狭长大陆,一路往西,越荒漠,群山,可至西极。”
  许栀和有些讶异地看着陈允渡认真的动作,他画完,点了点最西边沿海的一带,“便是此处。”
  掌心的痒意还未消散。
  “这些,也是在书中看到的吗?”许栀和问。
  陈允渡轻咳一声,“偶尔。”
  对于现在的他而言,这些书都算是闲书,梅尧臣以前还会放任不管,可春闱在即,即便是再淡定的人也带上了几分郑重,不准他再看。
  许栀和扑闪着眼睛,“那我可以看吗?”
  陈允渡的眼睫缓慢抬起,像是没想到许栀和会说这句话,他微怔,眼中布满笑意:“自然可以。你若是想看,过些日子你与我同去。”
  “好呀!”
  她的嗓音清脆悦耳,陈允渡一双眼眸中浸满了温柔,刚准备说话,就看见刚刚还在和自己说话的女孩假装不经意走到了桥头。
  陈允渡:“嗯?”
  许栀和走到三个番邦人身边,竖起耳朵听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