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51节
许栀和含笑望他,“说的好像只我一人睡一样。”
两人恢复了脚步,踏入了院中。
方梨和秋儿早已做好饭食,只等着两人回来,现在等到了,可谓心底松了一口气。
“奴婢瞧着天色不对,像是要下雨。姑娘和姑爷再不回来,奴婢就该让良吉撑着伞去接了。”方梨走到许栀和的身边,扶着她坐下。
她话音刚落,昏沉的天际忽然闪过一道亮光,随后便是闷沉的、轰鸣的雷声。雨滴哗啦哗啦,从夜空坠落,几片雨丝被风吹入屋檐,没一会儿,就淋湿了一小块地面。
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声音清脆。屋中点了火光,在风中晃晃悠悠。
良吉起身,将房门掩上。风没了来路,灯火渐渐恢复了正常。
橘黄色的光线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安宁静好。
许栀和很喜欢这样的天气蜗居家中,窗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家中火苗温暖,有片瓦遮身。
今日的主食是鱼片粥,汴河外又到了一年稻谷成熟、鱼获丰收的时节,两斤多重的鳜鱼只消花上二十文,方梨自作主张拿了自己的私房,添补了五文钱,换到了这条鱼,回来只对许栀和说运道好,卖鱼老翁见天色不对急着回家,便宜出了。
鱼脊两侧的肉质最是鲜嫩,鳜鱼刺少,将鱼皮拆下后用刀片成薄片,锅中煮梗米直至开出米花,然后将肉片放下去烫熟,缀上一小把碧绿的菜叶,最后淋上几滴香油即可出锅。
许栀和吃完,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这样七分饱最好。方梨知道自家姑娘的用饭习惯,收拾了碗筷,和秋儿、良吉一道回厨房吃饭。
他们离开后,陈允渡站起身,熟练地将纸面铺开。
前两天问了木坊,打一张桌面五贯出头,家中负担不起,只好再将就着用正堂的桌面。许栀和见怪不怪,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小腹,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一场秋雨一场凉,趁着夏日给羊剪毛,还是要多买一些回来,就算不做羊毛毡,也可以做些简单的毛……围巾。
她只会织围巾。
许栀和有些惋惜自己当初怎么不多学些东西,如果当初多学一点,别说毛衣、就是手套也能做出来。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将围巾织的够宽,不就成了一张布料了吗?倒时候让方梨缝合裁剪,依然可以穿在身上。
许栀和愣神期间,忽然听到一连串“叮叮当当”的声响。
循声望去,陈允渡将这两日抄书所得的一贯零三百二十文放在桌上……这正是声响的来源。
“拿了八十文买了一沓纸。”陈允渡如实相告,“其余这些,栀和收起来吧。”
许栀和望着面前的铜子,人在面临金钱的时候,很难不生出喜悦。她起了兴致,一面指挥着陈允渡去柜子上方将装有银钱的小木盒拿过来,一面动手磨墨。
陈允渡将木盒拿来后,自然而然站在许栀和的身后,接过了她手中的墨膏。他力气大,不一会儿,砚台中的清水变成浓厚均匀的墨汁。
许栀和乐得轻松,安心地被浅幽的茶味包围,清点着家中剩下的银钱,又算清了外债。
加上陈允渡今日带回来的,家中还剩下十二贯六百文。欠梅府的,房赁加上一些家中添置,共两百一十贯。
准确来说是两百零七贯又五百文,许栀和没有细算。真要细算下来,这么多年光是梅进士指点,便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她为了好记,直接凑了个整。
她手底下还有两处田庄和一间铺面,岁底收成,加在一起差不多也有三百贯。
许栀和写完庄子,盘算一回,还了欠银后,家中如果没有别的进项,必然十分拮据。
她眼角余光瞥到陈允渡带回来的一贯零三百二十文,语气带着一丝鼓励还是别的调笑道:“官人再抄书一百六十回,就能还得清欠银了。”
陈允渡自然能听出她语气中的玩笑,于是顺着她的话道:“娘子既说了,那我再抄的勤快些,争取不用一百六十回。”
许栀和似乎没想过他会这么回答,怔了怔,旋即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从前倒是不知道,呆瓜般的陈允渡还能有这般伶牙俐齿的时候。
陈允渡安之若素,垂眸回望着许栀和含笑的双眼。若不是心跳出卖了自己,他都要相信刚刚那个什么话都敢接的人才是真的自己。
“你啊你……”
许栀和像是拿他没办法了,顺着当前的姿势揽住陈允渡的脖颈,低低一叹。
第40章
陈允渡被扰人心神的桂花味迷惑了,他凝望着许栀和眼眸,半响道:“栀和既然说不出话,那便不说了吧。”
清浅的呼吸落下,许栀和的眼角落下一抹凉意,带着视若珍宝的珍重。
桌上的纸张被袖袍扫落,轻飘飘地落在地上,许栀和揪住了陈允渡的衣领,主动贴上陈允渡的唇角。
后者怔了怔,很快反应了过来,伸手托住许栀和后脑勺,俯得更低些。
原先只是轻轻贴着,然后试探地探出舌尖,撬开牙关,轻微的水声在这一刻被放大,恍惚中许栀和觉得,自己像是一朵盛放到极致的花,被一只蝴蝶栖息花叶,吮吸花粉花汁。
窗外风声雨声交织,伴随着惊心动魄的雷声。
时光在这一刻被拉得无限绵长。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同时缓缓睁开眼睛,清晰地看清楚彼此眼中的倒影。
陈允渡压制着低低的喘息,微垂的眼眸中漾动着波澜的碎光,又凉又缱绻,像是一汪平静且深幽的潭水,又像是水妖幻化成的精魅,诱哄着人不断沉沦。
光是被他注视着,许栀和都有一种被潭水淹没包围的错觉。她强迫自己的视线从他的唇上移开,松开了陈允渡的衣领,“你还要读书……”
陈允渡只是望着她,尽管不愿意停下,却依旧点了点头,“好。”
他们二人之间,从来都是她占据主导。
许栀和不敢再看,再看下去,今夜陈允渡必然读不了书了。
她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蹭到地上的纸张匆匆捡起来,捏着略显凌乱的衣袍钻入了床榻上。
安置屏风和珠帘势在必行,许栀和躺在床上,丝毫没有困意。
陈允渡则是坐在桌案上,倒了茶水一杯杯饮着,一壶茶水很快就见了底。
嘈杂的雨声渐渐远去,他的心思渐渐平稳,落在面前的书上,而后执笔书写,看着一切如常。
等一页纸写完,翻过来检查,才发现每十个字左右,就有一个“栀”字。
他闭了闭眼,想将手中的纸张团成一团扔出去,又觉得冒犯,思量再三,等墨水干透,折了三折,夹入书中。
……
许栀和一觉醒过来的时候,雨声已经停止了。
她习惯睡在里侧,醒来后坐在床上,才发现外侧床铺不像是有人睡过的痕迹。
陈允渡该不会昨夜一夜没睡吧?
许栀和抿了抿唇,有些烦恼地揪了揪自己的头发,陈允渡正十八岁,血气方刚,昨夜的滋味,应当不好受。
可是他再有一年就要科举了,现在正是紧要关头。她身为陪考家属,怎么能拉着他乱来?
她陷入天人交战中,觉得自己的耳边仿佛有两个小人正在掐架,一个说“明明你很喜欢他也很喜欢”,一个说“色即是空,金榜题名才是王道”。
她想了半响,当真觉得此题无解。
许栀和放弃了思考,披了外衫起床,又唤了方梨进来,帮自己梳洗。
小院的地面不平整,一场雨后,留下了稀稀疏疏的银白水洼,枝头的鸟雀从树枝上掠下,站在水坑旁边梳洗自己的羽毛。
她站在门口,随着渐渐明亮的天光展开笑容,重新恢复了满满的干劲。
不过些许挫折罢了,她既然来了这汴京城,自然没有畏难而退的道理。
许栀和草草吃了一个蒸包、一碗红豆汤,喊上秋儿,重新出门了。
这是秋儿第一次单独和许栀和出来,她的心中既好奇,又惊喜,亦步亦趋地跟在许栀和的身后,从她的身影轮廓外观察着大宋的都城。
许是雨过天晴,人们都愿意上街来透透气,清晨的马行街上人群络绎不绝,其中属曹婆肉饼和徐家瓴羹最为火爆,门前的老食客们伸长脖子苦苦等候,只为口腹之欲。
秋儿吸了吸口水,这么多人排队,滋味必然妙极。她现在月钱四百文……还都是属于她自己的,等日后空闲了,一定要来尝尝。
许栀和站在原地不动,被香味勾走魂魄的秋儿傻愣愣地往前走,走了几步,才反应过来前面不对,赶忙回头望去。
“馋了?”许栀和笑吟吟地问她。
她今日出门准备采买东西,身上自然是带了钱的。
秋儿摇头:“没有没有。”
她嘴上否认得快,但毕竟只有十四岁,眼底的渴望是掩盖不住的。
许栀和走到了曹婆肉饼的队伍中,前面约莫站了十一二个人,趁着排队的功夫,许栀和抬眸辨认着“曹家肉饼”旗儿下面的小字。
猪肉的六文钱一个、羊肉的十文钱一个。
只做这两种,每天数量有限,若是当天没买着,只能第二日来得早些。
许栀和莞尔。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并无不同,饥饿营销的方式原来这么早就有了。
轮到她了。
卖饼的妇人看着五十岁出头,头顶一块深红色的布巾,看着十分干练,“娘子要几个?什么馅儿?”
给秋儿买了,自然不好偏差了家里其他人,许栀和说:“劳烦,五个猪肉,五个羊肉。”
妇人麻溜地将饼放入油纸中包好,外面又包了一层干荷叶。
寻常时候她是不包的,只是眼前人买了许多,用荷叶包着更方便存储。
许栀和付了银钱,捧着肉饼朝秋儿走去。
秋儿觉得自己又闯祸了,难得能和姑娘一道出门,却犯了嘴馋的毛病,让姑娘破费。
许栀和看出她的闷闷不乐,撕下一小片碎荷叶包住肉饼末端,放入了秋儿的掌心,“既然买了,就开开心心的吃。只要滋味好,这钱就花得不冤。”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吃好喝好,伺候好自己的五脏庙,就是顶顶重要的事情之一。
秋儿嗅着手上喷香的羊肉饼,没忍住咬了一口,面饼松软,肉汁浸了进去,一口下去滋滋冒油,满口咸香,很是过瘾。
她的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也明白过来了许栀和话中的意思。
及时行乐嘛。甭管以后开不开心,至少现在这一刻笑容是真切的。
许栀和也拿了一个咬着,主仆两人一人捧着一个饼,慢悠悠地走在街道上。
她此行出来的目的,是找羊毛,以及做一台小小的器具。
许栀和昨日特意问了刁娘子,现在这个时候,羊毛大多为被褥的填充物,平民百姓家会混着干草、鹅毛鸭毛一起,至于许栀和描述出来的毛线,她倒是并未见过,后来犹豫半天,说皇宫或许有一件。
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宋夏战争平定不久,几场重要的战役无一战败,后来夏主动称臣,宋在名义上胜了,却每年要给夏诸多物产宝贝。夏朝为表示好,主动送来了一件毛褐献给曹皇后。
曹皇后年底在金明池上披了这件衣裳,刁娘子父亲品级不高,站得远,只能远远瞧上一眼。听其他贵女说,就是羊毛织就的好东西。
刁娘子望着许栀和,想问问她问这个做什么?又想问她从哪里知道这些?不过对上她清澈的双眸,那些疑问又尽数消散了。
两人恢复了脚步,踏入了院中。
方梨和秋儿早已做好饭食,只等着两人回来,现在等到了,可谓心底松了一口气。
“奴婢瞧着天色不对,像是要下雨。姑娘和姑爷再不回来,奴婢就该让良吉撑着伞去接了。”方梨走到许栀和的身边,扶着她坐下。
她话音刚落,昏沉的天际忽然闪过一道亮光,随后便是闷沉的、轰鸣的雷声。雨滴哗啦哗啦,从夜空坠落,几片雨丝被风吹入屋檐,没一会儿,就淋湿了一小块地面。
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声音清脆。屋中点了火光,在风中晃晃悠悠。
良吉起身,将房门掩上。风没了来路,灯火渐渐恢复了正常。
橘黄色的光线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安宁静好。
许栀和很喜欢这样的天气蜗居家中,窗外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家中火苗温暖,有片瓦遮身。
今日的主食是鱼片粥,汴河外又到了一年稻谷成熟、鱼获丰收的时节,两斤多重的鳜鱼只消花上二十文,方梨自作主张拿了自己的私房,添补了五文钱,换到了这条鱼,回来只对许栀和说运道好,卖鱼老翁见天色不对急着回家,便宜出了。
鱼脊两侧的肉质最是鲜嫩,鳜鱼刺少,将鱼皮拆下后用刀片成薄片,锅中煮梗米直至开出米花,然后将肉片放下去烫熟,缀上一小把碧绿的菜叶,最后淋上几滴香油即可出锅。
许栀和吃完,还有些意犹未尽,不过这样七分饱最好。方梨知道自家姑娘的用饭习惯,收拾了碗筷,和秋儿、良吉一道回厨房吃饭。
他们离开后,陈允渡站起身,熟练地将纸面铺开。
前两天问了木坊,打一张桌面五贯出头,家中负担不起,只好再将就着用正堂的桌面。许栀和见怪不怪,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小腹,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一场秋雨一场凉,趁着夏日给羊剪毛,还是要多买一些回来,就算不做羊毛毡,也可以做些简单的毛……围巾。
她只会织围巾。
许栀和有些惋惜自己当初怎么不多学些东西,如果当初多学一点,别说毛衣、就是手套也能做出来。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将围巾织的够宽,不就成了一张布料了吗?倒时候让方梨缝合裁剪,依然可以穿在身上。
许栀和愣神期间,忽然听到一连串“叮叮当当”的声响。
循声望去,陈允渡将这两日抄书所得的一贯零三百二十文放在桌上……这正是声响的来源。
“拿了八十文买了一沓纸。”陈允渡如实相告,“其余这些,栀和收起来吧。”
许栀和望着面前的铜子,人在面临金钱的时候,很难不生出喜悦。她起了兴致,一面指挥着陈允渡去柜子上方将装有银钱的小木盒拿过来,一面动手磨墨。
陈允渡将木盒拿来后,自然而然站在许栀和的身后,接过了她手中的墨膏。他力气大,不一会儿,砚台中的清水变成浓厚均匀的墨汁。
许栀和乐得轻松,安心地被浅幽的茶味包围,清点着家中剩下的银钱,又算清了外债。
加上陈允渡今日带回来的,家中还剩下十二贯六百文。欠梅府的,房赁加上一些家中添置,共两百一十贯。
准确来说是两百零七贯又五百文,许栀和没有细算。真要细算下来,这么多年光是梅进士指点,便是一笔算不清的账,她为了好记,直接凑了个整。
她手底下还有两处田庄和一间铺面,岁底收成,加在一起差不多也有三百贯。
许栀和写完庄子,盘算一回,还了欠银后,家中如果没有别的进项,必然十分拮据。
她眼角余光瞥到陈允渡带回来的一贯零三百二十文,语气带着一丝鼓励还是别的调笑道:“官人再抄书一百六十回,就能还得清欠银了。”
陈允渡自然能听出她语气中的玩笑,于是顺着她的话道:“娘子既说了,那我再抄的勤快些,争取不用一百六十回。”
许栀和似乎没想过他会这么回答,怔了怔,旋即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从前倒是不知道,呆瓜般的陈允渡还能有这般伶牙俐齿的时候。
陈允渡安之若素,垂眸回望着许栀和含笑的双眼。若不是心跳出卖了自己,他都要相信刚刚那个什么话都敢接的人才是真的自己。
“你啊你……”
许栀和像是拿他没办法了,顺着当前的姿势揽住陈允渡的脖颈,低低一叹。
第40章
陈允渡被扰人心神的桂花味迷惑了,他凝望着许栀和眼眸,半响道:“栀和既然说不出话,那便不说了吧。”
清浅的呼吸落下,许栀和的眼角落下一抹凉意,带着视若珍宝的珍重。
桌上的纸张被袖袍扫落,轻飘飘地落在地上,许栀和揪住了陈允渡的衣领,主动贴上陈允渡的唇角。
后者怔了怔,很快反应了过来,伸手托住许栀和后脑勺,俯得更低些。
原先只是轻轻贴着,然后试探地探出舌尖,撬开牙关,轻微的水声在这一刻被放大,恍惚中许栀和觉得,自己像是一朵盛放到极致的花,被一只蝴蝶栖息花叶,吮吸花粉花汁。
窗外风声雨声交织,伴随着惊心动魄的雷声。
时光在这一刻被拉得无限绵长。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同时缓缓睁开眼睛,清晰地看清楚彼此眼中的倒影。
陈允渡压制着低低的喘息,微垂的眼眸中漾动着波澜的碎光,又凉又缱绻,像是一汪平静且深幽的潭水,又像是水妖幻化成的精魅,诱哄着人不断沉沦。
光是被他注视着,许栀和都有一种被潭水淹没包围的错觉。她强迫自己的视线从他的唇上移开,松开了陈允渡的衣领,“你还要读书……”
陈允渡只是望着她,尽管不愿意停下,却依旧点了点头,“好。”
他们二人之间,从来都是她占据主导。
许栀和不敢再看,再看下去,今夜陈允渡必然读不了书了。
她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蹭到地上的纸张匆匆捡起来,捏着略显凌乱的衣袍钻入了床榻上。
安置屏风和珠帘势在必行,许栀和躺在床上,丝毫没有困意。
陈允渡则是坐在桌案上,倒了茶水一杯杯饮着,一壶茶水很快就见了底。
嘈杂的雨声渐渐远去,他的心思渐渐平稳,落在面前的书上,而后执笔书写,看着一切如常。
等一页纸写完,翻过来检查,才发现每十个字左右,就有一个“栀”字。
他闭了闭眼,想将手中的纸张团成一团扔出去,又觉得冒犯,思量再三,等墨水干透,折了三折,夹入书中。
……
许栀和一觉醒过来的时候,雨声已经停止了。
她习惯睡在里侧,醒来后坐在床上,才发现外侧床铺不像是有人睡过的痕迹。
陈允渡该不会昨夜一夜没睡吧?
许栀和抿了抿唇,有些烦恼地揪了揪自己的头发,陈允渡正十八岁,血气方刚,昨夜的滋味,应当不好受。
可是他再有一年就要科举了,现在正是紧要关头。她身为陪考家属,怎么能拉着他乱来?
她陷入天人交战中,觉得自己的耳边仿佛有两个小人正在掐架,一个说“明明你很喜欢他也很喜欢”,一个说“色即是空,金榜题名才是王道”。
她想了半响,当真觉得此题无解。
许栀和放弃了思考,披了外衫起床,又唤了方梨进来,帮自己梳洗。
小院的地面不平整,一场雨后,留下了稀稀疏疏的银白水洼,枝头的鸟雀从树枝上掠下,站在水坑旁边梳洗自己的羽毛。
她站在门口,随着渐渐明亮的天光展开笑容,重新恢复了满满的干劲。
不过些许挫折罢了,她既然来了这汴京城,自然没有畏难而退的道理。
许栀和草草吃了一个蒸包、一碗红豆汤,喊上秋儿,重新出门了。
这是秋儿第一次单独和许栀和出来,她的心中既好奇,又惊喜,亦步亦趋地跟在许栀和的身后,从她的身影轮廓外观察着大宋的都城。
许是雨过天晴,人们都愿意上街来透透气,清晨的马行街上人群络绎不绝,其中属曹婆肉饼和徐家瓴羹最为火爆,门前的老食客们伸长脖子苦苦等候,只为口腹之欲。
秋儿吸了吸口水,这么多人排队,滋味必然妙极。她现在月钱四百文……还都是属于她自己的,等日后空闲了,一定要来尝尝。
许栀和站在原地不动,被香味勾走魂魄的秋儿傻愣愣地往前走,走了几步,才反应过来前面不对,赶忙回头望去。
“馋了?”许栀和笑吟吟地问她。
她今日出门准备采买东西,身上自然是带了钱的。
秋儿摇头:“没有没有。”
她嘴上否认得快,但毕竟只有十四岁,眼底的渴望是掩盖不住的。
许栀和走到了曹婆肉饼的队伍中,前面约莫站了十一二个人,趁着排队的功夫,许栀和抬眸辨认着“曹家肉饼”旗儿下面的小字。
猪肉的六文钱一个、羊肉的十文钱一个。
只做这两种,每天数量有限,若是当天没买着,只能第二日来得早些。
许栀和莞尔。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并无不同,饥饿营销的方式原来这么早就有了。
轮到她了。
卖饼的妇人看着五十岁出头,头顶一块深红色的布巾,看着十分干练,“娘子要几个?什么馅儿?”
给秋儿买了,自然不好偏差了家里其他人,许栀和说:“劳烦,五个猪肉,五个羊肉。”
妇人麻溜地将饼放入油纸中包好,外面又包了一层干荷叶。
寻常时候她是不包的,只是眼前人买了许多,用荷叶包着更方便存储。
许栀和付了银钱,捧着肉饼朝秋儿走去。
秋儿觉得自己又闯祸了,难得能和姑娘一道出门,却犯了嘴馋的毛病,让姑娘破费。
许栀和看出她的闷闷不乐,撕下一小片碎荷叶包住肉饼末端,放入了秋儿的掌心,“既然买了,就开开心心的吃。只要滋味好,这钱就花得不冤。”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吃好喝好,伺候好自己的五脏庙,就是顶顶重要的事情之一。
秋儿嗅着手上喷香的羊肉饼,没忍住咬了一口,面饼松软,肉汁浸了进去,一口下去滋滋冒油,满口咸香,很是过瘾。
她的眼睛噌地一下就亮了,也明白过来了许栀和话中的意思。
及时行乐嘛。甭管以后开不开心,至少现在这一刻笑容是真切的。
许栀和也拿了一个咬着,主仆两人一人捧着一个饼,慢悠悠地走在街道上。
她此行出来的目的,是找羊毛,以及做一台小小的器具。
许栀和昨日特意问了刁娘子,现在这个时候,羊毛大多为被褥的填充物,平民百姓家会混着干草、鹅毛鸭毛一起,至于许栀和描述出来的毛线,她倒是并未见过,后来犹豫半天,说皇宫或许有一件。
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宋夏战争平定不久,几场重要的战役无一战败,后来夏主动称臣,宋在名义上胜了,却每年要给夏诸多物产宝贝。夏朝为表示好,主动送来了一件毛褐献给曹皇后。
曹皇后年底在金明池上披了这件衣裳,刁娘子父亲品级不高,站得远,只能远远瞧上一眼。听其他贵女说,就是羊毛织就的好东西。
刁娘子望着许栀和,想问问她问这个做什么?又想问她从哪里知道这些?不过对上她清澈的双眸,那些疑问又尽数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