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50节
等一切做完,已经临近黄昏,红橘色的晚霞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盘旋在西天,自西向东,逐渐渲染成淡粉、浅紫的颜色。
许栀和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将小篮子拎起来,又取了一块裁剪床帷余下的方布盖在上面,“这个我送去梅府,大约一盏茶功夫回来。路不远,你们不必相送。”
方梨和秋儿认了路,自然知道两家临近,纷纷点了点头。
趁着姑娘去送东西的功夫,淘米下锅,等姑娘与姑爷一道回来,即可开饭。
良吉倒是有些意外,这般精巧的物件,大娘子竟然是做了送人的,他还以为会留在家中呢。
许栀和拎着篮子,熟门熟路地出了院子。
日暮归山,天色将晚,每个人都形色匆匆,怕耽误了功夫。许栀和目光扫过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行街,心底浮现一抹不安与期待。
她回头看了一眼,烟囱冒出袅袅的青烟。
家中的银钱快要见底,身上还欠了梅府的债,她身为她们的“姑娘”、“大娘子”,总不能真的坐以待毙。
许栀和在心中给自己鼓气,双腿像是自己长了眼睛一般,走到了多宝斋的门口。
今日生意不算好,掌柜和小二都显得有些懒洋洋的。见到有人进来,迫不及待就迎了上前。
掌柜扫过许栀和头顶的发髻,将脱口而出的“姑娘”转了个弯,改唤“娘子”。
“这位娘子好面生,应当是新搬来吧?”掌柜熟络地搭着话,不等许栀和反应,就伸手指着货架上的陶瓷娃娃,“这不,还有大半个月就要到中秋了,你瞧瞧这陶瓷娃娃,可还精致漂亮?”
店小二也在旁笑着附和:“娘子若是喜欢,不如带一个回去赏玩?”
许栀和只顺着他们的指向望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声音略带艰涩,“我来店中,是想问问店家收不收新奇的小玩意儿?”
掌柜脸上的笑意淡了淡。
他身上的热情一瞬间褪了个干净,重新抬头审视眼前的女子,她身上穿着并不算华贵的衣服,发髻简单,虽然气质清雅,但在这遍地达官贵人的汴京又有什么用呢?不过也是一个在市井中浮沉挣扎的蝼蚁罢了。
“你要卖什么?”掌柜的声音古井无波,他在这间多宝斋干了快小半辈子,见过的自以为抱着精妙绝伦的物什的卖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打开一看后,都是一些乡下人自以为的奇珍异宝,更有可笑者,抱着一块模样稍特殊些的鹅卵石就上了门……当真是把这儿当成了善堂。
门前那块“可卖可买”的牌子当及早撤下去,反正东家也不缺这几笔生意。
许栀和没有被掌柜突然冷淡的态度吓到,比这更恶劣的态度她又不是没见过,况且是她现在遇到窘境,因此,她表现得很安静,掀开方布一角,“掌柜觉得,此物可以吗?”
乍一眼望过去,掌柜还以为许栀和提了一个没两个月的大的狸奴过来,可再定眼一瞧,却发现篮中物什没有声息,分明是个死物。
他心底浮现了一抹惊叹,竟然有人能做的这般仿真。刚准备伸出手去摸,却被许栀和拦下,“今日只是带过来问问掌柜可有法子售卖,这件,是不卖的。”
不卖?
掌柜皱了眉头,目光有一下没一下地掠过篮中的毛毡,半响,对许栀和道:“娘子这物件有些意趣,但这里是汴京,精巧的物件数不胜数,这东西未必能入贵人们的眼……再者说,若是只求形似,何不养一只狸奴在身边逗趣呢?”
在掌柜看来,买这样一个死物回去,惊艳一瞬,而后就会失去兴趣,任其蒙尘。
许栀和听到了他讥诮的话语,没有气恼,只微微颔首,“是我考虑欠妥,叨扰掌柜了。”
她说完,也不多做纠缠,转身欲走。
掌柜望着她的背影,她背脊挺直,几缕没被梳上去的发丝微微垂在肩头,夕阳余晖下,她的神色一如既往的温和从容。
“哎!”掌柜临时改了主意,叫住她大喊道,“若是你愿意……三十文钱,我收下了!”
许栀和说不委屈是假的,自己忙碌了三天三夜的成果,只得了一个三十文钱的结局。她想回头对掌柜潇洒地说上一句“不必了”,可情绪来得猛烈,几乎让她毫无还手之力。
她只摇了摇头,留给多宝斋还是一个背影。
掌柜蓦然心沉了沉,他胸口闷闷的,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店小二见自家掌柜面色沉冷,以为他在心中气恼那个不知道好歹的小户女,连忙宽慰:“掌柜莫生气,那东西也没甚稀奇的。我看哪,二十文都不值当。”
许栀和混在人群中呼气吐气,将手指攥紧成一个拳头,再缓缓松开,仿佛这样,原先的不忿和委屈都会随之一道消散。
她在小巷中穿行,等走到梅府门口的时候,已然收拾好了情绪。
许栀和笑吟吟地看门小厮打了声招呼。
小厮认出许栀和,老爷和大娘子吩咐过,不必通传,直接请进去即可。因此,他同样回以一笑,引着许栀和往正堂走去。
刁娘子双袖绑了缚带,正在厨房里忙活,听闻许栀和过来,一边朝正堂过来一边拆着自己的袖带。
这还是许栀和第一次看见刁娘子做事的样子,风风火火,和前两日见到的温婉形象相差甚远。
“怎么现在过来了?”刁娘子走到她身边,吩咐身后侍女奉茶,然后道,“允渡差不多也该学完了,你们稍后留饭吧?”
许栀和婉谢了刁娘子的好意,“家中已经生了火。我这趟过来,是有一物想要送与静姐儿。”
她一面说着,一面掀开方布。
刁娘子和掌柜的反应如出一辙,却少了轻慢之意,她一瞬不瞬地盯着篮中物什瞧,半响问:“这是什么?”
许栀和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不会因为一句话的讥讽就会真的将其贬低到一文不值,她笑着拿起缩小版的引月放在刁娘子掌心,“这是羊毛做的,娘子放心,毛絮都是一洗再洗,很干净。”
刁娘子感受着掌心下温暖的触觉,听到许栀和的话,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栀和在此稍后。”她顿了顿,抬头看着许栀和认真说,“这般精细有心,静姐儿一定很喜欢。你亲手送给她……”
“不,”许栀和笑望着她,“我希望娘子,可以亲手送给静姐儿。”
她们都是极其温柔的人,一个生疏青涩不敢靠近,一个顾念着分寸保持距离。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两人就可以破冰。
“娘子应该很喜欢静宁,所以在听闻催雪丢了,露出那般着急的情态,”许栀和对上刁娘子略带震惊的眼眸,语气温和宁静,让人信服,“或许,静宁也一直在等待娘子,成为她的家人呢。”
刁娘子迟疑了半响,最后点了点头。
她嫁与梅公,为才学,为他一身清正,不图与他情爱缠绵,自然也不会对他的孩子生出歹心。梅尧臣敬她,重她,府上诸多事务交予她亲手搭理,从不藏着掩着……她在进门的时候就明白,梅尧臣膝下的孩子被教养得很好,她只需要衣食住行加以照拂,便无需操心,等梅尧臣将来百年之后,自然有人奉养她。
因此她总是疏离地、站在一个自以为不会冒犯的位置,为家人煮茶烹饭,而不会去真正贪恋天伦亲情。
现在有一个契机摆在面前,她舍不得拒绝。
许栀和见她收下,松了一口气。
她这人,不喜欢欠人太多。
梅尧臣的扶持不求回报,是他惜才心切,她却不可忘本。
另一边,陈允渡刚好从书房出来,按照惯例,他每日归家会先与刁娘子道安,才会离去。今日也不例外,他刚走到门口,就看见堂中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刁娘子和许栀和转了话题,正说起中秋习俗,两人相谈甚欢。
陈允渡立在门口,晚风习习,他站在门口,未发出一点声响。
刁娘子抿了一口热茶,一抬眼,瞧见门框边仿佛与厅中草木竹影融为一体的颀长身影,笑着点破:“允渡来了。”
许栀和立刻回眸朝他望过去,旋即后知后觉觉得自己太过心急,脸颊不经意间红了一块,朝着刁娘子告辞,“官人来了,我们便先走了。”
陈允渡亦朝着她微微俯身。
刁娘子笑着点头,“去吧去吧。起了晚风,夜里或会下雨,若是晒了东西在外面,记得收回家中。”
许栀和应了一声,走到陈允渡的身边。
陈允渡并肩走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自然下垂的袖袍中,半响,故作镇定地伸手牵住她的袖袍,“怎么来了?”
许栀和好笑地低头看了一眼两人紧紧相贴的地方,陈允渡看着面色淡定,实际上手指微微颤抖,隔着一层袖袍环住她的手腕——这哪里是牵着手?分明是她被陈允渡拉着。
“不喜欢我来吗?”许栀和故意问。
“没有,”陈允渡立时否认,眸光清澈,“我喜欢。”
许栀和隐郁的心情散了些,她反手扣住了陈允渡的手掌,青灰色与柔粉色的袖袍交织相叠,袖袍下,两人十指相扣,紧紧相依。
分明更亲密的事情都已经做过,但是陈允渡依旧会因为许栀和主动的触碰红了耳根。
对于许栀和,他向来都是毫无招架之力。
在亲长的面前他守礼知节,在挚友的面前他清冷自持,在梅公的身边他聪颖端方,可在许栀和的面前,他好像再怎么想沉稳有力,做出来的举动却是笨拙而青涩的——栀和盈盈望他,他就溃不成军。
沉沦是通往未知的,此时此刻,他是满怀欢喜的。
陈允渡的思绪从书本上抽离,他背书很快,一本书读个两三遍,就能将意思大差不差记下来,再熟读两遍,就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昨日看的《谏逐客书》,今日梅公考检问典,他已可倒背如流,但站在许栀和的身边,大脑思绪空空,茫然不知所言。
许栀和笑着像是逗他,“你既然喜欢,我便来接你回家,不过日日不行,只能有空才来。”
陈允渡垂眸望她,尾音微微上扬,“嗯。”
他想,姑娘大抵永远都不知道,她随口的一句话,会在他的心底埋下一种怎样的期待。
或许惊喜,或许失落,不过都是由她带来的情绪,怎样都好。
“陈允渡,读书难吗?”许栀和没头没尾地起了个疑问。
陈允渡没有立刻作答。
难吗?好像不算很难,他学得很快,从前梅丰羽要花上小半个月才能领会的东西,他只消多读几遍就能学会并触类旁通。所以对他来说,按部就班地学习之外,下田耕种上山打猎,并不会过多地影响什么。所以对他来说,读书应该是不难的。
但其他人不是,陈允渡见过县学的一位同窗,鸡鸣即起,夜深才卧,即便如此,依旧被夫子摇头叹息,称其不是读书的料子,当趁早绝了念头,早早回家去。从五岁启蒙到十八岁,读书十三载,并非所有人都是自愿、通达地坐在小小一方桌案前,去寻觅大人口中仿佛触手可得的功名富贵。
难与不难的标准,实在很难界定。
陈允渡试图从许栀和的脸上找到答案,刚视线刚认真落下,他却忽然品出几分不对劲。
栀和的眼眶微微泛红,虽然不明显,却足够在他心头敲响警钟。
许栀和的心思不在身旁人的打量身上,自然无从得知他百转的思绪,她晃了晃两人紧紧牵在一起的手,抬头仰面望着晚霞尽散的长空,“应该是难的吧。若真是简单,人人都去考取功名,谁还愿意留在家中。”
古往今来,一直如此,通向成功的路,从来不是坦途。科举是千万人过独木桥,经商又如何不是这个理?
实在没必要耿耿于怀。
许栀和越想越觉得本该如是,心情渐渐宽慰,重新舒展了笑颜。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陈允渡忽然顿住了脚步,两手相牵的许栀和不明所以,疑惑地回头望他。
眸光秋水潋滟,像是无声地询问他:怎么啦?
陈允渡想问,又怕触及许栀和的难处,他这个官人做的好不称职,连自己娘子何时受了委屈都不知道。
天底下大抵没有比他更愚笨的人了。
鬼使神差地,陈允渡缓缓抬手,轻轻触碰在许栀和的眼角。
许栀和颤抖着眼睫毛闭眼,感受着指腹传来的微微凉意,直到手拿开,她才缓缓睁开眼,“……你干嘛?”
陈允渡听到自己的既轻且沉的嗓音,平静的语气中匿着一丝无奈与心疼,“娘子,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没有啊。”许栀和面不改色,笑意盈盈,“我能遇到什么事?若真要说,大抵是昨夜蚊蝇多,没怎么睡好。”
她一派若无其事,只在心底暗自惊讶。
陈允渡竟然这么敏锐,她自觉将情绪收敛得很好,至少这么多年在许府,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是吗?”陈允渡的声音淡不可闻,没说自己是信了还是不信,只说:“那稍后,我为栀和熏帐。”
许栀和伸了个懒腰,站起身,将小篮子拎起来,又取了一块裁剪床帷余下的方布盖在上面,“这个我送去梅府,大约一盏茶功夫回来。路不远,你们不必相送。”
方梨和秋儿认了路,自然知道两家临近,纷纷点了点头。
趁着姑娘去送东西的功夫,淘米下锅,等姑娘与姑爷一道回来,即可开饭。
良吉倒是有些意外,这般精巧的物件,大娘子竟然是做了送人的,他还以为会留在家中呢。
许栀和拎着篮子,熟门熟路地出了院子。
日暮归山,天色将晚,每个人都形色匆匆,怕耽误了功夫。许栀和目光扫过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行街,心底浮现一抹不安与期待。
她回头看了一眼,烟囱冒出袅袅的青烟。
家中的银钱快要见底,身上还欠了梅府的债,她身为她们的“姑娘”、“大娘子”,总不能真的坐以待毙。
许栀和在心中给自己鼓气,双腿像是自己长了眼睛一般,走到了多宝斋的门口。
今日生意不算好,掌柜和小二都显得有些懒洋洋的。见到有人进来,迫不及待就迎了上前。
掌柜扫过许栀和头顶的发髻,将脱口而出的“姑娘”转了个弯,改唤“娘子”。
“这位娘子好面生,应当是新搬来吧?”掌柜熟络地搭着话,不等许栀和反应,就伸手指着货架上的陶瓷娃娃,“这不,还有大半个月就要到中秋了,你瞧瞧这陶瓷娃娃,可还精致漂亮?”
店小二也在旁笑着附和:“娘子若是喜欢,不如带一个回去赏玩?”
许栀和只顺着他们的指向望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声音略带艰涩,“我来店中,是想问问店家收不收新奇的小玩意儿?”
掌柜脸上的笑意淡了淡。
他身上的热情一瞬间褪了个干净,重新抬头审视眼前的女子,她身上穿着并不算华贵的衣服,发髻简单,虽然气质清雅,但在这遍地达官贵人的汴京又有什么用呢?不过也是一个在市井中浮沉挣扎的蝼蚁罢了。
“你要卖什么?”掌柜的声音古井无波,他在这间多宝斋干了快小半辈子,见过的自以为抱着精妙绝伦的物什的卖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是打开一看后,都是一些乡下人自以为的奇珍异宝,更有可笑者,抱着一块模样稍特殊些的鹅卵石就上了门……当真是把这儿当成了善堂。
门前那块“可卖可买”的牌子当及早撤下去,反正东家也不缺这几笔生意。
许栀和没有被掌柜突然冷淡的态度吓到,比这更恶劣的态度她又不是没见过,况且是她现在遇到窘境,因此,她表现得很安静,掀开方布一角,“掌柜觉得,此物可以吗?”
乍一眼望过去,掌柜还以为许栀和提了一个没两个月的大的狸奴过来,可再定眼一瞧,却发现篮中物什没有声息,分明是个死物。
他心底浮现了一抹惊叹,竟然有人能做的这般仿真。刚准备伸出手去摸,却被许栀和拦下,“今日只是带过来问问掌柜可有法子售卖,这件,是不卖的。”
不卖?
掌柜皱了眉头,目光有一下没一下地掠过篮中的毛毡,半响,对许栀和道:“娘子这物件有些意趣,但这里是汴京,精巧的物件数不胜数,这东西未必能入贵人们的眼……再者说,若是只求形似,何不养一只狸奴在身边逗趣呢?”
在掌柜看来,买这样一个死物回去,惊艳一瞬,而后就会失去兴趣,任其蒙尘。
许栀和听到了他讥诮的话语,没有气恼,只微微颔首,“是我考虑欠妥,叨扰掌柜了。”
她说完,也不多做纠缠,转身欲走。
掌柜望着她的背影,她背脊挺直,几缕没被梳上去的发丝微微垂在肩头,夕阳余晖下,她的神色一如既往的温和从容。
“哎!”掌柜临时改了主意,叫住她大喊道,“若是你愿意……三十文钱,我收下了!”
许栀和说不委屈是假的,自己忙碌了三天三夜的成果,只得了一个三十文钱的结局。她想回头对掌柜潇洒地说上一句“不必了”,可情绪来得猛烈,几乎让她毫无还手之力。
她只摇了摇头,留给多宝斋还是一个背影。
掌柜蓦然心沉了沉,他胸口闷闷的,总觉得自己做错了事。
店小二见自家掌柜面色沉冷,以为他在心中气恼那个不知道好歹的小户女,连忙宽慰:“掌柜莫生气,那东西也没甚稀奇的。我看哪,二十文都不值当。”
许栀和混在人群中呼气吐气,将手指攥紧成一个拳头,再缓缓松开,仿佛这样,原先的不忿和委屈都会随之一道消散。
她在小巷中穿行,等走到梅府门口的时候,已然收拾好了情绪。
许栀和笑吟吟地看门小厮打了声招呼。
小厮认出许栀和,老爷和大娘子吩咐过,不必通传,直接请进去即可。因此,他同样回以一笑,引着许栀和往正堂走去。
刁娘子双袖绑了缚带,正在厨房里忙活,听闻许栀和过来,一边朝正堂过来一边拆着自己的袖带。
这还是许栀和第一次看见刁娘子做事的样子,风风火火,和前两日见到的温婉形象相差甚远。
“怎么现在过来了?”刁娘子走到她身边,吩咐身后侍女奉茶,然后道,“允渡差不多也该学完了,你们稍后留饭吧?”
许栀和婉谢了刁娘子的好意,“家中已经生了火。我这趟过来,是有一物想要送与静姐儿。”
她一面说着,一面掀开方布。
刁娘子和掌柜的反应如出一辙,却少了轻慢之意,她一瞬不瞬地盯着篮中物什瞧,半响问:“这是什么?”
许栀和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不会因为一句话的讥讽就会真的将其贬低到一文不值,她笑着拿起缩小版的引月放在刁娘子掌心,“这是羊毛做的,娘子放心,毛絮都是一洗再洗,很干净。”
刁娘子感受着掌心下温暖的触觉,听到许栀和的话,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栀和在此稍后。”她顿了顿,抬头看着许栀和认真说,“这般精细有心,静姐儿一定很喜欢。你亲手送给她……”
“不,”许栀和笑望着她,“我希望娘子,可以亲手送给静姐儿。”
她们都是极其温柔的人,一个生疏青涩不敢靠近,一个顾念着分寸保持距离。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两人就可以破冰。
“娘子应该很喜欢静宁,所以在听闻催雪丢了,露出那般着急的情态,”许栀和对上刁娘子略带震惊的眼眸,语气温和宁静,让人信服,“或许,静宁也一直在等待娘子,成为她的家人呢。”
刁娘子迟疑了半响,最后点了点头。
她嫁与梅公,为才学,为他一身清正,不图与他情爱缠绵,自然也不会对他的孩子生出歹心。梅尧臣敬她,重她,府上诸多事务交予她亲手搭理,从不藏着掩着……她在进门的时候就明白,梅尧臣膝下的孩子被教养得很好,她只需要衣食住行加以照拂,便无需操心,等梅尧臣将来百年之后,自然有人奉养她。
因此她总是疏离地、站在一个自以为不会冒犯的位置,为家人煮茶烹饭,而不会去真正贪恋天伦亲情。
现在有一个契机摆在面前,她舍不得拒绝。
许栀和见她收下,松了一口气。
她这人,不喜欢欠人太多。
梅尧臣的扶持不求回报,是他惜才心切,她却不可忘本。
另一边,陈允渡刚好从书房出来,按照惯例,他每日归家会先与刁娘子道安,才会离去。今日也不例外,他刚走到门口,就看见堂中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刁娘子和许栀和转了话题,正说起中秋习俗,两人相谈甚欢。
陈允渡立在门口,晚风习习,他站在门口,未发出一点声响。
刁娘子抿了一口热茶,一抬眼,瞧见门框边仿佛与厅中草木竹影融为一体的颀长身影,笑着点破:“允渡来了。”
许栀和立刻回眸朝他望过去,旋即后知后觉觉得自己太过心急,脸颊不经意间红了一块,朝着刁娘子告辞,“官人来了,我们便先走了。”
陈允渡亦朝着她微微俯身。
刁娘子笑着点头,“去吧去吧。起了晚风,夜里或会下雨,若是晒了东西在外面,记得收回家中。”
许栀和应了一声,走到陈允渡的身边。
陈允渡并肩走在她身边,目光落在她自然下垂的袖袍中,半响,故作镇定地伸手牵住她的袖袍,“怎么来了?”
许栀和好笑地低头看了一眼两人紧紧相贴的地方,陈允渡看着面色淡定,实际上手指微微颤抖,隔着一层袖袍环住她的手腕——这哪里是牵着手?分明是她被陈允渡拉着。
“不喜欢我来吗?”许栀和故意问。
“没有,”陈允渡立时否认,眸光清澈,“我喜欢。”
许栀和隐郁的心情散了些,她反手扣住了陈允渡的手掌,青灰色与柔粉色的袖袍交织相叠,袖袍下,两人十指相扣,紧紧相依。
分明更亲密的事情都已经做过,但是陈允渡依旧会因为许栀和主动的触碰红了耳根。
对于许栀和,他向来都是毫无招架之力。
在亲长的面前他守礼知节,在挚友的面前他清冷自持,在梅公的身边他聪颖端方,可在许栀和的面前,他好像再怎么想沉稳有力,做出来的举动却是笨拙而青涩的——栀和盈盈望他,他就溃不成军。
沉沦是通往未知的,此时此刻,他是满怀欢喜的。
陈允渡的思绪从书本上抽离,他背书很快,一本书读个两三遍,就能将意思大差不差记下来,再熟读两遍,就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昨日看的《谏逐客书》,今日梅公考检问典,他已可倒背如流,但站在许栀和的身边,大脑思绪空空,茫然不知所言。
许栀和笑着像是逗他,“你既然喜欢,我便来接你回家,不过日日不行,只能有空才来。”
陈允渡垂眸望她,尾音微微上扬,“嗯。”
他想,姑娘大抵永远都不知道,她随口的一句话,会在他的心底埋下一种怎样的期待。
或许惊喜,或许失落,不过都是由她带来的情绪,怎样都好。
“陈允渡,读书难吗?”许栀和没头没尾地起了个疑问。
陈允渡没有立刻作答。
难吗?好像不算很难,他学得很快,从前梅丰羽要花上小半个月才能领会的东西,他只消多读几遍就能学会并触类旁通。所以对他来说,按部就班地学习之外,下田耕种上山打猎,并不会过多地影响什么。所以对他来说,读书应该是不难的。
但其他人不是,陈允渡见过县学的一位同窗,鸡鸣即起,夜深才卧,即便如此,依旧被夫子摇头叹息,称其不是读书的料子,当趁早绝了念头,早早回家去。从五岁启蒙到十八岁,读书十三载,并非所有人都是自愿、通达地坐在小小一方桌案前,去寻觅大人口中仿佛触手可得的功名富贵。
难与不难的标准,实在很难界定。
陈允渡试图从许栀和的脸上找到答案,刚视线刚认真落下,他却忽然品出几分不对劲。
栀和的眼眶微微泛红,虽然不明显,却足够在他心头敲响警钟。
许栀和的心思不在身旁人的打量身上,自然无从得知他百转的思绪,她晃了晃两人紧紧牵在一起的手,抬头仰面望着晚霞尽散的长空,“应该是难的吧。若真是简单,人人都去考取功名,谁还愿意留在家中。”
古往今来,一直如此,通向成功的路,从来不是坦途。科举是千万人过独木桥,经商又如何不是这个理?
实在没必要耿耿于怀。
许栀和越想越觉得本该如是,心情渐渐宽慰,重新舒展了笑颜。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陈允渡忽然顿住了脚步,两手相牵的许栀和不明所以,疑惑地回头望他。
眸光秋水潋滟,像是无声地询问他:怎么啦?
陈允渡想问,又怕触及许栀和的难处,他这个官人做的好不称职,连自己娘子何时受了委屈都不知道。
天底下大抵没有比他更愚笨的人了。
鬼使神差地,陈允渡缓缓抬手,轻轻触碰在许栀和的眼角。
许栀和颤抖着眼睫毛闭眼,感受着指腹传来的微微凉意,直到手拿开,她才缓缓睁开眼,“……你干嘛?”
陈允渡听到自己的既轻且沉的嗓音,平静的语气中匿着一丝无奈与心疼,“娘子,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没有啊。”许栀和面不改色,笑意盈盈,“我能遇到什么事?若真要说,大抵是昨夜蚊蝇多,没怎么睡好。”
她一派若无其事,只在心底暗自惊讶。
陈允渡竟然这么敏锐,她自觉将情绪收敛得很好,至少这么多年在许府,没有人能看得出来。
“是吗?”陈允渡的声音淡不可闻,没说自己是信了还是不信,只说:“那稍后,我为栀和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