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萧翊清垂目望着手里棕黑的药汁,又听阎止道:“喝完之后我替你篦头发,黎叔嘱咐着我呢。穴位我好容易记下了,一会儿再忘了。”
他笑了笑,拿起勺子来一匙一匙慢慢地喝。阎止见他虽有倦容,却不像生气的样子,便放软了声气问:“林文境那天给我写信,还说府上没事。这好好的,怎么就吵起来了?”
萧翊清抿着唇没有说话,拿着勺子在碗里搅了一会儿,像是在思索怎么开口。
林泓来访过后,他便整日地坐在书房里看卷宗与书信,想办法让杨淮英开口,将十一州联告的旧案挑出一个头来。黎越峥看在眼里心中着急,有一次晚间来劝,却不想被他呛了两句。萧翊清在大朝会上从没落过下风,几句话气得黎越峥当场摔了茶盏,拂袖而去。
阎止听罢,默然叹了口气:“……何必呢。”
萧翊清没有说话,低头把药喝完了,偏过脸去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阎止坐到他身后,拿着白玉梳给他篦头发。萧翊清的发丝柔软纤细,刚刚沐浴完又散着淡淡的药香。
阎止拢在手里仔细地梳理过,又一一顾上脑后的穴位,轻声劝道:“你这样激他,黎叔实在是担心坏了。他心里本就是又急又怕,你还要同他置气,不是吓唬他么?谢姑娘……大嫂在幽州找到了个好大夫,我问过胡大夫,便是他也要称一声师祖。大嫂说动了他,已经出发了。”
萧翊清低声开口:“元昼心里压着的事儿太多,又偏偏都是落在我身上的,这样郁结下去,迟早要积攒出病来,发出来多少也能好些。我没办法替他做其他的事。朝堂之事,千回百转也总是有迹可循。可是对着元昼,我只有出此下策。”
床头小灯的蜡烛快要燃尽了,闪了闪,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地上晃了一晃。
菱花窗外站着一个人,在重绢上隐约勾出一道硬挺的轮廓。他立在夏日清凉静谧的晚风中,迟迟不肯离去。萧翊清见他不走,扶了一把阎止的手站起身来,举着小灯踉跄两步,走到窗前。
他凝着那窗上的影子,手里捧着灯不住地发抖,又像下定了某种决心似的,一偏头吹灭了。窗外的影子紧跟着一晃,两人隔着一道茜纱窗无言地对着,将惦念与愁情融在如霜般的月色中,满腔爱怨隔着生死黑白,成了难言的苦涩。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身影放弃似的退到阶下,慢慢地沿着回廊走远了。萧翊清却在原地怔怔地站着,许久都没有回神。
阎止回到自己的院子时,已然月至中天。平王府中多年来始终留着他的卧房,一草一木如同他幼时的布置。他关了门,刚要宽衣躺下,忽而被熟悉的气息从身后抱了个满怀。
阎止偏过头去同他厮磨,忽地嗅了嗅问道:“你喝酒了?”
傅行州低头道:“黎总兵一个人喝闷酒,我去陪了几盅。”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雨来,丝丝绵绵的细雨从檐角滑落,落在院中的池塘里,似乎天地都被朦朦胧胧地遮盖住,只剩下这一隅。
床帏落下,阎止翻身过去,蜷着身子在锦衾下缩着,一言不发。傅行州搂过他的腰,把他拉到怀里抱着,脸颊贴着他的耳畔:“凛川。”
绵绵的雨幕中只有两人的呼吸声,在如墨的黑夜里交错相伴。阎止停了许久,久到傅行州几乎以为他已经睡过去了,又听他轻声说:“长韫,我们不要有这一日。”
傅行州拍着他的胳膊,低柔轻缓,像哄着孩子似的。他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黎总兵如何不懂平王殿下的难处与苦心,易位而处,他只会比王爷更难过。将心比心,凛川,你想做什么我都心甘情愿,我不会阻拦你。可是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早一点好起来。”
阎止转过身双手抱住了他,将头和脸完全埋在他的颈间,令人心安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心头,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安宁,仿佛已经抱住了世间所有的依凭。
“我不会离开你的,”他说,“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
--------------------
阎止:爸爸妈妈吵架了怎么办,我好像劝了又好像一个电灯泡……疑惑脸
这章太长了就先断在这儿了,所以本周有几更我得盘一下。周一还有一更是肯定滴,只多不少~
谢谢阅读
第154章 重门
次日一早,朝会之后仍在下雨,淅淅沥沥地没有要停的意思。皇上索性罢了大朝会,改在御书房议兖州案,只留下阎止一人。
兖州一事如今还未宣判,杨淮英身为二品重臣羁押在狱,尚无定论,因此暂时还没有拿到大朝会上供众臣知道。
皇上靠在椅子里,听着阎止汇报兖州诸事,手中的翡翠珠捻得哗哗作响。
他听罢沉了一会儿,才道:“兖州之事你这次处理的很得当。东甘盐井已封,先废太子相关的人与事必要查清,不可漏放一人。只是杨淮英是要员,朝中根系纵横,牵连甚广,不知多少人都在盯着。你既已接手审讯,务必要审得仔细,令人心服口服才是。”
阎止拱手称是。
“另有一事,”皇上说着,换了只手拿着翡翠珠,握在手里却不晃动,屋里一时安静无声,“衡国公当年在兖州也是查盐井案,却遭十一州联告,其中便有杨淮英。如今你抓了他,若有人说你借今案翻旧案,公报私仇。临徵,你当如何应对?”
御书房中顿时冷寂下去,盛江海在侧目光一落,心中打鼓。昨日封赏还赞誉机警聪敏、明断有功,不想今日便翻脸不认人,把衡国公旧案的事拿到明面上,来先堵他住的路,这是唯恐阎止借机翻案。
阎止若此时应对有一丝一毫的不得当,罚不罚还要另算,便断不能再接手兖州大案。
阎止面色沉着,躬身拱手道:“陛下,如今的案子与当年的旧案,说到底是一回事。兖州借盐井暴利贪腐,更与羯人勾结以谋暴利,其中痼疾危害,无谓今日往日之说。兖州隐患不除,北关边线难保,当年解决不了的事,如今总要解决的。”
他说着抬起头来,对上皇上的目光:“若有人要质疑此事,臣必当要问,此痼疾当以何法治之?如有人可供良方甚于臣者,臣甘愿拱手而退。”
皇上看着他停顿了好一会儿,一挥翡翠珠示意盛退下去。盛江海心中捏着一把冷汗,关上门时只见阎止立如青松,单是背影一眼望去,便犹见故人风采。
内室重门掩上,屋里只剩下了君臣两人。自从阎止自幽州归来认回了身份,他还是第一次与皇上这样面对面地说话。此时没有外人,他抬眼望过去,皇上不坐在九重金殿上,比他记忆中苍老了很多。
当年杀伐果断的英年帝王模糊起来,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是个须发半白的老人,只有双眼依然像鹰隼一样锐利。但敏锐果断之外,疑心与恐惧如同重重的帘幕,将他与无数亲友故人阻隔开来。
“凛川,”皇上开口道,“你离京这么多年颠沛流离,朕知道你过得很不容易。十几年了,你可恨朕吗?”
阎止垂目道;“臣虽为宗室子,但也先是人臣。身为臣子,行忠君之事便不悔,又何来怨怼之心?”
“你和你父亲长得真的很像,”皇上靠在扶手上看着他,目光中流露着怀恋,更有些其他更加复杂,难以言喻的情绪,又像是在透过他看向什么人,“朕老了,朕这些日子总是梦见漓王。他问我你过得好不好,如今怎么样了。凛川,下次若是我见着他,我该怎么和他说?”
阎止垂下目光,看向地上繁复精美的地毯纹样,金线勾勒栩栩如生,数朵绽放正艳的牡丹如同要脱毯而出,只可惜了无生气。
他沉默片刻,话语里只有冷静,甚至多了一丝不近人情的苍白:“父亲不是在问臣,是在问朝中诸事。漓王殿下挂心政事,一心只愿山河清平。若兖州案审理顺利,能够还诸多死者、无辜百姓以清白,臣想必当不愧于此问。”
宫门之外雨飘如丝,皇上与盛江海登上城门的箭楼,向远去望去。
傅行州在宫门外等了一早上,这才接上了阎止。两人站在廊下,傅行州低头温柔地同他说了几句什么,两人都笑起来。他又为阎止系上披风,戴好斗笠,揽在伞下缓缓地远去。
皇上叹了口气正出神,只觉得肩上一沉,也被盖了件披风,回头恼怒道:“干什么,老东西,朕不要!”
盛江海笑道:“陛下不是看着人家小年轻,眼热么?老奴也给您拿一件。”
皇上皱着眉往下褪,扭着肩膀说:“拿下去拿下去,朕不要!”
盛江海笑眯眯地把披风拿在手里,见他此刻神色稍霁,才劝道:“兖州大案交给世子,皇上就放心吧。世子英才,又赤诚一片,定能将这案子审得水落石出。”
皇上却伸手拄着栏杆,仰脸迎着向满天的雨幕,长长地出了口气,叹道:“盛江海啊,放眼如今朝中,闻侯年迈,瑞王自有一番心思,如今再无肱股之臣了。朕记得先帝在时,朝中猛将如云,文臣强悍,个个都是好手。朕如此殚精竭虑,实在是想不通,究竟比先帝差在何处?”
他笑了笑,拿起勺子来一匙一匙慢慢地喝。阎止见他虽有倦容,却不像生气的样子,便放软了声气问:“林文境那天给我写信,还说府上没事。这好好的,怎么就吵起来了?”
萧翊清抿着唇没有说话,拿着勺子在碗里搅了一会儿,像是在思索怎么开口。
林泓来访过后,他便整日地坐在书房里看卷宗与书信,想办法让杨淮英开口,将十一州联告的旧案挑出一个头来。黎越峥看在眼里心中着急,有一次晚间来劝,却不想被他呛了两句。萧翊清在大朝会上从没落过下风,几句话气得黎越峥当场摔了茶盏,拂袖而去。
阎止听罢,默然叹了口气:“……何必呢。”
萧翊清没有说话,低头把药喝完了,偏过脸去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阎止坐到他身后,拿着白玉梳给他篦头发。萧翊清的发丝柔软纤细,刚刚沐浴完又散着淡淡的药香。
阎止拢在手里仔细地梳理过,又一一顾上脑后的穴位,轻声劝道:“你这样激他,黎叔实在是担心坏了。他心里本就是又急又怕,你还要同他置气,不是吓唬他么?谢姑娘……大嫂在幽州找到了个好大夫,我问过胡大夫,便是他也要称一声师祖。大嫂说动了他,已经出发了。”
萧翊清低声开口:“元昼心里压着的事儿太多,又偏偏都是落在我身上的,这样郁结下去,迟早要积攒出病来,发出来多少也能好些。我没办法替他做其他的事。朝堂之事,千回百转也总是有迹可循。可是对着元昼,我只有出此下策。”
床头小灯的蜡烛快要燃尽了,闪了闪,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投在地上晃了一晃。
菱花窗外站着一个人,在重绢上隐约勾出一道硬挺的轮廓。他立在夏日清凉静谧的晚风中,迟迟不肯离去。萧翊清见他不走,扶了一把阎止的手站起身来,举着小灯踉跄两步,走到窗前。
他凝着那窗上的影子,手里捧着灯不住地发抖,又像下定了某种决心似的,一偏头吹灭了。窗外的影子紧跟着一晃,两人隔着一道茜纱窗无言地对着,将惦念与愁情融在如霜般的月色中,满腔爱怨隔着生死黑白,成了难言的苦涩。
不知道过了多久,那身影放弃似的退到阶下,慢慢地沿着回廊走远了。萧翊清却在原地怔怔地站着,许久都没有回神。
阎止回到自己的院子时,已然月至中天。平王府中多年来始终留着他的卧房,一草一木如同他幼时的布置。他关了门,刚要宽衣躺下,忽而被熟悉的气息从身后抱了个满怀。
阎止偏过头去同他厮磨,忽地嗅了嗅问道:“你喝酒了?”
傅行州低头道:“黎总兵一个人喝闷酒,我去陪了几盅。”
外面不知何时下起雨来,丝丝绵绵的细雨从檐角滑落,落在院中的池塘里,似乎天地都被朦朦胧胧地遮盖住,只剩下这一隅。
床帏落下,阎止翻身过去,蜷着身子在锦衾下缩着,一言不发。傅行州搂过他的腰,把他拉到怀里抱着,脸颊贴着他的耳畔:“凛川。”
绵绵的雨幕中只有两人的呼吸声,在如墨的黑夜里交错相伴。阎止停了许久,久到傅行州几乎以为他已经睡过去了,又听他轻声说:“长韫,我们不要有这一日。”
傅行州拍着他的胳膊,低柔轻缓,像哄着孩子似的。他思索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黎总兵如何不懂平王殿下的难处与苦心,易位而处,他只会比王爷更难过。将心比心,凛川,你想做什么我都心甘情愿,我不会阻拦你。可是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早一点好起来。”
阎止转过身双手抱住了他,将头和脸完全埋在他的颈间,令人心安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心头,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与安宁,仿佛已经抱住了世间所有的依凭。
“我不会离开你的,”他说,“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
--------------------
阎止:爸爸妈妈吵架了怎么办,我好像劝了又好像一个电灯泡……疑惑脸
这章太长了就先断在这儿了,所以本周有几更我得盘一下。周一还有一更是肯定滴,只多不少~
谢谢阅读
第154章 重门
次日一早,朝会之后仍在下雨,淅淅沥沥地没有要停的意思。皇上索性罢了大朝会,改在御书房议兖州案,只留下阎止一人。
兖州一事如今还未宣判,杨淮英身为二品重臣羁押在狱,尚无定论,因此暂时还没有拿到大朝会上供众臣知道。
皇上靠在椅子里,听着阎止汇报兖州诸事,手中的翡翠珠捻得哗哗作响。
他听罢沉了一会儿,才道:“兖州之事你这次处理的很得当。东甘盐井已封,先废太子相关的人与事必要查清,不可漏放一人。只是杨淮英是要员,朝中根系纵横,牵连甚广,不知多少人都在盯着。你既已接手审讯,务必要审得仔细,令人心服口服才是。”
阎止拱手称是。
“另有一事,”皇上说着,换了只手拿着翡翠珠,握在手里却不晃动,屋里一时安静无声,“衡国公当年在兖州也是查盐井案,却遭十一州联告,其中便有杨淮英。如今你抓了他,若有人说你借今案翻旧案,公报私仇。临徵,你当如何应对?”
御书房中顿时冷寂下去,盛江海在侧目光一落,心中打鼓。昨日封赏还赞誉机警聪敏、明断有功,不想今日便翻脸不认人,把衡国公旧案的事拿到明面上,来先堵他住的路,这是唯恐阎止借机翻案。
阎止若此时应对有一丝一毫的不得当,罚不罚还要另算,便断不能再接手兖州大案。
阎止面色沉着,躬身拱手道:“陛下,如今的案子与当年的旧案,说到底是一回事。兖州借盐井暴利贪腐,更与羯人勾结以谋暴利,其中痼疾危害,无谓今日往日之说。兖州隐患不除,北关边线难保,当年解决不了的事,如今总要解决的。”
他说着抬起头来,对上皇上的目光:“若有人要质疑此事,臣必当要问,此痼疾当以何法治之?如有人可供良方甚于臣者,臣甘愿拱手而退。”
皇上看着他停顿了好一会儿,一挥翡翠珠示意盛退下去。盛江海心中捏着一把冷汗,关上门时只见阎止立如青松,单是背影一眼望去,便犹见故人风采。
内室重门掩上,屋里只剩下了君臣两人。自从阎止自幽州归来认回了身份,他还是第一次与皇上这样面对面地说话。此时没有外人,他抬眼望过去,皇上不坐在九重金殿上,比他记忆中苍老了很多。
当年杀伐果断的英年帝王模糊起来,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是个须发半白的老人,只有双眼依然像鹰隼一样锐利。但敏锐果断之外,疑心与恐惧如同重重的帘幕,将他与无数亲友故人阻隔开来。
“凛川,”皇上开口道,“你离京这么多年颠沛流离,朕知道你过得很不容易。十几年了,你可恨朕吗?”
阎止垂目道;“臣虽为宗室子,但也先是人臣。身为臣子,行忠君之事便不悔,又何来怨怼之心?”
“你和你父亲长得真的很像,”皇上靠在扶手上看着他,目光中流露着怀恋,更有些其他更加复杂,难以言喻的情绪,又像是在透过他看向什么人,“朕老了,朕这些日子总是梦见漓王。他问我你过得好不好,如今怎么样了。凛川,下次若是我见着他,我该怎么和他说?”
阎止垂下目光,看向地上繁复精美的地毯纹样,金线勾勒栩栩如生,数朵绽放正艳的牡丹如同要脱毯而出,只可惜了无生气。
他沉默片刻,话语里只有冷静,甚至多了一丝不近人情的苍白:“父亲不是在问臣,是在问朝中诸事。漓王殿下挂心政事,一心只愿山河清平。若兖州案审理顺利,能够还诸多死者、无辜百姓以清白,臣想必当不愧于此问。”
宫门之外雨飘如丝,皇上与盛江海登上城门的箭楼,向远去望去。
傅行州在宫门外等了一早上,这才接上了阎止。两人站在廊下,傅行州低头温柔地同他说了几句什么,两人都笑起来。他又为阎止系上披风,戴好斗笠,揽在伞下缓缓地远去。
皇上叹了口气正出神,只觉得肩上一沉,也被盖了件披风,回头恼怒道:“干什么,老东西,朕不要!”
盛江海笑道:“陛下不是看着人家小年轻,眼热么?老奴也给您拿一件。”
皇上皱着眉往下褪,扭着肩膀说:“拿下去拿下去,朕不要!”
盛江海笑眯眯地把披风拿在手里,见他此刻神色稍霁,才劝道:“兖州大案交给世子,皇上就放心吧。世子英才,又赤诚一片,定能将这案子审得水落石出。”
皇上却伸手拄着栏杆,仰脸迎着向满天的雨幕,长长地出了口气,叹道:“盛江海啊,放眼如今朝中,闻侯年迈,瑞王自有一番心思,如今再无肱股之臣了。朕记得先帝在时,朝中猛将如云,文臣强悍,个个都是好手。朕如此殚精竭虑,实在是想不通,究竟比先帝差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