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68节
不过,这郡主成婚不到半个月,怎么这么快就跑回娘家了?
第61章 第61章双章合一
“世子妃,王妃那边请您过去。”宫嬷嬷亲自过来传话。
舍娘刚发完对牌,又道:“母妃找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儿?”
宫嬷嬷嗔怪都:“还不是为了郡主的事情么?郡主和吴世子拌嘴,半夜跑回来了,难道世子妃没听说?”
“昨儿睡的沉,又抱了阿衡一天,手疼的不行,很早就歇下了。”便是知晓了消息也要说不知道。
宫嬷嬷叹了一口气:“那就请您快些过去吧。”
舍娘过去时,显然郡主已经自己调理的差不多了,脸上淡淡的,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腰间的穗子。
“给母妃请安。”她先请安。
庆王妃指着底下的座位道:“你先坐下,我有话同你说。”
“是。”舍娘总察觉出一股非同寻常的意味来,只坐了半个屁股,作倾听状。
见舍娘坐下,庆王妃道:“你妹妹年少不更事,脾气又急,和姑爷拌了几句嘴?你看怎么处置为好?”
舍娘听庆王妃说起,方才又看了郡主一眼,不由道:“我年纪轻,还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母妃看怎么办呢?”
庆王妃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更何况这是陛下赐婚。怎么着,也得把这件事情周转过去。你是世子妃,又是宝应的嫂嫂,也只好交给你了。”
说完,她以为舍娘还要推脱,却不想舍娘道:“既然母妃信任我,我也就不便推脱,只是我也想知晓这前因后果,妹妹千万别隐瞒才是。”
推脱不了还不如率先接下。
郡主却只是道:“嫂嫂既然站在我这边儿的,就让寿宁侯府的人给我磕头,她们家倒是把个丫头看的都比我重要了?”
“妹妹总该把事情完完本本的说一遍吧?”舍娘心道嫁了人当然不同了,侯府虽然不及庆王府,但也是一等人家。
做人媳妇可是不好过的,就像她自己,庆王妃这样拿出去已经算是难得的好婆婆了,可她还是受委屈。
就连公主下嫁驸马,有的驸马还私通乳母丫头,公主都未必能够如何驸马。
所以多数女子就得学会委曲求全,巧妙运用智慧化解,这不是什么好事,但除非废除三从四德,否则,女子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包括舍娘现在也是这般,只等她掌权了,自然就少受委屈了。
郡主平日在家宠溺太过,一点气也不能受,这样急匆匆的跑回来,寿宁侯府还没有追上来,恐怕是真的除了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见郡主嘴还是跟蚌壳似的,舍娘道:“母妃,妹妹什么都不说,这要我们如何解决?”
庆王妃原本想囫囵过去,没想到舍娘问的这样清楚,她就把郡主身边伺候的安嬷嬷喊来,让安嬷嬷代为梳理。
安嬷嬷就道:“我们郡主在吴家起先也是挺好的,偏姑爷房里那几个丫头,尤其是那个叫菊清的,似乎是被收用过,凡事很拿大,姑爷不帮我们郡主说话,反倒是偏帮那个,郡主这是气不过。”
“到底是什么事情?说清楚。”舍娘道。
安嬷嬷看庆王妃和郡主都不说话,才吞吞吐吐道:“那个丫头听闻是姑爷部下的妹妹,单独还有两个小丫头伺候,俨然就是通房的地位。她倒是在我们郡主这里讨巧,可姑爷在书房却和她鸾凤颠倒,完全不把我们郡主放在眼里,我们郡主就让人打了她二十个板子,姑爷却说菊清的哥哥在战场上救过他,骂
郡主苛责太过……”
舍娘算是听懂了,她对安嬷嬷道:“姑爷收用别人,你们要对付人家也要徐徐图之,怎么就直接打人家二十板子?师出无名,反倒是落了个心狠手辣的名声。安嬷嬷,别人倒也罢了,你也是积年的老人了,怎么也不劝着些?”
安嬷嬷也很委屈,她们可是郡主的人,郡主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小丫头不成?
所以,她就道:“郡主和一个小丫头,孰轻孰重?正常都应该偏向我们郡主才是。”
舍娘呷了一口茶,才道:“以势压人不如以理服人,即便一时得利,长久却并非正道。更何况,人之运道有高有低,如今以身份压人,焉知风水轮流转,别人不会欺压自己?”
庆王妃听了这话,竖起柳眉:“世子妃这是何意?”
“我的意思是,头几次寿宁侯那边肯定会派人过来接,什么都不必做。可是妹妹再这般,您身上恐怕要落下一个不教而诛的罪过。”舍娘放下茶盏,直抒胸臆。
庆王妃忙拍桌子:“放肆。”
舍娘连忙起身跪下:“《孝经》道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论语里仁篇》提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儿媳此番言论,并非是指责母妃,而是把别人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此方能让事情在一家之内解决。”
她说话时眼光泛泪,言辞恳切,庆王妃听了也一怔,又上前扶着她:“是啊,好孩子,快起来吧。”
郡主没想到她嫂子顶撞了母妃,母妃完全不怪她。
“现在怎么办呢?”庆王妃还是问儿媳妇的意见。
舍娘道:“其实我方才也说了,您应该也能想到,寿宁侯府肯定会派人过来接,说起来咱们郡主下嫁,这还一个月都没有,这位吴世子就狎昵丫鬟,他也算不得什么错都没有。如此,咱们家准备几瓶金疮药,到时候让郡主带回去,就说不知道她是世子心爱之人,也不好让她伺候。我记得她们院子外头有几间小屋子,就把她供起来,不就得了。”
庆王妃一听就知道这是借刀杀人之计,丫头们未必针对主母,因为主母身份贵重,她们打击了主母,也讨不到好,但是菊清原本和她们是一样的,突然却变成了不做事的通房,有通房名,却摆着姨娘的款儿,就是外头的人知道了也会说寿宁侯府不讲究。
“妙啊!”安嬷嬷也是这般想的。
舍娘摆手:“但这些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妹妹也得自己立得住才行,否则,那是你的家,你凭什么跑回来把位置让给人家?所以母妃还请多教妹妹如何管束府邸。”
诸人听得舍娘的话,俱是服气,庆王妃原本就一直不敢下重手去教,如今也不得不教了。
从王妃院子里出来,兰若笑道:“我还以为这事儿又会让世子妃为难呢。”
“的确为难,但也不难,寿宁侯府见状不好,肯定会上门的。”舍娘摇头。
她猜的不错,早饭都才吃完,寿宁侯夫人就上门来了,舍娘重新换了一身衣裳过去,庆王妃和她对视一眼。
只听寿宁侯夫人道:“也是我们的不是,那姑娘的哥哥曾经救过挺儿,她孤苦无依,我们也只好养着她,将来给她许一桩亲事,不曾想让郡主误会了。”
这个时候舍娘就道:“俗话说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我们郡主年纪小,是个心热之人,她不知道菊清姑娘是这样的身份,只是为了嫡庶正源,怕她不知事理,将来诞下庶子,乱了家。如今既然是这般的身份,我们郡主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不如先给那菊清姨娘的待遇,只现下不好开脸,等将来咱们郡主诞下嫡子,再让她伺候姑爷,若是她也能开枝散叶,将来必定抬成姨娘,如此情理也有了。”
寿宁侯夫人听了,连忙道:“不曾想王府竟然如此通情达理。”
“那是肯定的,这桩亲事是天子所赐,谁若是先破坏,那就是不敬天子。”舍娘道。
庆王妃若亲自处理难免失了体统,但见儿媳妇办事十分妥当,也忍不住点头,郡主的婆婆都来接了,当然也要跟着回去,庆王妃看了女儿一眼,微微叹气。
若是宝应和她儿媳妇裴氏一样能言善辩,收放自如,做婆母的也是很难挑出错漏来。
便是寿宁侯夫人回到家中,见郡主浑然不似之前那顽童嚣张模样,反而一应真的听她嫂子的,还拣了心爱的衣裳首饰送给菊清,倒是跟吴挺夸道:“郡主只是年纪小,你也是,和那菊清胡闹什么。”
吴挺和郡主性格其实合不太来,甚至郡主对于他而言,完全不像个女人,就像个小姑娘似的,尤其是男女之事,似乎也不是很懂。
她对自己是一种颐指气使的,完全高高在上的,甚至吴挺还发现她新婚没有落红,这让他如何忍得。
只不过这种事情他不便说。
见她娘这般说,吴挺道:“儿子知道。”
“郡主虽然行事鲁莽,可她的那位嫂嫂却不是个善茬,一个年轻妇人,婆婆在上面她就能当家理事,这可不容易。”女人最了解女人了,郡主后面有强有力的军师,行事就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又说郡主离开之后,舍娘又陪着庆王妃说了一会儿话,庆王妃道:“家里还是你帮忙管着就很好,那白氏办事不严谨。”
“可太妃那里……”舍娘迟疑道。
庆王妃道:“老太妃那里我去说。”
就这样权力还是回到舍娘手上,庆王妃到底也没做过分,那老太妃的小厨房和小戏子的起居还是她管着。
白氏并不是很满意,又很委屈,可是她的委屈也没人诉说。老太妃帮她,但更偏爱李琚夫妻,庆王妃那里更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是崇宁王妃的到来,让她燃起了希望。
刚过完年,舍娘也算是能歇一口气了,这些日子宫里家里四处都忙碌的很,她难得和李琚能在书房里可以一起弹琴作诗,却听李琚说起一件事情,说白氏打算过继崇宁郡王府的一个孩子。
“准备过继谁啊?”舍娘问。
李琚道:“魏氏的次子。”
舍娘不解:“怎么过继起长房的孩子来了?”
“三房的兄长如今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四房的琼大哥你也是知道的,也只有一个儿子,她们怎么同意过继呢?陛下体恤父亲,因此特地追封长兄为从一品镇国将军,谁过继来了,可不就是平白得了这个爵位。”李琚摊手。
“原来如此,只是这孩子一来,咱们家阿衡岂不是排行要靠后了?”舍娘和白氏交往不深,但是儿子的地位还是要保证的。
孩子无辜,可崇宁侯府可是几度欲插手庆王府的事情。
李琚笑道:“你说的我们也未尝没有考虑过,可这也恐怕是圣上更愿意看到的,就像朝堂上制衡之道,异论相搅啊。”
“难怪的,正常都不应该这般的,罢了,这孩子过继来了,大嫂那里也有些人气了。”舍娘道。
李琚点头称是。
二人家长里短几句,李琚则道:“晋王正妃过世了,听说宫里要替她选一位继妃?咱们亲戚近来也频繁进宫里呢?”
“谁啊?”
“汪家表妹。”
舍娘直言:“恐怕她难以成真了。”
以大多数人的目光而言,汪家很不错,汪真珠虽然未婚夫过世,但未尝不能说明是那个人配不了她,她命贵重的缘故。可是对于晋王这种人而言,什么都要完美无瑕的,家世可以稍微差些,但一定得是各方面都没有任何瑕疵的。
她说完之后,李琚看向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你怎么知道?你又没见过晋王。”
要知道晋王前世和她是夫妻,自己虽然和她好,但是一开始总防备她,她那么聪明也不知道看出来没有。说来,也是自己阻止了她的前程。
舍娘没想到他这么问,连忙道:“你忘记我有位堂姐嫁到晋王府了,过年的时候见了一面,就提到了。”
她这么一说,李琚捶着自己的头道:“是我忘形了。”
“好端端的,这样疯起来捶头做什么。”舍娘哭笑不得。
却说白氏要过继孩子,庆王府单独分了一间院子出来,孩子也送过来了,但却迟迟不行过继之礼。对他而言,过继崇宁王府的一个孙子,将来就是让崇宁郡王府分走他们庆王府的财产。
庆王话也说的很好听:“这孩子小不好养活,等他大些了再说。”
崇宁郡王府的人当然说那小话的,说庆王并不想过继云云,只是白要人家一个儿子,连白氏
也久不出门的,竟然这日过来舍娘这里了。
彼时,舍娘正陪着阿衡玩耍,现在的阿衡已经九个月大了,他可以吃松饼了,正坐在软毯上,吃着舍娘掰碎了的松饼。
“好,等吃完了,咱们就玩抓球的游戏,好不好呀?”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舍娘就这般说。
话音刚落,就听说白氏上门了,舍娘先请人到正堂叙话,又让乳母照看好阿衡,才过去正堂。
白氏穿的月白色的披袄,素面的绸裙,她穿的甚至还不如舍娘身边的秋菊体面,她人看起来也一幅有心事的样子。
“弟妹,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舍娘笑道:“大嫂和我客气什么,你有事就说吧。”
白氏上回被撤了巡夜的差事,还被庆王妃骂了,委屈了许久,不敢出来,现下她为了自己的事情也努力一把。庆王妃和老太妃那里她不敢说,还是李琼之妻杨茉与她指了一条路。
第61章 第61章双章合一
“世子妃,王妃那边请您过去。”宫嬷嬷亲自过来传话。
舍娘刚发完对牌,又道:“母妃找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儿?”
宫嬷嬷嗔怪都:“还不是为了郡主的事情么?郡主和吴世子拌嘴,半夜跑回来了,难道世子妃没听说?”
“昨儿睡的沉,又抱了阿衡一天,手疼的不行,很早就歇下了。”便是知晓了消息也要说不知道。
宫嬷嬷叹了一口气:“那就请您快些过去吧。”
舍娘过去时,显然郡主已经自己调理的差不多了,脸上淡淡的,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腰间的穗子。
“给母妃请安。”她先请安。
庆王妃指着底下的座位道:“你先坐下,我有话同你说。”
“是。”舍娘总察觉出一股非同寻常的意味来,只坐了半个屁股,作倾听状。
见舍娘坐下,庆王妃道:“你妹妹年少不更事,脾气又急,和姑爷拌了几句嘴?你看怎么处置为好?”
舍娘听庆王妃说起,方才又看了郡主一眼,不由道:“我年纪轻,还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母妃看怎么办呢?”
庆王妃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更何况这是陛下赐婚。怎么着,也得把这件事情周转过去。你是世子妃,又是宝应的嫂嫂,也只好交给你了。”
说完,她以为舍娘还要推脱,却不想舍娘道:“既然母妃信任我,我也就不便推脱,只是我也想知晓这前因后果,妹妹千万别隐瞒才是。”
推脱不了还不如率先接下。
郡主却只是道:“嫂嫂既然站在我这边儿的,就让寿宁侯府的人给我磕头,她们家倒是把个丫头看的都比我重要了?”
“妹妹总该把事情完完本本的说一遍吧?”舍娘心道嫁了人当然不同了,侯府虽然不及庆王府,但也是一等人家。
做人媳妇可是不好过的,就像她自己,庆王妃这样拿出去已经算是难得的好婆婆了,可她还是受委屈。
就连公主下嫁驸马,有的驸马还私通乳母丫头,公主都未必能够如何驸马。
所以多数女子就得学会委曲求全,巧妙运用智慧化解,这不是什么好事,但除非废除三从四德,否则,女子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包括舍娘现在也是这般,只等她掌权了,自然就少受委屈了。
郡主平日在家宠溺太过,一点气也不能受,这样急匆匆的跑回来,寿宁侯府还没有追上来,恐怕是真的除了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见郡主嘴还是跟蚌壳似的,舍娘道:“母妃,妹妹什么都不说,这要我们如何解决?”
庆王妃原本想囫囵过去,没想到舍娘问的这样清楚,她就把郡主身边伺候的安嬷嬷喊来,让安嬷嬷代为梳理。
安嬷嬷就道:“我们郡主在吴家起先也是挺好的,偏姑爷房里那几个丫头,尤其是那个叫菊清的,似乎是被收用过,凡事很拿大,姑爷不帮我们郡主说话,反倒是偏帮那个,郡主这是气不过。”
“到底是什么事情?说清楚。”舍娘道。
安嬷嬷看庆王妃和郡主都不说话,才吞吞吐吐道:“那个丫头听闻是姑爷部下的妹妹,单独还有两个小丫头伺候,俨然就是通房的地位。她倒是在我们郡主这里讨巧,可姑爷在书房却和她鸾凤颠倒,完全不把我们郡主放在眼里,我们郡主就让人打了她二十个板子,姑爷却说菊清的哥哥在战场上救过他,骂
郡主苛责太过……”
舍娘算是听懂了,她对安嬷嬷道:“姑爷收用别人,你们要对付人家也要徐徐图之,怎么就直接打人家二十板子?师出无名,反倒是落了个心狠手辣的名声。安嬷嬷,别人倒也罢了,你也是积年的老人了,怎么也不劝着些?”
安嬷嬷也很委屈,她们可是郡主的人,郡主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小丫头不成?
所以,她就道:“郡主和一个小丫头,孰轻孰重?正常都应该偏向我们郡主才是。”
舍娘呷了一口茶,才道:“以势压人不如以理服人,即便一时得利,长久却并非正道。更何况,人之运道有高有低,如今以身份压人,焉知风水轮流转,别人不会欺压自己?”
庆王妃听了这话,竖起柳眉:“世子妃这是何意?”
“我的意思是,头几次寿宁侯那边肯定会派人过来接,什么都不必做。可是妹妹再这般,您身上恐怕要落下一个不教而诛的罪过。”舍娘放下茶盏,直抒胸臆。
庆王妃忙拍桌子:“放肆。”
舍娘连忙起身跪下:“《孝经》道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论语里仁篇》提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儿媳此番言论,并非是指责母妃,而是把别人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此方能让事情在一家之内解决。”
她说话时眼光泛泪,言辞恳切,庆王妃听了也一怔,又上前扶着她:“是啊,好孩子,快起来吧。”
郡主没想到她嫂子顶撞了母妃,母妃完全不怪她。
“现在怎么办呢?”庆王妃还是问儿媳妇的意见。
舍娘道:“其实我方才也说了,您应该也能想到,寿宁侯府肯定会派人过来接,说起来咱们郡主下嫁,这还一个月都没有,这位吴世子就狎昵丫鬟,他也算不得什么错都没有。如此,咱们家准备几瓶金疮药,到时候让郡主带回去,就说不知道她是世子心爱之人,也不好让她伺候。我记得她们院子外头有几间小屋子,就把她供起来,不就得了。”
庆王妃一听就知道这是借刀杀人之计,丫头们未必针对主母,因为主母身份贵重,她们打击了主母,也讨不到好,但是菊清原本和她们是一样的,突然却变成了不做事的通房,有通房名,却摆着姨娘的款儿,就是外头的人知道了也会说寿宁侯府不讲究。
“妙啊!”安嬷嬷也是这般想的。
舍娘摆手:“但这些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妹妹也得自己立得住才行,否则,那是你的家,你凭什么跑回来把位置让给人家?所以母妃还请多教妹妹如何管束府邸。”
诸人听得舍娘的话,俱是服气,庆王妃原本就一直不敢下重手去教,如今也不得不教了。
从王妃院子里出来,兰若笑道:“我还以为这事儿又会让世子妃为难呢。”
“的确为难,但也不难,寿宁侯府见状不好,肯定会上门的。”舍娘摇头。
她猜的不错,早饭都才吃完,寿宁侯夫人就上门来了,舍娘重新换了一身衣裳过去,庆王妃和她对视一眼。
只听寿宁侯夫人道:“也是我们的不是,那姑娘的哥哥曾经救过挺儿,她孤苦无依,我们也只好养着她,将来给她许一桩亲事,不曾想让郡主误会了。”
这个时候舍娘就道:“俗话说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我们郡主年纪小,是个心热之人,她不知道菊清姑娘是这样的身份,只是为了嫡庶正源,怕她不知事理,将来诞下庶子,乱了家。如今既然是这般的身份,我们郡主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不如先给那菊清姨娘的待遇,只现下不好开脸,等将来咱们郡主诞下嫡子,再让她伺候姑爷,若是她也能开枝散叶,将来必定抬成姨娘,如此情理也有了。”
寿宁侯夫人听了,连忙道:“不曾想王府竟然如此通情达理。”
“那是肯定的,这桩亲事是天子所赐,谁若是先破坏,那就是不敬天子。”舍娘道。
庆王妃若亲自处理难免失了体统,但见儿媳妇办事十分妥当,也忍不住点头,郡主的婆婆都来接了,当然也要跟着回去,庆王妃看了女儿一眼,微微叹气。
若是宝应和她儿媳妇裴氏一样能言善辩,收放自如,做婆母的也是很难挑出错漏来。
便是寿宁侯夫人回到家中,见郡主浑然不似之前那顽童嚣张模样,反而一应真的听她嫂子的,还拣了心爱的衣裳首饰送给菊清,倒是跟吴挺夸道:“郡主只是年纪小,你也是,和那菊清胡闹什么。”
吴挺和郡主性格其实合不太来,甚至郡主对于他而言,完全不像个女人,就像个小姑娘似的,尤其是男女之事,似乎也不是很懂。
她对自己是一种颐指气使的,完全高高在上的,甚至吴挺还发现她新婚没有落红,这让他如何忍得。
只不过这种事情他不便说。
见她娘这般说,吴挺道:“儿子知道。”
“郡主虽然行事鲁莽,可她的那位嫂嫂却不是个善茬,一个年轻妇人,婆婆在上面她就能当家理事,这可不容易。”女人最了解女人了,郡主后面有强有力的军师,行事就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又说郡主离开之后,舍娘又陪着庆王妃说了一会儿话,庆王妃道:“家里还是你帮忙管着就很好,那白氏办事不严谨。”
“可太妃那里……”舍娘迟疑道。
庆王妃道:“老太妃那里我去说。”
就这样权力还是回到舍娘手上,庆王妃到底也没做过分,那老太妃的小厨房和小戏子的起居还是她管着。
白氏并不是很满意,又很委屈,可是她的委屈也没人诉说。老太妃帮她,但更偏爱李琚夫妻,庆王妃那里更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是崇宁王妃的到来,让她燃起了希望。
刚过完年,舍娘也算是能歇一口气了,这些日子宫里家里四处都忙碌的很,她难得和李琚能在书房里可以一起弹琴作诗,却听李琚说起一件事情,说白氏打算过继崇宁郡王府的一个孩子。
“准备过继谁啊?”舍娘问。
李琚道:“魏氏的次子。”
舍娘不解:“怎么过继起长房的孩子来了?”
“三房的兄长如今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四房的琼大哥你也是知道的,也只有一个儿子,她们怎么同意过继呢?陛下体恤父亲,因此特地追封长兄为从一品镇国将军,谁过继来了,可不就是平白得了这个爵位。”李琚摊手。
“原来如此,只是这孩子一来,咱们家阿衡岂不是排行要靠后了?”舍娘和白氏交往不深,但是儿子的地位还是要保证的。
孩子无辜,可崇宁侯府可是几度欲插手庆王府的事情。
李琚笑道:“你说的我们也未尝没有考虑过,可这也恐怕是圣上更愿意看到的,就像朝堂上制衡之道,异论相搅啊。”
“难怪的,正常都不应该这般的,罢了,这孩子过继来了,大嫂那里也有些人气了。”舍娘道。
李琚点头称是。
二人家长里短几句,李琚则道:“晋王正妃过世了,听说宫里要替她选一位继妃?咱们亲戚近来也频繁进宫里呢?”
“谁啊?”
“汪家表妹。”
舍娘直言:“恐怕她难以成真了。”
以大多数人的目光而言,汪家很不错,汪真珠虽然未婚夫过世,但未尝不能说明是那个人配不了她,她命贵重的缘故。可是对于晋王这种人而言,什么都要完美无瑕的,家世可以稍微差些,但一定得是各方面都没有任何瑕疵的。
她说完之后,李琚看向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你怎么知道?你又没见过晋王。”
要知道晋王前世和她是夫妻,自己虽然和她好,但是一开始总防备她,她那么聪明也不知道看出来没有。说来,也是自己阻止了她的前程。
舍娘没想到他这么问,连忙道:“你忘记我有位堂姐嫁到晋王府了,过年的时候见了一面,就提到了。”
她这么一说,李琚捶着自己的头道:“是我忘形了。”
“好端端的,这样疯起来捶头做什么。”舍娘哭笑不得。
却说白氏要过继孩子,庆王府单独分了一间院子出来,孩子也送过来了,但却迟迟不行过继之礼。对他而言,过继崇宁王府的一个孙子,将来就是让崇宁郡王府分走他们庆王府的财产。
庆王话也说的很好听:“这孩子小不好养活,等他大些了再说。”
崇宁郡王府的人当然说那小话的,说庆王并不想过继云云,只是白要人家一个儿子,连白氏
也久不出门的,竟然这日过来舍娘这里了。
彼时,舍娘正陪着阿衡玩耍,现在的阿衡已经九个月大了,他可以吃松饼了,正坐在软毯上,吃着舍娘掰碎了的松饼。
“好,等吃完了,咱们就玩抓球的游戏,好不好呀?”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舍娘就这般说。
话音刚落,就听说白氏上门了,舍娘先请人到正堂叙话,又让乳母照看好阿衡,才过去正堂。
白氏穿的月白色的披袄,素面的绸裙,她穿的甚至还不如舍娘身边的秋菊体面,她人看起来也一幅有心事的样子。
“弟妹,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舍娘笑道:“大嫂和我客气什么,你有事就说吧。”
白氏上回被撤了巡夜的差事,还被庆王妃骂了,委屈了许久,不敢出来,现下她为了自己的事情也努力一把。庆王妃和老太妃那里她不敢说,还是李琼之妻杨茉与她指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