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67节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嫁妆都被人摸去,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她还负责帮忙打探一下吴挺房里人的情况。
这样忙的时候,还要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早上方到正堂,就听有人道:“世子妃,郡主房里的小红得了病,这可如何是好?她明日可是要和您一起过去的。”
“先帮她延请大夫,看病情严不严重,若是今日中午前能好,明日送嫁还要她随我去,若是不能就让春纤去。”舍娘立马下达了指示。
这样小
而琐碎的事情,舍娘从最初的要翻旧例,到现在已经立马就能够把事情安排好。
事情办的差不多了,见定北侯派人过来了,原来是报喜的,说丽娘有了身孕,舍娘当即让人选了几样补品和原本阿衡没穿完的小衣裳都送了过去。
夏妈妈在旁道:“四姑娘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是啊,这女子是真的难,连我如今也是不能幸免于难。”舍娘自己也是无法跳脱出去。
夏妈妈笑道:“甭管如何,如今四姑娘能顺利诞下个孩子,不拘男女,总比没有强。”
若是一直没有,让妾侍先诞下长子,那到底不好,看庆王妃对白氏忌惮的样子,就不难想出冲击多大了。
却说到了次日,舍娘先在庆王妃那里取了嫁妆单子,这单子上列的眼花缭乱。她先道:“母妃,儿媳先去库房重新清点一遍,到时候我再把挑夫挑的箱子记下,如此到时候哪口箱子有问题,就能找到人了。”
“这个法子可以,只是十分麻烦。”庆王妃都觉得这些嫁妆太多了,她都目不暇接,不愿意再清点一遍。
舍娘笑道:“不麻烦,这事儿是大事呢。”
庆王妃见她这般勤勉,也是欢喜,舍娘当然知道她欢喜了,反正这些上位者都喜欢勤快好用的牛马。
她抓紧时间,先去对了一遍大件,又有挑夫几个抬这一件,直接分派到位。
小件则还要清点一点和嫁妆单上的能不能对上,有漏的补上,多的就重新用一张纸记上。
这个过程就整整花了四个时辰,舍娘素来喜欢一气呵成,事情办不好,她吃饭都没胃口。难得写了密密麻麻一张纸,先留作底稿。
又马不停蹄的挑了几样有问题的,让秋菊拿去庆王妃那里,她则开始梳妆打扮,等会儿便一起送嫁妆过去。
偏这个时候阿衡又要她抱,舍娘看着儿子很是不舍,心道自己真是为了人家的事情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可又没办法,总不能让白氏去送嫁吧?她倒是愿意,庆王妃怕也不肯。
李琚回来时见状,只好抱着儿子,阿衡又不要他,只要舍娘,舍娘半梳着髻,抱着儿子道:“今儿就劳烦你照顾他了。”
“放心吧,就是他不要我啊。”李琚也是着急。
他一急,就热起来,把身上的大衣裳什么夹袄都脱了。
舍娘见状就道:“你也不能仗着年轻,就自己不当一回事,还是不能惊风。”
李琚见窝在舍娘怀里的阿衡,跟小猫咪似的,只道:“你说的我都知晓,但是阿衡他到底要不要我呢?”
“没事儿的,我一走,他就要你了。小孩子也是天生有一种狡黠,你看着就好。”舍娘说完,又抱着孩子让人继续梳妆。
她梳完头,就让孩子和乳母先去玩,特地把夏妈妈留下,不许什么雪霁和一些小丫头随意进门。
如此,她才带着送嫁妆的队伍一起到寿宁侯府。
寿宁侯府今日也是中门大开准备迎客,寿宁侯夫人也是盛装等着,吴家还有些亲戚正闲磕牙道:“听说这次来守喜房的是庆王世子妃,你们可知道她是什么人?”
有人说:“我知晓,是河东裴家的女儿。”
“那也是大族出身,就是没怎么见过。”
……
众人还没有接触过郡主,只想着一户人家行事应该都差不多的,故而想先看看庆王世子妃是何等样子。
却说那十六人抬的大红绣金线的轿子停下,寿宁侯府等诰命皆束手等着,不时,便见里面走出一青年女子,额头圆润光洁,琼鼻秀眉,身姿轻盈,清丽无双,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寿宁侯夫人暗道一声好相貌,好气度,和那庆王世子看着倒是像天造地设的一对。
舍娘笑道:“诸位不必多礼,今日我受王爷王妃之托,特为郡主遣送嫁妆。”
寿宁侯夫人道:“世子妃请。”
舍娘又让人把嫁妆一抬抬搬进去,江都郡主虽然并非公主,却比娶公主更好,驸马不能参政,仪宾却没有限制。
嫁妆送进来时,舍娘也正和寿宁侯夫人寒暄,“嫁妆单子我就给您了,您不妨让人清点一二。”
“还用什么清点,难道庆王府还会骗人不成,世子妃莫折煞我了。”寿宁侯夫人连忙推辞。
舍娘笑道:“您就收下吧,这原本是应该的。”
寿宁侯夫人这才收下,又问道:“不知家里的老太妃和王妃可好?我们心里惦记的很,就是不好过去。”
“一切都很好,老太妃还说等日后走动起来,请大家去听戏呢,最近我们家又排了几出新戏。”
说罢,舍娘又道:“不知这嫁妆搬往哪个院子里去?”
寿宁侯夫人往前指着:“就在前面,这是为了成婚特地修的院子,让世子妃见笑了。”
“哪有,我看这里方圆四面平,又以泉水为脉,东北角正好缺一块,这是财运亨通征兆啊。”舍娘道。
寿宁侯夫人很诧异:“我不懂这些,还道这里缺一块不好呢,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
舍娘笑道:“丑寅空缺聚钱资,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吴侯夫人这是考我呢。”
她这么一说,众人也是跟着陪笑。
但见舍娘到了侯府的新房,正房一共五间,东边是暖阁,西边两间是卧房,中间是正堂兼书房。西侧临水,东北角回缩,放了一块大的油彩影壁,她驻足看了一会儿,方才提脚进去。
寿宁侯夫人是见过舜娘的,是个端方的姑娘,一看就是非常有规矩的人。这位世子妃行事却有些不同,她看起来学问就很好,说话行事常常深不可测。
进入正堂坐下后,舍娘对秋菊和冬梅,还有一起过来的郡主的乳母道:“你们先去把甲戍、庚辰两口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摆,再把丁字号的箱子打开,把东西收拾好。”
铺床是顶重要的,这些舍娘早把箱子上贴了签子,到时候直接开就好。
这三人不敢啰嗦,立马下去。
如此,舍娘才和寿宁侯夫人等人一起说话,她道:“今日王府既然派了我过来,我必定是要在贵府歇上一日的,俗话说客随主便,不知道吴侯夫人是怎样安排的?”
寿宁侯夫人见她性情爽快,开门见山,就笑道:“老身想先等新房收拾妥当,再送一桌宴席过来,且院门不远就有小厨房,已然安排她们整治饭食。在东暖阁也把床铺收拾好,供上客歇息。”
“不敢当,只盼着两府婚事和睦,就已然是我心中大愿了。”舍娘笑道。
她既然这么说了,寿宁侯夫人等先告辞了,只遣了几个女使,让她们有事传话去。
如此,舍娘就进去让人布置新房,她问起安嬷嬷:“嫁妆都抬进库房了吗?有没有少的。”
安嬷嬷连忙道:“您放心,都清点了,不差什么。”
“唔,我过来不是和她们寒暄的,咱们得把新房守好。”舍娘笑道。
安嬷嬷则心道她看的出来世子妃的确不是特别爱交际,但是人家虽然不喜欢交际,并不是不擅长交际,最起码的交际还是会的。
办事情十分利索,来做什么的就把事情办好。
床榻摆好,床铺铺好,器具摆放整齐,博古架上的古玩亦是摆好,墙壁上挂着古画,床帐、门帘也都挂好了。
弄好了之后,舍娘才开始用饭,寿宁侯府的饭菜着实可口,舍娘原本今儿就没吃饭,此时在他家竟然用了两碗饭。
“你们别
在这里伺候了,都先去用饭吧,我自己在院子四周走动一二。”舍娘吃完饭就不愿意坐着。
正好也在院子里走走,她并无太大意愿去打探吴家的事情,毕竟有时候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就怕自己说了什么,让人家误判了就不好了。
寿宁侯府的人也在一起用饭,今日吴挺正和她母亲一道用饭,不由问起:“您看庆王府的人怎么样?”
“很有规矩,也不高声言语,办事利索的很。就是庆王世子妃……”寿宁侯夫人不知道怎么形容。
吴挺忙追问:“那位世子妃如何?”
寿宁侯夫人便把今日的事情说了:“我曾听说她做过郡主的伴读,她连这些阴阳八卦风水之事都能侃侃而谈,可见学问高深,郡主恐怕还在其上。”
寿宁侯府和新安侯府又不同,因新安侯两代都娶文官的女儿,故而家中都习文,寿宁侯府的男子也读书,但更重武学,即便世子吴挺都是这般。
吴挺点头:“是啊,庆王世子当年也是宗室出了名的爱读书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选为太孙伴读。”
舍娘当然不知道别人有这个误会,她还要守好新房,只是散完步回来就想睡觉了,一会儿便睡着了。
李琚今日却是去看了阿衡后,才回来歇息,世子妃不在,有些人当然蠢蠢欲动,就像雪霁。自从翠岚出去之后,没几日就被家里人许了人,她倒是想回来,但是世子妃只说这里有人补上,人不缺了,她就没法子了。
如今世子妃已经生下孩子了,还霸着世子不放,府里也很有些人看不得呢。
偏雪霁又不似翠岚那样心思深,事情做的密,她只想着进去伺候,却不曾想夏妈妈守在门口,见她要进门,只道:“今日不该你伺候,你不必进去。”
雪霁没想到世子妃早妨着她们,气的羞红了脸,屋里的李琚听到了,只当没听到,翻了翻舍娘平时翻看的书,就歇下了。
他听舍娘说过,内院的事情女人管,若是男人插手了,反而人家觉得女人无能,所以,这些丫头婆子几乎都是让舍娘去处置。
次日,舍娘回家时,又是忙了一日,方才送小姑子出门。
却说吴挺就怕郡主是个什么才女,说话文绉绉的,可两三日相处,却发现他这妻子若说读了书是肯定的,但是连《论衡》《易经》都不知道,看来和她嫂子不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至于郡主和庆王妃私下说了什么,庆王妃又给了什么,这就不是舍娘关心的事情了,她老老实实的歇息了两日方才起来。
自从郡主出嫁之后,庆王妃就有些失魂落魄的,老太妃建议让庆王妃把孙子养在身边,庆王妃却是摇头:“我不忍骨肉分离之苦,更何况是儿媳妇?再说了,儿媳这个年纪,也怕养不好那小奶娃。”
这话听在舍娘耳朵里,也觉得婆母也有可取之处。
夜里从庆王妃那里回来,正好撞见白氏巡夜了,夏妈妈道:“这位大奶奶很是勤勉,每日戌时坐着小轿每一处都巡到。”
舍娘疑惑:“每日都同一个时候巡,这不就是告诉下人,除了这个时候,别的时候做什么都没人管吗?”
“是哦。”夏妈妈也才想到。
舍娘道:“原本这话该王妃来说,但王妃隔岸观火,不肯言语。咱们暗中观察,若有不法之人,就告诉王妃。”
若她自己作主,早就发作了,但是现在不该她作主,如果说出来了,就是得罪老太妃。
白氏可是老太妃举荐的人。
这些家中事情先不提,舍娘年节下跟着庆王妃进宫了一趟,她看到了熟悉的甬道,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原本后宫就是皇后的天下,只因徐妃生了二皇子,她又受宠,竟然也在太后底下坐着,一幅分庭抗礼的模样,太后为了制衡儿媳妇,很给这位徐妃面子。
前世当然没什么二皇子,也没什么徐妃了,因为皇帝早就死了。
这个徐妃一看就不是个什么安分守己的,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夺嫡之争?
从宫中回来,舍娘有些感慨,她是重生回来的人,许多事情都没法对身边的人说。于是,她也只能找些事情做,分散注意了了,亲自下厨包了几样饺子送给太妃和王妃那里。
但这又惹了白氏不高兴,白氏管着老太妃的小厨房,原本饭菜备齐,偏舍娘送了饺子来,老太妃也跟老小孩似的道:“世子妃亲自做的,那肯定好吃。”
那老太妃吃起了饺子,桌上饭菜没怎么动。
白氏一肚子气,还出去巡夜,只匆匆巡过就回去了。她一走,那些婆子们赌牌吃酒起来,玩的热闹的紧,偏正巧遇到郡主和吴挺吵架,趁着深夜跑回来,敲了角门后门,竟然都没人开。
过了片刻,敲门敲的太急促,才有人发现快冻僵了的郡主,庆王妃心疼不已,这才开始骂白氏巡夜不当云云,舍娘心道她这婆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她倒是无所谓,该管的不管,只站干岸。
这样忙的时候,还要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早上方到正堂,就听有人道:“世子妃,郡主房里的小红得了病,这可如何是好?她明日可是要和您一起过去的。”
“先帮她延请大夫,看病情严不严重,若是今日中午前能好,明日送嫁还要她随我去,若是不能就让春纤去。”舍娘立马下达了指示。
这样小
而琐碎的事情,舍娘从最初的要翻旧例,到现在已经立马就能够把事情安排好。
事情办的差不多了,见定北侯派人过来了,原来是报喜的,说丽娘有了身孕,舍娘当即让人选了几样补品和原本阿衡没穿完的小衣裳都送了过去。
夏妈妈在旁道:“四姑娘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是啊,这女子是真的难,连我如今也是不能幸免于难。”舍娘自己也是无法跳脱出去。
夏妈妈笑道:“甭管如何,如今四姑娘能顺利诞下个孩子,不拘男女,总比没有强。”
若是一直没有,让妾侍先诞下长子,那到底不好,看庆王妃对白氏忌惮的样子,就不难想出冲击多大了。
却说到了次日,舍娘先在庆王妃那里取了嫁妆单子,这单子上列的眼花缭乱。她先道:“母妃,儿媳先去库房重新清点一遍,到时候我再把挑夫挑的箱子记下,如此到时候哪口箱子有问题,就能找到人了。”
“这个法子可以,只是十分麻烦。”庆王妃都觉得这些嫁妆太多了,她都目不暇接,不愿意再清点一遍。
舍娘笑道:“不麻烦,这事儿是大事呢。”
庆王妃见她这般勤勉,也是欢喜,舍娘当然知道她欢喜了,反正这些上位者都喜欢勤快好用的牛马。
她抓紧时间,先去对了一遍大件,又有挑夫几个抬这一件,直接分派到位。
小件则还要清点一点和嫁妆单上的能不能对上,有漏的补上,多的就重新用一张纸记上。
这个过程就整整花了四个时辰,舍娘素来喜欢一气呵成,事情办不好,她吃饭都没胃口。难得写了密密麻麻一张纸,先留作底稿。
又马不停蹄的挑了几样有问题的,让秋菊拿去庆王妃那里,她则开始梳妆打扮,等会儿便一起送嫁妆过去。
偏这个时候阿衡又要她抱,舍娘看着儿子很是不舍,心道自己真是为了人家的事情耽搁了自己的孩子。可又没办法,总不能让白氏去送嫁吧?她倒是愿意,庆王妃怕也不肯。
李琚回来时见状,只好抱着儿子,阿衡又不要他,只要舍娘,舍娘半梳着髻,抱着儿子道:“今儿就劳烦你照顾他了。”
“放心吧,就是他不要我啊。”李琚也是着急。
他一急,就热起来,把身上的大衣裳什么夹袄都脱了。
舍娘见状就道:“你也不能仗着年轻,就自己不当一回事,还是不能惊风。”
李琚见窝在舍娘怀里的阿衡,跟小猫咪似的,只道:“你说的我都知晓,但是阿衡他到底要不要我呢?”
“没事儿的,我一走,他就要你了。小孩子也是天生有一种狡黠,你看着就好。”舍娘说完,又抱着孩子让人继续梳妆。
她梳完头,就让孩子和乳母先去玩,特地把夏妈妈留下,不许什么雪霁和一些小丫头随意进门。
如此,她才带着送嫁妆的队伍一起到寿宁侯府。
寿宁侯府今日也是中门大开准备迎客,寿宁侯夫人也是盛装等着,吴家还有些亲戚正闲磕牙道:“听说这次来守喜房的是庆王世子妃,你们可知道她是什么人?”
有人说:“我知晓,是河东裴家的女儿。”
“那也是大族出身,就是没怎么见过。”
……
众人还没有接触过郡主,只想着一户人家行事应该都差不多的,故而想先看看庆王世子妃是何等样子。
却说那十六人抬的大红绣金线的轿子停下,寿宁侯府等诰命皆束手等着,不时,便见里面走出一青年女子,额头圆润光洁,琼鼻秀眉,身姿轻盈,清丽无双,在人群中鹤立鸡群。
寿宁侯夫人暗道一声好相貌,好气度,和那庆王世子看着倒是像天造地设的一对。
舍娘笑道:“诸位不必多礼,今日我受王爷王妃之托,特为郡主遣送嫁妆。”
寿宁侯夫人道:“世子妃请。”
舍娘又让人把嫁妆一抬抬搬进去,江都郡主虽然并非公主,却比娶公主更好,驸马不能参政,仪宾却没有限制。
嫁妆送进来时,舍娘也正和寿宁侯夫人寒暄,“嫁妆单子我就给您了,您不妨让人清点一二。”
“还用什么清点,难道庆王府还会骗人不成,世子妃莫折煞我了。”寿宁侯夫人连忙推辞。
舍娘笑道:“您就收下吧,这原本是应该的。”
寿宁侯夫人这才收下,又问道:“不知家里的老太妃和王妃可好?我们心里惦记的很,就是不好过去。”
“一切都很好,老太妃还说等日后走动起来,请大家去听戏呢,最近我们家又排了几出新戏。”
说罢,舍娘又道:“不知这嫁妆搬往哪个院子里去?”
寿宁侯夫人往前指着:“就在前面,这是为了成婚特地修的院子,让世子妃见笑了。”
“哪有,我看这里方圆四面平,又以泉水为脉,东北角正好缺一块,这是财运亨通征兆啊。”舍娘道。
寿宁侯夫人很诧异:“我不懂这些,还道这里缺一块不好呢,原来还有这样的说法。”
舍娘笑道:“丑寅空缺聚钱资,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了,吴侯夫人这是考我呢。”
她这么一说,众人也是跟着陪笑。
但见舍娘到了侯府的新房,正房一共五间,东边是暖阁,西边两间是卧房,中间是正堂兼书房。西侧临水,东北角回缩,放了一块大的油彩影壁,她驻足看了一会儿,方才提脚进去。
寿宁侯夫人是见过舜娘的,是个端方的姑娘,一看就是非常有规矩的人。这位世子妃行事却有些不同,她看起来学问就很好,说话行事常常深不可测。
进入正堂坐下后,舍娘对秋菊和冬梅,还有一起过来的郡主的乳母道:“你们先去把甲戍、庚辰两口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摆,再把丁字号的箱子打开,把东西收拾好。”
铺床是顶重要的,这些舍娘早把箱子上贴了签子,到时候直接开就好。
这三人不敢啰嗦,立马下去。
如此,舍娘才和寿宁侯夫人等人一起说话,她道:“今日王府既然派了我过来,我必定是要在贵府歇上一日的,俗话说客随主便,不知道吴侯夫人是怎样安排的?”
寿宁侯夫人见她性情爽快,开门见山,就笑道:“老身想先等新房收拾妥当,再送一桌宴席过来,且院门不远就有小厨房,已然安排她们整治饭食。在东暖阁也把床铺收拾好,供上客歇息。”
“不敢当,只盼着两府婚事和睦,就已然是我心中大愿了。”舍娘笑道。
她既然这么说了,寿宁侯夫人等先告辞了,只遣了几个女使,让她们有事传话去。
如此,舍娘就进去让人布置新房,她问起安嬷嬷:“嫁妆都抬进库房了吗?有没有少的。”
安嬷嬷连忙道:“您放心,都清点了,不差什么。”
“唔,我过来不是和她们寒暄的,咱们得把新房守好。”舍娘笑道。
安嬷嬷则心道她看的出来世子妃的确不是特别爱交际,但是人家虽然不喜欢交际,并不是不擅长交际,最起码的交际还是会的。
办事情十分利索,来做什么的就把事情办好。
床榻摆好,床铺铺好,器具摆放整齐,博古架上的古玩亦是摆好,墙壁上挂着古画,床帐、门帘也都挂好了。
弄好了之后,舍娘才开始用饭,寿宁侯府的饭菜着实可口,舍娘原本今儿就没吃饭,此时在他家竟然用了两碗饭。
“你们别
在这里伺候了,都先去用饭吧,我自己在院子四周走动一二。”舍娘吃完饭就不愿意坐着。
正好也在院子里走走,她并无太大意愿去打探吴家的事情,毕竟有时候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就怕自己说了什么,让人家误判了就不好了。
寿宁侯府的人也在一起用饭,今日吴挺正和她母亲一道用饭,不由问起:“您看庆王府的人怎么样?”
“很有规矩,也不高声言语,办事利索的很。就是庆王世子妃……”寿宁侯夫人不知道怎么形容。
吴挺忙追问:“那位世子妃如何?”
寿宁侯夫人便把今日的事情说了:“我曾听说她做过郡主的伴读,她连这些阴阳八卦风水之事都能侃侃而谈,可见学问高深,郡主恐怕还在其上。”
寿宁侯府和新安侯府又不同,因新安侯两代都娶文官的女儿,故而家中都习文,寿宁侯府的男子也读书,但更重武学,即便世子吴挺都是这般。
吴挺点头:“是啊,庆王世子当年也是宗室出了名的爱读书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选为太孙伴读。”
舍娘当然不知道别人有这个误会,她还要守好新房,只是散完步回来就想睡觉了,一会儿便睡着了。
李琚今日却是去看了阿衡后,才回来歇息,世子妃不在,有些人当然蠢蠢欲动,就像雪霁。自从翠岚出去之后,没几日就被家里人许了人,她倒是想回来,但是世子妃只说这里有人补上,人不缺了,她就没法子了。
如今世子妃已经生下孩子了,还霸着世子不放,府里也很有些人看不得呢。
偏雪霁又不似翠岚那样心思深,事情做的密,她只想着进去伺候,却不曾想夏妈妈守在门口,见她要进门,只道:“今日不该你伺候,你不必进去。”
雪霁没想到世子妃早妨着她们,气的羞红了脸,屋里的李琚听到了,只当没听到,翻了翻舍娘平时翻看的书,就歇下了。
他听舍娘说过,内院的事情女人管,若是男人插手了,反而人家觉得女人无能,所以,这些丫头婆子几乎都是让舍娘去处置。
次日,舍娘回家时,又是忙了一日,方才送小姑子出门。
却说吴挺就怕郡主是个什么才女,说话文绉绉的,可两三日相处,却发现他这妻子若说读了书是肯定的,但是连《论衡》《易经》都不知道,看来和她嫂子不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至于郡主和庆王妃私下说了什么,庆王妃又给了什么,这就不是舍娘关心的事情了,她老老实实的歇息了两日方才起来。
自从郡主出嫁之后,庆王妃就有些失魂落魄的,老太妃建议让庆王妃把孙子养在身边,庆王妃却是摇头:“我不忍骨肉分离之苦,更何况是儿媳妇?再说了,儿媳这个年纪,也怕养不好那小奶娃。”
这话听在舍娘耳朵里,也觉得婆母也有可取之处。
夜里从庆王妃那里回来,正好撞见白氏巡夜了,夏妈妈道:“这位大奶奶很是勤勉,每日戌时坐着小轿每一处都巡到。”
舍娘疑惑:“每日都同一个时候巡,这不就是告诉下人,除了这个时候,别的时候做什么都没人管吗?”
“是哦。”夏妈妈也才想到。
舍娘道:“原本这话该王妃来说,但王妃隔岸观火,不肯言语。咱们暗中观察,若有不法之人,就告诉王妃。”
若她自己作主,早就发作了,但是现在不该她作主,如果说出来了,就是得罪老太妃。
白氏可是老太妃举荐的人。
这些家中事情先不提,舍娘年节下跟着庆王妃进宫了一趟,她看到了熟悉的甬道,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原本后宫就是皇后的天下,只因徐妃生了二皇子,她又受宠,竟然也在太后底下坐着,一幅分庭抗礼的模样,太后为了制衡儿媳妇,很给这位徐妃面子。
前世当然没什么二皇子,也没什么徐妃了,因为皇帝早就死了。
这个徐妃一看就不是个什么安分守己的,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夺嫡之争?
从宫中回来,舍娘有些感慨,她是重生回来的人,许多事情都没法对身边的人说。于是,她也只能找些事情做,分散注意了了,亲自下厨包了几样饺子送给太妃和王妃那里。
但这又惹了白氏不高兴,白氏管着老太妃的小厨房,原本饭菜备齐,偏舍娘送了饺子来,老太妃也跟老小孩似的道:“世子妃亲自做的,那肯定好吃。”
那老太妃吃起了饺子,桌上饭菜没怎么动。
白氏一肚子气,还出去巡夜,只匆匆巡过就回去了。她一走,那些婆子们赌牌吃酒起来,玩的热闹的紧,偏正巧遇到郡主和吴挺吵架,趁着深夜跑回来,敲了角门后门,竟然都没人开。
过了片刻,敲门敲的太急促,才有人发现快冻僵了的郡主,庆王妃心疼不已,这才开始骂白氏巡夜不当云云,舍娘心道她这婆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她倒是无所谓,该管的不管,只站干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