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陈泽若有所思,“我明白了,夫子!”
  张梓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们,“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大家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想一想,多实践,你们会不断地成长进步!”
  “夫子,改进农具可以吗?”
  “当然可以!像曲辕犁的出现,就极大的推进了农业的进步!你若能制造出更好用的农具,定能造福许许多多的百姓!”
  ……
  午间休息,方远匆匆忙忙地补功课。交给张梓若检查后,他和朋友结伴去木匠家定制水车和小风扇模型。
  张梓若家,大桑村的苏来弟替换牛婶,前来照顾小朋友们。她在家没少照顾弟弟妹妹,性格温柔和顺。很快就和小朋友们打成一团。
  她很珍惜这个就近学习的机会,看张梓若有空,就请教张梓若学问。张梓若没空,她就请教小娃娃们。
  石头、大宝、二蛋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她讲课。她捏着小铅笔头,趴在床头歪歪扭扭地写字记笔记。
  刚问一个问题,便有七八个小夫子争着回答。
  石头着急:“这个我来讲,我来讲!”
  “为什么你来讲?我也要讲!”
  “我们、我们要像夫子那样各管一个!”石头分饼饼一样安排,“你一个,我一个,他一个……”
  其他小朋友们这才满意。大宝踮起脚,拍拍苏来弟的肩膀,“来弟学习这么认真,将来一定会很棒!有不会的算术题尽管问我!”
  苏来弟看着这个比自己弟弟还要小的小娃娃,心中酸酸涩涩又格外柔软,“谢谢大宝夫子。”
  “我呢?我呢?”其他小朋友们争问。
  苏来弟一个个谢过,小夫子们才心满意足的继续讲课。
  张梓若看他们一片融洽,领着顾云淮出门。姜恩的朋友已经来了,她得去见见。
  远远看见已经恢复施工的图书馆和学院,以及坐在树下吃饭,或排队打饭的壮劳力们。这些人里面有专门的匠户,也有附近村子来找活干的村民。
  河湾村发展,自然会带动周边,引来越来越多的人谋求出路。必须增加维护秩序的人员。
  姜恩住处,堂屋桌上摆了一桌酒菜。他正和好兄弟们边吃边聊。
  他的朋友们自从进了云县,来的一路上,没少听说河湾村的大名。
  刚进村中没看出任何稀奇之处,待被巡逻队稍一打量询问,立刻便察觉出不凡来。这可不像是普通的村民,倒像是训练有素的兵士或护卫。
  他们看见建设中的恢宏的图书馆和学院,去了一趟乐园,出来后,便收起了自府城而来的倨傲。
  他们是见过大世面,可这个大世面是指在府城之中所见的种种景象。而这个村子里的种种东西,实在超乎他们的认知。
  恢宏的建筑竟然集中在这么一个偏僻的村里里!这么多有才之人,竟然只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与农妇?而这些村民给他们打招呼时,都会有意无意的询问他们的来历,套他们的话。走在路上,连小娃娃看他们的眼神都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意味。
  他们不由得绷紧了皮,心中隐隐发毛,一种莫名的敬畏在心底发酵。怕自己闯入了什么龙潭虎穴,一不小心就在此长眠。
  直到跟着姜恩,到了他家,几人才勉强放松下来。
  姜恩听了他们的疑虑,拍着桌子哈哈大笑,“他们只是担心你们是贼人罢了!你们越是发毛心虚,他们盯你们盯得越紧!”
  朋友们瞠目结舌,听他说了缘由后,叹息般的笑起来。
  “不得了!现在就有了这样的规模和威慑力,村子还得了圣上的赏赐,假以时日,定当不凡!姜兄,你可找了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姜恩哈哈大笑,“有福同享!知你们不想再过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刀口舔血的日子,张夫子一说招人,我立即就给你们写了信。你们大可带着家眷,定居在此。
  这里不仅风景秀美,生活安定,而且,民风淳朴,读书人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比如咱们吃的这些菜,还有这个风扇,都是本地的特色。”
  说到读书,姜恩把自己的儿女们叫过来。让他们当场给朋友们讲上一场!
  几个大老粗见娃娃们讲得有模有样,俨然一副小夫子模样,惊叹之余连连夸赞。末了,都不断地向姜恩打听河湾村各项风俗习惯,询问带着家眷来此定居,可有何要求?
  张梓若带着顾云淮一来,便受到了热烈的招待。她看姜恩朋友们展示武艺,射箭拳脚刀法,个个功夫不俗。又见他们目光清正,有姜恩作保,刚问他们是否愿意在此任职,几人便一口应下,“若不嫌弃,我儿子也可以来效力!”
  张梓若:“???”
  第214章 “百兽齐鸣”
  姜恩的朋友里,年长些的络腮胡男子叫做曹开,他大儿子已有十四五岁,打小喜欢舞刀弄棒,功夫也是自小打磨出来的。
  年轻的男郎总是充满了朝气与美好的憧憬,觉得走南闯北是一件了不起的、很有风范的事情,总想跟着他一起押镖。
  曹开自己每次押镖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多挣钱就是为了家人过得安稳,哪里舍得让他去走镖?
  来到河湾村这么一处好地方,既能有个稳定的生活和营生,又能让孩子在读书人多的地方,长点学问,他再高兴不过,打定了主意,要带着家眷一起来。
  另外几人也都和他一样的想法。
  张梓若非常欢迎他们都带着家眷来此定居。出于工作保护一个地方和保护家园亲人可是两个概念。
  有才能的人愿意来此定居,参与到河湾村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实在再好不过。
  双方签订契约,又说了一番话,张梓若领着顾云淮离开。
  桃子熟了,他们趁着中午有空去摘些桃子。张梓若给顾云淮戴上小帽子和小围裙。
  顾云淮连连后退,“娘,不用穿围裙。”他飞快地拎起小篮子,“我拿这个就好。”
  张梓若刮刮他的鼻子,“等沾了桃毛觉得痒,可不要后悔。”
  “不会的。”顾云淮精致的小脸上笑容洋溢。
  见他实在不愿意穿围裙,张梓若也不勉强,自己挎个大篮子,同他外出。石头他们知道要去摘桃子,中午也不睡觉了,嚷着喊着要一起去仙桃园。
  张梓若带队,大家一起去摘桃子。石头他们走在路上,每当经过同学家都要怪声怪气地叫两声,或学鸟叫,或学猫叫,或学狗叫。
  没一会儿,一个又一个的小家伙跟了上来。
  路过沈明珠家,顾安捏着鼻子,夹着小嗓子,喊:“喵~沈……照……喵~”
  石头:“这样不像。看我的!沈汪!汪汪!汪嗷~照嗷呜……”
  张梓若:“……干嘛不直接喊名字?”
  小家伙们七嘴八舌的告诉她这个小秘密,“这是我们说好的!只要我们一叫,他就知道了,但家长肯定不会知道!”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童心和快乐,张梓若没忍心告诉他们,你们玩的很可能都是家长们玩剩下的。
  她夸孩子们约定暗号很有想法和创造力。孩子们顿时更来劲了,纷纷展示自己学习的动物叫声。
  “咩咩咩……”
  “咕咕咕咕……”
  “呱!呱!呱…”
  “哞~哞~”
  “嘎……嘎……”
  一时间,犹如百兽齐鸣。
  小娃娃们边学动物叫,边扬着小眉毛,期待的带点小得意、小兴奋的望向张梓若,张梓若哭笑不得地带他们走远些,夸他们观察到位,学得很像。
  孩子们呲着小牙儿,欢快地笑了起来。他们眉飞色舞地和她分享自己是如何观察学习动物的。
  “我从王婆婆家过时,她家的狗总是冲我叫,我就学它,也天天冲它叫,它吵不过我,嘿嘿!现在,我汪汪汪一叫,村里有5只狗,同时从三个路口跑出来看我!”
  “哇~我冲我家猫叫,它都不理我!”
  “你家的猫不聪明,我家的鸡可聪明了!我冲它叫,它会拉屎!”
  “哇!你是公鸡精吗?”
  “不,我是大鹏精。”
  “嘿嘿,我是猫精。”
  “那我是狗精。”
  “我家有羊,我是羊精!”
  “班长家里有马,他是马精!”
  顾云淮:“……我想当人。”
  小朋友们坚持团结统一的原则,见顾云淮不愿意当马精,非常友好的给他改成了人参精。
  大伙正热热闹闹地说话,一个扶着小草帽的身影哒哒哒追了上来。
  “我来啦!”沈照眉开眼笑地跑过来。后面跟着不放心的沈明珠。
  前行的路上遇见村民和于小妹等人,干脆同行。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去摘桃子。
  小家伙们够不着桃子,急得上蹿下跳。
  石头让方远把他放到树杈中间。他抱着树枝,蜷缩成一团,朝于小妹等姑娘们眨眼挤眼:“仙女们,我是变成桃子的大圣,快来采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