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别到时候移风易俗还没搞好,我自己先把寿春那块儿治理烂了。”
公子高别的不行,自知之明是一等一的清晰。
嬴政虽然对这个儿子恨铁不成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是实话。
就在嬴政惆怅人选的时候,刚成婚没多久的阴嫚为自己争取权利了。
“女儿愿意为大秦镇守寿春,十年之内让当地百姓只知大秦,不知前楚。”
阴嫚有这样的气魄嬴政自然是高兴的,更何况这些年阴嫚的工作嬴政看在眼里,她做事没有不放心的。
所以几天前阴嫚就带着嬴政的旨意前往寿春了。
至于公子高,嬴政虽然不让他坐镇寿春,但是也不能闲着,洛阳这块儿文学殿堂适合他。
不过这事儿后面再说,今天的主角是扶苏。
嬴政看着背上行囊初次离家的扶苏,难得抛开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嘱咐道,“邯郸路远,这一去五年起步,上不封顶,回来也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多写些家书回来,别忘了咸阳还有挂念你的朕……朕是说小鱼儿会挂念你的。”
别扭且在儿子面前不善言辞的嬴政话说到一半还是改了,不过扶苏做了这么多年的儿子了,多少也了解自家父亲。
“父王不要太伤心了,身体要紧。
况且儿臣此番前去又不是不回来了,等到年底述职,父王还是能看到儿臣的。”
甚至为了活跃气氛,扶苏调侃道,“这些时候跟父王顶嘴的多了,马上要有很长时间不见了,父王朝堂上也能安静些。”
嬴政被扶苏这话气笑了,“你也知道你在朝堂上给寡人气受啊,那你就不能忍着点?”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吗。”
嬴政看着扶苏,千言万语最后都化成了拍了拍他的肩膀的动作,以掩饰他的一些失态。
然后故意说道,“朕之前早就说了,让大臣一块儿来送行,就像之前阴嫚那样,你非不听。
现在冷冷清清的像什么样子,一点也没有大秦太子的气势。”
扶苏也知道这是嬴政转移话题,顺嘴安抚道,“又不是此生不复相见。
再说了阴嫚前去寿春已经有过一次大排场了,短期内再来难免劳民伤财,没必要。”
“你是寡人的太子,是大秦未来的君王,前往邯郸抵御外敌以保社稷安定,百官相送有何不可!”
不过嬴政也就是说说,他当然知道自家儿子的考量。
对此扶苏也只能无奈笑笑,然后将视线转向另一边的嬴子瑜,揉了揉脑袋,“阿父和阿母要去邯郸了,在咸阳要听你大父的话。”
该说的扶苏在走之前早就和嬴子瑜说了不下八百次了,嬴子瑜就算是笨蛋也记住了,所以这次扶苏只强调了这点。
这次扶苏去邯郸,嬴子瑜一开始就定下要留在嬴政身边教养的,所以王舒一直纠结是留还是跟着扶苏走。
对嬴子瑜的母爱都快超过对扶苏的夫妻之情的时候,嬴政给他们做了选择,“太子妃跟着太子一块前往,小鱼儿有寡人看着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然后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在邯郸那边没有小鱼儿影响,你们趁此机会给小鱼儿生个弟弟妹妹做帮手才是要紧的。”
是的,嬴政还没有放弃催扶苏和王舒生孩子的念头。
这场简单的送别不过一个时辰,最后还是宫人上前提醒嬴政,如果扶苏他们再不走就要错过到达驿站休息的时间了,这样很大可能会露宿荒野。
听到这话的嬴政和嬴子瑜即便再怎么不舍也只能催促他们离开。
“好了,你们快走吧,别耽误时间了。”
于是,在一步三回头中,扶苏牵着王舒,带着张良、陈平、刘邦和萧何等人走上了前往邯郸的路。
张良和陈平跟着扶苏离开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主要是刘邦和萧何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一跃成为扶苏身边的得力助手是很多人不理解的。
说起这事儿还要从萧何拜见李斯开始说起,
一开始因为萧何的剑走偏锋,李斯对其的印象大打折扣,已经不打算受萧何为徒了。
但是关键时候张良出现了,狠狠刺激了一下李斯。
众所周知,李斯对韩非是很嫉妒的,不仅求学时候如此,在知道嬴政喜爱韩非的见解的时候更是如此,于是单方面将其看作是自己的对手。
站在李斯的角度来看,他自问与韩非相比不输他一点,但是求学时荀子更加偏爱心思纯粹的韩非,对他这个汲汲于名利的人颇有微词。
即便这只是李斯的臆想。
所以拿韩非刺激李斯,百试不爽,张良在心里对自己师父道了声歉。
所以当时李斯看着奸计得逞的张良潇洒离去的背影,恨的是痒痒。
甚至不顾萧何刘邦还在旁边,直接大骂张良,“奸佞小人,就会在君上和太子面前作秀!”
骂的时候还不肯放过韩非,“韩非都已经是个死人了,居然还能在君上心里有一席之地,祸害!”
李斯气的骂人的话都没有逻辑。
骂来骂去李斯意识到一点,现在他比韩非强很多,但是只有在弟子方面输了。
尤其这个张良完美到他都感受到了威胁。
不行,他比韩非厉害,弟子也一定要比韩非强。
李斯来回变换的脸色和对张良韩非的咒骂让萧何和刘邦意识到现在如果不走,他们就要被灭口了。
但是李斯却拦住了他们,“你们要走?”
刘邦率先嬉皮笑脸的解释道,“丞相有所不知,我看着提案也不早了,再待下去可能就会打扰到您了。”
李斯当然知道这两人在害怕什么,“是担心你们打扰我还是担心你们知道太多被我灭口?”
刘邦脸色一僵,没想到李斯不仅这么小心眼,嘴还这么毒,居然直接把他心里的想法直接说出来,一下子也只能尴尬在原地。
萧何有心为刘邦解释一下,但是话还没说出来就被李斯打断了。
“说你们蠢你们还不承认,还杀人灭口,你们真当我制定的《大秦律令》是摆设?真当君上会纵容违背他的统治根基的人活着?”
萧何本人一直和律法打交道,对自己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很羞愧,倒是刘邦无知无觉,一点没有玷污法律的感觉。
“丞相教训的是,是学生没有学好,学生这就回去勤奋读书。”
说着就拉着刘邦准备跑路。
李斯脸色更黑了,“跑什么跑,你还没拜师,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怎么有脸回家?”
李斯一句话硬控萧何三秒,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李斯以为萧何没有动作是不愿意,冷声开口道,“怎么你不愿意?”
刘邦见萧何还处于兴奋和蒙圈当中,立马推了一下萧何以做提醒。
而回过神来的萧何一刻也不敢耽误,立马跪下,“学生不敢,学生愿意,学生拜见师父!”
萧何这样明显高兴的不知所措的样子很好的取悦了李斯,稍稍缓过些来之后立马吩咐自家仆人准备拜师仪式。
刘邦看着动作迅速的仆人,不自觉说了一句,“这是不是太快了?”
不仅是李斯就连萧何听到刘邦这话都面露不赞同。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是落到实处最放心。
于是,萧何的拜师仪式就在一键加速中迅速完成了。
尘埃落定之后,李斯将萧何拉了起来,非常郑重的嘱咐道,“如今你已经是我的弟子了,也将是唯一一个,有些事情我要事先跟你说清楚。
之前太孙殿下曾经在我这里求学过一段时间,虽然当时是按照师徒来称呼的,但是严格来说太孙殿下并非我的弟子。
所以你们不得以太孙殿下的师弟在外惹是生非,即便太孙仁善,会因此对你们另眼相看,但是你们不能全盘照收。
如果不听,被我知道了一定严惩不贷!”
这点萧何当然不敢说不。
“还有一点,也是目前最最最重要的,你要刻进骨子里的,一定要超越张良那小子!”
见李斯铺垫了这么久还以为是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多少有点落差。
更别说刚刚见到的张良,再回忆起这段时间听到的张良的事迹,萧何很是为难,“张良智谋无双,我恐……”
还没说完就被李斯打断了,“张良算什么智谋无双,你是我的弟子,绝对不比他差!”
也不能比他差。
李斯某名有信心,一个能被嬴子瑜记住的、花心思安排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出类拔萃的人才再加上他的倾心培养,超越张良绝对不是难事。
萧何见李斯现在只是情绪上头,也没有蠢到继续顶撞,只是好生安抚。
张良现在不仅是君上面前的红人,和太子、太孙之间的关系也不差,而自己现在忙活了半天也只见到太孙,和张良相比差远了。
公子高别的不行,自知之明是一等一的清晰。
嬴政虽然对这个儿子恨铁不成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是实话。
就在嬴政惆怅人选的时候,刚成婚没多久的阴嫚为自己争取权利了。
“女儿愿意为大秦镇守寿春,十年之内让当地百姓只知大秦,不知前楚。”
阴嫚有这样的气魄嬴政自然是高兴的,更何况这些年阴嫚的工作嬴政看在眼里,她做事没有不放心的。
所以几天前阴嫚就带着嬴政的旨意前往寿春了。
至于公子高,嬴政虽然不让他坐镇寿春,但是也不能闲着,洛阳这块儿文学殿堂适合他。
不过这事儿后面再说,今天的主角是扶苏。
嬴政看着背上行囊初次离家的扶苏,难得抛开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嘱咐道,“邯郸路远,这一去五年起步,上不封顶,回来也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多写些家书回来,别忘了咸阳还有挂念你的朕……朕是说小鱼儿会挂念你的。”
别扭且在儿子面前不善言辞的嬴政话说到一半还是改了,不过扶苏做了这么多年的儿子了,多少也了解自家父亲。
“父王不要太伤心了,身体要紧。
况且儿臣此番前去又不是不回来了,等到年底述职,父王还是能看到儿臣的。”
甚至为了活跃气氛,扶苏调侃道,“这些时候跟父王顶嘴的多了,马上要有很长时间不见了,父王朝堂上也能安静些。”
嬴政被扶苏这话气笑了,“你也知道你在朝堂上给寡人气受啊,那你就不能忍着点?”
扶苏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吗。”
嬴政看着扶苏,千言万语最后都化成了拍了拍他的肩膀的动作,以掩饰他的一些失态。
然后故意说道,“朕之前早就说了,让大臣一块儿来送行,就像之前阴嫚那样,你非不听。
现在冷冷清清的像什么样子,一点也没有大秦太子的气势。”
扶苏也知道这是嬴政转移话题,顺嘴安抚道,“又不是此生不复相见。
再说了阴嫚前去寿春已经有过一次大排场了,短期内再来难免劳民伤财,没必要。”
“你是寡人的太子,是大秦未来的君王,前往邯郸抵御外敌以保社稷安定,百官相送有何不可!”
不过嬴政也就是说说,他当然知道自家儿子的考量。
对此扶苏也只能无奈笑笑,然后将视线转向另一边的嬴子瑜,揉了揉脑袋,“阿父和阿母要去邯郸了,在咸阳要听你大父的话。”
该说的扶苏在走之前早就和嬴子瑜说了不下八百次了,嬴子瑜就算是笨蛋也记住了,所以这次扶苏只强调了这点。
这次扶苏去邯郸,嬴子瑜一开始就定下要留在嬴政身边教养的,所以王舒一直纠结是留还是跟着扶苏走。
对嬴子瑜的母爱都快超过对扶苏的夫妻之情的时候,嬴政给他们做了选择,“太子妃跟着太子一块前往,小鱼儿有寡人看着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然后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在邯郸那边没有小鱼儿影响,你们趁此机会给小鱼儿生个弟弟妹妹做帮手才是要紧的。”
是的,嬴政还没有放弃催扶苏和王舒生孩子的念头。
这场简单的送别不过一个时辰,最后还是宫人上前提醒嬴政,如果扶苏他们再不走就要错过到达驿站休息的时间了,这样很大可能会露宿荒野。
听到这话的嬴政和嬴子瑜即便再怎么不舍也只能催促他们离开。
“好了,你们快走吧,别耽误时间了。”
于是,在一步三回头中,扶苏牵着王舒,带着张良、陈平、刘邦和萧何等人走上了前往邯郸的路。
张良和陈平跟着扶苏离开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主要是刘邦和萧何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一跃成为扶苏身边的得力助手是很多人不理解的。
说起这事儿还要从萧何拜见李斯开始说起,
一开始因为萧何的剑走偏锋,李斯对其的印象大打折扣,已经不打算受萧何为徒了。
但是关键时候张良出现了,狠狠刺激了一下李斯。
众所周知,李斯对韩非是很嫉妒的,不仅求学时候如此,在知道嬴政喜爱韩非的见解的时候更是如此,于是单方面将其看作是自己的对手。
站在李斯的角度来看,他自问与韩非相比不输他一点,但是求学时荀子更加偏爱心思纯粹的韩非,对他这个汲汲于名利的人颇有微词。
即便这只是李斯的臆想。
所以拿韩非刺激李斯,百试不爽,张良在心里对自己师父道了声歉。
所以当时李斯看着奸计得逞的张良潇洒离去的背影,恨的是痒痒。
甚至不顾萧何刘邦还在旁边,直接大骂张良,“奸佞小人,就会在君上和太子面前作秀!”
骂的时候还不肯放过韩非,“韩非都已经是个死人了,居然还能在君上心里有一席之地,祸害!”
李斯气的骂人的话都没有逻辑。
骂来骂去李斯意识到一点,现在他比韩非强很多,但是只有在弟子方面输了。
尤其这个张良完美到他都感受到了威胁。
不行,他比韩非厉害,弟子也一定要比韩非强。
李斯来回变换的脸色和对张良韩非的咒骂让萧何和刘邦意识到现在如果不走,他们就要被灭口了。
但是李斯却拦住了他们,“你们要走?”
刘邦率先嬉皮笑脸的解释道,“丞相有所不知,我看着提案也不早了,再待下去可能就会打扰到您了。”
李斯当然知道这两人在害怕什么,“是担心你们打扰我还是担心你们知道太多被我灭口?”
刘邦脸色一僵,没想到李斯不仅这么小心眼,嘴还这么毒,居然直接把他心里的想法直接说出来,一下子也只能尴尬在原地。
萧何有心为刘邦解释一下,但是话还没说出来就被李斯打断了。
“说你们蠢你们还不承认,还杀人灭口,你们真当我制定的《大秦律令》是摆设?真当君上会纵容违背他的统治根基的人活着?”
萧何本人一直和律法打交道,对自己能产生这样的想法很羞愧,倒是刘邦无知无觉,一点没有玷污法律的感觉。
“丞相教训的是,是学生没有学好,学生这就回去勤奋读书。”
说着就拉着刘邦准备跑路。
李斯脸色更黑了,“跑什么跑,你还没拜师,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怎么有脸回家?”
李斯一句话硬控萧何三秒,这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李斯以为萧何没有动作是不愿意,冷声开口道,“怎么你不愿意?”
刘邦见萧何还处于兴奋和蒙圈当中,立马推了一下萧何以做提醒。
而回过神来的萧何一刻也不敢耽误,立马跪下,“学生不敢,学生愿意,学生拜见师父!”
萧何这样明显高兴的不知所措的样子很好的取悦了李斯,稍稍缓过些来之后立马吩咐自家仆人准备拜师仪式。
刘邦看着动作迅速的仆人,不自觉说了一句,“这是不是太快了?”
不仅是李斯就连萧何听到刘邦这话都面露不赞同。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还是落到实处最放心。
于是,萧何的拜师仪式就在一键加速中迅速完成了。
尘埃落定之后,李斯将萧何拉了起来,非常郑重的嘱咐道,“如今你已经是我的弟子了,也将是唯一一个,有些事情我要事先跟你说清楚。
之前太孙殿下曾经在我这里求学过一段时间,虽然当时是按照师徒来称呼的,但是严格来说太孙殿下并非我的弟子。
所以你们不得以太孙殿下的师弟在外惹是生非,即便太孙仁善,会因此对你们另眼相看,但是你们不能全盘照收。
如果不听,被我知道了一定严惩不贷!”
这点萧何当然不敢说不。
“还有一点,也是目前最最最重要的,你要刻进骨子里的,一定要超越张良那小子!”
见李斯铺垫了这么久还以为是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没想到居然是这个,多少有点落差。
更别说刚刚见到的张良,再回忆起这段时间听到的张良的事迹,萧何很是为难,“张良智谋无双,我恐……”
还没说完就被李斯打断了,“张良算什么智谋无双,你是我的弟子,绝对不比他差!”
也不能比他差。
李斯某名有信心,一个能被嬴子瑜记住的、花心思安排的人绝对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出类拔萃的人才再加上他的倾心培养,超越张良绝对不是难事。
萧何见李斯现在只是情绪上头,也没有蠢到继续顶撞,只是好生安抚。
张良现在不仅是君上面前的红人,和太子、太孙之间的关系也不差,而自己现在忙活了半天也只见到太孙,和张良相比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