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自从李由阴嫚成婚之后,已经七天了,李由七天没干活了!
结果嬴子瑜找上门说这件事的时候李由却用受伤为由,说还要再休养一段时间,并且还拉着阴嫚一起休息。
至于是什么时候受的伤呢,就是一年前嬴子瑜唆使相里明找人殴打李由那次。
嬴子瑜明明知道这是李由的借口,但是没办法,谁让他是长辈且自己理亏呢,以及人家成婚七天就让人家干活的确也有些不厚道。
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实验室真的离不开李由啊。
李由原本想继续拿乔的,但是眼神一撇就看到过来的萧何他们,于是收敛了一下。
双方互相行礼打完招呼后,李由说道,“父亲已经在正厅等候了,两位直接过去就好。”
说着就让仆人给他们带路。
萧何和刘邦跟着仆人走了,刘邦好奇回了一下头就看到嬴子瑜不知道说了什么后直接招呼人将李由拖上马车带走了。
“太孙殿下这么凶残?”
带路的仆人闻言笑着解释了一下,“这是太孙殿下和我们郎君开玩笑呢,公主就在车上,而且郎君本来就是要走的。”
听到仆人的回答,刘邦这才是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把话说出了口,于是只能笑笑不说话。
没过多久两人就被带到了李斯面前。
萧何和刘邦照例先行礼,李斯就打量起眼前这两人。
说实话,一开始嬴政让李斯培养一下萧何的时候,李斯是拒绝的。
一是他不想培养出一个和自己争宠的人;二是自己也不缺徒弟。
这么多年君臣了,嬴政当然也了解李斯的想法。
说实话,对嬴政来说,李斯哪里都好,就一点,太小心眼了。
但是好在李斯的小心眼目前还是比较有分寸的,目前也只局限于在自己面前争宠而已,没有做什么陷害忠良的事情,所以嬴政还能接受。
所以嬴政很能明白如何让李斯改变想法。
“你和韩非曾经都是荀子的学生,且都才学出众。与韩非相比,爱卿定然是更胜一筹的,只是韩非有一点强过你——他有一个张良一样的徒弟。”
李斯不满,嘴硬道,“张良有才和韩非有什么关系,只是小时候教了人家一段时间,师徒情分有多少还不知道呢。”
嬴政顺着李斯的话说道,“知道内情的人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内情的人则会固执的认为张良师从韩非啊。难道爱卿不想自己培养一个徒弟,超过张良吗?”
李斯原本想说自己已经有嬴子瑜这个徒弟了,但是最后没敢,嬴子瑜这辈子只会有一个师父,那就是嬴政。
“但是张良这样的天才可遇不可求,如果收一个庸才被张良比下去,臣还不如不收!”
即便李斯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张良的优秀。
嬴政安抚李斯道,“爱卿放心,寡人怎么会随便找个人搪塞爱卿呢,寡人为你找的徒弟不输张良。爱卿可以前去验验货。”
虽然李斯因为嬴政对他人的看重而嫉妒的泛酸,但多少还是勾起了兴趣。
所以有了这次和萧何他们的试探和见面。
第136章
萧何的礼仪很好,一举一动不显怯懦,也不会让人觉得心高气傲或者桀骜不驯,整体非常对李斯的胃口。
李斯对萧何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于是立马扶起了萧何,“快起快起!”
至于旁边跟着的、仪态比之有些许懒散的刘邦,抱歉,李斯没关注,又不是自己未来徒弟的候选人。
“萧何,你可知我这次请你过来的原因?”
萧何之前就被嬴子瑜提醒过,所以心里是有点数的。
而且看李斯目前对自己的感官还不错,于是萧何稍微胆大的试探性回答道,“学生心中有些许猜测,只是恐猜测是假,所以不敢妄言。”
李斯哈哈大笑,示意李斯放心大胆的说,“妄不妄言的该有我来评判,自己担心就不说可会错过良机的。”
萧何进一步大胆开口道,“之前有幸在丞相府中的婚宴上偶遇太孙殿下。
与太孙殿下交谈一番后,太孙殿下曾说学生手段稍显稚嫩,做事可以,但不能独当一面。
不过太孙仁善爱才,惜我一身才华弃之可惜,所以曾提点我可以向丞相求教,若得丞相一二点拨,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
萧何这话不仅将自己和嬴子瑜的相识解释了一遍,而且对李斯的夸奖和对自己才华的显露也不刻意、谄媚,整个人谦虚又不失风骨。
李斯更加欣赏了,于是又问,“原来是太孙殿下的意见。
众所周知太孙殿下慧眼识人,所举荐的都是时间少有的良才,不知你可有什么本事能打动我,让我收你为学生呢?”
李斯说完还补充了一点,他现在没有一个弟子,如果萧何真的能让他起了收徒之心,那他就是李斯唯一的弟子。
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而这点,萧何也是知晓的,这是李斯的考验,只有通过考验他才能真正平步青云,实现抱负。
所以李斯问出的问题的答案,既要符合李斯的胃口,又不能完全照搬李斯的政策主张。
好在这点萧何早有准备。
“自君上统一寰宇,海内澄清,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之下潜藏的暗流涌动却仍然不少。
各方势力之间的斗法争夺,学生见识短浅,尚不能完全言明,在此就不乱言得失了。
只是学生之前一直接触与律法相关的工作,所以就律法一道上还有三两句话能说一说的。”
李斯听到这话,眉毛微挑,没想到萧何居然准备从“法”的角度向自己展示能力和才华。
一下子来了兴趣,示意萧何继续说下去。
萧何见李斯目前对此没有排斥,于是定了定心神,他先夸了一遍李斯的能力和制定的律法的前瞻性和卓越性。
“如果你只是为了夸奖我,那你还是停止吧,我要听你的想法,比如我我指定的律法的意见,那才是决定我要不要收你为学生的最终依据。
昔日文信侯一字千金的事迹相信你有所耳闻,今日我也效仿一下,若是你能找出我的问题,且言之有物,我未必不会认可你。”
虽然李斯认为萧何的夸奖夸的人心情舒畅,但是他要听有用的东西。
“丞相之才学是我等法家弟子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学生怎敢随意指摘。
秦律虽好,但也不是完美。
丞相如今身居高位,指定的律法虽说尽量符合大秦现状,但是受到所处位*置的影响,这更多的只适用于大秦中上层,对底层百姓而言,有些太过苛刻。
因此如今的律法在距离咸阳越远的地方,效果越不明显。”
李斯刚刚对萧何说的让他给自己提意见其实只是话到嘴边的随口一提,没想得到什么有用的建议,也不觉得萧何能提出什么有效建议。
对李斯而言,这次修改的律法可以说是他心血所化,没想到在萧何眼里却是一无是处的存在。
“你的意思是我这丞相制定的律法是空中楼阁,虚浮缥缈,没有实施价值?”
李斯保证,如果萧何敢说是的,不论这个“是的”是为了引出他自己的观点的话术,还是对自己欲扬先抑的铺垫,李斯都不会再看一眼的。
不过好在萧何并没有狂妄到踩着大秦制定律法的人的身体为自己铺路。
“丞相您误会了,学生并非说您制定的律法无用。
学生的意思是,您在丞相这样的高位上,所看到的必然不会是真真切切的百姓。
即便您见识过真实的百姓,也没有见过其他的确的,甚至是一些原本六国土地上的百姓。
而规范百姓生存生活的律法却是一项长期工程,毕竟只有长期积累才能知晓其中的不足。
而且很多地方是六国旧地,风俗本就和大秦有所不同,所以制定律法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将这点考虑进去。”
大概是萧何在工作中有太多话不吐不快了,于是一下子没注意,从怀里拿出了一本《秦律》,将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律法条文一条一条全都指了出来。
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看,萧何说的都比较在理,但是不巧的是,萧何对面站着的是李斯,还是一个小心眼的李斯。
李斯的脸都黑了下来,不过萧何没注意到,刘邦注意到了且给萧何不断提醒,但是萧何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萧何最后一句话说完后,李斯撑起勉强的笑容,“我懂你的意思了。
而且从你刚刚说的内容我也能知道你这些年工作的确很认真,而且于律法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如何修改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见解。
难怪君上和太孙殿下对你赞不绝口,果然是一个才华经验的年轻人啊。”
听到李斯的夸奖,萧何面露喜色,“学生不敢居高,只是希望自己的拙见能对大秦有所帮助而已。”
结果嬴子瑜找上门说这件事的时候李由却用受伤为由,说还要再休养一段时间,并且还拉着阴嫚一起休息。
至于是什么时候受的伤呢,就是一年前嬴子瑜唆使相里明找人殴打李由那次。
嬴子瑜明明知道这是李由的借口,但是没办法,谁让他是长辈且自己理亏呢,以及人家成婚七天就让人家干活的确也有些不厚道。
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实验室真的离不开李由啊。
李由原本想继续拿乔的,但是眼神一撇就看到过来的萧何他们,于是收敛了一下。
双方互相行礼打完招呼后,李由说道,“父亲已经在正厅等候了,两位直接过去就好。”
说着就让仆人给他们带路。
萧何和刘邦跟着仆人走了,刘邦好奇回了一下头就看到嬴子瑜不知道说了什么后直接招呼人将李由拖上马车带走了。
“太孙殿下这么凶残?”
带路的仆人闻言笑着解释了一下,“这是太孙殿下和我们郎君开玩笑呢,公主就在车上,而且郎君本来就是要走的。”
听到仆人的回答,刘邦这才是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把话说出了口,于是只能笑笑不说话。
没过多久两人就被带到了李斯面前。
萧何和刘邦照例先行礼,李斯就打量起眼前这两人。
说实话,一开始嬴政让李斯培养一下萧何的时候,李斯是拒绝的。
一是他不想培养出一个和自己争宠的人;二是自己也不缺徒弟。
这么多年君臣了,嬴政当然也了解李斯的想法。
说实话,对嬴政来说,李斯哪里都好,就一点,太小心眼了。
但是好在李斯的小心眼目前还是比较有分寸的,目前也只局限于在自己面前争宠而已,没有做什么陷害忠良的事情,所以嬴政还能接受。
所以嬴政很能明白如何让李斯改变想法。
“你和韩非曾经都是荀子的学生,且都才学出众。与韩非相比,爱卿定然是更胜一筹的,只是韩非有一点强过你——他有一个张良一样的徒弟。”
李斯不满,嘴硬道,“张良有才和韩非有什么关系,只是小时候教了人家一段时间,师徒情分有多少还不知道呢。”
嬴政顺着李斯的话说道,“知道内情的人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内情的人则会固执的认为张良师从韩非啊。难道爱卿不想自己培养一个徒弟,超过张良吗?”
李斯原本想说自己已经有嬴子瑜这个徒弟了,但是最后没敢,嬴子瑜这辈子只会有一个师父,那就是嬴政。
“但是张良这样的天才可遇不可求,如果收一个庸才被张良比下去,臣还不如不收!”
即便李斯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张良的优秀。
嬴政安抚李斯道,“爱卿放心,寡人怎么会随便找个人搪塞爱卿呢,寡人为你找的徒弟不输张良。爱卿可以前去验验货。”
虽然李斯因为嬴政对他人的看重而嫉妒的泛酸,但多少还是勾起了兴趣。
所以有了这次和萧何他们的试探和见面。
第136章
萧何的礼仪很好,一举一动不显怯懦,也不会让人觉得心高气傲或者桀骜不驯,整体非常对李斯的胃口。
李斯对萧何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于是立马扶起了萧何,“快起快起!”
至于旁边跟着的、仪态比之有些许懒散的刘邦,抱歉,李斯没关注,又不是自己未来徒弟的候选人。
“萧何,你可知我这次请你过来的原因?”
萧何之前就被嬴子瑜提醒过,所以心里是有点数的。
而且看李斯目前对自己的感官还不错,于是萧何稍微胆大的试探性回答道,“学生心中有些许猜测,只是恐猜测是假,所以不敢妄言。”
李斯哈哈大笑,示意李斯放心大胆的说,“妄不妄言的该有我来评判,自己担心就不说可会错过良机的。”
萧何进一步大胆开口道,“之前有幸在丞相府中的婚宴上偶遇太孙殿下。
与太孙殿下交谈一番后,太孙殿下曾说学生手段稍显稚嫩,做事可以,但不能独当一面。
不过太孙仁善爱才,惜我一身才华弃之可惜,所以曾提点我可以向丞相求教,若得丞相一二点拨,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的。”
萧何这话不仅将自己和嬴子瑜的相识解释了一遍,而且对李斯的夸奖和对自己才华的显露也不刻意、谄媚,整个人谦虚又不失风骨。
李斯更加欣赏了,于是又问,“原来是太孙殿下的意见。
众所周知太孙殿下慧眼识人,所举荐的都是时间少有的良才,不知你可有什么本事能打动我,让我收你为学生呢?”
李斯说完还补充了一点,他现在没有一个弟子,如果萧何真的能让他起了收徒之心,那他就是李斯唯一的弟子。
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而这点,萧何也是知晓的,这是李斯的考验,只有通过考验他才能真正平步青云,实现抱负。
所以李斯问出的问题的答案,既要符合李斯的胃口,又不能完全照搬李斯的政策主张。
好在这点萧何早有准备。
“自君上统一寰宇,海内澄清,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之下潜藏的暗流涌动却仍然不少。
各方势力之间的斗法争夺,学生见识短浅,尚不能完全言明,在此就不乱言得失了。
只是学生之前一直接触与律法相关的工作,所以就律法一道上还有三两句话能说一说的。”
李斯听到这话,眉毛微挑,没想到萧何居然准备从“法”的角度向自己展示能力和才华。
一下子来了兴趣,示意萧何继续说下去。
萧何见李斯目前对此没有排斥,于是定了定心神,他先夸了一遍李斯的能力和制定的律法的前瞻性和卓越性。
“如果你只是为了夸奖我,那你还是停止吧,我要听你的想法,比如我我指定的律法的意见,那才是决定我要不要收你为学生的最终依据。
昔日文信侯一字千金的事迹相信你有所耳闻,今日我也效仿一下,若是你能找出我的问题,且言之有物,我未必不会认可你。”
虽然李斯认为萧何的夸奖夸的人心情舒畅,但是他要听有用的东西。
“丞相之才学是我等法家弟子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学生怎敢随意指摘。
秦律虽好,但也不是完美。
丞相如今身居高位,指定的律法虽说尽量符合大秦现状,但是受到所处位*置的影响,这更多的只适用于大秦中上层,对底层百姓而言,有些太过苛刻。
因此如今的律法在距离咸阳越远的地方,效果越不明显。”
李斯刚刚对萧何说的让他给自己提意见其实只是话到嘴边的随口一提,没想得到什么有用的建议,也不觉得萧何能提出什么有效建议。
对李斯而言,这次修改的律法可以说是他心血所化,没想到在萧何眼里却是一无是处的存在。
“你的意思是我这丞相制定的律法是空中楼阁,虚浮缥缈,没有实施价值?”
李斯保证,如果萧何敢说是的,不论这个“是的”是为了引出他自己的观点的话术,还是对自己欲扬先抑的铺垫,李斯都不会再看一眼的。
不过好在萧何并没有狂妄到踩着大秦制定律法的人的身体为自己铺路。
“丞相您误会了,学生并非说您制定的律法无用。
学生的意思是,您在丞相这样的高位上,所看到的必然不会是真真切切的百姓。
即便您见识过真实的百姓,也没有见过其他的确的,甚至是一些原本六国土地上的百姓。
而规范百姓生存生活的律法却是一项长期工程,毕竟只有长期积累才能知晓其中的不足。
而且很多地方是六国旧地,风俗本就和大秦有所不同,所以制定律法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将这点考虑进去。”
大概是萧何在工作中有太多话不吐不快了,于是一下子没注意,从怀里拿出了一本《秦律》,将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律法条文一条一条全都指了出来。
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看,萧何说的都比较在理,但是不巧的是,萧何对面站着的是李斯,还是一个小心眼的李斯。
李斯的脸都黑了下来,不过萧何没注意到,刘邦注意到了且给萧何不断提醒,但是萧何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萧何最后一句话说完后,李斯撑起勉强的笑容,“我懂你的意思了。
而且从你刚刚说的内容我也能知道你这些年工作的确很认真,而且于律法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如何修改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见解。
难怪君上和太孙殿下对你赞不绝口,果然是一个才华经验的年轻人啊。”
听到李斯的夸奖,萧何面露喜色,“学生不敢居高,只是希望自己的拙见能对大秦有所帮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