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好了,自家好友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萧何知道肯定不是刘邦的能耐了。
  也对,如果自家好友真的有这样的能耐,不至于连见个丞相都如此费力。
  即便君上知道监察改革是自己提出的,但是他自己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自己这点才华在人才济济的君上眼里不足挂齿。
  嬴子瑜看懂了萧何心里的想法,问道,“你是认为我刚刚的话是在周旋客气吗?”
  如果嬴子瑜不直接说出来,萧何也许只会在心里过一遍吐槽的想法。
  但是现在嬴子瑜把话点破了,萧何只能回答道,“太孙恕罪,并非是我不相信,不是好歹,而是惊喜到不知所措。
  原本我以为能在君上心里留一个印象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没想到君上不仅知道我还认可我,可我却并没有展露太多,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从萧何到咸阳之后的境遇,说实在的一点也体现不出嬴政对他的看重,也难怪萧何这样想了。
  嬴子瑜却解释道,“不必如此,你的才华我大父心知肚明。
  原本大父早就想召见你了,但是因为封禅的事情重要,回来又碰上姑姑成婚的大事,所以召见你的事情就被大父延后了。
  不过你也别担心,我估摸着也快了。”
  嬴子瑜这话既是解释,也是安抚,给萧何吃了一颗定心丸。
  嬴子瑜虽然不清楚吕雉今天把萧何带过来的具体目的,但是萧何如今焦急的心态她多多少少是知道的。
  咸阳人才济济,一旦错失良机,萧何的未来都会千差万别。所以现在萧何唯一要做成的就是趁着这次提出监察制度改革的东风,稳定在自己大父心中的位置。
  所以萧何在嬴子瑜说完这话的时候,面色很明显的一喜,忙就要给嬴子瑜行一个大礼。
  不过嬴子瑜拦住了,顺带又给了萧何一个不能拒绝的承诺,“大父闲暇时候就曾跟我提起过,他知晓你在沛县的工作成绩,非常认可你的处事风格。
  大父说了虽然比李相还稍显稚嫩,但并非不可培养。
  萧先生是一个大才,未来一定有机会一展宏图的。所以萧先生有空可以去李相处请教一番,想来李相愿意成人之美的。”
  别管李斯之前愿不愿意,在嬴子瑜说完这句话之后,李斯就是愿意的。
  听到这番承诺,萧何真心实意感到惊喜了,自己来找太孙的两个目的居然不用开口就都能实现,太孙果然聪慧、善解人意。
  当然对嬴子瑜来说,这可不是单纯因为她善解人意。
  这明显就是嬴子瑜的恶趣味。
  在原本历史中,萧何跟着刘邦进入咸阳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接手了李斯等人留下的户籍、律法等的资料,这为后来刘邦顺利建立大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斯能算得上是萧何的老师。
  现在她这个做法直接坐实了两人之间的师徒名分,嬴子瑜就喜欢这种历史的幽默。
  至于嬴政对嬴子瑜私自撮合李斯和萧何这件事会不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当然不会。
  某种程度上,被嬴子瑜时不时剧透历史的嬴政也爱看这种历史幽默。
  嬴子瑜和刘邦、萧何两个人简单又说了一会儿,看着天色真的不早了就坐上马车回咸阳宫去了,顺便给自家大父剧透。
  吕雉和萧何、刘邦目送着嬴子瑜离开后,萧何又重新感谢了一番吕雉。
  “虽然吕姑娘只说自己是举手之劳,但是这对何来说确实是莫大的帮助,何再次感谢吕姑娘的帮助。”
  吕雉微微一笑,接受了萧何的大礼之后,说道,“你我三人出身相同,又都是老乡,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现在如此,未来也应当如此。”
  萧何沉思了良久,最后还是接受了吕雉抛来的橄榄枝,“正是如此,以后还请吕舍人多多指教。”
  吕雉满意萧何的识相,看了一眼旁边的刘邦,刘邦同样朝着吕雉作揖,“以后多多指教。”
  这次的碰面就在三人的默契中结束了。
  萧何来到咸阳之后一直住在刘邦家,所以两个人回去的路是一致的。
  走了一段路之后,刘邦忍不住开口道,“你就这样同意了?”
  萧何当然明白刘邦的意思,斜睨了一眼他,“你不也同意了吗。”
  刘邦挠了挠自己的头发,似乎十分苦恼的样子,“我这也是看你同意了我才同意的啊。”
  萧何却不信刘邦是跟着自己做的选择,“你这话说的可太违心了,即便我不同意吕雉的招揽,你也会和她结盟的。我不信你看不出来和她结盟的好处。”
  刘邦很想说不会,但是身边没有其他人,对面还是对自己了如指掌的好友,刘邦顿了顿,继而无奈一笑,“看来我刘季什么都瞒不过你萧何啊。”
  萧何在心里小声骂了一句刘邦黑心肠。
  刘邦将手背在身后,感慨了一句,“吕雉这个女人还真的不容小觑啊,野心能力不俗,我都有点可惜没娶她了。”
  萧何知道这是好友随口一说,于是让刘邦认清自己,“吕雉这人手段和心计都不俗,不是你能驾驭的。”
  言外之意就是,人家看不上你。
  刘邦一噎,不想继续这种伤男人自尊的话题,“你说她为什么会找我们结盟?
  按道理来讲,她是太孙心腹,又和阴嫚公主交好,据说和王家老二也有关系,这样的人完全不缺盟友啊。”
  刘邦虽然很多时候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但是也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自己和萧何两个人完全就没有吕雉可图的价值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刘邦敢立马答应吕雉招揽的原因。
  萧何企图在刘邦脸上看出点他开玩笑的痕迹,但可惜,刘邦是真的感到困惑。
  于是萧何解释道,“吕雉有野心,而且她的野心导致她肯定不会让自己止步于一个小小的舍人,即便这个舍人是太孙心腹。
  按照常理来说,即便只是一个舍人,但有太孙为靠山,向吕雉伸手的不会少,但是如今情况恰恰相反。
  根本原因就是她身上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她是女子。
  虽然当今君上在还没有统一之前因为人才不够的因素,极力推行女子为官,但是女子为官者太少了,而且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政策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
  如今的大秦几大势力可分为四个,老牌贵族、新生代贵族、女官以及被提拔上来的平民组成的寒门。
  老牌贵族就是以李斯、王翦等人为首的大秦原本的官员;新生代贵族就是张良、项羽等人为首的原六国官员,相比其他两个势力,他们才是角逐的有力方。”
  萧何话说到这里,刘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吕雉为首的女官们和寒门要想在这两方的夹击中生存下去只有结盟求存。”
  萧何点点头,“而我们就是新生代的寒门代表。”
  至于为什么寒门官员不说多,但也不少,至少小吏群体中还是以寒门为主,但是吕雉会选到他和萧何,刘邦自信认为这一定是他们能力出众而已。
  “萧何啊,我现在是越来越觉得吕雉这女人厉害了。”刘邦这次语气中是对吕雉的赞美。
  萧何没有反驳刘邦对吕雉的评价,甚至他觉得吕雉不仅厉害,而且比自己也不差。
  想到这里,萧何难免不会想到那个善解人意的太孙,“果然太孙和传言中的一样啊。”
  “传言?什么传言?”刘邦摸着下巴的手一顿,难道这里面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你难道没听过太孙殿下神仙下凡的言论?”
  刘邦当然听过,“但这有什么联系?”
  “你没发现吗,太孙殿下向君上推举的人,向张良、李由这些人都是百年难遇的人才,到底是太孙慧眼识珠还是太孙有本事将庸才变成良才?”
  刘邦听到后面都有点听不懂萧何的意思了,“你想这么多干什么,有空胡思乱想还不如想想之后见到李相怎么办呢。”
  不知不觉两个人已经走到家了,刘邦打了个哈欠,提醒萧何别人再怎么样是别人的事,现在他们最重要的是让萧何也有个官做。
  见好友如此萧何也将心里的没理清的猜测放到一边。
  虽然有了嬴子瑜的保证,但是见李斯这件事还是不是很容易,之后萧何刘邦他们又上门了两次,结果这两次刚好又碰上李斯进宫。
  本以为又要找吕雉帮忙的时候,萧何收到了李斯的帖子,邀请萧何刘邦上门一叙。
  萧何当然没有不愿意的,立马和刘邦收拾了一下,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拜访了。
  萧何上门的时候在李府门口还碰上了李斯的儿子李由和太孙。
  萧何和刘邦走进才听到两人的对话。
  “李由姑父我这不都已经道歉了吗,你当时都原谅我了,现在怎么还说话不算话呢?这不是欺负小孩子吗!”
  今天嬴子瑜是上门抓人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