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是啊,若是自愿离开,阿姊怎会不与他告别?定是被人强行带走的,这个念头像根刺,这几个月来一直扎在他心里。
想到这里,文瑜实在放心不下,执意要来秦国寻找娮娮,文伯见儿子如此坚持,又心疼娮娮的遭遇,便允了他独自前往。
文瑜先到了雍城,在那里苦苦寻找了数月,却始终杳无音信,无奈之下,他决定前往咸阳碰碰运气,毕竟秦国都城繁华,往来人多,或许能打听到娮娮的下落。
好在文瑜医术精湛,在咸阳开了间药肆勉强维持生计,一边行医问诊,一边暗中打听娮娮的消息,没想到今日竟在药肆里与她重逢。
看着娮娮欲言又止的模样,眼尾还泛着红,唇上带着伤,文瑜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她定是又偷偷从夫家逃出来了。
“阿姊,你是不是...无处可去?”文瑜轻声问道,语气温柔。
娮娮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是怎么知道的...”
文瑜没有解释,只是温和地说:“阿姊若是不嫌弃,不如就住在我这药肆里,这里就我一个人,正好缺个帮手。”
娮娮犹豫了一下,她从宫里逃出后确实无处可去,又身无分文,嬴政更不会在意她的死活,眼下,文瑜这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真的...可以吗...”她声音细若蚊蝇。
“当然可以。”文瑜体贴地说,“我刚来咸阳不久,正需要人帮忙打理药肆呢。”
“我可以帮忙!”娮娮急切地应道,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文瑜也笑了,温声道:“那就多谢阿姊了。”
-
咸阳宫内,烛火摇曳,暗卫单膝*跪地,将娮娮在宫外的一举一动细细禀报。
“她在药肆住下了?”嬴政指尖轻扣案几,眉头微蹙。
暗卫俯首答道:“回大王,正是,属下刺伤那小乞丐后,她便带着人直奔药肆,听他们交谈,似与药肆主人是旧识,故而暂住下了。”
“旧识?”嬴政眸光一沉,“那药肆主人什么来历?”
“是齐国人,来咸阳不过月余。”
殿内一时沉寂,良久,嬴政冷声道:“给寡人盯紧了,若那人敢有半分逾矩,就地格杀。”话音未落,眼中已现杀意。
“是。”暗卫领命退下,身影转眼消融在殿外夜色中。
赵殷适时上前,低声道:“大王,近日关于韩非的流言愈演愈烈…”
嬴政眸色骤然转暗,似有乌云翻涌,殿外风声呜咽,却吹不散他眼中凝结的寒意。
第72章
一连在药肆住了半月有余,这些日子里,不仅无处可去的娮娮寄居在此,身受重伤居无定所的林骁然也被文瑜好心收留。
小小的药肆里,竟也热闹了起来。
娮娮知恩图报,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将药肆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帮文瑜分拣药材,格外利落,炮制时又格外细致,连包扎药材都包得方方正正,比文瑜自己包的还要整齐,她还主动包揽了三人的一日三餐。
相比之下,林骁然就显得悠闲多了,这些日子他只需安心养伤,连换药都是娮娮在一旁伺.候。
好在他伤势渐愈,如今已能下床走动,只要不做什么剧烈动作,伤口倒也不疼,文瑜见他年纪尚小又孤身一人,便有意等他伤好后收他做学徒,谁知这小子竟骄傲地一扬下巴,哼道:“我还要再考虑考虑!”
三人在这方寸之间的药肆里,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每日清晨听着街市的叫卖声醒来,夜里伴着药香入眠,日子平静得仿佛能一直这样过下去。
这日午后,娮娮照例挎着药篮出门给病人送药,却听见街上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那郑国和韩非都是韩国派来的细作!郑国修的那郑国渠,实际上是他们韩国献的什么疲秦之策,韩非更是混入朝堂想着复国!”
“可不是,大王一怒之下把韩非下了大狱,结果那韩非竟在狱中服毒自尽了!”
娮娮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药篮,她想起在宫中时曾远远见过那位韩非先生,总是独来独往,面色沉郁,没想到...
“嬴姓宗室那些老爷们可逮着机会了!”一个卖菜的老汉压低声音道,“说外国的客卿都是细作,逼着大王下逐客令呢!”
“这几日咸阳城里可热闹了,”旁边卖布的妇人接话,”那些外国来的客卿都收拾行囊离开,听说连李斯大人都被赶走了…”
娮娮默默挪动脚步,想要离开这是非之地,却又听见更惊人的消息。
“最惨的是燕太子丹!听说他的人头已经在路上了,就这几日便要送到咸阳。”
“活该!谁让他敢派人行刺大王和太后!”
娮娮心头一颤,但她终归改变不了什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转身便往巷子走去。
阳光依旧明媚,街市依旧喧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这些朝堂纷争和权力倾轧,都和她这个从深宫中逃出来的假太后无关了。
现在的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在这间小小的药肆里,继续帮文瑜分拣药材,熬制药汤。
提到药汤,娮娮这才恍然想起,待会儿回到药肆还得给自己熬一碗驱寒汤药。
宫外不比宫里暖和,偏生她还有个睡梦中爱踢被子的坏习惯,这几日每每夜半冻醒,总见那被子可怜兮兮地蜷在脚榻上,不出所料便染了风寒。
想到这里,娮娮忽然想起在帝丞宫时的情形,那时半夜常被热醒,嬴政总把她箍得死紧,他像个火炉似的烫人,她刚想挣开,头顶就传来不耐烦的呵斥:“乱动什么?老实睡觉。”
“那你别搂这么紧,我要热死了,还有你的胳膊和腿,能不能别压着我,我快喘不过气了。”娮娮不满地抱怨。
他也不高兴:“你以为我想压着你?还不是你半夜总踢被子,闭嘴,睡觉。”他非但没松手,反而搂得更紧,长腿也依旧压着她,娮娮根本挣不开。
“我真的要喘不过气了,你太重了…”娮娮委屈地嘟囔。
“还敢顶嘴?”
“我没有!明明是你…”是你杠精…
后半句她没敢说出口,只能任由他这么圈着自己。
此刻回想起来,娮娮仍忍不住腹诽,那暴君分明是强词夺理,倒打一耙说她顶嘴,仗着九五之尊的身份,连欺负人都这般理直气壮,活脱脱就是个杠精,说不过还要摆架子,简直就是个幼稚鬼。
娮娮越想越气,脚步都不自觉地重了几分,边走边在心里咬牙切齿地骂他。
整天板着脸装深沉,一生气就原形毕露,还动不动就“寡人”“寡人”的,活像只炸毛的公鸡,仗着自己是秦王就了不起吗?说不过人就拿身份压人,简直比市井泼皮还要无赖三分。
这种蛮不讲理的性子,难怪能将六国都得罪个遍!
-
泾阳,郑国渠工程核心区。
郑国正跪在瓠口的渠首,双手深深插.入冰冷的河水中测量流速,他的衣袍早已被泥浆浸.透,却浑然不觉,口中还喃喃计算着:“此处流速三分,当扩渠一尺二寸...”
“郑国。”嬴政的低沉嗓音惊飞了堤岸的寒鸦。
郑国闻声转身,却一个踉跄跪倒在冻土上,他布满冻疮的手指还保持着测量时的姿势,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大王?大王怎会来此?不过正巧,臣正要写信禀报大王,此处若加筑一道分水堰——”
“住口。”嬴政的定秦剑已抵在郑国喉间,“你与韩非密会三次,当真以为寡人不知?”
渠边的冰凌在沉默中咔咔作响,郑国突然重重叩首:“公子非只是问臣...问臣何时能拖垮大秦国库...臣答...”他抬起斑白的鬓角,“但臣答待泾水东注之日,便是秦国粮仓满溢之时!”
定秦剑的寒光倏然凝滞。
嬴政想起半月前看到的密信,那些精确到毫厘的渠道图纸,那些节省人工的巧妙设计。
郑国的目光却越过剑锋,痴迷地望着未完工的渠道:“大王明鉴,臣绝无二心,此渠若成,可灌关中四万顷良田,岁增粮赋百万石,”他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一卷被水浸.湿的图纸,“这是臣新设计的闸门,可节水三成!”
嬴政的剑尖微微颤动。
寒光映着郑国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他跪在雪地里,粗布麻衣早已被融化的雪水浸.透,指尖因常年与砂石摩.擦而皲裂,渗着细密的血丝。
郑国没有辩解,只是沉默地低着头,冻得发紫的嘴唇颤.抖着,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是燃着一簇不灭的火。
那不是恐惧,不是谄媚,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热忱,嬴政见过这样的眼神,在那些为铸剑而废寝忘食的匠人脸上,在那些为战阵而彻夜推演的将领眼中。
“大王,此人居心叵测…”赵殷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警惕,“他是韩人,终究非我族类。”
嬴政的剑尖仍悬在郑国颈侧,只需再进一寸,便能取他性命,可他的思绪却飘向那些堆积如山的工程奏报,每一卷竹简上,郑国的字迹都工整如刻,哪怕是最细微的水位变化,他都要反复测算三次才肯呈报。
想到这里,文瑜实在放心不下,执意要来秦国寻找娮娮,文伯见儿子如此坚持,又心疼娮娮的遭遇,便允了他独自前往。
文瑜先到了雍城,在那里苦苦寻找了数月,却始终杳无音信,无奈之下,他决定前往咸阳碰碰运气,毕竟秦国都城繁华,往来人多,或许能打听到娮娮的下落。
好在文瑜医术精湛,在咸阳开了间药肆勉强维持生计,一边行医问诊,一边暗中打听娮娮的消息,没想到今日竟在药肆里与她重逢。
看着娮娮欲言又止的模样,眼尾还泛着红,唇上带着伤,文瑜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她定是又偷偷从夫家逃出来了。
“阿姊,你是不是...无处可去?”文瑜轻声问道,语气温柔。
娮娮闻言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是怎么知道的...”
文瑜没有解释,只是温和地说:“阿姊若是不嫌弃,不如就住在我这药肆里,这里就我一个人,正好缺个帮手。”
娮娮犹豫了一下,她从宫里逃出后确实无处可去,又身无分文,嬴政更不会在意她的死活,眼下,文瑜这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真的...可以吗...”她声音细若蚊蝇。
“当然可以。”文瑜体贴地说,“我刚来咸阳不久,正需要人帮忙打理药肆呢。”
“我可以帮忙!”娮娮急切地应道,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文瑜也笑了,温声道:“那就多谢阿姊了。”
-
咸阳宫内,烛火摇曳,暗卫单膝*跪地,将娮娮在宫外的一举一动细细禀报。
“她在药肆住下了?”嬴政指尖轻扣案几,眉头微蹙。
暗卫俯首答道:“回大王,正是,属下刺伤那小乞丐后,她便带着人直奔药肆,听他们交谈,似与药肆主人是旧识,故而暂住下了。”
“旧识?”嬴政眸光一沉,“那药肆主人什么来历?”
“是齐国人,来咸阳不过月余。”
殿内一时沉寂,良久,嬴政冷声道:“给寡人盯紧了,若那人敢有半分逾矩,就地格杀。”话音未落,眼中已现杀意。
“是。”暗卫领命退下,身影转眼消融在殿外夜色中。
赵殷适时上前,低声道:“大王,近日关于韩非的流言愈演愈烈…”
嬴政眸色骤然转暗,似有乌云翻涌,殿外风声呜咽,却吹不散他眼中凝结的寒意。
第72章
一连在药肆住了半月有余,这些日子里,不仅无处可去的娮娮寄居在此,身受重伤居无定所的林骁然也被文瑜好心收留。
小小的药肆里,竟也热闹了起来。
娮娮知恩图报,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将药肆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帮文瑜分拣药材,格外利落,炮制时又格外细致,连包扎药材都包得方方正正,比文瑜自己包的还要整齐,她还主动包揽了三人的一日三餐。
相比之下,林骁然就显得悠闲多了,这些日子他只需安心养伤,连换药都是娮娮在一旁伺.候。
好在他伤势渐愈,如今已能下床走动,只要不做什么剧烈动作,伤口倒也不疼,文瑜见他年纪尚小又孤身一人,便有意等他伤好后收他做学徒,谁知这小子竟骄傲地一扬下巴,哼道:“我还要再考虑考虑!”
三人在这方寸之间的药肆里,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每日清晨听着街市的叫卖声醒来,夜里伴着药香入眠,日子平静得仿佛能一直这样过下去。
这日午后,娮娮照例挎着药篮出门给病人送药,却听见街上百姓都在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那郑国和韩非都是韩国派来的细作!郑国修的那郑国渠,实际上是他们韩国献的什么疲秦之策,韩非更是混入朝堂想着复国!”
“可不是,大王一怒之下把韩非下了大狱,结果那韩非竟在狱中服毒自尽了!”
娮娮的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药篮,她想起在宫中时曾远远见过那位韩非先生,总是独来独往,面色沉郁,没想到...
“嬴姓宗室那些老爷们可逮着机会了!”一个卖菜的老汉压低声音道,“说外国的客卿都是细作,逼着大王下逐客令呢!”
“这几日咸阳城里可热闹了,”旁边卖布的妇人接话,”那些外国来的客卿都收拾行囊离开,听说连李斯大人都被赶走了…”
娮娮默默挪动脚步,想要离开这是非之地,却又听见更惊人的消息。
“最惨的是燕太子丹!听说他的人头已经在路上了,就这几日便要送到咸阳。”
“活该!谁让他敢派人行刺大王和太后!”
娮娮心头一颤,但她终归改变不了什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转身便往巷子走去。
阳光依旧明媚,街市依旧喧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这些朝堂纷争和权力倾轧,都和她这个从深宫中逃出来的假太后无关了。
现在的她,只想安安稳稳地在这间小小的药肆里,继续帮文瑜分拣药材,熬制药汤。
提到药汤,娮娮这才恍然想起,待会儿回到药肆还得给自己熬一碗驱寒汤药。
宫外不比宫里暖和,偏生她还有个睡梦中爱踢被子的坏习惯,这几日每每夜半冻醒,总见那被子可怜兮兮地蜷在脚榻上,不出所料便染了风寒。
想到这里,娮娮忽然想起在帝丞宫时的情形,那时半夜常被热醒,嬴政总把她箍得死紧,他像个火炉似的烫人,她刚想挣开,头顶就传来不耐烦的呵斥:“乱动什么?老实睡觉。”
“那你别搂这么紧,我要热死了,还有你的胳膊和腿,能不能别压着我,我快喘不过气了。”娮娮不满地抱怨。
他也不高兴:“你以为我想压着你?还不是你半夜总踢被子,闭嘴,睡觉。”他非但没松手,反而搂得更紧,长腿也依旧压着她,娮娮根本挣不开。
“我真的要喘不过气了,你太重了…”娮娮委屈地嘟囔。
“还敢顶嘴?”
“我没有!明明是你…”是你杠精…
后半句她没敢说出口,只能任由他这么圈着自己。
此刻回想起来,娮娮仍忍不住腹诽,那暴君分明是强词夺理,倒打一耙说她顶嘴,仗着九五之尊的身份,连欺负人都这般理直气壮,活脱脱就是个杠精,说不过还要摆架子,简直就是个幼稚鬼。
娮娮越想越气,脚步都不自觉地重了几分,边走边在心里咬牙切齿地骂他。
整天板着脸装深沉,一生气就原形毕露,还动不动就“寡人”“寡人”的,活像只炸毛的公鸡,仗着自己是秦王就了不起吗?说不过人就拿身份压人,简直比市井泼皮还要无赖三分。
这种蛮不讲理的性子,难怪能将六国都得罪个遍!
-
泾阳,郑国渠工程核心区。
郑国正跪在瓠口的渠首,双手深深插.入冰冷的河水中测量流速,他的衣袍早已被泥浆浸.透,却浑然不觉,口中还喃喃计算着:“此处流速三分,当扩渠一尺二寸...”
“郑国。”嬴政的低沉嗓音惊飞了堤岸的寒鸦。
郑国闻声转身,却一个踉跄跪倒在冻土上,他布满冻疮的手指还保持着测量时的姿势,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大王?大王怎会来此?不过正巧,臣正要写信禀报大王,此处若加筑一道分水堰——”
“住口。”嬴政的定秦剑已抵在郑国喉间,“你与韩非密会三次,当真以为寡人不知?”
渠边的冰凌在沉默中咔咔作响,郑国突然重重叩首:“公子非只是问臣...问臣何时能拖垮大秦国库...臣答...”他抬起斑白的鬓角,“但臣答待泾水东注之日,便是秦国粮仓满溢之时!”
定秦剑的寒光倏然凝滞。
嬴政想起半月前看到的密信,那些精确到毫厘的渠道图纸,那些节省人工的巧妙设计。
郑国的目光却越过剑锋,痴迷地望着未完工的渠道:“大王明鉴,臣绝无二心,此渠若成,可灌关中四万顷良田,岁增粮赋百万石,”他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一卷被水浸.湿的图纸,“这是臣新设计的闸门,可节水三成!”
嬴政的剑尖微微颤动。
寒光映着郑国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他跪在雪地里,粗布麻衣早已被融化的雪水浸.透,指尖因常年与砂石摩.擦而皲裂,渗着细密的血丝。
郑国没有辩解,只是沉默地低着头,冻得发紫的嘴唇颤.抖着,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是燃着一簇不灭的火。
那不是恐惧,不是谄媚,而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热忱,嬴政见过这样的眼神,在那些为铸剑而废寝忘食的匠人脸上,在那些为战阵而彻夜推演的将领眼中。
“大王,此人居心叵测…”赵殷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警惕,“他是韩人,终究非我族类。”
嬴政的剑尖仍悬在郑国颈侧,只需再进一寸,便能取他性命,可他的思绪却飘向那些堆积如山的工程奏报,每一卷竹简上,郑国的字迹都工整如刻,哪怕是最细微的水位变化,他都要反复测算三次才肯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