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盛放的小脸垮下来,气呼呼地回敬:“不好意思,舅舅也很忙的。”
“你忙去吧。”祝晴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盛放握着萍姨的手提电话,“哼”一声,一个猛子继续扎进海洋球池里翻滚。
这部手提电话买来有些时日了,却崭新得像是刚从包装盒里拆出来一样。萍姨生怕它被满池的波波球刮出划痕,接过用衣袖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灰尘,宝贝地收起来。
“放什么学啦。”放放嘴里不停嘟囔,“可怜的晴仔,连周末都没有,不知道今天不上学。”
话音落下,他又咬着小米牙自言自语:“自作多情的晴仔!”
萍姨和盛佩蓉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没有吱声。
到底是谁在自作多情?
……
警方在递交申请后,很快拿到了老唐楼的钥匙。
这是一栋典型的旧式唐楼,斑驳墙面留着岁月的痕迹。
正值傍晚时分,楼道里飘荡着各家各户的饭菜香气,几位老街坊探头张望。
韦华昇并没有变卖房子,整间屋子被白布覆着,当警员们走动,灰尘在夕阳下漫天飞舞。
“警察怎么来了?”
“你们没看报纸吗?以前住这间的韦先生被人杀死了……”
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回荡在楼道间。
莫振邦示意警员关上房门,将好奇的目光隔绝在外。
曾咏珊轻轻踩上吱呀作响的楼梯。
狭窄的木质阶梯,每踩下一步,都会发出不堪重负的响声,仿佛随时会断裂,却又顽强地支撑着。
祝晴抚过楼梯扶手,手上沾了厚厚的一层灰。
十年前,那个婴儿就是从这里被抛下,鲜血浸透台阶与转角。
屋子里,时不时响起警员的低语。
“鬼魂住在这里?”豪仔依次推开每个房门,“储物室?客卧?”
“当时家里住着死者、黄秋莲、孩子和老佣人,如果真有多余的人,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除非,这个“鬼魂”不是住在这里。
而是藏在家中,藏得极其隐蔽。
“老佣人徐月娥年纪大了。”
“至于黄秋莲,佣人提过她本来就比较糊涂,平时发薪水也时常忘记扣去节假日,再加上她当时产后抑郁,精神恍惚……”
“韦华昇每天早出晚归,心思都用在公司上。但虐童案后他开始独居,任何细微动静都会引起注意。”
警员们分散开来,从厨房到卫生间,展开地毯式搜查,连最小的储物柜都不放过。
梁奇凯蹲下身,检查冰箱下方的空隙,徐家乐则仔细敲击每一块墙面,寻找可能的暗格。
“如果真有人藏在这里……”
“会在哪里?”
经过数小时的彻底搜查,依然一无所获。
最终,他们停在了主卧旁那间尘封的婴儿房前。
这是一间精心布置却从未使用过的婴儿房,原本该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不得已住进了圣心庄园。
三个摞在一起的纸箱挡在衣柜前,上面堆着几袋未拆封的婴儿用品。
“可惜唐楼的原始图纸已经在七十年代翻修时遗失了。”
警员们移开这些经年累月堆积的杂物,露出后面贴着卡通贴纸的衣柜。
祝晴缓缓拉开衣柜门。
一股混杂着霉味和酸腐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柜子里塞满了婴儿衣物,连标签都还在,可衣物的领口却已经泛黄。
当她拨开一件件小衣服时,突然在柜壁下方发现几道平行的抓痕。
“旺角警署的温督察提过,唐楼的结构乱七八糟。”祝晴敲了敲衣柜的夹板,沉闷的敲击声随即传来,“当时警方对这栋楼进行全方位搜查,除非对方有缩骨功——”
话音未落,她的眉心微微拧起,在一处木板上停顿。
这里是空心的。
警员们迅速上前,合力移开所有衣物和隔板。
随着最后一块木板被取下,一块外侧贴着仿木板壁纸的背板显露出来,在昏暗光线下,几乎与周围木板浑然一体,真假难辨。
莫振邦的指节在板上轻叩,清脆的回响证实他们的猜测。
“老式唐楼在战时预留通风夹层……”他沉吟片刻,“但夹层通常极其窄,连屋契都没记载。”
莫振邦缓缓揭开最后一块面板。
衣柜背板滑开一道缝,黑暗中涌出更浓重的腐臭味。
手电筒的光束照进这个不足四十公分的狭小空间。
“案发时,‘鬼魂’从未离开。”
“甚至在之后的两年里,依然栖身于此。”
这是极其逼仄的空间,宽度仅四十公分,绝无可能容纳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形。
里面散落着几个空罐头,生产日期显示为一九八六年。角落里还堆着几块发霉的尿布,上面残留污渍。
手电筒光束扫过这一片空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穿透漫长的岁月,他们仿佛看见十年前的场景。
这里曾寄生着一个人,怪异的身影躲藏在暗无天日的缝隙里,贪婪窥视着外面那个“家”的每一个瞬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后,光束定格在内壁,上面留着用指甲刻出的歪歪斜斜的字迹——
“了不起的爸爸。”
第97章 蛛丝马迹。
韦华昇夫妇从前居住的老式唐楼内,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空间。
当警方手电筒的光束照亮这片逼仄空间,空罐头和发霉的尿布已经能说明一切,并不是所谓鬼魂,这里曾长期寄生着一个活人。
警员们光是想象有人常年蜷缩在这阴暗的夹层中,就已经毛骨悚然。
在长久的沉默中,莫振邦突然开口道:“全方位拍照取证,每个角落都不要放过。”
闪光灯接连响起。
有人压低了声音:“这样的空间,怎么能长期居住?和活人棺材差不多……”
“‘了不起的爸爸’,就是凶手吧。”
“肉眼无法比对字迹。”小孙靠近观察墙上的刻痕,“一个是用铅笔写的,一个是用指甲刻出来,但除了凶手,还能有谁?”
莫振邦示意梁奇凯尝试进入。
身材高大的梁sir侧身挤了挤,肩膀直接卡在入口处。
“小孙,你试试。”
小孙深吸一口气,弓起背脊,但即便姿势扭曲,整个人都勉强地蜷缩起来,仍旧没有丝毫可能挤入这个空间。
就像旺角警署温督察斩钉截铁说出的那句话,除非会缩骨功,否则案发现场还有第四个人,怎么可能逃过警方的眼睛?
起初所有人都当这是句玩笑话。
然而没想到,真凶还真会“缩骨功”。
“背板的抓痕,应该是经年累月留下的痕迹。居住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进出的动作。”
警方开始对夹层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金属卷尺在背板上拉开,经过多次读数、测量、推算之后,得出结论,这个空间只能容纳身高在110至120公分之间的人活动。
“这个身高范围意味着什么?”徐家乐问。
祝晴陪放放在医院做过体检,曾经见到张贴在医生办公室的儿童标准身高表。
“五岁儿童的平均身高约为110公分。”
几名警员虽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确凿的数字时,仍不约而同地拧紧了眉头。
莫振邦迅速分派警力请求支援。很快,法医叶医生带着助理赶到,鉴证科的同事也紧随其后出现在现场。
他们利落地戴上橡胶手套,开始有条不紊地收集证据。
“排泄物恐怕有些年头了,还能提取dna吗?”莫振邦将视线从尿布上移开。
“在干燥环境下,上皮细胞可以保存十年以上。”叶医生回头,“但dna检测需要多长时间,你也是知道的。”
鉴证科的马sir举起一只空罐头,在灯光下仔细端详:“唾液dna早就挥发了,但看这罐头都发亮了,明显是饥肠辘辘时反复舔舐的结果,或许可以通过淀粉酶检测找到线索。”
根据先前证词,十年前黄秋莲和老佣人徐月娥很少出门。只要她们在家,这个寄生者就无法自由活动。极有可能是在饥饿难耐又无法外*出时,将罐头舔得如此干净。
等待检测结果的间隙,警方重新梳理案件脉络。
假沙弥的背影、失窃的僧袍,原本指向有人利用孩童将死者引入天后庙偏殿行凶。但眼前这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案发后精心布置的现场……
“孩子做不到这种程度。”祝晴说,“光是长期潜伏不被发现就绝无可能。”
“唾液淀粉酶浓度显示,大概率不是幼童。”马sir举起试纸晃动,目光盯着罐头开口处,“此外,根据罐头上的齿痕间距分析,符合成年男性特征。当然,这还是初步判断,详细化验报告要等三天后才能出来。”
那个隐约的猜测此刻终于得到印证,所有人心中都浮现答案。
“你忙去吧。”祝晴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盛放握着萍姨的手提电话,“哼”一声,一个猛子继续扎进海洋球池里翻滚。
这部手提电话买来有些时日了,却崭新得像是刚从包装盒里拆出来一样。萍姨生怕它被满池的波波球刮出划痕,接过用衣袖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灰尘,宝贝地收起来。
“放什么学啦。”放放嘴里不停嘟囔,“可怜的晴仔,连周末都没有,不知道今天不上学。”
话音落下,他又咬着小米牙自言自语:“自作多情的晴仔!”
萍姨和盛佩蓉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没有吱声。
到底是谁在自作多情?
……
警方在递交申请后,很快拿到了老唐楼的钥匙。
这是一栋典型的旧式唐楼,斑驳墙面留着岁月的痕迹。
正值傍晚时分,楼道里飘荡着各家各户的饭菜香气,几位老街坊探头张望。
韦华昇并没有变卖房子,整间屋子被白布覆着,当警员们走动,灰尘在夕阳下漫天飞舞。
“警察怎么来了?”
“你们没看报纸吗?以前住这间的韦先生被人杀死了……”
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回荡在楼道间。
莫振邦示意警员关上房门,将好奇的目光隔绝在外。
曾咏珊轻轻踩上吱呀作响的楼梯。
狭窄的木质阶梯,每踩下一步,都会发出不堪重负的响声,仿佛随时会断裂,却又顽强地支撑着。
祝晴抚过楼梯扶手,手上沾了厚厚的一层灰。
十年前,那个婴儿就是从这里被抛下,鲜血浸透台阶与转角。
屋子里,时不时响起警员的低语。
“鬼魂住在这里?”豪仔依次推开每个房门,“储物室?客卧?”
“当时家里住着死者、黄秋莲、孩子和老佣人,如果真有多余的人,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除非,这个“鬼魂”不是住在这里。
而是藏在家中,藏得极其隐蔽。
“老佣人徐月娥年纪大了。”
“至于黄秋莲,佣人提过她本来就比较糊涂,平时发薪水也时常忘记扣去节假日,再加上她当时产后抑郁,精神恍惚……”
“韦华昇每天早出晚归,心思都用在公司上。但虐童案后他开始独居,任何细微动静都会引起注意。”
警员们分散开来,从厨房到卫生间,展开地毯式搜查,连最小的储物柜都不放过。
梁奇凯蹲下身,检查冰箱下方的空隙,徐家乐则仔细敲击每一块墙面,寻找可能的暗格。
“如果真有人藏在这里……”
“会在哪里?”
经过数小时的彻底搜查,依然一无所获。
最终,他们停在了主卧旁那间尘封的婴儿房前。
这是一间精心布置却从未使用过的婴儿房,原本该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不得已住进了圣心庄园。
三个摞在一起的纸箱挡在衣柜前,上面堆着几袋未拆封的婴儿用品。
“可惜唐楼的原始图纸已经在七十年代翻修时遗失了。”
警员们移开这些经年累月堆积的杂物,露出后面贴着卡通贴纸的衣柜。
祝晴缓缓拉开衣柜门。
一股混杂着霉味和酸腐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柜子里塞满了婴儿衣物,连标签都还在,可衣物的领口却已经泛黄。
当她拨开一件件小衣服时,突然在柜壁下方发现几道平行的抓痕。
“旺角警署的温督察提过,唐楼的结构乱七八糟。”祝晴敲了敲衣柜的夹板,沉闷的敲击声随即传来,“当时警方对这栋楼进行全方位搜查,除非对方有缩骨功——”
话音未落,她的眉心微微拧起,在一处木板上停顿。
这里是空心的。
警员们迅速上前,合力移开所有衣物和隔板。
随着最后一块木板被取下,一块外侧贴着仿木板壁纸的背板显露出来,在昏暗光线下,几乎与周围木板浑然一体,真假难辨。
莫振邦的指节在板上轻叩,清脆的回响证实他们的猜测。
“老式唐楼在战时预留通风夹层……”他沉吟片刻,“但夹层通常极其窄,连屋契都没记载。”
莫振邦缓缓揭开最后一块面板。
衣柜背板滑开一道缝,黑暗中涌出更浓重的腐臭味。
手电筒的光束照进这个不足四十公分的狭小空间。
“案发时,‘鬼魂’从未离开。”
“甚至在之后的两年里,依然栖身于此。”
这是极其逼仄的空间,宽度仅四十公分,绝无可能容纳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身形。
里面散落着几个空罐头,生产日期显示为一九八六年。角落里还堆着几块发霉的尿布,上面残留污渍。
手电筒光束扫过这一片空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穿透漫长的岁月,他们仿佛看见十年前的场景。
这里曾寄生着一个人,怪异的身影躲藏在暗无天日的缝隙里,贪婪窥视着外面那个“家”的每一个瞬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后,光束定格在内壁,上面留着用指甲刻出的歪歪斜斜的字迹——
“了不起的爸爸。”
第97章 蛛丝马迹。
韦华昇夫妇从前居住的老式唐楼内,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空间。
当警方手电筒的光束照亮这片逼仄空间,空罐头和发霉的尿布已经能说明一切,并不是所谓鬼魂,这里曾长期寄生着一个活人。
警员们光是想象有人常年蜷缩在这阴暗的夹层中,就已经毛骨悚然。
在长久的沉默中,莫振邦突然开口道:“全方位拍照取证,每个角落都不要放过。”
闪光灯接连响起。
有人压低了声音:“这样的空间,怎么能长期居住?和活人棺材差不多……”
“‘了不起的爸爸’,就是凶手吧。”
“肉眼无法比对字迹。”小孙靠近观察墙上的刻痕,“一个是用铅笔写的,一个是用指甲刻出来,但除了凶手,还能有谁?”
莫振邦示意梁奇凯尝试进入。
身材高大的梁sir侧身挤了挤,肩膀直接卡在入口处。
“小孙,你试试。”
小孙深吸一口气,弓起背脊,但即便姿势扭曲,整个人都勉强地蜷缩起来,仍旧没有丝毫可能挤入这个空间。
就像旺角警署温督察斩钉截铁说出的那句话,除非会缩骨功,否则案发现场还有第四个人,怎么可能逃过警方的眼睛?
起初所有人都当这是句玩笑话。
然而没想到,真凶还真会“缩骨功”。
“背板的抓痕,应该是经年累月留下的痕迹。居住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进出的动作。”
警方开始对夹层尺寸进行精确测量。
金属卷尺在背板上拉开,经过多次读数、测量、推算之后,得出结论,这个空间只能容纳身高在110至120公分之间的人活动。
“这个身高范围意味着什么?”徐家乐问。
祝晴陪放放在医院做过体检,曾经见到张贴在医生办公室的儿童标准身高表。
“五岁儿童的平均身高约为110公分。”
几名警员虽早有心理准备,听到这确凿的数字时,仍不约而同地拧紧了眉头。
莫振邦迅速分派警力请求支援。很快,法医叶医生带着助理赶到,鉴证科的同事也紧随其后出现在现场。
他们利落地戴上橡胶手套,开始有条不紊地收集证据。
“排泄物恐怕有些年头了,还能提取dna吗?”莫振邦将视线从尿布上移开。
“在干燥环境下,上皮细胞可以保存十年以上。”叶医生回头,“但dna检测需要多长时间,你也是知道的。”
鉴证科的马sir举起一只空罐头,在灯光下仔细端详:“唾液dna早就挥发了,但看这罐头都发亮了,明显是饥肠辘辘时反复舔舐的结果,或许可以通过淀粉酶检测找到线索。”
根据先前证词,十年前黄秋莲和老佣人徐月娥很少出门。只要她们在家,这个寄生者就无法自由活动。极有可能是在饥饿难耐又无法外*出时,将罐头舔得如此干净。
等待检测结果的间隙,警方重新梳理案件脉络。
假沙弥的背影、失窃的僧袍,原本指向有人利用孩童将死者引入天后庙偏殿行凶。但眼前这狭小的生存空间,以及案发后精心布置的现场……
“孩子做不到这种程度。”祝晴说,“光是长期潜伏不被发现就绝无可能。”
“唾液淀粉酶浓度显示,大概率不是幼童。”马sir举起试纸晃动,目光盯着罐头开口处,“此外,根据罐头上的齿痕间距分析,符合成年男性特征。当然,这还是初步判断,详细化验报告要等三天后才能出来。”
那个隐约的猜测此刻终于得到印证,所有人心中都浮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