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48节
  杜良川也领会了这层意思,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徐尧叟一走他便立马跟自己新得的手下打听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裴杼也有一下没一下地听着,皇上让他跟杜良川来京城,大概就是为了幽州太守的人选。虽然裴杼也不知自己究竟哪里入了对方的眼,更不知凭自己的资历、年岁究竟有没有机会当上,但他还是愿意争取一二。自己当太守,总比杜良川这个讨厌鬼当要好。
  巧了,杜良川也是这么想的,让他屈居裴杼这毛头小子之下,绝无可能!
  二人没多久便到了燕王府小公子齐鸣跟丞相府上小公子张礼邴被扣押的地方。毕竟出身不俗,家世非凡,即便被关,待的地方也是整个大理寺最体面的牢房,且还是分开管的,未免他们一时气盛将对方活活打死。
  本来杜良川是想让裴杼在一旁看着他查案的,打定主意自己出头,两头兼顾,但裴杼懒得搭理他,直接迈开脚准备先进去。
  “你先等等!”杜良川气坏了,觉得裴杼不听使唤,实在可恶。但如今是在大理寺不是在幽州,杜良川也管不住裴杼。可谁更好查问,杜良川却是知道的。他将裴杼扯了回来,往边上的屋子一推,“张礼邴由我来问!”
  莫说王师爷、沈姑娘了,这一刻,裴杼甚至开始想念起了郑兴成,起码郑兴成是正常的,不像眼前这个,随时随地都令人作呕。
  裴杼安慰自己不跟傻子计较,抬脚走向另一间。
  杜良川也做好准备,好去见一见这位美名远扬的张大公子。但燕王府那位纨绔小公子他也不准备放弃,这两边家世旗鼓相当,杜良川想趁此机会都结交一番,给为自己多拉拢几方势力。
  裴杼进屋后便看到躺在榻上的燕王府小公子,对方即便犯了错也是丝毫不惧,听到有人开门,依旧翘着二郎腿,闲适得很。
  裴杼搬了一下椅子,顺势坐下,又将随身携带的小册子抽了出来,等差役跟他说明换人查案的情况后,方才抬头询问对方:“齐大人,劳烦说一下您动手的经过吧。”
  “你是什么官儿?”齐鸣漫不经心地睨着裴杼,这人比他还要小,凭什么觉得能审他?
  “幽州永宁县县令。”
  齐鸣嗤笑一声:“几品?”
  “正七品。”裴杼道。
  齐鸣“啧”了一声:“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也配来问我的话,知道我什么身份吗?”
  裴杼这才仔细地看了对方一眼,这等嚣张的性子,怪不得人家都说他是个纨绔了。裴杼不慌不忙道:“虽是小官,但却是奉宫中的谕旨前来办案,怎么,齐大人想抗旨?”
  搬出来这句,齐鸣没多久便像是个漏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憋了。
  裴杼这才觉得他顺眼了一点,往椅子上靠了靠:“说吧。”
  这高高在上的语气,听得齐鸣又是一阵邪火。他压根不信裴杼肯管这件事,也不信大理寺能拿他怎么样,闭着眼道:“我无罪,是张礼邴那厮挑事。”
  “可就目击者口述,是你先动的手。”
  “你知道什么?!”齐鸣猛然起身,恼怒异常,“你以为张礼邴是什么好东西吗,这家伙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心都坏透了。可恨你们这群蠢货有眼无珠,竟被他耍得团团转!”
  “既有内情,就该早些说明,衙门自然会去查清楚。”
  “放屁!”齐鸣想起了往事,一下子火冒三丈,“这么多年有谁去查了,少说这些鬼话,你以为我还会信你们?”
  裴杼蹙眉,这位的愤怒貌似不是作假,难道其中真有隐情?
  裴杼看向旁边的小吏。
  小吏也是半信半疑,张家公子人品贵重,彬彬有礼,京城谁不称赞有加?要说张公子里外不一,坏事做尽,他也是不信的,反倒是这位整日里胡作非为,说一两句谎话也不稀奇。
  齐鸣见他们这样,一时又气得背过了身子。
  就知道没人肯相信他。
  且说永宁县中,自裴杼离开之后,衙门众人一连好几日都不适应。
  华观复平时被裴杼管着的时候嫌他烦,如今人不在身边,反而觉得怪没劲的。
  再看王绰等人,干活倒是十分卖力,就是脸上一个笑也没有。还有那郑兴成,最近连挑三拣四的劲儿都没有了,对着他们爱搭不理。平常裴大人在的时候,郑兴成还会偶尔骂一骂人,裴大人一走,郑兴成连人都懒得骂了。
  整个衙门固然安宁,可就是没什么生机。
  华观复珍惜地抿着每日一小杯的酒,再一次祈祷裴杼赶紧回程。书院年底前就能建好,这家伙不会到年底还不回来吧?
  他们不适应,遭受巨变的幽州众人也不大适应。
  温氏花了好久才从噩耗中缓过来,丈夫儿子接连落网、家中被抄了个干净,连她的嫁妆都没保住。一应奴仆连夜跑路,原先送礼贿赂的人也一窝蜂地上门找茬,温氏带着女儿避了半个多月,那些人才终于消停了。
  她也想带着女儿投奔娘家,可身上连个盘缠都没有。走投无路的温氏失魂落魄地在街中游荡,直到遇见了一位熟人。
  瞧见红杏后,温氏赶忙捂住了自己的脸。可随即想到红杏身上可能会有余钱,便只能强行丢下自尊,冲着红杏艰难地扯出笑脸。
  红杏满心复杂,说实话,她不恨温氏,只是有点烦她。当然看到温氏这样她也同情不起来,温氏享受了刘岱贪污受贿带来的好处,本也不无辜。
  她将刚买来的几个馒头递了过去,就当日行一善了。
  温氏不要馒头,忙问:“红杏,你身上有钱吗?能不能给我点?”
  红杏:“……”
  竟然惦记上她的钱袋子了?她就多余冒这个头!
  红杏不语,温氏的神色也渐渐黯然下去。
  红杏看她窝囊成这样,只好给她指了条明路:“您若是缺钱,有个地方倒是能讨到点,就看您舍不舍得下颜面了。”
  温氏疑惑,可很快她就明白红杏的意思了。
  温氏本以为自己绝对不会低下这个头,可半个时辰后,她竟然真的敲响了杜良川府上的门。
  高氏真没想过她会自投罗网,为了那点盘缠便抛下自尊上门找骂。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高氏自然痛痛快快地骂了一场,将温氏母女羞辱得无地自容。
  她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么得意过。就连丈夫将刘太守拉下台的那日,高氏都没有这样神清气爽!
  骂了一上午,高氏终于尽兴了,这才甩出一个装满银子的荷包:“滚吧,今后别让我在幽州见到你。”
  温氏弯下身,从地上捡起荷包,最后看了一眼高氏,心情复杂地离开了杜府。谁又能想到呢,最后愿意施舍她的竟然会是高氏。
  大理寺中,裴杼与杜良川轮流审问了齐鸣与张礼邴。不同于齐鸣的暴跳如雷,张礼邴无论是面对杜良川还是面对裴杼,自始至终都谦逊有礼。
  可裴杼还是决定出去查问一番。
  于是在杜良川还在绞尽脑汁讨好他们二人时,裴杼已经默默地出了大理寺。
  杜良川听说后,心中鄙夷。果然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甚至都不知道办案该往哪儿使劲,这案子是让他们查是非对错吗,分明是叫他们弄懂人情世故、顺利安抚人心,等稳住燕王府跟丞相府这两尊大佛,自然也就完成了陛下的任务。
  不过,幸好裴杼这糊涂蛋不懂,杜良川庆幸着。
  而出了城的裴杼,再次翻开方才齐鸣的供词,因此事距如今已有五年时间,他出来后打听了许久,才找到了齐鸣口中的那户人家。
  裴杼上前,叩响了那道破败的木门。
  第60章 暴露
  敲了三声后, 裴杼略停下手,不久便听到一道苍老的声音:“谁啊?”
  “吱呀”一声后,木门被人从里头打开, 随即出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家。
  裴杼下意识准备伸手搀一下。
  对方摆了摆手:“还走得动,不用扶, 小公子可是要讨口水喝?”
  他见裴杼穿着不俗,手里还牵着马,便以为他是出门办事渴了, 否则也不至于敲他这处破门。
  裴杼点了点头,就这样被放进了屋。
  家里只有老人一个, 院中虽然收拾得整齐, 可是角落已经有好几处塌陷了,看得出家着实境艰难。
  须臾,老人家端来一个装着凉水的陶碗,递给裴杼。家中也无茶叶, 只能讲究着喝两口水了。
  裴杼饮过之后,便有一句没一句地打听起老人家的生平。他以为自己问得已经够“不经意”了, 不想两三句后,那老人家却直接反问:“公子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裴杼摸了摸鼻子, 窘迫万分,看来他套话的本事确实烂得很, 还得多练才行。事已至此,他也不兜圈子了,谨慎地提起了张礼邴的名字。
  不料老人家却立马变了脸色:“小公子, 不该打听的事情不要打听。”
  裴杼忙道:“我并无恶意,只是想查清案子罢了。”
  他将齐鸣跟张礼邴互殴于是被关入大理寺,皇帝命他去查案一事说了一遍, 又提及齐鸣对张礼邴的控告,还安抚老人家道,“若您家真有冤屈,不妨趁此机会一并讨还,那位齐大人也会帮忙的。”
  老人家苦笑一声,仍旧对往事讳莫如深。他见眼前这年轻人一腔热血,也怕他折在里面,反而劝了一句:“小公子,那些人不是你能得罪的,我老人家就是个例子在不。你且回去吧,就当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从前的事我一早就忘了,往后也绝对不会再提,你不要我身上白费苦心了。”
  他摆了摆手,催促裴杼离开。
  裴杼几乎是被推出去的,别看这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可推他的手劲儿却很大,匆忙中,裴杼赶紧留下一份茶水钱。
  下一刻,木门便决绝地关上了。
  出师不利。
  裴杼蹲下身,垂头丧气地揪了路边的几株草。可让他就这么放弃,裴杼也不情愿,尤其知道张礼邴身上真有猫腻后,他偏偏来劲了。
  裴杼跑到周边挨家挨户地敲了敲门,不厌其烦地打听着那户老人家的事儿。多亏了他长了一张叫人不设防的脸,半天下来,裴杼还真拼凑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老人家姓黄,从前也是个乐善好施的富贵人家,祖祖辈辈经营着米铺,吃穿不愁,还有良田百顷,叫人好不羡慕。黄老爷膝下有一子一女,生得都是一等一的好模样,可惜儿子命薄,五年前不知冲撞了哪位贵人,忽然就暴毙了。黄老爷本来还想打官司给自家讨要说法,不想打京兆府转了一圈后,人便被折腾得有些痴傻,养了两年才渐渐好起来。
  再之后,黄家就落败了。祖传的铺子没了,积蓄丢了,田产也亏光了。好在最后那位小女儿算是顺利嫁出去了,黄老爷自此便不爱出门,守着这个破屋子艰难度日。
  裴杼听后心里堵得慌,他甚至都不敢想这一家人曾经遭遇过什么非人的针对,如今老爷子不想追究,恐怕也是害怕吧。一个不缺钱的商贾都会被权贵整治成这样,若换了穷苦人家,只会更惨。
  真的会是张礼邴吗?
  他出身富贵,衣食无忧,为何会对一个商贾动手?总不至于贪人家那点家产吧。
  裴杼毫无思绪,但还是不想就此收手。都怪齐鸣那家伙,说话颠三倒四,有用的消息一个都没说出来,裴杼只能自食其力。
  他将杨夫人叫他带过来的膏子送到了京城最大的那家胭脂铺中。那位老板也是赠春坊的老主顾了,香胰子、香露他订得都多,卖得也紧俏,如今来了新货,他二话不说就应承下来:“您只管放心,只要东西真用着好,我立马派人去幽州下订单。”
  裴杼倒是不着急这个事,他是想着这位老板应当也是见多识广,于是便趁机坐下,跟他说起燕王府与丞相府两位小公子当街斗殴这事儿,顺便问他可知二人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竟然彼此不对付这么多年。
  那老板笑着道:“想必是那位燕王府的小公子太肆意妄为了吧,也是张家公子好性子,愣是被他污蔑了这么多年才动手。”
  “他污蔑人家什么?”裴杼探过身。
  老板随口道:“无非就是骂张公子表里不一,狼心狗肺之类的,还口口声声说张公子曾经害过他。这话可真是冤枉了人家,那位张公子从小便是个浊世佳公子,在京城颇有美名。从前在青城书院读书时,师长同窗也无不交口称赞。”
  青城书院,裴杼立马打听这书院在何方。
  第二日,他便找到了地方。
  多亏了沈璎留给他的荷包,里面的碎银子可是帮了他不少忙,若是没有这些钱打开路子,裴杼根本无从查起的。
  他大手笔地将书院外头卖炊饼的小摊子给包圆了,顺利跟对方搭上了话。
  二人就这样蹲在榕树下,毫无形象地聊了起来。
  裴杼捏着炊饼,嚼了两下,听着摊贩在那儿吹。
  张礼邴从前在书院的情况不难打听,但能打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光鲜亮丽的传闻。或是文采了得,或是良友成群,或是被哪个名家大儒看中,想要收其为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