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高清晰度的专业屏幕上,展现着残卷的3d扫描图,残卷的每一道纤维、每一处折痕都清晰得仿佛近在眼前。
林序南坐在屏幕前,手握鼠标,熟练地操控图像旋转,局部放大。
指尖轻点,“咔哒”一声,图像瞬间定格在一处纹理交错的边缘。
屏幕上的沟壑宛如微缩峡谷,层层断裂清晰可见。
“你看这里。”
裴青寂站在他身旁,随手从工具架上抽出一支记号笔,笔尖轻点屏幕上的某个区域,“这里被污染的丝线已经渗进内部结构了。表面看起来无恙,但其实内部已经开始变质。”
“这个丝绢太小了,这根丝几乎贯穿了整个碎片。”林序南皱起眉头,操作鼠标略微调转角度,从不同方向确认。
他点了几下鼠标,切换了其他几张扫描图,然后又将几个区域标注出来,“几乎有一半的sk01残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先用ftir光谱确定一下这个污染物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吧。”林序南从裴青寂手里抽走那支笔,然后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裴青寂沉思片刻,忽然弯下腰,在林序南的笔记本空白页上写下一个清洗配方,笔尖收尾处轻轻一敲,“要不......试试这个。”
林序南低头看到配方,脑中大概出现了一个概念,“这是......”
"这不是你之前的实验成果吗?"钟渐青不知何时靠了过来,盯着笔记本上的那几行配方,眼睛瞬间睁大,“那个纳米乳液的清洗材料。”
裴青寂点了点头,"只是之前还没来得及在真实的古籍残卷上验证是不是有效。"
“那我们就试试!”林序南在这个配方旁边几笔勾出了个笑脸,“我可以先用软件模拟一下这个清洗剂的渗透路径,验证它对纤维和墨迹是否安全,更稳妥一点儿。”
钟渐青看着林序南在笔记本上记录,提醒了一句,“墨迹氧化褪色这部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可以用多波段成像技术,用紫外-可见光-红外等不同波段对同一片区域拍摄,可以获得不同光谱反射图像,然后再通过软件叠加和处理。”裴青寂回答得很干脆,“序南查过文献,这个方法已经成熟了。”
“这法子听着靠谱。”钟渐青撇了撇嘴,一听就知道这是林序南的建议,但还是故意装作不懂,“但一听就不是你想出来的,来说说要是按照你的习惯,你怎么做?”
“要是我.....”裴青寂轻咳一声,语气一顿,半认真半无奈,“直接上手,推墨迹走向而已。”
说完了正对上林序南的目光,话音一转,“但是这个方法风险太大,不可取,还是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修复。”
——听未来老婆的,懂不懂?!
钟渐青:......
——这死嘴,让你多话。
“您二位玩的开心就好。”钟渐青撇了撇嘴,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阴阳怪气地丢下这句话。
“至于后面的固定牵拉,问题不大。”裴青寂声音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结论,完全无视了钟渐青的话。
林序南点了点头,“那我先去扫ftir光谱,确认污染物组分。顺便把3d扫描数据导入,开始建模。”
裴青寂点点头,然后看向钟渐青,语气依旧淡淡的,“带个路,去实验室吧。”
钟渐青却没有立刻动身。
他盯着裴青寂的脸,神色微微凝重,有点犹豫地开口,“你……想清楚了?用这项技术的话,很可能会暴露你的身份的。”
裴青寂没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钟渐青眯了眯眼,又看向实验室门口的方向,林序南的背影越来越小,低声道:“小序南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清洗技术的真正意义吧?”
“也许,”裴青寂沉默片刻,语气极轻,“没人会注意到。”
他指尖收紧,像是无声地握住了什么,然后抬眼看着钟渐青,“再说了……这卷残绢,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也许没有人会注意到呢?”裴青寂顿了顿,“再说这个残卷也没其他办法了。”
钟渐青一怔,“赌这么大吗?”
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固执到近乎偏执的疯子。
——是啊,裴青寂这人还真是一点儿都没变。
依旧这么疯。
裴青寂没有回应,只是翻开了随身的笔记本。
他将笔帽轻咬在嘴角,飞快地在一页纸上补充了一行处理步骤,接着带上手套。
他的动作一丝不苟,像是多年未动的仪式正在重新启动。
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隐隐的肃穆,像是为某种将被唤醒的过去默哀。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项技术,曾是他的“绝笔之作”。
当年,为了突破传统水-醇混合型清洗剂在古丝绢结构中的渗透限制,他研发出这一种纳米乳液体系。
——以表面活性剂调控粒径与接触角,使清洗剂能精准作用于丝纤维之间的污染物,同时避开墨迹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扩散。
这项清洗方案在理论模拟中表现优异,他曾在项目申报书中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保证——“若成,此法当续楮延缣,固字千秋。”
但,正因技术中包含了他独有的结构设计逻辑,最终该项目在未完成实际古籍验证前被紧急叫停,项目申报书被存了档,档案袋上至今还贴了“仅限原技术人员复现”九个字。
而现在,只要他在操作中使用这个配方,或者哪怕在实验室数据库里留下处理痕迹,就极有可能被追查到。
——而他现在的身份,根本经不起任何外界追问。
可惜的是,现在,他根本没得选。
以sk01目前的结构强度和污染程度,任何传统清洗剂都会导致墨迹迁移或底布崩裂。
而这项乳液清洗技术,是唯一能在“物理脱附”与“墨迹保护”间实现精准平衡的方法。
——如果连修复者都选择退缩,那这一页残史,也将永远沉入时间的深渊。
他闭了闭眼,指尖缓缓并拢,在洁白的手套间轻轻摩挲。
这不只是一次清洗测试。
这也是他与前世未竟之事的重逢。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的支持![撒花]
第51章 四库残卷(七)
冷白色的荧光灯沿着操作台边缘铺展开,投下一道无影的光带。
实验室被恒温恒湿系统精准地控制在35c,湿度指针也稳稳地停在45%的位置。
裴青寂站在中央操作台前,拿着笔,对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再次一项一项地确认实验架上整齐排列的一会儿要用到的额器皿和试剂。
他的笔尖在记录本上微微停顿了半秒,像是在反复确认什么。
他取出基础溶液,用移液枪吸取之后,缓缓的加入反应锥形瓶中。
随后又精准地贴壁加入了第二种溶液。
试剂接触的瞬间,页面泛起轻微的乳白色的雾感,但很快消散之后,便转为清透。
裴青寂用指尖捏着锥形瓶的瓶颈,轻轻地晃动,看着溶液中那一层层乳状的微粒在溶液中缓慢扩散,如同云丝翻涌,在光照下呈现出淡淡的蓝色。
他深吸一口气,手稳如定山,但是呼吸的节奏却比平时更浅。
他取出封装完好的金属催化剂微量调节针,从容地加入溶液之中。
反应几乎在瞬间发生。
肉眼难以察觉的微泡在溶液表层浮现,又很快消散。
裴青寂手握搅拌器,轻轻调整转速,先是在120.0rpm停了下,但手下顿了顿,又调整成了120.3rpm。
粘度、颜色、反光程度,都在他计划的阈值内。
他不急于确认结果,而是继续添加最后一道关键组分——界面调控因子。
这是一种微结构的稳定剂,能在不破坏文物纤维的前提下,精确调节乳液的渗透张力,是他当年独立提出、未曾发表的核心设计之一。
他用移液枪吸取了“界面调控因子”的试剂后,心脏微不可查地剧烈跳动了几下。
在加入及其微量的一滴后,迅速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启动动态检测。
那一瞬间,图像中原本无序的微乳粒子结构像是被激活一般,像听到口号的列阵士兵,迅速排列得更加规则、细密。
“稳定了。”裴青寂低声自语,嗓音沙哑,但语气里有难掩的微光。
钟渐青一直站在后方,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此刻,他终于忍不住轻轻开口:“你刚刚那个搅拌速度……好像比你之前实验记录里快了0.3转每秒。”
“环境不同,乳化剂纯度也不一样。”裴青寂低着头在实验记录本上飞快地写下观测到的现象,“我调了乳液的ph值和电导率,让它更贴合这边丝绢的材质。”
——滴。
他话音一落,微波加温器发出一声提示音。
乳液样品完成了最后一轮的热稳定性调控。
裴青寂从反应锥形瓶中,用移液枪小心地分取了1毫升的样品,轻轻地滴在已经准备好的丝绢残片测试角料上,静静地等待渗透。
林序南坐在屏幕前,手握鼠标,熟练地操控图像旋转,局部放大。
指尖轻点,“咔哒”一声,图像瞬间定格在一处纹理交错的边缘。
屏幕上的沟壑宛如微缩峡谷,层层断裂清晰可见。
“你看这里。”
裴青寂站在他身旁,随手从工具架上抽出一支记号笔,笔尖轻点屏幕上的某个区域,“这里被污染的丝线已经渗进内部结构了。表面看起来无恙,但其实内部已经开始变质。”
“这个丝绢太小了,这根丝几乎贯穿了整个碎片。”林序南皱起眉头,操作鼠标略微调转角度,从不同方向确认。
他点了几下鼠标,切换了其他几张扫描图,然后又将几个区域标注出来,“几乎有一半的sk01残片,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先用ftir光谱确定一下这个污染物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吧。”林序南从裴青寂手里抽走那支笔,然后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裴青寂沉思片刻,忽然弯下腰,在林序南的笔记本空白页上写下一个清洗配方,笔尖收尾处轻轻一敲,“要不......试试这个。”
林序南低头看到配方,脑中大概出现了一个概念,“这是......”
"这不是你之前的实验成果吗?"钟渐青不知何时靠了过来,盯着笔记本上的那几行配方,眼睛瞬间睁大,“那个纳米乳液的清洗材料。”
裴青寂点了点头,"只是之前还没来得及在真实的古籍残卷上验证是不是有效。"
“那我们就试试!”林序南在这个配方旁边几笔勾出了个笑脸,“我可以先用软件模拟一下这个清洗剂的渗透路径,验证它对纤维和墨迹是否安全,更稳妥一点儿。”
钟渐青看着林序南在笔记本上记录,提醒了一句,“墨迹氧化褪色这部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可以用多波段成像技术,用紫外-可见光-红外等不同波段对同一片区域拍摄,可以获得不同光谱反射图像,然后再通过软件叠加和处理。”裴青寂回答得很干脆,“序南查过文献,这个方法已经成熟了。”
“这法子听着靠谱。”钟渐青撇了撇嘴,一听就知道这是林序南的建议,但还是故意装作不懂,“但一听就不是你想出来的,来说说要是按照你的习惯,你怎么做?”
“要是我.....”裴青寂轻咳一声,语气一顿,半认真半无奈,“直接上手,推墨迹走向而已。”
说完了正对上林序南的目光,话音一转,“但是这个方法风险太大,不可取,还是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修复。”
——听未来老婆的,懂不懂?!
钟渐青:......
——这死嘴,让你多话。
“您二位玩的开心就好。”钟渐青撇了撇嘴,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阴阳怪气地丢下这句话。
“至于后面的固定牵拉,问题不大。”裴青寂声音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结论,完全无视了钟渐青的话。
林序南点了点头,“那我先去扫ftir光谱,确认污染物组分。顺便把3d扫描数据导入,开始建模。”
裴青寂点点头,然后看向钟渐青,语气依旧淡淡的,“带个路,去实验室吧。”
钟渐青却没有立刻动身。
他盯着裴青寂的脸,神色微微凝重,有点犹豫地开口,“你……想清楚了?用这项技术的话,很可能会暴露你的身份的。”
裴青寂没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钟渐青眯了眯眼,又看向实验室门口的方向,林序南的背影越来越小,低声道:“小序南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清洗技术的真正意义吧?”
“也许,”裴青寂沉默片刻,语气极轻,“没人会注意到。”
他指尖收紧,像是无声地握住了什么,然后抬眼看着钟渐青,“再说了……这卷残绢,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也许没有人会注意到呢?”裴青寂顿了顿,“再说这个残卷也没其他办法了。”
钟渐青一怔,“赌这么大吗?”
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固执到近乎偏执的疯子。
——是啊,裴青寂这人还真是一点儿都没变。
依旧这么疯。
裴青寂没有回应,只是翻开了随身的笔记本。
他将笔帽轻咬在嘴角,飞快地在一页纸上补充了一行处理步骤,接着带上手套。
他的动作一丝不苟,像是多年未动的仪式正在重新启动。
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隐隐的肃穆,像是为某种将被唤醒的过去默哀。
他深吸了一口气,这项技术,曾是他的“绝笔之作”。
当年,为了突破传统水-醇混合型清洗剂在古丝绢结构中的渗透限制,他研发出这一种纳米乳液体系。
——以表面活性剂调控粒径与接触角,使清洗剂能精准作用于丝纤维之间的污染物,同时避开墨迹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扩散。
这项清洗方案在理论模拟中表现优异,他曾在项目申报书中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保证——“若成,此法当续楮延缣,固字千秋。”
但,正因技术中包含了他独有的结构设计逻辑,最终该项目在未完成实际古籍验证前被紧急叫停,项目申报书被存了档,档案袋上至今还贴了“仅限原技术人员复现”九个字。
而现在,只要他在操作中使用这个配方,或者哪怕在实验室数据库里留下处理痕迹,就极有可能被追查到。
——而他现在的身份,根本经不起任何外界追问。
可惜的是,现在,他根本没得选。
以sk01目前的结构强度和污染程度,任何传统清洗剂都会导致墨迹迁移或底布崩裂。
而这项乳液清洗技术,是唯一能在“物理脱附”与“墨迹保护”间实现精准平衡的方法。
——如果连修复者都选择退缩,那这一页残史,也将永远沉入时间的深渊。
他闭了闭眼,指尖缓缓并拢,在洁白的手套间轻轻摩挲。
这不只是一次清洗测试。
这也是他与前世未竟之事的重逢。
-----------------------
作者有话说:感谢宝宝们的支持![撒花]
第51章 四库残卷(七)
冷白色的荧光灯沿着操作台边缘铺展开,投下一道无影的光带。
实验室被恒温恒湿系统精准地控制在35c,湿度指针也稳稳地停在45%的位置。
裴青寂站在中央操作台前,拿着笔,对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再次一项一项地确认实验架上整齐排列的一会儿要用到的额器皿和试剂。
他的笔尖在记录本上微微停顿了半秒,像是在反复确认什么。
他取出基础溶液,用移液枪吸取之后,缓缓的加入反应锥形瓶中。
随后又精准地贴壁加入了第二种溶液。
试剂接触的瞬间,页面泛起轻微的乳白色的雾感,但很快消散之后,便转为清透。
裴青寂用指尖捏着锥形瓶的瓶颈,轻轻地晃动,看着溶液中那一层层乳状的微粒在溶液中缓慢扩散,如同云丝翻涌,在光照下呈现出淡淡的蓝色。
他深吸一口气,手稳如定山,但是呼吸的节奏却比平时更浅。
他取出封装完好的金属催化剂微量调节针,从容地加入溶液之中。
反应几乎在瞬间发生。
肉眼难以察觉的微泡在溶液表层浮现,又很快消散。
裴青寂手握搅拌器,轻轻调整转速,先是在120.0rpm停了下,但手下顿了顿,又调整成了120.3rpm。
粘度、颜色、反光程度,都在他计划的阈值内。
他不急于确认结果,而是继续添加最后一道关键组分——界面调控因子。
这是一种微结构的稳定剂,能在不破坏文物纤维的前提下,精确调节乳液的渗透张力,是他当年独立提出、未曾发表的核心设计之一。
他用移液枪吸取了“界面调控因子”的试剂后,心脏微不可查地剧烈跳动了几下。
在加入及其微量的一滴后,迅速放在高倍显微镜下启动动态检测。
那一瞬间,图像中原本无序的微乳粒子结构像是被激活一般,像听到口号的列阵士兵,迅速排列得更加规则、细密。
“稳定了。”裴青寂低声自语,嗓音沙哑,但语气里有难掩的微光。
钟渐青一直站在后方,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此刻,他终于忍不住轻轻开口:“你刚刚那个搅拌速度……好像比你之前实验记录里快了0.3转每秒。”
“环境不同,乳化剂纯度也不一样。”裴青寂低着头在实验记录本上飞快地写下观测到的现象,“我调了乳液的ph值和电导率,让它更贴合这边丝绢的材质。”
——滴。
他话音一落,微波加温器发出一声提示音。
乳液样品完成了最后一轮的热稳定性调控。
裴青寂从反应锥形瓶中,用移液枪小心地分取了1毫升的样品,轻轻地滴在已经准备好的丝绢残片测试角料上,静静地等待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