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阿朝松开谢临洲的手,蹲下身摸了摸艾草的叶片,指尖沾了些清凉的露水:“这艾草长得真好,晒干了装香囊正合适,回头我多摘些回去。”
谢临洲抱着雪球跟在他身边,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荷花池里,“去年端午来逛的时候,这池子里的荷花开得正艳,可惜那时我还不认识你,若是认识了定然会喊你来看看,”
池面上刚冒出几片嫩荷,圆滚滚的叶片浮在水面上,偶尔有蜻蜓停在叶尖,轻轻一点便漾开圈圈涟漪。
他想起去年的光景,嘴角忍不住弯起,“今年的荷花开得晚些,不过再过几日,想必也能看到满池的粉白了。”
阿朝顺着他的话望向荷塘,眼里满是期待:“等荷花开了,我们再来赏荷好不好?到时候我做些莲子羹,我们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吃。”
“好啊,”谢临洲低头看向他,指尖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到时候我帮你摘莲蓬,保证挑最甜的。”
两人正说着,怀里的雪球突然不安分起来,爪子扒拉着谢临洲的衣襟,嘴里发出呜呜的轻叫。
阿朝笑着伸手逗它:“是不是想下来跑?”
说着便接过雪球放在地上,小家伙立刻撒开腿往前跑,雪白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偶尔还停下来嗅嗅路边的花草,惹得两人忍不住发笑。
谢临洲快走两步追上阿朝,重新牵住他的手:“方才包粽子的时候,你说要给师傅师娘送些过去,要不要再备些别的?师娘上次说爱吃府里的红豆糕,我让庖屋多做些带上。”
阿朝点头,“不用特意麻烦,有粽子就够了,师傅师娘最看重的是心意。”
他靠在谢临洲肩头,看着不远处追着蝴蝶跑的雪球,轻声道,“能和你一起过端午,还能去看师傅师娘,这样就很好了。”
谢临洲握着他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人心安:“以后每一个端午,我都陪你过。”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温柔的涟漪。
两人就这么并肩站在荷塘边,看着雪球在花丛中穿梭,听着风吹过菖蒲的轻响,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身上,暖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直到雪球跑回两人脚边,吐着舌头喘气,阿朝才笑着拉回思绪:“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说不定刘婶子的粽子已经煮好了。”
谢临洲弯腰抱起雪球,重新牵住阿朝的手,往回走时,还不忘帮他折了一支开得最旺的艾草。
他记得小哥儿说过,艾草能驱邪,带一支在身边,也能图个平安顺遂。
刚回到小院,就听见院外传来刘婶子的声音:“少君,少爷,粽子煮好啦。”
阿朝和谢临洲迎出去,就见刘婶子端着个青花大碗,碗里盛着十来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粽叶被煮得愈发翠绿,热气裹着糯米的香甜和肉的油香,扑面而来。
“我先捞了几个,您二位趁热尝尝。”刘婶子把碗放在石桌上,又递过两双竹筷,“我还煮了些蜜枣的,等晾凉了再给您送过来。”
谢临洲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刚碰到粽叶就烫得缩回手,惹得阿朝笑出声:“别急,先剥了粽叶再吃。”
他拿起自己包的一个肉粽,指尖灵巧地解开棉线,剥开粽叶,露出里面油润饱满的粽子,糯米紧紧裹着中间的咸肉,肉汁浸透了米粒,泛着诱人的光泽。
谢临洲也学着他的样子,挑了个自己包的、形状最别致的粽子,歪歪扭扭的,粽叶还裹得有些松。
他小心翼翼地剥开,虽然卖相不佳,但里面的糯米也吸足了肉香,咸肉的油花渗在米粒间,看着也十分馋人。
“我先尝尝我的杰作。”谢临洲咬了一口,糯米软糯,咸肉咸香适中,肉汁在嘴里化开,竟比想象中好吃不少。
“怎么样?”阿朝看着他的表情,笑着问道。
谢临洲点头,又咬了一大口:“好吃,就是模样差了点,味道倒不输你包的。”
阿朝也拿起他包的粽子尝了尝,确实不错,忍不住夸赞:“第一次包就能有这味道,已经很好了。”
两人正吃着,雪球从谢临洲怀里跳下来,凑到他脚边,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粽子,舌头还不时舔舔嘴唇。
谢临洲见状,笑着从自己的粽子里挑出一小块肥瘦相间的肉,吹凉了递到雪球嘴边。
雪球立刻凑过去,叼起肉咽了下去,又摇着尾巴看着他,还蹭了蹭他的裤腿,像是在讨更多的肉吃。
“这小东西,倒会挑好的吃。”谢临洲又给它喂了一小块,才把剩下的粽子吃完。
阿朝看着一人一狗的互动,眼里满是笑意:“雪球最馋肉了,你再喂,它都要跟着你走了。”
谢临洲摸了摸雪球的头,雪球舒服地眯起眼睛,蹭了蹭他的手心。
粽子吃了个饱也不用吃午膳了,阿朝想着今日下午也没事,便对谢临洲说:“我们包了这么多粽子,给师傅师娘送些过去吧,他们肯定喜欢。”
谢临洲点头:“好,我去备车,我们现在就去。”
两人收拾了一篮肉粽和一篮蜜枣粽,装在食盒里,坐着马车往李府去。
李祭酒与李夫人见到他们来,格外高兴,李夫人拉着阿朝的手,絮絮叨叨地问着他最近的生活,李祭酒则和谢临洲坐在一旁喝茶聊天。
“师傅,师娘,这是我们今天刚包的粽子,你们尝尝。”阿朝打开食盒,把粽子拿出来,“有肉的,也有蜜枣的,师娘爱吃甜的,多留些蜜枣的。”
李夫人拿起一个蜜枣粽,剥开粽叶,咬了一口,笑着说:“甜丝丝的,真好吃,阿朝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往年这个时候,该是襄哥儿陪在他们两个老东西左右,如今小哥儿嫁出去了,他们两个的院子也显得冷清。
好在有谢临洲与阿朝时不时过来探望他们,要不然他们可要无趣到要管几个调皮上天亦或是古板到地的孙儿、孙哥儿、孙女。
“往年在王家包习惯了。”阿朝打哈哈的略过,又道:“师傅,师娘这里头还有夫子包的粽子,你们瞧瞧是哪个?”
李祭酒拿起一个肉粽,尝了一口,有些疑惑看向谢临洲:“这粽子里,真的有临洲包的?感觉不太像啊?”
谢临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师傅,确实是我包的粽子,你瞧阿朝的粽子有模样这么差的吗?”
李祭酒闻言,放下手中的粽子,哈哈笑了起来,指了指谢临洲面前那个形状歪斜的粽子壳:“我就说嘛,这粽子看着就透着股生涩劲儿,哪有阿朝包的那般周正。不过味道倒不错,糯米裹得紧实,肉香也足,比书朗在府里学包的团子粽强多了。”
谢临洲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师傅,你这般说大哥,若是被他知晓了,不得要闹上一番。”
阿朝坐在一旁,听着师徒俩的对话,忍不住插了句嘴:“是啊,待会我就寻慧兰嫂嫂去,告诉她,你说李大哥的坏话。”
李夫人也跟着笑,又给阿朝剥了个五花肉粽递过去:“可别,可别,要是真让书朗知晓了,我们这几日可不得安生。”
她说着,目光落在阿朝身上,满是慈爱,“前几日我还跟你师傅念叨,说什么时候能吃上你包的粽子,没想到今日就来了。”
阿朝接过粽子,咬了一小口,脸上挂着笑。
几人正说着,李祭酒忽然想起什么,看向谢临洲:“说来也是麻烦,国子监六月上旬要办一场雅集,邀了京里几位有名的文人墨客来,到时候还要请他们题诗作画,你这段日子可得多准备准备,别到时候露了怯。”
这些文人墨客多是瞧着他们的改革之后前来,一探究竟的。
此事,他才知晓不久,方才就已经让下人送了信到各个博士府上。
谢临洲点头应下:“师傅放心,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练习书法,也读了些诗词,定不会给国子监丢脸。”
自己这个徒弟从不说假话,李祭酒也放心,补充道:“此次雅集还会设个投壶的环节,听说京里不少公子、小姐、哥儿都会来凑热闹。”
阿朝听了,眼里闪过一丝好奇:“投壶?我还从没见过呢,到时候能去看吗?”
李夫人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当然能去,到时候我跟你师傅带你去,正好也看看京里的热闹。说起热闹,京里这个月还有场花神节,就在城西的牡丹园,听说今年园子里新引进了好几种牡丹,开得正艳,还有人会扮成花神巡游,不少人家都会带着孩子去看。”
“花神节?”阿朝更感兴趣了,转头看向谢临洲,“我倒是有些兴趣,不过上回已经同文彦他们看过牡丹了,这花神节便不去了。”
谢临洲应声,“看你的,这花神节与平常倒也没什么不同的,不去也可。”
李祭酒喝了口茶,接过话茬:“说起京里的活动,再过几日,护城河边还要办放河灯的活动,每到晚上,河面上满是河灯,亮堂堂的,好看得很。你们小年轻,最是喜欢这些热闹,到时候也可以去凑凑。”
谢临洲抱着雪球跟在他身边,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荷花池里,“去年端午来逛的时候,这池子里的荷花开得正艳,可惜那时我还不认识你,若是认识了定然会喊你来看看,”
池面上刚冒出几片嫩荷,圆滚滚的叶片浮在水面上,偶尔有蜻蜓停在叶尖,轻轻一点便漾开圈圈涟漪。
他想起去年的光景,嘴角忍不住弯起,“今年的荷花开得晚些,不过再过几日,想必也能看到满池的粉白了。”
阿朝顺着他的话望向荷塘,眼里满是期待:“等荷花开了,我们再来赏荷好不好?到时候我做些莲子羹,我们坐在池边的亭子里吃。”
“好啊,”谢临洲低头看向他,指尖轻轻拂过他额前的碎发,“到时候我帮你摘莲蓬,保证挑最甜的。”
两人正说着,怀里的雪球突然不安分起来,爪子扒拉着谢临洲的衣襟,嘴里发出呜呜的轻叫。
阿朝笑着伸手逗它:“是不是想下来跑?”
说着便接过雪球放在地上,小家伙立刻撒开腿往前跑,雪白的身影在青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偶尔还停下来嗅嗅路边的花草,惹得两人忍不住发笑。
谢临洲快走两步追上阿朝,重新牵住他的手:“方才包粽子的时候,你说要给师傅师娘送些过去,要不要再备些别的?师娘上次说爱吃府里的红豆糕,我让庖屋多做些带上。”
阿朝点头,“不用特意麻烦,有粽子就够了,师傅师娘最看重的是心意。”
他靠在谢临洲肩头,看着不远处追着蝴蝶跑的雪球,轻声道,“能和你一起过端午,还能去看师傅师娘,这样就很好了。”
谢临洲握着他的手,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人心安:“以后每一个端午,我都陪你过。”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温柔的涟漪。
两人就这么并肩站在荷塘边,看着雪球在花丛中穿梭,听着风吹过菖蒲的轻响,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身上,暖得让人不想挪动脚步。
直到雪球跑回两人脚边,吐着舌头喘气,阿朝才笑着拉回思绪:“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说不定刘婶子的粽子已经煮好了。”
谢临洲弯腰抱起雪球,重新牵住阿朝的手,往回走时,还不忘帮他折了一支开得最旺的艾草。
他记得小哥儿说过,艾草能驱邪,带一支在身边,也能图个平安顺遂。
刚回到小院,就听见院外传来刘婶子的声音:“少君,少爷,粽子煮好啦。”
阿朝和谢临洲迎出去,就见刘婶子端着个青花大碗,碗里盛着十来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粽叶被煮得愈发翠绿,热气裹着糯米的香甜和肉的油香,扑面而来。
“我先捞了几个,您二位趁热尝尝。”刘婶子把碗放在石桌上,又递过两双竹筷,“我还煮了些蜜枣的,等晾凉了再给您送过来。”
谢临洲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刚碰到粽叶就烫得缩回手,惹得阿朝笑出声:“别急,先剥了粽叶再吃。”
他拿起自己包的一个肉粽,指尖灵巧地解开棉线,剥开粽叶,露出里面油润饱满的粽子,糯米紧紧裹着中间的咸肉,肉汁浸透了米粒,泛着诱人的光泽。
谢临洲也学着他的样子,挑了个自己包的、形状最别致的粽子,歪歪扭扭的,粽叶还裹得有些松。
他小心翼翼地剥开,虽然卖相不佳,但里面的糯米也吸足了肉香,咸肉的油花渗在米粒间,看着也十分馋人。
“我先尝尝我的杰作。”谢临洲咬了一口,糯米软糯,咸肉咸香适中,肉汁在嘴里化开,竟比想象中好吃不少。
“怎么样?”阿朝看着他的表情,笑着问道。
谢临洲点头,又咬了一大口:“好吃,就是模样差了点,味道倒不输你包的。”
阿朝也拿起他包的粽子尝了尝,确实不错,忍不住夸赞:“第一次包就能有这味道,已经很好了。”
两人正吃着,雪球从谢临洲怀里跳下来,凑到他脚边,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粽子,舌头还不时舔舔嘴唇。
谢临洲见状,笑着从自己的粽子里挑出一小块肥瘦相间的肉,吹凉了递到雪球嘴边。
雪球立刻凑过去,叼起肉咽了下去,又摇着尾巴看着他,还蹭了蹭他的裤腿,像是在讨更多的肉吃。
“这小东西,倒会挑好的吃。”谢临洲又给它喂了一小块,才把剩下的粽子吃完。
阿朝看着一人一狗的互动,眼里满是笑意:“雪球最馋肉了,你再喂,它都要跟着你走了。”
谢临洲摸了摸雪球的头,雪球舒服地眯起眼睛,蹭了蹭他的手心。
粽子吃了个饱也不用吃午膳了,阿朝想着今日下午也没事,便对谢临洲说:“我们包了这么多粽子,给师傅师娘送些过去吧,他们肯定喜欢。”
谢临洲点头:“好,我去备车,我们现在就去。”
两人收拾了一篮肉粽和一篮蜜枣粽,装在食盒里,坐着马车往李府去。
李祭酒与李夫人见到他们来,格外高兴,李夫人拉着阿朝的手,絮絮叨叨地问着他最近的生活,李祭酒则和谢临洲坐在一旁喝茶聊天。
“师傅,师娘,这是我们今天刚包的粽子,你们尝尝。”阿朝打开食盒,把粽子拿出来,“有肉的,也有蜜枣的,师娘爱吃甜的,多留些蜜枣的。”
李夫人拿起一个蜜枣粽,剥开粽叶,咬了一口,笑着说:“甜丝丝的,真好吃,阿朝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往年这个时候,该是襄哥儿陪在他们两个老东西左右,如今小哥儿嫁出去了,他们两个的院子也显得冷清。
好在有谢临洲与阿朝时不时过来探望他们,要不然他们可要无趣到要管几个调皮上天亦或是古板到地的孙儿、孙哥儿、孙女。
“往年在王家包习惯了。”阿朝打哈哈的略过,又道:“师傅,师娘这里头还有夫子包的粽子,你们瞧瞧是哪个?”
李祭酒拿起一个肉粽,尝了一口,有些疑惑看向谢临洲:“这粽子里,真的有临洲包的?感觉不太像啊?”
谢临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师傅,确实是我包的粽子,你瞧阿朝的粽子有模样这么差的吗?”
李祭酒闻言,放下手中的粽子,哈哈笑了起来,指了指谢临洲面前那个形状歪斜的粽子壳:“我就说嘛,这粽子看着就透着股生涩劲儿,哪有阿朝包的那般周正。不过味道倒不错,糯米裹得紧实,肉香也足,比书朗在府里学包的团子粽强多了。”
谢临洲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师傅,你这般说大哥,若是被他知晓了,不得要闹上一番。”
阿朝坐在一旁,听着师徒俩的对话,忍不住插了句嘴:“是啊,待会我就寻慧兰嫂嫂去,告诉她,你说李大哥的坏话。”
李夫人也跟着笑,又给阿朝剥了个五花肉粽递过去:“可别,可别,要是真让书朗知晓了,我们这几日可不得安生。”
她说着,目光落在阿朝身上,满是慈爱,“前几日我还跟你师傅念叨,说什么时候能吃上你包的粽子,没想到今日就来了。”
阿朝接过粽子,咬了一小口,脸上挂着笑。
几人正说着,李祭酒忽然想起什么,看向谢临洲:“说来也是麻烦,国子监六月上旬要办一场雅集,邀了京里几位有名的文人墨客来,到时候还要请他们题诗作画,你这段日子可得多准备准备,别到时候露了怯。”
这些文人墨客多是瞧着他们的改革之后前来,一探究竟的。
此事,他才知晓不久,方才就已经让下人送了信到各个博士府上。
谢临洲点头应下:“师傅放心,我这些日子一直在练习书法,也读了些诗词,定不会给国子监丢脸。”
自己这个徒弟从不说假话,李祭酒也放心,补充道:“此次雅集还会设个投壶的环节,听说京里不少公子、小姐、哥儿都会来凑热闹。”
阿朝听了,眼里闪过一丝好奇:“投壶?我还从没见过呢,到时候能去看吗?”
李夫人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当然能去,到时候我跟你师傅带你去,正好也看看京里的热闹。说起热闹,京里这个月还有场花神节,就在城西的牡丹园,听说今年园子里新引进了好几种牡丹,开得正艳,还有人会扮成花神巡游,不少人家都会带着孩子去看。”
“花神节?”阿朝更感兴趣了,转头看向谢临洲,“我倒是有些兴趣,不过上回已经同文彦他们看过牡丹了,这花神节便不去了。”
谢临洲应声,“看你的,这花神节与平常倒也没什么不同的,不去也可。”
李祭酒喝了口茶,接过话茬:“说起京里的活动,再过几日,护城河边还要办放河灯的活动,每到晚上,河面上满是河灯,亮堂堂的,好看得很。你们小年轻,最是喜欢这些热闹,到时候也可以去凑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