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襄穿着件鹅黄色的袄子,脚步欢快的进门,看见阿朝就眼睛一亮,快步跑过去:“阿朝,我们好久没见了。”
  他们几人在门外遇见,彼此间闲聊一番,得知来这都是同一个目的。
  阿朝笑着,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可不是好久没见了,上一回见面是何时我都记不得了。”
  众人互相见了礼,赵衡在柳清沅身旁坐下,笑着对谢临洲道:“昨日那场大雨可真急,我家后院的篱笆都被冲歪了,今早才叫人修好。谢大人昨日在家可有受影响?”
  谢临洲摇头:“家中倒还好,只是原本定好与夫郎一块出去,却被雨拦在了家里,有些可惜。”
  阿朝闻言,脸上挂着笑:“不过后来在家翻出本旧话本,看着看着倒也忘了出门的事。”
  柳清沅这时开口,目光带着温和的笑意:“说起旧话本,我前几日在书坊淘到一本《江湖记》,里面讲的侠客故事十分精彩,不知大家可否看过?”
  既然是要和大家伙熟悉熟悉,往后好往来,他说话的话题便引到了众人身上。
  赵珩眼睛一亮:“我看过,里面那个玉面客救了落难书生的情节,我记得格外清楚,柳公子也喜欢看话本?”
  他寻常的公务就让他烦恼,寻常时候得了空闲便会看赵灵曦放在书房中的话本、画本。
  柳清沅点头:“闲暇时会看些,不过比起话本,我更爱读古籍。谢大人似乎也喜欢研究古籍,不知您对《诗经》的注本可有偏好?”
  听到这话,谢临洲语气多了几分兴致:“我倒偏爱东汉郑玄的注本,释义详实,还能从中窥见当时的风土人情。只是其中有些章节的注解过于晦涩,正想找些同好一同探讨。”
  “巧了。”柳清沅眼中闪过惊喜,“我家中恰好有一本祖父传下来的郑玄注《诗经》,上面还有些批注,改日我带来与谢大人一同参详?”
  “正好。”谢临洲心中欢喜,出声道。
  他们几个汉子闲聊着,薛夫郎便引着阿朝、赵灵曦与李襄往偏厅去:“你们哥儿几个凑一块说话,他们这些汉子在正厅聊,也免得拘束。”
  阿朝应下,与赵灵曦、李襄一同往偏厅走。
  刚推开雕花木门,就见薛少昀斜倚在软榻上,手里捧着本话本,嘴角还沾着点点心碎屑,脚边的小几上摆着一碟杏仁酥,模样惬意得很。
  听到脚步声,他抬头:“阿朝、灵曦、襄哥儿,你们可来了,快快,我这就让丫鬟把糕点果脯这些送上来。”
  说着便扬声唤来丫鬟,又忙不迭地挪了挪身子,给三人腾出位置,“我跟你们说,这碟枣泥糕是厨房刚蒸好的,甜而不腻,你们快尝尝。”
  天知道他等了多久,早上和柳清沅在后花园闲逛一番,就念着此事了。毕竟平日里在家,父亲与阿爹总念叨他要稳重些,只有和阿朝他们在一块,才能这般自在。
  互相问好一番,几人围着小几坐下,丫鬟很快端来新的茶点,有晶莹剔透的水晶糕、还有裹着糖霜的糖莲子、……
  李襄拿起一块水晶糕,咬了一小口,眼睛一转,看向薛少昀,故意拖长了语调打趣道:“呦呦呦,先前不知道是谁说不想成婚,说什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今见了柳公子,怕是连话本都看不安生了吧?”
  他从他娘嘴里得知薛少昀要订婚的消息,惊讶得很,要不是不能出府,他早就来寻薛少昀拷问一番。
  薛少昀脸颊一红,伸手去捏李襄的脸:“你懂什么,我那是,那是觉得成婚麻烦,跟清沅没关系。”
  他之前的想法确实是那样的嘛,他也没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话虽这么说,他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阿朝和赵灵曦见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阿朝捏着片桃脯放进嘴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眼里闪着明显的八卦光,身子微微前倾问道:“少昀,你跟柳二公子怎么认识的?之前可没听你提过。
  话音刚落,李襄立刻放下手里的水晶糕,脑袋凑过来,赵灵曦也停下剥莲子的动作,两人异口同声:“是啊,是啊,快跟我们说说。”
  雨天,天冷,他们都没什么好玩的事儿,注意力全都放在此事上。
  薛少昀指尖捏着话本边角,耳尖悄悄泛红,避开三人的目光,轻咳一声:“也没什么特别的,上月去城郊的书坊淘旧书,正好遇上他也在找一本《春秋注》,两人都盯着最后一本,就这么搭上话了。”
  他也没想到缘分来的这么措不及防。
  “就这?”李襄显然不满足,追问,“后来呢?没再约着见见面?”
  薛少昀瞥他一眼:“后来发现住得不算远,偶尔会约着去茶馆聊古籍,父亲与阿爹知道后,又托人打听了他家情况,觉得合适,就提了亲。”
  阿朝挑眉,笑着打趣:“这么说,还是古籍牵的红线?那以后可得多拜拜那些书才是。”
  赵灵曦也跟着笑:“这般相遇倒也雅致,比那些刻意安排的相亲有意思多了。”
  不过相亲也有好处,避免遇到骗婚,他与赵衡便是家里介绍认识的。
  薛少昀被说得脸颊发烫,伸手去推阿朝的胳膊:“别打趣我了,再提我就不跟你们说了。”
  阿朝被他推得笑出了声,忙举手讨饶:“好好好,不打趣你了。不过我倒好奇,柳公子也爱读《春秋》?他平日里除了古籍,还喜欢些什么?”
  这话刚问完,李襄也跟着点头,眼睛瞪得圆圆的:“对呀对呀,柳公子看着温温柔柔的,会不会也喜欢下棋?上次我跟钰哥哥下棋,输得可惨了。”
  他就是个臭棋篓子,要不是他的钰哥哥让着他,他都赢不了一次。
  薛少昀耳尖的红还没褪去,听他们问起柳清沅,语气不自觉软了几分:“他确实爱读《春秋》,还说最喜欢公羊高的注本,说里头的释义更有见地。至于别的。他还喜欢养些兰草,说兰草清雅,放在书房里看着舒心。下棋也会些,不过不算厉害,上次跟我爹下,输了两子。”
  赵灵曦听得认真,笑着道:“养兰草倒真是雅致,跟柳公子的性子很配。我前几日在花坊看见一盆墨兰,开得正好,若是你们成婚,倒可以送一盆过去,也算添份喜气。”
  阿朝立刻附和:“这个主意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挑,选盆最精神的。对了少昀,你们还喜欢什么,可得早点跟我们说,我们也好提前准备贺礼。”
  他总怕贺礼送的不合心意,今日能聚在一起,直接问了。
  薛少昀抿了抿唇,“可不能就顾着我们喜欢的送的,你们也要送些其他的啊,让我们装点装点门面。”
  听到这话,阿朝忍不住笑了:“放心,肯定少不了能撑门面的。就目前而言,除了上好的文房四宝以外,我打算跟临洲一起,寻一幅名家的山水画,挂在你们新房的厅堂里,既雅致又大气,客人来了瞧见也有面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临洲认识几个字画收藏家,说不定能淘到幅品相好的古画,比新买的更有韵味。”
  至于其他的,就让小翠去准备。
  赵灵曦放下手里的茶杯,笑着接话:“我和夫君则准备一套玉制的摆件,一对玉如意或是玉屏风都好。玉本身就象征着圆满吉祥,摆在书房里既好看,也显得有格调,柳公子爱读古籍,在书房里摆着玉摆件,也衬他的性子。当然啦,其他东西也会送,给你撑场面,免得被柳家大房的人看不起。”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柳家共有三房,柳清沅是姨娘生的儿子,是二房的人,平日不受大房待见,也没三房能讨柳老爷欢喜。
  李襄听得眼睛发亮,晃着身子道:“我积蓄不多,打算送一套红木家具,给你们新房用的,结实又好看。
  薛少昀听着三人的打算,脸上满是笑意:“你们准备的都这么用心,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都不敢想象,到时候你们送的贺礼会有多大的场面。”
  阿朝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婚事是大事,我们这些做朋友的,自然要好好准备贺礼。对了,柳公子那边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比如他爱养兰草,咱们要不要再送些稀有的兰草品种?”
  薛少昀想了想,点头道:“他确实喜欢兰草,若是能寻到一盆好的墨兰或是蝴蝶兰,他肯定会喜欢。不过也不用太刻意,你们准备的这些,已经很好了。”
  赵灵曦笑道:“不麻烦,我认识一家花坊的老板,他家有不少稀有的兰草品种,我回头去问问,定能挑到一盆合心意的。到时候咱们把这些贺礼一起送过去,保证让你们的新房又漂亮又有面子。”
  几人又聊了会儿贺礼的细节,从字画的风格到玉摆件的样式,再到兰草的品种,越聊越起劲儿。
  赵灵曦拿起一块糖莲子,剥了壳递到李襄嘴边,随口问道:“襄儿,你跟你那钰哥哥近来可有书信往来?上次你说他要来看你,可有定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