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王老爷子清清嗓子半真半假:“联系上了,嫁妆也都送来了,就放在你屋子里,只是嫁妆有些少,不过我与你外祖母会添一些进去的,也让你在谢府抬得起头。”
阿朝父亲好友送来的嫁妆都够两个农户家的女子或是哥儿出嫁用,只是王家人贪心昧下了。
他神色有些不自然,随后又补充:“对了,阿朝往后你就住在你外祖母隔壁的屋子,东西什么的都替你收拾好了。”
阿朝记在心里,忍不住耻笑,面上依旧是那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这样便好,谢谢外祖父替我着想了。”
他喉结动了动,问:“那父亲好友会来参加我的成亲宴吗?”
“你父亲好友姓成,名叫成峰。”王老爷子道:“他说事物繁忙,成婚当天不一定会到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如何,只有他知晓。
阿朝点头,“我省的了。”
简单的小聊一番,王家一大家子心怀鬼胎的坐在八仙桌上用膳食,阿朝看得出他们眼底的算计,待不下去,简单对付几口,寻了个由头回了学馆。
夜幕降临,学馆内亮起灯笼。
刘大汉在门口守着,瞧他回来,关切道:“这么晚还回来?没出什么事儿吧?”
哥儿与女子夜里独自出门总归不好,容易出事。
“无事。”阿朝笑了笑,径直往自己的屋子走去。
张婆子瞧见他回来,“回来了,可沐浴过?用过膳食没?”她虽不常到外头去,可上回听小瞳说话,对阿朝了解了不少,“家里怎么样了?”
“都没呢,家里就那样。”阿朝不想再说,低下头往屋子走。
张婆子拦住他,“无事,等你往后嫁给公子就好了。你回屋收拾几件衣裳,我把水送到你往常沐浴的里间,沐浴完来庖屋用膳。”
她不用猜都知晓阿朝回家吃的不愉快,特意留了膳食。
“谢谢你了婆婆。”阿朝眼里露出几分感激。
沐浴过后,他坐在院子的石凳子上,一口一口喝着汤。
傍晚,学子的膳食是,排骨玉米汤、炒马笕齿、煎鱼、辣白菜,粗米饭。
张婆子说:“你明日还要回家一趟,明日早早些起来把膳食做了吃了再回去,免得到时候饿到自己。”
她都是过来人了,像王家这种人都是吃绝户的,面上笑盈盈实际还不知道要怎么把人榨干最后的价值。
阿朝点点头,把嘴里的米饭咽下去,“我省的,明日我起早些把活儿都干完再去。”
活都干完了,他与张婆子说了声,穿着月白色的衣裳往王家走去。
晨光驱散了晨雾,带着几分清爽。
李祭酒身着一件崭新的藏青锦袍,袖口绣着花纹,整个人都散发着长者的沉稳与谦和,站在谢府门前,身后跟了两个随从。
谢临洲早已等候在此,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条素色棉布玉带,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满是郑重与期待。
他身后的小厮们抬着聘礼,小瞳指挥者小厮。
“临洲,放宽心,王家老爷子和老夫人皆是朴实之人,见你这般真心,定会应允。”李祭酒拍了拍谢临洲的肩膀,温声说道。
他与谢临洲师徒情深,知晓谢临洲对阿朝的情意,更明白王家贫寒,主动陪同提亲,既是为谢临洲撑场面,也是想让王家感受到这份亲事的郑重。
嘴上是这样说,他心里则是想着,希望王家人别不识好歹了。
谢临洲微微颔首,握紧了手中的折扇,语气诚恳:“多谢先生肯屈尊陪同,只是不知今日到底会如何,希望一切顺利。”
他们二人坐在马车上。
一行人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朝着城郊的王家走去。
沿途的街坊见了,纷纷探头张望,低声议论着,都好奇国子监的谢夫子和祭酒大人,怎会往这贫寒的城郊去。
不多时,便到了王家门前。
两人捧着谢府备好的聘礼清单,缓步走进了王家大门。
彼时王家正围着饭桌吃饭,大房与三房都在王老爷子的发话下,一大早就出门了,只王郑氏不肯走,硬生生赖在这儿。
王老太太想过今日的场面,此时此刻经历还是难免的惊讶,咽下嘴里的饭,忙不迭地起身迎上去,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李大人,谢夫子,稀客稀客,快请坐。”
王老爷子放下筷子,强装镇定,“老婆子去添两副碗筷来。”语毕,他明知故问:“李大人,谢夫子今日上门所为何事?”
阿朝抬眼望去,正好对上谢临洲的目光,对方眼中满是温和,悄悄朝他点了点头,让他瞬间安下心来。
李祭酒不卑不亢地颔首,将聘礼清单递到王老爷子手中,声音沉稳:“老夫乃国子监祭酒李观,今日受谢府公子谢临洲所托,前来为他与贵府阿朝小哥儿提亲。”
王郑氏眼睛一下子亮了,凑过去盯着清单上的字,心道:绸缎五十匹、玉器两对、白银三百两、还有城南那处带院子的宅子……我的个老天爷,这般多的聘礼。他们王家要发了。
她搓着手,看向阿朝的眼神像是在看块镶金的宝贝,又转向谢临洲,笑容更甚:“谢夫子真是年轻有为,还这般疼惜阿朝,我们阿朝真是好福气。”
王老爷子捏着清单的手微微发颤,看向李祭酒,又瞥了眼谢临洲:“李大人,谢夫子,谢夫子的心意我们领了,只是这聘礼是不是……太厚重了些?”
他心里清楚,阿朝在王家过得并不好,如今能有这样的归宿已经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可又怕谢府送来的聘礼只能看不能用。
没等李祭酒开口,王郑氏就抢着说道:“爹,这聘礼哪有嫌厚的?阿朝能嫁进谢府,那是我们王家的荣耀。不过话说回来,谢公子既然这么有诚意,是不是该再添些?你看阿朝这些年在我们家,我们好吃好喝伺候着,也花了不少钱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看向阿朝,似乎想让后者说点什么好话。
阿朝都知道她打什么算盘,此刻装作一脸娇羞没有抬头,压根没理会她。
谢临洲原本一直静静站在一旁,闻言微微蹙眉,却没立刻开口。
李祭酒会意,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语气却多了几分郑重:“王夫人说笑了。临洲备好的这些聘礼,皆是按照朝廷官员娶妻的规制准备,既不少礼数,也不过分铺张。至于阿朝小哥儿在王家的开销,谢公子已然知晓,昨日还特意跟我说,若王家有需要,他愿额外补贴些银两,只是今日提亲,谈的是两家结亲的诚意,而非讨价还价的买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郑氏瞬间僵住的脸,继续道:“况且谢公子说了,这些聘礼明面上是给王家的,实则全归阿朝公子所有,将来他嫁入谢府,这些东西都会跟着他过去,作为他的私产。谢公子看重的,是阿朝小哥儿的品性,而非王家的家世,还请王夫人莫要本末倒置。”
刚放好碗筷的王老太太听到这话,悬着的心终于死了,有些着急的看向王老爷子。
阿朝安静的坐在一旁,看他们的眉眼官司,心里觉得可笑。
李大人都这样说,王老爷子也不好说别的,对着他们作揖,从嘴里挤出几句话:“多谢李大人,多谢谢夫子告知。阿朝能得谢夫子如此相待,是他的造化,我们王家没有异议,愿意促成这门亲事。”
王郑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王老爷子一个眼神制止了。
她悻悻地闭了嘴,心里虽有些不甘,可也知道李祭酒和谢临洲在场,自己再胡搅蛮缠,只会落得难堪。
李祭酒见事情敲定,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婚书,让王老爷子和阿朝分别签字画押,又约定了下聘的日子。
待一切手续办妥,谢临洲上前一步,对着王老爷子夫妇拱手道:“王老爷,王老太太,今日多谢二位成全。眼下国子监还有些急事需我处理,阿朝在学馆也有事情未完成,我便先带他过去了,晚些时候再送他回来。”
王老爷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谢夫子费心了,去吧,让阿朝好生在学馆做事吧。”
王郑氏想阻拦,却找不到理由,只能眼睁睁看着谢临洲走到阿朝身边,轻声道:“走吧。”
阿朝攥着刚签好的婚书,跟着谢临洲往外走,路过三舅母身边时,还能听到她小声嘟囔着,‘聘礼都没了,她的小算盘怎么办’,可他此刻满心都是暖意,早已不在意这些。
不止是王郑氏的小算盘,王家一大家子的算盘都落空了。
走出王家大门,谢临洲侧头看向阿朝,见他眼眶微红,伸手替他理了理衣领,柔声道:“别理方才那些话,往后有我在,没人能再欺负你。学馆那边没事,只是想带你出来透透气。”
阿朝抬头看向谢临洲,眼中满是感动,轻轻“嗯”了一声,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李祭酒瞧他们你侬我侬的出去,无奈的笑了笑,旋即收敛神情,面对王老爷子道:“国子监事务繁忙,我便不留在这儿用膳了,劳烦老爷子准备。”
阿朝父亲好友送来的嫁妆都够两个农户家的女子或是哥儿出嫁用,只是王家人贪心昧下了。
他神色有些不自然,随后又补充:“对了,阿朝往后你就住在你外祖母隔壁的屋子,东西什么的都替你收拾好了。”
阿朝记在心里,忍不住耻笑,面上依旧是那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这样便好,谢谢外祖父替我着想了。”
他喉结动了动,问:“那父亲好友会来参加我的成亲宴吗?”
“你父亲好友姓成,名叫成峰。”王老爷子道:“他说事物繁忙,成婚当天不一定会到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如何,只有他知晓。
阿朝点头,“我省的了。”
简单的小聊一番,王家一大家子心怀鬼胎的坐在八仙桌上用膳食,阿朝看得出他们眼底的算计,待不下去,简单对付几口,寻了个由头回了学馆。
夜幕降临,学馆内亮起灯笼。
刘大汉在门口守着,瞧他回来,关切道:“这么晚还回来?没出什么事儿吧?”
哥儿与女子夜里独自出门总归不好,容易出事。
“无事。”阿朝笑了笑,径直往自己的屋子走去。
张婆子瞧见他回来,“回来了,可沐浴过?用过膳食没?”她虽不常到外头去,可上回听小瞳说话,对阿朝了解了不少,“家里怎么样了?”
“都没呢,家里就那样。”阿朝不想再说,低下头往屋子走。
张婆子拦住他,“无事,等你往后嫁给公子就好了。你回屋收拾几件衣裳,我把水送到你往常沐浴的里间,沐浴完来庖屋用膳。”
她不用猜都知晓阿朝回家吃的不愉快,特意留了膳食。
“谢谢你了婆婆。”阿朝眼里露出几分感激。
沐浴过后,他坐在院子的石凳子上,一口一口喝着汤。
傍晚,学子的膳食是,排骨玉米汤、炒马笕齿、煎鱼、辣白菜,粗米饭。
张婆子说:“你明日还要回家一趟,明日早早些起来把膳食做了吃了再回去,免得到时候饿到自己。”
她都是过来人了,像王家这种人都是吃绝户的,面上笑盈盈实际还不知道要怎么把人榨干最后的价值。
阿朝点点头,把嘴里的米饭咽下去,“我省的,明日我起早些把活儿都干完再去。”
活都干完了,他与张婆子说了声,穿着月白色的衣裳往王家走去。
晨光驱散了晨雾,带着几分清爽。
李祭酒身着一件崭新的藏青锦袍,袖口绣着花纹,整个人都散发着长者的沉稳与谦和,站在谢府门前,身后跟了两个随从。
谢临洲早已等候在此,一身崭新的宝蓝色长衫,腰间系着一条素色棉布玉带,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满是郑重与期待。
他身后的小厮们抬着聘礼,小瞳指挥者小厮。
“临洲,放宽心,王家老爷子和老夫人皆是朴实之人,见你这般真心,定会应允。”李祭酒拍了拍谢临洲的肩膀,温声说道。
他与谢临洲师徒情深,知晓谢临洲对阿朝的情意,更明白王家贫寒,主动陪同提亲,既是为谢临洲撑场面,也是想让王家感受到这份亲事的郑重。
嘴上是这样说,他心里则是想着,希望王家人别不识好歹了。
谢临洲微微颔首,握紧了手中的折扇,语气诚恳:“多谢先生肯屈尊陪同,只是不知今日到底会如何,希望一切顺利。”
他们二人坐在马车上。
一行人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朝着城郊的王家走去。
沿途的街坊见了,纷纷探头张望,低声议论着,都好奇国子监的谢夫子和祭酒大人,怎会往这贫寒的城郊去。
不多时,便到了王家门前。
两人捧着谢府备好的聘礼清单,缓步走进了王家大门。
彼时王家正围着饭桌吃饭,大房与三房都在王老爷子的发话下,一大早就出门了,只王郑氏不肯走,硬生生赖在这儿。
王老太太想过今日的场面,此时此刻经历还是难免的惊讶,咽下嘴里的饭,忙不迭地起身迎上去,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李大人,谢夫子,稀客稀客,快请坐。”
王老爷子放下筷子,强装镇定,“老婆子去添两副碗筷来。”语毕,他明知故问:“李大人,谢夫子今日上门所为何事?”
阿朝抬眼望去,正好对上谢临洲的目光,对方眼中满是温和,悄悄朝他点了点头,让他瞬间安下心来。
李祭酒不卑不亢地颔首,将聘礼清单递到王老爷子手中,声音沉稳:“老夫乃国子监祭酒李观,今日受谢府公子谢临洲所托,前来为他与贵府阿朝小哥儿提亲。”
王郑氏眼睛一下子亮了,凑过去盯着清单上的字,心道:绸缎五十匹、玉器两对、白银三百两、还有城南那处带院子的宅子……我的个老天爷,这般多的聘礼。他们王家要发了。
她搓着手,看向阿朝的眼神像是在看块镶金的宝贝,又转向谢临洲,笑容更甚:“谢夫子真是年轻有为,还这般疼惜阿朝,我们阿朝真是好福气。”
王老爷子捏着清单的手微微发颤,看向李祭酒,又瞥了眼谢临洲:“李大人,谢夫子,谢夫子的心意我们领了,只是这聘礼是不是……太厚重了些?”
他心里清楚,阿朝在王家过得并不好,如今能有这样的归宿已经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可又怕谢府送来的聘礼只能看不能用。
没等李祭酒开口,王郑氏就抢着说道:“爹,这聘礼哪有嫌厚的?阿朝能嫁进谢府,那是我们王家的荣耀。不过话说回来,谢公子既然这么有诚意,是不是该再添些?你看阿朝这些年在我们家,我们好吃好喝伺候着,也花了不少钱呢。”
她一边说着一边看向阿朝,似乎想让后者说点什么好话。
阿朝都知道她打什么算盘,此刻装作一脸娇羞没有抬头,压根没理会她。
谢临洲原本一直静静站在一旁,闻言微微蹙眉,却没立刻开口。
李祭酒会意,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语气却多了几分郑重:“王夫人说笑了。临洲备好的这些聘礼,皆是按照朝廷官员娶妻的规制准备,既不少礼数,也不过分铺张。至于阿朝小哥儿在王家的开销,谢公子已然知晓,昨日还特意跟我说,若王家有需要,他愿额外补贴些银两,只是今日提亲,谈的是两家结亲的诚意,而非讨价还价的买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郑氏瞬间僵住的脸,继续道:“况且谢公子说了,这些聘礼明面上是给王家的,实则全归阿朝公子所有,将来他嫁入谢府,这些东西都会跟着他过去,作为他的私产。谢公子看重的,是阿朝小哥儿的品性,而非王家的家世,还请王夫人莫要本末倒置。”
刚放好碗筷的王老太太听到这话,悬着的心终于死了,有些着急的看向王老爷子。
阿朝安静的坐在一旁,看他们的眉眼官司,心里觉得可笑。
李大人都这样说,王老爷子也不好说别的,对着他们作揖,从嘴里挤出几句话:“多谢李大人,多谢谢夫子告知。阿朝能得谢夫子如此相待,是他的造化,我们王家没有异议,愿意促成这门亲事。”
王郑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王老爷子一个眼神制止了。
她悻悻地闭了嘴,心里虽有些不甘,可也知道李祭酒和谢临洲在场,自己再胡搅蛮缠,只会落得难堪。
李祭酒见事情敲定,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婚书,让王老爷子和阿朝分别签字画押,又约定了下聘的日子。
待一切手续办妥,谢临洲上前一步,对着王老爷子夫妇拱手道:“王老爷,王老太太,今日多谢二位成全。眼下国子监还有些急事需我处理,阿朝在学馆也有事情未完成,我便先带他过去了,晚些时候再送他回来。”
王老爷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谢夫子费心了,去吧,让阿朝好生在学馆做事吧。”
王郑氏想阻拦,却找不到理由,只能眼睁睁看着谢临洲走到阿朝身边,轻声道:“走吧。”
阿朝攥着刚签好的婚书,跟着谢临洲往外走,路过三舅母身边时,还能听到她小声嘟囔着,‘聘礼都没了,她的小算盘怎么办’,可他此刻满心都是暖意,早已不在意这些。
不止是王郑氏的小算盘,王家一大家子的算盘都落空了。
走出王家大门,谢临洲侧头看向阿朝,见他眼眶微红,伸手替他理了理衣领,柔声道:“别理方才那些话,往后有我在,没人能再欺负你。学馆那边没事,只是想带你出来透透气。”
阿朝抬头看向谢临洲,眼中满是感动,轻轻“嗯”了一声,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李祭酒瞧他们你侬我侬的出去,无奈的笑了笑,旋即收敛神情,面对王老爷子道:“国子监事务繁忙,我便不留在这儿用膳了,劳烦老爷子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