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阿朝深吸了一口气,声音里带着几分坚定:“外祖父,外祖母,我……我愿意。”
“你愿意?”王老太太又惊又喜,拉着他的手紧了紧,“你想好了就好。”
阿朝点头如捣蒜,明明急着要离开王家,面上还要装作舍不得的模样,“外祖父,外祖母,若是我嫁人了,你们的担子也会变重。”
王老爷子见他心意已决,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他拍了拍阿朝的肩膀:“好,既然你愿意,那咱们就应下这门亲事。至于你说的事儿,我们自有法子。”
阿朝攥着王老太太的手,轻声道:“谢谢外祖父,谢谢外祖母。”
三人在院子里又说了会儿话,王老太太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他往后在谢家要注意的事,阿朝都一一应着。
直到日头渐渐升高,到了该做午饭的时辰,王老太太才拉着阿朝,一起往庖屋去。
午饭准备得比往常丰盛些,王老太太特意杀了只鸡,炖了锅鸡汤,又炒了两个青菜,蒸了一笼白面馒头。刚把饭菜端上桌,院门外就传来了三房王郑氏的声音:“爹,娘,我们来吃饭了。”
话音刚落,王郑氏,王老三、王绣绣走了进来。
他们一进院子,就闻到了鸡汤的香味,王绣绣立刻眼睛一亮,“娘,好香啊,今天有鸡汤喝吗?”
王郑氏看了她一眼,目光落到正在摆碗筷的阿朝身上,又扫了眼桌上的饭菜,心里顿时起了疑:“娘,今天怎么这么丰盛?是不是有啥好事啊?”
王老太太没接话,只招呼他们坐下:“先吃饭吧,有事儿吃完饭再说。”
三房一家人也不客气,坐下就拿起筷子往鸡汤里伸。
王老三毫不客气,夹了块鸡腿,塞进嘴里嚼着,含糊不清地问:“爹,娘,今天到底咋了?平时可没这么多好吃的。”
王老爷子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谢府的人来了,说谢临洲谢公子,有意求娶阿朝。”
第44章
这话一出,三房一家人手里的筷子都停住了。
王郑氏嘴里还嚼着鸡肉,眼睛却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谢公子?就是那个在国子监当夫子的谢临洲谢公子?他要娶阿朝?”
“是。”王老太太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谢公子是真心喜欢阿朝,还说要请李祭酒大人主持提亲,往后定会好好待阿朝。”
王郑氏的脸色瞬间变了,放下筷子,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眼神里满是嫉妒:“好啊,我就知道阿朝不简单。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又给我们家送银子,又让阿朝去学馆做事,原来打着这个主意。”
此话一出,王老大与王陈氏相视一眼,一股寒意从心头蔓延开来。
“郑氏。”王老爷子皱起眉头,语气沉了下来,“你怎么说话呢?往常看在老三的面子上,我一只眼开一只眼闭,可你也莫要不识好歹。”
王郑氏撇了撇嘴,心里却更不服气,哼了声,“爹,我也不是故意说阿朝,就是觉得这事太蹊跷了。谢公子那样的人,不过是因为救命之恩才娶阿朝的,怎么会真心喜欢一个他一个小哥儿?说不定是一时新鲜,等过了劲儿,阿朝在谢家有受不完的罪。”
她想起自己的女儿王绣绣,貌美如花,怎么就没攀上这么好的人。而阿朝一个无品无貌的小哥儿,竟然能嫁给谢临洲那样的大人物,这让她怎么甘心?
她打起如意算盘,“还不如,还不如把绣绣嫁给谢夫子,想必以绣绣的相貌……”
“你少说两句。”王老太太沉下了脸,打断他的话,“谢公子说了,会好好待阿朝,绝不会让他受委屈。你别在这里瞎猜,搅得家里不安生。”
王郑氏还想再说,却被一旁的王老三拉了拉衣角。
王老三咽了口唾沫,眼神里满是羡慕:“娘,谢府可是大户人家,阿朝嫁过去,往后咱们王家不也能沾光吗?说不定谢公子还能给我找个差事呢。”
“对找差事。”王郑氏瞥他眼,可心里也动了心思。
原本能让阿朝勇救命之恩让谢夫子给他相公找活计还知会不会答应。若往后,阿朝真能在谢家站稳脚跟,他们三房说不定真能跟着捞点好处。
可一想到阿朝一个外族人都能有这么好的命,她心里的嫉妒就压不住,嘴里还是忍不住念叨:“真是便宜他了,一个赔钱货,走了这么大的运……”
阿朝坐在一旁,听着王郑氏的话,并无什么表情,默默地往嘴里扒着饭,再过一段时日,他就要离开这里。
他可不管王家到底如何。
王陈氏适时出声:“娘,喜事,别气。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阿朝能有好归宿,我们得好好给阿朝准备些嫁妆,不能让他在谢家受了委屈。”
她真心替阿朝欢喜,谢夫子是个好人,他嫁过去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大从银子一事上拉回神识,在一旁点点头,憨厚地笑着点头。
王老爷子摆摆手,把早些时候对阿朝说的事情说出来,而后补充:“我们已经联系上阿朝父亲的好友了,下午到驿站送信过去,那人就会把阿朝的嫁妆送来,你们没必要操心这个。”
这件事情,阿朝也不知道,不动声色的睨他们夫妇一眼,心想,怪不得这般轻易同意婚事,原来什么都不用出就能拿到他的聘礼。
王郑氏眼前一亮,“这可好,这可好。”到时候谢夫子送来的聘礼,他们三房可要拿多一些。
看她激动,阿朝就知他们打什么如意算盘,匆匆用过午膳食,说去学馆做事背着布包便出门。
路上,他没想王家那点糟心事,反倒想着如何跟谢临洲说,聘礼一事。
阿朝坐在谢府客厅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布包,也不是头一回来谢府了,不知怎的,他还是拘谨的很。
小翠端来的杏仁茶已经凉透,他却没心思喝,耳边满是庭院里归巢雀鸟的啁啾声,心里盘算着待会儿见了谢临洲,该如何开口说聘礼的事。
从王家出来时,他原本盘算着要去国子监寻谢夫子的,可国子监人多眼杂,若是被学生或是其他先生撞见他寻谢临洲,难免会传出闲话,给对方惹麻烦。
再三思索便来了谢府,谢府清静,也适合说些私密话。
桌面上的水果点心上来是如何模样,现在还是如何模样,小翠怕待会谢临洲回来了怪罪他们招待不周,轻声细语:“小哥儿这些水果点心都是早上买回来的,新鲜着,你尝尝。”
对她期盼的目光,阿朝浅笑,捏起一块桃酥,打听:“小翠姑娘,你们公子怎么还未归来?”
按往常,这个时候谢临洲早已经下值了。
小翠解释:“听谢管事说,今日他们要去醉仙楼谈生意,想必还有的等。”
晌午的时候,谢临洲回来吃了个饭并歇息,那时谢忠刚从王家回来,与前者汇报完在王家的事情后,说了下午的安排。小翠正好奉茶,听到了。
阿朝明了,没再多问。
小翠朝外看天色,询问:“想必等公子回来时候也不早了,小哥儿不如在这儿吃个便饭再走。”不等对方回答,她又问:“还不知小哥儿喜欢吃什么菜?酸甜的?咸香的?”
作为谢府里的大丫鬟,她对府内上上下下的事情了解得很,往后面前之人该是正君,她该好好对待。
大周朝嫁到大户人家的哥儿,称呼多是xx君,例如是大少爷的夫郎便是大少君。
阿朝抿唇,思来想去,应了下来,“酸甜的吧,有辣的也成,麻烦小翠姑娘了。”
小翠说了句不麻烦缓缓退去。
阿朝独自坐在客厅内,四处观察,方才有小翠在,他不好四处打量。这会静下心来一看,才觉这厅堂处处透着精致讲究,绝非寻常富户可比。
厅堂是三开间的格局,正中架着一根两人合抱的楠木主梁,梁下悬着一盏六角宫灯,灯架是乌木所制,灯罩则是半透明的云母片。
正墙中间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是‘烟江叠嶂图”,笔触苍劲,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落款是前朝名家沈周的字号,看那纸色泛黄的程度,该是有些年头的古物。
画的两侧挂着一副紫檀木对联,上联是‘松间明月长如此’,下联是‘身外浮云何足论’,字迹清隽飘逸,墨色浓淡相宜,想来也是出自书法好手。
厅堂两侧摆着四把圈椅,椅身是胡桃木所制,椅面铺着墨色绒布,摸上去柔软顺滑。
椅旁各立着一盆盆栽。
阿朝看着这满室雅致,心中暗暗感叹,到底是他小瞧了谢家的财力,想必那日小瞳说的话还是含蓄了。
他正思绪万千,小翠清脆的声音打破的客厅的宁静。
“阿朝小哥儿,我们公子回来了。”
阿朝猛地回过神,连忙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下一秒,谢临洲便站在他眼前,关切问:“怎么不等我派人去接你?从王家到谢府路不算近,你一个人走回来,累不累?”
“你愿意?”王老太太又惊又喜,拉着他的手紧了紧,“你想好了就好。”
阿朝点头如捣蒜,明明急着要离开王家,面上还要装作舍不得的模样,“外祖父,外祖母,若是我嫁人了,你们的担子也会变重。”
王老爷子见他心意已决,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他拍了拍阿朝的肩膀:“好,既然你愿意,那咱们就应下这门亲事。至于你说的事儿,我们自有法子。”
阿朝攥着王老太太的手,轻声道:“谢谢外祖父,谢谢外祖母。”
三人在院子里又说了会儿话,王老太太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他往后在谢家要注意的事,阿朝都一一应着。
直到日头渐渐升高,到了该做午饭的时辰,王老太太才拉着阿朝,一起往庖屋去。
午饭准备得比往常丰盛些,王老太太特意杀了只鸡,炖了锅鸡汤,又炒了两个青菜,蒸了一笼白面馒头。刚把饭菜端上桌,院门外就传来了三房王郑氏的声音:“爹,娘,我们来吃饭了。”
话音刚落,王郑氏,王老三、王绣绣走了进来。
他们一进院子,就闻到了鸡汤的香味,王绣绣立刻眼睛一亮,“娘,好香啊,今天有鸡汤喝吗?”
王郑氏看了她一眼,目光落到正在摆碗筷的阿朝身上,又扫了眼桌上的饭菜,心里顿时起了疑:“娘,今天怎么这么丰盛?是不是有啥好事啊?”
王老太太没接话,只招呼他们坐下:“先吃饭吧,有事儿吃完饭再说。”
三房一家人也不客气,坐下就拿起筷子往鸡汤里伸。
王老三毫不客气,夹了块鸡腿,塞进嘴里嚼着,含糊不清地问:“爹,娘,今天到底咋了?平时可没这么多好吃的。”
王老爷子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谢府的人来了,说谢临洲谢公子,有意求娶阿朝。”
第44章
这话一出,三房一家人手里的筷子都停住了。
王郑氏嘴里还嚼着鸡肉,眼睛却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谢公子?就是那个在国子监当夫子的谢临洲谢公子?他要娶阿朝?”
“是。”王老太太点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谢公子是真心喜欢阿朝,还说要请李祭酒大人主持提亲,往后定会好好待阿朝。”
王郑氏的脸色瞬间变了,放下筷子,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眼神里满是嫉妒:“好啊,我就知道阿朝不简单。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又给我们家送银子,又让阿朝去学馆做事,原来打着这个主意。”
此话一出,王老大与王陈氏相视一眼,一股寒意从心头蔓延开来。
“郑氏。”王老爷子皱起眉头,语气沉了下来,“你怎么说话呢?往常看在老三的面子上,我一只眼开一只眼闭,可你也莫要不识好歹。”
王郑氏撇了撇嘴,心里却更不服气,哼了声,“爹,我也不是故意说阿朝,就是觉得这事太蹊跷了。谢公子那样的人,不过是因为救命之恩才娶阿朝的,怎么会真心喜欢一个他一个小哥儿?说不定是一时新鲜,等过了劲儿,阿朝在谢家有受不完的罪。”
她想起自己的女儿王绣绣,貌美如花,怎么就没攀上这么好的人。而阿朝一个无品无貌的小哥儿,竟然能嫁给谢临洲那样的大人物,这让她怎么甘心?
她打起如意算盘,“还不如,还不如把绣绣嫁给谢夫子,想必以绣绣的相貌……”
“你少说两句。”王老太太沉下了脸,打断他的话,“谢公子说了,会好好待阿朝,绝不会让他受委屈。你别在这里瞎猜,搅得家里不安生。”
王郑氏还想再说,却被一旁的王老三拉了拉衣角。
王老三咽了口唾沫,眼神里满是羡慕:“娘,谢府可是大户人家,阿朝嫁过去,往后咱们王家不也能沾光吗?说不定谢公子还能给我找个差事呢。”
“对找差事。”王郑氏瞥他眼,可心里也动了心思。
原本能让阿朝勇救命之恩让谢夫子给他相公找活计还知会不会答应。若往后,阿朝真能在谢家站稳脚跟,他们三房说不定真能跟着捞点好处。
可一想到阿朝一个外族人都能有这么好的命,她心里的嫉妒就压不住,嘴里还是忍不住念叨:“真是便宜他了,一个赔钱货,走了这么大的运……”
阿朝坐在一旁,听着王郑氏的话,并无什么表情,默默地往嘴里扒着饭,再过一段时日,他就要离开这里。
他可不管王家到底如何。
王陈氏适时出声:“娘,喜事,别气。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啊,阿朝能有好归宿,我们得好好给阿朝准备些嫁妆,不能让他在谢家受了委屈。”
她真心替阿朝欢喜,谢夫子是个好人,他嫁过去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王老大从银子一事上拉回神识,在一旁点点头,憨厚地笑着点头。
王老爷子摆摆手,把早些时候对阿朝说的事情说出来,而后补充:“我们已经联系上阿朝父亲的好友了,下午到驿站送信过去,那人就会把阿朝的嫁妆送来,你们没必要操心这个。”
这件事情,阿朝也不知道,不动声色的睨他们夫妇一眼,心想,怪不得这般轻易同意婚事,原来什么都不用出就能拿到他的聘礼。
王郑氏眼前一亮,“这可好,这可好。”到时候谢夫子送来的聘礼,他们三房可要拿多一些。
看她激动,阿朝就知他们打什么如意算盘,匆匆用过午膳食,说去学馆做事背着布包便出门。
路上,他没想王家那点糟心事,反倒想着如何跟谢临洲说,聘礼一事。
阿朝坐在谢府客厅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布包,也不是头一回来谢府了,不知怎的,他还是拘谨的很。
小翠端来的杏仁茶已经凉透,他却没心思喝,耳边满是庭院里归巢雀鸟的啁啾声,心里盘算着待会儿见了谢临洲,该如何开口说聘礼的事。
从王家出来时,他原本盘算着要去国子监寻谢夫子的,可国子监人多眼杂,若是被学生或是其他先生撞见他寻谢临洲,难免会传出闲话,给对方惹麻烦。
再三思索便来了谢府,谢府清静,也适合说些私密话。
桌面上的水果点心上来是如何模样,现在还是如何模样,小翠怕待会谢临洲回来了怪罪他们招待不周,轻声细语:“小哥儿这些水果点心都是早上买回来的,新鲜着,你尝尝。”
对她期盼的目光,阿朝浅笑,捏起一块桃酥,打听:“小翠姑娘,你们公子怎么还未归来?”
按往常,这个时候谢临洲早已经下值了。
小翠解释:“听谢管事说,今日他们要去醉仙楼谈生意,想必还有的等。”
晌午的时候,谢临洲回来吃了个饭并歇息,那时谢忠刚从王家回来,与前者汇报完在王家的事情后,说了下午的安排。小翠正好奉茶,听到了。
阿朝明了,没再多问。
小翠朝外看天色,询问:“想必等公子回来时候也不早了,小哥儿不如在这儿吃个便饭再走。”不等对方回答,她又问:“还不知小哥儿喜欢吃什么菜?酸甜的?咸香的?”
作为谢府里的大丫鬟,她对府内上上下下的事情了解得很,往后面前之人该是正君,她该好好对待。
大周朝嫁到大户人家的哥儿,称呼多是xx君,例如是大少爷的夫郎便是大少君。
阿朝抿唇,思来想去,应了下来,“酸甜的吧,有辣的也成,麻烦小翠姑娘了。”
小翠说了句不麻烦缓缓退去。
阿朝独自坐在客厅内,四处观察,方才有小翠在,他不好四处打量。这会静下心来一看,才觉这厅堂处处透着精致讲究,绝非寻常富户可比。
厅堂是三开间的格局,正中架着一根两人合抱的楠木主梁,梁下悬着一盏六角宫灯,灯架是乌木所制,灯罩则是半透明的云母片。
正墙中间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的是‘烟江叠嶂图”,笔触苍劲,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落款是前朝名家沈周的字号,看那纸色泛黄的程度,该是有些年头的古物。
画的两侧挂着一副紫檀木对联,上联是‘松间明月长如此’,下联是‘身外浮云何足论’,字迹清隽飘逸,墨色浓淡相宜,想来也是出自书法好手。
厅堂两侧摆着四把圈椅,椅身是胡桃木所制,椅面铺着墨色绒布,摸上去柔软顺滑。
椅旁各立着一盆盆栽。
阿朝看着这满室雅致,心中暗暗感叹,到底是他小瞧了谢家的财力,想必那日小瞳说的话还是含蓄了。
他正思绪万千,小翠清脆的声音打破的客厅的宁静。
“阿朝小哥儿,我们公子回来了。”
阿朝猛地回过神,连忙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下一秒,谢临洲便站在他眼前,关切问:“怎么不等我派人去接你?从王家到谢府路不算近,你一个人走回来,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