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新年过后,谢家已将聘金彩礼准备妥当。谢老秀才便请来同村两位全福妇人(注释:指父母健在,有丈夫,儿女双全的女性),周先生,连同下聘书时候官媒人,又请上乐人鼓手,一路吹吹打打,去周家送上聘礼和礼书。是谓“纳征”。
周家自然欢欢喜喜收下,又有许多回礼:银碗银筷、绸缎衣裳、鞋袜儒巾、笔墨纸砚、果品点心,皆是双数,成双成对。
谢老秀才夫妇见周家回礼丰厚,礼数周全,越发欢喜满意。又请了先生定下婚期,还是原先为谢凡与周小姐合八字那位。
天气渐渐转暖,早春二月,万物复苏。谢凡与周小姐婚期已至。谢凡便如提线木偶一般,被家人安排着去周家迎亲。谢凡早已接受早婚命运,服从家长安排:让早起便早起,让穿戴便穿戴,按着吉时骑马出门,一路吹打前往周家,向周老爷呈上迎书,将新娘子接回家中。是谓“亲迎”。
新人到谢家后又有各种繁文缛节,行礼跪拜,礼数繁多。谢凡整日操劳,心中毫无波澜,只觉疲惫不堪。直到新人被送入洞房,谢凡见新房里红彤彤一片,周小姐盖着盖头坐在婚床上。他心里才生出些真情实感:“这就是要与我相伴一辈子的妻子。”
前世谢凡未曾结婚便父母双亡,好朋友也年纪轻轻突然猝死。这一世又是个爹早死、娘跑路的倒霉开局,在李宁自杀之后,谢凡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命苦,自带孤单人设?
如今见到周小姐好端端坐在新房中,窈窕婀娜,光彩夺目。谢凡此时年方十六,正是血气方刚,心里自然高兴起来:“虽然只见过一面,也不知道是美是丑,小脚也实在很膈应人。但是单身四十多年,终于,我有老婆了!”
谢凡带着七分欣喜,三分紧张,将新娘子红盖头揭开。只见周小姐生了一张白嫩嫩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唇。盖头揭开,周小姐不由得两颊浮起红晕,含羞带笑望着谢凡。
“比我想象中可漂亮多了!”谢凡对周小姐十分满意,“本来还担心包办婚姻老婆长得丑怎么办,这年代都不兴离婚的。没想到周小姐这么好看,当年元宵灯会我怎么没看清楚。哎呀,真是太好了。”
谢凡虽然两世为人,可从没谈过恋爱,正在绞尽脑汁寻思,要怎么和漂亮媳妇相处,“是先说说话,还是先吃点东西?亦或是直接一点,一起脱衣服休息?”
周小姐却眉头微蹙,先开口说道:“还请相公饶恕奴家。”
谢凡不由一愣,问道:“饶恕什么?我们才刚见面啊?”
周小姐却把头低了下去,又抿了抿嘴唇,一副欲言又止模样。
谢凡更愣了,暗想:“我们才刚刚结婚,莫非她,就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难道一结婚就,被绿了?那,我要不要原谅她?”
他不由得着急起来,催促追问道:“你且说出来,到底是何事?”
周小姐这才轻启朱唇,红着脸小声说道:“奴家,奴家,昨日癸水来了。”说罢,将头埋得更低了,一脸愧疚之色。
“癸水?原来是来月经了啊,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嘛。有什么可饶恕的。吓我一跳,还以为是有什么大事情。”谢凡心里长舒一口气。
转念一想,谢凡明白过来:是周小姐是因为自己在新婚之夜身子不爽利,不能让新郎官尽兴,所以才请谢凡饶恕。见周小姐如此温柔体贴,谢凡对新婚妻子,油然而生一股怜爱之情。连忙柔声细语,对周小姐好一番耐心宽慰。
见妻子面色终于缓和下来,谢凡便叫来兰花,让她为周小姐煮一碗红糖水送来。兰花立刻明白过来是谢凡体贴妻子,心道:“小少爷真是位大好人,夫人真是有福气。”忙不迭煮好糖水还卧了个鸡蛋,送到房中来。
谢凡看着妻子喝完红糖水吃完鸡蛋,又想到此时天气还颇为寒冷。便招呼周小姐的两陪嫁丫鬟春风和秋月过来,让她们给自家小姐拿汤婆子过来。
突然想起前世所知生理卫生知识:女性月经期间除了需要保证休息和保暖,更不宜同房。谢凡又让春风和秋月再拿一床被子进房,自己在新房地上打了个地铺。临睡前嘱咐周小姐安心休息,有事便叫自己。
周小姐本来心存愧疚,见谢凡如此体贴爱护自己,心中十分欢喜。夫妻两人都深感幸运,各自睡了不提。
第39章 回门子
昨晚谢凡打地铺一事,谢老秀才和陆氏早已听兰花说了。谢老秀才颇有些不满,新婚之夜新郎官打地铺像什么样子。陆氏却知这是宝贝孙子爱护妻子,夫妻双方互敬互爱,才是正理,对谢老秀才好一番宽慰开解。
次日清早,周小姐向谢老秀才和陆氏两位长辈敬茶。陆氏见孙儿媳妇相貌秀丽,举止乖巧,十分欢喜。谢老秀才虽不满宝贝孙子打地铺,可经过妻子劝说,又想到周小姐嫁妆丰厚,也高兴起来。两位老人都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接过茶杯。
谢老秀才和陆氏身为长辈,照例嘱咐了几句“夫妻和睦,家和万事兴”,周小姐一一恭敬答应。谢凡在旁也觉心满意足,一家四口皆是喜气洋洋。
周老爷身为乡宦,家中只有一妻一妾,育有两子两女。前三个孩子皆是周太太嫡出:长女早已出阁,嫁给门当户对官家子弟,留在西北定居;二子也都科举入仕,如今在外地为官。周家多年积累,家境富裕,又无负担,周小姐虽是庶出幼女,周太太倒未曾在嫁妆上亏待庶女。
周小姐嫁妆箱笼颇多,不仅带来诸多衣裳首饰,日用家具,又有溧水县城一间铺子,还有四个下人一并到了谢家。春风秋月两个小丫鬟,皆是十六七岁,相貌清秀,举止伶俐。另有两个家人,是三十出头一对夫妻,看着也是精明能干。
谢凡记得女性月经周期一般是五天左右,所以此后一晚谢凡也在房中打地铺休息。小夫妻两人晚上闲来无事,谢凡便和新婚妻子,一人床上,一人地下,闲话家常,增进感情。
谢凡知道周小姐闺名唤作“倩娘”,想起《诗经·卫风》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便念给妻子。周倩娘听后就笑了,笑声清脆,悦耳动人。
谢凡听见妻子笑声,便问她可曾念过书,识得字?
周倩娘说起父亲周老爷赋闲在家,哥姐也离家在外,闲来无事,便教自己读书识字。所以自己读过些《内训》,《女论语》和《女戒》,略微识文断字。
(注释:《女诫》、《内训》、《女论语》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书籍,其中《内训》是明成祖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于永乐二年(1404年)所编着。本文架空设定是朱标即位,《内训》假设为朱标后妻吕氏所编着。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似乎比较合理。)
谢凡听闻心中十分欣喜,暗自窃喜:“太好了,原来倩娘也读过书。”于是玩笑说道:“以后我备考秋闱,要辛苦倩娘陪我用功了。”周倩娘自然含笑应允下来。
两人又玩笑几句,周倩娘便沉沉睡去。
谢凡听闻妻子不再言语,于黑暗里暗暗思量:“希望以后我们也能有些共同语言。如今结了婚就基本没有离婚的,夫妻感情破裂可就难受了。我要和倩娘好好相处,好好对她。没有感情基础,也争取把感情培养出来。”
接着他翻身躺平,转念一想:“倩娘从小学的是《女戒》,内心应该是个符合封建道德的传统女性。我们三观恐怕很难一致,会不会无法相互理解?哎,既然又不能离婚,哪怕我们没有爱情,也争取有些亲情,希望相敬如宾吧。”
又想起妻子相貌美丽,举止温柔。还有一双三寸金莲,正是契合时下审美。
“她从小缠足,硬生生把脚骨折断,想必吃了许多苦头。”谢凡实在无法以小脚为美,可对周倩娘难免又涌起些怜惜之情,也渐渐睡着。
按照风俗,新婚夫妇婚后第三日须得回娘家探亲,所谓“回门”。谢凡陪着倩娘,回溧水县城周家。
倩娘坐轿在前,谢凡步行在后,后面跟着家人抬着回门礼,有绸缎布匹、毡鞋绫袜、宣纸歙砚、湖笔徽墨,另有点心酒水。礼物皆是双数,意为夫妻成双,合好百年。
到达周家,周老爷携着妻妾已在正堂等候。谢凡夫妻进门,便向岳父岳母磕头行礼。周老爷与周太太坐在主位受礼,皆是笑容可掬,倩娘生母则侍立一旁。
新婚夫妇行礼完毕,周家设宴款待新女婿。宴席丰盛自不必说,周老爷与周太太也殷勤夹菜,频频敬酒。只是谢凡实在不敢放肆吃喝,担心在岳父岳母面前失了礼数。
酒足饭饱,周老爷与谢凡说些文章举业、仕途经济,勉励女婿来年秋闱得中。谢凡连忙表示:“小婿必定竭尽全力,挣出功名,来日封妻荫子”,周老爷听了满意,抚须微笑。其实谢凡内心更想发家致富,做个安乐富家翁,却不敢说出口来。
周老爷曾在军中效力,不免谈到朝廷长年用兵。“兵饷粮草所耗繁重,可边患未平,实在难以两全。”说罢周老爷长叹一声。谢凡仔细倾听,连连应和,时时提问,力求老泰山满意。
周家自然欢欢喜喜收下,又有许多回礼:银碗银筷、绸缎衣裳、鞋袜儒巾、笔墨纸砚、果品点心,皆是双数,成双成对。
谢老秀才夫妇见周家回礼丰厚,礼数周全,越发欢喜满意。又请了先生定下婚期,还是原先为谢凡与周小姐合八字那位。
天气渐渐转暖,早春二月,万物复苏。谢凡与周小姐婚期已至。谢凡便如提线木偶一般,被家人安排着去周家迎亲。谢凡早已接受早婚命运,服从家长安排:让早起便早起,让穿戴便穿戴,按着吉时骑马出门,一路吹打前往周家,向周老爷呈上迎书,将新娘子接回家中。是谓“亲迎”。
新人到谢家后又有各种繁文缛节,行礼跪拜,礼数繁多。谢凡整日操劳,心中毫无波澜,只觉疲惫不堪。直到新人被送入洞房,谢凡见新房里红彤彤一片,周小姐盖着盖头坐在婚床上。他心里才生出些真情实感:“这就是要与我相伴一辈子的妻子。”
前世谢凡未曾结婚便父母双亡,好朋友也年纪轻轻突然猝死。这一世又是个爹早死、娘跑路的倒霉开局,在李宁自杀之后,谢凡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命苦,自带孤单人设?
如今见到周小姐好端端坐在新房中,窈窕婀娜,光彩夺目。谢凡此时年方十六,正是血气方刚,心里自然高兴起来:“虽然只见过一面,也不知道是美是丑,小脚也实在很膈应人。但是单身四十多年,终于,我有老婆了!”
谢凡带着七分欣喜,三分紧张,将新娘子红盖头揭开。只见周小姐生了一张白嫩嫩瓜子脸,丹凤眼樱桃唇。盖头揭开,周小姐不由得两颊浮起红晕,含羞带笑望着谢凡。
“比我想象中可漂亮多了!”谢凡对周小姐十分满意,“本来还担心包办婚姻老婆长得丑怎么办,这年代都不兴离婚的。没想到周小姐这么好看,当年元宵灯会我怎么没看清楚。哎呀,真是太好了。”
谢凡虽然两世为人,可从没谈过恋爱,正在绞尽脑汁寻思,要怎么和漂亮媳妇相处,“是先说说话,还是先吃点东西?亦或是直接一点,一起脱衣服休息?”
周小姐却眉头微蹙,先开口说道:“还请相公饶恕奴家。”
谢凡不由一愣,问道:“饶恕什么?我们才刚见面啊?”
周小姐却把头低了下去,又抿了抿嘴唇,一副欲言又止模样。
谢凡更愣了,暗想:“我们才刚刚结婚,莫非她,就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难道一结婚就,被绿了?那,我要不要原谅她?”
他不由得着急起来,催促追问道:“你且说出来,到底是何事?”
周小姐这才轻启朱唇,红着脸小声说道:“奴家,奴家,昨日癸水来了。”说罢,将头埋得更低了,一脸愧疚之色。
“癸水?原来是来月经了啊,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嘛。有什么可饶恕的。吓我一跳,还以为是有什么大事情。”谢凡心里长舒一口气。
转念一想,谢凡明白过来:是周小姐是因为自己在新婚之夜身子不爽利,不能让新郎官尽兴,所以才请谢凡饶恕。见周小姐如此温柔体贴,谢凡对新婚妻子,油然而生一股怜爱之情。连忙柔声细语,对周小姐好一番耐心宽慰。
见妻子面色终于缓和下来,谢凡便叫来兰花,让她为周小姐煮一碗红糖水送来。兰花立刻明白过来是谢凡体贴妻子,心道:“小少爷真是位大好人,夫人真是有福气。”忙不迭煮好糖水还卧了个鸡蛋,送到房中来。
谢凡看着妻子喝完红糖水吃完鸡蛋,又想到此时天气还颇为寒冷。便招呼周小姐的两陪嫁丫鬟春风和秋月过来,让她们给自家小姐拿汤婆子过来。
突然想起前世所知生理卫生知识:女性月经期间除了需要保证休息和保暖,更不宜同房。谢凡又让春风和秋月再拿一床被子进房,自己在新房地上打了个地铺。临睡前嘱咐周小姐安心休息,有事便叫自己。
周小姐本来心存愧疚,见谢凡如此体贴爱护自己,心中十分欢喜。夫妻两人都深感幸运,各自睡了不提。
第39章 回门子
昨晚谢凡打地铺一事,谢老秀才和陆氏早已听兰花说了。谢老秀才颇有些不满,新婚之夜新郎官打地铺像什么样子。陆氏却知这是宝贝孙子爱护妻子,夫妻双方互敬互爱,才是正理,对谢老秀才好一番宽慰开解。
次日清早,周小姐向谢老秀才和陆氏两位长辈敬茶。陆氏见孙儿媳妇相貌秀丽,举止乖巧,十分欢喜。谢老秀才虽不满宝贝孙子打地铺,可经过妻子劝说,又想到周小姐嫁妆丰厚,也高兴起来。两位老人都笑容满面,和蔼可亲接过茶杯。
谢老秀才和陆氏身为长辈,照例嘱咐了几句“夫妻和睦,家和万事兴”,周小姐一一恭敬答应。谢凡在旁也觉心满意足,一家四口皆是喜气洋洋。
周老爷身为乡宦,家中只有一妻一妾,育有两子两女。前三个孩子皆是周太太嫡出:长女早已出阁,嫁给门当户对官家子弟,留在西北定居;二子也都科举入仕,如今在外地为官。周家多年积累,家境富裕,又无负担,周小姐虽是庶出幼女,周太太倒未曾在嫁妆上亏待庶女。
周小姐嫁妆箱笼颇多,不仅带来诸多衣裳首饰,日用家具,又有溧水县城一间铺子,还有四个下人一并到了谢家。春风秋月两个小丫鬟,皆是十六七岁,相貌清秀,举止伶俐。另有两个家人,是三十出头一对夫妻,看着也是精明能干。
谢凡记得女性月经周期一般是五天左右,所以此后一晚谢凡也在房中打地铺休息。小夫妻两人晚上闲来无事,谢凡便和新婚妻子,一人床上,一人地下,闲话家常,增进感情。
谢凡知道周小姐闺名唤作“倩娘”,想起《诗经·卫风》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句,便念给妻子。周倩娘听后就笑了,笑声清脆,悦耳动人。
谢凡听见妻子笑声,便问她可曾念过书,识得字?
周倩娘说起父亲周老爷赋闲在家,哥姐也离家在外,闲来无事,便教自己读书识字。所以自己读过些《内训》,《女论语》和《女戒》,略微识文断字。
(注释:《女诫》、《内训》、《女论语》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书籍,其中《内训》是明成祖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于永乐二年(1404年)所编着。本文架空设定是朱标即位,《内训》假设为朱标后妻吕氏所编着。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似乎比较合理。)
谢凡听闻心中十分欣喜,暗自窃喜:“太好了,原来倩娘也读过书。”于是玩笑说道:“以后我备考秋闱,要辛苦倩娘陪我用功了。”周倩娘自然含笑应允下来。
两人又玩笑几句,周倩娘便沉沉睡去。
谢凡听闻妻子不再言语,于黑暗里暗暗思量:“希望以后我们也能有些共同语言。如今结了婚就基本没有离婚的,夫妻感情破裂可就难受了。我要和倩娘好好相处,好好对她。没有感情基础,也争取把感情培养出来。”
接着他翻身躺平,转念一想:“倩娘从小学的是《女戒》,内心应该是个符合封建道德的传统女性。我们三观恐怕很难一致,会不会无法相互理解?哎,既然又不能离婚,哪怕我们没有爱情,也争取有些亲情,希望相敬如宾吧。”
又想起妻子相貌美丽,举止温柔。还有一双三寸金莲,正是契合时下审美。
“她从小缠足,硬生生把脚骨折断,想必吃了许多苦头。”谢凡实在无法以小脚为美,可对周倩娘难免又涌起些怜惜之情,也渐渐睡着。
按照风俗,新婚夫妇婚后第三日须得回娘家探亲,所谓“回门”。谢凡陪着倩娘,回溧水县城周家。
倩娘坐轿在前,谢凡步行在后,后面跟着家人抬着回门礼,有绸缎布匹、毡鞋绫袜、宣纸歙砚、湖笔徽墨,另有点心酒水。礼物皆是双数,意为夫妻成双,合好百年。
到达周家,周老爷携着妻妾已在正堂等候。谢凡夫妻进门,便向岳父岳母磕头行礼。周老爷与周太太坐在主位受礼,皆是笑容可掬,倩娘生母则侍立一旁。
新婚夫妇行礼完毕,周家设宴款待新女婿。宴席丰盛自不必说,周老爷与周太太也殷勤夹菜,频频敬酒。只是谢凡实在不敢放肆吃喝,担心在岳父岳母面前失了礼数。
酒足饭饱,周老爷与谢凡说些文章举业、仕途经济,勉励女婿来年秋闱得中。谢凡连忙表示:“小婿必定竭尽全力,挣出功名,来日封妻荫子”,周老爷听了满意,抚须微笑。其实谢凡内心更想发家致富,做个安乐富家翁,却不敢说出口来。
周老爷曾在军中效力,不免谈到朝廷长年用兵。“兵饷粮草所耗繁重,可边患未平,实在难以两全。”说罢周老爷长叹一声。谢凡仔细倾听,连连应和,时时提问,力求老泰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