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灵气不用太多,否则生长速度会暴露。
但就这么一点,第二天姜蘅一大早出发去采蘑菇时看了眼自家的田地,草籽也都冒出约莫两厘米的嫩芽,水稻田里,昨天插好的秧苗今天就仿佛已经扎根好了,看着精神很多,比昨天还长大了一点。
更别说本就提前发芽的小麦,一晚上时间,大部分小麦种子竟然都从土里挣扎着冒出个绿色的小尖尖。
还有她已经种下十来天的两亩菜地。
菜地种类并不算多,其中半亩生菜,这会儿看着已经半大,已经可以摘了吃的,而且正是好吃的时候,每一片叶片都脆嫩无比,看一眼都仿佛能想象到吃到嘴里那脆嫩清甜的口感。
姜蘅把自己想馋了,果断决定中午摘一颗生菜,吃烤鱼肉。
直接将鱼肉烤着吃,不带汤的那种。
意犹未尽的又看了看她家的田地,姜蘅径直上山。
半道上还接到了砖瓦水泥老板的电话,再次确认收货时间,今天下午会准时将她要的全部送到。
她的养殖大业马上就能开启了!
——
上午还是照常采蘑菇,晒蘑菇。
今天姜蘅打算休息,顺便将外地的干蘑菇订单处理了,因此来来回回三趟,摘的蘑菇成功将院子的水泥地都塞满了,陈阿英被她请过来专门用软刷简单清理蘑菇,帮忙晒蘑菇。
等到姜蘅第三趟回来,又扛着两麻袋蘑菇时,陈阿英人都麻了:“我滴老天诶,你这是进货去了??!”
这人和人咋就差别这么大呢?
她也时不时去山脚下找蘑菇,别说那些贵价蘑菇,就是普通蘑菇找到的都不错。
轮到姜蘅这丫头,没有一次落空的。
今天一上午,每次抗两袋蘑菇回来,一共三四十斤,到现在院子里已经放了一百多斤蘑菇了!
姜蘅笑嘻嘻道:“可能运气好,我每次随便找一块地,就很多蘑菇,这蘑菇长得太快了。”
实际是她能用灵气催生,一斤的蘑菇,能被她催生成两斤,相对而言找到的好蘑菇自然更多了。
“啧啧啧……”陈阿英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过很快思绪又被她后一句话带偏,点头:“蘑菇确实长得快,之前没蘑菇的地儿,可能一晚上过去,就能长好多。”
就是她碰不到!
看着院子放满了,姜蘅便不再摘蘑菇了。
她昨天已经提前在网上买了不少竹编晾晒架和簸箕,加钱让卖家发的加急快递,今天下午应该能送到,明天就能多晾晒一点。
重新拆了个牙刷,姜蘅拿了个小板凳过去,跟着一起清理。
刚坐下,焦糖、布丁这两只就凑过来,嗷呜嗷呜的跟她撒娇,蹭得她都没办法好好干活。
陈阿英看乐了:“这两狗倒是黏你。”
姜蘅笑得眉眼弯弯:“我可是它们衣食父母嘛~”
手上安抚的顺毛,从脑袋滑向脊背,这两天吃着带灵气的食物,它们身上毛发都更加顺滑,手感很好,就是……感觉瘦了点。
明明吃得挺饱的,昨天做了鱼丸,原本留着的几条草鱼杀了,请了陈阿英帮忙,做了足足六斤鱼丸,剩下的鱼肉去掉骨刺,剁成肉泥,做饭时蒸一大团搅,拌在米饭里,时不时再吃两片菜叶子,啃半个番茄,两只狗每次都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经常还要剩下一点,姜蘅也都放在院子外,给路过的大狗吃。
结果还是比刚到家稍微瘦了点。
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喝奶,没了奶膘,也可能鱼肉不长胖?
揉了两下,姜蘅推了推它们哄道:“好了,自己去玩!”
“嗷!”
两只还有些不情愿,但可能灵气吸收多了,稍微聪明了一点,还是理解她的意思,见姜蘅没有松口,哼哼唧唧的让开了,两姐妹互相追逐打闹去了。
陈阿英惊奇道:“哎哟,它们还真的听话呀!”
“它们很聪明,我说多了,就真的听懂一点。”姜蘅很自然的说着。
这两只狗真的很聪明,她放在院子里的蘑菇,它们从来不去动。
要知道这些蘑菇可都是带着灵气的,对它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要是没有阵法,早被天上飞来飞去的鸟给叼走不少。
陈阿英这下真有些后悔:“早知道留一只了。”
姜蘅笑嘻嘻道:“晚喽,都是我的!”
“哈哈哈。”陈阿英被逗笑了:“我就是说说,真要养还是折腾人。”
聊了会儿狗,她想起来姜蘅要建鸡窝,问:“你跟师傅联系好时间不?你大伯后天回来,估摸着要休息好几天,到时候可以跟师傅一起干点。”
姜蘅点头:“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就过来开工,不过大伯好不容易回来休息,就别让他干活了。”转而道:“我也正要跟大伯娘你说呢,一个老师傅加两个徒弟,他们中午吃饭这些,大伯娘你帮忙负责一下?伙食费我一周结算一次,先给一千,你看着买。”
陈阿英当即道:“行啊,不过伙食费也太多了吧?”
在村子里生活,肉蛋奶靠买的,一天一百都很多了。
姜蘅道:“还好,一天三顿,三个干力气活的,饭量肯定也不小,而且到时候可能不止三个人,你就尽量做多一点,免得没吃饱,剩饭剩菜也别留着,直接倒给村子里的猫狗吃。”
陈阿英光是听着就觉得心疼,但想着花钱请的师傅,还是得好好招待,人家干活也会尽心点,便点头:“知道了,那我到时候多买点肉,菜就吃咱自己地里的?”
姜蘅:“看大伯娘您的,反正紧着这一千钱用,要是不够跟我说。”
顺便又谈了一下工资,有了昨天的经验,这一次就轻松多了,陈阿英除了对自己一天一百五太多了犹豫了一下,就接受了。
主要可能姜国夏、姜长海他们都会过来帮忙,到时候应该不止三个人吃饭,人一多,做饭可不简单。
事情谈妥了,十一点多,蘑菇也处理完了,姜蘅本想留她吃饭,但陈阿英又有昨天的剩菜没解决,非要回去吃,姜蘅只好自己吃,找到最大也是最后一条草鱼,三两下处理了。
内脏交给焦糖布丁解决,剩下的鱼肉剔骨,切成一片片的,这样的切法刚好可以将鱼刺提前剔除,放锅里加点油煎熟,沾点辣椒粉,用脆嫩的生菜叶包裹着,一口塞到嘴里。
那滋味,绝了!
先是冰凉、脆嫩的生菜叶“咔擦咔擦”被咬破的动静,接着是热乎乎辛辣鲜嫩的鱼肉,而咀嚼中,哪怕如此重口味,鱼肉本身的清甜和生菜那种脆爽的甘甜依旧能被舌尖清晰的品尝到。
生菜刚好解腻,姜蘅没有配米饭,直接这么吃了一大盘。
一颗生菜没打住,中途又去菜地里摘了两颗。
碰上姜国夏过来看她的菜地,见她这么嫩的菜也摘去,跟看败家子似的:“你就这么摘了?!”
姜蘅还热情推销:“这个时候的生菜正好吃呢,堂伯你要不要来点?”
姜国夏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你少吃点,不是说留着卖钱的吗?别被你吃完了。”
他就是不放心姜蘅种的地。
这孩子种水稻,没提前下化肥,其他地估计也没下肥,奈何他们怎么说,这孩子都不听,说是要做什么纯天然绿色食品,他不懂,就想来看看秧苗能不能适应。
现在一看,倒是多亏了昨天大半夜的一场雨,秧苗一个个精神着。
眼看着都已经在扎根了。
只能说姜蘅这孩子可能真有点种地的运道在?说要雨就真的下了场,简直跟专门给她浇地似的。
姜蘅遗憾作罢,只摘了两颗自己吃,嗯,中途还给两只狗也分享一下,带灵气的蔬菜,没有农药之类的,真的纯天然关键是还长得好,虫眼都没有,焦糖布丁也很喜欢,偶尔还能蹭到鱼肉,开心死了,吃着吃着就吃撑了,在姜蘅还没吃完时就已经互相依偎着睡着了。
看得姜蘅一阵羡慕。
小狗就是好,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吃!
——
晒了一上午,下午蘑菇就缩水了很多。
原本挤挤挨挨的蘑菇,得以有了点空闲,就是不时还要给蘑菇翻个面。
姜蘅干脆在客厅练功,一边等送货的到。
翻面不麻烦,她一道灵力打过去,所有蘑菇都能翻面。
就是有点琐碎。
还好这几天都是大太阳,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三天就能晒好这一批。
不过要是以后经常需要晒蘑菇,这种事情还是得外包出去。
下午两点多,砖瓦水泥这些东西送到了。
姜国夏他们听见动静,特意跑过来帮忙签收。
都是熟人,双方检查后没问题,姜蘅付了钱,所有材料费加起来就是小一万。
接收完货,姜蘅去镇上拿快递,有小狗的玩具和食盆、也有她买的一些东西,三轮车都堆满了,这要是小电驴都带不回去。
但就这么一点,第二天姜蘅一大早出发去采蘑菇时看了眼自家的田地,草籽也都冒出约莫两厘米的嫩芽,水稻田里,昨天插好的秧苗今天就仿佛已经扎根好了,看着精神很多,比昨天还长大了一点。
更别说本就提前发芽的小麦,一晚上时间,大部分小麦种子竟然都从土里挣扎着冒出个绿色的小尖尖。
还有她已经种下十来天的两亩菜地。
菜地种类并不算多,其中半亩生菜,这会儿看着已经半大,已经可以摘了吃的,而且正是好吃的时候,每一片叶片都脆嫩无比,看一眼都仿佛能想象到吃到嘴里那脆嫩清甜的口感。
姜蘅把自己想馋了,果断决定中午摘一颗生菜,吃烤鱼肉。
直接将鱼肉烤着吃,不带汤的那种。
意犹未尽的又看了看她家的田地,姜蘅径直上山。
半道上还接到了砖瓦水泥老板的电话,再次确认收货时间,今天下午会准时将她要的全部送到。
她的养殖大业马上就能开启了!
——
上午还是照常采蘑菇,晒蘑菇。
今天姜蘅打算休息,顺便将外地的干蘑菇订单处理了,因此来来回回三趟,摘的蘑菇成功将院子的水泥地都塞满了,陈阿英被她请过来专门用软刷简单清理蘑菇,帮忙晒蘑菇。
等到姜蘅第三趟回来,又扛着两麻袋蘑菇时,陈阿英人都麻了:“我滴老天诶,你这是进货去了??!”
这人和人咋就差别这么大呢?
她也时不时去山脚下找蘑菇,别说那些贵价蘑菇,就是普通蘑菇找到的都不错。
轮到姜蘅这丫头,没有一次落空的。
今天一上午,每次抗两袋蘑菇回来,一共三四十斤,到现在院子里已经放了一百多斤蘑菇了!
姜蘅笑嘻嘻道:“可能运气好,我每次随便找一块地,就很多蘑菇,这蘑菇长得太快了。”
实际是她能用灵气催生,一斤的蘑菇,能被她催生成两斤,相对而言找到的好蘑菇自然更多了。
“啧啧啧……”陈阿英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过很快思绪又被她后一句话带偏,点头:“蘑菇确实长得快,之前没蘑菇的地儿,可能一晚上过去,就能长好多。”
就是她碰不到!
看着院子放满了,姜蘅便不再摘蘑菇了。
她昨天已经提前在网上买了不少竹编晾晒架和簸箕,加钱让卖家发的加急快递,今天下午应该能送到,明天就能多晾晒一点。
重新拆了个牙刷,姜蘅拿了个小板凳过去,跟着一起清理。
刚坐下,焦糖、布丁这两只就凑过来,嗷呜嗷呜的跟她撒娇,蹭得她都没办法好好干活。
陈阿英看乐了:“这两狗倒是黏你。”
姜蘅笑得眉眼弯弯:“我可是它们衣食父母嘛~”
手上安抚的顺毛,从脑袋滑向脊背,这两天吃着带灵气的食物,它们身上毛发都更加顺滑,手感很好,就是……感觉瘦了点。
明明吃得挺饱的,昨天做了鱼丸,原本留着的几条草鱼杀了,请了陈阿英帮忙,做了足足六斤鱼丸,剩下的鱼肉去掉骨刺,剁成肉泥,做饭时蒸一大团搅,拌在米饭里,时不时再吃两片菜叶子,啃半个番茄,两只狗每次都吃得肚子圆鼓鼓的。
经常还要剩下一点,姜蘅也都放在院子外,给路过的大狗吃。
结果还是比刚到家稍微瘦了点。
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喝奶,没了奶膘,也可能鱼肉不长胖?
揉了两下,姜蘅推了推它们哄道:“好了,自己去玩!”
“嗷!”
两只还有些不情愿,但可能灵气吸收多了,稍微聪明了一点,还是理解她的意思,见姜蘅没有松口,哼哼唧唧的让开了,两姐妹互相追逐打闹去了。
陈阿英惊奇道:“哎哟,它们还真的听话呀!”
“它们很聪明,我说多了,就真的听懂一点。”姜蘅很自然的说着。
这两只狗真的很聪明,她放在院子里的蘑菇,它们从来不去动。
要知道这些蘑菇可都是带着灵气的,对它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要是没有阵法,早被天上飞来飞去的鸟给叼走不少。
陈阿英这下真有些后悔:“早知道留一只了。”
姜蘅笑嘻嘻道:“晚喽,都是我的!”
“哈哈哈。”陈阿英被逗笑了:“我就是说说,真要养还是折腾人。”
聊了会儿狗,她想起来姜蘅要建鸡窝,问:“你跟师傅联系好时间不?你大伯后天回来,估摸着要休息好几天,到时候可以跟师傅一起干点。”
姜蘅点头:“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就过来开工,不过大伯好不容易回来休息,就别让他干活了。”转而道:“我也正要跟大伯娘你说呢,一个老师傅加两个徒弟,他们中午吃饭这些,大伯娘你帮忙负责一下?伙食费我一周结算一次,先给一千,你看着买。”
陈阿英当即道:“行啊,不过伙食费也太多了吧?”
在村子里生活,肉蛋奶靠买的,一天一百都很多了。
姜蘅道:“还好,一天三顿,三个干力气活的,饭量肯定也不小,而且到时候可能不止三个人,你就尽量做多一点,免得没吃饱,剩饭剩菜也别留着,直接倒给村子里的猫狗吃。”
陈阿英光是听着就觉得心疼,但想着花钱请的师傅,还是得好好招待,人家干活也会尽心点,便点头:“知道了,那我到时候多买点肉,菜就吃咱自己地里的?”
姜蘅:“看大伯娘您的,反正紧着这一千钱用,要是不够跟我说。”
顺便又谈了一下工资,有了昨天的经验,这一次就轻松多了,陈阿英除了对自己一天一百五太多了犹豫了一下,就接受了。
主要可能姜国夏、姜长海他们都会过来帮忙,到时候应该不止三个人吃饭,人一多,做饭可不简单。
事情谈妥了,十一点多,蘑菇也处理完了,姜蘅本想留她吃饭,但陈阿英又有昨天的剩菜没解决,非要回去吃,姜蘅只好自己吃,找到最大也是最后一条草鱼,三两下处理了。
内脏交给焦糖布丁解决,剩下的鱼肉剔骨,切成一片片的,这样的切法刚好可以将鱼刺提前剔除,放锅里加点油煎熟,沾点辣椒粉,用脆嫩的生菜叶包裹着,一口塞到嘴里。
那滋味,绝了!
先是冰凉、脆嫩的生菜叶“咔擦咔擦”被咬破的动静,接着是热乎乎辛辣鲜嫩的鱼肉,而咀嚼中,哪怕如此重口味,鱼肉本身的清甜和生菜那种脆爽的甘甜依旧能被舌尖清晰的品尝到。
生菜刚好解腻,姜蘅没有配米饭,直接这么吃了一大盘。
一颗生菜没打住,中途又去菜地里摘了两颗。
碰上姜国夏过来看她的菜地,见她这么嫩的菜也摘去,跟看败家子似的:“你就这么摘了?!”
姜蘅还热情推销:“这个时候的生菜正好吃呢,堂伯你要不要来点?”
姜国夏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你少吃点,不是说留着卖钱的吗?别被你吃完了。”
他就是不放心姜蘅种的地。
这孩子种水稻,没提前下化肥,其他地估计也没下肥,奈何他们怎么说,这孩子都不听,说是要做什么纯天然绿色食品,他不懂,就想来看看秧苗能不能适应。
现在一看,倒是多亏了昨天大半夜的一场雨,秧苗一个个精神着。
眼看着都已经在扎根了。
只能说姜蘅这孩子可能真有点种地的运道在?说要雨就真的下了场,简直跟专门给她浇地似的。
姜蘅遗憾作罢,只摘了两颗自己吃,嗯,中途还给两只狗也分享一下,带灵气的蔬菜,没有农药之类的,真的纯天然关键是还长得好,虫眼都没有,焦糖布丁也很喜欢,偶尔还能蹭到鱼肉,开心死了,吃着吃着就吃撑了,在姜蘅还没吃完时就已经互相依偎着睡着了。
看得姜蘅一阵羡慕。
小狗就是好,吃了睡睡了玩,玩了吃!
——
晒了一上午,下午蘑菇就缩水了很多。
原本挤挤挨挨的蘑菇,得以有了点空闲,就是不时还要给蘑菇翻个面。
姜蘅干脆在客厅练功,一边等送货的到。
翻面不麻烦,她一道灵力打过去,所有蘑菇都能翻面。
就是有点琐碎。
还好这几天都是大太阳,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三天就能晒好这一批。
不过要是以后经常需要晒蘑菇,这种事情还是得外包出去。
下午两点多,砖瓦水泥这些东西送到了。
姜国夏他们听见动静,特意跑过来帮忙签收。
都是熟人,双方检查后没问题,姜蘅付了钱,所有材料费加起来就是小一万。
接收完货,姜蘅去镇上拿快递,有小狗的玩具和食盆、也有她买的一些东西,三轮车都堆满了,这要是小电驴都带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