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24节
何知节在扈市广播电视局担任局长,年前刚成立了一个东方电视台,年后扈城电视一套要增加一个晨间栏目,很多事情都需要他拍板,可不就忙得不可开交。
第178章 求和
从纪家出来, 父女俩又去了一趟董杏花家,把庞巧和庞为带回了家,这趟年就算是拜完了。
按理说其实还应该去一趟家属院给徐荷叶大舅董宏富拜年, 不过两家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关系连普通人都不如, 前两年都不走动了,如今过年自然不会去拜年。
徐荷叶以为两家就这样默认将来老死不相往来,但她没想到有些人的脸皮能这么厚。父女四人回到家,还没进门就听到屋里吵吵嚷嚷的。
徐荷叶敲了敲门, 有人来开门。个子很高,不是董桃花。徐荷叶抬起头才发现来人竟然是刘文。
“是你?你怎么在我家?”徐荷叶皱起眉, 脱掉脚上的小皮鞋, 换上专属的棉鞋。
刘文看了一眼徐荷叶脱下的小皮鞋,抿了抿唇, 这双鞋是商场最新款, 年前他妈带他和妹妹逛街买新衣服在商场的专卖店看到过, 刘君特别喜欢,试了又试, 最后他妈还是没给买。
他还记得临走前,鞋店服务员对着他们翻白眼的模样。
刘文又想起几年前徐荷叶刚回扈城的模样,灰头土脸的,身上穿着老旧过时的土棉袄, 那时的他站在高位俯视对方,如今不过几年时间, 两家地位逆转。
徐家开了服装厂,买了新房,还开了服装店, 而他爸妈却接连经历失业下岗,找不到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如今还被迫来曾经瞧不上的人家里求他们帮忙。
刘文想到这里,嘴里那句‘我们来给大姑拜年’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徐荷叶进了屋,身后的庞巧庞为跟着从鞋柜里找到自己的棉鞋,然后换鞋子。最后进来的是徐辉。徐辉看了一眼刘文,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不过什么也没说。
他一个大人,还不至于和个小孩子计较。
从入户门进去,然后到了客厅,这才发现不止刘文,他爸爸妈妈妹妹还有大舅哥董宏富一家竟然也在。
按理说大年初一都是父亲带着孩子四处拜年,母亲守在家里,以防有其他客人来家里拜年,家里无人给人家闭门羹。
但徐辉没想到,这两家做事这么不讲究。
两家还要什么脸面呢?
纪家老五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还是有道理的。
董家现在就是一摊烂泥,谁都不想沾一手,以免惹得一身腥。别说亲戚朋友,就连邻居拜年都会略过他们那一家子。
前两年,董宏富还傲娇地等着,徐家在扈城买了房,大年初二回娘家总要来给他这个大舅子拜年。
但他硬是从初一等到十五,也没等来人。
第二年,徐家和庞家依然没来。
董宏富终于承认,他真的彻底得罪了两个妹妹,都不想和他家往来了。
年前,他找了个亲戚组了个饭局帮忙说情,结果来的只有老三一人。老三过来就一句话,她跟着大姐走。大姐原谅了他,那她也会原谅他。连饭都没吃,人就走了。
董宏富气得要死,他身为大哥主动放低身段找姐妹俩求和,结果她们还拿乔。
只是形势比人强,气了几天,董宏富默默给自己哄好了。大妹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蒸蒸日上,他家都快连饭都吃不起了。
若是能把桃花哄回来,不说别的,去她厂里当个库管都能行的吧,或者把老婆塞进去缝衣服。他现在已经不做什么小领导的美梦了,能正儿八经找份工作,按月拿工资,养活一家三口就行了。
戴盈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两年她找过无数的工作,都干不长久。刚开始她还挑工作,后来就成了工作挑她。现在她能做的只有那些又脏又臭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
戴盈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医院做护工照顾那些瘫痪老人,当初照顾老董糊弄,如今拿钱给别人干活就不可能糊弄了。
每天给那些陌生老头老太太擦屎洗尿布,戴盈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快被屎尿腌入味了。辛苦就不说了,那些老人的子女还特别爱挑毛病,挑了毛病就扣钱。
戴盈实在忍受不了就提出了辞职。
以前觉得她是老板的大嫂,还和别人一样踩缝纫机干流水线有些掉价,现在却觉得能有这样一份坐在工厂里干干净净做事的工作比什么都让人满足。
为了不再回到医院给人擦屎洗尿布,夫妻俩一致决定放下脸皮,亲自上门来徐家找董桃花求和。
为表诚意,还把儿子董康泰也拉上了,一家三口一起上门。
只是他们没想到,刘强叶佳怡这对不要脸的公婆见他们过来,也死缠烂打跟着过来。
第179章 拒绝
屋里两大家子人, 除了董桃花外,其他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尤其是董宏富,他现在的姿态已经放得很低了, 只求一份工作, 没想到董桃花依然这般心狠, 一口回绝,一点余地都不留。
董桃花当然不愿意,董宏富之前可是有偷拿厂里东西卖钱的案底在,让他去厂里做库管, 不是把老鼠丢进了米缸?
两家关系又这样近,外人不知底细, 就算有人发现他偷东西, 估计也不敢说出来,以免吃力不讨好, 里外不是人。
疏不离亲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不收戴盈也是同样的考虑, 她做缝纫, 计件拿钱,看似凭本事吃饭, 但还真不是这样。
做衣服,总有的工序难,有的工序简单好做,她会不会仗着自己是老板亲戚的关系, 让小组长分活儿时给她分些单价高,容易做的工序?
活儿做得不好, 质检不过关让她返工,会不会借着这层关系企图蒙混过关?
如果是董杏花,董桃花很肯定她不会。
但是戴盈, 董桃花百分百确定,她一定会这样。
毕竟她一直就是这么个人。
车间领导管不了,就会找他们的上司。
杏花和荷叶倒是能管,但两家毕竟是亲戚关系,如果轻轻放过呢,董宏富和戴盈就会变本加厉,能混则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他工人的工作心态。
如果严肃处理,工人们不会觉得老板法纪严明,反而会共情两人,觉得老板没人情味,对待自己的大哥大嫂都如此不留情面,以后对他们那样的普通员工肯定更加苛刻无情。
不管从哪个角度想,董桃花都觉得这样‘不知分寸’的亲戚一定不能弄到自家工厂里。
她帮不了忙,但不能给女儿找麻烦。
所以董宏富刚提个苗头,董桃花便直接给拒绝了。
只是——董桃花看着董宏富两鬓的白发,眼里闪过一丝不忍。
几年前,她刚回扈城时,董宏富四十多岁,看着还很年轻,头发浓密乌黑,脸上也没什么褶子。经过这几年生活的磋磨,头发稀疏了不少,黑发里夹杂着白发,整个人颓废而苍老,也越发像父亲老董了。
董家这四个孩子中,老大董宏富是最像父亲老董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原来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精气神不一样,看着就没那么像。
如今董宏富被生活磋磨地一身老气,看着和老董离世前一模一样。
想了想,她道:“工厂最近确实不招人。这样吧,我回头问问杏花,看其他工厂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如果有的话,我让她通知你们。”
戴盈瘪了瘪嘴,低声嘀咕了一句:“什么不招人,不想帮我们就直说。”
“大嫂你说什么?”董桃花没听清,抬头望了过去。
戴盈挤出一抹笑:“没说什么,我就是说麻烦你了,我和你哥的工作就靠你了。还有你侄子,康泰也二十三四岁了,如果有合适他的岗位,大妹你也多上上心。”
“能帮我肯定帮。”董桃花说厂里不招人倒也不是骗他们。
之前盘下申一纺织厂,除了补发工人工资外,市政那边还要求厂里接纳部分年纪较大,家庭困难,又或者下岗后不方便找工作的老员工。
南方服装厂这边自然不同意。
两百名员工,已经能够满足他们工厂的运转需求。
但市政那边非常坚持。
最近这几年因为国企改制,员工下岗已经发生了好多起悲剧。
年轻、身体好的员工,下岗后或许还能找到其他工作,但那些离了纺织厂就难以维持生存的员工,市政不做安排,总不能真看着他们下岗后走上绝路吧!
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几个月,最后才敲定了合同。
南方服装厂以八百万的价格盘下整座申一纺织厂,包括申一纺织厂所有生产线以及工厂二十年产权,这么多钱分两期拿出,第一期拿出五百万,支付申一厂拖欠的员工工资。
剩下三百万,分五年连本带利还清,同时南方服装厂还必须吸纳不低于十分之一也就是五百名原申一厂员工,两年内不得无故辞退。
一些,变成五百名。
按照每人每月三百计算,一年光工资就要花出去一百八十万。
两年,就是三百六十万。
南方服装厂两年内能不能挣到这么多利润都很难说,以他们现在的规模不需要也负担不起这么多员工,市政的这个要求完全是强人所难。
双方险些又谈崩了,最后市政那边答应给南方服装厂五年免税期,这桩持续了几个月的谈判才算落地。
怎么说呢,这份合同,从长远来看,对南方服装厂是有利的。
不说厂里那些成熟的生产线,就那么大的厂房二十年产权就很值钱。
但也要他们能熬过去才行。
熬过最艰难的这三年,企业知名度打开,销售额大幅度上涨,增加厂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南方服装厂才能迎来真正的起飞。
然而目前,他们还没找到破局点。
能保持收支平衡,把工厂运营下去,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去年夏末,合同刚签下来,就进入服装销售淡季。
不管是批发,还是自家店铺的销售额都很惨淡。眼瞅着入不敷出,不说徐荷叶董杏花他们,就连董桃花这个不在工厂上班的人都跟着着急,嘴角的燎泡长了一层又一层。
好不容易天气冷了,进入冬装销售旺季,勉强挣了点钱,过了年,又进入淡季,且这一淡还会直接淡到四五月夏装上市。
进账有限,但是每个月的硬性支出却不会少。
七百名员工摆在那儿,就算活儿少,每人每月一百块钱的工资,也有七万块。再加上商铺租金,还有欠政府的三百万本金以及上百万的利息。
可以说厂里每个人睁开眼都在想办法弄钱。
开源节流,开源很难,那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省支出。那么多员工,近一两年内厂里都不会再招工。别说她大哥大嫂身上一堆毛病,就算人很好,她也不会松口。
第180章 看眼色
徐荷叶进了屋, 也没打招呼,拎着东西就进了书房。
第178章 求和
从纪家出来, 父女俩又去了一趟董杏花家,把庞巧和庞为带回了家,这趟年就算是拜完了。
按理说其实还应该去一趟家属院给徐荷叶大舅董宏富拜年, 不过两家闹到如今这个地步, 关系连普通人都不如, 前两年都不走动了,如今过年自然不会去拜年。
徐荷叶以为两家就这样默认将来老死不相往来,但她没想到有些人的脸皮能这么厚。父女四人回到家,还没进门就听到屋里吵吵嚷嚷的。
徐荷叶敲了敲门, 有人来开门。个子很高,不是董桃花。徐荷叶抬起头才发现来人竟然是刘文。
“是你?你怎么在我家?”徐荷叶皱起眉, 脱掉脚上的小皮鞋, 换上专属的棉鞋。
刘文看了一眼徐荷叶脱下的小皮鞋,抿了抿唇, 这双鞋是商场最新款, 年前他妈带他和妹妹逛街买新衣服在商场的专卖店看到过, 刘君特别喜欢,试了又试, 最后他妈还是没给买。
他还记得临走前,鞋店服务员对着他们翻白眼的模样。
刘文又想起几年前徐荷叶刚回扈城的模样,灰头土脸的,身上穿着老旧过时的土棉袄, 那时的他站在高位俯视对方,如今不过几年时间, 两家地位逆转。
徐家开了服装厂,买了新房,还开了服装店, 而他爸妈却接连经历失业下岗,找不到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如今还被迫来曾经瞧不上的人家里求他们帮忙。
刘文想到这里,嘴里那句‘我们来给大姑拜年’的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
徐荷叶进了屋,身后的庞巧庞为跟着从鞋柜里找到自己的棉鞋,然后换鞋子。最后进来的是徐辉。徐辉看了一眼刘文,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不过什么也没说。
他一个大人,还不至于和个小孩子计较。
从入户门进去,然后到了客厅,这才发现不止刘文,他爸爸妈妈妹妹还有大舅哥董宏富一家竟然也在。
按理说大年初一都是父亲带着孩子四处拜年,母亲守在家里,以防有其他客人来家里拜年,家里无人给人家闭门羹。
但徐辉没想到,这两家做事这么不讲究。
两家还要什么脸面呢?
纪家老五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还是有道理的。
董家现在就是一摊烂泥,谁都不想沾一手,以免惹得一身腥。别说亲戚朋友,就连邻居拜年都会略过他们那一家子。
前两年,董宏富还傲娇地等着,徐家在扈城买了房,大年初二回娘家总要来给他这个大舅子拜年。
但他硬是从初一等到十五,也没等来人。
第二年,徐家和庞家依然没来。
董宏富终于承认,他真的彻底得罪了两个妹妹,都不想和他家往来了。
年前,他找了个亲戚组了个饭局帮忙说情,结果来的只有老三一人。老三过来就一句话,她跟着大姐走。大姐原谅了他,那她也会原谅他。连饭都没吃,人就走了。
董宏富气得要死,他身为大哥主动放低身段找姐妹俩求和,结果她们还拿乔。
只是形势比人强,气了几天,董宏富默默给自己哄好了。大妹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蒸蒸日上,他家都快连饭都吃不起了。
若是能把桃花哄回来,不说别的,去她厂里当个库管都能行的吧,或者把老婆塞进去缝衣服。他现在已经不做什么小领导的美梦了,能正儿八经找份工作,按月拿工资,养活一家三口就行了。
戴盈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两年她找过无数的工作,都干不长久。刚开始她还挑工作,后来就成了工作挑她。现在她能做的只有那些又脏又臭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
戴盈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医院做护工照顾那些瘫痪老人,当初照顾老董糊弄,如今拿钱给别人干活就不可能糊弄了。
每天给那些陌生老头老太太擦屎洗尿布,戴盈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快被屎尿腌入味了。辛苦就不说了,那些老人的子女还特别爱挑毛病,挑了毛病就扣钱。
戴盈实在忍受不了就提出了辞职。
以前觉得她是老板的大嫂,还和别人一样踩缝纫机干流水线有些掉价,现在却觉得能有这样一份坐在工厂里干干净净做事的工作比什么都让人满足。
为了不再回到医院给人擦屎洗尿布,夫妻俩一致决定放下脸皮,亲自上门来徐家找董桃花求和。
为表诚意,还把儿子董康泰也拉上了,一家三口一起上门。
只是他们没想到,刘强叶佳怡这对不要脸的公婆见他们过来,也死缠烂打跟着过来。
第179章 拒绝
屋里两大家子人, 除了董桃花外,其他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尤其是董宏富,他现在的姿态已经放得很低了, 只求一份工作, 没想到董桃花依然这般心狠, 一口回绝,一点余地都不留。
董桃花当然不愿意,董宏富之前可是有偷拿厂里东西卖钱的案底在,让他去厂里做库管, 不是把老鼠丢进了米缸?
两家关系又这样近,外人不知底细, 就算有人发现他偷东西, 估计也不敢说出来,以免吃力不讨好, 里外不是人。
疏不离亲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不收戴盈也是同样的考虑, 她做缝纫, 计件拿钱,看似凭本事吃饭, 但还真不是这样。
做衣服,总有的工序难,有的工序简单好做,她会不会仗着自己是老板亲戚的关系, 让小组长分活儿时给她分些单价高,容易做的工序?
活儿做得不好, 质检不过关让她返工,会不会借着这层关系企图蒙混过关?
如果是董杏花,董桃花很肯定她不会。
但是戴盈, 董桃花百分百确定,她一定会这样。
毕竟她一直就是这么个人。
车间领导管不了,就会找他们的上司。
杏花和荷叶倒是能管,但两家毕竟是亲戚关系,如果轻轻放过呢,董宏富和戴盈就会变本加厉,能混则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他工人的工作心态。
如果严肃处理,工人们不会觉得老板法纪严明,反而会共情两人,觉得老板没人情味,对待自己的大哥大嫂都如此不留情面,以后对他们那样的普通员工肯定更加苛刻无情。
不管从哪个角度想,董桃花都觉得这样‘不知分寸’的亲戚一定不能弄到自家工厂里。
她帮不了忙,但不能给女儿找麻烦。
所以董宏富刚提个苗头,董桃花便直接给拒绝了。
只是——董桃花看着董宏富两鬓的白发,眼里闪过一丝不忍。
几年前,她刚回扈城时,董宏富四十多岁,看着还很年轻,头发浓密乌黑,脸上也没什么褶子。经过这几年生活的磋磨,头发稀疏了不少,黑发里夹杂着白发,整个人颓废而苍老,也越发像父亲老董了。
董家这四个孩子中,老大董宏富是最像父亲老董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原来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精气神不一样,看着就没那么像。
如今董宏富被生活磋磨地一身老气,看着和老董离世前一模一样。
想了想,她道:“工厂最近确实不招人。这样吧,我回头问问杏花,看其他工厂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如果有的话,我让她通知你们。”
戴盈瘪了瘪嘴,低声嘀咕了一句:“什么不招人,不想帮我们就直说。”
“大嫂你说什么?”董桃花没听清,抬头望了过去。
戴盈挤出一抹笑:“没说什么,我就是说麻烦你了,我和你哥的工作就靠你了。还有你侄子,康泰也二十三四岁了,如果有合适他的岗位,大妹你也多上上心。”
“能帮我肯定帮。”董桃花说厂里不招人倒也不是骗他们。
之前盘下申一纺织厂,除了补发工人工资外,市政那边还要求厂里接纳部分年纪较大,家庭困难,又或者下岗后不方便找工作的老员工。
南方服装厂这边自然不同意。
两百名员工,已经能够满足他们工厂的运转需求。
但市政那边非常坚持。
最近这几年因为国企改制,员工下岗已经发生了好多起悲剧。
年轻、身体好的员工,下岗后或许还能找到其他工作,但那些离了纺织厂就难以维持生存的员工,市政不做安排,总不能真看着他们下岗后走上绝路吧!
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几个月,最后才敲定了合同。
南方服装厂以八百万的价格盘下整座申一纺织厂,包括申一纺织厂所有生产线以及工厂二十年产权,这么多钱分两期拿出,第一期拿出五百万,支付申一厂拖欠的员工工资。
剩下三百万,分五年连本带利还清,同时南方服装厂还必须吸纳不低于十分之一也就是五百名原申一厂员工,两年内不得无故辞退。
一些,变成五百名。
按照每人每月三百计算,一年光工资就要花出去一百八十万。
两年,就是三百六十万。
南方服装厂两年内能不能挣到这么多利润都很难说,以他们现在的规模不需要也负担不起这么多员工,市政的这个要求完全是强人所难。
双方险些又谈崩了,最后市政那边答应给南方服装厂五年免税期,这桩持续了几个月的谈判才算落地。
怎么说呢,这份合同,从长远来看,对南方服装厂是有利的。
不说厂里那些成熟的生产线,就那么大的厂房二十年产权就很值钱。
但也要他们能熬过去才行。
熬过最艰难的这三年,企业知名度打开,销售额大幅度上涨,增加厂规模,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南方服装厂才能迎来真正的起飞。
然而目前,他们还没找到破局点。
能保持收支平衡,把工厂运营下去,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去年夏末,合同刚签下来,就进入服装销售淡季。
不管是批发,还是自家店铺的销售额都很惨淡。眼瞅着入不敷出,不说徐荷叶董杏花他们,就连董桃花这个不在工厂上班的人都跟着着急,嘴角的燎泡长了一层又一层。
好不容易天气冷了,进入冬装销售旺季,勉强挣了点钱,过了年,又进入淡季,且这一淡还会直接淡到四五月夏装上市。
进账有限,但是每个月的硬性支出却不会少。
七百名员工摆在那儿,就算活儿少,每人每月一百块钱的工资,也有七万块。再加上商铺租金,还有欠政府的三百万本金以及上百万的利息。
可以说厂里每个人睁开眼都在想办法弄钱。
开源节流,开源很难,那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节省支出。那么多员工,近一两年内厂里都不会再招工。别说她大哥大嫂身上一堆毛病,就算人很好,她也不会松口。
第180章 看眼色
徐荷叶进了屋, 也没打招呼,拎着东西就进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