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恶犬驯养指南 第50节
裴承绪面露迟疑,欲言又止。
此时,陆临川也自军
帐中闻声而来,皱眉道:“主公,我昨夜夜观天象,西北暗星聚气,怕是这几日还有一场大雨。若堤坝不及早修筑,届时不只是水淹良田,怕是连城中也难保无虞。”
姬阳冷声点头:“召军中统事来。”
须臾,统事匆匆赶来,压低声音在他耳边禀报:“主公,军中粮草还可撑三日,但若今日照百姓数目全数发放,恐怕今晚将士们连口干粮都无。”
姬阳面色微变,刚要出声,远处又一道脚步急促而来。
“主公!”杜孟秋带着风尘之气奔至,一进营门便拱手低声道:“属下刚得密报,丰都调来的粮草,在途经西岭时遭遇伏击,七成粮被劫,仅余少部分正在押运途中,恐也难支太久。”
“你说什么?”姬阳声音如锋,“谁敢劫我们东阳军救灾的粮?”
杜孟秋道:“暂不知来路。因宁陵原桥毁坏,丰都改走西岭之道,地势偏僻,消息封锁得迟了。”
一连串的打击让众人皆默。
远处百姓仍在怒吼:“郡守大人,您说发粮,如今却食言,我们都不干了,谁也别想修堤!粮都不给,我们凭什么听你们调遣?”
“我家四口人还等着这口粮撑命!再不发,今儿就冲了这军营!”
事态愈演愈烈,连士卒都开始低声议论,局势仿佛风前残烛,一触即乱。
陆临川咬牙道:“若此刻不尽快动工,宁陵城怕是真要被困水中。但民心若乱,再想调配人力就难了。”
姬阳目光一凝,低声问:“越白呢?”
越白闻声至,拱手:“主公。”
姬阳沉声道:“即刻快马回丰都,调下一批军粮,同时查是谁劫了我们的粮草。无论是山贼流寇,还是旁支势力,务必查清来路。”
越白抱拳领命而去。
姬阳望着那越聚越紧的百姓,沉声开口:“将军中干粮,先发给百姓一半,先稳住人心。”
杜孟秋一惊:“主公,那我们将士今日就……”
姬阳冷道:“我们还有行军用粮,先顶一日!将士若无饭吃,也比这整座城乱了强。”
他眸光一转:“堤坝一日动不了工,咱们几日后就等着与百姓一同淹死在这宁陵泥泽里。”
军中众将皆面色一紧,陆临川当即抱拳:“属下明白,必在今夜前动工一半。”
姬阳点头,转身上马,高声喝令:“所有人听令,营中发粮,郡守协助登记,动用周边村长佐吏按户配比,务必公平分发。”
语罢,他回望营门外翻涌的百姓,眸色如刀:“从这一刻起,百姓与兵卒,同在一城,同吃一锅饭。”
人群中一片安静,有老妪眼中泛泪,有汉子松手扔下锄柄,也有人抽泣道:“都督大人肯与咱们一同熬……那咱也就听命修堤!”
紧接着,有人低声说道:“吃好了就跟着都督一起去修渠。”
气氛在瞬间改变,先前叫嚣的怒意逐渐平息,有百姓开始主动排起了队。
城中客栈内,夜色沉沉。
一盏青灯在桌上轻轻晃动,映得屋中微光忽明忽暗。楼弃背负双手,立于窗前,眸色深沉如墨,望着远方黑影重重的天边,像是在思索,又像在等待。
风过窗棂,吹动他鬓边发丝。
忽然,房门轻响,一名男子戴着斗笠、身披短褐,悄然推门而入。他低头关上门,旋即“砰”地一声单膝跪地,低声道:
“燕王殿下,属下已按令行事。我们在西岭设伏,劫下东阳军运粮马队一行。大半粮草已转移藏妥,只是……他们押运兵力多于预料,属下等未能全数拦截。”
“不过——”他语气一顿,“余粮草也不过杯水车薪,就算运到也撑不过三日。即便再有援粮,也只能勉强解困,却难以长续。”
话音未落,楼弃已倏然转身,面色森冷。
下一瞬,他一脚踹出,正中那人胸口,将其踹翻在地。
那人闷哼一声,口中泛出血腥气。
“没能全部拦下?你觉得我让你去西岭是为了走个过场吗?”
楼弃俯身,声音冷到极点:“我需要的是绝粮之困,让姬阳寸步难行,而不是让他还有余粮苟延残喘。”
地上的人不敢抬头,只伏在地上低声道:“属下无能,请殿下责罚。”
楼弃却已转身,重新站回窗前,眼眸深处闪过一抹阴沉的锐芒。他冷笑一声:
“废物,自己去领罚。”
夜色沉沉,乌云厚重如铅,堤坝边却依旧灯火未息。
姬阳披着一身风尘,衣襟早被汗水与泥污染得看不出颜色。他手中执着锄把,与东阳军一道搬土砌堤。百姓也跟着一铲一铲地填土,尽管动作缓慢,却都默默坚持。
时间悄然推至深夜。
堤边一片沉默,唯有铁锹入泥、土石翻动的声音。
忽而,有人在昏暗中低声抱怨:“太累了……我们都干一天了,腰都直不起来了。”
“是啊……都督不是说修完这段就歇么,怎么还不停?”
细细碎碎的怨声像水草一样在黑夜中悄悄滋生。
姬阳站在一块石头上听得分明,眉心微皱,眼眸扫过众人,见他们有的已扶腰喘气,有的蹲在地上不愿动弹。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今日到此为止。所有人,先回营休整。”
此言一出,众人如释重负,纷纷放下手中工具,扶着彼此往回走去。
回到营帐内,火盆边挤满了人。士兵与百姓席地而坐,每人手中不过一小块干粮,浸泡在热水中软化后分而食之。有人咽下时还呛了水,却只能咧嘴苦笑。
姬阳也捧着一碗,坐在帐前,片刻未语。
他额角青筋微跳,手指紧按太阳穴,头痛如锥。他已几夜未好好休息,城中粮草、疫病、堤坝、民怨……样样悬在眼前。
忽然,一名军士掀帘而入,抱拳道:“启禀都督,夫人那边来报,疫区已有大半病患退热,情况好转,死亡人数今日为零。”
姬阳抬眼,怔了片刻,似是忽然松了口气,整个人靠在木椅上,像是卸下了一层沉重。
“终于……”
这时,陆临川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卷刚绘好的草图,坐到姬阳身边。
他斟了一口茶,沉声开口:“子溯。”
“嗯?”
“你要不要写封信,给凉州。”陆临川看着他,目光深沉。
“凉州就在河对岸,从水路绕过去只需三日。只要你写信,不出五日,凉州的粮就能运来。”
第40章
营帐一瞬寂静。
姬阳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唇角沉了沉,似有犹豫。帐中灯火跳跃,他的神情半沉在光影中,未言一语。
陆临川继续劝道:“我知道你不喜凉州的一切,更不愿向姜怀策低头。但眼下,你还有别的法子吗?凉州地势高、连年丰收,自古少有水患,如今宁陵告急,难道你真要坐看百姓断粮,将士困乏?”
他顿了顿,语气低了些:“你为何就是不肯……”
“研墨。”姬阳忽然开口,打断了他。
陆临川一怔,旋即面上露出喜色:“我这就研墨。”
姬阳倚在几案前,目光沉静却带着些说不清的疲惫与坚定:“行舟,我们已走到穷途末路了。我也明白,所谓尊严与脸面,在百姓生死面前,一文不值。你不用再劝,我想明白了——为将来计,今日这膝盖,我必须得弯。”
姬阳坐在案前,眉心紧锁,手中信纸已写至尾句。他按住信角,深吸一口气,刚要封入信封,忽听帐外脚步声疾至,随即一名军士掀帘而入,满面喜色,气息尚未平稳便大声禀道:
“都督!好消息!凉州来人了!凉州孟使君……就在帐外!”
姬阳微愕,抬眼盯着士兵:“谁?”
“孟……孟啸使君,凉州来的。正是您的姐夫!”
姬阳目光一凛:“我的姐夫?”
士兵吓得立刻改口:“是……夫人的姐夫,属下失言。”
姬阳沉默半晌,将那封未封的书信放回案上,起身
道:“请。”
片刻后,一人掀帘而入。身着青袍、佩有使节铜符,正是孟啸。
孟啸拱手行礼:“都督,凉州调拨的粮草与药材已就绪,此刻便在渡口装船,最迟今日午后可尽数送达。”
姬阳上前两步,语气冷静:“你怎么会来得如此及时?是谁命你来的?”
孟啸含笑道:“三日前,紫川府上收到我夫人妹子姜辞的一封急信,说宁陵疫病暴发、百姓断粮,情况危急。我岳丈当夜便令我前来先行探路,并调集离宁陵最近三郡余粮先行送来,后续从紫川出发的大批粮草也会陆续抵达。”
姬阳神色一动:“她写信求援了?”
孟啸点头,带着几分敬佩道:“是。信上字字急切,却无一字为己,满篇所言皆为百姓与将士性命安危。”
帐中一片寂然。
姬阳低头看了眼桌上那封未送出的信,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他原以为一切艰难都要自己扛,未曾想,那女子竟已默默在他前头走了好几步。
陆临川此刻也走了进来,听完此言,不由低声感慨:“夫人这一封书信,救得不止是宁陵,还有你。”
姬阳坐下,掌心拂过案上字迹,喃喃道:“我竟然不知,她竟然还有一个姐夫……”
孟啸笑了笑:“都督,您怕是不知道,我与阿潋是上月才成婚,这段亲事也是去岁才定下来,夫人怕未得禀告于您。”
姬阳挑眉:“那就有劳孟……姐夫了。”
孟啸抱拳退去,说道:“我这就去盯着他们渡河。”
陆临川忽然感慨出声:“子溯,此姻联得好。你总说当初是政令压身、无奈成婚,如今看来,她比世上多数女子都更懂你所担、知你所忧。”
姬阳翻了陆临川一眼:“你当初还说‘美人误国’呢。”
姬阳缓缓闭上眼,许久,才低声道:“明日一早,让将士们行至十里渡口迎粮。”
他靠在椅背,终于松了口气。
今夜,苦撑已久的汀洲城,终于等来了生机。他从未想到,这份生机,是自己最不愿面对的人,不声不响替他铺下的退路。
此时,陆临川也自军
帐中闻声而来,皱眉道:“主公,我昨夜夜观天象,西北暗星聚气,怕是这几日还有一场大雨。若堤坝不及早修筑,届时不只是水淹良田,怕是连城中也难保无虞。”
姬阳冷声点头:“召军中统事来。”
须臾,统事匆匆赶来,压低声音在他耳边禀报:“主公,军中粮草还可撑三日,但若今日照百姓数目全数发放,恐怕今晚将士们连口干粮都无。”
姬阳面色微变,刚要出声,远处又一道脚步急促而来。
“主公!”杜孟秋带着风尘之气奔至,一进营门便拱手低声道:“属下刚得密报,丰都调来的粮草,在途经西岭时遭遇伏击,七成粮被劫,仅余少部分正在押运途中,恐也难支太久。”
“你说什么?”姬阳声音如锋,“谁敢劫我们东阳军救灾的粮?”
杜孟秋道:“暂不知来路。因宁陵原桥毁坏,丰都改走西岭之道,地势偏僻,消息封锁得迟了。”
一连串的打击让众人皆默。
远处百姓仍在怒吼:“郡守大人,您说发粮,如今却食言,我们都不干了,谁也别想修堤!粮都不给,我们凭什么听你们调遣?”
“我家四口人还等着这口粮撑命!再不发,今儿就冲了这军营!”
事态愈演愈烈,连士卒都开始低声议论,局势仿佛风前残烛,一触即乱。
陆临川咬牙道:“若此刻不尽快动工,宁陵城怕是真要被困水中。但民心若乱,再想调配人力就难了。”
姬阳目光一凝,低声问:“越白呢?”
越白闻声至,拱手:“主公。”
姬阳沉声道:“即刻快马回丰都,调下一批军粮,同时查是谁劫了我们的粮草。无论是山贼流寇,还是旁支势力,务必查清来路。”
越白抱拳领命而去。
姬阳望着那越聚越紧的百姓,沉声开口:“将军中干粮,先发给百姓一半,先稳住人心。”
杜孟秋一惊:“主公,那我们将士今日就……”
姬阳冷道:“我们还有行军用粮,先顶一日!将士若无饭吃,也比这整座城乱了强。”
他眸光一转:“堤坝一日动不了工,咱们几日后就等着与百姓一同淹死在这宁陵泥泽里。”
军中众将皆面色一紧,陆临川当即抱拳:“属下明白,必在今夜前动工一半。”
姬阳点头,转身上马,高声喝令:“所有人听令,营中发粮,郡守协助登记,动用周边村长佐吏按户配比,务必公平分发。”
语罢,他回望营门外翻涌的百姓,眸色如刀:“从这一刻起,百姓与兵卒,同在一城,同吃一锅饭。”
人群中一片安静,有老妪眼中泛泪,有汉子松手扔下锄柄,也有人抽泣道:“都督大人肯与咱们一同熬……那咱也就听命修堤!”
紧接着,有人低声说道:“吃好了就跟着都督一起去修渠。”
气氛在瞬间改变,先前叫嚣的怒意逐渐平息,有百姓开始主动排起了队。
城中客栈内,夜色沉沉。
一盏青灯在桌上轻轻晃动,映得屋中微光忽明忽暗。楼弃背负双手,立于窗前,眸色深沉如墨,望着远方黑影重重的天边,像是在思索,又像在等待。
风过窗棂,吹动他鬓边发丝。
忽然,房门轻响,一名男子戴着斗笠、身披短褐,悄然推门而入。他低头关上门,旋即“砰”地一声单膝跪地,低声道:
“燕王殿下,属下已按令行事。我们在西岭设伏,劫下东阳军运粮马队一行。大半粮草已转移藏妥,只是……他们押运兵力多于预料,属下等未能全数拦截。”
“不过——”他语气一顿,“余粮草也不过杯水车薪,就算运到也撑不过三日。即便再有援粮,也只能勉强解困,却难以长续。”
话音未落,楼弃已倏然转身,面色森冷。
下一瞬,他一脚踹出,正中那人胸口,将其踹翻在地。
那人闷哼一声,口中泛出血腥气。
“没能全部拦下?你觉得我让你去西岭是为了走个过场吗?”
楼弃俯身,声音冷到极点:“我需要的是绝粮之困,让姬阳寸步难行,而不是让他还有余粮苟延残喘。”
地上的人不敢抬头,只伏在地上低声道:“属下无能,请殿下责罚。”
楼弃却已转身,重新站回窗前,眼眸深处闪过一抹阴沉的锐芒。他冷笑一声:
“废物,自己去领罚。”
夜色沉沉,乌云厚重如铅,堤坝边却依旧灯火未息。
姬阳披着一身风尘,衣襟早被汗水与泥污染得看不出颜色。他手中执着锄把,与东阳军一道搬土砌堤。百姓也跟着一铲一铲地填土,尽管动作缓慢,却都默默坚持。
时间悄然推至深夜。
堤边一片沉默,唯有铁锹入泥、土石翻动的声音。
忽而,有人在昏暗中低声抱怨:“太累了……我们都干一天了,腰都直不起来了。”
“是啊……都督不是说修完这段就歇么,怎么还不停?”
细细碎碎的怨声像水草一样在黑夜中悄悄滋生。
姬阳站在一块石头上听得分明,眉心微皱,眼眸扫过众人,见他们有的已扶腰喘气,有的蹲在地上不愿动弹。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今日到此为止。所有人,先回营休整。”
此言一出,众人如释重负,纷纷放下手中工具,扶着彼此往回走去。
回到营帐内,火盆边挤满了人。士兵与百姓席地而坐,每人手中不过一小块干粮,浸泡在热水中软化后分而食之。有人咽下时还呛了水,却只能咧嘴苦笑。
姬阳也捧着一碗,坐在帐前,片刻未语。
他额角青筋微跳,手指紧按太阳穴,头痛如锥。他已几夜未好好休息,城中粮草、疫病、堤坝、民怨……样样悬在眼前。
忽然,一名军士掀帘而入,抱拳道:“启禀都督,夫人那边来报,疫区已有大半病患退热,情况好转,死亡人数今日为零。”
姬阳抬眼,怔了片刻,似是忽然松了口气,整个人靠在木椅上,像是卸下了一层沉重。
“终于……”
这时,陆临川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卷刚绘好的草图,坐到姬阳身边。
他斟了一口茶,沉声开口:“子溯。”
“嗯?”
“你要不要写封信,给凉州。”陆临川看着他,目光深沉。
“凉州就在河对岸,从水路绕过去只需三日。只要你写信,不出五日,凉州的粮就能运来。”
第40章
营帐一瞬寂静。
姬阳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唇角沉了沉,似有犹豫。帐中灯火跳跃,他的神情半沉在光影中,未言一语。
陆临川继续劝道:“我知道你不喜凉州的一切,更不愿向姜怀策低头。但眼下,你还有别的法子吗?凉州地势高、连年丰收,自古少有水患,如今宁陵告急,难道你真要坐看百姓断粮,将士困乏?”
他顿了顿,语气低了些:“你为何就是不肯……”
“研墨。”姬阳忽然开口,打断了他。
陆临川一怔,旋即面上露出喜色:“我这就研墨。”
姬阳倚在几案前,目光沉静却带着些说不清的疲惫与坚定:“行舟,我们已走到穷途末路了。我也明白,所谓尊严与脸面,在百姓生死面前,一文不值。你不用再劝,我想明白了——为将来计,今日这膝盖,我必须得弯。”
姬阳坐在案前,眉心紧锁,手中信纸已写至尾句。他按住信角,深吸一口气,刚要封入信封,忽听帐外脚步声疾至,随即一名军士掀帘而入,满面喜色,气息尚未平稳便大声禀道:
“都督!好消息!凉州来人了!凉州孟使君……就在帐外!”
姬阳微愕,抬眼盯着士兵:“谁?”
“孟……孟啸使君,凉州来的。正是您的姐夫!”
姬阳目光一凛:“我的姐夫?”
士兵吓得立刻改口:“是……夫人的姐夫,属下失言。”
姬阳沉默半晌,将那封未封的书信放回案上,起身
道:“请。”
片刻后,一人掀帘而入。身着青袍、佩有使节铜符,正是孟啸。
孟啸拱手行礼:“都督,凉州调拨的粮草与药材已就绪,此刻便在渡口装船,最迟今日午后可尽数送达。”
姬阳上前两步,语气冷静:“你怎么会来得如此及时?是谁命你来的?”
孟啸含笑道:“三日前,紫川府上收到我夫人妹子姜辞的一封急信,说宁陵疫病暴发、百姓断粮,情况危急。我岳丈当夜便令我前来先行探路,并调集离宁陵最近三郡余粮先行送来,后续从紫川出发的大批粮草也会陆续抵达。”
姬阳神色一动:“她写信求援了?”
孟啸点头,带着几分敬佩道:“是。信上字字急切,却无一字为己,满篇所言皆为百姓与将士性命安危。”
帐中一片寂然。
姬阳低头看了眼桌上那封未送出的信,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他原以为一切艰难都要自己扛,未曾想,那女子竟已默默在他前头走了好几步。
陆临川此刻也走了进来,听完此言,不由低声感慨:“夫人这一封书信,救得不止是宁陵,还有你。”
姬阳坐下,掌心拂过案上字迹,喃喃道:“我竟然不知,她竟然还有一个姐夫……”
孟啸笑了笑:“都督,您怕是不知道,我与阿潋是上月才成婚,这段亲事也是去岁才定下来,夫人怕未得禀告于您。”
姬阳挑眉:“那就有劳孟……姐夫了。”
孟啸抱拳退去,说道:“我这就去盯着他们渡河。”
陆临川忽然感慨出声:“子溯,此姻联得好。你总说当初是政令压身、无奈成婚,如今看来,她比世上多数女子都更懂你所担、知你所忧。”
姬阳翻了陆临川一眼:“你当初还说‘美人误国’呢。”
姬阳缓缓闭上眼,许久,才低声道:“明日一早,让将士们行至十里渡口迎粮。”
他靠在椅背,终于松了口气。
今夜,苦撑已久的汀洲城,终于等来了生机。他从未想到,这份生机,是自己最不愿面对的人,不声不响替他铺下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