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07节
她吓了一跳,赶紧奔了过去,“怎么了怎么了?”
只见桓哥儿的手指头上牢牢夹着那只溪蟹,他一个劲儿地甩着手,甩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溪蟹甩了下去。
他举着手指哭着扑到姜妈妈怀里,“好疼!”
姜妈妈心疼得不得了,焦急地看向汤婵,汤婵皱着眉,“我瞧瞧。”
听见汤婵的声音,桓哥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心虚,悄悄瞄了她一眼,才抽噎着把手指举到汤婵面前。
汤婵握住他的小手,仔细看了看,随即松了口气——还成,只是有些发红,没有破皮,不用担心感染,问题不大。
但如今这种情况,还是先回去上个药。
徽音跟佳音听见桓哥儿的哭声,早就上了岸来查看情况,汤婵就带着众人一同回到了庄子。
出门的行李里早备好了常用药,汤婵把止痛消肿的药找出来,用冰块给桓哥儿冷敷了一会儿之后,给他上了药,最后用白色纱布加压包扎好。
整一套流程下来,桓哥儿已经打起了瞌睡。
赶了一早的路,又是出门又是受伤,小人儿已经撑不住了。
最后桓哥儿脑袋一歪,栽在汤婵身上睡了过去。
汤婵小心地抱起他,轻手轻脚地将他放在了床榻上。
……
等桓哥儿睡了一觉醒过来,就又变得生龙活虎。
他被抱到太夫人屋里给长辈请安,“祖母!”
早在他睡觉的时候,汤婵已经跟太夫人禀告了他受伤的事情。此时见桓哥儿声音中气十足的模样,太夫人就知道他没什么大事,担忧的心思也放下了大半。
她拆开桓哥儿手指上的包扎看了看,有一点红肿淤青,皮外伤,并不严重。
想到这伤是怎么来的,太夫人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手还痛不痛?”
桓哥儿本来挺正常的,结果像被这句话提醒了一样,他赶紧装出一副不舒服的样子,可怜巴巴地道:“痛的。”
太夫人失笑,这个鬼精灵。
“以后还敢不敢不听母亲的话了?”太夫人问他。
桓哥儿见没搏到太夫人心疼,只得扁了扁嘴,“不敢了。”
一旁的汤婵眨了眨眼,心里滋味有点儿奇妙。
解桓受伤,汤婵学到了教训,但并没因为这事儿自责内耗。不过之前跟太夫人禀告的时候,她做好了太夫人会怪罪她照顾不周的准备。
结果太夫人听了全程,非但没有责备汤婵,反而生怕她自己过不去似的,主动安慰道:“你别多想,除非把他拘在院子里不出门,不然小孩子哪有不磕磕碰碰的。”
汤婵本来以为出了这样的事儿,太夫人会心疼得不让她继续养娃,结果没想到太夫人这么向着她。
她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更不习惯
欠人,太夫人如此态度,反倒弄得她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
看着蔫巴巴听太夫人教训的桓哥儿,汤婵心里啧了一声。
哪怕只看在太夫人的面子上,以后也要对小鬼头多上心几分了。
太夫人跟桓哥儿说了会儿话,正好到用膳的时候,徽音佳音一同被叫了过来,一家人一起用了饭。
桌上有许多农家特色菜,炒田螺、炖泥鳅、炖河鱼贴玉米饼子,又鲜又香,汤婵和太夫人吃得满足,几个孩子下桌时更是都捂着肚子。
“这几个傻孩子,只知道憨吃。”太夫人嗔道,但见到小辈们能吃能睡,老人家心底还是很高兴的。“今儿折腾了一天,时候也不早了,都快回去早些歇息吧。”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汤婵就被闹了起来。
“小祖宗,你要干什么?”
桓哥儿睁着大眼睛趴在汤婵床头,他视线火热,盯得汤婵不得不醒过来。
……太夫人这么早就把这小子打发过来作甚?
昨天觉得要对这小子温柔一点的心思不翼而飞,汤婵打了个哈欠,伸手搓搓他的圆脸。
温柔什么温柔,真是温柔不了一点。
桓哥儿被捏地吐字有点变形,但还是坚持不懈地说:“出去玩!”
汤婵没理他,“右手先伸出来我瞧瞧。”
桓哥儿听话地把右手举到汤婵跟前,这是他受伤的那只手,只见他的手指已经消肿,只有一些淤青,应该很快就能好。
汤婵放下了心,“行了,你坐着乖乖等我。”
桓哥儿就坐好,边啃点心边等她。
结果刚等汤婵收拾好自己,一声雷响传来,伴着哗啦啦的声响,外头下起了大雨。
桓哥儿傻眼了。
他肉眼可见地萎靡下来,汤婵看得想笑,“别急,等雨停了就带你出去。”
夏天的雨来得急,走得也快,雨势很快转小。
天一直没放晴,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次下大雨,汤婵不想走远,给太夫人请过安后,便打算只在庄子里逛逛。
叫徽音跟佳音一起时,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对汤婵道:“母亲,外头还下着雨呢,我们想在屋里做功课。”
女学留了课程让她们自学,汤婵见二人用功,就不多打扰,只带了桓哥儿一人出门。
反正之后还有的是机会,想什么时候逛都行。
刚下过雨,走在路上,时不时会遇见或大或小的水坑。
汤婵打着油纸伞,带着桓哥儿慢悠悠地溜达,桓哥儿瞧见水坑,就忍不住去踩。
看着溅起的水花,桓哥儿开心得不行。
姜妈妈看他腿脚都溅上了泥水,忍不住道:“小少爷……”
“没事,让他踩吧。”汤婵说,“难得见他这么开心,反正穿着雨鞋,弄脏一件衣裳而已。”
姜妈妈就没再阻止。
走着走着,众人逛到了庄中自带的一处果园。
园子占地不小,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果树。照顾果园的果农正好也在,如今桑葚成熟,几位妇人正在采摘。
桓哥儿看得新奇不已,汤婵就让下人举着他摘了一点儿过过瘾。
不过摘下来的他只尝了一个,其他的都让姜妈妈替他收了起来。
汤婵见状就问他:“不好吃?”
“好吃的!”桓哥儿说,“给祖母和姐姐。”
汤婵挑了挑眉,还挺贴心。
除了果树,果园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是瓜园。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汤婵带着桓哥儿下了瓜田,摘了几只西瓜准备带回去。
这时乌云散去,天气渐渐放晴,日头升高,阳光变得毒辣起来,汤婵抬头看了看天,准备回去歇午觉。
桓哥儿还没玩够,恋恋不舍地不想走,汤婵道:“咱们现在回去,晚上再带你出来玩好玩儿的。”
第88章
太阳西斜,汤婵斜倚在罗汉床上,腰后垫着让巧手绣娘特意做的靠垫,闲适地翻着书。炕桌上放着一盘今天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桑葚,上头还带着洗净后留下的水珠。
一旁,徽音佳音正跟桓哥儿一起过家家。不过桓哥儿明显心不在焉,隔一会儿抬头瞟一眼汤婵,隔一会儿又瞟一眼。
等丫鬟进来点灯的时候,他终于沉不住气了,“噔噔”跑到汤婵跟前,大声提醒道:“晚上!”
之前汤婵说到了晚上要带他玩好玩的,小家伙一直记着呢。
汤婵随手拿起一个桑葚喂进他嘴里,“放心,没忘。”
桑葚肉厚多汁,口感酸甜适口,但对于不爱吃酸的桓哥儿来说有点涩,他不自觉皱起小脸看向汤婵。
又欺负小孩儿!
汤婵唇角一弯,放下书抬头看了看天色,“时候差不多了,走罢。”
夕阳沉落,倦鸟归林,远处群山渐渐隐没于夜色之中。
汤婵带着几个孩子来到庄子北角,这里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池塘,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草丛灌木,此处建造时追求天然野趣,未有多少人工斧凿的痕迹,很是质朴自然。
桓哥儿吸了吸鼻子,不自在地动了动脚。
汤婵余光看见,问他道:“被咬了?”
桓哥儿摇了摇头,指了指脚腕处示意,“紧。”
池边温暖潮湿,蚊虫很多,小孩子皮肤娇嫩,汤婵让他们涂了驱虫的药水,戴了防蚊虫的荷包,又把手腕脚腕扎紧,防止被叮咬。
汤婵温声道:“忍一忍,很快就好了。”
天边最后一点余晖消失,她对举着灯笼的丫鬟婆子吩咐:“把灯笼都灭了。”
几个孩子不明所以,直到下人依言灭了灯笼,周遭陷入一片昏暗,点点萤火突然自地面亮起,漫天飞舞,灿若繁星。
“!”
几人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唯恐惊扰了虫群。
汤婵笑着问眼睛眨也不眨的桓哥儿,“好不好看?”
桓哥儿全副心神被眼前景象所占据,也想不起来跟汤婵作对,听到问话,只顾着点头。
“这是萤火虫呀!”
佳音首先认了出来,忍不住伸手去捉。
萤火虫飞得慢悠悠的,佳音快跑两步,用手就将一只捉到了手里。
她小心翼翼地拢着萤火虫仔细一瞧,只见虫儿身体细长扁平,有一双小触角,屁股亮着小绿灯,有节奏地一闪一闪。
“二姐姐,快看!”
只见桓哥儿的手指头上牢牢夹着那只溪蟹,他一个劲儿地甩着手,甩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把溪蟹甩了下去。
他举着手指哭着扑到姜妈妈怀里,“好疼!”
姜妈妈心疼得不得了,焦急地看向汤婵,汤婵皱着眉,“我瞧瞧。”
听见汤婵的声音,桓哥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心虚,悄悄瞄了她一眼,才抽噎着把手指举到汤婵面前。
汤婵握住他的小手,仔细看了看,随即松了口气——还成,只是有些发红,没有破皮,不用担心感染,问题不大。
但如今这种情况,还是先回去上个药。
徽音跟佳音听见桓哥儿的哭声,早就上了岸来查看情况,汤婵就带着众人一同回到了庄子。
出门的行李里早备好了常用药,汤婵把止痛消肿的药找出来,用冰块给桓哥儿冷敷了一会儿之后,给他上了药,最后用白色纱布加压包扎好。
整一套流程下来,桓哥儿已经打起了瞌睡。
赶了一早的路,又是出门又是受伤,小人儿已经撑不住了。
最后桓哥儿脑袋一歪,栽在汤婵身上睡了过去。
汤婵小心地抱起他,轻手轻脚地将他放在了床榻上。
……
等桓哥儿睡了一觉醒过来,就又变得生龙活虎。
他被抱到太夫人屋里给长辈请安,“祖母!”
早在他睡觉的时候,汤婵已经跟太夫人禀告了他受伤的事情。此时见桓哥儿声音中气十足的模样,太夫人就知道他没什么大事,担忧的心思也放下了大半。
她拆开桓哥儿手指上的包扎看了看,有一点红肿淤青,皮外伤,并不严重。
想到这伤是怎么来的,太夫人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手还痛不痛?”
桓哥儿本来挺正常的,结果像被这句话提醒了一样,他赶紧装出一副不舒服的样子,可怜巴巴地道:“痛的。”
太夫人失笑,这个鬼精灵。
“以后还敢不敢不听母亲的话了?”太夫人问他。
桓哥儿见没搏到太夫人心疼,只得扁了扁嘴,“不敢了。”
一旁的汤婵眨了眨眼,心里滋味有点儿奇妙。
解桓受伤,汤婵学到了教训,但并没因为这事儿自责内耗。不过之前跟太夫人禀告的时候,她做好了太夫人会怪罪她照顾不周的准备。
结果太夫人听了全程,非但没有责备汤婵,反而生怕她自己过不去似的,主动安慰道:“你别多想,除非把他拘在院子里不出门,不然小孩子哪有不磕磕碰碰的。”
汤婵本来以为出了这样的事儿,太夫人会心疼得不让她继续养娃,结果没想到太夫人这么向着她。
她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更不习惯
欠人,太夫人如此态度,反倒弄得她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
看着蔫巴巴听太夫人教训的桓哥儿,汤婵心里啧了一声。
哪怕只看在太夫人的面子上,以后也要对小鬼头多上心几分了。
太夫人跟桓哥儿说了会儿话,正好到用膳的时候,徽音佳音一同被叫了过来,一家人一起用了饭。
桌上有许多农家特色菜,炒田螺、炖泥鳅、炖河鱼贴玉米饼子,又鲜又香,汤婵和太夫人吃得满足,几个孩子下桌时更是都捂着肚子。
“这几个傻孩子,只知道憨吃。”太夫人嗔道,但见到小辈们能吃能睡,老人家心底还是很高兴的。“今儿折腾了一天,时候也不早了,都快回去早些歇息吧。”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汤婵就被闹了起来。
“小祖宗,你要干什么?”
桓哥儿睁着大眼睛趴在汤婵床头,他视线火热,盯得汤婵不得不醒过来。
……太夫人这么早就把这小子打发过来作甚?
昨天觉得要对这小子温柔一点的心思不翼而飞,汤婵打了个哈欠,伸手搓搓他的圆脸。
温柔什么温柔,真是温柔不了一点。
桓哥儿被捏地吐字有点变形,但还是坚持不懈地说:“出去玩!”
汤婵没理他,“右手先伸出来我瞧瞧。”
桓哥儿听话地把右手举到汤婵跟前,这是他受伤的那只手,只见他的手指已经消肿,只有一些淤青,应该很快就能好。
汤婵放下了心,“行了,你坐着乖乖等我。”
桓哥儿就坐好,边啃点心边等她。
结果刚等汤婵收拾好自己,一声雷响传来,伴着哗啦啦的声响,外头下起了大雨。
桓哥儿傻眼了。
他肉眼可见地萎靡下来,汤婵看得想笑,“别急,等雨停了就带你出去。”
夏天的雨来得急,走得也快,雨势很快转小。
天一直没放晴,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次下大雨,汤婵不想走远,给太夫人请过安后,便打算只在庄子里逛逛。
叫徽音跟佳音一起时,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对汤婵道:“母亲,外头还下着雨呢,我们想在屋里做功课。”
女学留了课程让她们自学,汤婵见二人用功,就不多打扰,只带了桓哥儿一人出门。
反正之后还有的是机会,想什么时候逛都行。
刚下过雨,走在路上,时不时会遇见或大或小的水坑。
汤婵打着油纸伞,带着桓哥儿慢悠悠地溜达,桓哥儿瞧见水坑,就忍不住去踩。
看着溅起的水花,桓哥儿开心得不行。
姜妈妈看他腿脚都溅上了泥水,忍不住道:“小少爷……”
“没事,让他踩吧。”汤婵说,“难得见他这么开心,反正穿着雨鞋,弄脏一件衣裳而已。”
姜妈妈就没再阻止。
走着走着,众人逛到了庄中自带的一处果园。
园子占地不小,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果树。照顾果园的果农正好也在,如今桑葚成熟,几位妇人正在采摘。
桓哥儿看得新奇不已,汤婵就让下人举着他摘了一点儿过过瘾。
不过摘下来的他只尝了一个,其他的都让姜妈妈替他收了起来。
汤婵见状就问他:“不好吃?”
“好吃的!”桓哥儿说,“给祖母和姐姐。”
汤婵挑了挑眉,还挺贴心。
除了果树,果园里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是瓜园。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汤婵带着桓哥儿下了瓜田,摘了几只西瓜准备带回去。
这时乌云散去,天气渐渐放晴,日头升高,阳光变得毒辣起来,汤婵抬头看了看天,准备回去歇午觉。
桓哥儿还没玩够,恋恋不舍地不想走,汤婵道:“咱们现在回去,晚上再带你出来玩好玩儿的。”
第88章
太阳西斜,汤婵斜倚在罗汉床上,腰后垫着让巧手绣娘特意做的靠垫,闲适地翻着书。炕桌上放着一盘今天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桑葚,上头还带着洗净后留下的水珠。
一旁,徽音佳音正跟桓哥儿一起过家家。不过桓哥儿明显心不在焉,隔一会儿抬头瞟一眼汤婵,隔一会儿又瞟一眼。
等丫鬟进来点灯的时候,他终于沉不住气了,“噔噔”跑到汤婵跟前,大声提醒道:“晚上!”
之前汤婵说到了晚上要带他玩好玩的,小家伙一直记着呢。
汤婵随手拿起一个桑葚喂进他嘴里,“放心,没忘。”
桑葚肉厚多汁,口感酸甜适口,但对于不爱吃酸的桓哥儿来说有点涩,他不自觉皱起小脸看向汤婵。
又欺负小孩儿!
汤婵唇角一弯,放下书抬头看了看天色,“时候差不多了,走罢。”
夕阳沉落,倦鸟归林,远处群山渐渐隐没于夜色之中。
汤婵带着几个孩子来到庄子北角,这里有一片面积不小的池塘,周围生长着茂盛的草丛灌木,此处建造时追求天然野趣,未有多少人工斧凿的痕迹,很是质朴自然。
桓哥儿吸了吸鼻子,不自在地动了动脚。
汤婵余光看见,问他道:“被咬了?”
桓哥儿摇了摇头,指了指脚腕处示意,“紧。”
池边温暖潮湿,蚊虫很多,小孩子皮肤娇嫩,汤婵让他们涂了驱虫的药水,戴了防蚊虫的荷包,又把手腕脚腕扎紧,防止被叮咬。
汤婵温声道:“忍一忍,很快就好了。”
天边最后一点余晖消失,她对举着灯笼的丫鬟婆子吩咐:“把灯笼都灭了。”
几个孩子不明所以,直到下人依言灭了灯笼,周遭陷入一片昏暗,点点萤火突然自地面亮起,漫天飞舞,灿若繁星。
“!”
几人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不敢说话,唯恐惊扰了虫群。
汤婵笑着问眼睛眨也不眨的桓哥儿,“好不好看?”
桓哥儿全副心神被眼前景象所占据,也想不起来跟汤婵作对,听到问话,只顾着点头。
“这是萤火虫呀!”
佳音首先认了出来,忍不住伸手去捉。
萤火虫飞得慢悠悠的,佳音快跑两步,用手就将一只捉到了手里。
她小心翼翼地拢着萤火虫仔细一瞧,只见虫儿身体细长扁平,有一双小触角,屁股亮着小绿灯,有节奏地一闪一闪。
“二姐姐,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