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桓秋宁把短刃放在他的手里,握着他的手逼向自己的脖颈,疯了一般笑道:“杀了我,给我个痛快,你也痛快,一举两得,行吗?!”
“你冷静一点!”照山白扼住了桓秋宁的手腕,举过头顶,逼得桓秋宁步步后退,让他的后背不得不撞在木门上,震得两个人不由得贴近彼此。
照山白抽出挡在桓秋宁后背与木门之间的手,用手臂抵着他的胸口,强行夺过短刃,扔在了地上。他温声问道:“冷静一点,好不好?”
“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了。”他将掌心轻轻地覆在桓秋宁的眼睛上,温柔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不要冲动,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你想骂我,打我,或者是别的,随你!别伤害自己,好不好?”
“后悔……”桓秋宁别过脸,直视着那双雾月般朦胧的眼睛,苦笑道:“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后悔。我已经失去后悔的资格了。”
桓秋宁衣服已经湿透了。玄色的软纱紧贴着前胸,脸颊上的雨水顺着下颚滴到了锁骨,弹起的水珠飞溅到了照山白的耳垂上,带着一丝似有似无的温热。
二人的心跳声盖过了雨声。
照山白低头看了一眼,隔着一层单薄的软纱,桓秋宁整个人都在抖。照山白觉得一直僵持在这里桓秋宁会冷,于是抓着他的手,把他带到了屋内。
烛光微弱,在冷风中摇曳。待桓秋宁冷静下来后,照山白走出去,把食盒拿了进来。
扫了一眼食盒,桓秋宁冷笑道:“下毒了?想给我一个体面的死法?”
照山白站在窗边,背对着他,沉默不言。
桓秋宁抬眸看了一眼照山白衣袂如雪背影,他打开食盒,看到里边有一碗用厚棉布裹着的八宝粥,还是温热的。
他心头一软,眼角热了起来。
恨吗?
他现在已经恨到无能无力,恨到连自己都看不清了。
为什么……
为什么一切会发生的这么突然。
命运打了他个措手不及,遍体鳞伤,如今连哭都不知道该找谁哭。
执棋者沦为棋子。
他以为自己可以操控全局,可以改变既定的结局,到头来,他只不过是别人棋盘上任人舍弃的废子,甚至赔上了十三的命。
桓秋宁端碗的手抖得厉害,他咬了咬嘴唇,把粥放回了食盒里。
他胃里难受,无论闻见什么味儿都觉得恶心。他知道这是照山白的好意,但他实在是无福消受。
“为什么……”桓秋宁面无表情,他平静地注视着木桌,声音干涩,低声问道:“为什么我说了那样的话,你还不走?”
屋外雨声簌簌,月亮依旧明亮。照山白站在屋檐下,抬头望天,“因为我想陪你一会。”
屋内安静了,桓秋宁没再说话。
照山白回过头,看见桓秋宁抱着脸趴在木桌上,肩膀一抖一抖的,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小动物,找不到人倾诉,只能抱着自己取暖。
也许他想一个人静一会。
照山白收好油纸伞,放在桌边。抬起的手悬在了桓秋宁的湿衫上,停了一会儿,又缩回去了。
走之前,他往食盒里放了一块高粱饴,温声道:“雨没停,出去记得拿伞。”
第50章 身世浮萍
宅院外,荆广带着三两个人,站在雨地里等照山白。
荆广上前为照山白撑伞,眉头一皱:“公子,雨这么大,您会着凉的。”
“你都听见了。”照山白接过雨伞,沉声问道:“禁军要查人?”
荆广扫了眼身边的将士,言道:“今夜校尉下了令,要在城内挨家挨户的查,务必要将刺客及其同党捉拿归案,揪出铜鸟堂背后主事之人。禁军此刻正在城内搜人,很快就会搜到这里。公子,里边的人?”
“不必进去查了。”照山白点头道:“里边的人干干净净,不是刺客同党。”
照山白回头望向屋内,他的声音不小,这句话像是专门说给某个人听的。
“可是公子,事关凌王殿下安危,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荆广亦看向院内,继续道,“他绝对是可疑之人,必须要严审!”
“他是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你要拿他,一无陛下的诏书,二无廷尉下达的文书,三无我御史中丞的弹劾令,你凭什么拿他?”照山白受了凉,这会儿面色冷白,“禁军这几年先斩后奏的案子不在少数,有几次是抓对了人?”
“荆广不敢。”荆广淋着雨,抬手作揖,诚恳道:“公子,那刺客可是冲着您和相国大人去的!荆广也是担心公子的安危。”
“若是要抓凶手,你应该去凌王府查,如果刺客一党真有余孽,他们的计谋没有得逞,此刻很有可能仍然在凌王府四周潜伏。”照山白沉声道,“他们是一群用命换命的死士,不达目的,定不罢休。”
“至于照府,”照山白微微叹气,“我已经留人盯着了。”
荆广道:“荆广明白,可是公子……您对今日刺杀相国大人的那位刺客,一点印象也没有吗?可荆广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在照府出现过,就跟在里边那位御史大人的身边。”
“记得。”照山白回应道,“我见过他。今日是他对我手下留情了,不然以他出剑的剑势和速度,我早就命丧当场了。”
荆广注视着照山白,摇头叹气道;“公子,荆广知道您心善,可是他是个刺客,他做的就是杀人的买卖,这种人不值得您为他伤神。”
照山白黯然神伤,垂眸道:“逝者已逝,我于心不忍。”
“那他呢?”荆广看向院内,那盏灯就快要灭了。
照山白回头,望着一点一点暗淡的烛光,眼神中流淌过几分心疼,“他活得远比我想象的痛苦。”
***
大婚当夜,凌王与凌王妃都不在府上,这可给府上的下人们急坏了。哪有洞房花烛夜新郎官和新娘子都不在府上的道理。
次日清晨,狄春香穿着一身素色衣裳,冒雨回府,身后还带了位陌生男人。
那位男人的眼神冰冷,身上带着一股萧杀之气,路过之时还留下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府上的女婢们暗暗害怕,不敢声张,想去悄默声地报给凌王,可凌王又不在府上,她们只能守在门外,静听风声。
那个男生满身凶|器,腰间佩戴软剑,袖口上扎着毒针,就连食指上的戒指也是带了刀刃的。
天明之前,桓秋宁终于把事情想明白了。他没有草率行事,也没有急着给十三报仇,而是直奔凌王府。
在凌王府外,他遇见了早已经在外头等他的狄春香。
狄春香给桓秋宁扔了块干净的帕子,“昨夜死的小刺客是你的人?”
桓秋宁的脸上好似带着一张冰冷的面具,甚至连眼皮子都不会眨了,平日里玩笑打趣的姿态一概消失不见,他像个活死人。
他的声音低哑,只吐出了两个词:“城北,梨雪斋。”
狄春香的指尖扣在茶盖上,她心底思量着,这人昨夜是杀红了眼?还是死了个对他特别重要的人,怎么一副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模样。
“不是我做的。”狄春香回答道,“那里没有我要杀的人。”
听到这句话,桓秋宁转身就走。他的衣袖蹭过红木桌,留下的不是雨水,而是血水。
“等等。”狄春香抬指敲了敲桌子,“我知道点你会感兴趣的消息,听么?”
“半炷香。”桓秋宁站在原地。
“我知道城北的梨雪斋里有一位手艺精湛的老妇人,她做的梨花酥很出名。”狄春香起身走向窗沿,她向窗外看去。
窗外的菊花开的正艳,傲然挺立。
桓秋宁冷冷道:“已经死了。”
狄春香眉头一紧,心觉不妙:“昨夜死的?不是铜鸟堂的人做的,据我所知昨夜堂主对照宴龛下了生杀令,你的那位小兄弟接了令。不过以他的阶级,这种难度级别的生杀令应该轮不到他。除非,有高阶铜鸟驳回了生杀令,这才落到了他的手里。”
她的意思是十三当了别人的替死鬼。
桓秋宁并非后知后觉,有些事他早就已经想清楚了。只是,他不愿意接受,也无法接受。
“继续说,梨雪斋。”
“原来你要查的是位妇人啊。”狄春香靠在窗边,娓娓道来,“这位妇人的身份有些复杂。她早些年是宫里尚食局的宫女,后来陛下登基大赦天下,她便趁机出了宫,去了梨雪斋。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她的丈夫,姓杜。”
桓秋宁转身,犀利的眼神射向狄春香,“你查过我的人?”
他这双眼睛凶狠可怖,任谁看了也害怕。
见了桓秋宁的眼睛,狄春香不由得生出了寒意,她坦白道:“那日在宫里,你身后跟着的小兄弟一直凶神恶煞地看着我,我不查他,岂不是对不住铜鸟堂十年的栽培?不过我觉得你应当谢我,若是我没有查他,有些事,你想查也查不出来了。”
“你冷静一点!”照山白扼住了桓秋宁的手腕,举过头顶,逼得桓秋宁步步后退,让他的后背不得不撞在木门上,震得两个人不由得贴近彼此。
照山白抽出挡在桓秋宁后背与木门之间的手,用手臂抵着他的胸口,强行夺过短刃,扔在了地上。他温声问道:“冷静一点,好不好?”
“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了。”他将掌心轻轻地覆在桓秋宁的眼睛上,温柔地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痛苦,不要冲动,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你想骂我,打我,或者是别的,随你!别伤害自己,好不好?”
“后悔……”桓秋宁别过脸,直视着那双雾月般朦胧的眼睛,苦笑道:“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后悔。我已经失去后悔的资格了。”
桓秋宁衣服已经湿透了。玄色的软纱紧贴着前胸,脸颊上的雨水顺着下颚滴到了锁骨,弹起的水珠飞溅到了照山白的耳垂上,带着一丝似有似无的温热。
二人的心跳声盖过了雨声。
照山白低头看了一眼,隔着一层单薄的软纱,桓秋宁整个人都在抖。照山白觉得一直僵持在这里桓秋宁会冷,于是抓着他的手,把他带到了屋内。
烛光微弱,在冷风中摇曳。待桓秋宁冷静下来后,照山白走出去,把食盒拿了进来。
扫了一眼食盒,桓秋宁冷笑道:“下毒了?想给我一个体面的死法?”
照山白站在窗边,背对着他,沉默不言。
桓秋宁抬眸看了一眼照山白衣袂如雪背影,他打开食盒,看到里边有一碗用厚棉布裹着的八宝粥,还是温热的。
他心头一软,眼角热了起来。
恨吗?
他现在已经恨到无能无力,恨到连自己都看不清了。
为什么……
为什么一切会发生的这么突然。
命运打了他个措手不及,遍体鳞伤,如今连哭都不知道该找谁哭。
执棋者沦为棋子。
他以为自己可以操控全局,可以改变既定的结局,到头来,他只不过是别人棋盘上任人舍弃的废子,甚至赔上了十三的命。
桓秋宁端碗的手抖得厉害,他咬了咬嘴唇,把粥放回了食盒里。
他胃里难受,无论闻见什么味儿都觉得恶心。他知道这是照山白的好意,但他实在是无福消受。
“为什么……”桓秋宁面无表情,他平静地注视着木桌,声音干涩,低声问道:“为什么我说了那样的话,你还不走?”
屋外雨声簌簌,月亮依旧明亮。照山白站在屋檐下,抬头望天,“因为我想陪你一会。”
屋内安静了,桓秋宁没再说话。
照山白回过头,看见桓秋宁抱着脸趴在木桌上,肩膀一抖一抖的,像一只受了委屈的小动物,找不到人倾诉,只能抱着自己取暖。
也许他想一个人静一会。
照山白收好油纸伞,放在桌边。抬起的手悬在了桓秋宁的湿衫上,停了一会儿,又缩回去了。
走之前,他往食盒里放了一块高粱饴,温声道:“雨没停,出去记得拿伞。”
第50章 身世浮萍
宅院外,荆广带着三两个人,站在雨地里等照山白。
荆广上前为照山白撑伞,眉头一皱:“公子,雨这么大,您会着凉的。”
“你都听见了。”照山白接过雨伞,沉声问道:“禁军要查人?”
荆广扫了眼身边的将士,言道:“今夜校尉下了令,要在城内挨家挨户的查,务必要将刺客及其同党捉拿归案,揪出铜鸟堂背后主事之人。禁军此刻正在城内搜人,很快就会搜到这里。公子,里边的人?”
“不必进去查了。”照山白点头道:“里边的人干干净净,不是刺客同党。”
照山白回头望向屋内,他的声音不小,这句话像是专门说给某个人听的。
“可是公子,事关凌王殿下安危,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荆广亦看向院内,继续道,“他绝对是可疑之人,必须要严审!”
“他是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你要拿他,一无陛下的诏书,二无廷尉下达的文书,三无我御史中丞的弹劾令,你凭什么拿他?”照山白受了凉,这会儿面色冷白,“禁军这几年先斩后奏的案子不在少数,有几次是抓对了人?”
“荆广不敢。”荆广淋着雨,抬手作揖,诚恳道:“公子,那刺客可是冲着您和相国大人去的!荆广也是担心公子的安危。”
“若是要抓凶手,你应该去凌王府查,如果刺客一党真有余孽,他们的计谋没有得逞,此刻很有可能仍然在凌王府四周潜伏。”照山白沉声道,“他们是一群用命换命的死士,不达目的,定不罢休。”
“至于照府,”照山白微微叹气,“我已经留人盯着了。”
荆广道:“荆广明白,可是公子……您对今日刺杀相国大人的那位刺客,一点印象也没有吗?可荆广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在照府出现过,就跟在里边那位御史大人的身边。”
“记得。”照山白回应道,“我见过他。今日是他对我手下留情了,不然以他出剑的剑势和速度,我早就命丧当场了。”
荆广注视着照山白,摇头叹气道;“公子,荆广知道您心善,可是他是个刺客,他做的就是杀人的买卖,这种人不值得您为他伤神。”
照山白黯然神伤,垂眸道:“逝者已逝,我于心不忍。”
“那他呢?”荆广看向院内,那盏灯就快要灭了。
照山白回头,望着一点一点暗淡的烛光,眼神中流淌过几分心疼,“他活得远比我想象的痛苦。”
***
大婚当夜,凌王与凌王妃都不在府上,这可给府上的下人们急坏了。哪有洞房花烛夜新郎官和新娘子都不在府上的道理。
次日清晨,狄春香穿着一身素色衣裳,冒雨回府,身后还带了位陌生男人。
那位男人的眼神冰冷,身上带着一股萧杀之气,路过之时还留下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府上的女婢们暗暗害怕,不敢声张,想去悄默声地报给凌王,可凌王又不在府上,她们只能守在门外,静听风声。
那个男生满身凶|器,腰间佩戴软剑,袖口上扎着毒针,就连食指上的戒指也是带了刀刃的。
天明之前,桓秋宁终于把事情想明白了。他没有草率行事,也没有急着给十三报仇,而是直奔凌王府。
在凌王府外,他遇见了早已经在外头等他的狄春香。
狄春香给桓秋宁扔了块干净的帕子,“昨夜死的小刺客是你的人?”
桓秋宁的脸上好似带着一张冰冷的面具,甚至连眼皮子都不会眨了,平日里玩笑打趣的姿态一概消失不见,他像个活死人。
他的声音低哑,只吐出了两个词:“城北,梨雪斋。”
狄春香的指尖扣在茶盖上,她心底思量着,这人昨夜是杀红了眼?还是死了个对他特别重要的人,怎么一副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模样。
“不是我做的。”狄春香回答道,“那里没有我要杀的人。”
听到这句话,桓秋宁转身就走。他的衣袖蹭过红木桌,留下的不是雨水,而是血水。
“等等。”狄春香抬指敲了敲桌子,“我知道点你会感兴趣的消息,听么?”
“半炷香。”桓秋宁站在原地。
“我知道城北的梨雪斋里有一位手艺精湛的老妇人,她做的梨花酥很出名。”狄春香起身走向窗沿,她向窗外看去。
窗外的菊花开的正艳,傲然挺立。
桓秋宁冷冷道:“已经死了。”
狄春香眉头一紧,心觉不妙:“昨夜死的?不是铜鸟堂的人做的,据我所知昨夜堂主对照宴龛下了生杀令,你的那位小兄弟接了令。不过以他的阶级,这种难度级别的生杀令应该轮不到他。除非,有高阶铜鸟驳回了生杀令,这才落到了他的手里。”
她的意思是十三当了别人的替死鬼。
桓秋宁并非后知后觉,有些事他早就已经想清楚了。只是,他不愿意接受,也无法接受。
“继续说,梨雪斋。”
“原来你要查的是位妇人啊。”狄春香靠在窗边,娓娓道来,“这位妇人的身份有些复杂。她早些年是宫里尚食局的宫女,后来陛下登基大赦天下,她便趁机出了宫,去了梨雪斋。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她的丈夫,姓杜。”
桓秋宁转身,犀利的眼神射向狄春香,“你查过我的人?”
他这双眼睛凶狠可怖,任谁看了也害怕。
见了桓秋宁的眼睛,狄春香不由得生出了寒意,她坦白道:“那日在宫里,你身后跟着的小兄弟一直凶神恶煞地看着我,我不查他,岂不是对不住铜鸟堂十年的栽培?不过我觉得你应当谢我,若是我没有查他,有些事,你想查也查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