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她心头一酸,想起凤姐曾说过林姑娘是好的,如今看来自家奶奶眼睛果真是毒,又叫她忆起旧主神伤。
明明定的是明日卯时出府,但黛玉还是等着护院领班们和王端腿定下明日一同出府的护院名单和车马后,才回了房。
“姑娘,明日还要出门,如今便歇吧。”
黛玉点头,闭眼,却一动不动。明明已服汤药,也已筋疲力竭,却仿佛有什么压在胸口,沉重得无法翻身。
自从住进了后楼,为着危急之时能互相照应,黛玉便一直与紫鹃睡在一起。
紫鹃见她辗转,忍不住欲起身:“不如我去问卜姑娘,可有什么东西好叫姑娘能睡下。”
黛玉抬手轻按住她,“不用。卜旃明日也要随我出行,让她歇着吧。”
紫鹃皱眉,替她掖了掖被角,忍不住低声嗔怪:“姑娘处处顾别人,怎就不知心疼自己。”
“如今夜里不咳总能睡下。”黛玉轻声一笑,“只是心里挂着事……”
紫鹃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果然,如她所言,夜熬得够久,便也困得睡去。只是这觉终究浅淡,她梦得紊乱,也冷.
她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只知道自己独立于一片冰凉水面上,水下浮动着无形的影,身边空无一人。红月高悬,血光映水,天地皆寂。
她想说话,却发现自己出不了声;她想离开这冰冷的水,却被什么缠住了脚踝,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血色的月影倒映在水中,猩红的水不断拍打双腿。
她不知那是什么,只觉得心中陡然发冷。
延义村现下尚有三十四人,虽多是老弱妇孺,但人数已不在少数。贾府此次动用了全部四辆马车,每辆配六名护院、一名车夫,加上随行的赵安与陈长两个护院领班,黛玉身边同行的不过二十余名。这已是将贾府护卫调离近半,更遑论其中多半并无骑术。
黛玉第一站便是带着卫若兰留下的府兵绕道卫府。卫若兰他们本就相约次日再到贾府相帮,一大早黛玉叩门求助卫府,虽突然,但卫若兰听闻裴石仍滞留延义村,虽知城外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有去无回,仍是当机立断,选了府中能骑善战之人,于黛玉离去后紧随出发,准备追上接应。
卯时方过,天尚未亮,黛玉便带人自西城门而出。西门残破,早已无法完全合拢,趁彻夜守城的义军松散、天色昏灰时悄然出城,直奔延庆门方向。
虽然带着马车,路途中不乏活尸出没,但护卫们未作停留,急速驱马前行。至延庆门时,头顶日光尚未正中,黛玉让马匹稍歇,护院们下马车步行,卫若兰一队才终于策马赶上。
有卫若兰在,黛玉方才换入马车中。
卜旃一旁看着黛玉因自家兄长同在马车中而还不脱下那件用来遮掩的宽大的兜帽斗篷,不由嗤声笑道:“你们这些大家闺秀真麻烦,出门还得遮遮掩掩。”
黛玉微一怔,目中紧张略缓,淡声答道:“此番我是以府中当家的身份出行,自然是要正经礼数的。”
卜旃瞧黛玉神色凝肃,不言不语地看向窗外一掠而过的残垣枯草,自然知她礼数之下的心中焦急。晨起紫鹃便说了主子睡不安稳的事情,她递给黛玉一个巴掌大的草药布包,道:“闻一闻,我新配的草药香包。”
黛玉打量了她一瞬,只是拿起端详问:“这么大的香包,这是做什么的?”
“芳香草药,可惜配得早了,味或许散了,你替我闻闻。”
黛玉心中打鼓,掀开帘子便要叫一旁护院帮忙。
卜旃无奈,值得打断黛玉,叹道:“紫鹃说你整夜辗转,我本打算哄你迷晕,怕你熬不住。谁知你这般谨慎。”
黛玉抬眸看她一眼,神色不怒也不恼,淡然回道:“此事在前,只待一了,自能安枕。”
一旁的卜旌劝道:“当家的也不必忧心。裴总领并非真被活尸所伤,只是沾染了兵刃上的尸毒。既未有发狂失智迹象,应无大碍。”
黛玉却未应,只再次掀开帘子,催促车队启程。
车队减速入村,黛玉坐在车中,只觉心口一直被什么钝物堵住,既闷且重。方在一篱落荒墙的小院前停稳,她便拨开帘子,只见倪二已翻身下马,奔向屋中。
地上残尸碎肉尚在,便是那日夜里厮杀的痕迹。
她目光紧紧盯着那扇虚掩的门,只等倪二出来报平安。
谁知——
倪二猛地冲出院门,脸色苍白,大喊:“老大不见了!”
黛玉心中轰然一震,急得身子已探出半车。
“你瞧仔细了没有!”她声音发紧。
倪二已奔至车前,脸上满是惊惶,“屋里乱成一团,门闩也断了……他不在里面,真的不在了!”
几名护卫已急忙入内查探,更多则赶来护在倪二左右。黛玉握紧车窗的帘杆,整个人僵在车中,脑中一片空白。
她终于被恐惧与疲惫一同击垮,在周遭人影慌乱的呼喊中,重重栽倒在车榻之上。
她终是不用草药,自己便昏了过去。
第85章 京中贵女1
黛玉忽而觉得脚下一凉,睁开眼,自己竟又立于冰冷的河水之中。
红月高悬,血一般的月光将河水染成了血,而此刻她知道,此处是灵河畔、三生石。
河水早已涨过脚面,拍打着她的小腿与衣摆,带着逼人的寒意。岸边影影绰绰,风声如泣,仿佛有人在远处低语。
她低头望去,只见三生石仍伫立于水中,河水一下下拍打在石头之上,不断漫过。
她心中一紧,忙涉水而前。原先只等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的仙草尚在,叶色青翠,茎脉挺直,抽出了一根纤细花梗,顶端挂着一个小小的未开的花苞,微微颤动,仿佛随时会被水浪卷走。
仙草如今不再仰赖天露,而是靠灵河激流滋养,是否是好事,她已说不清。
黛玉是惜花之人,眼见河水许是不用多久便会漫过石头,她跪在三生石上,素白的指尖插入湿冷的石缝,费力地将那仙草带泥拔出。石缝深陷,泥土冷硬,她十指刺痛,满是泥土地觉得肿胀非常。
她抱着泥团,一步步逆流回岸。水已漫过膝头,她几次被冲得趔趄,仍死死护着手中之物。
红月的倒影映在石上、草上、身上,仿佛一层血色覆在万物之上。
终于,她走到远离水岸的一方草地,跪地刨出一个坑,小心将仙草栽下。
手已肿胀,满是泥泞,她看着那小小的嫩叶在月下轻颤,竟觉得心头一松。可当她回首望向河岸——水面早已吞没了三生石。
她怔怔站在原地,仿佛忽然意识到,她亲手救下的,是仙草;但她未能留住的,是三生石,支撑仙草安生的根基。
风声却忽然大作,天地间满是水声、浪声,梦境崩塌,红月化作一道血线落入水中。
黛玉在惊喘中睁眼,捂着心口,只觉那里仿佛也被水吞没了。
————
“当真是吓人!”
卜旃见黛玉睁开双眼,忙不迭地开始抱怨。
“前头就该下迷药,好歹你能踏实歇一歇,也不至于如今这般撑到昏厥。”
黛玉一睁开眼便泪光浮动,眼神微迷,却仍强自支撑坐起,先看了一圈四周,确定自己仍在马车内,才哑声问道:“村民呢?……问过了吗?”
卜旃扶她坐稳,倒了水递来,一边回道:“倪二哥与我哥哥已在外头召集村民问话,那个左先生也来了。”
黛玉接过水,沉默片刻,才低声道:“卜姑娘,我现在看着如何?”
“什么看着如何?”卜旃叉腰道,“不好,得赶紧回府休息,还得配一副新药才行。”
黛玉等着卜旃,也不说话,卜旃想劝却劝不过,只得叹气,“不过你若非要出去,多喝点水提提神,妆还在,看着……也还算有当家的威仪。”
黛玉闻言笑意未露,神情反倒更为寂静,扶着车壁慢慢起身。
此时车外,倪二带着众护卫在周围查探寻人,左丘梅则立于侧旁,负手静观。
左丘梅有救世济民之志,而卫若兰愿受长缨,两人相谈甚欢。
左丘梅本觉得兵家胜败,愿赌服输,对裴石并无负罪感。但是一个行动不能的人暂托在村中照看,自己却还把人搞丢了,又觉歉意。可听闻亲自来寻的家主知道自家护卫不知所踪而倒下,隐隐有几分轻慢,又不经想,此人或是对下属极其看重之人罢。
可当他从卫若兰口中知道所谓当家主人竟是一姑娘,当看到车帘掀起那一刻,这位文章自负、自以为有识人之能的士子,又生出几分五味杂陈之意。
林黛玉下车时步履不急不缓,腰身虽细,气度却沉稳。日光映在她面上,那眉眼仍是清秀之姿,但不知是车马奔波还是思虑过重,面色愈显苍白,眼角绯红之意,更添几分楚楚病态之美,令人见之不忍。
黛玉下了车便摘下宽大的兜帽,却挡不住风吹衣角翻飞,她站在风中,像是一株傲寒而立的细竹,身形清瘦却挺直,迎霜而立,挺拔不屈。
明明定的是明日卯时出府,但黛玉还是等着护院领班们和王端腿定下明日一同出府的护院名单和车马后,才回了房。
“姑娘,明日还要出门,如今便歇吧。”
黛玉点头,闭眼,却一动不动。明明已服汤药,也已筋疲力竭,却仿佛有什么压在胸口,沉重得无法翻身。
自从住进了后楼,为着危急之时能互相照应,黛玉便一直与紫鹃睡在一起。
紫鹃见她辗转,忍不住欲起身:“不如我去问卜姑娘,可有什么东西好叫姑娘能睡下。”
黛玉抬手轻按住她,“不用。卜旃明日也要随我出行,让她歇着吧。”
紫鹃皱眉,替她掖了掖被角,忍不住低声嗔怪:“姑娘处处顾别人,怎就不知心疼自己。”
“如今夜里不咳总能睡下。”黛玉轻声一笑,“只是心里挂着事……”
紫鹃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果然,如她所言,夜熬得够久,便也困得睡去。只是这觉终究浅淡,她梦得紊乱,也冷.
她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只知道自己独立于一片冰凉水面上,水下浮动着无形的影,身边空无一人。红月高悬,血光映水,天地皆寂。
她想说话,却发现自己出不了声;她想离开这冰冷的水,却被什么缠住了脚踝,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血色的月影倒映在水中,猩红的水不断拍打双腿。
她不知那是什么,只觉得心中陡然发冷。
延义村现下尚有三十四人,虽多是老弱妇孺,但人数已不在少数。贾府此次动用了全部四辆马车,每辆配六名护院、一名车夫,加上随行的赵安与陈长两个护院领班,黛玉身边同行的不过二十余名。这已是将贾府护卫调离近半,更遑论其中多半并无骑术。
黛玉第一站便是带着卫若兰留下的府兵绕道卫府。卫若兰他们本就相约次日再到贾府相帮,一大早黛玉叩门求助卫府,虽突然,但卫若兰听闻裴石仍滞留延义村,虽知城外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有去无回,仍是当机立断,选了府中能骑善战之人,于黛玉离去后紧随出发,准备追上接应。
卯时方过,天尚未亮,黛玉便带人自西城门而出。西门残破,早已无法完全合拢,趁彻夜守城的义军松散、天色昏灰时悄然出城,直奔延庆门方向。
虽然带着马车,路途中不乏活尸出没,但护卫们未作停留,急速驱马前行。至延庆门时,头顶日光尚未正中,黛玉让马匹稍歇,护院们下马车步行,卫若兰一队才终于策马赶上。
有卫若兰在,黛玉方才换入马车中。
卜旃一旁看着黛玉因自家兄长同在马车中而还不脱下那件用来遮掩的宽大的兜帽斗篷,不由嗤声笑道:“你们这些大家闺秀真麻烦,出门还得遮遮掩掩。”
黛玉微一怔,目中紧张略缓,淡声答道:“此番我是以府中当家的身份出行,自然是要正经礼数的。”
卜旃瞧黛玉神色凝肃,不言不语地看向窗外一掠而过的残垣枯草,自然知她礼数之下的心中焦急。晨起紫鹃便说了主子睡不安稳的事情,她递给黛玉一个巴掌大的草药布包,道:“闻一闻,我新配的草药香包。”
黛玉打量了她一瞬,只是拿起端详问:“这么大的香包,这是做什么的?”
“芳香草药,可惜配得早了,味或许散了,你替我闻闻。”
黛玉心中打鼓,掀开帘子便要叫一旁护院帮忙。
卜旃无奈,值得打断黛玉,叹道:“紫鹃说你整夜辗转,我本打算哄你迷晕,怕你熬不住。谁知你这般谨慎。”
黛玉抬眸看她一眼,神色不怒也不恼,淡然回道:“此事在前,只待一了,自能安枕。”
一旁的卜旌劝道:“当家的也不必忧心。裴总领并非真被活尸所伤,只是沾染了兵刃上的尸毒。既未有发狂失智迹象,应无大碍。”
黛玉却未应,只再次掀开帘子,催促车队启程。
车队减速入村,黛玉坐在车中,只觉心口一直被什么钝物堵住,既闷且重。方在一篱落荒墙的小院前停稳,她便拨开帘子,只见倪二已翻身下马,奔向屋中。
地上残尸碎肉尚在,便是那日夜里厮杀的痕迹。
她目光紧紧盯着那扇虚掩的门,只等倪二出来报平安。
谁知——
倪二猛地冲出院门,脸色苍白,大喊:“老大不见了!”
黛玉心中轰然一震,急得身子已探出半车。
“你瞧仔细了没有!”她声音发紧。
倪二已奔至车前,脸上满是惊惶,“屋里乱成一团,门闩也断了……他不在里面,真的不在了!”
几名护卫已急忙入内查探,更多则赶来护在倪二左右。黛玉握紧车窗的帘杆,整个人僵在车中,脑中一片空白。
她终于被恐惧与疲惫一同击垮,在周遭人影慌乱的呼喊中,重重栽倒在车榻之上。
她终是不用草药,自己便昏了过去。
第85章 京中贵女1
黛玉忽而觉得脚下一凉,睁开眼,自己竟又立于冰冷的河水之中。
红月高悬,血一般的月光将河水染成了血,而此刻她知道,此处是灵河畔、三生石。
河水早已涨过脚面,拍打着她的小腿与衣摆,带着逼人的寒意。岸边影影绰绰,风声如泣,仿佛有人在远处低语。
她低头望去,只见三生石仍伫立于水中,河水一下下拍打在石头之上,不断漫过。
她心中一紧,忙涉水而前。原先只等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的仙草尚在,叶色青翠,茎脉挺直,抽出了一根纤细花梗,顶端挂着一个小小的未开的花苞,微微颤动,仿佛随时会被水浪卷走。
仙草如今不再仰赖天露,而是靠灵河激流滋养,是否是好事,她已说不清。
黛玉是惜花之人,眼见河水许是不用多久便会漫过石头,她跪在三生石上,素白的指尖插入湿冷的石缝,费力地将那仙草带泥拔出。石缝深陷,泥土冷硬,她十指刺痛,满是泥土地觉得肿胀非常。
她抱着泥团,一步步逆流回岸。水已漫过膝头,她几次被冲得趔趄,仍死死护着手中之物。
红月的倒影映在石上、草上、身上,仿佛一层血色覆在万物之上。
终于,她走到远离水岸的一方草地,跪地刨出一个坑,小心将仙草栽下。
手已肿胀,满是泥泞,她看着那小小的嫩叶在月下轻颤,竟觉得心头一松。可当她回首望向河岸——水面早已吞没了三生石。
她怔怔站在原地,仿佛忽然意识到,她亲手救下的,是仙草;但她未能留住的,是三生石,支撑仙草安生的根基。
风声却忽然大作,天地间满是水声、浪声,梦境崩塌,红月化作一道血线落入水中。
黛玉在惊喘中睁眼,捂着心口,只觉那里仿佛也被水吞没了。
————
“当真是吓人!”
卜旃见黛玉睁开双眼,忙不迭地开始抱怨。
“前头就该下迷药,好歹你能踏实歇一歇,也不至于如今这般撑到昏厥。”
黛玉一睁开眼便泪光浮动,眼神微迷,却仍强自支撑坐起,先看了一圈四周,确定自己仍在马车内,才哑声问道:“村民呢?……问过了吗?”
卜旃扶她坐稳,倒了水递来,一边回道:“倪二哥与我哥哥已在外头召集村民问话,那个左先生也来了。”
黛玉接过水,沉默片刻,才低声道:“卜姑娘,我现在看着如何?”
“什么看着如何?”卜旃叉腰道,“不好,得赶紧回府休息,还得配一副新药才行。”
黛玉等着卜旃,也不说话,卜旃想劝却劝不过,只得叹气,“不过你若非要出去,多喝点水提提神,妆还在,看着……也还算有当家的威仪。”
黛玉闻言笑意未露,神情反倒更为寂静,扶着车壁慢慢起身。
此时车外,倪二带着众护卫在周围查探寻人,左丘梅则立于侧旁,负手静观。
左丘梅有救世济民之志,而卫若兰愿受长缨,两人相谈甚欢。
左丘梅本觉得兵家胜败,愿赌服输,对裴石并无负罪感。但是一个行动不能的人暂托在村中照看,自己却还把人搞丢了,又觉歉意。可听闻亲自来寻的家主知道自家护卫不知所踪而倒下,隐隐有几分轻慢,又不经想,此人或是对下属极其看重之人罢。
可当他从卫若兰口中知道所谓当家主人竟是一姑娘,当看到车帘掀起那一刻,这位文章自负、自以为有识人之能的士子,又生出几分五味杂陈之意。
林黛玉下车时步履不急不缓,腰身虽细,气度却沉稳。日光映在她面上,那眉眼仍是清秀之姿,但不知是车马奔波还是思虑过重,面色愈显苍白,眼角绯红之意,更添几分楚楚病态之美,令人见之不忍。
黛玉下了车便摘下宽大的兜帽,却挡不住风吹衣角翻飞,她站在风中,像是一株傲寒而立的细竹,身形清瘦却挺直,迎霜而立,挺拔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