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才推门进去,陶枝已经下榻穿好衣裳了。见他进来,她揉了揉酸胀的腰,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徐泽心虚,摸了摸鼻子才上前,讨好道:“还难受着呢?我手劲大,要不我给你揉一揉?”
  “不劳烦你了。”陶枝打掉他伸过来的手,坐到窗前梳头,“下回你再这样胡来,我再不理你。”
  “不会了,再不会了……是我昏了头,没想着你身子受不住,你累了一天晚上还缠着你来了好几回……让你受累了。”他顿了顿,又想替自己辩解,小声道:“不过,我也不是故意的,那时,我看你也挺享受的,我才……”
  “哐”的一声,是陶枝手中的梳子掉了。
  什么?享受?
  他、他……他怎么说得出口?
  陶枝只觉得气血一下子涌了上来,心头猛跳,面上滚烫,手指扣住桌沿,羞得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徐泽以为是她动气摔了东西,便噤了声,悄悄抬眼一望,只见她乌发边露出的一只耳朵红得像要滴血。
  心下庆幸:还好,不是生气……
  陶枝正想起身赶人,转念想起二堂嫂说的话,强忍住羞意,红着脸道:“下回,你一次、两次便好。”
  见她开口说话声娇语软,羞答答好似一枝早樱,颤巍巍地含苞待放。
  徐泽心中顿时生出一片柔软而滚烫的情意,她嗓音这样好听,姿态这样动人,他恨不能将她困在怀里再狠狠欺负一遍。
  可是她才开口同他提了要求,他不能不克制住自己,年少炙热的目光就那样落在了她的脖颈间。
  天人交战了片刻,他掩去眼底的情绪,像是认命了一般,叹道:“依你,都依你。”
  陶枝得到回应,只轻轻“嗯”了一声。
  其间多少事,不敢细说。或许等来日方长,磨得两人面皮都厚了,也就能摊开来讲了。
  他捡起梳子捏了捏,走到她身侧,温声道:“我来替你梳头。"
  陶枝来不及拒绝,他的手就握住了她的头发,梳头时手指无意间擦过她的耳后,那处还留着一夜荒唐的红痕,分外显眼。
  她耳边一热,转移话题,“你当真会梳女子的发式?”
  “见过别人梳,还没上手试过……”他闷笑一声,夸她,“你今日气色真好,我还以为是抹了胭脂膏子呢。”
  陶枝闻言对着镜子一看,脸上确实一片酡红。
  都怨他,什么气色好?
  还不是被他臊的。
  陶枝将目光落到镜子里给她梳头发的少年身上,剑眉轻拧,脸上一丝不苟,仿佛如临大敌。他的手指细长灵活,就是不够熟练,堪堪绾出一个发髻,歪歪扭扭,很是难看。
  她忍笑,压了下嘴角,扭身把梳子从他手里夺了过来,“算了,我自己来吧。”
  “行吧,我手艺确实不行。”徐泽痴痴笑了一声,“那你快些,菜都炒好了,我先去把粥盛起来。”
  饭桌上,陶枝夸了他炒菜的手艺,还提起以前他说不擅厨的事儿。
  徐泽抿了一口粥,“我原先一个人吃什么都无所谓,也就没那个心思自己下厨。其实炒菜做饭也不难,拢共就那几种调料,只要食材新鲜,去了腥气,涩味,咸了加水,淡了加盐,多做几回,难吃不到哪里去。”
  “那是你舍得下油盐,还要顿顿有肉,什么菜和肉炒都难吃不了。我跟着我奶做饭做惯了,油盐上都俭省些,论味道确实还是你做的好吃。”陶枝夹了一筷子香椿炒蛋,一嚼口舌生香。
  徐泽哪里经得住她这样夸,顿时就飘飘然了,大包大揽道:“那以后我天天都做给你吃,给你做一辈子。”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不许食言哦。”陶枝也笑出声来。
  “食什么言,我就乐意做给你吃,我疼我媳妇儿不行么?”他不满地朝她皱皱鼻子,脸上满是不可一世的自傲。
  “行,怎么不行。这样会疼人的夫君世上再找不到第二个。”陶枝一番话将他夸得心里舒坦极了,他嘿嘿一笑,嘴都合不拢。
  吃完饭,徐泽接过碗筷去洗,“等会儿你也别下地了,和我往小东村走一趟,再去镇上把我昨天猎的山鸡兔子卖了,得的银子都给你,你去给自己买点桂花油、胭脂膏子、香粉子什么的。”
  “好,今日田里也没什么事,胭脂那些就不必了,我倒是想买些菜种和豆种回来。也不知道埠田村的大集开了没有,我正好随你去张卫家找他大嫂问问。”陶枝拿起一块抹布擦桌子。
  “哎呀,你别忙活了,灶房有我收拾。你只管去打扮,别等会又让我等你。”徐泽赶她走。
  陶枝也是乐得有人献殷勤,笑眯眯地洗了手出去。
  等回了卧房,她换了一身体面些的衣裳,夹棉的短袄子,翠色的裙子,还都是去年入冬置办的。一个冬天过去,眼瞅着将她的腰身养得圆润了些。
  两人将家里收拾齐整关好门,徐泽背上一背篓猎物,夫妻俩就肩并肩往村头走。
  因着村里人都忙着春耕,这日村头反而没几个人,清溪河边倒是蹲着两个捶洗衣裳的妇人。两人一路走到小东村,到了张家还真扑了个空。
  农家少闲月,到了农忙的时节,上至五六十岁的老汉,下至十来岁的小子,家里头凡是有把子力气的都下了地。家里没人照看孩子,小娃娃们也都带到了地里,做些拾草根捡土块的小事儿,只有到了饭点,女人们才会提前回来煮饭。
  徐泽把肩上的背篓卸下来,放在院门边上,“你在这儿等着,我去找人问问他们家的田在哪儿。”
  这时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抬着一个竹筐路过张家的小院,他们认得徐泽,兴冲冲地停下来喊他,“徐二哥!”
  徐泽走过去薅了一把他们的头发,“跟你们小叔瞎喊什么,叫我得叫叔!”
  两个男娃齐齐叫了一声“徐二叔”,又七嘴八舌的问他下次打猎能不能带上他们。
  这两个孩子都是张卫的侄儿,徐泽只推说他不好做主,让他们求他小叔。
  他弯腰看了一眼竹筐,里头放着茶壶和茶碗,像是刚送完水回来。他从袖子里摸出两个铜板,一人给了一个,“去,把你们小叔从地里喊回来,就说我找他有事,茶壶我给你们守着。”
  两个孩子得了令又拿了钱,欢天喜地的跑了。没过一刻钟,张卫就领着两个孩子跑回来了。
  张卫开了院门请他们进去坐,又把两个探头探脑的孩子打发走,这才擦着汗问:“可是喊我进山?”
  “明日吧,我昨日进山没打着什么东西,雪一化,又晴了这么些天,山里头路也好走了。明日你叫上大仁哥,我们一齐往山里去碰碰运气。”徐泽说。
  徐泽和陶枝没进屋去,三个人就在院子里说话。
  他下巴向陶枝一抬,“今日是带你嫂子去一趟镇上,往你家来也就喊你一声,另外她说有事要问你大嫂。”
  张卫不解的看她,“有什么事问我也一样,要不然我带嫂子你去地里?”
  陶枝这才开口,“也没什么,就是想着去年到埠田村大集上卖过货,那集上卖什么的都有,我想买点种子,也不知道今年她们村里还办不办?”
  “年年都办的,正月十五才办过,再办要等到高粱熟了。不过我听我大嫂说那边的漕运码头上一直有人卖货,至于有没有种子就不知道了,要不我陪你们走一趟?”张卫笑着看徐泽一眼。
  陶枝摆了摆手,“你们家里人正忙着,不好让你撇下手头的活儿,去一趟也不容易,又是赶路又是坐船,我还是等十五的草市好了。”
  “没事,我和家里人说一声就行了,他们现在管不了我。”张卫越说越得意,自从上次抓鹿得了一家人两年的收成以来,他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徐泽知道他的德行,踹了他一脚,“说了不用你,下地干活去吧。”
  张卫失望的“啊”了一声,徐泽提上背篓,促狭道:“啊什么,不是还有明日么,你关门吧,我们也走了。”
  两人出了小东村,到了辰时才走到镇上。
  徐泽先去香满楼找了常掌柜,人家就要了两只山鸡,徐泽收了八十文,剩下的就提到菜市去卖了。
  到底是过了饭点,菜市买菜的人不多,只等到正午才将剩下的猎物卖完,今日下来得了两百七十文钱。
  陶枝惋惜,“这么多猎物还不如一头鹿值钱。”
  “那是自然,这些皮毛去了也没多少肉,卖这些差不多了,再有一点,死物一向比不上活物。”徐泽收拾摆摊的油布等物塞进背篓里,把钱袋抛给她。
  陶枝捧着钱袋一愣,“你自己不留点儿?”
  “我这儿还有呢,没了再找我们陶东家支领。不是说好,今天卖的这些给你去买胭脂膏子嘛?”
  陶枝又是推脱,说家里还有用的,不必费这个钱。
  徐泽连哄带骗的还是将她带到了脂粉铺子,那掌柜一看来人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人还扭扭捏捏的,连忙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