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娘娘,朝服已经烘干了,请您过目。”
所幸衣裳是被未用过的清水浸湿,架上炭火烘烤一炷香的时间,烘干水渍后并无大碍。
南瑾轻抚着衣裳的料子,缓和了语气对采颉说:
“日后当差仔细些。伺候更衣吧。”
后宫嫔妃晋升的规矩,是祖制明确定下的。
像是答应、常在、贵人等不计数的嫔妃,晋封连圣旨都不需要下,往往是得了皇帝或皇后的口谕,交由内务府记档便是。
唯有成为一宫主位,方可拥有属于自己的册封典礼。
其中,皇后的册封大典,以及皇贵妃与贵妃的册封吉典,皆由皇帝亲自主持。
其余妃位、嫔位,则是前往太后的仙寿宫,聆听了太后的教诲,而后再前往仙寿宫后的慈熙堂成礼。
南瑾穿戴整齐后,迎她往仙寿宫去的礼官已经在宫门口候着了。
她正欲上轿,忽听身后有人唤她,
“妹妹留步。”
回首望去,见是宜妃在丽欣的搀扶下匆匆赶来。
南瑾好奇道:“姐姐怎么出来了?”
宜妃道:“你我姐妹一场,本宫总是要送一送你的。”
她绕着南瑾缓缓踱步,仔细端详着南瑾身上的朝服,
看了好半晌,才如释重负道:
“幸好没留下什么污痕,不然本宫这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生怕闹出什么不妥,那真是我对不住妹妹了。”
南瑾微笑道:“姐姐这是哪儿的话?你我姐妹相称,哪里会计较这许多。”
礼官从旁催促道:“瑾嫔娘娘,咱还得去太后宫中成礼,耽误不得。”
宜妃便说:“妹妹快些去吧,等下册封礼毕,等妹妹来了皇后娘娘宫中,咱们再好好为你庆贺。”
南瑾笑着颔首,乘轿去了太后宫中。
来时,慧莲早已在宫门口恭候。
待见南瑾,便恭恭敬敬地福了一礼,
“瑾主儿大喜。太后晨起礼佛,殿中焚了檀香。太后惦记着您有着身孕闻不得那味道,已是开了门窗通气,但味道不容易散。还请瑾主儿受些委屈,随奴婢挪步偏殿吧。”
宫嫔晋位聆听太后教导,向来都是在正殿,
去了偏殿,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南瑾并不在意,笑着应道:
“劳烦姑姑引路了。”
入了偏殿,太后端坐上首位,南瑾与她请过安后,便要跪下向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她方跪地,听慧莲道:
“娘娘有着身孕,太后的意思是,这三跪九叩的繁琐可免了去,娘娘只需简单叩首谢恩即可。”
南瑾却说:“嫔妾出身奴籍,原不是什么娇贵身子。入宫后,嫔妾多得太后娘娘照拂,能有今日风光,也全然仰赖太后娘娘福泽庇佑。嫔妾封嫔礼数可免,但对太后娘娘的感激孝礼,却是免不得。”
话落,她毕恭毕敬周全了礼数,叫人挑不出分毫错处来。
末了,又恭声向太后道:
“嫔妾南氏给太后娘娘请安,愿太后娘娘千岁万福,祥康金安。”
太后默默看着她,只等礼毕,才笑意端和道:
“傻孩子,快起来。”
她示意慧莲搀扶着南瑾落座,又说:
“你如今是该改口,自称‘臣妾’了。”
南瑾恭顺低首,道:“臣妾多谢太后娘娘。”
太后道:“你这孩子实在有心,哀家被邵氏身边那贱婢所伤,你隔三差五便来探望哀家。
只可惜哀家身上带着伤,孕妇不宜见了血光,实在是害怕冲撞了你腹中皇嗣,这才忍着一直不肯见你。”
话是好话,但她口中‘贱婢’二字落音极重。
太后向来对外宽仁,这种粗鄙贬低的称呼,她本不该宣之于口。
而今说了,便是有意要提醒着,让南瑾别忘了自个儿的身份。
南瑾佯装听不得话中深意,只关切道:
“今日见太后娘娘红光盈面,想来神明庇佑,太后娘娘已是凤体康健了。”
太后微微颔首,念了句佛道:
“是要多谢佛祖庇佑,遇难呈祥了。”
正说着话,南瑾却忽而起身再度跪下,恳切地望着太后,
“臣妾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太后能应允臣妾。”
偏殿轩窗透入的阳光,不偏不倚地笼罩在太后身上。
她今日打扮得十分素简,穿着件竹青色五蝠团寿缎袍,发髻只用一方素银扁方绾住,除此之外,通身再无半点珠翠点缀。
却因阳光洒金,反倒衬得她添了几分神性。
闻得南瑾所言,太后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
这才低眉看着南瑾,缓缓道:
“你有着身孕,莫要动不动就下跪。”
南瑾俯身叩首,抬起头来看着太后,
“臣妾自知无礼,但请太后一定要答允臣妾才是。”
太后不动声色微一抬眼,道:
“起来说话。”
南瑾却不肯应,仍是直挺挺地跪着,
“臣妾出身镇国公府,虽是奴籍,与主家并无过多交集。但到底长久相处,从前又得皇上抬举,赐了镇国公府义女的身份,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
镇国公勾结中书令意图谋逆,此乃天道当诛的大罪!臣妾虽得皇上宽宥,但内心仍是惶恐。只怕沾染了业障,会影响腹中皇嗣福泽。
宫中唯有太后娘娘潜心礼佛多年,悟大乘佛法,得神佛庇佑。臣妾私心,斗胆恳请太后,能应允臣妾这段时日常伴太后左右,也好让腹中皇嗣聆听佛音,得佛祖教诲点化,洗去身上业障。”
太后打量着南瑾,思忖须臾后,故作为难道:
“你这孩子是有佛缘,哀家为着皇孙考虑,也该应允你。
只是哀家不日就要前往五台山为国祈福,今年又赶上佛诞,不似顺妃有孕那时,佛寺里可容纳孕妇清修。”
她摇头,长长叹息道:
“哀家纵是想成全你,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南瑾愈发恭谨道:“臣妾早些日子已经求了皇上,您身上有伤,不易舟车劳顿,是想让皇上劝着您留在宫中修养,莫要往五台山去了。
但皇上说为国祈福是太后娘娘的意愿,非得臣妾求了太后娘娘,得您首肯才行。”
殿中静默良久。
片刻后,
太后微眯着眼,目光在灿金日光的映衬下,不觉含了几分朦胧笑意,
“我佛慈悲。你这般求着,哀家若再不应你,惹得你孕中惶惶不安,更是于安胎不利了。”
南瑾眸中流转着欣喜的光,忙道:
“臣妾多谢太后垂怜。”
太后笑意如沐春风,
“行了,既心愿得成,也别跪着了。礼官一早就在外头候着,快先去行了册封礼,等下误了吉时可不好。”
南瑾含笑起身,再三言谢太后成全,这才躬身退下。
第304章 南瑾封嫔1
绕过连廊,出了角门,便到了慈熙堂。
今日天朗气清,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清晨的阳光如绸缎一般铺洒开来,明亮而温暖。
南瑾迎着光,微眯起眼,看见身穿礼服的册封使,正立在庭院正中,神情肃穆地捧着一卷明黄圣旨。
于他身后并排站着三名内监,
手中依次捧着象征皇家威仪的节杖,盛放册文的金册,以及封存宝印的宝匣。
见南瑾来,引礼女官旋即上前接引,仪态端方地将南瑾引至面北而立的拜位。
册封使肃声宣跪,宣读圣旨道:
“贵人南氏,性秉温良,行合礼度,懿范昭彰。兹稽考旧制,特晋封新位。今承典册之荣,恩泽宜加。仰遵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瑾嫔。尔当恪修妇德,勤慎奉上。永铭圣训,承沐天恩,绵延福庆。钦哉!”
这是第一道独属于南瑾的圣旨,她字句听得仔细。
所言皆是依着规矩礼数,没什么浓情蜜意的私房话,正统所言,皆是要训诫着、教导着她成为一个合格的女人、合格的嫔妃。
南瑾恭敬道:
“臣妾南氏,受恩于君,愧不敢忘。日后定当和睦宫闱,勤谨奉上,绵延皇嗣之福兴。”
话落三叩首,双手奉于顶接旨,肃声道:
“臣妾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册封使将圣旨递于南瑾手中,忙命人搀扶南瑾起身。
继而领着一众宫人跪下,齐声道:
“奴才(婢)给瑾嫔娘娘请安,恭贺娘娘大喜,顺遂吉安。”
至此,册封礼成。
依例,南瑾需再度折返回仙寿宫,拜谢太后恩典。
而这一次,太后终于肯在正殿见她。
“方才委屈你了。正殿檀香味道散不尽,哀家只怕你闻不惯。”
南瑾微笑道:“既要陪伴太后潜心礼佛,哪里又会不习惯?”
太后似乎很满意她的回答,回眸冲慧莲抛了个眼神。
所幸衣裳是被未用过的清水浸湿,架上炭火烘烤一炷香的时间,烘干水渍后并无大碍。
南瑾轻抚着衣裳的料子,缓和了语气对采颉说:
“日后当差仔细些。伺候更衣吧。”
后宫嫔妃晋升的规矩,是祖制明确定下的。
像是答应、常在、贵人等不计数的嫔妃,晋封连圣旨都不需要下,往往是得了皇帝或皇后的口谕,交由内务府记档便是。
唯有成为一宫主位,方可拥有属于自己的册封典礼。
其中,皇后的册封大典,以及皇贵妃与贵妃的册封吉典,皆由皇帝亲自主持。
其余妃位、嫔位,则是前往太后的仙寿宫,聆听了太后的教诲,而后再前往仙寿宫后的慈熙堂成礼。
南瑾穿戴整齐后,迎她往仙寿宫去的礼官已经在宫门口候着了。
她正欲上轿,忽听身后有人唤她,
“妹妹留步。”
回首望去,见是宜妃在丽欣的搀扶下匆匆赶来。
南瑾好奇道:“姐姐怎么出来了?”
宜妃道:“你我姐妹一场,本宫总是要送一送你的。”
她绕着南瑾缓缓踱步,仔细端详着南瑾身上的朝服,
看了好半晌,才如释重负道:
“幸好没留下什么污痕,不然本宫这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生怕闹出什么不妥,那真是我对不住妹妹了。”
南瑾微笑道:“姐姐这是哪儿的话?你我姐妹相称,哪里会计较这许多。”
礼官从旁催促道:“瑾嫔娘娘,咱还得去太后宫中成礼,耽误不得。”
宜妃便说:“妹妹快些去吧,等下册封礼毕,等妹妹来了皇后娘娘宫中,咱们再好好为你庆贺。”
南瑾笑着颔首,乘轿去了太后宫中。
来时,慧莲早已在宫门口恭候。
待见南瑾,便恭恭敬敬地福了一礼,
“瑾主儿大喜。太后晨起礼佛,殿中焚了檀香。太后惦记着您有着身孕闻不得那味道,已是开了门窗通气,但味道不容易散。还请瑾主儿受些委屈,随奴婢挪步偏殿吧。”
宫嫔晋位聆听太后教导,向来都是在正殿,
去了偏殿,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南瑾并不在意,笑着应道:
“劳烦姑姑引路了。”
入了偏殿,太后端坐上首位,南瑾与她请过安后,便要跪下向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她方跪地,听慧莲道:
“娘娘有着身孕,太后的意思是,这三跪九叩的繁琐可免了去,娘娘只需简单叩首谢恩即可。”
南瑾却说:“嫔妾出身奴籍,原不是什么娇贵身子。入宫后,嫔妾多得太后娘娘照拂,能有今日风光,也全然仰赖太后娘娘福泽庇佑。嫔妾封嫔礼数可免,但对太后娘娘的感激孝礼,却是免不得。”
话落,她毕恭毕敬周全了礼数,叫人挑不出分毫错处来。
末了,又恭声向太后道:
“嫔妾南氏给太后娘娘请安,愿太后娘娘千岁万福,祥康金安。”
太后默默看着她,只等礼毕,才笑意端和道:
“傻孩子,快起来。”
她示意慧莲搀扶着南瑾落座,又说:
“你如今是该改口,自称‘臣妾’了。”
南瑾恭顺低首,道:“臣妾多谢太后娘娘。”
太后道:“你这孩子实在有心,哀家被邵氏身边那贱婢所伤,你隔三差五便来探望哀家。
只可惜哀家身上带着伤,孕妇不宜见了血光,实在是害怕冲撞了你腹中皇嗣,这才忍着一直不肯见你。”
话是好话,但她口中‘贱婢’二字落音极重。
太后向来对外宽仁,这种粗鄙贬低的称呼,她本不该宣之于口。
而今说了,便是有意要提醒着,让南瑾别忘了自个儿的身份。
南瑾佯装听不得话中深意,只关切道:
“今日见太后娘娘红光盈面,想来神明庇佑,太后娘娘已是凤体康健了。”
太后微微颔首,念了句佛道:
“是要多谢佛祖庇佑,遇难呈祥了。”
正说着话,南瑾却忽而起身再度跪下,恳切地望着太后,
“臣妾有一不情之请,还望太后能应允臣妾。”
偏殿轩窗透入的阳光,不偏不倚地笼罩在太后身上。
她今日打扮得十分素简,穿着件竹青色五蝠团寿缎袍,发髻只用一方素银扁方绾住,除此之外,通身再无半点珠翠点缀。
却因阳光洒金,反倒衬得她添了几分神性。
闻得南瑾所言,太后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
这才低眉看着南瑾,缓缓道:
“你有着身孕,莫要动不动就下跪。”
南瑾俯身叩首,抬起头来看着太后,
“臣妾自知无礼,但请太后一定要答允臣妾才是。”
太后不动声色微一抬眼,道:
“起来说话。”
南瑾却不肯应,仍是直挺挺地跪着,
“臣妾出身镇国公府,虽是奴籍,与主家并无过多交集。但到底长久相处,从前又得皇上抬举,赐了镇国公府义女的身份,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
镇国公勾结中书令意图谋逆,此乃天道当诛的大罪!臣妾虽得皇上宽宥,但内心仍是惶恐。只怕沾染了业障,会影响腹中皇嗣福泽。
宫中唯有太后娘娘潜心礼佛多年,悟大乘佛法,得神佛庇佑。臣妾私心,斗胆恳请太后,能应允臣妾这段时日常伴太后左右,也好让腹中皇嗣聆听佛音,得佛祖教诲点化,洗去身上业障。”
太后打量着南瑾,思忖须臾后,故作为难道:
“你这孩子是有佛缘,哀家为着皇孙考虑,也该应允你。
只是哀家不日就要前往五台山为国祈福,今年又赶上佛诞,不似顺妃有孕那时,佛寺里可容纳孕妇清修。”
她摇头,长长叹息道:
“哀家纵是想成全你,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南瑾愈发恭谨道:“臣妾早些日子已经求了皇上,您身上有伤,不易舟车劳顿,是想让皇上劝着您留在宫中修养,莫要往五台山去了。
但皇上说为国祈福是太后娘娘的意愿,非得臣妾求了太后娘娘,得您首肯才行。”
殿中静默良久。
片刻后,
太后微眯着眼,目光在灿金日光的映衬下,不觉含了几分朦胧笑意,
“我佛慈悲。你这般求着,哀家若再不应你,惹得你孕中惶惶不安,更是于安胎不利了。”
南瑾眸中流转着欣喜的光,忙道:
“臣妾多谢太后垂怜。”
太后笑意如沐春风,
“行了,既心愿得成,也别跪着了。礼官一早就在外头候着,快先去行了册封礼,等下误了吉时可不好。”
南瑾含笑起身,再三言谢太后成全,这才躬身退下。
第304章 南瑾封嫔1
绕过连廊,出了角门,便到了慈熙堂。
今日天朗气清,的确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清晨的阳光如绸缎一般铺洒开来,明亮而温暖。
南瑾迎着光,微眯起眼,看见身穿礼服的册封使,正立在庭院正中,神情肃穆地捧着一卷明黄圣旨。
于他身后并排站着三名内监,
手中依次捧着象征皇家威仪的节杖,盛放册文的金册,以及封存宝印的宝匣。
见南瑾来,引礼女官旋即上前接引,仪态端方地将南瑾引至面北而立的拜位。
册封使肃声宣跪,宣读圣旨道:
“贵人南氏,性秉温良,行合礼度,懿范昭彰。兹稽考旧制,特晋封新位。今承典册之荣,恩泽宜加。仰遵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瑾嫔。尔当恪修妇德,勤慎奉上。永铭圣训,承沐天恩,绵延福庆。钦哉!”
这是第一道独属于南瑾的圣旨,她字句听得仔细。
所言皆是依着规矩礼数,没什么浓情蜜意的私房话,正统所言,皆是要训诫着、教导着她成为一个合格的女人、合格的嫔妃。
南瑾恭敬道:
“臣妾南氏,受恩于君,愧不敢忘。日后定当和睦宫闱,勤谨奉上,绵延皇嗣之福兴。”
话落三叩首,双手奉于顶接旨,肃声道:
“臣妾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册封使将圣旨递于南瑾手中,忙命人搀扶南瑾起身。
继而领着一众宫人跪下,齐声道:
“奴才(婢)给瑾嫔娘娘请安,恭贺娘娘大喜,顺遂吉安。”
至此,册封礼成。
依例,南瑾需再度折返回仙寿宫,拜谢太后恩典。
而这一次,太后终于肯在正殿见她。
“方才委屈你了。正殿檀香味道散不尽,哀家只怕你闻不惯。”
南瑾微笑道:“既要陪伴太后潜心礼佛,哪里又会不习惯?”
太后似乎很满意她的回答,回眸冲慧莲抛了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