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又或者......
沈晏辞压根什么都不知道。当日火折子掉落于她面前,纯粹是一场意外巧合。
南瑾拿不定主意,
她只知道无论是因着哪一点,她罪犯欺君都是事实。
这误会横在她与沈晏辞之间,早晚会酿出祸端来。
与其坐以待毙,祈求神佛庇护,
倒不如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南瑾轻抚小腹,心下倒是不慌。
她对沈晏辞的救命之恩,或许不足以保她万全,
但此刻她腹中的这个孩子,却能实实在在地助她化解这场危机。
她问进礼,“昨日国宴上闹出如此大的风波,你可曾留意,宫中是否有人在背地里议论我的出身?”
进礼不敢隐瞒,却也是迂回道:
“宫人们之间的闲话时时都有,但谁都知道兹事体大,即便议论,也不过是私下窃窃私语。那些胡言乱语不会传得沸沸扬扬,更不会污了小主的清听。
小主无需为此事烦忧。待过些时日有了其他新奇之事,这些闲言碎语自然就会改弦易辙,再无人会搬弄是非。”
南瑾道:“你去帮我做件事。”
进礼问:“小主是想让他们闭嘴?”
南瑾浅笑摇头,“宫中有那么多条舌头,咱们如何能管得住旁人要议论什么?”
她抬眸看向进礼,耳坠流苏悄然拂过白皙玉颈,
“我并非要你阻拦他们,而是要你想个办法,让这些流言蜚语,传得更加肆无忌惮。”
进礼疑惑道:“此事一旦传开,恐怕对小主有百害而无一利。”
南瑾笑,“咱们都明白的道理,旁人如何会不懂?你不传,总有人要在这事上费心思。与其这样,不如我自己去撞这霉头,也算是顺了旁人的意。”
进礼虽不明白南瑾要做什么,但主子有所吩咐,他只得将这事儿办得漂亮,
“那奴才便将消息散得更广,知情人越多,事儿被传得变了味,各个胡诌八扯的,反倒让人寻不出源头,也不知道这事儿是从咱们宫中传出去的。”
“错了。”南瑾取来口脂,薄唇轻抿,
“咱还偏得让人都知道,这些背地里议论主子的话,最先是从咱这儿传出去的。”
进礼仍是不明,但也不再追问缘由,只加紧了着手去办。
几日后,这些流言便在宫中成为了各宫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南瑾以养胎为由,除了偶尔去向皇后请安,其余闲暇时间多在自己房中闭门不出。
流言蜚语即便纷扰不断,却也传不进她的耳中。
倒是采颉日日都要出去办差,可没少听这些虚头巴脑的话。
她私下里问南瑾,“小主如此安排,就不怕皇上听多了流言会多想吗?”
南瑾闲闲翻阅着一卷书,头也不抬道:
“皇上多不多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终日于宫中深居简出,这些背地里的议论,是决然传不到我耳中的。
你说,我孕中正是多思的时候,若是有人想让我郁结于心,她会怎么做?”
采颉肃声道:“那有心之人,自然是要想办法让小主知道这些的。”
说话间,她与南瑾心有灵犀般对视一眼,而后目光越过庭院阴雨,皆落于宜妃所居的正殿。
南瑾冷笑道:“她不会亲口告诉我,否则我当真情绪激动伤了腹中皇嗣,皇上怪罪起来,她也罪责难逃。
可若是她能有法子把自己撇干净,反倒让我从旁人口中听得此事,那就不同了。”
采颉思忖少顷,这才品出了南瑾的心思。
她压低声音道:“小主一直都怀疑,跟在您身边伺候的奴婢有吃里扒外的,所以近身的事儿向来都不肯让她们伺候。小主用这法子,是想要引蛇出洞?”
南瑾但笑不语,只由着此事继续发酵。
没多久,她就等到了蕊菊和兰翠耐不住的时候。
那日荣嫔来她宫中时,正巧听见了蕊菊和兰翠的议论。
荣嫔性子直,为了替南瑾出气,一时冲动将她们处置了,却也正顺了宜妃的心意,被她当了刀使。
事发后,南瑾并不怪罪蕊菊兰翠她们,反倒与采颉说了那许多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糊涂话,实则是打开了窗,要将这些话说给宜妃的人听。
在采颉和进礼看来,南瑾此举既揪出了不忠心的奴才,又让宜妃吃瘪,惹得人人都怀疑流言蜚语是从她这儿传出去的,在沈晏辞心里种下一个疑影。
如此一来,宜妃日后更不敢有所动作,对南瑾腹中皇嗣生出歪心思。
他们只以为南瑾此计一箭双雕,已是连连赞她玲珑心思。
殊不知南瑾的心思,还远不止于此。
打压宜妃只是捎带,南瑾真正的谋算,是要与沈晏辞坦诚一切,光明正大地做回她自己。
昔日在温泉山庄初遇端王时,南瑾就已经开始怀疑起了沈晏辞对她的好,或许是另有隐情。
她在送给沈晏辞的香囊中,夹带了一封书信。
信中,她将入宫以来对沈晏辞的所有隐瞒和盘托出。
南瑾自问不算了解沈晏辞,但她知道一个帝王是不会耽于儿女情长的。
沈晏辞说他珍视南瑾的心意,会将香囊日日随身佩戴。
但让他带着这个一个女儿家的东西,日日面见朝臣,召见后妃,总是不妥。
南瑾料定了沈晏辞根本就不会佩戴到香囊尽失香气的那一日,自然也就不会发现香囊里面藏着的秘密。
那么来日她的身份一旦暴露,有这封书信在,她最起码也能多一分胜算生机。
伴君如伴虎。
常伴帝王左右,若做不到未雨绸缪,只一味祈着君恩常眷,男子爱意可抵万千?
那才真真儿是听多了浑话,连带着自个儿也糊涂到了骨子里去,委实可笑。
第293章 审问仇敌1
与此同时,凤鸾宫。
皇后素不过问朝政,然而今日却是破例了。
与沈晏辞用膳之际,她忍不住问道:
“臣妾听闻柳执舟躲去了滇南,被官兵追捕时拒不投案,已被就地正法了?”
沈晏辞颔首应下,“朕许过柳家,若柳执舟肯主动投案,朕会网开一面,只判他近三族斩首,赐柳扶山自尽,留他一条全尸。
但而今柳执舟并未投案,朕也不必柳家这情面。明日,朕便会让人将其三族凌迟处死。尤是柳扶山。”
他执手皇后,沉声道:
“当年他如何算计了南宫将军,朕都看在眼里。你安心,朕定不会让他死得痛快。”
皇后道:“可他从未亲口承认此事,一切都只是臣妾与皇上的揣测。”
她起身向沈晏辞福一礼,
“臣妾有一不情之请,还望皇上能够应允。”
“起来说话。”
沈晏辞扶着皇后重新落座,听她继续道:
“臣妾想去一趟大牢,亲自向柳扶山问个明白。”
沈晏辞闻言蹙眉,断然不许,
“你有着身孕,如何能去大牢那种地方?此事让你兄长去问个清楚便是了。”
皇后执意不肯,“皇上知道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臣妾的心结,若臣妾不亲耳听见柳扶山交代出当年实情,臣妾只怕会日夜心中难安。”
沈晏辞明白皇后心结所在,也了解皇后的性子,
若一味劝着,反倒会让皇后将此事憋在心里,郁结难舒。
于是在思忖少顷后,终是妥协道:
“好吧,朕依你。但你实在是不便入大牢。”
他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朕让人将他押解入宫,关进暴室。待你问清了真相,再行处置也不迟。”
入夜。
为了避煞,皇后携云熙去见柳扶山时,皆穿着黑色的斗篷。
入了暴室,
柳扶山被钉了锁骨拘在铜墙铁壁上,人早就被折磨得干瘦如乞,全然不见从前的武将威风。
他听得动静,有气无力地抬起眼眸,匆匆瞥了皇后一眼后,
“你有着身孕,倒还敢来见我。”
云熙挪了把软椅搀扶着皇后落座。
她低着头,宽阔的兜帽几乎完全遮住她的面容。
皇后扬手令她守在一旁伺候,旋而眸中戾气四散,直勾勾地盯着柳扶山,
“本宫没工夫与你废话。告诉本宫,当年本宫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为你所害?”
“哈哈哈哈~”柳扶山笑骂道:
“你与你爹一样都是个蠢货!老夫明日就要上刑场,你凭什么觉得老夫会告诉你真相?”
他冲皇后啐了一口血水,声音阴冷道:
“你这辈子也别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哦?是吗?”皇后冷笑道:“或许你说得对,你都要死了,又怎会顺了本宫的意?不过在你死之前,本宫尚有一份大礼要送给你。”
皇后话音方落,隔壁暴室倏然传来一阵惨绝人寰的嚎叫声。
沈晏辞压根什么都不知道。当日火折子掉落于她面前,纯粹是一场意外巧合。
南瑾拿不定主意,
她只知道无论是因着哪一点,她罪犯欺君都是事实。
这误会横在她与沈晏辞之间,早晚会酿出祸端来。
与其坐以待毙,祈求神佛庇护,
倒不如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南瑾轻抚小腹,心下倒是不慌。
她对沈晏辞的救命之恩,或许不足以保她万全,
但此刻她腹中的这个孩子,却能实实在在地助她化解这场危机。
她问进礼,“昨日国宴上闹出如此大的风波,你可曾留意,宫中是否有人在背地里议论我的出身?”
进礼不敢隐瞒,却也是迂回道:
“宫人们之间的闲话时时都有,但谁都知道兹事体大,即便议论,也不过是私下窃窃私语。那些胡言乱语不会传得沸沸扬扬,更不会污了小主的清听。
小主无需为此事烦忧。待过些时日有了其他新奇之事,这些闲言碎语自然就会改弦易辙,再无人会搬弄是非。”
南瑾道:“你去帮我做件事。”
进礼问:“小主是想让他们闭嘴?”
南瑾浅笑摇头,“宫中有那么多条舌头,咱们如何能管得住旁人要议论什么?”
她抬眸看向进礼,耳坠流苏悄然拂过白皙玉颈,
“我并非要你阻拦他们,而是要你想个办法,让这些流言蜚语,传得更加肆无忌惮。”
进礼疑惑道:“此事一旦传开,恐怕对小主有百害而无一利。”
南瑾笑,“咱们都明白的道理,旁人如何会不懂?你不传,总有人要在这事上费心思。与其这样,不如我自己去撞这霉头,也算是顺了旁人的意。”
进礼虽不明白南瑾要做什么,但主子有所吩咐,他只得将这事儿办得漂亮,
“那奴才便将消息散得更广,知情人越多,事儿被传得变了味,各个胡诌八扯的,反倒让人寻不出源头,也不知道这事儿是从咱们宫中传出去的。”
“错了。”南瑾取来口脂,薄唇轻抿,
“咱还偏得让人都知道,这些背地里议论主子的话,最先是从咱这儿传出去的。”
进礼仍是不明,但也不再追问缘由,只加紧了着手去办。
几日后,这些流言便在宫中成为了各宫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南瑾以养胎为由,除了偶尔去向皇后请安,其余闲暇时间多在自己房中闭门不出。
流言蜚语即便纷扰不断,却也传不进她的耳中。
倒是采颉日日都要出去办差,可没少听这些虚头巴脑的话。
她私下里问南瑾,“小主如此安排,就不怕皇上听多了流言会多想吗?”
南瑾闲闲翻阅着一卷书,头也不抬道:
“皇上多不多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终日于宫中深居简出,这些背地里的议论,是决然传不到我耳中的。
你说,我孕中正是多思的时候,若是有人想让我郁结于心,她会怎么做?”
采颉肃声道:“那有心之人,自然是要想办法让小主知道这些的。”
说话间,她与南瑾心有灵犀般对视一眼,而后目光越过庭院阴雨,皆落于宜妃所居的正殿。
南瑾冷笑道:“她不会亲口告诉我,否则我当真情绪激动伤了腹中皇嗣,皇上怪罪起来,她也罪责难逃。
可若是她能有法子把自己撇干净,反倒让我从旁人口中听得此事,那就不同了。”
采颉思忖少顷,这才品出了南瑾的心思。
她压低声音道:“小主一直都怀疑,跟在您身边伺候的奴婢有吃里扒外的,所以近身的事儿向来都不肯让她们伺候。小主用这法子,是想要引蛇出洞?”
南瑾但笑不语,只由着此事继续发酵。
没多久,她就等到了蕊菊和兰翠耐不住的时候。
那日荣嫔来她宫中时,正巧听见了蕊菊和兰翠的议论。
荣嫔性子直,为了替南瑾出气,一时冲动将她们处置了,却也正顺了宜妃的心意,被她当了刀使。
事发后,南瑾并不怪罪蕊菊兰翠她们,反倒与采颉说了那许多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糊涂话,实则是打开了窗,要将这些话说给宜妃的人听。
在采颉和进礼看来,南瑾此举既揪出了不忠心的奴才,又让宜妃吃瘪,惹得人人都怀疑流言蜚语是从她这儿传出去的,在沈晏辞心里种下一个疑影。
如此一来,宜妃日后更不敢有所动作,对南瑾腹中皇嗣生出歪心思。
他们只以为南瑾此计一箭双雕,已是连连赞她玲珑心思。
殊不知南瑾的心思,还远不止于此。
打压宜妃只是捎带,南瑾真正的谋算,是要与沈晏辞坦诚一切,光明正大地做回她自己。
昔日在温泉山庄初遇端王时,南瑾就已经开始怀疑起了沈晏辞对她的好,或许是另有隐情。
她在送给沈晏辞的香囊中,夹带了一封书信。
信中,她将入宫以来对沈晏辞的所有隐瞒和盘托出。
南瑾自问不算了解沈晏辞,但她知道一个帝王是不会耽于儿女情长的。
沈晏辞说他珍视南瑾的心意,会将香囊日日随身佩戴。
但让他带着这个一个女儿家的东西,日日面见朝臣,召见后妃,总是不妥。
南瑾料定了沈晏辞根本就不会佩戴到香囊尽失香气的那一日,自然也就不会发现香囊里面藏着的秘密。
那么来日她的身份一旦暴露,有这封书信在,她最起码也能多一分胜算生机。
伴君如伴虎。
常伴帝王左右,若做不到未雨绸缪,只一味祈着君恩常眷,男子爱意可抵万千?
那才真真儿是听多了浑话,连带着自个儿也糊涂到了骨子里去,委实可笑。
第293章 审问仇敌1
与此同时,凤鸾宫。
皇后素不过问朝政,然而今日却是破例了。
与沈晏辞用膳之际,她忍不住问道:
“臣妾听闻柳执舟躲去了滇南,被官兵追捕时拒不投案,已被就地正法了?”
沈晏辞颔首应下,“朕许过柳家,若柳执舟肯主动投案,朕会网开一面,只判他近三族斩首,赐柳扶山自尽,留他一条全尸。
但而今柳执舟并未投案,朕也不必柳家这情面。明日,朕便会让人将其三族凌迟处死。尤是柳扶山。”
他执手皇后,沉声道:
“当年他如何算计了南宫将军,朕都看在眼里。你安心,朕定不会让他死得痛快。”
皇后道:“可他从未亲口承认此事,一切都只是臣妾与皇上的揣测。”
她起身向沈晏辞福一礼,
“臣妾有一不情之请,还望皇上能够应允。”
“起来说话。”
沈晏辞扶着皇后重新落座,听她继续道:
“臣妾想去一趟大牢,亲自向柳扶山问个明白。”
沈晏辞闻言蹙眉,断然不许,
“你有着身孕,如何能去大牢那种地方?此事让你兄长去问个清楚便是了。”
皇后执意不肯,“皇上知道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臣妾的心结,若臣妾不亲耳听见柳扶山交代出当年实情,臣妾只怕会日夜心中难安。”
沈晏辞明白皇后心结所在,也了解皇后的性子,
若一味劝着,反倒会让皇后将此事憋在心里,郁结难舒。
于是在思忖少顷后,终是妥协道:
“好吧,朕依你。但你实在是不便入大牢。”
他想了想,又说:“这样吧,朕让人将他押解入宫,关进暴室。待你问清了真相,再行处置也不迟。”
入夜。
为了避煞,皇后携云熙去见柳扶山时,皆穿着黑色的斗篷。
入了暴室,
柳扶山被钉了锁骨拘在铜墙铁壁上,人早就被折磨得干瘦如乞,全然不见从前的武将威风。
他听得动静,有气无力地抬起眼眸,匆匆瞥了皇后一眼后,
“你有着身孕,倒还敢来见我。”
云熙挪了把软椅搀扶着皇后落座。
她低着头,宽阔的兜帽几乎完全遮住她的面容。
皇后扬手令她守在一旁伺候,旋而眸中戾气四散,直勾勾地盯着柳扶山,
“本宫没工夫与你废话。告诉本宫,当年本宫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为你所害?”
“哈哈哈哈~”柳扶山笑骂道:
“你与你爹一样都是个蠢货!老夫明日就要上刑场,你凭什么觉得老夫会告诉你真相?”
他冲皇后啐了一口血水,声音阴冷道:
“你这辈子也别想知道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哦?是吗?”皇后冷笑道:“或许你说得对,你都要死了,又怎会顺了本宫的意?不过在你死之前,本宫尚有一份大礼要送给你。”
皇后话音方落,隔壁暴室倏然传来一阵惨绝人寰的嚎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