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沈晏辞点头许了,又关切道:
  “外头雨大,你跟孩子回宫路上仔细些,别淋湿了。”
  贵妃颔首应下,牵着允谦正要走。
  忽见允谦抓耳挠腮的,身上没来由冒出了大面积的红疹。
  孩子叫不出痒,难受得直哭。
  贵妃慌了神,忙按住允谦的手不许他乱抓,
  “这是怎么了?”
  下一刻,
  允谦似被卡住了喉头,呼吸变得极为艰难,
  一张白皙的小脸,很快就憋胀成了青紫色,昏厥在贵妃怀中。
  贵妃急得面无人色,紧紧抱着允谦,唤了好几声都不得回应,
  只得崩溃失声大喊:“皇上!谦儿昏过去了!太医!快传太医!”
  第257章 疑云顿生
  原本珠歌翠舞的大殿,因贵妃这一声惊呼,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众人目光皆被吸引过去,座次稍远些的,这才发觉允谦在贵妃怀中已经没了动静。
  沈晏辞面色凝重,疾步走到贵妃身旁,
  “这是怎么了?”
  贵妃早已泣不成声,“皇上!谦儿突然就不好了!”
  她哆哆嗦嗦地伸手去探允谦的鼻息,好在尚有气息,只是极其微弱。
  所幸今日国宴,太医们原本就在殿外候着待命。
  侯院判与几名太医急急赶来,见允谦面色发绀,状况甚是危急,已来不及挪动,当即就为孩子诊治起来。
  顺妃扫一眼贵妃案前吃食,惊呼道:
  “大皇子是在贵妃喂了荔枝膏水后才突然不适。莫非......是有人下毒!?”
  此言一出,吓得众人纷纷撂下手中筷箸。
  “放肆!”沈晏辞勃然大怒,“国宴之上,谁敢下毒!?”
  李德全立刻安排尝膳的内监,将席间菜式逐一复验。又着人速传御膳房总管前来问话。
  闹出这么大的事,邵卓峰也是心急如焚。
  出事的到底是他的女儿和外孙,他哪里还顾得上规矩?
  起身离座后,不顾内监劝阻,径直冲到了贵妃身边。
  沈晏辞冷眼看着,并未阻拦。
  太医正在为允谦诊治,邵卓峰不便打扰,便问贵妃道:
  “贵妃娘娘可有觉得不适?”
  贵妃一心念着允谦,目光分寸不移,只摇头以作回应。
  邵卓峰急道:“皇上,倘若荔枝膏水当真有毒,那贵妃娘娘也是用过的!这是有人要妒害贵妃娘娘?”
  他眸光狠厉地瞪了皇后一眼,又道:“还请太医给贵妃也瞧一瞧。”
  太医仔细诊断贵妃脉象,未见丝毫中毒迹象。
  席间众人所用菜式,亦经内监以银针逐一探查,皆未见银针变色。
  足以证明这些饭菜无毒。
  李德全道:“所有菜式上桌前,尝膳的内监都一一验过,确定无虞才会呈上。”
  沈晏辞面色阴沉不定。
  殿内气氛凝重压抑,众人面面相觑间,一时连大气也不敢喘。
  侯院判取过银针,在允谦身上刺了诸多穴位,
  尤是喉头处,被银针刺得密密麻麻,看得贵妃不由攥紧胸前衣襟,泪如雨下。
  好在得他妙手,允谦虽未转醒,但呼吸渐趋平稳,脸色也由青紫转为正常的红润。
  侯院判长舒一口气,抹去额间豆大的汗珠,向沈晏辞回禀道:
  “启禀皇上,大皇子并未中毒。其症状更像是服食了与自身体质相冲之物,引发了不服之症。”
  他看向贵妃,“敢问娘娘,大皇子今日最后所食为何?”
  贵妃目光一扫桌上空了半碗的荔枝膏水。
  侯院判遂问尝膳的内监,“此荔枝膏水中都用了何物,你需一一详尽说来。”
  小太监吓得发抖,口中瑟瑟道:
  “后宫诸位主子多喜食荔枝,但眼下并非荔枝的产季。这荔枝膏水虽唤此名,选用食材却并无荔枝,而是用乌梅、砂仁、肉桂、生姜、丁香等食材,依特定比例熬制而成,以仿荔枝之味。”
  侯院判了然道:“想必大皇子的不服之症,便是因着荔枝膏水中所用的砂仁而引起。
  砂仁不服,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似风疹状。情况严重者,更会引起喉头肿胀,导致呼吸憋喘乃至窒息!”
  沈晏辞目光焦灼地腻在允谦身上,心疼不已道:
  “既已知晓病因,允谦可还会有性命之忧?”
  侯院判拱手一揖道:“微臣已为大皇子行针,暂且稳住病情。只是还需对症下药,灌灰催呕,才可确保无虞。还请皇上将大皇子挪至暖阁,由微臣继续施治。”
  担架早已备下。
  沈晏辞催促宫人速速将允谦移至暖阁。
  贵妃啼哭不止,哀求道:“皇上,臣妾实在放心不下,想陪在谦儿身边......”
  沈晏辞揩去她腮边泪痕,牵起她的手用力握了握,颔首道:
  “别哭了。哭得自己心烦意乱,还如何能照顾好孩子?”
  贵妃哽咽应下,快步随着侯院判去了暖阁。
  得知允谦并非中毒,不过是闹了一场误会,众人悬着的心这才将将放下。
  国宴之上,礼法森严,外臣列于右侧,是不得越界至后妃席前的。
  邵卓峰自知冒失,赶忙向沈晏辞躬身谢罪:
  “微臣一时心急,乱了方寸,有失礼数,还望皇上恕罪。”
  沈晏辞轻拍他的臂膀,并不责怪,
  “爱卿也是心系贵妃和允谦的安危,朕自能理解。且回去落座吧。”
  待众人重新坐定后,御膳房总管这才姗姗来迟。
  他知晓席间方才闹出大祸,吓得魂都飞了。
  甫一入内便跪在沈晏辞面前,哆嗦着说:
  “奴才罪该万死!奴才一时疏忽,险些酿成大错......”
  沈晏辞素来宽待下人,他不愿重责,只道:
  “罢了,大皇子的不服之症此前从未发作,你不知他对砂仁不服,不知者无罪。下去吧。”
  话音方落,已是喝得酩酊大醉的端王忽而起身,口齿不清地说道:
  “皇上,臣弟心中有一事好奇,想请教太医。”
  沈晏辞道:“何事?”
  端王看向一名留在席间侍奉的太医,问道:
  “本王不通医理。但总听人将不服之症称作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
  也是想问问太医,既然皇兄和贵妃娘娘对砂仁皆无不服,那好端端的......大皇子的不服之症,又是从何得来?”
  第258章 二度验亲
  端王的一句醉话,意在搞清楚允谦病从何来,日后也好规避。
  可太医的反应,却有些不大寻常。
  他面色青白相接,额头逼出了细密的汗珠,
  口中更是吞吐不清,绕着圈子掉书袋,说的尽都是些不切题的话,并不正面回答端王的问题。
  昱王见太医吞吐,知晓端王怕是问错了话,忙一把拉他坐下,
  “你喝醉了!管好你这张没把门的嘴!”
  而席间的尴尬已然难以掩饰。
  太医不肯正面回答,必然是想隐瞒什么。
  一时间,众人脸上的表情皆有了微妙的变化。
  沈晏辞被晾在高处,也不好装作无事发生,便对太医道:
  “端王问你什么,你答什么就是了。”
  太医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道:
  “回皇上,不服之症是分先天与后天。若父母对一物不服,则多半会遗传到子嗣身上。
  可若父母皆无不服,子嗣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后天因素,比如成长环境、又或是日常饮食,而导致后天不服。
  只是若说后天不服......这类情况,极少发生在大皇子这么小的年龄......”
  端王挣开了昱王的束缚,高呼道:
  “那么太医是说,大皇子的不服之症,大概率是先天遗传所致?
  可皇上和贵妃娘娘对砂仁皆无不服......你这话的意思,是怀疑大皇子血脉有疑?”
  “端王!”太后厉声呵斥道:“哀家看你真真儿是糊涂了!李德全,带端王下去,给他好好醒醒酒!”
  然而此刻再是赶走端王,
  那些不该说的话,他也已经趁着醉意一股脑脱口而出。
  殿内极静,
  唯有窗外雨声敲得人心乱如麻。
  荣嫔拉着南瑾小声说:
  “什么意思?难不成大皇子并非皇上的亲骨血?”
  南瑾一早就怀疑过允谦或许并非是贵妃的亲生子,
  可她能有的怀疑,聪慧如皇后,应该更早就会有所洞悉。
  她下意识看向皇后,
  而皇后只是坐在沈晏辞身旁,沉着脸色,一言不发。
  “嘭!”
  一声爆裂的拍案声,震得人不觉一凛。
  目光追去,见是邵卓峰拍案而起,瞪着被宫人强架着还不肯离去的端王,怒不可遏道:
  “实在荒唐!贵妃娘娘怀胎八月,艰难早产豁出命去为皇上诞下大皇子,这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