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南瑾一时也说不出什么能让荣嫔宽心的话。
  毕竟沈晏辞圣旨口谕已下,此事再没了转圜的余地,她们私下再是议论,也不过徒劳。
  南瑾微微含笑,语气也是无奈道:
  “日子再难熬,也总得过下去。等回了宫中,我与姐姐常相伴,总归咱们不与她起冲突就是了。”
  荣嫔冷笑道:“你不与她冲突,也得她能放过你才是。我倒罢了,自我脸上生了暗疮,皇上就一直对我淡淡的。哪怕是现在好了七八,恩宠也是大不如前。可你不同。”
  她忽而执手南瑾,郑重其事地说:
  “你如今圣眷正浓,贞妃又是个极为悍妒的性子,你更需处处提防着她,小心别着了她的算计。”
  南瑾应道:“多谢姐姐提醒。”
  又笑着问:“明日就要回宫,姐姐的衣物细软可都收拾好了?”
  荣嫔长眉微蹙,拈着指腹揉捏着发酸的山根,一副头疼模样,
  “光顾着为了贞妃的事烦心,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些?”
  “我陪姐姐一起收拾吧?”南瑾拉她起身,“总不至于明日临行时匆忙了。”
  往荣嫔房中去的时候正值正午。
  红日高悬,万里无云。
  日光无遮无掩地倾泄而下,洒在人裸露的肌肤上,微微有些发烫。
  南瑾下意识抬眸看了一眼,
  却是刺目到不能直视,眼前重叠了黑影,微微发昏。
  整个冬日里,她已经许久都没有见到这样晴朗热烈的日头了。
  这日后来,南瑾在荣嫔房中,足足帮她收拾了两个多时辰。
  荣嫔爱漂亮,来了庄子不似在宫中规矩多,她偶尔也可以穿些家乡的衣裳。
  那些衣裳华贵美丽,但面料颇重,收拾起来得费好一番心思。
  荣嫔见南瑾收拾得规整利落,忍不住夸赞道:
  “妹妹做事实在利索,可要比古丽能干多了。”
  南瑾笑着打趣道:“姐姐怕是忘了?我从前原是做惯了这些的。”
  荣嫔闻她此话,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
  她脸上的笑意僵住,忙道:
  “你别多心,我不是那个意思......”
  “怎么会?”南瑾打断了道:“我与姐姐相处日久,要是再为着几句玩笑话都要和姐姐计较,那真真儿是小肚鸡肠了。”
  又笑着说:“我一早让人备下了晚膳,姐姐日前送我的那些牦牛肉,也尽都用上。还望姐姐肯赏脸,在温泉山庄的最后一夜,只得咱们姐妹相伴了。”
  荣嫔应道:“皇上最近都在望舒斋陪着贞妃,你也是好一阵子都没见到他了吧?”
  南瑾不以为意地笑笑,小声说:
  “见不到就见不到。比起侍寝,我倒更愿意陪着姐姐。”
  彼此相看一眼,不约而同地敞怀笑了。
  从荣嫔房中出来时,高悬的日头早已卸了威力,沉在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中。
  回到自己房中时,南瑾瞧着原本植在庭院里的盆栽,被采颉搬回了房中许多,整齐码放在窗台上。
  南瑾奇道:“这是在做什么?”
  采颉一边给花浇水,一边道:“这些花卉许多都是咱们来了温泉山庄后,小主亲手养下。
  今日日头实在毒辣,奴婢瞧这些花儿都给晒蔫了,就想着先挪回房中避一避。
  明日咱们就要离开庄子,总不好让小主和荣嫔娘娘看见这些花开败了,多少觉得晦气。”
  南瑾笑着取来洒壶,与采颉一并浇花,
  “你贯是心思细腻的。明日就要启程回宫,你和许平安再要见面,只怕没了在庄子里的便利。今夜不用当差了,等下去见见他吧?”
  自来了温泉山庄,南瑾不知许了采颉多少闲暇,让她能多和许平安私下相处。
  采颉心中感激,但也不好太不知规矩。
  于是嘟着脸道:“奴婢才不去。免得那榆木脑袋又要拉着奴婢,瞧哪朵花儿‘长了腿’,哪支参‘蓄了胡须’,无趣得紧。奴婢喜欢陪着小主。”
  南瑾被她逗得一哂,“你呀,这点嘴皮子功夫,都用来排揎自个儿的心上人了。”
  采颉面颊微红道:“哪儿有?”
  又急忙扯开了话题,“话说回来,小主难道就一点都不担心吗?贞妃马上就要被晋为贵妃,她又是大皇子的生母,只怕她往后在宫中的地位,更要如日中天了。”
  “或许吧。”
  南瑾淡淡应一句,一壁侍弄着花草,一壁看向窗外夕阳。
  落日余晖洒满广袤苍穹,荡出一片红河霞光。
  西面的天际更像是被纵了一把火,烧灼着连云彩都映上了层层深红,逐渐要吞没了红日的影。
  南瑾终于可以直视那轮曾经灿烈到让她眼晕的太阳。
  心下默默,只道这世间万物,终究逃不过物极必反的规律。
  便是那样炽烈的太阳,
  待燃到了极处,终究也要迎来夕沉的时刻。
  她莫名觉得悲凉,而回应采颉的话,也唯余下一句,
  “你瞧。太阳要落山了。”
  第240章 晋位贵妃
  御驾二月初八起行回銮,途径云蒙山时,行队暂止,稍作休整。
  沈晏辞曾与南瑾提及过,
  云蒙山山顶有一处灵安寺,供奉着九位大佛,主住持又是年逾百岁的得道高僧,此间祈福很是灵验。
  于是行队修整时,听沈晏辞说近来厄事频发,总有不顺,欲往灵安寺祈福一番。
  一祈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二祈大懿国运昌隆,子孙繁盛。
  这样祈福祭祀的活动,向来都是由皇后陪伴在沈晏辞身边。
  原本帝后已准备成行,可太后却说:
  “皇后身子尚未养好,登山路远难行,终归折腾,怕是要受累了。”
  说着睨一眼贞妃,道:“皇帝既已许了贞妃协理六宫之权,这种事她也是有义务替皇后代劳的。这样吧,让哀家做个主,今日便由贞妃与皇帝同行祈福。让皇后留下,好生歇一歇罢。”
  此话一出,众后妃的神色皆生了些许微妙变化。
  尤其是皇后。
  她几乎是僵在原地,人瞧着都有些恍惚了。
  太后潜心礼佛多年,最是笃信佛法之人。
  沈晏辞此行,若是只祈求大懿国泰民安,让皇后跟去倒也无妨。
  可若要是祈子孙昌盛......
  皇后终归是宫体受损的女子,今生注定子孙缘薄。
  要是让她跟去祈福,未免会与所求相悖,难得灵验。
  贞妃再是愚笨,当下也听出了太后的弦外之音。
  她一贯不满皇后,总是念着昔日在潜邸时,她与皇后都是沈晏辞的侧妃,却在沈晏辞登基后,她只得了区区妃位。
  她总是盼着要压皇后一头的。
  可如今太后给了她这‘越俎代庖’的机会,她反倒是与皇后一样怔愣住。
  先是目光不为人所察地偷觑了皇后一眼,思忖少顷后,正要说些什么,
  却见皇后得体一笑,赶在她前头应了太后,道:
  “儿臣多谢母后关心。儿臣从温泉山庄赶路至此,自觉乏累。便想要跟着皇上祈福,也只怕有心无力。”
  说着看向贞妃,笑着颔首,“今日怕要有劳妹妹了。”
  沈晏辞握着皇后的手说:“也好。登山劳神,皇后好生歇着。”
  话落,便带着贞妃一并走了。
  厅中寂寂片刻,荣嫔最先耐不住,小声跟身旁的南瑾与宜妃嘀咕起来,
  “太后这是怎么了?她不是向来讨厌贞妃吗?她说皇后娘娘身子不好,不宜跟着祈福。那贞妃不也是死里逃生才捡回了一条命?她的身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宜妃道:“你是没听懂太后的意思?大懿佛寺里供奉的那些神佛,可与妹妹信奉的真主安拉不一样。”
  她低低喟叹,语气中满是怜悯,“所谓‘所求所得’,是你要先有能‘得’的条件才行。你让一个不好生养的女子,去祈求子孙昌盛,岂非闹了笑话?”
  荣嫔这才明白其中深意,可还是不忿道:
  “就算皇后娘娘不便,那也该让宜妃娘娘您去才是。贞妃手上沾染了那么多条人命,她入了佛寺,就不怕遭报应?”
  “本宫去?呵呵。”宜妃尴尬一笑,自嘲道:“妹妹真是说笑了。贞妃不日就要被晋为贵妃,本宫跟她差着位份,日后见到她都得守着规矩请安行礼,哪里还能有本事越过她什么?”
  又劝荣嫔说:“妹妹也别跟这儿吃心了。往后这样的事,只怕还陆续有来呢。”
  诚然,宜妃所言一语中的。
  回了宫中,几乎所有的风光都落在了贞妃身上。
  她原先被挪去了昭纯宫和嘉答应一起住着,等回宫第二日,沈晏辞就许她搬回长乐宫独居。
  宫中上下,也都在为她的生辰和册封礼的筹办而忙碌。
  内务府贯会来事,知晓沈晏辞对贞妃看重,安排贞妃寿宴时,竟是比着皇后千秋节的例子,把她当成‘副后’捧着。